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拉杆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33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拉杆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尤指一种用于旅行箱或手提箱运输的改进的拉杆底座。
目前常用的拉杆底座结构,请参照


图1、图2、图3所示,均是在底座下方适当位置上枢设有四组滚轮组11′及二个脚座12′,以便在载运行李2′时,能使行李2′平稳地置于其上;但是,欲推动行李2′时,必须先将拉杆底座1′往上倾斜一定仰角,以使脚座12′与地面3′分开,方可将行李2′推动;因此,在使用时有以下不足1、由于常用的拉杆底座是由底座、下拉杆、前拉板、四组滚轮组及二个脚座所组成;因零件多而增加组装工时,增加了制造成本。
2、由于在运载较多且重的行李时,会使行李压着拉杆底座,进而使拉杆底座借由滚轮组及脚架支撑着;当欲移动行李时,就必须先用力推动或拉动拉杆底座,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
3、由于其费力而且操作不便,增加了消费者移动搬动行李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拉杆底座,其不但在载运较多较重的行李时有较佳的平稳度,且能达到平行移动的省力功效并增加操作使用时的便利性,同时,还能降低组装时所需的工时及人力,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拉杆底座,由底座、上拉杆、下拉杆、外座体、滚轮组组成,其底座的适当位置上设有枢接部、容置部及轮框,以使上拉杆、下拉杆及滚轮组枢设于其内,其特征在于下拉杆的另一端枢设于外座体的卡合部上,外座体的适当位置上设有轮框,滚轮组枢设于其内。下拉杆可为单一式或伸缩式。
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常用的拉杆底座结构的平面组合示意图。
图2为常用的拉杆底座结构的平面组合动作示意图。
图3为常用的拉杆底座结构的平面组合外观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组合动作示意图。
1、底座,11、容置部,12、凹部,13、枢接部,14、轮框,15、铆钉,2、上拉杆,3、下拉杆,4、外座体,41、卡合部,42、轮框,5、滚轮组,511、孔洞,6、旅行箱。
由图4所示,改进的拉杆底座主要包括有底座1、上拉杆2、下拉杆3、外座体4及滚轮组5,底座1的两端系呈曲状弧度,以便配合旅行箱两侧的弧度,而使旅行箱能确实限制于底座1的上方,底座1适当位置上分别设有容置部11及凹部12,以供下拉杆3及外座体4能分别枢设于容置部11及凹部12内,底座1上、下方适当位置上分别设有枢接部13及轮框14,以供上拉杆2及滚轮组5分别枢设于枢接部13及轮框14内。
下拉杆3可容置于底座1的容置部11内,且其另一端则枢设于外座体4上,下拉杆3可为单一或伸缩方式。
外座体4适当处设有卡合部41,以供下拉杆3枢设于其内,外座体4的两端分别设有轮框44,以供滚轮组5枢设于其内,另外,外座体4在收缩时恰可容置于底座1的凹部12内。
当组装拉杆组时,只需将下拉杆3枢设于底座1的容置部11内,并使下拉杆3的另一端枢设于外座体4的卡合部41内,使底座1与外座体4可借由下拉杆3的伸缩作用而调整两者间的距离,最后,再将铆钉15穿入滚轮组5的孔洞511内,使滚轮组5分别铆合定位于底座1的轮框14及外座体4的轮框44内,进而达到该拉杆水平位移的功效。
如图5、图6所示,由于下拉杆3为可伸缩式的,因此,当载运较多且较重的旅行箱6时,会使底座1的承载面积不足,而须将外座体4往外拉,使下拉杆3能突伸于底座1的凹部12的外侧,以增加底座1与外座体4之间的距离,并增加其承载体积的功效;在推动旅行箱6时,只需要稍用力推动上拉杆2,即可使拉杆底座1移动。
由以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常用拉杆底座结构的缺点,所需零件少,能增加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底座1与外座体4间借由下拉杆3连接,且在底座1与外座体4下方均枢设有滚轮组5,因此,在使用时,只需要施力于上拉杆2,即可使行李被推动,可达到省力推动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拉杆底座,由底座1、上拉杆2、下拉杆3、外座体4、滚轮组5组成,其底座1的适当位置上设有枢接部13、容置部11及轮框42,以使上拉杆2、下拉杆3及滚轮组5枢设于其内,其特征在于下拉杆3的另一端枢设于外座体4的卡合部41上,外座体4的适当位置上设有轮框42,滚轮组5枢设于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拉杆底座,其特征在于下拉杆2可为单一式或伸缩式。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拉杆底座,由底座、上拉杆、下拉杆、外座体及数个滚轮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适当位置上设有容置部及轮框,下拉杆及滚轮组分别枢设于容置部及轮框内;下拉杆另一端可与外座体连接,并于外座体的适当位置上枢设有滚轮组;改进的拉杆底座可在载运较多行李时,将下拉杆及外座体向外侧拉伸,以增加行李置放于底座的平稳性,进而降低使用者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A45C13/38GK2314641SQ9820307
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9日
发明者张吉明 申请人:张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