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182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胆道感染、胆石症是常见多发病,包括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胆管炎,胆囊、胆总管、肝总管、肝内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结石(梗阻)和炎症常互为因果,而这些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相互联系。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以上腹不适、厌油、饱胀等且常因油腻食物而诱发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体格检查可见右上腹部有轻压痛。B超可以发现胆囊壁增厚、收缩功能差和结石。约有1/3的胆囊结石病人可没有症状,在B超检查时才发现。胆囊炎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尤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70%。长期的胆囊炎症可以引起多种进发症,如胆囊功能完全丧失、影响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诱发囊壁溃疡或引起慢性穿孔,胆石性肠梗阻;甚至诱发胆囊癌,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治疗胆囊炎主要采用手术、内窥镜、激光、碎石等疗法。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据报道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死亡率为3%,复发率为20%。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内窥镜、激光、碎石等新技术的应用,但仍不能解决已存在的胆囊炎和胆囊管闭塞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因其安全、有效而在胆囊炎和胆石症中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祖国医学认为,胆囊炎的发病和肝郁气滞、湿热阻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所以用药主张清热除湿、行气解职郁、活血化瘀等共收利胆消炎之效,如临床上应用柴胡疏肝散、一贯煎、复原活血汤和左金丸等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传统的中药存在服用不方便、可重复性差等弱点,限制了他们的大范围应用。而多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相继问世则使中药在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实践中大范围的推广,疗效得到了肯定。目前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的中成药配伍多以苦寒清热和利胆除湿为主,但长期服用苦寒之品则有败胃伤脾之虞,脾胃功能失调则进一步影响了药物治疗胆囊炎的效果。所以,研究一种疗效确切、可以长期服用而安全的新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小的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从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出发,共收清热利胆、行气活血、解痉止痛、温中健脾之效,攻补兼施,使祛邪而不伤正。本发明全方由川连、白芍、焦山栀、制附子、姜黄共五味药组成。本方从古方连附六一汤、戊己丸化载而来。方连附六一汤载于《医学心法》,药用黄连、附子、生姜、大枣,功能清肝调中,主治肝火内郁所致反复发作的胃痛。戊己丸又名“苦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用川连、吴萸、白芍,主治湿热泻痢。本发明选用了其中的黄连、制附子、白芍三味,再加入山栀、姜黄。全方以黄连、山栀清热除湿为君;白芍柔肝止痛为臣;制附子辛热,反佐苦寒药中,可使清泄而不伤正,泻中寓有健脾补七之意;姜黄行气活血、和络定痛属使药。五味药共收清利肝胆湿热、培中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以及控制和预防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所致的反复炎症急性发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的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连1-3份、焦山栀5-7份、白芍8-12份、姜黄5-7份、制附子1-3份。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的所述的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各重量份的原料药优选黄连2份、焦山栀6份、白芍10份、姜黄6份、制附子2份。
所述的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其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所述的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其药剂是丸剂、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糖浆剂、酒剂、口服液剂、气雾剂。
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的制备工艺,包含下列步骤a.按配方取原料药黄连1-3份、焦山栀5-7份、白芍8-12份用5-8倍量的50~70%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1-3小时,滤过,合并醇提液;b.按配方取原料药姜黄5-7份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
c.将步骤a醇提后药渣合并步骤b的姜黄药渣和制附子1-3份,加5-8倍量水煎煮2-4次,每次0.5-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降,高速离心;d.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5-1.30,加入95%乙醇至醇浓度为45-70%,静置,冷藏20-50小时,滤过,得滤液;e.滤液与步骤a所得醇提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1-1.25,减压干燥,得干燥物;f.姜黄挥发油加适量β-环糊精制成包含物;并与上述干燥物合并,混匀,打成细粉;g.细粉中加入常用辅料混和均匀,制成固体制剂。
所述的的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的制备工艺,其中步骤e、f、g为将滤液与步骤a所得醇提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1-1.25,加入姜黄挥发油,加水稀释,加入适量矫味剂,分装,灌封,灭菌,制成液体制剂。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疗效可靠,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且为天然产物,毒副作用小,用药安全,更能为患者所接受,并采用现代制剂手段制成,服用方便,能满足临床需求。
本发明的药效学实验本药效学试验中所用的本发明均按实施例1制备。
实验动物ICR小鼠,♀♂各半,体重18~22g;SD大鼠,♂,体重240~280g;豚鼠,♀♂各半,体重350~450g,由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K(苏)2002-0011。动物在室温21~23℃,湿度50%~70%环境下饲养,自由摄食饮水。
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D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t’检验。
实验一、体内抗菌实验本发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感染菌液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原菌液,离心,沉淀以5%酵母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供小鼠腹腔注射染菌用。菌液浓度经预实验确定,小鼠腹腔注射菌液0.1ml/10g的最小致死量(100%MLD)为1.2×107CFu/ml。
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给药组给药容积为0.2ml/10g,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阿莫西林0.1g/kg;本发明组分别灌胃本发明混悬液3g/kg、6g/kg、12g/kg。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菌液(1.2×107CFu/ml)0.1ml/10g。观察12、24小时内死亡情况,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的比较,本发明中剂量组12小时后小鼠的死亡数显著性降低(P<0.05),24小时后各组小鼠死亡数均显著性降低(P<0.01)。
表1本发明对金葡球菌感染小鼠的影响组别剂量(g/kg) 鼠数(n) 死亡数(12h) 死亡数(24h)空白对照组 - 157 15阿莫西林组 0.1120**0**本发明组3.0157 9**本发明组6.0151*5**本发明组12.0 155 7**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实验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实验方法及结果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本发明组低、中、高剂量3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0.1g/kg;本发明组分别灌胃本发明混悬液0.5g/kg、1g/kg、2g/kg。给药体积0.2ml/10g,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1小时后,于小鼠左耳耳廓涂二甲苯30μl致炎,2h后拉颈椎处死,剪下双耳,用直径为8mm不锈钢打孔器冲下左右耳同一部位的圆片称重,以两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衡量肿胀程度的指标,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高、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表2本发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组别剂量(g/kg) 鼠数(n) 两耳重量差(mg,X±SD)空白对照组 - 1218.9±3.7阿斯匹林组 0.11212.0±2.4**本发明组0.51218.5±3.9本发明组1.01213.5±2.4**本发明组2.01215.2±3.2*
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实验三、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实验方法及结果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本发明组低、中、高剂量3组。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0.1g/kg;给药组分别灌胃本发明混悬液0.5g/kg、1g/kg、2g/kg。给药体积0.2ml/10g,每日1次,连续5日,末次给药1小时后,每鼠左足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测定致炎前及致炎后1、2、3、4、5小时足容积,以致炎前后容积之差作为衡量肿胀程度的指标,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高剂量组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表3本发明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致炎后不同时间的肿胀值(ml,X±SD)组别剂量(g/kg) 鼠数(n)1h 2h 3h 4h 5h0.221± 0.396± 0.408± 0.371± 0.317±空白对照组 -120.096 0.0990.183 0.169 0.1540.142± 0.225± 0.190± 0.167± 0.142±阿斯匹林组 0.25 120.060*0.054**0.077**0.069**0.067**0.154± 0.463± 0.417± 0.375± 0.246±本发明组 0.5 120.066 0.1190.103 0.125 0.1360.153± 0.358± 0.379± 0.325± 0.233±本发明组 1.0 120.089 0.1170.197 0.170 0.1390.167± 0.317± 0.242± 0.200± 0.188±本发明组 2.0 120.105 0.101 0.099*0.091**0.064**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实验四、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实验方法及结果小鼠随机分为5组,给药同实验二,在末次给药1h后,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10ml/kg后,立即腹腔注射0.6%醋酸10ml/kg,20min后,断头放血处死小鼠,剪开腹腔,用5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数次,收集洗涤液,离心(1000rpm)5min,在721型分光光度计590nm处测定吸收度(OD值),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高剂量组显著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表4本发明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组别剂量(g/kg) 鼠数(n)OD(590nm,X±SD)空白对照组 - 10 0.245±0.043阿斯匹林组 0.110 0.167±0.027**本发明组0.510 0.232±0.055本发明组1.010 0.209±0.043本发明组2.010 0.199±0.042*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实验五、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实验方法及结果雄性大鼠称重后随机分组,乙醚麻醉下将10.0±0.5mg灭菌棉球植入两腋皮下。术后当天开始给药,给药剂量同实验二,每日1次,连续7d,第8天处死大鼠,取出棉球肉芽肿,称重为湿重。然后在60℃烤箱中烘干10h,称重为干重,以mg/100g大鼠体重表示,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本发明高剂量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表5本发明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剂量 肉芽肿湿重肉芽肿干重组别鼠数(n)(g/kg) (mg/100g,X±SD) (mg/100g,X±SD)空白对照组 - 11 184.7±47.0 43.4±10.4地塞米松组 0.025 10 138.8±19.8*34.8±6.5*本发明组0.511 179.2±46.6 43.1±10.3本发明组1.010 154.8±41.1 39.1±6.9本发明组2.011 140.6±33.5*35.0±6.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实验六、醋酸诱导小鼠扭体次数增加实验实验方法及结果小鼠随机分为5组,给药同实验二,在末次给药1h后,按照0.2ml/只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立即观察20分以内小鼠扭体次数,结果见表6。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本发明高剂量组对醋酸诱导小鼠扭体次数显著性减少。
表6本发明对醋酸诱导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组别 剂量(g/kg) 鼠数(n)扭体次数(20min,X±SD)空白对照组 - 12 18.5±12.9阿斯匹林组 0.112 8.7±6.0*本发明组 0.512 16.1±14.7本发明组 1.012 9.4±9.2本发明组 2.012 8.4±6.4*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P<0.01实验七、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实验实验方法及结果取豚鼠,禁食不禁水24h后用木棒敲击头部击昏,腹正中切开,从回肠末端开始取回肠20cm,置入盛有充氧的冷台氏液平皿中,用台氏液洗净肠内容物,并制成2cm长的回肠标本。将离体回肠标本一端系在固定标本的铁钩上,另一端悬挂于压力传感器上。标本置于盛有恒温(37.0±0.5℃)持续通气(约95%O2+5%CO2)的台氏液浴槽中,给予一定的负荷,平衡标本20min,用生理纪录仪通过张力换能器描计肌肉等张收缩情况,描计时加负荷至1g。标本固定于浴槽中约1h,开始做实验。每次待基线稳定后给药,观察药物反应。每加一药物,接触5min,观察药物反应,然后换液,待其基线恢复后才能给另一药物。具体给药先后为先加入组胺(水浴中终浓度10-4g/ml),观察其反应,量取收缩高度。然后加入受试药物(调整水浴中终浓度分别为10--4,10--5,10--6,5*10-7/ml),2min后给相同浓度的组胺,再观察其反应,结果见表7。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本发明对组胺导致的正常豚鼠离体肠管的痉挛收缩有抑制作用。
表7本发明对组胺致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组别浓度(g/ml) 收缩高度(mm,X±SD) 抑制率(%)空白对照组 - 2.770±0.51-本发明组5*10-72.572±0.567.15本发明组10-62.506±0.609.53本发明组10-52.399±0.6213.39本发明组10-42.233±0.5419.39
实验八、正常大鼠胆汁分泌实验实验方法及结果雄性大鼠称重后随机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组(去氢胆酸0.1g/kg),给药组低、中、高剂量(0.5g/kg、1.0g/kg、2.0g/kg)。实验前禁食饮水12h,实验时胆管插管,收集胆汁。稳定后收集30min胆汁,而后经十二指肠给药,给药后每隔30min收集胆汁,共四次,记录胆汁流量,计算胆汁分泌百分率(给药后每30min胆汁分泌量/给药前30min胆汁分泌量×100%),结果见表8。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在给中、高剂量药物后的60分、90分后均出现了显著性的胆汁分泌增加现象,表明本发明对正常大鼠胆汁分泌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利胆效果明显。
表8本发明对正常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剂量 胆汁分泌百分率(%,X±SD)组别鼠数(n)(g/kg)30min 60min 90min 120min87.2±65.7± 66.7±77.8±空白对照组 - 108.920.216.925.5158.5± 148.6±141.1± 122.4±去氢胆酸组 0.1 1061.4**52.2**62.3**37.996.5± 82.7± 82.5± 82.5 ±本发明组 0.5 1018.1 20.824.422.2101.4± 98.5± 90.3± 91.2±本发明组 1.0 1023.2 23.9*23.1*17.9117.4± 106.8±102.7± 98.2±本发明组 2.0 1030.4*20.4**26.4**28.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能显著性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显示了较强的抗菌作用能减少醋酸诱导小鼠扭体的次数,抑制组胺导致的豚鼠离体肠管的痉挛收缩,表明有一定的解痉镇痛效应;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显著抑制,证实其对急慢性炎症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本发明还能显著增加正常大鼠的胆汁流量,提示该方有较强的利胆作用。
本发明的毒理学实验本发明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大给药容量和最大给药浓度条件下,小鼠灌胃本发明31.25g/kg后活动减少,常匍卧不动,易惊。动物无死亡。给药后约24小时后,行为、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在以后的观察期内体重增长正常,未见明显异常症状。
本发明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大给药容量和最大给药浓度条件下,大鼠灌胃本发明12.5g/kg后30min,自发活动减少,常匍卧不动,竖毛、易惊。动物无死亡。给药后约24小时后,行为、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在以后的观察期内体重增长正常,未见明显异常症状。
本试验进行了啮齿类动物大鼠灌胃给予本发明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Sprague-Dawley大鼠80只,试验分为本发明高剂量组(8000mg/kg)、中剂量组(2530mg/kg)、低剂量组(80mg/kg)及空白对照组(0.5%羧甲基淀粉钠),每组动物20只,雌雄各半。给药途径为灌胃给药(2ml/100g),每天一次,每周给药6天,试验周期为13周。各试验组留1/2动物以观察4周恢复期变化。按中药(新药)临床前指导原则的长期毒性试验要求观察了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增长变化、血液细胞学及生化学指标、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动物和对照组给药后行为活动如常,一般情况良好。本发明连续灌胃给药13周,对大鼠的无毒剂量为2530mg/kg。若人以60kg计,本发明对大鼠的无毒剂量(2530mg/kg)约相当于人用剂量的39倍。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实施例1按配方取黄连2份、焦山栀6份、白芍10份加6倍量的6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醇提液;姜黄6份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上述醇提后药渣合并姜黄药渣和制附子2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降,高速离心,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5,加入95%乙醇至醇浓度为65%,静置,冷藏24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醇提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减压干燥。姜黄挥发油加适量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上述干燥物与包合物合并,混匀,打成细粉。加入羧甲基淀粉钠适量,混匀;95%乙醇溶液适量制粒,干燥,整粒。加入滑石粉、羧甲基淀粉钠适量,混匀,分装、包装即成颗粒剂。
实施例2按配方取黄连1份、焦山栀7份、白芍12份加8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5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醇提液;姜黄7份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上述醇提后药渣合并姜黄药渣和制附子3份,加8倍量水煎煮4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降,高速离心,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5,加入95%乙醇至醇浓度为70%,静置,冷藏48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醇提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1,减压干燥。姜黄挥发油加适量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上述干燥物与包合物合并,混匀,打成细粉。加入羧甲基淀粉钠适量,混匀;95%乙醇溶液适量制粒,干燥,整粒。加入淀粉钠适量,混匀,压片、包装即成片剂。
实施例3按配方取黄连3份、焦山栀5份、白芍8份加5倍量的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醇提液;姜黄5份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上述醇提后药渣合并姜黄药渣和制附子1份,加5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降,高速离心,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30,加入95%乙醇至醇浓度为70%,静置,冷藏50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醇提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5,加入姜黄挥发油。上述原液加水稀释至每毫升含生药1克,加入适量矫味剂,分装即得口服液。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连1-3份、焦山栀5-7份、白芍8-12份、姜黄5-7份、制附子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重量份的原料药优选黄连2份、焦山栀6份、白芍10份、姜黄6份、制附子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丸剂、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糖浆剂、酒剂、口服液剂、气雾剂。
5.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包含下列步骤a.按配方取原料药黄连1-3份、焦山栀5-7份、白芍8-12份用5-8倍量的50~70%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1-3小时,滤过,合并醇提液;b.按配方取原料药姜黄5-7份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c.将步骤a醇提后药渣合并步骤b的姜黄药渣和制附子1-3份,加5-8倍量水煎煮2-4次,每次0.5-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降,高速离心;d.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5-1.30,加入95%乙醇至醇浓度为45-70%,静置,冷藏20-50小时,滤过,得滤液;e.滤液与步骤a所得醇提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1-1.25,减压干燥,得干燥物;f.姜黄挥发油加适量β-环糊精制成包含物;并与上述干燥物合并,混匀,打成细粉;g.细粉中加入常用辅料混和均匀,制成固体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e、f、g为将滤液与步骤a所得醇提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1-1.25,加入姜黄挥发油,加水稀释,加入适量矫味剂,分装,灌封,灭菌,制成液体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该中药由黄连、焦山栀、白芍、姜黄、制附子组成。该中药的制备工艺为按原料配方取黄连、焦山栀、白芍用乙醇回流提取数次,合并醇提液;另按配方取姜黄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合并药渣和制附子进行水提、浓缩、醇沉、过滤,滤液与醇提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加入姜黄挥发油及辅料,制成所需剂型。本发明疗效可靠,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且为天然产物,毒副作用小,用药安全,更能为患者所接受,并采用现代制剂手段制成,服用方便,能满足临床需求。
文档编号A61P1/00GK1621058SQ200310106409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4日
发明者祝璇, 杨士豹, 王冬春, 檀爱民, 杨玲 申请人: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