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035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特征是融合器本体植入端为子弹头形,植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尾端,植入端和尾端之间通过前、后侧墙连接,前侧墙顶面和后侧墙顶面形成坡面,前、后侧墙之间连接有中隔筋,中隔筋顶面为弧形。使用时,在满足人体要求的同时体积更大,能够更多的加深融合器顶面的防滑齿,使融合器更不易滑动,前、后侧墙高度不一使融合器植入后能够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前、后侧墙之间连接有中隔筋,并且顶面为弧形结构,使得融合器与上终板贴合更加紧密,从而使融合器受力更加均匀,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结合能力,并且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接近,可以避免应力遮挡,促进植骨融合。
【专利说明】
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手术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自1988年Bagby及Kuslich首次将融合器应用于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并取得成功以来,各种椎间融合器相继问世,并被临床广为接受,但是专门应用于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1n,XLIF)和斜行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er Interbody fus1n,0LIF)微创植入的国产椎间融合器产品主要是由国外进口,这两种手术方法是从人体侧方进入,避开了脊柱中柱和后柱的骨性结构,从而决定了此入路下植入的椎间融合器相比后路椎间融合器可以具有更大的体积和更接近正常脊柱生理曲度,但国外椎间融合器大多是按照欧美人的身体条件设计的,对适合亚洲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的产品较少,规格与中国人腰椎椎体解剖难以匹配,且普遍价格较为昂贵。在外形设计中,依旧采用传统“子弹头”型,不能较好恢复腰椎生理曲度,材料上主要应用聚醚醚酮材料,使用常规融合器中为防止融合器单独使用而出现脱出、移位等并发症,临床上大多附加椎弓根钉固定,虽然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附加椎弓根钉方式具有最坚强的稳定性,但具有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等诸多缺陷。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手术植入患处后能明显分散终板载荷应力,减少椎体活动度,可以不用附加椎弓根钉而单独使用,减少手术创伤的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特征是融合器本体横截面为肾形的空心柱状,长度为34mm?40mm、宽度16mm?19mm、高度1mm?15mm,植入端为子弹头形,方便植入并能满足椎间形态的要求,植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尾端,尾端设有夹持孔,植入端和尾端之间通过前、后侧墙连接,前侧墙顶面和后侧墙顶面形成坡角为2°?8°的坡面,前、后侧墙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的植骨孔,前、后侧墙之间连接有中隔筋,用于分担融合器本体承受的压力,中隔筋顶面为弧形,使融合器顶面与上终板贴合更加紧密、受力更加均匀。
[0005]进一步的方案是,前侧墙顶面和后侧墙顶面形成坡面的坡角度数为2°?8°范围内的偶数度。
[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融合器本体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
[0007]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设计,使用时,在满足人体要求的同时体积更大,能够更多的加深融合器顶面的防滑齿,使融合器更不易滑动,前、后侧墙高度不一使融合器植入后能够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前、后侧墙之间连接有中隔筋,并且顶面为弧形结构,基于“牵张一压缩”原理,使得融合器与上终板贴合更加紧密,从而使融合器受力更加均匀,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无细胞毒性、无致敏作用,无热原反应,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结合能力,并且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接近,可以避免应力遮挡,促进植骨融合。
【附图说明】
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附图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不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0]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现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说明。
[0012]如图所示,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特征是融合器本体横截面为肾形的空心柱状,长度为34mm?40_、宽度16mm?19_、高度1mm?15mm,植入端I为子弹头形,方便植入并能满足椎间形态的要求,植入端I相对的另一端为尾端2,尾端2设有夹持孔3,植入端I和尾端2之间通过前、后侧墙4、5连接,前侧墙4顶面和后侧墙5顶面形成坡角为2°?8°的坡面,前、后侧墙4、5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的植骨孔6,前、后侧墙4、5之间连接有中隔筋7,用于分担融合器本体承受的压力,中隔筋7顶面为弧形,使融合器顶面与上终板贴合更加紧密、受力更加均匀。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前侧墙4顶面和后侧墙5顶面形成坡面的坡角度数2°?8°范围内的偶数度。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融合器本体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
【主权项】
1.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其特征是融合器本体横截面为肾形的空心柱状,长度为34mm?4Ctam、宽度16謹?19謹、高度ICtam?15謹,植入端(I)为子弹头形,植入端(I)相对的另一端为尾端(2),尾端(2)设有夹持孔(3),植入端(I)和尾端(2)之间通过前侧墙(4)、后侧墙(5)连接,前侧墙(4)顶面和后侧墙(5)顶面形成坡角为2°?8°的坡面,前侧墙(4)、后侧墙(5)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的植骨孔(6),前侧墙(4)、后侧墙(5)之间连接有中隔筋(7),用于分担融合器本体承受的压力,中隔筋(7)顶面为弧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前侧墙(4)顶面和后侧墙(5)顶面形成坡面的坡角度数为2°?8°范围内的偶数度。
【文档编号】A61F2/44GK205698136SQ201620232917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王文军, 彭祥
【申请人】王文军, 彭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