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粘接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8689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想圆P的切线X移动。即,旋转轴7IA和旋转轴61A能够维持彼此平行或趋近于平行的位置关系地进行移动。因此,在调整喷嘴51和下辊71表面之间的喷嘴间隙D时,压接位置N相对于下辊71表面的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布料粘接装置I能够抑制在粘接布料时下辊71和上辊61通过夹持布料而作用于布料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确保布料的粘接状态的稳定性。
[0024]在下辊臂72在微小范围内摆动时,旋转轴7IA的移动方向能够近似为假想圆Q上的旋转轴7IA的轴心处的切线Y的方向。在上辊臂62在微小范围内摆动时,旋转轴61A的移动方向能够近似为假想圆P上的旋转轴61A的轴心处的切线X的方向。切线X和切线Y在线段L和线段R平行的位置上彼此平行。因此,当下辊臂72和上辊臂62分别以包含线段L与线段R平行的位置的方式在微小范围内摆动时,旋转轴7IA的移动方向和旋转轴6IA的移动方向可视为彼此平行。因此,在调整喷嘴51和下辊71表面之间的喷嘴间隙D时,布料粘接装置I能够维持下辊71和上辊61之间的压接位置N同旋转轴7IA及旋转轴61A的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布料粘接装置I能够抑制在粘接布料时下辊71和上辊61通过夹持布料而作用于布料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确保布料的粘接状态的稳定性。
[0025]布料粘接装置I将圆筒部74的外径形成得比下辊71的外径小。即,布料粘接装置I将圆筒部74形成得更小,因此,能够将粘接后布料的立体形状更小的布料之间粘接起来,从而能够进行对粘接后成为各种形状的布料的粘接。
[0026]在将调整喷嘴间隙D用的驱动部设于上辊61侧时,成为使下辊71对上辊61施力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下辊71从动于驱动部对上辊61的驱动而进行动作。若因为施力的反作用力等而导致下辊71发生错位等,则布料粘接装置I难以准确地调整喷嘴51和下辊71表面之间的喷嘴间隙D。布料粘接装置I通过将杆马达76设于下辊71侧并将气缸54设于上辊61侧,能够准确地调整喷嘴间隙D。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辊7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辊。旋转轴71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辊轴。上辊6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辊。旋转轴61A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辊轴。圆筒部7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突出部。下辊臂7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摆动构件。旋转轴78C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转轴。上辊臂6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摆动构件。支承轴4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旋转轴。气缸6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施力部。压接位置N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位置。臂杆75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杆部。偏心凸轮7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凸轮部。杆马达7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马达。输送方向C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向。线段R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线段。线段L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线段。
[0028]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利用弹簧、橡胶等施力构件或电磁元件、马达等驱动源使上辊臂62摆动,而使上辊61与下辊71相抵接从而形成压接位置N。也可以在上辊臂62上设置配重块,利用重力使上辊臂62摆动,而使上辊61与下辊71相抵接从而形成压接位置N。也可以利用气缸63的可动部64的负压使上辊臂62摆动,而使上辊61与下辊71相抵接从而形成压接位置N。也可以通过使用例如螺钉和限位件手动地调整下辊臂72的位置来对喷嘴间隙D进行调整。上辊臂62也可以是笔直地延伸的形状,而非弯折的形状。如果不考虑下输送机构7的小型化,也可以使上辊臂62的长度小于下辊臂72的长度。
【主权项】
1.一种布料粘接装置,其包括: 喷嘴(51),其用于向布料涂布粘接剂; 第一辊(71),其在输送上述布料的第一方向(C)上设于上述喷嘴的下游侧,且上述第一棍能以沿着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昆轴(71A)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 第二辊(61),其配置于上述第一辊的上方,能以沿着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辊轴(61A)为中心进行旋转,且上述第二辊和上述第一辊在彼此之间夹持上述布料而输送上述布料, 该布料粘接装置(I)的特征在于,包括: 突出部(74),其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一端设置上述第一辊,并且上述突出部支承上述第一辊轴; 第一摆动构件(72),其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在基端部设有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78C),且在顶端部设有上述突出部的另一端,并且上述第一摆动构件能以上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 第二摆动构件(62),其在基端部设有沿上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旋转轴(46),且在顶端部支承有上述第二辊轴,并且上述第二摆动构件能以上述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以及 施力部(63),其向上述第二摆动构件的顶端部接近上述第一摆动构件的顶端部的方向对上述第二摆动构件施力; 上述第一旋转轴和上述第二旋转轴相对于上述第一辊的表面与上述第二辊的表面相接触的接触位置(N),彼此位于上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反侧且位于上下方向上的相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摆动构件和上述第二摆动构件在各自的转动范围内包含这样的位置,即,连结沿上述第二方向观察时的上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位置和上述第一辊轴的轴心位置的第一线段(R),同连结沿上述第二方向观察时的上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位置和上述第二辊轴的轴心位置的第二线段(L)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平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旋转轴和上述第一辊轴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第二旋转轴和上述第二辊轴之间的距离; 上述突出部的外径小于上述第一辊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料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旋转轴和上述第一辊轴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第二旋转轴和上述第二辊轴之间的距离; 上述突出部的外径小于上述第一辊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布料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布料粘接装置包括: 杆部(75),其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其基端部固定于上述第一摆动构件,且上述杆部在顶端部具有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孔(75C); 凸轮部(77),其卡合于上述杆部的上述长孔;以及驱动马达(76),其在驱动轴上偏心地固定有上述凸轮部,使上述凸轮部沿上下方向移动;上述凸轮部在上述驱动马达的作用下移动,从而使上述第一摆动构件与上述杆部一同摆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粘接装置,能调整喷嘴和下辊之间的间隙,且能维持上辊的轴和下辊的轴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维持上辊和下辊之间的接触位置同上辊的轴和下辊的轴之间的位置关系。上辊和下辊相抵接。上辊臂使上辊摆动。下辊臂使下辊摆动。上辊的旋转轴的轴心能在以支承上辊臂的支承轴为中心的假想圆上移动。下辊的旋转轴的轴心能在以贯穿下辊臂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假想圆上移动。在调整喷嘴间隙时,上辊和下辊的移动距离微小。上辊的旋转轴和下辊的旋转轴可视为沿着各自的假想圆的切线移动。因此,上辊和下辊能够维持上辊的旋转轴和下辊的旋转轴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也能够维持上辊和下辊之间的压接位置同上辊的旋转轴和下辊的旋转轴之间的位置关系。
【IPC分类】A41H43-04
【公开号】CN204580013
【申请号】CN201520173263
【发明人】柴田到, 梅田和俊, 岩越弘恭, 皆川裕一朗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