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98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现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00万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桥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桥与冠状动脉的联接目前均采用缝合的方法,但由于冠状动脉的细小(多为1.5~3.0mm),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要求很高,致使很多医疗中心都不能顺利开展此手术,同时由于在细小的冠状动脉上作吻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吻合口狭窄时有发生,常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可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单化,并在不停跳下或胸腔镜下进行手术,以利于此手术的普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提供一种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用于冠状动脉的联接,该联接器由管状框架及覆膜层构成,其中覆膜层包覆所述管状框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中,所述管状框架是形状记忆性金属框架。所述管状框架呈管网状结构。所述管状框架呈一字形、T形或Y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中,所述管状框架也可呈螺旋弹簧结构。所述金属框架的内外表面由覆膜层包裹,金属框架端部裸露。所述覆膜层为高分子材料覆膜层或生物材料覆膜层。所述覆膜层连接分段管状框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动脉血管吻合更加方便,且非常方便取出,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覆膜表面不用缝合,无血栓源,能有效防止血栓,该吻合联接器具有优异的支撑性能和柔顺性,在血管拐弯处时该联接器口径可保持基本不变,能够完全保证内部血流的通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为单管状结构,可插入动脉血管起联接作用。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形状记忆性金属框架1和包覆在金属框架1内外表面的覆膜层2组成,覆膜层2可通过热融合、胶合或缝合等方法包覆在框架1上。金属框架1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如NiTi合金)通过将合金丝缠绕成预设计的螺旋弹簧结构,然后热处理定型。金属框架1也可以是以形状记忆合金管通过切割技术加工成预期设计的螺旋弹簧结构,然后热处理定型。覆膜层2由附着在金属框架的内外表面的高分子材料或生物材料构成,内外覆膜层可以是不同的材料。覆膜层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尤其是血液相容性;其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硅胶、涤纶(Dacron)、尼龙等聚合物材料制成,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可在覆膜层2表面爬行、生长、覆盖,避免血栓或其它排异反应的发生。覆膜层2在本实施例中完全包覆金属框架1,使金属框架1与冠脉血管不直接接触,能够有效减少重金属离子的渗析,并避免血栓源的产生;还可避免本实用新型与血管之间形成夹层,防止血液内漏或返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覆膜层与金属框架的贴合不需要缝合来实现。覆膜层与金属框架紧密贴合,端口处无夹层。且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在血管拐弯处时该联接器口径可保持基本不变,不影响血液的流动,保证血流畅通。本实用新型与人体血管的连接部位也可方便采用医用线绑缚,通过绑缚,可有效增大联接器与人体血管之间的紧密贴合,能够有效防止联接器移位。
下面再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以形状记忆合金为核心材料,充分利用该类材料的形状记忆性和相变超弹性。当温度低于形状记忆恢复温度(该形状记忆温度等于低于人体温度)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吻合联接器的端部压缩变形插入要吻合的冠状动脉血管内。在人体温度下,该吻合联接器恢复热处理定型时的设计形状,口径扩大,紧紧贴覆在冠脉血管的内壁,表现出优异的支撑性能。采用合适尺寸的吻合联接器,则血管与吻合器接触部位不存在缝隙,有效避免了血液内漏或返流的发生。最后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医用线绑缚与吻合联接器端部接触的冠状动脉血管,确保血管与联接器不会发生移位。
本实用新型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吻合方便,而且非常方便取出,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覆膜表面不用缝合,无血栓源,能有效防止血栓,该吻合联接器具有优异的支撑性能和柔顺性,在血管拐弯处时该联接器口径可保持基本不变,能够完全保证内部血流的通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图2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金属框架1由主干管3和支管4构成,形成Y形分叉管状结构,其管道可具备不同的口径,两个分支管道可具备不同的口径,这主要依据血液流量和制作工艺而定。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覆膜层2部分覆盖金属框架1上,留出金属框架1的两端裸露,可增强本实用新型与血管之间的贴合,有效防止移位。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覆膜层2部分覆盖金属框架1上,留出金属框架1的三端裸露。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覆膜层2部分覆盖金属框架1上,留出金属框架1的主干管3的一端裸露。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金属框架1是以形状记忆合金管通过切割技术加工成预期设计的管网状结构,然后热处理定型。金属框架1也可通过将合金丝编织成预设计的管网状结构,然后热处理定型。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其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金属框架1由主干管3和支管4构成,形成T形结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其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金属框架1由主干管3和支管4构成,形成Y形结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其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覆膜层2部分覆盖金属框架1上,留出金属框架1的一端裸露。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其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覆膜层2部分覆盖金属框架1上,留出金属框架1支管4的两端裸露。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其与第八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覆膜层2部分覆盖金属框架1上,留出金属框架1支管4的两端裸露。
权利要求1.一种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用于冠状动脉的联接,其特征在于联接器由管状框架及覆膜层构成,其中覆膜层包覆所述管状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框架是形状记忆性金属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框架呈管网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框架呈一字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框架呈T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框架呈Y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框架呈螺旋弹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的内外表面由覆膜层包裹,金属框架端部裸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层为高分子材料覆膜层或生物材料覆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层连接分段管状框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外科用冠状动脉吻合联接器,用于冠状动脉的联接,联接器由管状框架及覆膜层构成,其中覆膜层包覆所述管状框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动脉血管吻合更加方便,且非常方便取出,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覆膜表面不用缝合,无血栓源,能有效防止血栓,该吻合联接器具有优异的支撑性能和柔顺性,在血管拐弯处时该联接器口径可保持基本不变,能够完全保证内部血流的通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文档编号A61F2/06GK2683036SQ20042004436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日
发明者姬尚义 申请人:姬尚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