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式摄像装置及放射线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07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盒式摄像装置及放射线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盒式摄像装置及放射线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照射被照体,检测出透过被照体的放射线的强度分布,取得被照体的放射线图像的方法一般广泛应用于工业上的非破坏检查及医疗诊所场合。
近年来,正在开发使用由微小光电转换元件及开关元件等构成的光检测元件排列成为点阵状的二维阵列传感器和将放射线转换为可见光的闪烁器积层构成的放射线检测器的放射线数字摄影装置。放射线数字摄影装置,由闪烁器将透过被照体的放射线转换为可见光,由光检测元件的光电转换单元将该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而检测出。此电信号,以规定的读出方法从各光检测元件读出之后,进行A/D转换,结果可得到数字放射线图像信号。该放射线图像信号,在由后面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各种信号处理之后,利用CRT等重放装置作为放射线图像进行重放(可视化)。
这种放射线数字摄影装置,与由银盐底片及荧光板(或增感纸)构成的放射线摄影装置相比,其可检测的放射线量的范围(动态范围)广,并且可以立即得到转换为大型化的图像信号,因此,具有可以立即得到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优点。另外,所得到的数字图像数据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传送转送到系统控制单元或存储服务器而很容易数据库化。
但是,在医疗用且静止画面用的放射线摄影装置中,根据对被照体患者的摄影方法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一般是在载放患者的操作台的下面设置内含底片或光电转换单元的摄像装置,从患者上方照射放射线而取得放射线图像(比如,腹部图像)。移动式,是在患者的情况不好不能移动到摄像装置设置的操作台的场合及由于摄影方法特殊在固定式上面不能摄影的场合等,将可移动的摄像装置(称为摄像盒)从患者的下方插入,而从患者的上方照射放射线取得放射线图像。特别是,在前者的场合,由于必须将移动式放射线摄影装置搬运到患者所在的场所,考虑到移动性和操作性最好是尽量小型化和轻量化。
然而,在将放射线数字摄影装置做成移动式的场合,由于必须把将放射线图像作为数字图像数据输出所必需的二维阵列传感器及A/D转换电路等多个构成要素装载于盒(以下称其为电子盒或盒式摄像装置)内,与胶片暗盒相比,电子盒小型化及轻量化困难。另外,在没有供电和数据传送用的线缆而采用数据无线传输的场合,则必须有临时保存数字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及用来向电子盒供电的电源装置(电池),从而使得小型化及轻量化更加困难。
因此,考虑移动性和操作性的结果,在以使用供电和/或数据传送用的线缆为前提的条件下极力争取将电子盒小型化及轻量化的同时,又提出使该线缆自由拆装,比如,只在摄影及数据传送时连接线缆的电子盒的方案。
图10为示出现有的移动式放射线数字摄影装置1000的概图。摄影装置1000的构成包括将透过被照体患者的放射线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的电子盒1100和发送驱动电子盒1100的控制信号并接收发自电子盒1100的数字图像数据的控制装置1200,两者经线缆1300连接。另外,经线缆1300还连接向摄影装置供电的电源装置1400。
在使用摄影装置1000时,将未与线缆1300相连接状态的电子盒1100,比如,插入到患者P和病床之间,配置于预备摄影的范围中。此处,图11示意地示出电子盒1100配置的一例。在电子盒1100配置结束后,将线缆1300连接到电子盒1100的连接部1110而将电子盒1100和控制装置1200及电源装置1400连接起来。于是,电子盒1100,经线缆1300,接受来自控制装置1200的控制信号及来自电源装置1400的供电而动作进行摄影。摄影后,从电子盒1100经线缆1300将数字图像数据传送到控制装置1200。
然而,在操作者配置电子盒1100时,由于线缆1300尚未与电子盒1100相连接,如果不注意电子盒1100的连接部1110而进行配置,则会出现如图12所示的情况。此处,图12为示出电子盒1100的连接部1110的位置处于患者P和病床1500之间的场合的一例的示意图。结果,为了将线缆1300与电子盒1100的连接部1110相连接,操作者必须抬起患者P的身体将线缆1300连接到连接部1110,或者是将电子盒1100抽出,变更方向之后再度插入到患者P和病床1500之间,将线缆1300与连接部1110相连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对患者P而言都必须强迫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另外,要使电子盒1100的放射线检测器的检测区域与既有的胶片暗盒的尺寸一致,比如,17×16英寸的长方形。此时,可考虑如图13所示的电子盒1100的配置方法。此处,图13为示出电子盒1100的配置一例的示意图。图13A为电子盒1100的连接部1110的位置不在患者P和病床1500之间的场合,而图13B示出的是电子盒1100的连接部1110的位置处于患者P和病床1500之间的场合。
然而,如图13B所示,如电子盒1100的连接部1110的位置处于患者P和病床1500之间,在将线缆1300与连接部1110连接之际,就必须强迫患者P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另外,电子盒,由于对不能动的患者也要以各种姿势使用,所以有时存在操作者必须一边注意电子盒的位置一边配置电子盒的麻烦。
由此,最好是操作者可以简单地将线缆连接到电子盒,并且连接电子盒和线缆无需患者改变姿势。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就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一种盒式摄像装置,用来取得被照体的放射线图像,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
包含放射线检测单元的电气电路单元,内置上述电气电路单元的框体,在上述框体上设置的可拆装连接用来电连接上述电气电路单元和外部装置的线缆的多个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一种盒式摄像装置,用来取得被照体的放射线图像,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包含具有实质上是四边形的放射线检测面的放射线检测单元的电气电路单元,内置上述电气电路单元的框体,在以包含与上述放射线检测面相对的上述框体的放射线入射面的面为正面时,包含在与上述四边形的一边相对的面上的上述框体的侧面上的把手部,作为可拆装连接用来电连接上述电气电路单元和外部装置的线缆的连接部,其至少一部分,相对包含该一边和与上述一边相交的检测面的法线的平面,配置于位于上述把持部一侧的上述框体的侧面区域的把手部侧侧面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其构成包括如本发明第1方面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和上述外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和上述外部装置。


图1为放射线摄影装置的概图。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盒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盒的概略剖面框图。
图4A、4B为图3所示的控制电路的电路构成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电子盒的变形例的电子盒的概略剖面框图。
图6A、6B为图5所示的控制电路的电路构成图。
图7为另一放射线摄影装置的电路构成图。
图8A、8B为图7所示的电子盒的变形例的电子盒的示意图。
图9A、9B为图8A、8B所示的电子盒的变形例的电子盒的示意图。
图10为示出现有的放射线摄影装置的概略图。
图11为示出图10所示的电子盒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2为示出相对图11所示的电子盒的配置转动90°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3A、13B为图10所示的电子盒为长方形的场合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予以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摄影装置1予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各构成要素也可以替代置换。此处,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摄影装置1的概图。放射线摄影装置1,如同图所示,包括电子盒10,线缆20,系统控制装置30,电源装置40,存储装置50及放射线发生装置60。放射线摄影装置1是利用照射的放射线将被照体的内部构造作为数字图像数据取得的放射线数字摄影装置。
电子盒10是将透过被照体的放射线转换为可见光,将这种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而形成被照体的数字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电子盒10,在从放射线检测单元的放射线像检测面(指后述的光像检测单元的光像检测面等)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实质上呈四边形,该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也称为角部)之中的对向的2个地方的顶点设置连接部16a及b。
因此,如图1所示,与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16a的电子盒10的配置不同,如图2所示,也可将电子盒10转动90°配置而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16b。此处,图2为示出电子盒10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就是说,因为连接部16a及b之中一方永远处于操作者容易连接线缆20的位置,可以不必留心连接部16a及b的位置配置电子盒10,对于患者P来说,为连接线缆无需强迫再度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另外,图1及图2所示的电子盒10(即放射线检测区域)大致为正方形,但即使是长方形,因为连接部16a及b是处于对向的顶点,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是在两个地方设置,为了更易于连接起见,也可以在4个顶点全部设置。
图3为电子盒10的概略剖面框图。电子盒10,如同图所示,其构成包括闪烁器11,光像检测单元12,光量监测单元13,电路板14,控制电路15,连接部16(标号“16”包括“16a及16b”),电源线缆17(标号“17”包括“17a及17b”),传输线缆18(标号“18”包括“18a及18b”)。另外,包含光像检测单元12,光量监测单元13及电路板14等的电气电路要素的电子盒的构成要素各个或总称为电气电路单元。
闪烁器11,将透过被照体的放射线转换为可见光。在闪烁器11中,高能量的放射线使荧光体的母体物质激发,在复合之际由于复合能而产生可见区域的荧光。这种荧光,有的是CaWO4等的母体自体产生的,有的是CSITI及ZnSAg等在母体内的激活的发光中心物质所产生的。
光像检测单元12,与闪烁器11密接配置,比如,如在公开特许平成8年第116044号公报中公开的,光电转换元件及薄膜晶体管TFT成点阵排列而构成。光像检测单元12,将由于放射线照射而发光的闪烁器11发出的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
光量监测单元13,由在光像检测单元12的里表面将非晶硅受光元件成膜而构成,用来监测放射线的曝光量。光量监测单元13,在由于放射线照射发光的闪烁器11发出的可见光中,检测透过光像检测单元12的光,传送到系统控制装置30。
在电路板14上,承载根据由放射线发生装置60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光像检测单元12的驱动电路142,对来自利用驱动电路142选择的光像检测单元12内的元件(与像素对应)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144,对放大器144的输出进行数字转换的A/D电路146以及由驱动电路142及A/D电路146顺序数字化的图像数据串行化的串行化电路148,并配置有向各构成要素进行电源系统的传送的电源线缆17和进行信号系统的传送的信号线缆18。
控制电路15,识别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16a及16b中的哪一个,并打开来自线缆20连接的连接部16a或16b的电源供给的门。同时,保持来自线缆20未连接的连接部16a或b的电源供给的门关闭不变。
控制电路15,如图4所示,包括从电源装置40发出的电源供给的输入口151a及b,打开和关闭承载于电路板14的各电路及用来驱动光像检测单元12所必需的各种DC电压值的电源供给的继电器电路152a及b,管理继电器电路152a及b的动作的触发电路153a及b,由两个门构成的“或”电路154以及输出口155。输入口151a及b分别连接到电源线缆17a及b,输出口155与电源线缆17c连接。
此处,图4为示出控制电路15的电路构成图,图4A为示出在电子盒10的连接部16a及b未与线缆20相连接的场合的控制电路15的概略框图,图4B为示出在电子盒10的连接部16a及b与线缆20相连接的场合的控制电路15的概略框图。
参照图4A,因为电子盒10的连接部16a及b未与线缆20相连接,继电器电路152a及b的门处于关闭状态,触发电路153a及b的门处于打开状态。另外,“或”电路154的2个门处于打开状态。
参照图4B,如电子盒10的连接部16a与线缆20相连接,经电源线缆17a到输入口151a有电流传送。于是,流过触发器线156a的电流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触发电路153a的门,并且在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或”电路的一方的门之后,到达地线157a。结果,触发电路153a及“或”电路154变为通电状态。
处于通电状态的触发电路153a,使继电器电路152a的门变为打开状态。结果,流过电流源158a的供给电流使处于打开状态的继电器电路152a的门导通,经输出口155及电源线缆17c向电路板14通电。
另一方面,“或”电路154,如使一方的门通电,则不通电一侧的门变为关断状态,同时,使不通电一侧的触发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触发电路152b)的门变为关断状态。结果,继电器电路152b的门保持关断状态,一直到连接部16b无电流流过成为绝缘状态。因此,操作者及患者P接触连接部16b不会触电。同样,即使连接部16b与图中未示出的第2台控制装置及电源装置的线缆相连接,也不会受到电击。
因为电子盒10的连接部16a及b是未与线缆20相连接的状态,连接部16b与线缆20相连接的场合也一样。如电子盒10的连接部16b与线缆20相连接,经电源线缆17b到输入口151b有电流传送。于是,流过触发器线156b的电流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触发电路153b的门,并且在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或”电路的一方的门之后,到达地线157b。结果,触发电路153b及“或”电路154变为通电状态。
处于通电状态的触发电路153b,使继电器电路152b的门变为打开状态。结果,流过电流源158b的供给电流使处于打开状态的继电器电路152b的门导通,经输出口155及电源线缆17c向电路板14通电。由于“或”电路154,连接部16a一侧变为绝缘状态,与上述相同。
如将线缆20从连接部16a或16b取下,继电器电路152a及b,触发电路153a及b以及“或”电路154,如图4A所示,连接部16a及b返回到与线缆20不相连接的状态。
控制电路15,即使是在线缆20的连接口不是连接部16a及b两个,而是增加到3个以上,其处理方法是其电路的构成可以增加“或”电路154的门的数目,使一个连接口的门通电时,与另外的连接口相联系的所有其他的门全都变成关断状态。
连接部16,是与线缆20相连接的连接口,线缆20可以连接或断开。连接部16,针对作为电源线和信号线的复合线缆20使其分离为电源系统和信号系统。
电源线缆17从电源装置40将电源传送给电子盒10各构成要素。电源线缆17包含,担负经连接部16a将电源供给控制电路15的电源线缆17a,担负经连接部16b将电源供给控制电路15的电源线缆17b,和担负将电源供给控制电路15的电源线缆17。
信号线缆18,使电子盒10与系统控制装置30可以通信。信号线缆18,包含经连接部16a使电子盒10与系统控制装置30可以通信的信号线缆18a,经连接部16b使电子盒10与系统控制装置30可以通信的信号线缆18b。
下面,参照图5,对电子盒10的变形例的电子盒10A予以说明。另外,对于与电子盒10相同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重复的说明省略。此处,图5为电子盒10A的的概略剖面框图。与系统控制装置30和电源装置40相连接的线缆20连接于连接部16a。
电子盒10A,如同一图所示,具有控制电路15A以替代控制电路15,信号线缆19a至c代替信号线缆18a及18b。电子盒10A,是将透过被照体的放射线转换为可见光,将这种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而形成被照体的数字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
控制电路15A与控制电路15相比,如图6所示,不同之处在于其构成添加了与信号线缆19a及b相连接的连接口191a及b,对承载于电路板14上的用来驱动各电路及光像检测单元12的各种信号的传送进行打开、关断的继电器电路192a及b,在连接口191a及b和继电器电路192a及b之间进行联系的信号线194a及b以及连接口195,以及触发电路193a及b代替了触发电路153a及b。连接口191a及b分别与传送线缆19a及b相连接,连接口195与传送线缆19c相连接。
此处,图6为示出控制电路15A的电路构成的构成图。图6A为示出在电子盒10A的连接部16a及b未与线缆20相连接的场合的控制电路15A的概略框图,图6B为示出在电子盒10A的连接部16a及b与线缆20相连接的场合的控制电路15A的概略框图。
参照图6A,因为电子盒10A的连接部16a及b未与线缆20相连接,继电器电路152a及b和继电器电路192a及b的门处于关闭状态,触发电路193a及b的门处于打开状态。另外,“或”电路154的2个门处于打开状态。
参照图6B,如电子盒10A的连接部16a与线缆20相连接,经电源线缆17a到输入口151a有电流传送。于是,流过触发器线156a的电流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触发电路193a的门,并且在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或”电路的一方的门之后,到达地线157a。结果,触发电路193a及“或”电路154变为通电状态。
处于通电状态的触发电路193a,使继电器电路152a的门变为打开状态。结果,流过电流源158a的供给电流使处于打开状态的继电器电路152a的门导通,经输出口155及电源线缆17c向电路板14通电。
与此同时,触发电路193a,使继电器电路192a的门变成打开状态。结果,从连接口191a经连接口195及传送线缆19c直到电路板14变为通电状态。所以,系统控制装置30向承载于电路板14上的各电路及光像检测单元12进行的驱动信号的传送及从电路板14向系统控制装置30的数字图像信号的传送可以从连接部16a一侧进行。
另一方面,“或”电路154,如使一方的门通电,则不通电一侧的门变为关断状态,同时,使不通电一侧的触发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触发电路193b)的门变为关断状态。结果,继电器电路152b的门保持关断状态,一直到连接部16b无电流流过成为绝缘状态。因此,操作者及患者P接触连接部16b不会触电。同样,即使连接部16b与图中未示出的第2台控制装置及电源装置的线缆相连接,也不会引起电源系统和信号系统的电击,并且不会引起由2个系统传送信号系统的命令的电子盒10A的驱动错误。
因为电子盒10A的连接部16a及b是未与线缆20相连接的状态,连接部16b与线缆20相连接的场合也一样。如电子盒10A的连接部b与线缆20相连接,经电源线缆17b到输入口151b有电流传送。于是,流过触发器线156b的电流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触发电路193b的门,并且在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或”电路的一方的门之后,到达地线157b。结果,触发电路193b及“或”电路154变为通电状态。
处于通电状态的触发电路193b,使继电器电路152b的门变为打开状态。结果,流过电流源158b的供给电流使处于打开状态的继电器电路152b的门导通,经输出口155及电源线缆17c向电路板14通电。
与此同时,触发电路193b,使继电器电路192b的门变成打开状态。结果,从连接口191b经连接口195及传送线缆19c直到电路板14变为通电状态。所以,系统控制装置30向承载于电路板14上的各电路及光像检测单元12进行的驱动信号的传送及从电路板14向系统控制装置30的数字图像信号的传送可以从连接部16b一侧进行。由“或”电路154,连接部16a一侧变为绝缘状态,与上述相同。
如将线缆20从连接部16a或b取下,继电器电路152a及b,触发电路193a及b以及“或”电路154,如图6A所示,连接部16a及b返回到与线缆20不相连接的状态。
控制电路15A,即使是在线缆20的连接口不是连接部16a及b两个,而是增加到3个以上,其处理方法是其电路的构成可以增加“或”电路154的门的数目,使一个连接口的门通电时,与另外的连接口相联系的所有其他的门全都变成关断状态。
再返回图1,线缆20的构成包括在电子盒10和系统控制装置30之间的进行数据传送的信号线和在电子盒10和电源装置40之间供给电源的电源线,将电子盒10和系统控制装置30及电源装置40连接。
线缆20,是信号系统和电源系统的电线的复合线缆,在系统控制装置30及电源装置40一侧的端部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分离连接到系统控制装置30及电源装置40。在线缆20的电子盒10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线缆接头22,经线缆接头22可与连接部16a或b连接或断开。
系统控制装置30,具有输入装置32和监视器34,实时进行对监视器34的数据切换,从电子盒10传送的数字图像数据的校正,空间滤波处理等,进行色调处理,DR(动态范围)压缩处理等。系统控制装置30,在将经过处理的数字图像数据显示于监视器34的同时,将其存放于存储装置50中。
系统控制装置30,经线缆20连接到电子盒10,可与电子盒10通信。系统控制装置30,根据从输入装置32输入的输入信息驱动放射线发生装置60及电路板14(控制放射线发生装置60及电路板14的动作)。
系统控制装置30,承载图中未示出的LAN电路板,经LAN电路板可与LAN相连接。LAN上连接有将图像存档的存档服务器,将图像输出到胶片的图像打印机,进行复杂图像处理及诊断支持的图像处理用终端等。系统控制装置30,遵照规定的协议(比如DICOM),将数字图像数据输出。放射线摄影装置1的操作者,在摄影结束后,移动到具有可与LAN连接的端口的场所,将该端口与上述LAN电路板连接进行输出作业。不过也可以在摄影场所设置端口,在摄影结束后立即进行输出作业。
输入装置32,包含触摸屏、鼠标键盘、脚踏开关等。放射线摄影装置1的操作者可经输入装置32设定摄影所需要的摄影条件(比如,放射线管电压、管电流、放射线照射时间等)及摄影定时、图像处理条件、被检查者ID、获取的图像的处理方法等。
监视器34由,比如,CRT显示器组成,显示由输入装置32输入的摄影条件、摄影图像等。由输入装置32显示的内容通过系统控制装置装置30的控制自动切换,也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切换按钮手动切换。监视器34显示从系统控制装置30接收的数字图像数据。
电源装置40,经线缆20及电源线缆17向放射线摄影装置1的各部分供电。电源装置40,考虑到移动性,可以和系统控制装置30一起放置于图中未示出的带有脚轮的框体中。
存储装置50保存由系统控制装置30实施了各种处理的数字图像数据。作为存储装置50,最好是满足大容量、高速高可靠性的数据保存装置,比如,是RAID等的硬盘阵列就更好。
可搬运型放射线发生装置60,具有放射线管球62,高压发生电源64,放射线可变光阑66,比如,产生X线。放射线管球62,由系统控制装置30控制的高压发生电源64驱动,发射放射线束。放射线可变光阑66,随着摄影区域的改变,对放射线进行整形以便不进行不需要的照射。放射线束定向于患者P的摄影部位。
在放射线摄影之际。操作者,首先将未和线缆20连接的电子盒10插入到患者P和病床70之间。之所以在未连接线缆20的状态下插入电子盒10,是为了省去在决定电子盒10的配置位置时要同时注意不要使线缆20进入要摄影的区域的麻烦之故。
将电子盒10配置于和要对患者P进行摄影的范围相对应的位置,在配置结束时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16a及b。此时,因为连接部16a及b中的一方永远处于操作者容易连接线缆20的位置,所以可以无须注意10的连接部16a及b的位置来配置电子盒10。另外,对于患者P来说,为连接线缆无需强迫其再度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此处,是以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16a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的。如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16a,经电源线缆17a到控制电路15的输入口151a由电源装置40供电。从输入口151a接受供电的控制电路15,在打开从连接部16a向电路板14供电经路的门的同时,关断从连接部16b向电路板14供电经路的门。结果,从电源装置40经电源线缆17a及17c向电路板14供电。另外,电子盒10和系统控制装置30可经信号线缆18a与系统控制装置30通信。
之后,经输入装置32向系统控制装置30传送摄影开始信号。系统控制装置30,如果接收到摄影开始信号就将摄影开始的信号经信号线缆18a传送到电路板14。另外,系统控制装置30,利用高压发生电源64驱动放射线发生装置60的放射线管球62,再驱动放射线光阑66指定照射场并发射放射线束。
承载于电路板14上的驱动电路142,检测光量监测单元13的放射线曝光结束信号,或高压发生电源64发出的高压施加电源,或放射线管球62的电流信号,就驱动TFT开关读出电荷。
系统控制装置30,根据光量监测单元13取得的放射线曝光量的信息驱动高压发生电源64遮断或调节放射线。驱动电路142,在系统控制装置30的控制下驱动光像检测单元12,读出发自各像素的信号。数字图像数据的取得经过以下步骤对来自利用驱动电路142选择的光像检测单元12内的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由放大器144进行放大,对经过放大的数据由A/D电路146转换为数字数据,再由串行化电路148将驱动电路142及A/D电路146顺序数字化的数据串行化。取得的数字图像数据传送到系统控制装置30。
系统控制装置30,对传送的数字图像数据实施校正和各种处理,将这种数字图像数据存放于存储装置50中。之后,操作者将线缆20从连接部16a中取出,将电子盒10从患者P和病床70之间取出而结束摄影作业。
在使用电子盒10A代替电子盒10的场合,除了信号系统的传送经路不同以外,用来进行摄影动作的电力传送及个构成要素等都相同。
下面,参照图7,对另外的放射线摄影装置2予以说明。图7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放射线摄影装置2的概略图。图7的放射线摄影装置2,与图1的放射线摄影装置1相同,但电子盒10不同。另外,对于与图1所示的相同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参照图7,放射线摄影装置2的电子盒80具有一个操作者可以用来提握电子盒80的把持部(也称为把手)82,在设置此把持部82的同一边设置有连接线缆20的连接部84。
电子盒80(即放射线检测区域)大致为正方形。另外,图中未示出的线缆20的后段,如图1所示,与系统控制装置30及电源装置40相连接,摄影动作也相同。
操作者,在对患者P配置用来摄影的电子盒80之际,使用把持部82,在未连接线缆20的状态下将电子盒80插入到患者P和病床70之间。在此场合,把持部82的朝向永远限定于插入侧,同样,连接部84也永远限定于插入侧。
之后,将电子盒80配置于和要对患者P进行摄影的范围相合的位置,在配置结束时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84。因此,如操作者使用把持部82决定电子盒80的配置位置,由于连接部84永远处于操作者容易连接线缆20的位置,所以对于患者P来说,为连接线缆20无需强迫其再度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是假设在设置把持部82的一边设置有连接部84,但连接部84的配置不限定于此。比如,对于在该边的两端的2个顶点(角部)中的任何一个,进行和图1的电子盒10同样的倒角时,要是设置连接部84,也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更一般地讲,作为从把持部82向着光像检测单元12的方向的图7中的箭头700的方向观察电子盒80时所看到的包含电子盒的框体侧面的把持部82的区域(可见区域)之内设置连接部84也可以的。
此处,如在从箭头700的方向实质上看不见的框体侧面上设置连接部,则在连接时线缆接头22应该朝向连接部的方向和相对箭头700的方向的角度的绝对值为90~180度,连接非常困难。因此,如此角度小于90度,最好小于75度,更好是小于60度,理想是小于45度,构成电子盒最好。另外,该角度可依电子盒的框体侧面的形状以及设置连接部的位置而变化。
另外,关于连接部84的配置,对与上述配置极为类似的若干其他观点予以说明。光像检测单元的检测面实质上呈四边形。在以包含与该检测面相对的电子盒框体的放射线入射面的面为正面时,把持部82包含在与上述四边形的一边相对的上述框体的侧面内。此处,连接部84的设置使得,其至少一部分,相对包含该一边和与该一边相交的检测面的法线的平面,配置于位于上述把持部82一侧的上述框体的侧面区域(也称为把手部侧侧面区域)中。通过这样的配置,对于患者P来说,无需强迫再度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很容易经线缆接头22,将线缆20相对在患者P下面配置的电子盒80的连接部84进行连接。
其次,参照图8,对电子盒80的变形例电子盒80A予以说明。此处,图8为图7所示的电子盒80的变形例的电子盒80A的示意图,图8A为示出电子盒80A的配置一例的示意图,而图8B为示出图8A的电子盒80A转动90°的配置的场合的一例的示意图。另外,对于与图7所示的相同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参照图8,电子盒80A(即放射线检测区域)大致为长方形。电子盒80A,在短边86侧设置把持部82a,在长边88侧设置把持部82b,另外,在由短边86和长边88形成的顶点处设置用来连接线缆20的连接部84。另外,图中未示出的线缆20的后段,如图1所示,与系统控制装置30及电源装置40相连接,摄影动作也相同。
操作者,在如图8A所示对患者P配置用来摄影的电子盒80A之际,使用把持部82a,在未连接线缆20的状态下将电子盒80A插入到患者P和病床70之间。在此场合,连接部84位于设置把持部82a的短边86的左端部。
之后,将电子盒80A配置于和要对患者P进行摄影的范围相对应的位置,在配置结束时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84。因此,如操作者使用把持部82a决定电子盒80A的配置位置,由于连接部84永远处于操作者容易连接线缆20的位置,所以对于患者P来说,为连接线缆20无需强迫其再度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如图8B所示,在图8A所示的电子盒80A转动90°配置电子盒80A的场合,操作者使用82b,在未连接线缆20的状态下将电子盒80A插入到患者P和病床70之间。在此场合,连接部84位于设置把持部82b的长边88的右端部。
之后,将电子盒80A配置于和要对患者P进行摄影的范围相合的位置,在配置结束时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84。因此,与图8A的场合一样,如操作者使用把持部82b决定电子盒80A的配置位置,由于连接部84永远处于操作者容易连接线缆20的位置,所以对于患者P来说,为连接线缆20无需强迫其再度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如上所述,操作者使用把持部82a或使用把持部82b决定电子盒80A的配置时,可以很简单地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84。
其次,参照图9,对电子盒80A的变形例电子盒80B予以说明。此处,图9为图8所示的电子盒80A的变形例的电子盒80B的示意图,图9A为示出电子盒80B的配置一例的示意图,而图9B为示出图9A的电子盒80B转动90°的配置的场合的一例的示意图。另外,对于与图7所示的相同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参照图9,电子盒80B(即放射线检测区域)大致为长正方形。电子盒80B,在短边86侧设置把持部82a及连接部84a,在长边88侧设置把持部82b及连接部84b。另外,图中未示出的线缆20的后段,如图1所示,与系统控制装置30及电源装置40相连接,摄影动作也相同。
操作者,在如图9A所示对患者P配置用来摄影的电子盒80B之际,使用把持部82a,在未连接线缆20的状态下将电子盒80B插入到患者P和病床70之间。在此场合,由于连接部84a位于和把持部82a同一短边86,操作者位于插入电子盒80B一侧。
之后,将电子盒80B配置于和要对患者P进行摄影的范围相对应的位置,在配置结束时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84a。因此,如操作者使用把持部82a决定电子盒80B的配置位置,由于连接部84a永远处于操作者容易连接线缆20的一侧,所以对于患者P来说,为连接线缆20无需强迫其再度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如图9B所示,在图9A所示的电子盒80B转动90°配置电子盒80B的场合,操作者使用82b,在未连接线缆20的状态下将电子盒80B插入到患者P和病床70之间。在此场合,由于连接部84b位于和把持部82b同一长边88,操作者位于插入电子盒80B一侧。
之后,将电子盒80B配置于和要对患者P进行摄影的范围相对应的位置,在配置结束时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84b。因此,与图9A的场合一样,如操作者使用把持部82b决定电子盒80B的配置位置,由于连接部84b永远处于操作者容易连接线缆20一侧,所以对于患者P来说,为连接线缆20无需强迫其再度进行变更姿势的动作。
如上所述,操作者使用把持部82a或使用把持部82b决定电子盒80A的配置时,可以很简单地将线缆20连接到连接部84a。另外,电子盒80B,把持部及连接部是分别在两个地方设置,为了更易于连接起见,也可以分别在电子盒80的整个边上(如是连接部可以在全部顶点上)设置4个。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达到。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可以有各种改变和变形。因此,为了确定本发明的范围,特提出下面的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盒式摄像装置,用来取得被照体的放射线图像,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包含放射线检测单元的电气电路单元,内置上述电气电路单元的框体,在上述框体上设置的可拆装连接用来电连接上述电气电路单元和外部装置的线缆的多个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包含与上述放射线检测面相对的上述框体的放射线入射面的面为正面时,上述放射线检测面实质上呈现四边形,并且在与该四边形的4个角部中的至少相对的2个角部分别相对设置的上述框体的侧面的2个角部处设置上述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的4个角部分别相对的上述框体的侧面的4个角部处设置上述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还包括,在上述多个连接部之中识别上述线缆所连接的连接部,并且只容许该被识别的连接部与上述电气电路单元和上述外部装置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是从上述外部装置向上述电气电路单元供电及在上述外部装置和上述电气电路单元之间通信的两者之中的至少一个。
6.一种盒式摄像装置,用来取得被照体的放射线图像,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包含具有实质上是四边形的放射线检测面的放射线检测单元的电气电路单元,内置上述电气电路单元的框体,在以包含与上述放射线检测面相对的上述框体的放射线入射面的面为正面时,包含在与上述四边形的一边相对的面上的上述框体的侧面上的把手部,作为可拆装连接用来电连接上述电气电路单元和外部装置的线缆的连接部,其至少一部分,相对包含该一边和与上述一边相交的检测面的法线的平面,配置于位于上述把持部一侧的上述框体的侧面区域的把手部侧侧面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于与上述四边形的多个边分别相对的上述框体的多个侧面上的多个把手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在与上述四边形相邻的2边分别相对的上述框体的2个侧面上设置2个把手部,上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相对包含上述两个把手部共同的上述把手部侧侧面区域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在与上述四边形相邻的2边分别相对的上述框体的2个侧面上设置的2个把手部,分别相对上述两个把手部在上述把手部侧侧面区域中设置的2个不同的上述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与上述四边形相邻的4边分别相对的上述框体的4个侧面上设置的4个把手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分别相对上述4个把手部的每一个在上述把手部侧侧面区域中设置的4个不同的上述连接部。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是从上述外部装置向上述电气电路单元供电及在上述外部装置和上述电气电路单元之间进行通信的两者之中的至少一个。
13.一种放射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如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和上述外部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射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装置至少具有对上述盒式摄像装置进行动作控制及对上述盒式摄像装置的数据进行处理两者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
15.一种放射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式摄像装置和上述外部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射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装置至少具有对上述盒式摄像装置进行动作控制及对上述盒式摄像装置的数据进行处理两者之中的至少一个功能。
全文摘要
一种用来获取被照体的放射线图像的盒式摄像装置,其构成包括包含具有实质上是四边形的放射线检测面的放射线检测单元的电气电路单元,内置上述电气电路单元的框体,在以与包含上述放射线检测面相对的上述框体的放射线入射面的面为正面时,包含在与上述四边形的一边相对的上述框体的侧面中的把手部,作为可拆装连接用来电连接上述电气电路单元和外部装置的线缆的连接部,其至少一部分,相对包含该一边和与上述一边相交的检测面的法线的平面,配置于位于上述把持部一侧的上述框体的侧面区域的把手部侧侧面区域的连接部。
文档编号A61B6/03GK1403801SQ0214193
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7日
发明者山本理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