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分中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粉的方法

文档序号:1079404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分中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份中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物的方法,属于天然产物药理活性和分离与提纯天然产物方法。其商品名是“白石清热”。
背景技术
本发明是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在几十年临床验证基础上研制的快速解热良药。经临床验证此药退热迅速,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
一般发热临床常用西药退热,如速效伤风胶囊、扑热息痛或同时配合抗菌素,这类药物在退热同时伴有大汗,往往由于发汗过多而致机体虚弱,尤其是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反复应用抗菌素而高热不退者,用此药疗效明显。从临床验证看,此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或急性扁桃腺炎效果显著。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包括处方新工艺、工艺流程图及各种毒理、药理综述。
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的目的公开一种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表邪尚在,症见发热,微恶风,头痛鼻塞、咳嗽痰黄、咽红肿痛、口干而渴、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见上述症候者。
葛根13.91%、薄荷5.56%、蝉蜕2.8%、白茅根8.31%、红花2.8%、生石膏19.42%、板蓝根11.11%、北豆根8.31%、白花蛇舌草13.91%、金银花5.56%、芦根8.31%的水提取滤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洗脱、进行分离、纯化,再与生石膏水提取滤液一并干燥,用气相色谱仪器,进行指痕图谱定量测定后,制成制品。将生膏每100kg加水1000kg、800kg水,在100℃条件下,提取2小时、1小时合并滤液。再将其余10种植物原料,每100kg加入1000kg、500kg、500kg水在100℃条件下分别提取2小时、1小时、1小时弃掉药渣,合并滤液,通过大孔树脂填充的柱子,用大孔树脂吸附,用65%乙醇,在常温条件下,将吸附在大孔树脂上的植物成份洗脱至乙醇中,减压回收乙醇与合并滤液一起,在85℃条件下,喷雾干燥,用气相色谱测定仪器,进行指痕图谱成份定量测定后,制成标准原料药。
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份中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物的方法采用先进的大孔树脂吸附有效成份并使用气相指痕光谱定量,保证药品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本发明的创造性通过临床毒理、药理来体现,在实质审查时一并提供。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其工艺流程描述如下 (1)本发明处方葛根278g、薄荷111g、蝉蜕56g、白茅根166g、红花56g、生石膏388g、板蓝根222g、北豆根166g、白花蛇舌草278g、金银花111g、芦根166g。
(2)溶剂水。
(3)提取液棕色溶液。
(4)物理参数 水提取的压力为常压,温度为100℃;浓缩的压力为减压真空度0.02~0.04MPa,温度为75~85℃;喷雾干燥的压力为常压,温度为80-85℃。
(5)操作过程 ①生石膏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得滤液(1);药渣再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得滤液(2)。
②其余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后煎煮2小时,滤过,得滤液(3);药渣加水5倍量煎煮1小时,滤过,得滤液(4);药渣再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得滤液(5)。
③合并滤液(3)、(4)、(5)用大孔树脂进行吸附,再用65%乙醇将吸附在树脂上的化学成份进行洗脱,得到乙醇洗脱液(6)。
④减压回收洗脱液(6),得浓缩液(7)。
⑤将浓缩液(7)及滤液(1)、(2)进行喷雾干燥,得药粉。
将生石膏每100kg加水1000kg、800kg水,在100℃条件下,提取2小时、1小时合并滤液。再将其余10种植物原料,每100kg加入1000kg、500kg、500kg水在100℃条件下分别提取2小时、1小时、1小时弃掉药渣,合并滤液,通过大孔树脂填充的柱子,用大孔树脂吸附,用65%乙醇,在常温条件下,将吸附在大孔树脂上的植物成份洗脱至乙醇中,减压回收乙醇并与生石膏煎煮滤液一起,在85℃条件下,喷雾干燥,用气相色谱测定仪器,进行指痕图谱成份定量测定后,制成标准原料药。
具体实施例方式 葛根278g、薄荷111g、蝉蜕56g、白茅根166g、红花56g、生石膏388g、板蓝根222g、北豆根166g、白花蛇舌草278g、金银花111g、芦根166g。
将生石膏每100kg加水1000kg、800kg水,在100℃条件下,提取2小时、1小时合并滤液。再将其余10种植物原料,每100kg加入1000kg、500kg、500kg水在100℃条件下分别提取2小时、1小时、1小时弃掉药渣,合并滤液,通过大孔树脂填充的柱子,用大孔树脂吸附,用65%乙醇,在常温条件下,将吸附在大孔树脂上的植物成份洗脱至乙醇中,减压回收乙醇并与生石膏煎煮滤液一起,在85℃条件下,喷雾干燥,用气相色谱测定仪器,进行指痕图谱成份定量测定后,制成标准原料药。
本发明的创造性通过毒理、药理临床来体现,实审时补充提供现简介如下 从一种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份中 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粉的方法的药理作用 一、对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 葛根、薄荷、蝉蜕、白茅根、红花、生石膏、板蓝根、北豆根、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芦根复方优于阿斯匹林降体温作用制品(简称复方制品)的药理活性实验。本实验是应用注射外源性致热因子,使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热原而致动物体温升高,由此观察复方制品的降温作用。
[材料]动物Wistar系大鼠,雌雄各半。器材注射器、肛表、凡士林。药品及试剂10%鲜啤酒酵母悬浮液、复方制品1g/ml。
[方法]大鼠称重标记后,先测量正常肛温2~3次(一般为36.5~38℃),取平均值为正常体温,随机分为两组。每只大鼠从背部皮下注射10%鲜啤酒酵母混悬液3ml/kg,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肛温,待体温升高1℃左右时(大约需4~6小时)开始给药,实验组给予复方制品灌胃,10ml/kg,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后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肛温,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结果]复方制品灌胃能使大鼠发热体温下降,服食复方制品后1、1.5及2小时体温由致热后的38.56±1.8℃分别下降至37.92±0.3℃、37.02±3.1℃及37.21±2.8℃,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表明复方制品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表1 复方制品对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X±SD)(n=10) 组别 体温变化(℃) 正常致热后给药后(min) 30 60 90 120 对照组 37.46±0.5 38.36±1.3 38.42±0.7 38.58±0.6 38.76±0.6 38.96±0.57 复方制品 37.31±2.9 38.56±1.8 38.40±1.2 37.92±0.3 37.02**±3.1 37.21**±28 二、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 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于大鼠,先引起动物体温下降,一段时间后动物体温明显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局部有明显炎症,动物全身表现与临床伴内脏或皮肤有明显炎症,再服食11种植物复方优于阿斯匹林降体温作用制品,证实其药理活性。
[材料]动物大鼠,体重180~220g,雄性或雌雄各半。器材体温计,6号针头。药品及试剂即发干酵母(面包酵母) [方法]1.酵母悬液制备称取干酵母10g,置于乳钵中,逐渐加入蒸馏水磨为均匀的悬浆,最后定容为50ml(20%),此液须于临用前配制。
2.大鼠准备大鼠于实验室环境适应3~4日,每日用水银体温计从肛内测体温1~2次,实验当日每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2~3次,选取体温变化不超过0.3℃的动物供实验用。
3.实验将合格大鼠随机均分若干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药物或西黄芪胶悬液(对照组),给药后各鼠立即于背部皮下注入20%酵母悬液10ml/kg,然后于0.5、1、2、4、6、8、10及12小时各测大鼠体温一次。并设对照组,服食同等剂量阿斯匹林。
[结果]如图A所示,给予复方制品对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时间(h) 见图2 A 复方制品对干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对照;△-△复方制品12.5g/kg;○-○复方制品150g/kg;×-×阿斯匹林100mg/kg,n=6,给药途径PO 见图3 B 20%干酵母悬液皮下注射所致大鼠体温变化△-△2.5ml/kg;●-●5.0ml/kg;○-○10ml/kg 复方优于阿斯匹林降体温作用制品的临床观察对300例感冒、发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进一步验证11种天然产物复方优于阿斯匹林降体温作用制品降温作用及考察有无毒副作用。
结果表明,复方制品具有退热迅速、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并兼有一定的利咽止痛作用。
诊断标准 轻型发热38℃,伴流涕、喷嚏、鼻塞、头痛,可有轻度咳嗽、声嘶、咽痛、咽充血、扁桃体轻充肿大、充血。
中型发热38~39℃,伴流涕、喷嚏、鼻塞、头痛,可有中度咳嗽、声嘶、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全身不适、食欲减退。
重型发热39℃以上,伴全身不适,精神差,食欲不振,畏寒、头痛、咳嗽及鼻部症状较重。可有声嘶、咽痛、咽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咽峡部或扁桃体上可有点斑状渗出物、咽腔、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灰白色泡疹或溃疡,可见眼结膜充血、水肿或滤泡等。
(1)痊愈服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征候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服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征候大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
(3)有效服药后48~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征候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结果 1.复方制品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复方制品组300例中,痊愈135例占45%;显效64例占21.34%;有效90例占30%;无效11例占3.66%;总有效率96.34%。对照组100例中,痊愈24例占24%;显效21例占21%;有效43例占43%;无效12例占12%;总有效率88%(见表1) 表1 复方制品与对照组疗效 组别 例数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复方制品 300135/300(45) 64/300(21.34) 90/300(30) 11/300(3.66) 209/300(96) 对照组 10024/100(24) 21/100(21) 43/10(43) 12/100(12) 88/100(88) 从表1中可看出,复方制品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0.05,两组有显著差别;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检验,P<0.01,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别。
2.复方制品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比较 复方制品组300例中,24小时内退热者91例占30.33%,48小时内退热者109例占36.33%,72小时内退热者89例占29.67%,72小时以上退热者11例占3.67%;对照组100例中,24小时内退热者15例占15%,48小时内退热者31例占31%,72小时内退热者40例占40%,72小时以上退热者14例占14%(见表2) 表2 复方制品与对照组24、48、72及72小时以上退热例数组别 例数 24小时例数(%) 48小时例数(%)72小时例数(%) 72小时以上例数(%) 复方制品 300 91/300(30.33) 109/300(36.33)89/300(29.67) 11/300(3.67) 对照组 100 15/100(15) 31/100(31)40/100(40) 14/100(14) 从表2中可看出,复方制品组在24小时、48小时内的退热效果高于对照组。
3.诊断与疗效的比较 表3 西医诊断与疗效的关系组别(型) 例数 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总有效率(%)(轻、中)感冒 260 126(48.48) 56(21.54) 74(28.46) 4(1.54) 254/260(97.69)急性扁桃体炎(重) 31 8(25.81) 7(22.58) 11(35.48) 5(16.13) 26/31(83.67)肺内感染(重) 9 1(11.11) 1(11.11) 5(55.56) 2(22.22) 7/9(77.77) 从表3中可看出,对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亦即对轻、中型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型。
4.血清病原学检查结果 在复方制品组300例中,进行了血清病原学检查,均收到有效结果。NBT还原试验结果12例系病毒感染;9例以上系细菌感染。试验结果提示复方制品对病毒和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5.副作用观察 服用复方制品观察的全部病例中,观察中未发现其它毒副作用。从一种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份中 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粉的方法的药效综述 复方制品的药理活性实验,是应用注射外源性致热因子,使大鼠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热原而致动物体温升高,由此观察复方制品的降温作用。复方制品灌胃能使大鼠发热体温下降,服食复方制品1小时、1.5小时、2小时后,大鼠体温由38.56℃下降至37.92℃、37.02℃、37.21℃,表明复方制品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将酵母混悬液,皮下注射于大鼠背部,先引起动物体温下降,一段时间后动物体温明显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局部有明显炎症,大鼠全身表现与临床伴内脏或皮肤有明显炎症。服食复方制品后0.5、1、2、4、6、8、10、12小时测得大鼠体温,并绘制成曲线表明,复方制品对酵母所致大鼠体温升高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或降温作用,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阿斯匹林。
对300例,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肺内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进一步验证复方制品降温作用及考察有无毒副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复方制品具有退热迅速、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并兼有一定的利咽止痛作用。复方制品临床总有效率96.34%,24小时退热率30.33%,48小时内退热率36.33%,对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对病毒和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服用复方制品的观察全部病例中,11例患者出现溏便、便次数增多,观察中未出现其它毒副作用。
从一种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份中 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粉的方法的临床研究总结报告 复方制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为主,临床主要适用于治疗四时温邪所致发热,亦可用于外感风寒迅速化热而邪仍在表者。
我们对300例外感发热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进一步验证该药的上述作用及考察有无毒副作用。
结果表明,本方具有退热迅速、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并兼有一定的利咽止痛作用,与I期临床研究结论基本相同。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按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复方制品观察组300例,对照组100例,总计400例均为外感发热患者,体温(腋温均在38℃以上)。分别由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急症科承担134例,沈阳市中医院承担33例沈阳二四二医院承担33例。400例中,住院患者占2/3门诊患者占1/3。复方制品观察组300例中,男性152例,女性148例;14岁以下85例,14岁以上215例。对照组100例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14岁以下12例,14岁以上88例,两组间自然情况无显著差别。结果见表1。
表1 复方制品与对照组自然分布情况 组别复方制品(300例)对照(100例)性别男15252女14848年龄14岁以下85214岁以上21588 二、观察方法 1.分组将400例随机分为“复方制品观察组”和“感冒退热冲剂”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病例均同时配合常规,尿常规,X线胸透,体温(腋温)等理化检查,少部分病例进行了血清病原学检查。
2.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 发热型发热有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吐痰黄稠,咽部红肿疼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小儿指纹浮露,色较红赤。
风寒化热型发热、有汗或无汗,鼻塞,流清涕或浊涕,咳嗽,咽痛,头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小儿指纹浮红。
(2)西医诊断 轻型发热38℃,伴流涕,喷嚏,鼻塞,头痛,可有轻度咳嗽,声嘶,咽痛,咽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
中型发热38~39℃,伴流涕,喷嚏,鼻塞,头痛,可有中度咳嗽,声嘶,咽痛,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全身不适,食欲减退。
重型发热39℃以上,伴全身不适,精神差,食欲不振,畏寒,头痛,咳嗽及鼻部症状较重。可有声嘶,咽痛,咽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咽峡部或扁桃体上可有点斑状渗出物,咽腔,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灰白色泡疹或溃疡,可见眼结膜充血、水肿或滤泡等。
3.病例选择 根据上述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凡外感四时温邪所致发热及外感风寒化热而邪尚在表者(排队风湿热等非外感所致发热)体温(腋温)测定在38℃以上者,不分性别、年龄均列为本观察的受试对象。全部病例均选择门诊或住院患者。未坚持用药或中途改用或加用抗生素、西药退热剂的病例,为不合格病例,未列入统计。
4.治疗方法 复方制品组服用复方制品每次10g,每日1次,开水冲服。对照组服用“感冒退热冲剂”。,每次18g,每日3次,开水冲服,小儿减半。
5.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新药(中药)外感发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体温变化作为主要评定指标,其它证候及化验指标作参考,分为四级 (1)痊愈服药后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征候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服药后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征候大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
(3)有效服药后48~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征候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三、结果 1.复方制品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复方制品组300例中,痊愈135例,占45%;显效64例,占21.34%;有效90例,占30%;无效11例,占3.66%;总有效率96.34%。对照组100例中,痊愈24例,占24%;显效21例,占21%;有效43例,占43%,无效12例,占12%;总有效率88%,见表2。
表2 复方制品与对照组疗效组别 例数痊愈(%)显效(%) 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 复方制品 300135/300(45)64/300(21.34) 90/300(30)11/300(3.66) 209/300(96) 对照组 10024/100(24)21/100(21) 43/100(43)12/100(12) 88/100(88) 从表2中可看出,复方制品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0.05,两组有显著差别;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0.01,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别。
2.复方制品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比较 复方制品组300例中,24小时内退热者91例,占30.33%;48小时内退热者109例,占36.33%;72小时内退热者89例,占29.67%;72小时以上退热者11例,占3.67%。对照组100例中,24小时内退热者15例,占15%;48小时内退热者31例,占31%;72小时内退热者40例,占40%;72小时以上退热者14例,占14%,见表3。
表3 复方制品组与对照组24、48、72及72小时以上退热例数组别例数24小时例数 (%)48小时例数 (%)72小时例数 (%) 72小时以上例数 (%)复方制品300 91/300(30.33) 109/300(36.33) 89/300(29.67) 11/300(3.67)对照100 15/100(15) 31/100(31) 40/100(40) 14/100(14) 从表3中可看出,复方制品组在24小时、48小时内的退热效果高于对照组。
3.中医辩证分型各组间疗效比较 复方制品组300例,风热型248例,其中痊愈109例,占43.95%;显效48例,占19.36%;有效82例,占33.06%;无效9例,占3.64%。风寒化热型51例,其中痊愈25例,占49.02%;显效16例,占31.37%;有效8例,占15.69%;无效2例,占3.92%。燥热型1例为治愈。见表4。
表4 中医辩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观察组)组别 例数痊愈(%)显效(%) 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风热型 248 109(43.95)40(19.36) 82(33.06)9(3.63) 239/248(96.4)风寒化热型 51 25(49.02)16(31.37) 8(15.69)2(3.92) 49/51(96.08)燥热型 1 1(100.0) 1/1(100) 4.西医诊断与疗效的比较 表5 西医诊断与疗效的关系组别 例数 痊愈(%)显效(%) 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 上感 (轻、中) 260 126(40.40)56(21.54) 74(28.46)4(1.54) 254/260(97.69) 急性扁桃炎 (重) 31 8(25.81)7(22.58) 11(35.40)5(16.13) 26/31(83.67) 肺内感染 (重) 9 1(11.11)1(11.11) 5(55.56)2(22.22) 7/9(77.77) 从表5中可看出,对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亦即对轻、中型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型。
5.血清病原学检查结果 在复方制品组300例中,由沈阳二四二医院对其中21例进行了血清病原学检查,均收到有效结果。NBT还原试验结果12例系病毒感染;9例以上系细菌感染。试验结果提示复方制品对病毒和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6.副作用观察 在上述三所医院服用复方制品观察的全部病例中,71例患者出现溏便,便次增多,观察中未发现其它毒副作用。
四、结论 外感发热系临床常见症状。临床上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一般常使用西药退剂,如速效伤风胶囊、扑热息痛等,同时配合应用抗菌素。这类药物在退热的同时伴有大量出汗,往往由于发汗过多而致机体虚弱,尤其是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反复应用抗菌素而高热不退者,上述的西药则显得无能为力。
鉴于此,努力开拓高效、速效的中药解热新制剂显得尤为迫切。临床实践表明,复方制品对于四时温邪所致外感发热,退热效果满意。临床观察表明,该药对于风热型患者疗效尤为确切,与“感冒冲剂”对照组相比,退热速度快,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有显著差别。血清病原学检测表明,复方制品对病毒及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从临床观察来看,似对单纯性的上呼吸道感染退热作用更好,亦即对轻、中型的退热作用优于重型。结合末梢血象检查结果尤适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改进后的复方制品具有与原汤剂基本相同的疗效,同时克服了汤剂的一些缺点,具有无汗退热,疗效稳定,药性缓和的特点,除部分病人出现便溏、便次增多,停药后消失外,无其它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对于部分病人服用该药后出现便溏及便次增多,我们分析,可能由于方中含有少量红花的原因。红花有刺激增强肠蠕动(滋润通便)作用。但从另一方面看,也符合中医“泻法亦可退热”的基本理论,诚如戴北山所说“汗法,不专乎升表,而在乎通其郁闭,和其阴阳。”由于致泻作用轻微,停药后消失,故对机体无其它不良影响。
NBT还原试验(氧化硝基四氮唑兰)可辅助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一般的NBT阳性细胞在20%以上时,考虑细菌感染;病毒及真菌感染均在10%以下。
权利要求
1.从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份中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下11味天然产物葛根、薄荷、蝉蜕、白茅根、红花、生石膏、板蓝根、北豆根、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芦根,采用先进的大孔树脂吸附有效成份,并使用气相指痕光谱定量。其重量百分比为由葛根13.91%、薄荷5.56%、蝉蜕2.8%、白茅根8.31%、红花2.8%、生石膏19.42%、板蓝根11.11%、北豆根8.31%、白花蛇舌草13.91%、金银花5.56%、芦根8.31%。将生石膏每100kg加水1000kg、800kg水,在100℃条件下,提取2小时、1小时合并滤液。再将其余10种植物原料,每100kg加入1000kg、500kg、500kg水在100℃条件下分别提取2小时、1小时、1小时弃掉药渣,合并滤液,通过大孔树脂填充的柱子,用大孔树脂吸附,用65%乙醇,在常温条件下,将吸附在大孔树脂上的植物成份洗脱至乙醇中,减压回收乙醇并与生石膏煎煮滤液一起,在85℃条件下,喷雾干燥,用气相层析测定仪器,进行指痕图谱成份定量测定后,制成标准原料药;
2.按照权利要求所述1从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份中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药可以制备成片剂、丸剂、胶囊、口服液及针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从一种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分中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物的方法,属于天然产物药理活性和分离与提纯天然产物方法。其处方是葛根13.91%、薄荷5.56%、蝉蜕2.8%、白茅根8.31%、红花2.8%、生石膏19.42%、板蓝根11.11%、北豆根8.31%、白花蛇舌草13.91%、金银花5.56%、芦根8.31%。积极效果是天然植物中药有效成分中提取清热解毒制品药物的方法,采用先进的大孔树脂吸附有效成分并使用气相指痕光谱定量,保证药品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文档编号A61P31/12GK1650897SQ200410001149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日
发明者姜伟 申请人:姜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