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672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DM,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1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型糖尿病)两类。其中2型糖尿病占总发病数的90%,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水平正常或稍低,但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不足,导致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糖尿病临床表现为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引起糖代谢紊乱,继发蛋白和脂肪代谢紊乱,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等。2型糖尿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尿、多饮、多食;“一少”指身体消瘦,兼有疲乏、烦渴等症状。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消瘅”“三消”等范畴。中国传统医学,在两千年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消瘅”的记载和描述。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在他的《金匮要略》中的消渴篇中,对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已做了完整的记载。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病的病位在肺、胃、肾三脏,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迁延日久则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治疗上以滋阴、清热、润燥为大法。糖尿病临床可见多种证型,其中最常见的证型即气阴两虚证。糖尿病本证型的诸要素(气虚、阴虚、湿阻、瘀血)之间有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多数糖尿病患者起病之始动因素可能为湿邪蕴阻(过食膏粱,过量饮酒,营养过盛),长期湿蕴以致气化障碍、气精失化,形气失养,从而气、精、形生化失常而虚损。同时又能引起气机阻滞,气不行血而致血瘀,血行不畅脏腑失养也损形、伤气。气虚气化障碍又碍除湿。因此,本证型湿邪内蕴是糖尿病发病的始动因素,气精形损是本,阴虚当为病证之标。由于气化障碍,气精失化,精气相失,导致阴阳不能自和,而使糖尿病缠绵难愈(阴阳自和者愈)。
基于以上病理机转的认识,治则当为通补兼施,即通阳化湿。通阳补气养阴,通气化瘀,促其解除湿阻,气精(阴)生化,血脉和畅,使阴阳自和而自愈。故有人选用了石膏、知母、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丹参、泽泻、党参、山茱萸、枇杷叶、南五味子等用于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健脾和胃的中药进行组合,并发明了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能有效调节脏腑功能、阴阳平衡、恢复人体胰岛功能的正常代谢作用。患者接受治疗后,糖、蛋白质、脂肪三大代谢紊乱得以改善,阳虚燥热得以控制,机体抵抗力增强,健康状态自然改善。
本发明即是在以上背景技术下所做的研究,并发明得到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用于II型糖尿病阴虚热盛症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处方组成上,各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石膏65~200份知母35~105份生地黄45~135份麦冬35~105份天花粉55~160份 玉竹45~135份玄参35~105份牛膝25~80份 丹参45~135份泽泻35~105份党参35~105份山茱萸35~105份枇杷叶25~80份 南五味子20~60份经优选后的原料药重量比为石膏133份知母71份生地黄89份麦冬71份 天花粉106份 玉竹89份玄参71份 牛膝53份丹参89份泽泻71份 党参71份山茱萸71份枇杷叶53份 南五味子44份针对这一处方组成,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制成多种剂型,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发明者首先对这一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如下的制备方法a、取石膏、知母,加8~12倍量水煎煮2~4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38(60~80℃)的清膏,备用;b、取丹参、南五味子、山茱萸,以40%~90%乙醇回流2~4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38(60~80℃)的清膏,备用;c、取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加水煎煮1~3次,每次0.5~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22(60~80℃)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40%~80%,搅匀,静置6~24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38(60~80℃)的清膏,备用;d、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25~1.45(60~80℃)的稠膏,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发明人对上述制备方法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如下的制备方法a、取石膏、知母,加水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b、取丹参、南五味子、山茱萸,以7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c、取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12(70℃)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d、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35~1.38(70℃)的稠膏,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将上述所得到的稠膏,加入制剂学常用辅料,通过相应工艺,就可以制成所需剂型。如稠膏加入适量糊精及甜菊素,混匀,制成颗粒;或将稠膏干燥,加入淀粉至所需总量,以90%乙醇制软材,制粒,干燥,过20目筛,混匀,装胶囊。
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II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证,改善口渴喜饮,消谷易饥,小便频数,急躁易怒,怕热心烦,大便干结等症。
根据本发明药物的功效,发明人从改善糖尿病动物血糖等方面对其药效学进行了实验。
具体实施如下试验一、本发明药物对肾上腺素引起小鼠高血糖的影响1、试验药物与试剂受试药物为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
肾上腺素为Sigma公司生产2、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由山东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3、分组与给药雌雄各半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ml/kg水)、模型对照组(10ml/kg水)、发明药物三个剂量组(800、400和200mg/kg)。于7日内每天灌胃给药一次,灌胃体积均为10ml/kg,末次给药2小时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肾上腺素240μg/kg,分别于注射肾上腺素后0.5、1和2小时,将每组动物处死10只,取血,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药物对肾上腺素引起小鼠高血糖的影响(x±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肾上腺素是由于分解肝糖原而使血糖升高。本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能够降低肾上腺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试验二、本发明药物对大鼠糖尿病症的影响1.试验动物与药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20~250g,3~4月龄,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受试药物按本发明最优方案制得的制剂,含0.4g/kg的制剂美吡达片,海南金晓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309342.主要试剂与仪器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产品Unicheck血糖测试条,美国Diagnlstic Solutions Inc公司产品One Touch血糖仪,美国Scanlife公司产品AL204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3.试验方法3.1糖尿病大鼠病理模型制备选取大鼠55只,造模前于自然光线、自由饮水、自由摄食条件下训练1周。随机抽取9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9只为预防给药组(预防组),造模前4d给予本发明药物,1次/d共5周。4d后与剩余30只一起制备糖尿病病理模型。造模前先更换笼具,禁食(不禁水)12h,然后将STZ溶于配制好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配成浓度为2%的溶液,按STZ50mg/kg的剂量行腹腔注射,72h后取尾血,用One touch血糖仪测定其空腹血糖(FBG),FBG≥11.11mmol/L者确定为造模成功。正常对照组从腹腔注射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
3.2试验方法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提前给药组(预防组)10只造模全部成功。剩余35只,造模成功30只,再依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本发明药物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3组,每组各10只。
再按以下方法处理正常组用蒸馏水灌胃,剂量按20ml/kg,于模型组同时给予,1次/d,共4周。模型组用蒸馏水灌胃,剂量按20ml/kg,造模成功后给予,1次/d,共4周。预防组用发明药物灌胃,剂量按20ml/kg(相当于正常成人用量30倍),造模前4d开始给药,1次/d,共5周。发明组用发明药物灌胃,剂量按20ml/kg,造模成功后给药,1次/d,共4周。西药组用美吡达灌胃,剂量按1.8ml/kg,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混悬液,剂量按20ml/kg。造模成功后给药,1次/d,共4周。
3.3观察指标与方法大鼠每周测体重1次,并加以记录。分别于造模后第0周、第4周末取血,禁食不禁水12h,采血测空腹血糖。方法测血糖前5min把大鼠置于设置温度为40℃的电热恒稳鼓风干燥箱中,然后取出,置于大鼠台上,用锐利刀片切断大鼠尾尖,弃去第1滴血,取第2滴血,用血糖仪测定血糖。
4.结果4.1各组大鼠体重比较表2 本发明药物对大鼠体重的影响(g,x±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上表结果表明,第0周,各实验组大鼠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随机分组均衡合理。第4周末体重变化率,各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给药各组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
4.2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比较表3 本发明药物对大鼠试验性血糖的影响(x±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P<0.05,▲▲P<0.01;与发明组比较,△P<0.05。
上表结果表明,第0周,预防组与发明组、西药组的FBG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预防组有预防血糖升高的作用。第0周、第4周末的模型组、发明组、预防组、西药组的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或P<0.05),说明本实验造模模型稳定可靠。第4周末FBG及其变化率,发明组、预防组、西药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说明治疗有效。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提高大鼠的营养水平,遏制病鼠因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紊乱而导致的逐渐消瘦的进程,阻止病鼠脾胃功能的下降趋势、促进其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病鼠的糖代谢,并能明显降低大鼠造模成功后的血糖。
可见,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对于II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改善口渴喜饮,消谷易饥,急躁易怒,怕热心烦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再以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但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一处方石膏133g知母71g生地黄89g麦冬71g天花粉106g 玉竹89g玄参71g 牛膝53g丹参89g 泽泻71g党参71g 山茱萸71g枇杷叶53g 南五味子44g制法以上十四味,取石膏、知母加水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另取丹参、南五味子、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其余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九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12(70℃)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35~1.38(70℃)的稠膏,加入适量糊精及甜菊素,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实施例二处方石膏266g知母142g生地黄198g 麦冬142g天花粉212g 玉竹198g玄参142g牛膝106g丹参198g泽泻142g党参142g山茱萸142g枇杷叶106g 南五味子88g制法以上十四味,取石膏、知母加水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另取丹参、南五味子、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其余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九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12(70℃)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35~1.38(70℃)的稠膏,再加入4%羧甲淀粉钠和10%微晶纤维素,加淀粉至总量500g,混合均匀,以85%乙醇润湿,过20目筛,70℃以下干燥,加入少量硬脂酸镁,整粒,压制成1000片。
实施例三处方石膏266g知母142g生地黄198g 麦冬142g天花粉212g 玉竹198g玄参142g牛膝106g丹参198g泽泻142g党参142g山茱萸142g枇杷叶106g 南五味子88g制法以上十四味,取石膏、知母加水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另取丹参、南五味子、山茱萸用7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其余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九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12(70℃)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35~1.38(70℃)的稠膏,加入微晶纤维素200g,加淀粉至总量1000g,混匀,制软材,压制成丸,干燥,分装,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的石膏65~200份 知母35~105份生地黄45~135份麦冬35~105份天花粉55~160份玉竹45~135份玄参35~105份 牛膝25~80份丹参45~135份 泽泻35~105份党参35~105份 山茱萸35~105份枇杷叶25~80份 南五味子20~6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所优选的的重量比为石膏133份 知母71份 生地黄89份 麦冬71份天花粉106份玉竹89份 玄参71份 牛膝53份丹参89份 泽泻71份 党参71份 山茱萸71份枇杷叶53份 南五味子44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能够制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临床上可以接受的药物剂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a、取石膏、知母,加8~12倍量水煎煮2~4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80℃测定为1.15~1.38的清膏,备用;b、取丹参、南五味子、山茱萸,以40%~90%乙醇回流2~4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80℃测定为1.15~1.38的清膏,备用;c、取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加水煎煮1~3次,每次0.5~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80℃测定为1.01~1.22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40%~80%,搅匀,静置6~24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80℃测定为1.15~1.38的清膏,备用;d、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80℃测定为1.25~1.45的稠膏,加入常规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a、取石膏、知母,加水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70℃测定为1.25~1.28的清膏,备用;b、取丹参、南五味子、山茱萸,以7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70℃测定为1.25~1.28的清膏,备用;c、取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70℃测定为1.11~1.12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70℃测定为1.25~1.28的清膏,备用;d、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在70℃测定为1.35~1.38的稠膏;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石膏、知母、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丹参、泽泻、党参、山茱萸、枇杷叶、南五味子等药味制成,临床可以用于对糖尿病的治疗。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61P3/10GK1943719SQ20051010786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8日
发明者周小明 申请人:周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