卡片式文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465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片式文具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用具领域,尤其涉及藉由纸板一体成型出特定的形状,使消费者可自行组装成供放置轻便型文具,同时具有装饰与宣传的效果的结构设计。
以往的文具盒均是以塑胶、金属、木料等制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这些文具盒均是在制造时制成特定的形状,主要为单纯的立体式文具盒。随着商业的发达,有些国家为了宣传目的,免不了会制作海报、传单、年历……等纸制品赠送与消费者;然而,传统的平面式纸型宣传品仅是限于观看的效果而已,并未提升至兼具立体的实用阶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传统平面纸制品在使用上的不足之处,将其改良为可折叠成立体的文具盒,可供放置任何合适的纸张、名片、照片、笔具等文具,使其兼具平面宣传与立体使用以及装饰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片式文具盒的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板片,其一端边设有数个纵剖沟,并与该纵剖沟的侧边设有斜剖沟;一第二板片,是连设于所说的第一板片,其上设有数个支承板,并在对应这些支承板位置的第二板片端边设有槽孔,使支承板可由这些槽孔穿过;一第三板片,是连设于所说的第二板片,其上设有一可相对于第三板片转折的活动板与数个洞孔;一第四板片,是连设于所说的第三板片,其上设有一可相对于第三板片转折的活动板与数个洞孔;一饰板,是连设于所说的第四板片,其适当位置设有一封闭剖沟,且该封闭剖沟的适当位置设有数个嵌插剖沟,使得所说第一板片的最外二侧的纵剖沟之间可插入封闭剖沟,使得所说的斜剖沟可插嵌于嵌插剖沟而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支承板是一体冲压成型为具有一边连结于第二板片,而其他边均与第二板片分离的形态,使该支承板可转折而穿过槽孔;所说的活动板可在第三板片上一体冲压成型为具有一边连结于第三板片,而其他边均与第三板片分离的形态,使该活动板可相对于第三板片转折;所说的活动板可在第四板片上一体冲压成型为具有一边连结于第四板片,而其他边均与第四板片分离的形态,使该活动板可相对于该第四板片转折;所说的饰板的适当位置可设有一挂孔;所说的第一、二板片之间,第二、三板片之间,第三、四板片之间,及第四板片与饰板之间,可以一体冲压成型方式成型出折线,使其彼此可相对转折;所说的第三板片与第四板片可以一体冲压出洞孔痕迹的盖板,据以可将所说的盖板卸下而形成洞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片式文具盒的技术特征是,依序且连续地设有一第一板片、第二板片、第三板片、第四板片及一饰板,这些板片可转折成概呈矩形体,并藉由纵剖沟配合斜剖沟与嵌插剖沟使得第一板片固定于饰板,该饰板可设置挂孔以供挂置于钉子上;该第二板片设有可转折出的支承板,使该第二板片置于最下面时能藉由这些支承板辅支承,又于第三板片上设有可转折出的活动板与洞孔,可在该活动板掀出而形成可供放置名片的空间,而洞孔则提供插置笔具的作用,另于该第四板片设有较大的活动板及洞孔,该活动板转折出后乃形成可供放置相片的空间,藉以构成整体自组式的文具盒。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纸板上一体成型出具有装饰效果的圆形,使折叠成立体形态的文具盒同时具有装饰效果。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体完全展开时的形态的立体图。
图2为
图1的板体转折时的立体动作图。
图3为图2的板体转折组合完成并供放置文具时的实施例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卡片式文具盒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如下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片式文具盒,是以纸质卡板以冲压成型方式一体成型出具有依序相连接的第一板片1、第二板片2、第三板片3、第四板片4及饰板5,且这些板片之间是在冲压成型时即预先成型出折线,使其彼此可相对转折;其中,该一板片1的端边设有数个纵剖沟11,并与该纵剖沟11的侧边设有数个斜剖沟111,该纵剖沟11的端部设有呈喇叭状的斜导口12。该第二板片2的较佳实施例,是在其上一体冲压成型出有位于相对最外二侧的第一支承板21,与位于相对最内二侧的第二支承板23,对应于该第一支承板21端部的第二板片2一端边分别设有一第一槽孔22,而对应于该第二支承板23端部的第二板片2另一端边分别设有一第二槽孔24,且该第一、二支承板21、23均是一体冲压成型为具有一边连结于第二板片2,而其他边均与第二板片2分离的形态,使该第一、二支承板21、23均可转折而分别穿过第一槽孔22与第二槽孔23,进而使该第一、二支承板21、23分别延伸出第二板片2的二端边,如图2所示。该第三板片3上一体冲压成型有一边连结于该第三板片3,而其他边均与第三板片3分离的活动板31,使该活动板31可相对于第三板片3转折,另外于该第三板片3的二侧分别成型有呈圆形痕迹的盖板32,可将该盖板32沿着该痕迹卸下后形成一洞孔320,如图2及图3所示。该第四板片4上一体冲压成型有一边连接于该第四板片4,而其他边均与第四板片4分离的活动板41,使该活动板41可相对于该第四板片4转折;另外于该第四板片4的二侧分别成型有呈圆形痕迹的盖板42,可将该盖板42沿着该痕迹卸下后形成一洞孔420,如图2及图3所示,或是该盖板42不予卸下,而在其下面粘设有磁铁9以使盖板42的上面具有磁性以吸附回形针等小型金属文具,如图2所示。该饰板5后可将其轮廓成型为动物、植物或其他任何形状;于该饰板5的适当位置设有一封闭剖沟51,该封闭剖沟51的二端并不连通至饰板5的端边,且该封闭剖沟51的适当位置设有数个嵌插剖沟511,另外,该饰板5的适当位置另设有一具有圆形痕迹的盖片,可将该盖片穿透而形成一挂孔52。
本实用新型除了可在平面的纸卡上印刷出图案或文字以作为宣传或其他目的之用外,亦可将其折叠组合成立体形态的文具盒以达到更实用的价值。同时配合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组合成立体形态的文具盒时,是将该第一、二支承板21、23转折而分别穿过第一槽孔22与第二槽孔23,进而使该第一、二支承板21、23分别延伸出第二板片2的二端边;然后将相邻的板片分别转折,直至第一板片1靠近饰板5时,再将第一板片1的最外二侧的纵剖沟11之间可插入该封闭剖沟51,使得斜剖沟111可插嵌于该嵌插剖沟511而固定,如图3所示,而该斜导口12则提供了便于纵剖沟11进入封闭剖沟51的引导作用。最后,再将各活动板31、41掀出,使得第三板片3与第四板片4均形成有适当的空间,并且依需要决定是否将盖板32、42卸下以形成洞孔320、420与否,当其形成洞孔时,可供插置笔具,而当不卸下时,可在该盖板32、42的下面固设磁铁而使上面具有磁性,据以可供吸附诸如回形针等小型金属文具。藉此,可将组合后的整体放置桌面或其他平面上,使第二板片2朝向最底下,此时,即可利用第一、二支承板21、23的扩展作用而使第二板片2放置得更为稳固,或可将第一板片1朝向最底下而使第三板片3位于最上方。另外可利用饰板5的挂孔52挂置在墙上的钉子;或是在饰板5后面涂以粘胶而粘固于墙上。而后可将相片6置于活动板41掀启后的第四板片4的内空间;而活动板31掀启后所形成的第三板片3的内空间则可供放置名片7,并可在洞孔32插置笔具8,如图3所示,甚至可依各人使用的习惯任意地放置文具,以充分达到实用的价值。
以上所述的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卡片式文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板片,其一端边设有数个纵剖沟,并与该纵剖沟的侧边设有斜剖沟;一第二板片,是连设于所说的第一板片,其上设有数个支承板,并在对应这些支承板位置的第二板片端边设有槽孔,使支承板可由这些槽孔穿过;一第三板片,是连设于所说的第二板片,其上设有一可相对于第三板片转折的活动板与数个洞孔;一第四板片,是连设于所说的第三板片,其上设有一可相对于第三板片转折的活动板与数个洞孔;一饰板,是连设于所说的第四板片,其适当位置设有一封闭剖沟,且该封闭剖沟的适当位置设有数个嵌插剖沟,使得所述第一板片的最外二侧的纵剖沟之间可插入封闭剖沟,使得所述的斜剖沟可插嵌于嵌插剖沟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承板是一体冲压成型为具有一边连结于第二板片,而其他边均与第二板片分离的形态,使该支承板可转折而穿过槽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该活动板是在第三板片上一体冲压成型为具有一边连结于第三板片,而其他边均与第三板片分离的形态,使该活动板可相对于第三板片转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动板是在第四板片上一体冲压成型为具有一边连结于第四板片,而其他边均与第四板片分离的形态,使该活动板可相对于该第四板片转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饰板的适当位置设有一挂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一、二板片之间,第二、三板片之间,第三、四板片之间,及第四板片与饰板之间,是以一体冲压成型方式成型出折线,使其彼此可相对转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式文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三板片与第四板片是以一体冲压出洞孔痕迹的盖板,据以可将所说盖板卸下而形成洞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化用具中的一种由纸板成型的文具盒,是依序且连续设有一第一板片、第二板片、第三板片、第四板片及一饰板,这些板片可转折成概呈矩形体,并藉由纵剖沟配合斜剖沟与嵌插剖沟使得第一板片固定于饰板,第二板片设有可转折出的支承板,第三板片上设有可转折出的活动板片与洞孔,第四板片设有较大的活动板与洞孔,藉以构成整体,可供放置任何合适的纸张名片、照片、笔具等文具。
文档编号A45C11/34GK2318861SQ9723124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19日
发明者黄国英 申请人:黄国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