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672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尤以气候变换时多发。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目前哮喘的治疗西药主要是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防止不可逆气流阻塞,避免死亡。
中医理论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体虚病后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而成,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以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多种诱因,均可引起发作。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临床分为寒哮、热哮两大类而在缓解期,分别表现为肺虚、脾虚、肾虚,甚则病及于心等。近年来,认识到风、痰、瘀等为哮喘的重要病理因素,同时某些脏腑功能失调与哮喘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中医药在哮喘的防治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医药治法丰富,在临床治疗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热化痰,宣肺定喘的作用,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中医辨证属肺热咳喘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利用草药独特的药性,采用麻黄、苦杏仁、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黄芩、桑白皮、石膏、大青叶、鱼腥草、甘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及配比如下(按重量份)
麻黄30~90重量份,苦杏仁40~120重量份,莱菔子40~120重量份,葶苈子40~120重量份,紫苏子40~120重量份,黄芩40~120重量份,桑白皮40~120重量份,石膏70~210重量份,大青叶60~180重量份,鱼腥草60~180重量份,甘草30~90重量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最佳配比为(按重量份)麻黄60重量份,苦杏仁85重量份,莱菔子85重量份,葶苈子85重量份,紫苏子85重量份,黄芩85重量份,桑白皮85重量份,石膏145重量份,大青叶115重量份,鱼腥草115重量份,甘草60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用于以下剂型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当中的一种。
本发明药物可以取石膏加水煎煮,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麻黄、苦杏仁、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黄芩、桑白皮、大青叶、鱼腥草、甘草十味加水煎煮1~3次,滤过,滤液浓缩,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与石膏滤液合并,制成临床上可以接受的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工艺可以是取石膏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麻黄、苦杏仁、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黄芩、桑白皮、大青叶、鱼腥草、甘草十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与石膏滤液合并。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中的应用。
下述实验例通过观察本中药组合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的疗效,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物的医疗用途。
为了了解其组方伍用增效作用,本研究采用2种动物试验模型,观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动物药理作用的影响。
实验例一本发明组合物对哮喘小鼠肺组织Th1/Th2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动物及材料清洁级BALBc小鼠49只;氢氧化铝干粉;卵蛋白(GradeII);必可酮(倍氯米松)气雾剂;白细胞介素-4(IL-4)单克隆抗体;C干扰素(IFN-γ)单克隆抗体和HRP-DAB大鼠试剂。
实验用药本中药组合物浸膏(1.2g生药/ml);抗原液(卵蛋白5mg和氢氧化铝干粉1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配成含卵蛋白50mgL和氢氧化铝干粉100mgml的混悬液);动物分组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40只,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本组合物组(C组)、必可酮组(D组),每组10只。
哮喘模型小鼠在清洁级实验动物房适应性饲养1周后,除A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经腹腔注射抗原液0.2ml,第2、第4周用同样方法再各注射1次,第3次注射1周后每日上午8~10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质量分数为5%的卵蛋白30min以激发哮喘,每日1次,连续用12天。
用药方法每次激发哮喘前1h,B组每只小鼠灌胃生理盐水0.2ml;C组用本组合物0.2ml灌胃;D组用必可酮一掀雾吸;A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抗原液进行腹腔注射、雾化吸入和灌胃,用量和时间与其他组完全相同。
检测指标及方法小鼠肺组织处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激发哮喘12d后,断头处死各组小鼠,立即取出双肺,每侧各取两小块肺门区组织(约0.5cm×0.5cm)迅速置入体积分数为10%的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24h,随后置入自动脱水机中处理,60℃石蜡中包埋,滑动切片机上切取4um薄片2张,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Th1和Th2计数每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镜下清点IFNC-γ和IL-4阳性细胞(含棕色颗粒细胞),分别代表Th1和Th2数量。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肺组织Th1和Th2数量及其比值(x±s)

注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P<0.01。
试验结果在本实验中复制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上可观察到,致敏激发后小鼠肺组织内Th2数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多;而Th1数量虽有增多,但增幅远不及Th2,从而导致Th1/Th2比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说明肺组织内细胞因子呈明显的Th2表型变化。本中药组合物能显著性降低Th1、Th2数量和逆转Th1/Th2比值失衡。
实验例二本发明组合物对哮喘大鼠血浆及BALF中IL-4的影响造模称取5g优质羊毛脂置研钵中,逐滴加入液体石蜡油40ml,水浴混匀,装小磨口瓶内,高压(0.14MPa)蒸汽灭菌20min,冷却后倒入无菌研钵中,按每毫升加入卵清蛋白50ml、卡介苗10mg,慢慢研磨,制成乳白色混悬液作为抗原液备用。体重(150±10)g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中药组合物组,每组8只。取抗原液1ml于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中药组合物大鼠背部选四个点进行皮下注射,正常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抗原接种后休息5天,第6日卵清蛋白雾化吸入激发,至引喘成功。
方法中药组合物组、地塞米松组均每次分别予中药组合物、地塞米松药液1.5ml灌胃,每日2次;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予等量生理盐水,共喂养7天。激发试验后第24天用0.4%戊巴比妥钠1ml/100g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抗凝,以3000r/min离心5分钟,取血浆待用。取血后处死动物,结扎左主支气管,用气管套管插在主支气管上,结扎固定,行右支气管肺泡灌洗。针管内抽6ml生理盐水缓慢推进,保留20秒,然后缓慢抽回,共操作3次,收集BALF4ml,以30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待用。采用ELISA法测血浆及BALF中IL-4的含量。具体步骤按试剂说明进行。采用PEM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浆及BALF中IL-4含量变化(pg/ml,x±s)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P<0.05。
结果中药组合物组血浆IL-4含量低于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与正常组相近(P>0.05),说明本中药组合物可明显改善哮喘模型大鼠血浆中IL-4含量的异常升高,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组,且短时间内可降至正常;中药组合物组BALF中IL-4含量低于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与正常组相近,说明本中药组合物可明显改善哮喘模型大鼠BALF中IL-4含量的异常升高,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短时间内可降至正常。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再以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处方麻黄60g 苦杏仁85g 莱菔子85g 葶苈子85g 紫苏子85g黄芩85g 桑白皮85g 石膏145g 大青叶115g 鱼腥草115g甘草60g制法以上十一味,取石膏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其余麻黄等十味(其中莱菔子、紫苏子、葶苈子用多层纱布包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的清膏,与石膏滤液合并,加蜂蜜300g、苯甲酸钠2g,加水适量,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加水至1000ml,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2处方麻黄300g 苦杏仁425g 莱菔子425g 葶苈子425g 紫苏子425g黄芩425g 桑白皮425g 石膏725g大青叶575g 鱼腥草575g甘草300g制法以上十一味,取石膏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其余麻黄等十味(其中莱菔子、紫苏子、葶苈子用多层纱布包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的清膏,与石膏滤液合并,喷雾干燥,干浸膏粉加乳糖适量,制成颗粒1000g,分装,即得。
实施例3处方麻黄300g 苦杏仁425g 莱菔子425g 葶苈子425g 紫苏子425g黄芩425g 桑白皮425g 石膏725g大青叶575g 鱼腥草575g甘草300g制法以上十一味,取石膏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其余麻黄等十味(其中莱菔子、紫苏子、葶苈子用多层纱布包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的清膏,与石膏滤液合并,喷雾干燥,干浸膏粉加淀粉适量,制粒,干燥,装胶囊,制成胶囊1000粒,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麻黄30~90重量份,苦杏仁40~120重量份,莱菔子40~120重量份,葶苈子40~120重量份,紫苏子40~120重量份,黄芩40~120重量份,桑白皮40~120重量份,石膏70~210重量份,大青叶60~180重量份,鱼腥草60~180重量份,甘草30~9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麻黄60重量份,苦杏仁85重量份,莱菔子85重量份,葶苈子85重量份,紫苏子85重量份,黄芩85重量份,桑白皮85重量份,石膏145重量份,大青叶115重量份,鱼腥草115重量份,甘草6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以下剂型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当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石膏加水煎煮,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麻黄、苦杏仁、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黄芩、桑白皮、大青叶、鱼腥草、甘草十味加水煎煮1~3次,滤过,滤液浓缩,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与石膏滤液合并,加入常规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石膏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备用;药渣与麻黄、苦杏仁、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黄芩、桑白皮、大青叶、鱼腥草、甘草十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与石膏滤液合并;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中医辨证属肺热咳喘者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麻黄、苦杏仁、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黄芩、桑白皮、石膏、大青叶、鱼腥草、甘草等药味制成,临床可以用于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61K9/10GK1943655SQ20051010786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8日
发明者周小明 申请人:周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