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退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42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退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消胀、退热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小儿消化不良(俗称隔食)、发烧是一种多发病,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发育。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保健意识大大增强,特别是对婴幼儿的健康尤为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本病的治疗,大多使用西药,疗效不甚理想,且存在以下一些棘手问题1、某些药物久用或过量服用,易致便秘,大便干结;2、药物疗效低,且不易退烧;3、有其它较大的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消胀和退热,且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的药物。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发烧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清热燥湿、清痰、解表散寒、安神、理气健脾开窍、散风除热、扶正培本的药物,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其发挥治疗本病的良好疗效。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组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大黄10-30;天竺黄10-15;牛黄0.5-2;巴豆霜10-15;法半夏10-12;朱砂5-9;防风10-12;陈皮10-15;厚朴10-15;胆南星10-15;柴胡10-20;黄芩10-15;紫苏叶10-15;蝉蜕10-15;薄荷10-15;麝香0.5-2;僵蚕10-15。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大黄10;天竺黄10;牛黄2;巴豆霜8;法半夏10;朱砂5;防风10;陈皮10;厚朴10;胆南星10;柴胡10;黄芩10;紫苏叶10;蝉蜕10;薄荷10;麝香1;僵蚕10。
本发明的药剂可以是丸剂。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1、朱砂用磁铁吸去铁屑,或照水飞法水飞,晾干研散,120目过筛为衣;
2、豆仁,照制霜法制霜,或取仁碾细后,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脂肪油含量,加适量的淀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规定,即得;3、取牛黄、麝香研细;4、取柴胡、黄芩、防风、紫苏叶、大黄、厚朴(姜汁炒)、蝉蜕(水洗)、薄荷、法半夏、陈皮、天竺黄、僵蚕(麸炒)、胆南星,风干后粉碎成120目细粉。
以上十七味药除朱砂、巴豆霜、牛黄、麝香外,其余十三味药在100-110℃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10-30分钟后取出,再将巴豆霜、牛黄、麝香混匀,以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低温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4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烘干,然后朱砂上衣,即得。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的功能与主治如下大黄泻热通肠,清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湿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天竺黄清扫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牛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巴豆霜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法半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负疹瘙痒,破伤风。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咳喘。
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蝉蜕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寒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薄荷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症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
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发明选用动物、植物、矿物等天然药为原料,各组分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消化不良、腹胀、发烧病。无化学味剂,对人体无毒无害。
2、本发明药物无需煎煮,无苦涩感,服用方便。
3、对小儿消化不良,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可取代昂贵的进口药物。
4、本发明药物的疗效统计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6%,治愈率为93%。
本发明药物的服用方法每天三次,温开水送服。具体用量按年龄计算3-6个月,每次0.2-0.3g;1-2岁,每次1-2g。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千克)大黄10;天竺黄10;牛黄2;巴豆霜8;法半夏10;朱砂5;防风10;陈皮10;厚朴10;胆南星10;柴胡10;黄芩10;紫苏叶10;蝉蜕10;薄荷10;麝香1;僵蚕10。
生产方法如下
朱砂用磁铁吸去铁屑,晾干研散,120目过筛为衣;豆仁,照制霜法制霜;取牛黄、麝香研细;取柴胡、黄芩、防风、紫苏叶、大黄、厚朴(姜汁炒)、蝉蜕(水洗)、薄荷、法半夏、陈皮、天竺黄、僵蚕(麸炒)、胆南星,风干后粉碎成120目细粉;将以上十七味药除朱砂、巴豆霜、牛黄、麝香外,其余十三味药在100-110℃下进行熟化灭菌处理,10-30分钟后取出,再将巴豆霜、牛黄、麝香混匀,以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低温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4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烘干,然后朱砂上衣,即得本发明药物丸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退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大黄10-30;天竺黄10-15;牛黄0.5-2;巴豆霜10-15;法半夏10-12;朱砂5-9;防风10-12;陈皮10-15;厚朴10-15;胆南星10-15;柴胡10-20;黄芩10-15;紫苏叶10-15;蝉蜕10-15;薄荷10-15;麝香0.5-2;僵蚕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退热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大黄10;天竺黄10;牛黄2;巴豆霜8;法半夏10;朱砂5;防风10;陈皮10;厚朴10;胆南星10;柴胡10;黄芩10;紫苏叶10;蝉蜕10;薄荷10 麝香1;僵蚕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退热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剂为丸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名称为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退热的药物。属于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消胀、退热的中药药物技术领域。主要是解决现有药物疗效低、且有其它较大的毒副作用的问题。它主要是由下列用量为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大黄、天竺黄、牛黄、巴豆霜、法半夏、朱砂、防风、陈皮、厚朴、胆南星、柴胡、黄芩、紫苏叶、蝉蜕、薄荷、麝香、僵蚕。本发明药物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的特点,总有效率为96%,治愈率为93%。本发明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消胀和退热。
文档编号A61P29/00GK1544035SQ20031011147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
发明者王峘, 熊斌, 贺怀鸿, 朱炜锋, 王 申请人:熊斌, 王峘, 贺怀鸿, 朱炜锋, 熊 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