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35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缺血性疾病包括心、脑、肾、肺及外周等血管因痰、瘀等因素所致的血管闭塞不通引起的多种缺血缺氧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前列腺肥大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
病机及临床表现一、痰由于机体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或情怀不畅,不能正常地运化津液,使体液停留积聚,逐步蕴结而成。二、瘀在一定的外因和内因条件下,由于心脏、血管、血液等,发生组织学、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学的改变,致使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或血液离开血管而产生瘀积,血液由动态变为静态,这是血瘀的基本环节,也是瘀血的共性。在病理上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和受累组织的损害,组织器官的炎证、水肿、硬化、增生、坏死等继发性改变。三、痰瘀之间的关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血不行则为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倡因瘀血致痰说;朱丹溪亦提出“痰挟瘀血,窠遂成囊”。
痰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其临床表现也极为广泛。《素问·调经论》谓“血气不和,百病及变化而生”;李中梓在《医学入门》中说“血为百病之胎也”。近人董汉良从辨证痰瘀证的证候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为痰瘀是炎性反应、变态反应及人体物质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障碍的反映,说明痰瘀同病之广。故可以说“百病皆由痰瘀作崇”。
有人对痰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的异常均以痰瘀相兼组为高,表明痰瘀相兼者病变程度比单纯痰证或单纯瘀证者更严重。
人体衰老与老年病多虚,同时兼有痰浊、血瘀的表现,且随着年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前列腺肥大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均有典型的瘀血、痰湿的表现。本虚挟痰挟瘀成为老年病的主要病机,痰瘀加速了衰老的进程。
缺血性疾病正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且越来越显出它的危害之大,已成为一个影响人类健康的大敌。然而,尽管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理的了解正在逐步深入,但距真正弄明其原委,还相差甚远。到目前为止,西医对其治疗,仍然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硬性对抗和控制的水平上。而中医在治疗缺血性疾病方面,较之西医更有优越性,因其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既治标又治本,抑或标本兼治。但亦缺乏缺血性疾病的统治方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祛滞通经,适用于各种缺血性疾病的治疗,而且见效快、治愈率高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缺血性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百病皆生于痰,百病皆生于瘀”“怪病多痰,怪病多瘀”及治疗原则,应用现代药理研究,选用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祛滞通经的药物,从而达到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目的。本发明是在深入研究了缺血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基础上,依据中医治则,哲学牵药伍方,痰瘀同治,不仅适用于一切缺血性疾病,而且在防治老年病和延年益寿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本发明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天龙1.2-2 地龙2-4 全虫4-10 白花蛇2-3水蛭0.3-1.7蝉蜕15-30生黄芪10-30西红花3-10汉三七2-3 胆南星3-6白芥子3-9本发明药物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天龙1.5-2 地龙3-4 全虫6-10 白花蛇2.5-3水蛭0.6-1.7蝉蜕20-30生黄芪24-30西红花5-10 汉三七2.5-3 胆南星4-6白芥子6-9本发明药物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天龙2 地龙4 全虫10 白花蛇3水蛭1.7 蝉蜕30生黄芪30 西红花10 汉三七3 胆南星6白芥子9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药剂由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祛滞通经的组分组成。既符合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行气、活血、通络、祛滞”的原则,又超越一般常规,五虫共用,兼顾气血,且量宏力大,取效快捷,可避免久病不愈,减轻患者疾病之苦。
其中,白花蛇味甘咸,性温,归肝经。搜风通络,熄风止痉,攻毒止痒。能外达皮肤,内通经络,其透骨搜风之力最强。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能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血小板数量、粘附率和聚集功能。还能扩血管,产生显著的降压作用。另外,具有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质产生之功,对控制因神经病变引起的麻木、拘挛、抽搐有缓和作用;对促使失调的神经的恢复有良好功能;还能促进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使血中的这种激素的浓度升高,从而具有抗炎、消肿、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全虫味辛、咸,性平,入肝经。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扩血管、降压和镇静、止痛作用。天龙味辛,性微温,入肝经。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药理研究表明,具有镇静、降压等作用。全虫与天龙功效相似,均为治风要药,但全虫性平,熄风止痉作用稍弱,毒力小,攻毒散结之功亦不及天龙;而天龙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熄风止痉功效较强,毒力亦大,通痹止痛疗效亦优。地龙味咸,性寒,入肺、脾、肝经。清热平肝,平喘,活血通络,利尿。药理研究表明,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有溶血作用,能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降低血液粘度,抗血栓形成。水蛭味咸苦,性平,入肝、膀胱经。逐恶血瘀血,破血证积聚。破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损气分。水蛭含有水蛭素,能阻滞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元,阻碍血液凝固。水蛭分泌的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能扩张毛细血管,缓解小动脉痉挛,减低血液粘着力。另外还可活血通络、祛痰、降血脂。蝉蜕无味,性微凉,入肺肝渗经。祛风胜湿,涤热解毒,利尿。药理研究表明,有扩血管、加速血流和抗心绞痛作用。生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药理研究表明,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西红花味甘,性寒。归心、肝经。活血化瘀通经,并能凉血解毒,散郁开结。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肺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药理研究表明,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对抗心肌缺血;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对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还能调节免疫反应。胆南星味苦,微辛,性凉,入肺、肝、脾经。清热化痰,熄风定惊。常于祛风,善化经络风痰。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经止痛。胆星、白芥子胆星善祛风痰,白芥子可搜剔皮里膜外之痰,皆为除痰良品。全方共凑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祛滞通经之功。
六种虫类药,不仅对动脉硬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能强力解除血管痉挛。现代药理研究,水蛭可以活血化瘀,具有抗血栓形成、溶解血栓作用,并抗凝,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防治动脉硬化。天龙、全虫搜风通络解痉,可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血供。把全虫、天龙、地龙、白花蛇、蝉蜕、水蛭六种祛风解痉药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是该发明的一大创新。本发明药物经临床使用表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药物各组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利用各味药的综合作用,可对各型实施缺血性疾病有效的治疗。疗程短,治愈率高。
2.无痛无创,使用方便、安全。
3.各味药来源易得,易于推广。
4.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
5.产品携带运输方便,易于存放,储藏。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各型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86例临床病人治疗系统观察,其中男性40例,女性46例,年龄12-75岁。本发明10天为一个疗程。86例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痊愈74例,余12例患者经第二个疗程治疗,痊愈7例,5例无效,总治愈率为94.2%。随访痊愈患者76例,3年内无1例复发。
使用方法将由本发明药物制成的胶囊每日4克,共8粒,分2次内服。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克)天龙1.2 地龙2 全虫4 白花蛇2水蛭0.3蝉蜕15生黄芪10西红花3汉三七2胆南星3白芥子3实施例二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克)天龙2 地龙4 全虫10 白花蛇3水蛭1.7蝉蜕30生黄芪30 西红花10 汉三七3 胆南星6白芥子9制作方法先将天龙、全蝎、水蛭、胆南星、白芥子制过,然后分别粉碎,研成细粉,过120目筛后调匀,装入胶囊,消毒后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制成的药剂天龙1.2-2 地龙2-4 全虫4-10 白花蛇2-3水蛭0.3-1.7蝉蜕15-30生黄芪10-30西红花3-10汉三七2-3 胆南星3-6白芥子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其中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是天龙1.5-2 地龙3-4全虫6-10 白花蛇2.5-3水蛭0.6-1.7蝉蜕20-30 生黄芪24-30 西红花5-10汉三七2.5-3胆南星4-6 白芥子6-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其中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天龙2 地龙4 全虫10 白花蛇3水蛭1.7蝉蜕30生黄芪30西红花10 汉三七3胆南星6白芥子9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为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中药制剂,它以中药天龙、地龙、全虫、白花蛇、水蛭、蝉蜕、生黄芪、西红花、汉三七、胆南星、白芥子为原料,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按比例配制成膏剂或洗剂。本发明具有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祛滞通经的作用。药力集中,强力持久。经临床验证,本发明疗效显著,一个疗程治愈率达96.2%。使用方便,适用于各型缺血性疾病,无痛无创,无毒副作用。本发明配方及制作方法独特,造价低廉,便于运输携带,易于存放。
文档编号A61P7/00GK1418694SQ0215565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3日
发明者马新华, 张百军 申请人:张百军, 马新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