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痛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438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止痛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止痛袋,特别涉及一种对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肥大,椎间盘突出等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疼痛止痛的中药袋。属中草药外用制品领域。
背景技术
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肥大,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是一些常见和多发病症,对中老年人尤为常见。此类病症患病周期长,极难治愈,只能采取缓解疼痛的办法予以解决。目前,对此类病症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即手术治疗、内服药物治疗、外贴膏药治疗。
1.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在病灶处进行切除的方法,但手术治疗对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肥大等不能彻底根除。此种治疗方法病人痛苦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治疗费用高。即便是近年来采用微创技术使手术的损伤减小,但二至三年后复发率仍不低。
2.内服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的内服药物有如芬必得、阿司匹林、骨质增生片、吲哚美辛肠溶片等。内服药物治疗较为方便,能通过调理人体的内部机理进行治疗。但内服药物对病灶的治疗效果不显著,目前尚无上述疾病的特效药物,所用非甾体抗炎药均属对症治疗,且服药时间长,易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病人依从性较差,治疗费用也较高。
3.外贴膏药治疗外贴膏药的治疗主要是将药物的药效通过皮肤表面,由表及里对病灶处进行直接治疗,是一种内病外治的方法,它能克服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足之处,治疗方法比较简单,且治疗费用低。传统的硬膏药剂系药物与固体或半固体的粘性基质混合后,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上的外用剂型的中药硬膏剂,称为膏药。硬膏药按基质可以分为三类(1)以铅肥皂为基质,主要以高级脂肪酸铅盐为基质,如铅膏药,黑膏药、白膏药;(2)以橡胶混合为基质,如橡胶硬膏(俗称胶布);(3)以树脂为基质,系以树脂(如松香)或树脂与植物油加热熔合,再掺入药料混合而成,如松香膏等。硬膏药的种类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三类(1)表皮硬膏,在表皮上固定敷料保护创伤的作用,如橡皮膏药(胶布)等;(2)皮内硬膏,硬膏内含有药物,在皮内产生局部止痛、收敛、镇静或刺激作用的硬膏,如伤湿止痛膏,黑膏药等;(3)皮下硬膏,硬膏中含有药物,能透过表皮,可产生深部或全身作用,如部分黑膏药等。但现有市场应用的硬膏药存在着组成复杂,各药物成份的拮抗对其药理作用,质量检查,制造技术均待科学的分析与阐明,疗效不明显或不稳定,硬膏药外贴都存在皮肤过敏,且从皮肤上撕下的硬膏药不能再敷贴患处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以海盐为载体,配以多味中草药制成的粉未制剂,采用袋装的形式,利用中药的热敷渗透作用,敷于病灶处,使其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达到止痛、使病症缓解和治愈的中药止痛袋。
本发明是基于祖国医学对上述病症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原则,参照现代药理研究对内病外治的科研成果,按中医理论组方,通过祖传组方提取精华,打破传统用药禁忌,从普通中药中进行精选筛选,精心配制而成。使其在药剂中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炎解毒,通络止痛之功效。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中药止痛袋袋中的药粉是由下述的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川 乌1.0%-3.0% 草 乌1.0%-3.0% 马钱子0.2%-1.0%白芥子1.0%-2.0% 海桐皮1.0%-3.0% 花 椒0.5%-1.5%细 辛0.1%-0.8% 羌 活1.0%-2.0% 麻 黄1.0%-2.0%威灵仙1.0%-3.0% 白 芷1.0%-3.0% 苍 术1.0%-3.0%当 归1.0%-3.0% 姜 黄1.0%-3.0% 牛 膝1.0%-3.0%樟 脑0.1%-0.8% 红 花1.0%-3.0% 丹 参1.0%-3.0%土鳖虫1.0%-3.0% 透骨草1.0%-3.0% 海 盐60%-80%。
上述的原料组份中,各组份药物的药理及药效为川 乌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药理作用 麻醉、镇痛、抗炎、抗肿瘤、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临床应用 肩周炎,缓解晚期癌痛。
草 乌功能与主治 同川乌。
马钱子功能与主治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药理作用 兴奋脊髓,镇痛,麻痹,马钱子碱对感觉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
临床应用 中风偏瘫,腰腿痛。
白芥子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用于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肿毒,跌打肿痛。
海桐皮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牙痛。
花 椒功能与主治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虫积腹痛。
药理作用 镇痛,麻醉,抗炎抗菌。
细 辛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羌 活功能与主治 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肩背酸痛,风湿性关节痛。
麻 黄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利水消肿。
威灵仙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质增生。
白 芷;功能与主治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胃脘痛,头痛。
苍 术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当 归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镇痛,抗肿瘤,抗炎。用于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姜 黄功能与主治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牛 膝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痛经,镇痛。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樟 脑功能与主治 杀虫,止痛。治心腹胀痛,跌打损伤。
红 花功能与主治 活血经络,散瘀止痛,用于痛经,跌打损伤,疮疡肿痛。
丹 参功能与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
土鳖虫功能与主治 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闭经,癥瘕痞块。老年性膝关节炎,外伤型及肾虚型腰痛。
透骨草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
海 盐 功能 温经通络,散寒。
通过上述的配比组方后,该配方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经临床观察,具有利用中药的热敷渗透作用,发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止痛的功能,使疾病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和缓解。以达到解除病人疾苦之目的。
上述的中药止痛袋的制取方法为常规制取方法,即将川乌、草乌、马钱子、白芥子、海桐皮、花椒、细辛、羌活、麻黄、威灵仙、白芷、苍术、当归、姜黄、牛膝、红花、丹参、土鳖虫、透骨草混合后,放入电烤箱中,将电烤箱温度设定为80℃,烤制3-4小时,取出加入樟脑混合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然后从粉碎机中取出粉碎后的药粉过筛80目(五号筛)制成药粉待用。再取药粉与海盐混均,装入袋中封口即成中药止痛袋。每袋药净重1千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临床使用结果表明,利用中药外敷的内病外治方法,选用纯天然中草药精制而成,加热后药物及载体海盐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达到活血止痛,温经散寒,通络的功效。其优点为1.对皮肤无任何刺激作用。
2.无内服药物对肝肾的损害及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3.避免了手术治疗对人体造成伤害、较高的复发率及昂贵的手术费用。
4.适用范围广泛,疗效可靠,使用方便,治疗费用低,可长期反复使用,不同年龄段均可使用。可作为家庭常备之品。
注意事项经期妇女应在月经干净l-2天后热敷下腹部,否则会导致月经过多。
为了表明本发明对治疗上述有关病症的治疗效果,本发明对178例8种病症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为用药后疼痛立即消失。
有效为用药后疼痛缓解或减轻。
无效为用药后疼痛症状没有减轻。
使用本发明对17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下表

为了说明本发明与其它药物的对比情况,我们选用了100例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肥大及腰椎间盘突出三种患者,用本发明的治疗方和对比方进行对比治疗的比较结果如下表

该中药止痛袋的使用方法1.热敷法将该中药止痛袋放入微波炉中预热后,敷于患处进行治疗。将微波炉调至高火,把药袋放入其中,旋转2-2.5分钟(夏天1.5-2分钟),取出隔衣贴敷患处至药袋转凉为止。
2.电热板加热法将电热板放入该中药止痛袋的药包之上,通电预热贴敷于患处。
每日1-2次。十天为一个疗程。用完后将药袋装入专用的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典型病例病例一李某某,女,49岁,下岗职工。2000年初时发腰痛,同年3月因疼痛难忍,行走困难,到医院就诊。经市某医院拍片检查为1、腰椎退行性病变2、L4-5椎间盘脱出可能性大。建议到市另一家医院做腰椎间盘CT检查。经椎间盘CT检查诊断为L3-4椎间盘突出。后就诊多家医院,因无特效内服药,基本上未用内服药物治疗,多采用牵引、按摩、中药薰蒸及东方活血膏、辣椒膏外帖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病人主诉治疗期间,外帖膏药刺激性大,常引起皮肤瘙痒,中药薰蒸非常麻烦,牵引、按摩又多有不便。因此一直反复发作。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病人顾虑手术费用昂贵,危险性大而终不敢尝试。因此,病人一直情绪烦燥,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及正常的工作。半年前病人改用本发明中药止痛袋进行治疗。一日两次,早晚使用,每次热敷前其丈夫帮助进行局部按摩10分钟,一疗程后疼痛减轻。后改为一日一次,临睡前使用,又坚持用了两个疗程。病人感觉疼痛基本上消失了,人也轻松了,觉得用药时局部非常舒服,用起来又方便,对皮肤又没有刺激过敏作用,且可反复使用。工作、生活也正常了。病人同时还向其他患者极力推荐本发明中药止痛袋。
病例二
施某某,男,69岁,某机关退休干部。患高血压10余年,高时可达到Bp24/16kPa,长期口服降压药进行治疗,严重时一天之中血压波动很大。病人精神特别紧张,食欲欠佳。2003年10月开始时感头颈部疼痛,上肢及头皮发麻。进入市某医院住院检查,经拍片检查,诊断为1、右侧椎动脉段5、6椎节走行弯曲,椎段呈V形。2、颈椎肥大。由于颈椎肥大压迫神经和血管而引起头部及手臂皮肤发麻。因无特效药物治疗,一周后病人要求出院。出院后,病人在口服降压药的同时,用本发明中药止痛袋热敷颈部进行治疗,一日二次,早晚热敷,经一个疗程治疗后,颈部疼痛明显减轻。改用一日一次临睡前热敷。经二个疗程治疗,现血压稳定在;17.5/12kPa血压平稳,头部及手臂皮肤麻木感逐渐减轻、消失,颈部疼痛消失。病人精神状况正常,食欲增加。除此外,该病人主诉因前列腺肥大于2001年4月在市某医院住院,进行切除手术,但术后愈合欠佳,常因感冒复发,复发时夜尿增多,一晚可多达5-7次。因此,建议病人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用本发明中药止痛袋每晚睡前热敷小腹,用药一疗程后见效,病人夜尿减至每晚1-2次,前列腺肥大也末复发,精神状况良好。
病例三陈某某,女,43岁,某公司财务科长。两年前膝关节活动异常,上楼梯时加重。2002年12月因膝关节疼痛加重到市某医院门诊检查ESR29mm/1h(魏氏法),结合临床症状医生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服用芬必得二盒后,疼痛减轻,病人反映口服芬必得胃有不适感觉,因此,没继续治疗,平时注意保暖还过得去。半年前因变天关节炎复发疼痛难忍,由于畏惧芬必得对胃的刺激,接受本发明中药止痛袋的治疗。一日一次,睡前热敷,使用一疗程后,病人感觉关节疼痛缓解,活动自如,又坚持用了两个疗程,现疼痛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下面对本发明的制取举三个具体的实施例,以制取20千克的药粉(20袋)为例。
实施例一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千克)川 乌 2.0%草 乌 3.0%马钱子 0.5%白芥子 1.3%海桐皮 3.0%花 椒 1.2%细 辛 0.5%羌 活 2.0%麻 黄 2.0%威灵仙 1.5%白 芷 3.0%苍 术 1.6%当 归 3.0%姜 黄 2.5%牛 膝 3.0%樟 脑 0.3%红 花 2.0%丹 参 3.0%土鳖虫 2.2%透骨草 2.0%海 盐 60.4%将川乌0.4千克、草乌0.6千克、马钱子0.1千克、白芥子0.26千克、海桐皮0.6千克、花椒0.24千克、细辛0.1千克、羌活0.4千克、麻黄0.4千克、威灵仙0.3千克、白芷0.6千克、苍术0.32千克、当归0.6千克、姜黄0.5千克、牛膝0.6千克、红花0.4千克、丹参0.6千克、土鳖虫0.44千克、透骨草0.4千克混合后,放入电烤箱中,将电烤箱温度设定为80℃,烤制3-4小时,取出加入樟脑0.06千克混合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然后从粉碎机中取出粉碎后的药粉过筛80目(五号筛)制成药粉待用。再取海盐12.08千克与上述药粉混均,按一袋药粉净重1千克装入透气的包装袋中,封口即成中药止痛袋成品。
实施例二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千克)川 乌 3.0%草 乌 1.5%马钱子 0.8%白芥子 1.8%海桐皮 1.3%花 椒 0.8%细 辛 0.3%羌 活 1 2%麻 黄 1.0%威灵仙 1.5%白 芷 1.5%苍 术 1.6%当 归 1.7%姜 黄 1.6%牛 膝 2.0%樟 脑 0.8%红 花 2.2%丹 参 2.0%
土鳖虫 2.6%透骨草 1.9% 海 盐 68.9%制取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千克)川 乌 1.5%草 乌 1.8% 马钱子 1.0%白芥子 1.1%海桐皮 1.6% 花 椒 1.0%细 辛 0.1%羌 活 1.5% 麻 黄 1.8%威灵仙 1.0%白 芷 1 2% 苍 术 1.2%当 归 1.2%姜 黄 2.8% 牛 膝 1.0%樟 脑 0.6%红 花 1.0% 丹 参 1.1%土鳖虫 1.0%透骨草 1.0% 海 盐 75.5%制取方法同实施例一。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止痛袋,其特征在于袋中的药粉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川 乌1.0%-3.0%草 乌1.0%-3.0%马钱子0.2%-1.0%白芥子1.0%-2.0%海桐皮1.0%-3.0%花 椒0.5%-1.5%细 辛0.1%-0.8%羌 活1.0%-2.0%麻 黄1.0%-2.0%威灵仙1.0%-3.0%白 芷1.0%-3.0%苍 术1.0%-3.0%当 归1.0%-3.0%姜 黄1.0%-3.0%牛 膝1.0%-3.0%樟 脑0.1%-0.8%红 花1.0%-3.0%丹 参1.0%-3.0%土鳖虫1.0%-3.0%透骨草1.0%-3.0%海 盐60%-8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肥大,椎间盘突出等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疼痛止痛的中药止痛袋,属中草药外用制品领域。它是采用将川乌、草乌、马钱子、白芥子、海桐皮、花椒、细辛、羌活、麻黄、威灵仙、白芷、苍术、当归、姜黄、牛膝、红花、丹参、土鳖虫、透骨草烤制3-4小时后,与樟脑混合制成药粉,再与海盐混匀后装袋而制成的。利用加热后药物及海盐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达到活血止痛,温经散寒,通络的功效,解决了现有对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肥大、椎间盘突出等病症采用手术,内服药及外贴膏药治疗风险性大,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及不良反应大的问题。对皮肤无刺激,适用于对关节、颈椎、腰椎等各部位的风湿炎症及肌肉扭伤、各种寒症痛疼的治疗。且治疗成本低,能反复使用,治疗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K9/00GK1579484SQ20041001319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0日
发明者施平, 吴亚岚 申请人:施平, 吴亚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