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978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又称之为华泰咳喘丸。
背景技术
急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咳嗽和咳痰为主要表现。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久则发展为肺气肿,甚至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而且会造成严重后果,治疗主要是在急性期控制感染,但对于控制急性期的症状,如咳喘,以及气道的进行性病变没有显著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咳喘,尤其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物包括按重量份计以下原料桑白皮1-10 杏仁1-5 百部1-5 川贝1-5五味子1-5 半夏1-10茯苓1-10 陈皮1-5甘草1-5前胡1-5 远志1-5 白前1-8当归1-5木香1/2-4 僵蚕1-5 地龙1-5荆芥1/2-4 苏子1-5 牛蒡子1-5全蝎1/6-1枳壳1-5椒目1/4-2 紫苑1-8 海浮石1-5侧柏1-5太子参1-5。
本发明的优选包括以下组分桑白皮3杏仁1百部1川贝1
五味子1半夏3 茯苓3陈皮1甘草1 前胡1 远志1白前2当归1 青木香1/2 僵蚕1地龙1荆芥1/2苏子1 牛蒡子1 全蝎1/6枳壳1 椒目1/4紫苑2海浮石1侧柏1 太子参1。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温肺散寒、强肾固本、解痉平喘、通络脱敏、调整内脏、平衡阴阳、止咳平喘、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引起的咳痰、喘、哮等症状。
以上组方可以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常用的剂型,例如丸剂,散剂、胶囊、口服液等。
例如一种方法包括将上述原料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再浓缩成膏,烘干,粉碎,制成水丸。
另外一种方法包括将上述原料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加入适量蜂蜜,制成口服液制剂。
实施例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决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化和改良,这些变化和改良应该包涵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实施例1桑白皮24g 杏仁8g百部8g川贝9g五味子8g 半夏24g 茯苓24g陈皮8g甘草9g前胡8g远志8g白前16g当归8g青木香4g 僵蚕8g地龙8g荆芥4g苏子8g牛蒡子8g 全蝎1g枳壳8g椒目2g紫苑16g 海浮石9g侧柏8g太子参8g
将上述原料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再浓缩成膏,烘干,粉碎,制成水丸。每次1-2g,每日2-3次,每一疗程15天。
实施例2桑白皮30g 杏仁10g百部8g川贝14g五味子6g 制半夏20g 茯苓24g 陈皮12g甘草5g前胡8g 远志8g白前16g当归4g青木香4g 僵蚕8g地龙8g荆芥4g苏子8g 牛蒡子8g 全蝎0.5g枳壳8g椒目3g 紫苑13g 海浮石13g侧柏6g太子参10g将上述原料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再浓缩成膏,烘干,粉碎,制成水丸。每次1-2g,每日2-3次,每一疗程15天。
临床疗效评价据近2年300多例病人试用,本发明的药物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总有效率在90%以上,具有较显著的止咳平喘作用,其疗效优于市场同类药物,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效治疗咳喘,尤其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以下原料桑白皮1-10杏仁1-5 百部1-5 川贝1-5五味子1-5 半夏1-10 茯苓1-10陈皮1-5甘草1-5 前胡1-5 远志1-5 白前1-8当归1-5 木香1/2-4僵蚕1-5 地龙1-5荆芥1/2-4 苏子1-5 牛蒡子1-5 全蝎1/6-1枳壳1-5 椒目1/4-2紫苑1-8 海浮石1-5侧柏1-5 太子参1-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配比为桑白皮3杏仁1 百部1川贝1五味子1半夏3 茯苓3陈皮1甘草1 前胡1 远志1白前2当归1 青木香1/2 僵蚕1地龙1荆芥1/2苏子1 牛蒡子1 全蝎1/6枳壳1 椒目1/4紫苑2海浮石1侧柏1 太子参1。
3.制备权利要求1或2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将上述原料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再浓缩成膏,烘干,粉碎,制成水丸。
4.制备权利要求1或2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将上述原料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加入适量蜂蜜,制成口服液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有效治疗咳喘,尤其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以下原料桑白皮1-10;杏仁1-5;百部1-5;川贝1-5;五味子1-5;半夏1-10;茯苓1-10;陈皮1-5;甘草1-5;前胡1-5;远志1-5;白前1-8;当归1-5,木香1/2-4;僵蚕1-5;地龙1-5;荆芥1/2-4;苏子1-5;牛蒡子1-5;全蝎1/6-1;枳壳1-5;椒目1/4-2;紫苑1-8;海浮石1-5;侧柏1-5;太子参1-5。
文档编号A61P11/06GK1506100SQ0215523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0日
发明者辛文华 申请人:辛文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