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液体容器抽吸并注射给病人的液体无回流的液体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43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液体容器抽吸并注射给病人的液体无回流的液体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液体注射到病人体内的液体注射器,尤其涉及一种液体注射器,其中具有圆筒部件和可滑动地插入到圆筒部件中的活塞部件的针筒被用于从液体容器抽吸液体并将液体注射到病人体内。
背景技术
当前,用于医疗设备的CT(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可应用X-射线成像产生病人的截面图像。MRI(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可利用磁共振效果实时地产生病人的截面图像。血管造影装置可利用X射线成像形成病人血管的图像。
当使用上述装置时,病人可被注射诸如造影剂和盐水等液体。用于自动执行注射的液体注射器已在实践中应用。这样的液体注射器具有注射头,针筒可拆卸地安装在注射头上。针筒具有填充有液体的圆筒部件。活塞部件可滑动地插入到圆筒部件中。
一些针筒产品已经充满液体,另一些针筒产品允许操作者向其中加入需要的液体。当这样的针筒被用在液体注射器中时,例如,针筒通过容器管连接到充满液体的液体容器,针筒被安装在注射头上。注射头单独保持针筒的圆筒部件和活塞部件,并利用滑动机构从圆筒部件向后移动活塞部件。
在液体被从液体容器加入到针筒中后,液体容器和容器管被从针筒上除去,所述针筒反过来通过病人管连接到病人。在这种状态下,注射头利用滑动机构将活塞部件向前移动到圆筒部件,以将液体从针筒注入病人。
然而,在传统液体注射器中,当液体被从液体容器抽吸到针筒时,操作者需要将针筒通过容器管连接到液体容器,而当液体被从针筒注射到病人体内时,操作者需要将容器管从针筒拆卸下来,并将病人管连接到针筒上。这要求操作者进行复杂的操作,从而产生操作者可能污染容器管或病人管的担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另一种液体注射器具有连接到针筒的针筒管、连接到液体容器的容器管和连接到病人的病人管,其中这些管通过切换阀连接。在该液体注射器中,液体从液体容器被抽吸到针筒,同时切换阀被手工操作以阻塞病人管并连接容器管和针筒管。
然后,液体从针筒被注射到病人体内,同时切换阀被手工操作以阻塞容器管并将病人管连接到针筒管。在这样的液体注射器中,由于液体可从小容积的液体容器被加入到小容积的针筒中,液体只能通过将病人管更换为另一个病人管来被注射到多个病人体内。
然而,在上述的液体注射器中,由于操作者需要手动地操作切换阀,因此操作被复杂化。这会导致误操作,例如,在病人管被阻塞且容器管被连接到针筒管时操作者试图将液体从针筒注射病人体内,或者在容器管被阻塞且病人管被连接到针筒管时操作者试图将液体从液体容器抽到针筒。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液体注射器,其具有连接到针筒的针筒管、连接到液体容器的容器管以及连接到病人的病人管,其中这些管通过管连接装置被连接,并且单向阀被设置到容器管和病人管中的每一个中。
在该液体注射器中,当注射头从圆筒部件向后移动活塞部件时,用于病人管的单向阀被关闭,而用于容器管的单向阀打开,从而液体被从液体容器抽吸到针筒中。另一方面,当注射头将活塞部件向前移动到圆筒部件中时,用于容器管的单向阀关闭,而用于病人管的单向阀打开,从而液体从针筒被注射到病人体内。
在液体注射器中,仅仅通过为每个病人将病人管更换为另一个病人管来防止污染,液体容器中的大量液体可通过针筒被注射病人体内。
然而,在现实中,单向阀形成的结构可被液体的回流关闭,从而小量的血液或液体会从病人流回针筒,接着从上述液体注射器的针筒流到液体容器中。在这种情况下,针筒和液体注射器被污染,这意味着即使当大容量液体容器被使用时,液体也不能注射到多个病人体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注射器,其能够使用针筒从液体容器抽吸液体并将液体注射到病人体内,并防止液体或血液从病人流回到针筒或液体容器内。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注射器具有病人管、针筒管、容器管、管连接装置、针筒驱动机构、连接切换机构和互锁控制装置。具有圆筒部件和可滑动地插入到圆筒部件中的活塞部件的针筒用于从液体容器抽吸液体和将液体注射到病人体内。
病人管具有连接到病人的前端,而针筒管具有连接到针筒的尾端。容器管具有连接到液体容器的尾端。管连接装置连接病人管的尾端、针筒管的前端和容器管的前端。针筒驱动机构相对移动圆筒部件和/或活塞部件,以使针筒抽吸或注射液体。连接切换机构在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抽吸状态下,病人管被阻塞且针筒管连接到容器管,而在注射状态下,容器管被阻塞且针筒管连接到病人管。互锁控制装置互锁针筒驱动机构的操作和连接切换机构的操作。
这样,在本发明的液体注射器中,针筒驱动机构使针筒在抽吸状态下从液体容器抽吸液体,其中在所述抽吸状态连接切换机构将针筒管连接到容器管,并且针筒驱动机构使针筒在注射状态下将液体注射到病人体内,其中在所述注射状态连接切换机构将针筒管连接到病人管。由于连接切换机构在抽吸状态下阻塞病人管,液体或血液不会从病人流回到针筒。由于容器管在注射状态下被阻塞,液体或类似物不会从针筒流回到液体容器。
因此,可防止针筒和液体容器中的液体的污染,并且,例如,仅仅通过将病人管更换为另一个病人管,而不用更换液体容器或针筒,就可将液体依次注射给多个病人。
在本发明中提到的各种装置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它被形成以便实现所述功能,例如,可被实施为执行预定功能的专用硬件、具有由计算机程序提供的预定功能的数据处理装置、由计算机程序在数据处理装置内部实现的预定功能及其组合,等等。
本发明中提到的各种组件不需要是独立的项目,有可能多个组件形成为一个部件,一个组件作为另一个组件的部分被包括,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共亨一部分。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连接切换机构前部的外观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了连接切换机构前部的外观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连接切换机构后部的外观的透视图;图5是方块图,示出了液体注射器的电路构造;图6是流程图,示出了用液体注射器注射液体的方法;图7a和7b是主视图,示出了第一种变形的连接切换机构前部的外观;图8a和8b是透视图,示出了第二种变形的连接切换机构的外观;图9是主视图,示出了第二种变形的连接切换机构后部的外观;图10是示出了针的外观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了实施例2的液体注射器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了实施例2的液体注射器的连接切换机构的前部的外观的主视图;图13是示出了连接切换机构的前部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4是示出了连接切换机构的后部的外观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的构造)以下将参照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在实施例1中,液体注射器100具有病人管101、容器管102、针筒管103、用作管连接装置的管连接部件104、针筒驱动机构(未示出)、连接切换机构105、用作互锁控制装置的集成控制电路106、操作面板107、液晶显示器108等。如图1所示,病人管101的尾端、针筒管103的前端和容器管102的前端通过管连接部件104连接。
病人管101由树脂管111、单向阀112、连接器113和导液管114按从尾端到前端的顺序形成。位于前端的导液管114可移除地连接到病人(未示出)。树脂管111例如由包含尼龙网眼的聚亚安酯管制成,导液管114通过连接器113可拆除地连接到其前端。单向阀112设置在靠近树脂管111前端的位置处,用于调节用作液体的恒定介质C在从树脂管111到导液管114的方向上的移动。
容器管102由树脂管116和连接器117按从前端到尾端的顺序形成。树脂管116也由包含尼龙网眼的聚亚安酯管制成,液体容器200在尾端可拆卸地连接到连接器117。液体容器200形成为比针筒210具有更大的容积,并且预先包含造影剂C。
针筒管103由树脂管119和连接器120按从前端到尾端的顺序形成。针筒210在尾端可拆卸地连接到连接器120。针筒120由圆筒部件211和可滑动地插入到圆筒部件211中的活塞部件212形成。
如图5所示,针筒驱动机构具有针筒驱动电动机122、空传感器123和满传感器124。连接到针筒管103的针筒210可拆卸地安装到针筒驱动机构上(未示出)。针筒驱动机构利用针筒驱动电动机122作为驱动源以移动针筒210的活塞部件212,同时保持圆筒部件211,从而使针筒210抽吸和注射造影剂C。
空传感器123检测活塞部件212移动到圆筒部件211的前端,以识别造影剂C不包含在针筒210中。满传感器214检测活塞部件212移动到圆筒部件211的尾端,以识别造影剂C以满容积包含在针筒210中。
如图2-4所示,连接切换机构105具有主体面板130、注射阻塞机构131、抽吸阻塞机构132、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133,等。注射阻塞机构131由注射挤压部件135和注射保持部件136形成。抽吸阻塞机构132由抽吸挤压部件137和抽吸保持部件138形成。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133例如由通过步进电动机、齿轮系141和挤压枢轴部件142实现的连接切换电动机140形成,其中,连接切换电动机140通过齿轮系141可枢转地支撑挤压枢轴部件142。
注射挤压部件135和抽吸挤压部件137与挤压枢轴部件142形成为一体。当挤压枢轴部件142正常旋转时,注射挤压部件135可移动地设置在它挤压病人管101的位置处。当挤压枢轴部件142反转时,抽吸挤压部件137可移动地设置在它挤压容器管102的位置处。
注射保持部件136设置为通过病人管101与注射挤压部件135相对,而抽吸保持部件138设置为通过容器管102与抽吸挤压部件137相对。连接切换机构105在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抽吸状态下,病人管101被阻塞且针筒管103被连接到病人管102,而在所述注射状态下,容器管102被阻塞且针筒管103被连接到病人管101。
注射和抽吸挤压部件135、137的分别挤压管101、102的部分形成在呈圆柱形弯曲的凸表面上。注射和抽吸保持部件136、138的分别用于挤压管101、102的部分形成在呈圆柱形弯曲的凹表面上。
齿轮系141由直接连接到连接切换电动机140的小齿轮144和直接连接到挤压枢轴部件142的正齿轮145形成。凸部146形成在正齿轮145上。由光电传感器实现的注射阻塞传感器148设置在用于在抽吸状态下检测凸部146的位置处。由光电传感器实现的抽吸阻塞传感器49设置在注射状态下用于检测凸部146的位置处。这样,注射阻塞传感器148检测病人管101的阻塞,而抽吸阻塞传感器149检测容器管102的阻塞。
集成控制电路106通过微型计算机实现,所述微型计算机具有作为固件实施的适当控制程序。如图5所示,操作面板107、液晶显示器108、针筒驱动电动机122、空传感器123、满传感器124、连接切换电动机140、注射阻塞传感器148、抽吸阻塞传感器149等被连接到集成控制电路106。
尽管后面将详细描述,集成控制电路106在液晶显示器108上显示各种类型的数据,并响应于输入到操作面板107的数据或各个传感器123、124、148、149的信号整体地控制各种电动机122、140的操作。
集成控制电路106驱动针筒驱动电动机122,以便在注射阻塞传感器148检测到病人管101的阻塞后将造影剂C从液体容器200抽吸到针筒210,并驱动针筒驱动电动机122,以在抽吸阻塞传感器149检测到容器管102的阻塞后将造影剂C从针筒210注射给病人。
(实施例1的操作)在如上所述的构造中,例如,使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将用作液体的造影剂C注射给用CT扫描仪或MRI装置产生他的图像的病人。这样,操作者将病人管101连接到病人并将容器管102连接到液体容器200。另外,操作者将针筒管103连接到针筒210,所述针筒210接着装载在针筒驱动机构上。
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当被注射造影剂C的病人改变时,仅病人管101的导液管104需要对每个病人进行更换,而液体容器200和针筒210被分别连接到容器管102和针筒管103,无须更换。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连接切换电动机140以初始状态正常旋转,直到注射阻塞传感器148检测到病人管101的阻塞(步骤S1、S2),从而阻塞病人管101。
在这种状态下,当将病人管101连接到病人的操作者对操作面板107进行输入,以抽吸或注射造影剂C(步骤S3或S8)时,液体注射器100响应于输入执行抽吸操作或者注射操作。
例如,当输入抽吸时(步骤S3),针筒驱动电动机122被驱动以从圆筒部件211向后针筒210的活塞部件212移动,同时病人管101如上所述被阻塞(步骤S1、S2),这样造影剂C被从液体容器200抽吸到针筒210(步骤S6)。
当满传感器124检测活塞部件212向后移动到尾端时(步骤S5),停止针筒驱动电动机122的驱动,以终止造影剂C的抽吸操作(步骤S7)。造影剂C被自动地抽吸到针筒210直到其满容积。
然而,当检查上述抽吸操作的操作者对操作面板107进行输入以根据需要停止进行中的抽吸时(步骤S5),针筒驱动电动机122的驱动被停止,以终止造影剂C的抽吸操作(步骤S7)。这样,操作者期望的量的造影剂C被抽入针筒210中。
当进行输入以执行如上所述包含在针筒210中的造影剂C的注射时(步骤S8),连接切换电动机140被反转,直到抽吸阻塞电动机149检测到容器管102(步骤S9、S10)的阻塞。以这种方式,病人管101打开而容器管102被阻塞。
在阻塞完成后,针筒驱动电动机122被驱动以向前移动针筒210的活塞部件212,从而将造影剂C从针筒210注射到病人体内(步骤S13)。当空传感器123检测到活塞部件212被向前移动到前端时(步骤S11),针筒驱动电动机122的驱动被停止,以便终止造影剂C的注射操作(步骤S14)。针筒210中的全部造影剂C被自动地注射给病人。
然而,当检查上述注射操作的操作者对操作面板107进行输入以根据需要停止进行中的注射时(步骤S12),针筒驱动电动机122的驱动被停止,以终止造影剂C的操作(步骤S14)。这样,操作期望的造影剂C的量可被注射给病人。在造影剂C的注射如上所述被完成后,连接切换电动机140被正常旋转,直到如上所述注射阻塞传感器148检测到病人管101的阻塞,并且病人管101被阻塞。
(实施例1的效果)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由于病人管101在造影剂C被从液体容器200抽吸到针筒210的抽吸状态下被注射阻塞机构131可靠地阻塞,可防止造影剂C或血液从病人回流到针筒210。另外,由于容器管在造影剂C从针筒210注射给病人的注射状态下被抽吸阻塞机构132可靠地阻塞,可防止造影剂C或类似物从针筒210回流到液体容器200中。
这样,能够防止污染针筒210和液体容器200中的造影剂C。仅仅通过更换病人管101的导液管114而不用更换液体容器200或针筒210,就可以将造影剂C轮流注射给多个病人。
特别是,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注射阻塞机构131的操作与针筒驱动机构的操作互锁,从而排除了误操作,例如,操作者在病人管101被阻塞并且容器管102被连接到针筒管103时试图将液体从针筒注射给病人,或者操作者在容器管102被阻塞并且病人管101被连接到针筒管103时试图从液体容器200中将液体抽吸到针筒210。
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用于阻塞病人管101的注射阻塞机构131和用于阻塞容器管102的抽吸阻塞机构132形成在一个挤压枢轴部件142上,从而病人管101和容器管102不会都被阻塞或打开。
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导液管114通过连接器113被连接到树脂管111并被容易地更换。另外,单向阀112被设置在靠近树脂管111的前端的位置处,这样可更可靠地防止造影剂C或血液的回流。
由于在造影剂C从针筒210注射到病人完成时病人管101被注射阻塞机构131自动地阻塞,始终可防止造影剂C或血液回流。并且,由于各个管101、102分别被注射和抽吸挤压部件135、137以及注射和抽吸保持部件136、138所阻塞,所述注射和抽吸保持部件136、138带有圆柱体上的凸表面和凹表面,可以更可靠地防止造影剂C或血液的回流。
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一个挤压枢轴部件142被枢转以在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抽吸状态下,病人管101被阻塞,在所述注射状态下,容器管102被阻塞,这样可保证用简单的结构在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之间切换。
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由于用于旋转挤压枢轴部件142的连接切换电动机140通过步进电动机实现,挤压枢轴部件142可旋转预定的角度并停止在那里。这样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可靠地维持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
(实施例1的变形)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的条件下允许各种变形。例如,尽管实施例1示出了通过与各个管分开的管连接部件104而连接的病人管101、针筒管103和容器管102,但也可以形成病人管101、针筒管103、容器管102和管连接部件104作为整体部分。
尽管实施例1示出了用于阻塞各个管101、102的注射和抽吸挤压部件135、137和注射和抽吸保持部件136、138的各部分由圆柱体上的凸表面和凹表面形成,它们可以是平面或S形部分。
在实施例1中,单向阀112设置在病人管101上,以可靠地防止造影剂C或血液的回流。然而,在此可以省略单向阀,用于调节造影剂C沿着从液体容器200到针筒210的方向的移动的单向阀(未示出)可以设置到容器管102上。
实施例1已经示出了由步进电动机实现的连接切换电动机140以在预定的角度处停止挤压枢轴部件142。作为选择,例如,锁定机构(未示出)可连接到通过超声电动机等实现的连接切换电动机140上,以停止挤压枢轴部件142。
在实施例1的连接切换机构105中,注射阻塞机构131的注射挤压部件135和抽吸阻塞机构132的抽吸挤压部件137与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133的挤压枢轴部件142形成为一体。然而,如图7a和7b所示的连接切换机构150,能够利用导轨或类似物(未示出)可滑动地支撑注射挤压部件151和抽吸挤压部件152,并将它们通过注射连杆部件155和抽吸连杆部件156连接到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153的曲柄部件154。
实施例1已经示出了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133的正齿轮145的凸部146由注射阻塞传感器148或抽吸阻塞传感器149检测。然而,如图7a和7b所示的连接切换机构150,曲柄部件154的凸部157可被由机构开关实现的注射阻塞传感器158或抽吸阻塞传感器159检测。
另外,如图8a、8b和图9所示的连接切换机构160,有可能注射挤压部件161和抽吸挤压部件162沿着相同的方向被可滑动地支撑,以分别面对注射保持部件163和抽吸保持部件164,并且与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166的可转动凸轮部件167的表面接合,凹部和凸部形成在所述可转动凸轮部件167上。
也可能用注射阻塞传感器148和抽吸阻塞传感器149检测凸轮部件167的凸部168,或者用连接切换机构160中的注射阻塞传感器148和抽吸阻塞传感器149直接检测注射挤压部件161和抽吸挤压部件162的凸部169、170。
尽管实施例1已经示出了连接切换电动机140通过步进电动机实现,以维持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可通过形成与图8a、8b和图9所示的连接切换机构160中的蜗轮装置的齿轮系172来维持。
在连接切换机构160中,注射挤压部件161和抽吸挤压部件162的尾端位于凸轮部件167的表面的凹部173处,以分别释放各个管101、102的阻塞。这样,在它们中的一个被完全阻塞后,其它管的阻塞被解除,从而可以无误地防止造影剂C或类似物的回流。
另外,由于凹部174也形成在连接切换机构160的凸轮部件167上,其中注射挤压部件161和抽吸挤压部件162同时位于凸轮部件167上,可根据需要同时解除各个管101、102的阻塞,并且可容易地装载各个管101、102。
为了保证这样的操作,注射挤压部件161和抽吸挤压部件162的凸部169、170优选直接由如上所述的注射阻塞传感器148和抽吸阻塞传感器149检测。然而,也可以提供专门的释放传感器176,用于检测位于凹部174中的注射挤压部件161和抽吸挤压部件162。
尽管实施例1已经示出了病人管101的前端由导液管104形成,它也可以形成蝶形针178,如图10所示。特别是,在实施例1的液体注射器100中,病人管101的导液管114通过连接器113连接到树脂管111,它可以由蝶形针178代替。
尽管实施例1已经示出了由造影剂C实现的液体,但液体也可以是药或盐水。也可能造影剂C和盐水W可被自由地注射,如图11所示的液体注射器300中示出的那样。
(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以下参照图11简要描述如上所述的实施例2的液体注射器300。在实施例2的液体注射器300中,盐水W作为比造影剂C粘度低的溶液被包含在溶液容器301中,该溶液容器被连接到连接管302的尾端。
连接管302的前端通过用作管连接装置的连接部件303被连接到病人管101的树脂管111。注射阻塞机构131树脂管111上的位于管连接部件104、303之间。
用作溶液注射装置的滚子泵302和连接阻塞机构305从连接管302的尾端到前端顺序地设置。它们也连接到集成控制电路106(未示出)。滚子泵302将溶液容器301中的盐水注射到病人体内。连接阻塞机构305挤压和阻塞连接管302,以自由地打开或关闭连接管302。仅当连接切换机构105阻塞病人管101时,集成控制电路106使连接阻塞机构305解除阻塞,并且,仅当连接阻塞机构305的阻塞被解除时,集成控制电路106使滚子泵302工作。
(实施例2的操作)在实施例2的液体注射器300中,造影剂C和盐水W可自由地注射到病人体内。具体而言,仅当连接切换机构105阻塞病人管101时,连接阻塞机构305解除阻塞,并且滚子泵302被操作。
(实施例2的效果)
结果,在实施例2的液体注射器300中,造影剂C、盐水W或血液不会从病人回流到溶液容器301和液体容器200中,盐水W不会从溶液容器301流到液体容器200中,或者造影剂C不会从液体容器200或针筒210流到溶液容器301中。
(实施例2的变形)尽管实施例2示出了连接管302的前端连接到病人管101的前端和注射阻塞机构131之间的位置处,例如,连接管302的前端也可以连接到病人管101上的注射阻塞机构131和管连接部件104之间。
也有可能第二注射阻塞机构(未示出)被附加地设置到病人管101的前端和管连接部件303之间的位置处。在该结构中,滚子泵304可被省略,用针筒210抽吸和注射盐水W。
(实施例3的构造)以下参照图12-14简要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3的液体注射器(未示出)中,连接切换机构401由注射阻塞机构402和切换阀403形成,所述切换阀403设置在管连接部件104的位置处。
注射阻塞机构402的注射挤压部件152利用齿轮齿条机构404被连接到连接切换电动机140。切换传感器(未示出)连接到切换阀403。切换传感器被连接到集成控制电路106(未示出),集成控制电路106根据从切换传感器的输出整体地控制各个部件。
(实施例3的操作)在实施例3的液体注射器中,当操作者根据需要手动地操作切换阀403时,切换阀403在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之间切换,切换阀403的切换操作被切换传感器检测,接着被集成控制电路106识别。
当切换阀被切换到抽吸状态时,集成控制电路106使注射阻塞机构402阻塞病人管101,以允许针筒驱动机构的抽吸操作。当切换阀403被切换到注射状态时,集成控制电路106使得注射阻塞机构402打开病人管101,以允许针筒驱动机构的注射操作。
(实施例3的效果)在实施例3的液体注射器中,切换阀403被手动地操作以整体地控制诸如注射阻塞机构402之类的各个部件,以便在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之间设定切换,从而在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之间的切换可利用可直观识别的和简单的操作来可靠地获得。
(实施例3的变形)尽管实施例3已经示出了切换阀403被用作操作开关以互锁注射阻塞机构402和类似机构的操作,例如,也可以将驱动电动机(未示出)连接到切换阀403,单独的操作开关被手动地操作以互锁切换阀403的操作和注射阻挡机构402的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注射器,用于使针筒从液体容器抽吸液体和将液体注射到病人体内,所述针筒具有圆筒部件和可滑动地插入到圆筒部件中的活塞部件,所述液体注射器包括病人管,所述病人管具有连接到病人的前端;针筒管,所述针筒管具有连接到针筒的尾端;容器管,所述容器管具有连接到液体容器的尾端;管连接装置,所述管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病人管的尾端、针筒管的前端和容器管的前端;针筒驱动机构,所述针筒驱动机构用于相对移动圆筒部件和/或活塞部件,以使针筒抽吸和注射液体;连接切换机构,所述连接切换机构用于在抽吸状态和注射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抽吸状态下病人管被阻塞且针筒管连接到容器管,而在注射状态下容器管被阻塞且针筒管连接到病人管;和互锁控制装置,所述互锁控制装置用于互锁针筒驱动机构的操作和连接切换机构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切换机构具有注射阻塞机构,用于挤压病人管以自由地打开或关闭病人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切换机构还具有设置在管连接装置的位置处的切换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切换机构还具有抽吸阻塞机构,用于挤压容器管以便自由地打开或关闭容器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切换机构还具有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用于互锁注射阻塞机构和抽吸阻塞机构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以便当它们中的一个执行关闭操作时另一个执行打开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阻塞机构具有可移动地设置在用于挤压病人管的位置处的注射挤压部件,以及设置为通过病人管与注射挤压部件相对的注射保持部件,所述抽吸阻塞机构具有可移动地设置在用于挤压容器管的位置处的抽吸挤压部件,以及设置为通过容器管与抽吸挤压部件相对的抽吸保持部件,和所述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具有挤压枢轴部件,所述挤压枢轴部件具有一体地形成并被可枢转地支撑的注射挤压部件和抽吸挤压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阻塞机构具有被可滑动地支撑在用于挤压病人管的位置处的注射挤压部件,以及设置为通过病人管与注射挤压部件相对的注射保持部件,所述抽吸阻塞机构具有被可滑动地支撑在用于挤压容器管的位置处的抽吸挤压部件,以及设置为通过容器管与抽吸挤压部件相对的抽吸保持部件,和所述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具有可枢转地支撑在其尾端的曲柄部件、用于将曲柄部件的前端连接到注射挤压部件的注射连杆部件,以及用于将曲柄部件的前端连接到抽吸挤压部件的抽吸连杆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阻塞机构具有被可滑动地支撑在用于挤压病人管的位置处的注射挤压部件,以及设置为通过病人管与注射挤压部件相对的注射保持部件,所述抽吸阻塞机构具有被可滑动地支撑在用于挤压容器管的位置处的抽吸挤压部件,以及设置为通过容器管与抽吸挤压部件相对的抽吸保持部件,和所述打开或关闭互锁机构具有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被可枢转地支撑且具有凸部和凹部,所述注射挤压部件和抽吸挤压部件与所述凸部和凹部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在针筒驱动机构完成注射时所述互锁控制装置使注射阻塞机构阻塞病人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被阻塞的病人管的注射阻塞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被阻塞的容器管的抽吸阻塞传感器;其中互锁控制装置在注射阻塞传感器检测到阻塞之后使针筒驱动机构执行抽吸,并在抽吸阻塞传感器检测到阻塞之后使针筒驱动机构执行注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液体从针筒到病人的流动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为病人管而设。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液体从容器管到针筒的流动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为容器管而设。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连接到溶液注射器的尾端,所述溶液注射器用于将溶液注射到病人体内;管连接装置,用于将连接管的前端连接到病人管;以及连接阻塞机构,用于挤压和阻塞连接管以便自由地打开或关闭连接管,其中互锁控制装置仅在连接切换机构阻塞病人管时使连接阻塞机构解除阻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连接装置将连接管的前端连接到病人管的前端与连接切换机构之间的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液体注射器(100),其中在抽吸状态下针筒(210)从液体容器(200)抽吸液体而在注射状态下将液体注射到病人体内,在抽吸状态下连接切换机构(105)将针筒管(103)连接到容器管(102)而在注射状态下连接切换机构(105)针筒管(103)连接到病人管(101)。由于连接切换机构(105)在抽吸状态下阻塞病人管(101)液体不会从病人流回到针筒(210)。由于在注射状态下容器管(102)被阻塞液体不会从针筒(210)流回到液体容器(200)。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液体注射器(100),在针筒(210)将液体从液体容器(200)抽吸和注射到病人的结构中能够防止液体从病人回流到针筒(210)或液体容器(200)。
文档编号A61M39/22GK1671440SQ03818148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8日
发明者根本茂 申请人: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