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61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可以作为电动、手动两用轮椅,又可以作为下肢瘫痪病人进行强制性运动锻炼的运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叠并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属于残疾患者运动和物理疗法器械。
2.背景技术患者因脑内出血或其它原因造成中枢神经受压时,会导致偏瘫或下肤失去知觉,患者不能站立行走,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的虽可借助工具行走,但行走困难,无法进行锻炼活动,长而久之由于缺乏锻炼,使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甚至永远丧失直立行走的功能,使患者痛苦加重,医学界普遍认为,如果患者能够坚持运动、锻炼,则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现有技术中,对于瘫痪患者的护理及康复器具主要是护理类及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促进患肢运动的器具,如CN2245444中公开了一种肢体偏瘫康复器,包括支架板和固定在支架板上的呈矩形分布的四个支撑轮,牵引线环绕在四个支撑轮上,两个脚踏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对应两侧的牵引线上,但该康复器必须以健康一侧肢体为动力,带动患侧肢体活动,不适合完全瘫痪的患者。CN2091699中公开了一种仰卧位肢体多功能康复器,包括底板、弹簧、芯轴、导轨、轴承等组成,可以即保持患者卧床制动,又能锻炼,但该康复器只能用于不完全性截瘫。
本申请人的被授权的CN2384605Y中公开了一种轮椅及下肢运动康复两用车,包括一普通轮椅及一电动下肢运动机构,而对于身体虚弱或严重患者仍然无法使用,也不可作为远距离行走的的交通工具使用,且该轮椅及下肢运动康复两用车不能构叠并,不易于携带运输。
3.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使患者能方便地在室内外进行活动,并可进行远距离行走,还可以叠并后携带运输;同时可利用下肢运动装置对患者下肢进行强制性活动,使患者能得到适当的锻炼,有利于肌肉和关节的康复,当不需要锻炼时,还可以将下肢运动装置方便的拆卸下来。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包括由车架、车轮和驱动装置组成的轮椅,一下肢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肢运动装置可卸下地安装于轮椅车架前方的两侧带有前倾,角的纵向杆上;它还包括一控制轮椅运行的电子控制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扶手处。
所述的下肢运动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轮椅车架前上横梁的摆杆,摆杆的下端铰接一连杆,连杆的另一端固接脚踏板,脚踏板下铰接摇臂,摇臂另一端枢连变速箱输出轴,变速箱输入端接电机,所述的电机、变速箱固定在底座上,在底座的两侧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上端为带有挂孔的挂钩部,在固定架的下端设有底端带有拉环的弹性固定销;在车架的前端的纵向杆的侧面上设有与固定架的挂钩部相钩扣的挂耳,纵向杆的底端设有一供弹性固定销插入的销孔。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手动装置和电动装置;所述的手动装置为手驱动圈;所述的电动装置包括一设置在椅子坐垫下的蓄电池连接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接离合器,所述的电机、减速器、离合器设在驱动轮轮毂内。
所述的车架为可以折叠的长方体框架结构;该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后面的两个垂直的边向上延伸构成车架的靠背部;该长方体框架的前面和后面上的水平的四个平行边分别构成两个上横梁和两个下横梁;所述的上横梁由左、右上横梁两段铰接构成,铰接点为上横梁的中间点,其中右上横梁与左上横梁铰接的一端向左横梁延伸超过横梁总长的1/2,在右上横梁的延伸部分上设有限制横梁向下折叠的限位凸台,且在左上横梁上设有限制横梁向下折叠的与所述的限位凸台相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的下横梁由中间铰接的左、右下横梁构成;在该长方体框架的前面和后面上分别设有一个连动杆和两个可以伸缩的支撑杆,所述的连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下横梁的中间铰接点上;且上横梁的中间铰接点与下横梁的两端点分别铰接可以伸缩的支撑杆;从而构成可以向中间折叠的长方体框架结构。
所述的可伸缩的支撑杆由上杆和下杆构成,两杆各上开有一孔,其中至少一个孔为长孔,两个杆叠置,一固定螺钉穿过两杆上的孔固定两杆。
所述的由驱动轮、导向轮构成车轮进一步包括设在轮椅后部两侧设置的后倾安全轮。
它还包括一摩擦式制动器,所述的制动器设置在驱动轮轮缘上。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既可以作为电、手动两用轮椅,手驱动时可进行室内外范围不大的活动;电驱动时既可进行室内外活动,还可作远距离行走的交通工具,电动部分采用24V蓄电池直流电源供电,保证安全。
2.操纵部分采用电子控制装置,患者只需小范围地转动控制手柄,就能方便地实现轮椅的前进、倒退、转向和下肢运动器动作;同时,通过电压调整旋或调节输出电压,以改变输出电压而改变电机转速,实现无级变速。
3.后轮采用手动、电动两种方式驱动,当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旋转轮毂上的离合手柄,使牙嵌离合器分离,用手转动驱动圈使轮椅行走;采用电动驱动时,旋转离合手柄使牙嵌离合器结合,操作主控制手柄,由安装在轮毅内的电机通过内部的减速器减速后,驱动后轮旋转行走。
4.定点转向,转向时由电子控制装置控制左右车轮各作方向相反运动,使轮椅可作360度原地旋转,可在室内灵活方便地行走、出入房间;室外可方便地行走在庭院小道和小巷胡同之间。
5.驱动轮轮缘上设置摩擦式制动器,通过左侧扶手上的制动手柄,控制行走中的减速、快速制动和坡道停车。
6.为了防止轮椅在上坡行走时,轮椅出现后翻,在轮椅后部设置了后倾安全轮,保证各种路况下都能安全行走。
7.下肢运动装置可以方便地拆卸,并由电机经高速比减速器减速后,驱动踏脚板作平缓的圆周运动,从而带动下肢进行活动锻炼。
8.轮椅为折叠式,外出携带方便。
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的侧面视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的车架正面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的车架折叠后的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的下肢运动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其中轮椅1 车架11 车轮12驱动装置13下肢运动装置2 纵向杆111电动装置131 手驱动圈132离合手柄133电子控制装置3摆杆21连杆22脚踏板23 摇臂24 变速箱25 电机26底座27 固定架28 挂钩部29 拉环210弹性固定销211 蓄电池1311 直流电机1312 减速器1313离合器1314 制动器4 靠背部112 上横梁113左上横梁1131 右上横梁1132 限位凸台1133 限位凹槽1134下横梁114 左下横梁1141 右下横梁1142 连动杆115支撑杆116 上杆1161 下杆1162 孔1163固定螺钉1164 驱动轮121导向轮122 后倾安全轮123挂耳1111 销孔1112 双向制动手柄41电子控制装置手柄31 电压调节阀32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1中展示了一种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包括由车架11、车轮12和驱动装置13组成的轮椅1,一下肢运动装置2,该下肢运动装置2可卸下地安装于轮椅车架11前方的两侧带有前倾角的纵向杆111上;所述的下肢运动装置2包括活动连接于轮椅车架前上横梁的摆杆21,摆杆21的下端铰接一连杆22,连杆22的另一端固接脚踏板23,脚踏板23下铰接摇臂24,摇臂24另一端枢连涡轮变速箱25输出轴,变速箱25输入端接电机26,所述的电机26、变速箱25固定在底座27上,在底座17的两侧固定有固定架28,固定架28的上端为挂钩部29,在固定架19的下端设有下端带有拉环210的弹性固定销211;在车架11的前端的纵向杆111的侧面上设有与固定架28的挂钩部29相钩扣的挂耳1111,纵向杆的底端为一供弹性固定销装入的圆形柱状销孔1112。摇臂24与踏脚板23为铰链接,脚踏板23的另一端与连杆22、摆杆21连接,以保证脚踏板在作圆周运动时始终与地面平行;踏脚板上设置了安全带,防止双脚在运动锻炼时脱离踏脚板。
参见图4,安装下肢运动装置2时,将运动装置2的两侧固定架28上端的挂钩部29同时挂在挂耳1111上,将固定架28与车架的纵向杆111靠平后,然后拉动拉环210使弹性固定销211进入销孔1112内,松开拉还,固定销便进入车架下端的销孔内,固定完成,拆卸时,反顺序操作进行,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下肢运动装置以直流电源驱动运动电机,通过传动轴经蜗轮减速器减速后,驱动踏脚板作360度圆周运动,带动患者双肢作强制性运动锻炼,使双肢的肌肉和关节得到适当的活动锻炼;当不需进行运动锻炼时,可拉动拉环,使固定销脱离纵向杆,取下下肢运动装置,更换上轮椅踏脚板即可。
驱动装置13包括手驱动圈132、电动装置131和离合手柄133;所述的电动装置131包括所述的电动装置包括一设置在椅子坐垫下的蓄电池1311连接直流电机1312,直流电机1312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1313,减速器1313的输出端接离合器1314,所述的电机、减速器、离合器设在驱动轮轮毂内。
采用电动驱动时,旋转离合手柄133使牙嵌离合器1314结合,操作主控制手柄,由安装在轮毂内的电机通过内部的减速器减速后,驱动后轮旋转行走。当不需电动时,只要旋转驱动轮轮毂上的离合手柄133,使牙嵌离合器24分离,此时即为手动状态,用手转动车轮上的手驱动圈132行走。
该康复两用车在右侧扶手处安装了电子控制装置3,轮椅1的驱动和下肢运动装置2的工作全部由该装置控制,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电子控制装置手柄31可方便地控制和调节轮椅的驱动速度、运动方向、转向及下肢运动器的运动速度,电子控制装置的上面板有电压显示窗,直观地反映电机的工作电压,电子控制装置后部有电压调节阀32,可改变电机的工作电压而改变各电机的输出功率;在左侧扶手处安装了双向制动手柄41,患者在运动中可方便地进行轮椅的减速或制动;当不需电动时,只要旋转驱动轮轮毂上的离合手柄133,使牙嵌离合器1314分离,此时即为手动状态,用手转动车轮上的驱动圈实现手驱动行走。
参见图2、3,图中展示了可以折叠的车架11的长方体框架结构;该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后面的两个垂直的边向上延伸构成车架的靠背部112;该长方体框架的前面和后面上的水平的四个平行边分别构成两个上横梁113和两个下横梁114;所述的上横梁113由左、右上横梁1131、1132两段铰接构成,铰接点为上横梁的中间点,其中右上横梁1132与左上横梁1131铰接的一端向左横梁延伸超过横梁总长的1/2,在右上横梁1132的延伸部分上设有限制横梁向下折叠的限位凸台1133,且在左上横梁上设有限制横梁向下折叠的与所述的限位凸台1133相配合的限位凹槽1134;所述的下横梁114由中间铰接的左、右下横梁1141、1142构成;在该长方体框架的前面和后面上分别设有一个连动杆115和两个可以伸缩的支撑杆116,所述的连动杆11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下横梁的中间铰接点上;且上横梁113的中间铰接点与下横梁114的两端点分别铰接可以伸缩的支撑杆116;所述的可伸缩的支撑杆116由上杆1161和下杆1162构成,两杆上各开有一孔1163,其中至少一个孔为长孔,两个杆叠置,一固定螺钉1164穿过两杆上的孔固定两杆。从而构成可以向中间折叠的长方体框架结构。
该轮椅还包括一摩擦式制动器4,设置在驱动轮121轮缘上;一安装在左侧扶手处的双向制动手柄,通过钢丝绳与制动器连接,制动方式为外接触摩擦式,制动平稳高效,最大制动距离0.5m;患者在运动中扳动制动手柄可轻便地进行轮椅的减速或制动。
所述的包括驱动轮121、导向轮122的车轮12进一步包括设在轮椅1后部两侧设置的后倾安全轮123。轮椅在上坡时,可以防止轮椅发生后翻,其最大爬坡度20度,保证各种路况下都能安全行走。
使用轮椅电动行走时,患者坐稳于轮椅上,用手将驱动轮轮毂上的离合手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牙嵌离合器结合,然后操纵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手柄,使电机接通电源工作,带动驱动轮旋转行走,行走速度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电压调节或增大或减小电机工作电压来提高或降低行走速度,速度调节范围为0.1~3.8km/h;行走时的转向操作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手柄,进行左右转向、前进和倒退;当需要手动行走时,通过微电子控制装置切断电源后,将离合手柄逆时针旋转,使牙嵌离合器分离后,用手转动驱动轮驱动圈行走。
当外出携带时,只需取下下肢运动装置或轮椅踏脚板和蓄电池,然后上提坐垫下的车架横梁,轮椅即由700mm宽自动合拢为250mm厚,可方便地放入捷达、桑塔纳等同型轿车后备箱内。
当需要利用下肢运动装置进行活动锻炼时,患者坐稳于轮椅上,将双脚置于踏脚板上,并用安全带可靠地固定于踏脚板上,通过电子控制装置控制手柄使运动电机工作,经蜗轮减速器、摇臂驱动踏脚板作强制性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逐渐恢复下肢的运动功能。
权利要求1.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包括由车架、车轮和驱动装置组成的轮椅,一下肢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肢运动装置可卸下地安装于轮椅车架前方的两侧带有前倾角的纵向杆上;它还包括一控制轮椅运行的电子控制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扶手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肢运动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轮椅车架前上横梁的摆杆,摆杆的下端铰接一连杆,连杆的另一端固接脚踏板,脚踏板下铰接摇臂,摇臂另一端枢连变速箱输出轴,变速箱输入端接电机,所述的电机、变速箱固定在底座上,在底座的两侧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上端为带有挂孔的挂钩部,在固定架的下端设有底端带有拉环的弹性固定销;在车架的前端的纵向杆的侧面上设有与固定架的挂钩部相钩扣的挂耳,纵向杆的底端设有一供弹性固定销插入的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手动装置和电动装置;所述的手动装置为手驱动圈;所述的电动装置包括一设置在椅子坐垫下的蓄电池连接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接离合器,所述的电机、减速器、离合器设在驱动轮轮毂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为可以折叠的长方体框架结构;该长方体框架结构的后面的两个垂直的边向上延伸构成车架的靠背部;该长方体框架的前面和后面上的水平的四个平行边分别构成两个上横梁和两个下横梁;所述的上横梁由左、右上横梁两段铰接构成,铰接点为上横梁的中间点,其中右上横梁与左上横梁铰接的一端向左横梁延伸超过横梁总长的1/2,在右上横梁的延伸部分上设有限制横梁向下折叠的限位凸台,且在左上横梁上设有限制横梁向下折叠的与所述的限位凸台相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的下横梁由中间铰接的左、右下横梁构成;在该长方体框架的前面和后面上分别设有一个连动杆和两个可以伸缩的支撑杆,所述的连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下横梁的中间铰接点上;且上横梁的中间铰接点与下横梁的两端点分别铰接可以伸缩的支撑杆;从而构成可以向中间折叠的长方体框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的支撑杆由上杆和下杆构成,两杆各上开有一孔,其中至少一个孔为长孔,两个杆叠置,一固定螺钉穿过两杆上的孔固定两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驱动轮、导向轮构成车轮进一步包括设在轮椅后部两侧设置的后倾安全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摩擦式制动器,所述的制动器设置在驱动轮轮缘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下肢运动康复装置的便携式电/手动轮椅,包括:轮椅和下肢运动装置,下肢运动装置可卸下地安装于轮椅车架前方;一控制轮椅运行、设置在扶手处的电子控制装置,一设置在驱动轮轮缘上的制动器,该轮椅的驱动装置包括手驱动圈和电动装置;轮椅的车架为可以折叠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作轮椅用时可以采用手动和电动两种驱动方式,还可以折叠后携带运输;同时可利用下肢运动装置对患者下肢进行强制性活动,当不需要锻炼时,还可以将下肢运动装置方便的拆卸下来。
文档编号A61G5/00GK2482401SQ0122982
公开日2002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5日
发明者焦集群 申请人:焦集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