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中药保健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26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中药保健饮料的制作方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一种似病非病的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中,有二种情况要引起重视,一种是“潜病态”;另一种是“前病态”。“潜病态”是指人体内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但尚未出现临床表现,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现在已有多种手段,观察人体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液中氧自由基、胆固醇斑块、细菌、真菌以及各种结晶分布、色泽的不同,预测引起亚健康的可能因素及其发展趋势,采取必要对策,尽快使其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走向健康。“前病态”是指人体内的病理信息已有所表露,但临床上尚不能明确诊断,任其发展便成为疾病。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逐渐衰退现象的总称。衰老的早期表现多在40岁以后,疾病是造成衰老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一些慢性病对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可造成老化,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有人研究如排除患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则入的平均寿命可延长10年。我国近几年来,随着膳食结构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保健已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有人预言,21世纪是一个营养保健的世纪。
根据药物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也称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所发挥的作用绝大多数药物均具吸收作用。评价药物吸收的指标主要是吸收的速率和程度,或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除了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外,很多可变因素影响物质的吸收。(1)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的吸收依赖于自身的溶解度。以水溶液给药比油溶液、悬浮液或固体形式给药吸收更迅速,因为它的吸收部位与水相混合更迅速。以固体形式给予的物质,其溶解速度可能是吸收的限制因素。(2)药物浓度。吸收部位的药物浓度可影响自身的吸收速率,在同一个给药部位里,高浓度的药物比低浓度的药物溶液能更快吸收。(3)局部血流量。吸收部位的血液循环也影响药物的吸收。(4)吸收表面积。药物接触的吸收表面积是决定吸收速率更重要的因素。如上所述,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高,为了大幅度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将难溶性药物或药物中的难溶于水的有效组份制备成纳米微粒,应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0.1-100n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纳米新科技诞生时间不长,就在几个重要领域有了重要的进度,其中纳米材料出现了许多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这些兴趣的产生是基于下列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本发明目前仅限于纳米微粒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根据材料科学的原理,将固体颗粒进行破碎,则随着固体颗粒的粒径减小,其比表面积迅速增加,如颗粒粒径为100微米时,比表面积为90cm2/g;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2nm时,比表面积为450m2/g。这样大的比表面积,使处于颗粒表面的原子数目大增,同时,表面能迅速增加。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表面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最终导致颗粒的溶出速度加大和溶解度的增加。将药物制成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难溶有效组份的溶出速度和溶出量,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更重要的是将有效组份制成纳米颗粒(颗粒粒径小于100纳米),能改变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方式与途径,如果小于50纳米的药物颗粒可以通过淋巴进入骨髓;纳米颗粒经适当材料包覆后,可以改变膜运转机制,增加药物的生物膜的透过性,如克服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等;纳米颗粒药物还是实现靶向给药的基础。如果将难溶药物制成纳米微粒,从经典的影响药物吸收的诸因素看,首先是由于将难溶药物制成纳米微粒,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二是为了稳定纳米微粒,通常添加一定量的双亲分子,它们在纳米微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改变了其表面特性,使纳米微粒易于分散在体液和消化液中,同时又由于纳米微粒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药物的吸收速率;三是药物纳米微粒的高溶解度所造成了纳米微粒周围液相区的高药物浓度,将促使药物的吸收速率增加使纳米微粒易于分散在体液和消化液中,同时又由于纳米微粒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四是制备药物纳米微粒过程中使用的某些溶剂(如乙醇等)保留适量浓度的条件下,也可促使给药部位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从最新的研究成果看,药物纳米微粒有可能直接作用于细胞膜,胞浆或胞核内的一些受体亦即有可能克服药物转运的屏障,使给药途经与物质吸收方式产生本质的变化,大大提高了药物作用的发挥程度。我公司已将蜂胶、血竭、维生素E、银杏等几十种药食两用的物质制成了纳米微粒,药理实验表明,其药理作用明显提高,均在五倍以上。
本项目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营养物质和药物生物利用度,有利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还将为研制一大批具有更高疗效的药物,提供理论与应用的基础,应用于药食两用的中药,可开发出一大批具有各项功能的健康食品。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将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药中的难溶性成份和水溶液性成份分别制成纳米微粒的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保健物质的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1.首先是选择一种或多种溶剂,将难溶于水的成份制成溶液或饱和溶液。
几乎每一种中药原药中,均含有多种有效药用组分,因此,溶剂及溶解条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中药原药中的各有效组份能否最大限度地被提取而不会破坏其组份与结构。如提取补益药的人参不能选用高浓度的乙醇(95%),如果用95%乙醇浸提,人参多糖的损失极大,人参的免疫作用就表现得不明显,必须选用低浓度乙醇(小于60%含醇量);又如对含有多肽蛋白质和含挥发油的中药,必需选用较低温度条件下溶出和提取;对中药原药中的不同性质有效组分;往往要设计一种以上的溶剂及相应的溶出条件来提取。所选用的溶剂必需是与水能互溶的,或是易挥发的溶液。
根据药物中不同的有效组分,可选用的溶剂醇类有乙醇,丙醇,丁醇,乙二酵,丙二醇,丙三醇等;酯类有乳酯乙酯,乳酸丁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酮类有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甲戊酮等;酸、碱类有醋酸,盐酸和氢氧化钠等;其它溶剂类。
2.含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制备首先是选用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根据药物的有效组分与结构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由于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将在制成的药物纳米微粒表面形成保护层,因此,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必须是无毒、可食用的。
可供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有(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经常选用的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经常选用的有十八烷基聚氧乙烯,脂肪酸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和聚山梨酸酯等。(3)两性表面活性剂可选用氨基酸类和甜菜碱类。(4)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5)助表面活性剂选定表面活性剂后,可选择相应的助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中等碳链长度的醇类,如十二醇,十六醇等。实用中涉及的绝大多数都是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混合溶液常显示出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所没有的表面特性,例如混合溶液的γcmc有时可显著低于单组分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又如在油水界里面只有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会达到超低界面张力。(<10-2mN/m)。
3.更换溶剂在搅拌与超声振动共同作用的条件下,将含物质的非水溶液缓慢滴加入(或喷雾加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滴加完毕并经一定时间的存放后,即形成物质纳米微粒的水悬浮液。特殊情况下,尚需经去除非水溶剂(可选用分馏,减压蒸馏和冰冻分离等方法),方能形成物质纳米微粒的水悬浮液。
4.非水溶剂的分离及回收根据所用的非水溶剂与水的物理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非水溶剂的分离与回收方法,例如,如若所用的非水溶剂的沸点比水低,则可根据沸点的差异大小分别选用蒸镏、分镏或减压蒸镏等方法;如若所用的非水溶剂的冰点比水低很多,则可选用冷冻法来分离。
5.水溶性成份微粉的制备中药用溶剂提取难溶性成份后,再用纯净水提取,制成保健品的水溶液,也采用加表面活性剂和更换溶剂的方法,使水溶性成份在机相中成为悬浮液,并用合适组份包覆颗粒表面后,再回收溶剂,真空干燥或低温真空干燥等方法来制备纳米物质微粉。
6.保健产品的配制将水溶性成份的粉末分散在悬浮液中,即是保健品的原浆,再经调味、消毒灭菌等即是我们的保健产品。
本发明能够实现在不破坏药物中的有效组分与结构的前提下,制备纳米药物微粉,纳米药物微粒的水悬浮液等。本方法可靠,操作方便,所需能耗很低,也无需复杂设备,不产生环境污染,所制得的纳米保健品与传统保健品相比,保健作用更显著。
实施例一 纳米血竭血竭是由珍稀植物龙血树的树脂提炼的纯天然植物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软坚散结、生肌疗疮等显著功效。血竭在我国应用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国药学鼻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誉之为”活血圣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竭还具有改善机体微循环,调整机体新陈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一、纳米血竭的制备1.血竭醇溶液的制备称取血竭3g溶于30ml无水乙醇中,制备10%浓度的血竭乙醇溶液,如有需要也可制备血竭乙醇的饱和浓度的溶液。
2.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制备称取0.1-0.3g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600ml蒸镏水中(如有需要,也可改变蒸镏水的用量),加搅拌可加快表面活性剂的溶解。也可将表面活性剂溶于血竭乙醇溶液中。
为了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可以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可选用十二醇或十六醇等。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表面活性剂用量的20-100%;还可选用第二种表面活性剂,如阳离子型,或两性表面活性剂,组成混合表面活性剂使用。
3.更换溶剂在搅拌与超声振动的共同作用下,将30毫升血竭乙醇溶液滴加入600毫升溶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滴加速度为每秒1-2滴,滴加完毕后并经数日存放,即形成纳米血竭水悬浮液。
4.纳米血竭的微粉制备采用盐析法将纳米血竭水悬浮液中的水分滤除,然后用低温真空干燥方法去除吸附水分,获得纳米血竭微粉。选用NaCl盐析,浓度为0.05-2%。
上述试验是在室温条件下完成的,如若要进一步减小血竭颗粒的粒经,可采用表面活性外加剂混和溶液,提高水溶液温度(最高不超过78℃),提高超声波振动频率和功率或调整血竭乙醇提取液浓度等措施来实现。
二、纳米血竭粒径和形貌经“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血竭微粒的粒经分布范围为8.1-35.4nm,平均粒经为17纳米(见表1);经武汉大学测试中心用透射电镜测定,纳米血竭微粒成为球形,粒径小于50nm(见附

图1)。
有效粒径17nm 离散度0.221表1
三、纳米血竭的溶出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半定量地测定市售血竭胶囊(粒径为250um)与纳米血竭的溶出量(见附图2),测试结果表明,纳米血竭在纯水中的溶出量比市售血竭胶囊提高200倍以上。
采用电导仪测定纳米血竭与市售药物血竭胶囊在纯水中的溶出速度,测试结果见附图3.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血竭颗粒粒径的减小,溶出速度加快,最终的溶出量也增多。
四、纳米血竭的药理试验1.防止血栓形成实验(见表2)表2不同粒径血竭对血栓形成的影响(X±S)
全血凝块溶解实验(见表3、表4、表5)表3不同粒径血竭对全血凝块溶解时间的影响
表4不同粒径血竭对全血浆凝块溶解时间的影响(X±S)
表5不同粒径血竭对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X±S)
2.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实验a.抗缺氧作用的测定(见表6)表6不同粒径血竭对小鼠常压耐缺氧作用(X±S)
b.不同粒径血竭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见表7、表8、表9)表7对小鼠耳廓A血管口径的影响(X±S)
表8小鼠耳廓V血管口径的影响(X±S)
表9对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影响(X±S)
3.抗脑缺血作用的测定(见表10)表10不同粒径血竭对小鼠断头张口喘气的次数影响(X±S)
4.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见表11)表11不同粒径血竭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X±S)
综上所述,将血竭制成纳米微粒,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水溶性及溶出速度,从而显著提高血竭的生物利用度;药理实验报告也证明,当纳米血竭的用量仅为市售血竭胶囊药物的1/9用量时,仍然具有更好的疗效。
五、纳米血竭的急性毒性试验由于纳米血竭毒性甚小,无法测出LD50,故采用最大耐受量的测定来观察动物对纳米血竭的的耐受量。结果表明纳米血竭的最大浓度,最大容量给小鼠灌胃给药,无毒性反应,其LD50必大于24g/kg,故口服纳米血竭安全。
实施例二纳米蜂胶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蜂胶有众多的医疗保健功能,蜂胶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萜烯类、醛酮类、酯类和有机酸化合物。蜂胶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其主要功能是具有广谱的抗菌消炎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珍贵的天然抗氧化剂,血管的”清道夫”和微循环的”保护神”。因此,蜂胶和蜂皇浆一样,都是非常珍贵的蜜蜂产品。
蜂胶中的主要有效组分是黄酮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它们均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醇中,本发明是采用乙醇作为溶剂,来制备纳米蜂胶微粒或水悬浮液。
一、纳米蜂胶水悬浮液的制备取一份蜂胶醇提取液,添加0.1-5%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添加0.0-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八烷基聚氧乙烯,聚山梨酸酯等),添加0.1-5%助表面活性剂(如十二醇.十六醇等),经搅拌溶解后,在搅拌与超声振动共同作用下,或高速搅拌缓慢滴加到5-800倍纯净水中,滴加速度为每秒钟1-2滴,滴加完毕并经数日存放后即成纳米蜂胶水悬浮液。
二、蜂胶微粒的粒径和形貌经“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范围为10.9nm-51.3nm,平均粒径为23.7nm。(见表12)。武汉大学测试中心采用透射电镜测定纳米蜂胶微粒呈球状。平均粒径小于50nm。(见附图4)有效粒径23.7nm离散度0.247表12
三、纳米蜂胶的溶出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半定量地测定蜂胶与纳米蜂胶水悬浮液中有效组分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纳米蜂胶在水中溶出量提高近500倍。(见附图5)将蜂胶制成纳米蜂胶水悬浮液可以显著增加蜂胶中有效组分在水中的溶出,从而大幅度提高蜂胶的生物利用度。
四、纳米药理试验1.蜂胶及纳米蜂胶体外抗瘤实验[摘要]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蜂胶及纳米蜂胶对4种培养的细胞L929,mNk28,HuVEC,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显示蜂胶和纳米蜂胶在浓度为16μg/ml以上,对以上4种细胞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浓度为400μg/ml时,蜂胶和纳米蜂胶对以上4种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蜂胶的杀伤率为21.2%~27.3%,而纳米蜂胶的杀伤率为30.5%~52.7%,明显高于蜂胶.
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①蜂胶药液称取固体蜂胶0.3g,加DMSO 100ml溶解,配制成3mg/ml,实验前用1640培养液稀释成400μg/ml。
②纳米蜂胶0.6%(6mg/ml),实验前用1640稀释成400μg/ml,80μg/ml,16μg/ml,3.2μg/ml,0.6μg/ml。
③准备细胞复苏4株细胞,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mNk28(人胃癌细胞),HuVE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K562(人红白细胞).上述细胞均培养在10%小牛血清1640培养基中培养.
实验方法乳酸脱氢酶法测细胞杀伤率①取对数生长的上述4种细胞,用10%FCS-1640调成细胞浓度为5*104/ml,分别加至96孔培养板种,每孔100μl,每种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蜂胶或纳米蜂胶,并以10%FCS-1640培养液作空白对照,每种浓度种3孔。不同浓度的蜂胶和纳米蜂胶均作单纯药物对照,每种细胞留3孔加1%NP40 100μl,作为最大释放空。
②将接种好的培养板置37℃,5%CO2培养箱培养48小时。
③取出细胞培养板,离心,每孔吸出100μl加入另一干净的96孔板中,然后每孔加100μl乳酸脱氢酶的底物。室温放置20min,加0.1M柠檬酸30μl孔,终止反应,测570nm波长OD值,取3孔平均值计算细胞杀伤率.计算公式如下
实验结果采用乳酸氢酶法测得不同浓度蜂胶及纳米蜂胶对4种细胞的杀伤率结果见表13、14、15、16表13不同浓度蜂胶及纳米蜂胶对L929细胞的杀伤率(%)
表14不同浓度蜂胶及纳米蜂胶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
表15不同浓度蜂胶及纳米蜂胶对Mnk28细胞的杀伤率(%)
表16不同浓度蜂胶及纳米蜂胶对HuVEC细胞的杀伤率(%)
2、蜂胶及纳米蜂胶的抗菌作用的研究用蜂胶及纳米蜂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蜂胶及纳米蜂胶对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以及从ATCC引进的5株标准菌株大肠杆菌(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铜绿假单胞菌(27853),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35218),肠球菌(29212)。结果表明蜂胶及纳米蜂胶对以上11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纳米蜂胶的抑制强于蜂胶。
五、急性毒性实验纳米蜂胶的毒性很小,无法测出其LD50。实验采用最大耐受量的测定方法观察动物对它的耐受量,从而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估。实验结果蜂胶纳米制剂以最大浓度(3.2%)、最大体积的药量一日内给小鼠连续灌胃(ig)给药3次,每日最大耐受量为2.88g/kg。
实例三维生素E维生素E为黄色透明粘稠油状液,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用于习惯性流产、肌肉营养不良,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等。能增强机体代谢,并有防止衰老作用。
一、纳米维生素E的制备1.醇溶液的制备在超声振动条件下,将维生素E溶于乙醇中,浓度可根据需要设定,直止饱和浓度。
2.表面活性剂醇溶液的制备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六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用量为维生素E重量的0.01-5.00%。在搅拌与超声振动共同作用下,加入维生素E的醇溶液中,使其充分溶解。
3.更换溶剂在搅拌与超声振动共同作用下,将含表面活性剂的维生素E醇溶液缓慢滴加入纯净水中,纯净水的用量为维生素E醇溶液的8-50倍,滴加速度为每秒1-2滴,即获得维生素E的水悬浮液。
4.白蛋白包覆加5%的白蛋白到维生素E的水悬溶液,高速搅拌。在高速搅拌的条件下,加热固化,固化温度80℃,时间15分钟。
二、粒径测定本实例所制得的维生素E水悬浮液,经“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实验室”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范围为12-56.9nm,平均粒径为26.1nm(表1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还制备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A.D纳米颗粒。
粒径26.1nm离散度0.247
表17
三、药理试验1.纳米化对维生素E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测定原理黄嘌呤氧化酶作用底物黄嘌呤可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后者可还原NBT,使之转化为甲肽;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物质可以抑制该反应,故可根据反应中甲肽形成的多少即颜色反应深浅,来判定其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颜色反应越深,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越弱,反之亦然。
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测定方法比色法。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0.56%VitE(超声乳化)和0.56%纳米化VitE,并设置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
实验结果组别 OD520空白对照 0.724阳性对照1.5mg/mlVit C 8μl0.6680.56%Vit E 2μl0.7074μl0.7218μl0.74316μl 0.76832μl 0.7700.56%纳米化Vit E 1μl0.7132μl0.7164μl0.7038μl0.64216μl 0.582实验结果表明①与超声乳化Vit E相比较,纳米化Vit E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
②低剂量超声乳化Vit E(2μl)具有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而高剂量则促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
③纳米化Vit E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随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2、纳米化对维生素E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测定原理维生素E属非酶促反应体系中的抗氧化物质,能使Fe3+还原成Fe2+,后者可与菲啉类物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故可通过比色测定反应中络合物形成的多少即颜色反应深浅,来判定其总抗氧化能力。颜色反应越深,总抗氧化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检测方法比色法。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0.56%维生素E(超声乳化)和0.56%纳米化维生素E,并设置空白对照。
实验结果组别 OD520空白对照 0.0170.56%Vit E 4μl 0.03910μl 0.07120μl 0.1220.56纳米化Vit E 2μl 0.0444μl 0.09410μl 0.162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化维生素E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相同剂量的超声乳化维生素E。
四、急性毒性实验维生素E纳米化后毒性甚小,无法测出其LD50。采用动物对其最大耐受量,来评估其安全性。实验结果维生素E纳米制剂以最大浓度(5%)、最大体积的量,一日内予小鼠连续灌胃(ig)给药2次,每日最大耐受量为6g/kg,维生素E纳米制剂为基本无毒制剂。
实施例四纳米银杏叶银杏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有百万年以上的历史,有人称之为活化石。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称银杏苦内酯和糖苷,它能加强血液循环,并能在心脏、大脑与身体所有部位提供氧气;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银杏叶的提取物能改进大脑功能,增加大脑周围的血液循环和增加氧气,对抑郁症、头痛、眩晕、记忆丧失及耳鸣有防治作用。由于它能改善周身的血液循环,所以能防治四肢血管痉挛,对气管炎、气喘、湿疹及心脏和肾脏的疾病也有防治作用。银杏提取物能减轻肌肉疼痛,防治高血压,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减缓老年痴呆的进程,加强性功能。由于它有上述很多功能,所以被人称为“万能的保健植物”。
一、银杏叶提取物的醇溶液制备1.取银杏叶提取物溶于75%的的乙醇溶液中,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单独或复合添加到银杏叶的醇溶液中,制成滴加母液。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1-10%。
2.在搅拌和超声振动,或高速搅拌条件下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银杏叶的醇溶液缓慢滴加到纯净水中,经一定时间存放即形成纳米银杏叶悬浮液。纯净水的用量可为母液的5-500倍。
3.采用减压蒸发法去除银杏叶—水悬浮液中的溶剂醇。
4.为了进一步提高银杏叶纳米微粒的生物利用度和克服某种生物屏障,可对银杏叶的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
5.如需获得纳米银杏叶粉末,可采用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方法。
二、粒径和形貌本实例所制得的银杏叶—水悬浮液,经“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实验室”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13nm。
武汉大学测试中心采用透射电镜测定纳米银杏叶微粒呈球状。
三、药理试验抗心肌缺血药效学研究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8mg.kg1连续两日,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导致心电图J点下移及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设立银杏叶提取物(EGB)纳米制剂低、高剂量组即0.52mg.kg1和2.09mg.kg1两组,并设立EGB普通制剂10.44mg.kg1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研究发现EGB纳米制剂低、高剂量组和EGB普通制剂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缺血的趋势,其中以EGB纳米制剂高剂量组(为其普通制剂剂量的1/5)最为明显。
表18EGB纳米制剂对心肌缺血大鼠J点下移及血清LDH和CK活性的影响(x±s,n=10)
表19EGB纳米制剂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及GSH-Px活性和血清MDA含量的影响(x±s,n=10)
四、急性毒性试验由于纳米银杏叶悬浮液的毒性甚小,无法测出LD50。采用观察动物对纳米银杏叶悬浮液的最大耐受量来评估其安全必性。银杏叶提取物纳米制剂以最大浓度(7%)、最大体积的药量,一日内予小鼠连续灌胃(ig)给药2次,每日最大耐受量为4.2g/Kg(系折和生药量计算)。银杏叶提取物纳米制剂为基本无毒的制剂。
权利要求
1.纳米中药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药的有效组份分成难溶性和水溶性两部份分别制成纳米微粒。(1)将中药溶于溶剂中,提取难溶性成份,并将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添加到溶液中,超声提取,经过滤取滤液浓缩制成滴加母液。然后在高速搅拌或搅拌和超声的复合作用下,将母液滴加到水中,经一定时间存放后再回收溶剂,即得难溶性成份的纳米悬浮液。(2)提取难溶成份后的药渣加水和表面活性剂超声提取,经过滤浓缩得水溶液性成份的母液,也在高速搅拌或搅拌和超声的复合作用下将母液滴加到有机溶剂中,并用合适组份包覆颗粒表面后再回收有机溶剂,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得水溶性成份的纳米微粒。(3)水溶性成份的微粒加到悬浮液中,经超声和搅拌,再调味制成保健饮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中药保健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保健中药的难溶性成份制成悬浮液,水溶性成份制成纳米粉末,后将两部份配制成纳米中药保健饮料,充分利用中药中的有效成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中药保健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速搅拌或在搅拌的条件下,同时使用超声、振动分散措施,减小颗粒的粒径。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纳米中药保健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对已制成的颗粒表面进行表面修饰或包覆,可进一步提高保健饮料的生物利用度或赋予某种靶向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纳料中药保健饮料的制备方法,可适用于制备药食两用的纳米中药保健饮料。
全文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本发明是将具药食两用中药和具保健功效类的物质的难溶成分和水溶性成份分别制成纳米微粒,再配制成纳米中药保健饮料。将中药材制成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中药材的难溶有效组份的溶出速度和溶出量,从而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本方法可靠,操作方便,简捷,所需能耗很低,也无需复杂设备,不产生环境污染,所制得的纳米中药保健饮料与传统保健品相比,保健作用更显著。
文档编号A61K9/14GK1502327SQ02134179
公开日2004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7日
发明者朱斌, 朱颉安, 田景美, 章丽云, 朱 斌 申请人:成都思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