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的腔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97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送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的腔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题是发送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的腔内装置。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在具有主管路和至少一个副管路的二根分叉部处发送和部署可扩张假体的腔内装置。所述装置含有一根有近端部和远端部的细长体。所述细长体的远端部含有扩张装置,所述扩张装置具有可与管腔内可扩张假体可拆地接合的,并且用于把所述假体从径向收缩状态向径向扩张的状态调节的,纵向延伸的活动部分。该装置还含有至少部分地沿所述细长体延伸的引导线跟踪装置。
如所公知,上述类型装置用于在管腔系统内腔内地发送和部署特别是配体或者说移植物,假体或者斯藤式膏模支架,所述的管腔系统为,诸如承载体液的管腔,特别是人体和动物体内的管腔。所述输送液体的管腔为,例如,动脉,诸如冠状动脉、周围动脉和脑动脉,静脉或者胃肠道。
使用上述的装置例如,可以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部分地或者完全地阻塞了管腔的血管中部署腔内假体,或者说斯藤式膏模支架。所述的假体形成对腔壁的径向支承并且防止其在由扩张装置(球囊)扩张之后重新部分地或者完全地阻塞。例如Royal Oak市Milliam Beaumont医院心血管科的Mark Freed、Cindy Grines和Robert D.Safian编辑,physicians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The New Manu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中说明了这种技术。
还公知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述的经皮血管再通的血管成形术替代搭桥及血栓动脉内膜切除之类的标准外科手术。
斯藤式膏模支架的原来应用范围限于简单的球囊血管成形术后急性围术期综合症,诸如脱落物、血栓和急性阻塞,现在还用于选择性治疗冠状动脉和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损伤。
当这些技术应用于管腔系统的血管支脉或者二根分叉部时(二根分叉部损伤)时,现有腔内装置存在的重大困难限制了其广泛使用。
公知对二根分叉部损伤的手术经常失败和引起急性症状,因为现有的装置可以引起二根分叉部分支处的阻塞,这种阻塞在装设假体的管腔段附近起作用。
特别是,由于在二根分叉部的第一枝处启动扩张装置,硬化斑块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突出和移位到阻塞二根分叉部的第二枝管口(公知为“斑移”的问题)。
由于上述“斑移”问题,必须通过经过由以前突起并移位到阻塞管腔构成的障碍再次插入引导线重新开通阻塞分枝的管口和腔。
换言之,必须在植入第一假体后,穿过第一假体的网孔或者支架在阻塞的分枝中插入第二引导线和第二假体。即使可以重新开通阻塞的分枝,手术也变得极为冗长,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非常地依赖于医生的经验。
存在上述二根分叉部损伤的情况下,必须在具有心脏外科的全套设备的高素质医疗中心进行手术,在围手术综合症病例、损伤扩张不成功或者再通所述分枝口不成功时可以求助于这样的中心。
由于以上的困难,有人提出使用具有使之能够在所述分枝和第二斯藤式膏模支架中插入引导线的宽室或者孔隙的斯藤式膏模支架。然而这种宽室可以引起斑块物质经过网框或者支架脱出的增加,从而使血管再造不完善以及再狭窄的可能性。
一种变通的方法是同时使用两个装有扩张装置以同时在二根分叉部的每枝插入斯藤式膏模支架的装置(成对装置或者说成双装置),或者插入单个二根分叉部斯藤式膏模支架的装置。
但是这种现有的方案非常笨重而难于调度,从而只能用于大血管和动脉干近段中。不可能把这种现有的方案用于周围分枝,而在周围分枝动脉粥样硬化更加普遍。为了插入现有技术的成对装置,必须使用大直径的导管。所述的大直径导管引起较高的围手术期风险。另外,在大体积的成对装置堵塞血管引起术中缺血,并且使之不可能注入适量的造影剂,造影剂用于显影路径以纠正定位,首先是引导线然后是装置有假体的腔内装置的定位。
使用成对的装置还缺乏通用性,首先是在单个二根分叉部斯藤式膏模支架的情况下,因为构成二根分叉部的三个血管段,即近端主血管、二根分叉部的远端主血管及副血管,或者说侧枝,可以有不同的内径,具有不同长度的损伤。因此目前不可能准备能够适用于所有这些可能的解剖和病理变异的二根分叉部斯藤式膏模支架范围。还应当注意这些固定尺寸的二根分叉部斯藤式膏模支架还常常堵塞二根分叉部阻塞附近的其它分枝,造成缺血或者使血管再造不完全。
因此明显地并非所有的二根分叉部损伤都可以经皮地处理,特别是冠状动脉二根分叉部损伤。
以上的考虑表明,普遍地感到需要可以安全快速地抵达二根分叉部的,双枝发送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的腔内装置。
这种类型的装置公知于EP0987700,WO9836709和WO0015103。
还感到需要能够装配形态学上适用于二根分叉部的近端和远端的解剖和病理的管腔内假体。换言之,能够用上述类型的单个腔内装置处理所有类型的损伤,可能适用于大范围的血管直径和任何长度的损伤,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追求的。所述的血管内装置必须还保证精确地部署假体,保证宽广覆盖二根分叉部,这防止斑块物质从装置的各种假体突出,并且防止形成再狭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构想和提供上述类型的装置,这样的装置应当满足上述所有要求并且,同时,使之可以避免以上概述的所有缺陷。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在二根分叉部发送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的腔内装置达到,所述二根分叉部有一个主管路和至少一个副管路,所述腔内装置包括具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的细长体;所述细长体的远端部分含有扩张装置,扩张装置具有与所述管腔内可扩张假体可拆地接合的,纵向延伸的活动部分,并且用于把所述的假体从径向收缩的状态向径向扩张的状态调节;引导线跟踪装置,至少部分地沿所述的细长体延伸。所述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扩张装置的所述活动部分是纵向地联接在细长体上以偏心地对细长体的一侧扩张所述假体,装置装配装置装配以使细长体的另一侧游离于所述扩张的活动部分;并且,所述的引导线跟踪装置含有至少部分地伸进所述细长体内的引导线腔,具有至少一个设在细长体上扩张装置对侧的引导线远端端口,并且用于经过它滑动至少可以把引导线的远端部放进所述主管路或者至少一个副管路中的引导线部分。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在人体外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到引导线的方法,所述引导线沿路径公共的近端段和路径分枝的远端段定位,在所述的段之间形成二根分叉部,所述方法采用以下的步骤-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近端从而使第一引导线经第一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一个引导线管腔内;-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从而使第二引导线经第二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该引导线管腔内;沿所述的引导线推进所述的腔内装置直到细长体的至少远端部分布置得超出引导线的二根分叉部。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在人体外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到引导线的方法,所述引导线沿路径公共近端段和路径的分枝的远端段布置,在所述的段之间形成二根分叉部,所述方法采用以下的步骤-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近端从而使第一引导线经第一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一个引导线管腔内;-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从而使第二引导线经第二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该引导线管腔内;沿所述的引导线推进所述的腔内装置直到细长体的至少远端部分布置在引导线的一个路径的远端分叉段上。
附图简述从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些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可以了解根据本发明的腔内装置的其它特点和优点,这些实施例纯为说明而非施加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装配有假体的腔内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和3是图1的装置的细节的仰视图,和侧视图;图4和4a根据两个实施例示出图2装置的沿IV-IV线的截面放大图;图5示出沿图3所示的腔内装置的箭头V看去的端视图;图6a和6b示出在两个使用阶段时图1所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7和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腔内装置的详细仰视图,和侧视图;图9示出图7的装置的IX-IX上的放大的截面;图10示出图8的装置沿箭头X看去的正视图;图11a和11b示出在第二使用阶段时图7所示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12至17c示出部署管腔内假体的八个阶段中经“T形二根分叉部”的截面图;图17d和17e用截面图示出图17c所示的在二根分叉部部署假体的两个变通的步骤。
图18至图23示出在部署管腔内假体的第六阶段经“Y形二根分叉部”的交叉部分;图24和25为在超过假体的本体远端设有两个远端端口的腔内装置的仰视图和侧视图;图26示出经图24的装置XXVI-XXVI上的放大的截面图;图27为沿图25的装置的箭头XXVII看去的视图;图28和29示出,在超过假体的本体远端具与远端端口相联接的单根引导线腔的腔内装置细节的仰视图局部截面和侧视局部截面图;图30示出沿图29的箭头XXX看去的视图;图31和32示出,具有联接多个远端端口的多个引导线管腔的腔内装置的细节仰视图局部截面和仰视局部截面图;图33和34示出,具有联接在顶点的远端端口和多个沿本体分隔开的远端端口的,单个引导线管腔的腔内装置仰视图的细节局部截面和侧视局部截面图。
图35和36示出,具有联接在顶点的远端端口的第一引导线管腔和联接多个沿本体分隔开的远端端口的,第二引导线管腔的腔内装置仰视图的细节局部截面和仰视局部截面图。
图37、38和39示出,具有适于实现远端端口的裂缝的腔内装置细节的仰视图和局部截面侧视图,以及放大的剖视立体图;图40示出把引导线近端滑入图38的装置的本体裂缝的阶段时的透视图,局部剖视。
图41至45示出在部署血栓化抑制装置和管腔内假体的第五阶段时经过血管的横截面。
图42c示出图42a的放大细节;图42b示出在部署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血栓化抑制装置阶段时经过血管的横截面;图46至51示出在部署血栓化抑制装置和管腔内假体的六个阶段中经过二根分叉部的横截面;图52示出在部署管腔内假体阶段经冠状动脉口的横截面图;图53至55示出在通过两个交替地经引导线连接的腔内装置部署管腔内假体的三个阶段中经过二根分叉部的横截面;图56示出带有设置不同空间性能的斯藤式膏模支架的腔内装置的透视图,局部剖视。
优选实施例参见以上各图,号码1在整体上指示腔内装置,所述腔内装置用于发送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或者说球囊导管。例如,所述装置适用于在具有主管和至少一个副管的二根分叉部内部署可扩张假体。所述腔内装置包括一个细长体2,细长体2具有远端部分3和近端部分4。例如,所述的细长体2长度在100厘米与160厘米之间,优选地在115厘米与140厘米之间。远端部包括扩张装置5,所述扩张装置5可拆卸地与管腔内可扩张假体6接合。所述的扩张装置5可以把所述的假体6从径向收缩位调节到径向扩张位,其方式将在下文较详细地说明。扩张装置5包括扩张装置的远端部7、扩张装置的近端部8和扩张装置的中心部分5a,假体6可以附着在中心部分5a上。细长体3的远端部伸过扩张装置5进行顶点部分9。在细长体2的近端部4的近端有装置10,用于把腔内装置1连接到用于受控制的扩张装置5的启动过程的现有类型的孔隙。腔内装置1还包括引导线跟踪装置11,所述的导线跟踪装置11至少部分地沿细长体2延伸。例如所述的装置11沿细长体2的接近于扩张装置5的远端部分3延伸(参见图1)。
有利地,扩张装置的活动部分与细长体纵向地联接,以对于细长体的一侧偏心地扩张所述的假体,以使细长体的另一侧不受所述扩张了的活动部分的约束。
还有利地,引导线跟踪装置11含有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或者13,所述的引导线管腔至少部分地伸进所述的细长体2内。所述的管腔具有至少一个设在细长体与扩张装置对置的侧面上的引导线远端端口15,适用于经过它滑到至少一个可以把其远端部置于主管或者至少一个副管中的引导线的引导线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导线管腔12和第二引导线管腔13完全地伸进细长体2内。远端端口14、15和近端端口16、17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管腔12、13能够接入引导线24、25(图19)。
远端端口14、15优选地沿细长体2分隔开。例如第一引导线管腔12的远端端口14设在顶点部的远端9,并且第二引导线管腔13的远端端口15设在扩张装置5的远端附近(图1-3,6a、6b、18-23)。近端16、17优选地放置在细长体2在其近端与扩张装置5之间的部分上。例如,所述的端口16、17位于距近端或者距连接装置10的距离90厘米至130厘米之间的范围,优选地105至115之间的范围(图1)。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腔内装置是血管成形的球囊导管1,所述的球囊导管1含有管状的导管2、近端接头10,及可充球囊5。
导管体2是管状的。所述的管状体2的近端部分4设计用于支承和推挤远端部分3。因此所述的近端部分4不如远端部分柔软,远端部分必须柔软才能进入血管的周围分枝。例如,所述的近端部分4用生物耐受性材料制造,诸如生物医学钢或者尼龙TM。而且,所述的近端部分4设计用于接入到引导导管中(图中未显示,并且本质上为现有技术)所述引导导管是保持即使撤出腔内装置1后,在其上需要要进行手术的血管管腔通路畅通所必须的。还必须用所述的引导导管向血管内输进,例如,对放射线不透明的造影剂。导管体2的近端包括充胀管腔18(图3、4和4a、4b)。所述的管腔18从导管体2的近端伸向可充胀球囊5。
近端接头10,例如,一般地公知为“路厄氏接头”的接头,设在所述的部分4的近端并且形成上述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把腔内装置1连接到控制球囊5启动的装置。例如所述的接头把球囊5的充胀管腔18连接到加压液体源。
球囊5联接导管体2的远端部分3形成充胀腔19,该充胀腔19至少部分地包围导管体(图3)。充胀腔19被装备有外封套22的球囊壁20所界定。所述的充胀腔19与充胀管腔18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球囊包括一个中心部分5a,于远端部分7与近端部分8之间。所述的中心部分5a在处于径向扩张,或者充胀状态时大致是圆柱形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球囊壁20是受压力液体作用时不可延伸的,或者说是刚性的。因此,当球囊壁20在径向收缩状态时,围绕导管体2折叠起来,例如是三折的,或者,换言之,形成三个折叠21(图6a)。借助于外封套22,球囊壁20能够可拆卸地装配管腔内假体。例如,外封套可拆卸地装配一种血管内斯藤式膏模支架,所述斯藤式膏模支架可以从径向收缩的状态变形成径向扩张的状态,于是可以通过压力固定至血管壁的内表面上。例如所述的斯藤式膏模支架是金属的管状斯藤式膏模支架含有支架或者说网框。因此,当经充胀管腔18注入压力流体使球囊径向扩张或者充胀时,圆柱形部分5a靠压力把假体固定在血管的壁上(图6b)。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球囊壁20的纵向部分在内部联接导管体2。换言之,所述的壁20沿其整个长度固定到导管体上,从而当球囊5从径向收缩或者说陷下的位置到径向扩张或者说充胀的位置时,所述的球囊5将对于导管体2偏心地或者说非对称地伸展,换言之,仅该体的一个侧面伸开(图3、5及6b)。
球囊5的远端部分7和近端部分8优选是锥形的。特别是,所述的部分是截圆锥形的。
有利地,管状的导管体2包含鞘装置或者说套筒装置23,例如是弹性的管路。例如,所述的鞘装置是细长体的整体部分。鞘装置23包括一个管状体,数个纵向管腔12、13经该管状走行,形成上述引导线腔。引导线腔13、14,或者其部分,优选地与细长体平行走行。所述的腔在鞘装置的端头开口于上述的引导线端口14、15、16、17。所述的鞘装置23位于管状的导管体2内的方式是,沿导管体2的处于近端接头10和球囊5之间的部分的整个长度上留出空间(这形成上述的充胀管腔18)。优选地,所述鞘装置在其整个长度上附着于界定球囊的充胀腔的壁部分上(图3、4、4a和6b)。换言之,导管的管状细长体连续进球囊壁处,所述的鞘装置联接到球囊壁的一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鞘装置在球囊远端部分的旁边延伸成所述导管体的顶部。鞘装置23的端头附着于导管体的方式使得可以从导管体外经引导线端口通向引导线腔。
如果所述的鞘装置23止于第一引导线腔12的第一远端引导线端口14,远离第二引导线腔13的第二远端引导线端口15是特别地有利的。
特别是,所述的鞘装置伸到导管体2的远端部分3的端头,其方式为把第一远端引导线的端口开于顶管的尖端的第一远端引导线端口9。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球囊5对于导管体2的非对称位置,第二远端引导线端口15沿导管体2放置得使第二引导线腔13能够开口于球囊中心部分5a的远端,或者说,使得能够刚好放置在附着于球囊5的假体6的外面(图1至图6b)。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远端引导线端口15沿导管体放置,其方式得使第二引导线腔13能够开口于球囊5的远端7与近端8之间的点上,特别是在中心部分5a可附着于假体6的点上。例如,所述的端口15位于所述的中心部分5a的中线附近(图7、8、11a和11b)。优选地,可以附着在所述的导管1上的假体6具有窗口26,所述窗口26设计用于在装配上球囊5上时防止阻塞所述的远端引导线端口15。例如,假体6具有一个较假体的其它室宽的室26,同时该室26的尺寸接近于,或者稍小于它必须经过的分枝的管腔的管口。变通地,球囊可以装配数个假体,并列放置以免阻塞所述的端口15。
优选地,近端引导线端口16、17位于导管体2的一部分中,该部分在使用导管1的过程中保持套在引导导管中。例如,所述近端引导线端口与导管尖端的距离在15至35厘米之间,并且,优选地在20厘米至30厘米之间处。变通地,所述的端口16、17位于导管体的近端。在此情况下,球囊导管1装置具有至少两个槽路的近端接头10。一个槽路用于把加压流体纳入充胀腔18,及沿之通过引导线24、25的槽路。
有利地,放射线不透明标记30和31导管体2(图3)。例如,所述的标记沿导管体2放置在假体6的远端和近端。
所述的导管体还包括放射不透明的标记,用于识别沿引导线腔13、14的远端14、15和/或近端16、17引导线端口的所述体的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含有一种用于发放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的箱。所述的箱含有一个如上所述的腔内装置1,至少一对引导线24、25,和至少一个与所述腔内装置1的扩张装置5径向地联接的可扩张假体6。所述的假体含有一个适用于从最小外径的收缩状态,向伸开的大于收缩的外径的,径向扩张的状态调节的管状假体。
例如,所述用于发放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的箱含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腔内装置的近端部分联接的第一可径向扩张的假体,并且还含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腔内装置的远端部分联接的第二可径向扩张的假体。
所述箱的每个引导线包括识别装置,例如至少一个引导线的近端部分的彩色,或者引导线近端部分的横截面直径各不相同。
所述的引导线含有弹性柔韧的远端部分将更有利。
特别是,所述的引导线包括起始的近段,所述的近段可以沿所有引导线的公共路径的近段部署,和第二远段,所述的第二远段可以沿从二根分叉部的所述近段分出的路径的远段部署。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所述的引导线包括至少伸到跨越所述二根分叉部的弹性柔韧的远端部分。
而且更有利的是,所述的引导线包括放射线不透明的标记,例如在远端部分的尖端附近。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腔内装置的工作。
具体地,下面说明沿引导线24、25引导腔内装置所必须的操作。所述的引导线沿路径的公共近段和路径的分叉了的远段布置,在所述的段之间形成二根分叉部。上述的方法含有以下的步骤-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近端从而使第一引导线经其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第一引导线管腔内;-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从而使第二引导线经其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第二引导线管腔内;-沿所述的引导线推进所述的腔内装置直到细长体的至少远端部分布置得超出引导线的二根分叉部。
有利地,还可以构想一种沿引导线24、25引导腔内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导线沿路径公共近端段和路径的分枝的远端段布置,在所述的段之间形成二根分叉部。所述另一种方法采用以下的阶段-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近端从而使第一引导线经其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第一引导线管腔内;-把所述的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从而使第二引导线经其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第二引导线管腔内;-沿所述的引导线推进所述的腔内装置直到细长体的至少远端部分布置在其中一根引导线的一个路径的远端分叉段上。
下面说明把可径向扩张假体装置到形成“T字形二根分叉部”32的分枝壁上的方法步骤(图12至17e)。所述的二根分叉部32含有一个主管路33和一个从主管路33的壁上分枝出的侧枝管路34。上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准备上述的箱,具体说是含有在扩张装置的中心部分上有远端引导线端口的腔内装置的箱。
然后通过主管路的近段把第一引导线放置进主管路使之通过二根分叉部,然后再把第二引导线放置进侧枝管路。放置所述的引导线的方式是一起跟随路径的起始近段和从所述的二根分叉部分出的路径的第二远段(图12)。
接着,把装备有可径向扩张的假体的第一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使所述的第二引导线经过位于其细长体的尖端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腔内装置一个引导线管腔内。
把所述的第一腔内装置跟随第二引导线路径的近段再跟随第二引导线路径的远段插入所述的管路内,以把可径向扩张的假体放置进侧枝管路,使其近边缘放置在所述副管路的管口附近(图13)。
然后启动可扩张装置,使所述的假体处于其径向扩张的状态,并且靠压力固定在副管路的壁上(图14)。
然后,把所述的扩张装撤出,并且把第一腔内装置从第二引导线抽出直至从管路脱出。
把装备有可径向扩张的假体的第二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近端,使所述的第一引导线经位于腔内装置的尖端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第一引导线管腔内。把所述的第二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使所述的第二引导线经位于放在扩张装置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细长体的部分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第二引导线管腔内。
把所述的腔内装置插入主管路并且沿引导线路径的近段滑动,直到位于所述装置的尖端和第二引导线管腔的远端引导线端口之间的腔内装置的远端端口放置得超过二根分叉部(图16)。
启动所述第二装置的可扩张装置使所述的假体处于其径向扩张的状态并且靠压力固定在主管路的壁上并且跨过二根分叉部(图17a)。
最后,把所述的扩张装撤出并且把第二腔内装置从引导线抽出到从管路脱开。
下面说明使之可调配前面植入假体以安全覆盖损伤处的步骤。
把不装备假体的第三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上,把第三腔内装置安放得跨过二根分叉部,使扩张装置的远端进入侧枝管路,而扩张装置的近端置于主管路内。
然后启动所述第三装置的可扩张装置,使主管路中面对侧枝管路管口或者说侧窗的假体部分调整成所述的副管路的管腔形状(图17c)。
把所述的扩张装撤出并且把第三腔内装置从第二引导线抽出直至从管路脱开。
通过充胀跨过二根分叉部的第三腔内装置(例如血管成形用球囊导管)把植入进主管路内的假体的支架模制成完善地包绕侧枝管路的管口处,从而保证完善地覆盖损伤区域(图17c)。变通地,特别是在可以同时插入两个球囊导管的较大直径或者较大膛腔的管路情况下,把两个球囊导管装配在引导线24、25上,从而它们是成对的并且跨过二根分叉部,一个在主管路中,第二个部分地在侧枝管路中部分地在主管路中。同时扩张两个球囊成形假体,使它们配合并且形成覆盖损伤的整个范围的连续支承结构,并且,在二根分叉部的区域,产生一个漏斗形的区域,所述的漏斗形区域连接主和侧枝并且促成液体在管路或者血管中无涡旋的流动。
上述的方法步骤也可以反过来先在主血管中植入然后在侧枝血管中植入。
就上述操作而言,很清楚在主血管内植入假体把斑块39物质推移得阻塞侧枝血管的管口,反之亦然(图14)。由于使用本发明的装置,在一个血管中施放第一假体总是在第二分枝中留下第二引导线,尽管管口中依旧存在由于“斑块推移”造成的斑块障碍。因此总是可以在第二枝中插入施放第二假体的装置。使用现有技术装置不可能同时操作总是存在于二根分叉部的两个分枝中的两个引导线,因为没有放置在现有技术装置中的第二引导线会在外部受到假体的束缚而不能使用。换言之,使用现有技术装置必须在一个手术阶段只使用一个引导线进行。然而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敏捷地在引导线上进行腔内装置的交换,所述的引导线总是保持到位,可以极为迅速地从二根分叉部的第一分枝撤出腔内装置以在第二分枝中重新插入该装置或者第二装置。
下面说明把可径向扩张假体装置到形成“Y字形二根分叉部”32的分枝壁上的方法。所述的二根分叉部含有近端主管路36和从主管路的远端分枝出的第一和第二副远端管路37、38,在第一和第二副远端管路37、38之间形成一个隆突。上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准备上述的箱,特别是含有腔内装置的箱,所述腔内装置在扩张装置上装配的假体的远边缘附近装有远端引导线端口,并且有处在装置的尖端上的第二远端引导线端口,或者说顶点端口。
然后通过主管路把第一引导线放置在第一副远端管路中,而第二引导线放置在第二副远端管路中,所述的引导线被放置得跟随在所述二根分叉后分出的路径的第一近段和第二远段(图18)。
把装备有可径向扩张的假体的第一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近端,使所述的第一引导线经其细长体的尖端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腔内装置的一个引导线管腔内。
将所述第一腔内装置安装到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使得经其位于假体远边缘附近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第二引导线管腔内,刚好超过该假体。
把所述的第一腔内装置跟随路径的近段插入所述管路,直到所述隆起对着细长体,并且靠近位于扩张装置远端附近的远端引导线端口(图19)。
然后启动可扩张装置使所述的假体进入其径向扩张的状态并且靠压力固定在主管路的壁上(图20)。
然后,把所述的扩张装撤出并且把第一腔内装置从引导线撤出。
把装备有可径向扩张的假体的第二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近端,使所述的引导线经位于所述第二腔内装置的尖端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引导线管腔内。
在装配第二腔内装置的同时,把装备有可径向扩张的假体的第三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使所述的第二引导线经位于所述第三腔内装置的尖端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一个引导线管腔内。
把所述的第二和第三腔内装置同时地插入主管路,并且沿引导线路径的近段滑动,然后沿所述引导线路径的各自远段滑动,直到位于扩张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远端管路的近端部分,从而把扩张装置的近部放置于隆起的附近。尤其是,要注意确保第二和第三假体的近边缘都与已经放置在主管腔内并且扩张了的第一假体的远边缘接触。(图21)。
启动所述第二和第三腔内装置的可扩张装置使相应的假体处于其径向扩张的状态并且靠压力固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远端管路的壁上(图22)。
把所述的扩张装撤出然后把第三腔内装置从引导线抽出直至它们从管路脱开(图23)。
以上说明表明了怎样使用至少两个引导线管腔,所述管腔至少部分地沿细长体内部延伸,使之可能同时把腔内装置同时装配到至少两个引导线上。以此方式,把至少两个引导线插入进二根分叉部的分枝后就可能插入腔内装置,并且从二根分叉部的第一分枝撤出,不会很快丢失已经开通的,也就是就由引导线得到,抵达所有分枝的通路。换言之,有可能保持通到需要进行手术的,并且在其中已经插入了引导线的血管系统的所有分枝的通路不间断,再换句话说,使用本发明提出的装置就不再需要打通由于“斑块移动”而阻塞分枝管口的斑块39物质的障碍了。
依靠本发明的腔内装置还可以把第一血管内假体精确地放置在主血管内,总是精确地定位,并且在整个损伤区域完全地铺设假体,从而降低了再阻塞的可能性并且避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有利地,本发明提出的腔内装置在施放管腔内假体时能够得到极大的灵活性和模块可塑性。从而,如果把扩张装置准地跨二根分叉部放置,就可以,借助于扩张装置的近端和远端部分部署对于要损伤血管段尺度而言长度和直径准确的管腔内假体。
更有利的是,扩张装置的每个部分使之可能植入数个对于损伤的血管枝直径和长度理想的管腔内假体。
当装配在管腔内假体的扩张装置处于收缩位时,本发明的装置横截面尺寸较小,使之可以极方便快速地达到周围血管枝(可跟踪性)。
结合所述假体适应于二根分叉部不同分枝的通用性,本发明提出的装置还使之可能连结几个假体,换言之,使之能够全部覆盖损伤区域,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物脱出并且降低再阻塞的机率。
另一个优势来自这样的事实使用本发明的腔内装置假体的几何状态不会崎变并且顾及到血管的解剖。反之,在使用现有技术的腔内装置时不可避免地引起假体崎变。
显然可以构想出以上说明及图示内容的变种和/或补充。
对于上述把刚性的壁三重折叠在插入血管腔内的导管体上的球囊的变通,可以构想使用顺性或者可延的球囊。
其它可能地变种有-上述类型的“单术者快速变换”或者说“单轨”式导管,可以变通地为“线上”型,就是说,近端引导线管腔的开口在细长体的近端;至少两个引导线管腔中的一个可以总容纳有一根引导线,并且可以与腔内装置一起插入管路内,或者说血管内。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把该引导线固着在所述腔内装置的细长体上或者该引导线做成所述腔内装置的细长体的整体部分,例如从其顶端部分伸出(“固定线”)。
-导管还可以是灌流式球囊型,其中设有充胀球囊时液体流过的通道这些通道提供细长体以上部分和扩张装置以下部分的流通途径(体内血液的通道,用于防止施放假体和充胀球囊过程中的暂时性阻塞)。
-管腔内假体可以是模块化的。例如可以提供一系列固定直径和一系列固定长度的假体,从而术者可以把它们啮合在扩张装置的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上,使它们极具可塑性,换言之,使得可以把假体调整到完善地适应当时的病情需要,再换句话说,适应于损伤的尺寸及需要在其上进行手术的血管管腔内膛的尺寸。
作为对以上参照图3和图8所作说明的变通,所述至少一对引导线管腔12、1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单一的引导线管腔(图28、29、30、33和34)。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变种中,引导线管腔13具有位于扩张装置5近端附近的远端15。而不是如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细长体在外部附着在球囊壁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扩张装置设计成固定一个自扩张的假体,该自扩张假体处于径向折叠的位置,并且可以用受控的方式释放该自扩张假体使之采取径向扩张后的位置。所述的扩张装置包括一个鞘,设计用于在鞘腔内接入所述自扩张假体。所述的鞘可以有利地以受控的方式从第一受限的位置调整为第二释放的位置,在所述的第一受限的位置中,该自扩张假体限制在所述的鞘腔内,而在第二释放的位置中,所述的假体从所述的鞘腔中释放,使所述的假体径向游离,自行进入径向扩张的状态。
这样的装置可以有利地使用在连接到患者身体上的生物医学设备的人造管路中。例如,上述类型的装置可以用于传送、布置和部署修理使用上述机器时意外损坏了的管路壁的零件。
有利地,腔内装置1含有至少一个完全在细长体2内延伸的引导线管腔12或13。
另一个优势是,扩张装置的活动部分完全地与细长体联接,用于专一地把所述的假体对细长体从一侧扩张,并且用于使细长体的另一侧摆脱所述的扩张了的活动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细长体的与扩张装置联接,并且游离于所述的扩张了的活动部分的侧面上,也就是在游离侧上,设有一个缝隙100,适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13的远端引导线端口15。另外有利地是,所述的缝隙100延伸在所述远端与联接扩张装置5的细长体部分的近端之间(图37、38和39)。
优选地,细长体的与扩张装置联接,并且游离于所述的扩张了的活动部分的侧面含有部分地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13的壁105。所述的壁105适于被引导线末端106,例如近端,穿孔,用于经壁105的穿过孔的部分滑动所述的引导线24(图40)。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跟踪装置的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和/或13具有多个远端引导端口14、15、15I、15II、15III、15IV和/或15V、15VI、15VII、15VIII、15IX、15X、15XI、15XII、15XIII、15XIV,沿所述的细长体2间隔开(图31、32、33、34、35和36)。
优选地,引导线跟踪装置含有多个与所述的远端引导线端口14、15、15I、15II、15III、15IV中的每一个联接的引导线管腔12、13、13I、13II、13III(图31和32)。
有利地,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和/或13在细长体2的所述远端部分3的尖端具有远端引导线端口14,或者说顶部端口(图31、32、33、34、35和36)。
另一个有利的方面是,在体中设有与所述顶部端口14联接的第一引导线管腔12,而第二引导线管腔13联接着多个远端引导端口15、15I、15II、15III、15IV、15V、15VI、15VII、15VIII、15IX、15X、15XI、15XII、15XIII、15XIV,或者称为侧端口,这些侧端口设在细长体的与扩张装置相反的侧面上(图35和36)。
作为一个非常有利的变通,在体中设有与所述顶部端口14联接的单个引导线管腔12、13,并且也联接多个远端引导线端口15、15I、15II、15III、15IV、15V、15VI、15VII、15VIII、15IX、15X、15XI、15XII、15XIII、15XIV,或者称为侧端口,这些侧端口设在细长体的与扩张装置相反的侧面上(图35和36)。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变种中,至少一个的引导线管腔13在扩张装置5的远端附近具有远端引导线端口15。
有利地,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3在细长体2的处于扩张装置5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部分上具有远端端口15、15I、15II、15III、15IV、15V、15VI、15VII、15VIII、15IX、15X、15XI、15XII、15XIII、15XIV。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变种中,可以有利地在冠状动脉成形术和装设斯藤式膏模支架的过程中使用腔内装置提高血栓形成抑制装置(ECD)的机动性和临床效果。
实际上此类手术的常见症状是所谓的“无血流现象”,也就是,尽管已经去除了阻塞,还是有碍血液流到远端血管的现象。
造成这种不利现象主要是由于,栓子碎片在远端形成梗塞,以及在充胀球囊的过程中斑块破碎,以及挤压引起某些血管收缩递质释放进血液,从而使动脉痉挛。
这类事件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中处理新发的冠状动脉阻塞时,也常见于不稳定型心绞疼病例中处理具有管腔内栓塞的血管造影指征的冠状动脉损伤时。
因此除了二根分叉部损伤的治疗,本发明提出的装置在下文说明的情况下大有用武之地。
最近投入使用的多数ECD采取堵塞球囊102(图42b)的形式,或者篮状或者伞状装置101(图42c)的形式,这些装置必需阻断碎片,以及可能引起血管痉挛的递质向远端流动。
用下面的步骤说明这种应用的一个示例步骤1-把常规的引导线(cGW)24推进得超过阻塞处,作为ECD101的踪迹标示。实际上,这些装置比cGW24机动性差且更碎,因此不能够钻通,或者越过阻塞性的栓塞(图41)。
步骤2-把ECD 101尽可能地近端放置,但是要留有充分的距离使之能够捕获血栓物质,还要方便操作及布置斯藤式膏模支架发送系统以及最终放置斯藤式膏模支架。而且,放置ECD时不得过度地推进ECD,如果放置得超过了血管的二根分叉部,就可能让血栓物质逸入侧枝34。
步骤3-启动ECD101(即打开“伞”或者充胀“球囊”),此后撤出cGW,以免在部署斯藤式膏模支架后它被束敷在斯藤式膏模支架与血管壁之间(图42a)。
步骤4-用ECD101作引导线推进常规的斯藤式膏模支架发送系统(图43)。
步骤5-充胀斯藤式膏模支架发送系统,并部署斯藤式膏模支架(图44)。
步骤6-去除在设置斯藤式膏模支架的过程中释放的,并且由ECD捕获的碎片及致血管痉挛物质用已经推进到它与堵塞性“球囊”连接的专用的探头进行吸吮,或者在“伞”关闭后留在其内撤出(图45)。
如清楚说明地那样,这种技术存在某些缺点-用作引导线的ECD101对发送系统给以较低的支承,尤其是在发送系统放置得非常近时;-由于手术综合症(诸如脱落),或者处理血管再通后才发现的其它损伤,在部署斯藤式膏模支架后可能需要重新放置引导线24。这种手术费时间并且可能有害而不成功。
因此在这种手术过程中留下引导线24会是有利的。
所有这些用本发明提出的装置1进行很是方便,利用顶部端口14及设在扩张装置5的细长体的侧面上的横或者说侧端口(图35、36),使用装置1能够同时控制cGW24(参见图43、44和45)和ECD101或102。
因此在该手术过程中我们可以留下放置在远端的cGW24,在必要时作为“辅助线”给与发送系统较大的支承,并且避免重新跨过施加了斯藤式膏模支架的损伤。
在涉及分枝管口片的血栓阻塞时或者刚好接近血管二根分叉部处的血栓阻塞时(非常常见的病情),本发明提出的装置还提供了显著的临床优势,如以下的步骤所示步骤1-用cGW24作“踪迹标记”穿过阻塞(图46);步骤2-把第一ECD101推进至第一分枝37内(图47);步骤3-把第二ECD102推进至第二分枝38内(图47);并且在撤出cGW24后把两个ECD都启动(图48);步骤4-同时用两个ECD作为引导线推进并且放置本发明提出的斯藤式膏模支架发送装置;步骤5-部署斯藤式膏模支架,然后恢复血管开放和恢复血液流通(图50);步骤6-最终去除由两个ECD捕获的碎片和在手术过程中释放的任何物质(图51)。
所述装置特别有用武之地的其它临床指征还有右冠状动脉始端处的冠脉口损伤,或者隐静脉植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管腔狭窄不可能连接引导导管103。因此把引导导管游离放置在主动脉腔的中间,对着主动脉口,在此处许多引导导管103和发送系统1都有与连续不断的心动周期相关的移动。
在这种条件下,使用现有装置斯藤式膏模支架的放置和部署必然地不精确,因此可能植入得不适当,也可能造成手术失败。从而出现这种临床指征时,往往求助于外科进行主动脉搭桥。
利用本发明提出的装置1可以得到精确的定位和部署。所提出的方法包括在罹病血管中放置适于装进所提出的装置引导线管腔的顶部端口14的第一引导线24;然后把第二引导线25游离放置进主动脉腔内,然后把所述游离的引导线装进所提出的装置侧端口15XIV内,刚好接近于向下折叠在发送系统上的斯藤式膏模支架6上。以此方式,可以把提出的装置1推进至右冠状动脉内直至没入的第二引导线25阻断发送系统,同时斯藤式膏模支架6的近边缘与主动脉壁良好地对齐。通过保持稳定的,平均的推动直到斯藤式膏模支架发送系统(球囊)被启动(充胀),可以达到在冠脉口损伤内的稳定定位,从而达到正确地部署斯藤式膏模支架。
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的另一个使用方法是,在二根分叉部施放斯藤式膏模支架,在此用所提出的装置1让术者能够利用公知的“V”或者说“吻接”技术同时地植入两个斯藤式膏模支架6I和6II,与其近边缘在同样的高度极好地侧面连接。
在把引导线24、25在各自的分枝37和38中定位好后,把第一引导线24经其顶部端口14装配在第一装置中。
同一个引导线经接近于斯藤式膏模支架的侧端口15XIV退出装置,然后把第一装置推进到第一分枝37内(图53)。
把第二引导线25线第二装置顶部端口14收入到第二装置中。接着把接收到第一装置中的第一引导线24装置经第二装置接近斯藤式膏模支架的侧端口15XIV装配到第二装置中(图54)。
把此第二装置推进到当其侧端口15XIV抵达血管二根分叉部时被“自动地”阻挡,两个引导线24、25在该二根分叉部分开。轻轻回拉第一装置,相应的侧端口15XIV会与第一引导线24极好地对齐,并且由第一引导线24固定在位,第一引导线退出第一装置然后再次进入第二装置。
以此方式,安装在两个装置上的斯藤式膏模支架6I和6II必然与斯藤式膏模支架近边缘定位在相同的高度,并且完全覆盖血管在两个分枝之间的“隆起”(图55)。
与使用现有球囊的“V”或者说“吻接”技术对比,使用本发明提出的装置能够“自动”和精确地定位成对的斯藤式膏模支架,避免粗略近似,也避免在球囊充胀时两个发送系统之一被另一个移开。
尤其是,如果接着在血管主干中刚好接近于二根分叉部初步部署一个斯藤式膏模支架6;或者在两个分枝中植入具有近端钩形边缘的专用斯藤式膏模支架所提出的部署方法极为有效。用这样方式改进了损伤的覆盖,避免斯藤式膏模支架的重叠,同时完全覆盖斑块(图55)。
还有利的是本发明提出的装置能够以受控制的方式沿其纵轴线转动。以此方式可以适当地定向和部署斯藤式膏模支架。从而,即使没有二根分叉部损伤,使用预先部署进侧枝(例如在间隔枝或者(冠状动脉)斜行枝)的引导线24,可以植入沿其周边有可变结构的专用斯藤式膏模支架103(即可变宽度,或者有不同药物涂层106的小连接架104、105,或者在斯藤式膏模支架区域内设有不同直径或不同尺寸的小室),从而可以在单一损伤的选定区域进行特定的治疗。
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的腔内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数种改变或者调整,或者用其它的功能等同元件进行替换,以满足可能的还需要及特殊的需要,而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腔内装置(1),用于在二根分叉部发送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6),所述二根分叉部有一个主管路和至少一个副管路,所述腔内装置包括具有近端部分(4)和远端部分(3)的细长体(2);所述细长体(2)的远端部分(3)含有扩张装置(5),扩张装置(5)具有与所述管腔内可扩张假体(6)可拆地接合的,纵向延伸的活动部分,并且适用于把所述的假体(b)从径向收缩的状态向径向扩张的状态调节;-引导线跟踪装置(11),至少部分地沿所述的细长体(2)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装置的所述活动部分是纵向地联接在细长体上,以相对细长体的一侧偏心地扩张所述假体,以使细长体的另一侧游离于所述扩张的活动部分,并且在于,-所述的引导线跟踪装置(11)含有至少部分地伸进所述细长体(2)内的引导线管腔(12、13),所述引导线腔(12、13)具有至少一个设在细长体上扩张装置对侧的引导线远端端口(15),并且用于经过它滑动至少可以把引导线的远端部放进所述主管路或者至少一个副管路中的引导线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13)完全延伸在所述细长体(2)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扩张装置的所述活动部分是整个地联接在细长体上,以相对细长体的一侧专一地扩张所述假体,以使细长体的另一侧游离于所述扩张的活动部分。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细长体的与扩张装置联接,并且游离于所述的扩张了的活动部分的侧面上,也就是在游离侧上,设有一个缝隙(100),适用于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的远端引导线端口(1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隙(100)延伸在所述联接着扩张装置的细长体部分的远端与近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细长体的与扩张装置联接,并且游离于所述的扩张了的活动部分的侧面含有部分地与所述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连接的壁,所述的壁适于被引导线末端穿孔,用于经壁的穿过孔的部分滑动所述的引导线。
7.如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13)具有多个远端引导端口(14、15、15I、15II、15III、15IV、15V、15VI、15VII、15VIII、15IX、15X、15XI、15XII、15XIII、15XIV),沿所述的细长体(2)间隔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引导线跟踪装置(11)含有与所述的引导线端口(14、15、15I、15II、15III、15IV)的每一个都联接的多个引导线管腔(12、13、13I、13II、13III)。
9.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在细长体(2)的所述远端部分(3)的尖端具有远端引导线端口(14),或者说顶部端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有与所述顶部端口(14)联接的第一引导线管腔(12),而第二引导线管腔(13)具有多个远端引导端口(15、15I、15II、15III、15IV、15V、15VI、15VII、15VIII、15IX、15X、15XI、15XII、15XIII、15XIV),或者称为侧端口,这些侧端口设在细长体的与扩张装置相反的侧面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有与所述顶部端口(14)联接的单个引导线管腔,所述单个引导线管腔还联接多个远端引导端口(15、15I、15II、15III、15IV、15V、15VI、15VII、15VIII、15IX、15X、15XI、15XII、15XIII、15XIV),或者称为侧端口,这些侧端口设在细长体的与扩张装置相反的侧面上。
12.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3)在扩张装置(5)的远端附近具有远端引导线端口(15)。
13.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3)在细长体(2)的处于扩张装置(5)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部分上具有远端引导线端口(15、15I、15II、15III、15IV、15V、15VI、15VII、15VIII、15IX、15X、15XI、15XII、15XIII、15XIV)。
14.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2、13)具有至少一个近端引导线端口(16、17),设在细长体(2)的,相对扩张装置(5)位于其远端(9)对面的部分中。
15.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引导线管腔(13)的远端引导线端口位于扩张装置(5)的近端。
16.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装置是球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功能性地连接一个充胀腔(18),该充胀腔(18)在细长体(2)的近端(4)部分与远端(3)部分之间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细长体(2)的近端部分(4)含有液体接头装置(10),所述的接头装置(10)与充胀腔(18)液体连通,并且适用于与压力液体源功能性地耦连。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压力液体的作用下,所述的球囊(5)可以相对于细长体(2)从一侧,也就是横向地偏心扩张,以把细长体的另一侧从所述的球囊游离开。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5)与细长体(2)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部分接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细长体(2)的整个与球囊联接的部分在内部附着于球囊(5)的壁(20)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细长体(2)的整个与球囊联接的部分在外部附着于球囊(5)的壁(20)上。
23.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长体(2)还包括放射不透明的标记(30、31),用于识别所述体沿引导线腔(12、13)的引导线远端(14、15)和/或近端(16、17)引导线端口的位置。
24.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长体(2)包括放射不透明的标记(30、31),用于识别所述体沿扩张装置的远端和/或近端的位置。
25.如权利要求之1至15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所述的扩张装置适用于把一个自扩张的假体夹持在径向收缩状态,并且以受控的方式释放该自扩张的假体从而使之采取径向扩张的状态。
26.一种在人体外把以上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装配到引导线(24、25)的方法,所述引导线沿路径公共近段和路径的分枝的远段布置,在所述的段之间形成二根分叉部,所述方法采用以下的步骤-把所述的腔内装置(1)装配在第一引导线(24)的近端从而使所述第一引导线经第一远端引导线端口(14)接入在一个引导线管腔(12、13)内;-把所述的腔内装置(1)装配在第二引导线(25)的近端从而使所述第二引导线经第二远端引导线端口(15)接入在引导线管腔(12、13)内;-沿所述的引导线推进所述的腔内装置直到细长体(2)的远端部分(3)至少一部分布置得超过引导线的二根分叉部。
27.一种在人体外把权利要求1至25之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1)装配到引导线(24、25)的方法,所述引导线沿路径公共近段和路径的分枝的远段布置,在所述的段之间形成二根分叉部,所述方法采用以下的步骤-把所述的腔内装置(1)装配在第一引导线(24)的近端从而使所述第一引导线经第一远端引导线端口(14)接入在一个引导线管腔(12、13)内;-把所述的腔内装置(1)装配在第二引导线(25)的近端从而使所述第二引导线经第二远端引导线端口(15)接入在引导线管腔(12、13)内;-沿所述的引导线推进所述的腔内装置直到细长体(2)的远端部分(3)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引导线(24)的一个路径的远端分叉段上。
28.一种用于发放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6)的箱,所述的箱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25之任一项所述的一个腔内装置(1);至少一对引导线(24、25);和至少一个与所述腔内装置的扩张装置(5)径向地联接的可扩张假体(6),所述的假体含有一个管状假体,适用于从最小外径的收缩状态,向伸开的大于收缩的外径的,径向扩张的状态调节。
29.一种用于发放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6)的箱,所述的箱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25之任一项所述的一个腔内装置(1),其中远端端口(15、...、15IVX)位于扩张装置(5)的第一近端部分与扩张装置(5)的第二远端部分之间;-至少一对引导线(24、25);-至少一个与所述腔内装置的扩张装置(5)径向地联接的第一可扩张假体,所述的假体含有一个管状假体,适用于从最小外径的收缩状态,向伸开的大于收缩的外径的,径向扩张的状态调节;-至少一个与所述腔内装置的扩张装置(5)径向地联接的第二可扩张假体,所述的假体含有一个管状假体,适用于从最小外径的收缩状态,向伸开的大于收缩的外径的,径向扩张的状态调。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假体是斯藤式膏模支架。
31.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线(24、25)包括识别装置。
32.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线(24、25)包括起始的近段,所述的近段可以沿所有引导线的公共路径的近段部署,以及第二远段,所述的第二远段可以沿从二根分叉部的所述近段分出的路径的远段部署,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的引导线包括至少伸到跨越所述二根分叉部的弹性柔韧的远端部分。
33.一种方法,用于把可径向扩张假体装置到形成T字形二根分叉部的分枝壁上,所述的二根分叉部含有一个主管路和一个从主管路的壁上分枝出的侧枝管路(34),所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准备权利要求28至32任一项所述的箱,含有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腔内装置;-通过主管路的近段把第一引导线放置进主管路使之通过二根分叉部,然后再把第二引导线放置进侧枝管路,放置所述的引导线的方式是一起跟随路径的起始近段和从所述的二根分叉部分出的路径的第二远段;-把所述的第一腔内装置跟随第二引导线路径的近段再跟随第二引导线路径的远段插入所述的管路内,以把可径向扩张的假体放置进侧枝管路,使其近边缘放置在所述副管路的管口附近;-然后启动可扩张装置,使所述的假体处于其径向扩张的状态,并且靠压力固定在副管路的壁上;-然后,把所述的扩张装撤出,并且把第一腔内装置从第二引导线抽出到从管路脱出;-把装备有可径向扩张的假体的第二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近端,使所述的第一引导线经位于其细长体的尖端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腔内装置的第一引导线管腔内;-把所述的第二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间使所述的第二引导线经位于放在扩张装置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细长体的部分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腔内装置的第二引导线管腔内;-把所述的腔内装置插入主管路并且沿引导线路径的近段滑动,直到位于所述装置的尖端和第二引导线管腔的远端引导线端口之间的腔内装置的远端端口放置得超过二根分叉部;-启动所述第二装置的可扩张装置使所述的假体处于其径向扩张的状态并且靠压力固定在主管路的壁上并且跨过二根分叉部;-把所述的扩张装撤出并且把第二腔内装置从引导线抽出直至从管路脱开。
34.一种方法,用于把可径向扩张假体装置到形成Y字形二根分叉部的分枝壁上,所述二根分叉部含有近端的主管路和从主管路的远端分枝出的第一和第二副远端管路,在第一和第二副远端管路之间形成一个隆突。上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准备权利要求28至32任一项所述的箱;-然后通过主管路把第一引导线布置进第一副管路,把第二引导线布置进第二副管路,放置所述的引导线的方式是,一起跟随路径的第一段和在所述的二根分叉后分出的路径的第二远段;-把装备有可径向扩张的假体的第一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一引导线的远端,使所述的第一引导线经其细长体的尖端上的远端引导线端口接入在腔内装置的一个引导线管腔内;-把第一腔内装置装配在第二引导线的近端,使所述的第二引导线经位于扩张装置远端附近的引导线端口接入在引导线管腔内;-把所述的第一腔内装置跟随路径的近段插入所述管路,直到隆起对着细长体,并且靠近位于扩张装置远端附近的远端引导线端口。然后启动可扩张装置使所述的假体进入其径向扩张的状态并且靠压力固定在副管路的壁上;-把所述的扩张装撤出并且把第一腔内装置从引导线撤出。
全文摘要
一种腔内装置(1),用于在二根分叉部发送和部署管腔内可扩张假体(6),所述二根分叉部有一个主管路和至少一个副管路,所述腔内装置包括具有近端部分(4)和远端部分(3)的细长体(2);远端部分(3)含有扩张装置(5),扩张装置(5)具有与所述管腔内可扩张假体(6)可拆地接合的,纵向延伸的活动部分。所述的活动部分与所述的细长体纵向地相对于所述的体从一侧偏心的扩张所述的假体,以把所述体的另一侧从所述的扩张了的活动部分游离开。该装置还含有引导线跟踪装置(11)。
文档编号A61F2/06GK1434690SQ00819049
公开日2003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8日
发明者亚历山德罗·洛尔迪 申请人:E.V.R.血管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