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粘接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868901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中心进行摆动。下辊臂72的后端部72B位于比前端部72A靠后上方的位置。当下辊臂72摆动时,后端部72B上下移动。后端部72B—体形成有圆筒部74。圆筒部74自后端部72B向左方突出。圆筒部74在内部支承有旋转轴71A。旋转轴71A与旋转轴78C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圆筒部74的左端外侧设有下辊71。旋转轴71A为下辊71的旋转轴。下辊71能以旋转轴7IA为中心进行旋转。下辊71与上辊61相对地配置于上辊61的下方。下辊71的外径大于圆筒部74的外径。旋转轴78C和旋转轴7IA分别具有带轮78D和带轮71D。带轮71D和带轮78D分别固定于旋转轴7IA和旋转轴78C,且带轮71D和带轮78D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地配置。环形带72D张设于带轮71D和带轮78D之间。环形带72D为同步带。带轮71D、带轮78D和环形带72D收纳于下辊臂72的内部。辊马达73使旋转轴78C旋转。环形带72D借助带轮71D和带轮78D向圆筒部74内的旋转轴7IA传递辊马达73的驱动力。旋转轴7IA使下辊71旋转。臂杆75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棒材,位于下辊臂72的右方。臂杆75的前端部75A固定于下辊臂72的前端部72A。旋转轴78C沿左右方向贯穿前端部75A。臂杆75在前端部75A的后侧开设有前后方向长的长孔75C。杆马达76在驱动轴上固定有偏心凸轮77。偏心凸轮77自杆马达76的驱动轴的轴心偏心。在臂杆75的长孔75C内卡合偏心凸轮77。当杆马达76进行驱动时,偏心凸轮77沿上下方向移动,推压长孔75C的内周面。因此,臂杆75的后端部75B沿上下方向移动,臂杆75以旋转轴78C为中心上下摆动。因此,下辊臂72与臂杆75 —同以旋转轴78C为中心进行摆动,下辊臂72的后端部72B上下移动。当后端部72B移动时,下辊71与圆筒部74 —同上下移动。杆马达76利用偏心凸轮77的旋转位置来定位臂杆75的摆动位置。即,杆马达76定位下辊臂72的摆动位置,从而定位下辊7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在粘接布料时,布料粘接装置I如下这样进行动作。如图5所示,上输送机构6使气缸63的可动部64向前下方移动。气缸63使上辊臂62以支承轴46为中心进行摆动。设于上辊臂62的顶端部62B上的上辊61向下方移动。下辊71位于上辊61的下方。上辊61的旋转轴61A和下辊71的旋转轴71A平行。上辊61的表面与下辊71的表面相抵接。在上辊61的表面和下辊71的表面之间形成压接位置N。压接位置N是上辊61和下辊71夹持并压接上层布料和涂布了粘接剂的下层布料的位置。自左方观察布料粘接装置I时,压接位置N是连结上辊61的旋转轴61A的位置和下辊71的旋转轴7IA的位置的线段,同上辊61表面的轮廓线上的切线和下辊71表面的轮廓线上的切线中的公共切线的交点。上辊臂62在气缸63的推压下将上辊61的表面压靠于下辊71的表面。上输送机构6和下输送机构7在压接位置N处夹持并碾压作为粘接对象的两块布料。在粘接布料时,喷嘴臂53以轴构件56为中心进行摆动,使喷嘴支承部52向后方移动。喷嘴51接近压接位置N。喷嘴51的下部在比压接位置N靠输送方向C上游侧的位置,在其与下辊71的上侧表面之间形成喷嘴间隙D。喷嘴间隙D是用于确保适于向作为粘接对象的两块布料中下侧的布料的上表面涂布由喷嘴51所排出的粘接剂的距离的间隙。布料粘接装置I驱动下输送机构7的辊马达73。辊马达73使下辊71沿自左侧面观察时呈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上辊61在第二马达的驱动下绕着自左侧面观察时呈顺时针的方向旋转。上辊61和下辊71在压接位置N处夹持两块布料并沿输送方向C输送这两块布料。喷嘴51向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之间涂布粘接剂。上辊61和下辊71夹持并压接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且输送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从而将两块布料粘接起来。布料粘接装置I根据粘接剂的涂布量、作为粘接对象的布料的厚度等调整喷嘴间隙D。如图6所示,当要扩大喷嘴间隙D时,布料粘接装置I驱动杆马达76而使该杆马达76的驱动轴沿自左侧面观察时呈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使臂杆75的后端部75B向下方移动。当后端部75B向下方移动时,臂杆75和下辊臂72以旋转轴78C为中心进行摆动。当下辊臂72摆动时,下辊71与圆筒部74—同向下方移动。下辊71的上侧表面远离喷嘴51,喷嘴间隙D扩大。上辊臂62在气缸63的推压下维持上辊61的表面与下辊71的表面相抵接的状态。因此,当下辊71向下方移动时,上辊臂62以支承轴46为中心进行摆动,上辊61向下方移动。
[0021]参照图5?图7,说明调整喷嘴间隙D时上辊61的旋转轴61A和下辊71的旋转轴7IA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旋转轴61A、旋转轴7IA同压接位置N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在图7中,以虚线表示喷嘴间隙D调整前的上辊61和下辊71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实线表示喷嘴间隙D调整后的上辊61和下辊71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下所说明的各部位的位置为自左方观察布料粘接装置I时的位置。如图5、图6所示,线段L是连结上辊61的旋转轴61A的轴心和作为上辊臂62的摆动支点的支承轴46的轴心的线段。在上辊臂62摆动时,上辊61的旋转轴61A的轴心在以支承轴46为中心且半径长度为线段L的假想圆P上移动。线段R是连结下辊71的旋转轴7IA的轴心和作为下辊臂72的摆动支点的旋转轴78C的轴心的线段。在下辊臂72摆动时,下辊71的旋转轴7IA的轴心在以旋转轴78C为中心且半径长度为线段R的假想圆Q上移动。在上辊61和下辊71形成压接位置N时,支承轴46和旋转轴78C相对于压接位置彼此位于前后方向上的相反侧且位于上下方向上的相反侧。因此,假想圆P上的旋转轴61A的轴心处的切线X(参照图7)和假想圆Q上的旋转轴7IA的轴心处的切线Y(参照图7)成为平行或趋近于平行的位置关系。布料粘接装置I将线段L和线段R平行时的旋转轴61Α的位置包含在调整喷嘴间隙D时的上辊臂62的摆动范围内,将线段L和线段R平行时的旋转轴71Α的位置包含在调整喷嘴间隙D时的下辊臂72的摆动范围内。如图7所示,在线段L和线段R平行时,切线X和切线Y平行。在杆马达76使偏心凸轮77旋转时,下辊71的旋转轴71A沿着假想圆Q移动。在偏心凸轮77以微小角度旋转时,旋转轴7IA可视为在切线Y上移动。在上辊61从动于下辊71而以微小距离移动时,上辊61的旋转轴61A可视为在切线X上移动。由于切线X和切线Y平行,因此,在下辊71移动微小距离时,上辊61的旋转轴61A和下辊71的旋转轴7IA维持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压接位置N维持旋转轴61A和旋转轴7IA之间的位置关系地与切线X、切线Y平行地移动微小距离。因此,在调整喷嘴间隙D时,压接位置N的位置相对于旋转轴61A和旋转轴7IA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几乎不发生变化。
[0022]如图5所示,线段L的长度大于线段R的长度。即,上辊臂62的长度大于下辊臂72的长度。根据该结构,下辊臂72能够形成得比上辊臂62小。因此,布料粘接装置I能够将下输送机构7构成得较小。下辊71的外径大于圆筒部74的外径。因此,在布料粘接装置I进行粘接的布料的粘接面为曲面的情况下,圆筒部74不会与粘接后成为立体形状的布料发生干涉。
[0023]如上所述,旋转轴78C和支承轴46相对于压接位置N彼此位于相反侧。因此,在下辊71和上辊61维持接触状态时,假想圆Q上的旋转轴7IA的轴心处的切线Y和假想圆P上的旋转轴61A的轴心处的切线X表现出平行或趋近于平行的位置关系。在下辊臂72和上辊臂62在微小范围内摆动时,旋转轴71A和旋转轴61A分别沿着假想圆Q的切线Y和假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