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腔内导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6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腔内导管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腔内导管针,适用于腔内手术,属腔内介入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1930年有人发明了电切(hot loop)与冷切(cold punch)以来,经尿道气化电切手术逐渐发展进来,欧洲是在60年代开始起步,我国的临床应用真正起步是在1980年前后。
经尿道气化电切手术时,经常会遇到闭孔神经反射,即突然发生大腿内收肌肉强列收缩,至使下肢产生急剧内收、内旋,特别是在做膀胱侧壁或后壁肿瘤切除时,闭孔神经反射更容易发生,严重者可导致膀胱穿孔。
有人认为,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电切膀胱侧壁肿瘤时常出现强力的闭孔神经反射而导致膀胱穿孔。到目前为止,仍无一种别有效的方法避免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有人应用同侧下肢伸直体位减轻内收肌收缩强度,预防术中膀胱穿孔,其效果并不确切。也有人尝试用闭管前口区神经阻滞法,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但穿刺时不是可视的,仍有一定的盲目性。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常用方法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可以避免,但操作复杂、要求条件高且风险大。也有人采用电凝刺激疲劳法以提高闭孔神经冲动的阈值,从而减轻或避免闭孔神经的反射。因闭孔神经反射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早已引起了泌尿外科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专家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前列腺局部注射抗生素等药物已经有许多专家进行大样本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治愈率,疗效是肯定的。如有的医院选用前列腺局部直接注药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国外也有相关报告。但给药途径都是经会阴部进行盲视下穿刺,而且这种穿刺仍然是不可视的,其穿刺部位具有不确定性(不能明确穿刺到某一特定的前列腺叶内,不可能每一腺叶内都注射到位),易产生误伤,而经膀胱镜直视下注射抗生素尚未见报导。
以上两种或更多情况下,要想借助膀胱镜在可视下进行注射必须有一种特制的导管针才能够实现,目前市场上并无该同类产品适合于膀胱镜(或宫腔镜)。
在以往的腔内泌尿外科手术中,譬如对膀胱肿瘤病人在膀胱特定区域内注射化疗药;应用内镜进行腔内手术时,为避免闭孔神经反射需对局部组织浸润麻醉;对某一特定前列腺叶进行穿刺或注射等,这些情况下,目前没有一种被普遍认可或应用的腔内穿刺或注射器械,因而上述情况一般很难在直视下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膀胱镜(或宫腔镜)直视下治疗多种疾病,适用于腔内手术、简单易行、确实可靠的医用腔内导管针,即在术中可以经内镜引导,将导管针插入腔内特定部位,对靶组织进行注射或穿刺,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医用腔内导管针包括有注射针头、导管、针座、推注器,注射针头与导管联通,导管与针座相连,针座与推注器相连,导管与推注器通过针座相联通,推注器由针管和推进器组成;注射针头一旁还带有有利于药液扩散的侧孔,侧孔可以为一个以上;导管带有利于观察进入腔内深度的刻度;推注器的针管侧壁上设有一个可以夹在内窥镜上、便于在无助手的情况下临时与镜架固定的固定夹;推注器的针管与螺旋推进器之间有螺纹,为旋转推进式;针管与螺旋推进器未端各有一个小凸起,可在盲视下凭手的触觉进行旋转,实现准确推注药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研制的医用腔内导管针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实际应用,因为用于检查和治疗的内镜如膀胱镜、宫腔镜,有活检钳和异物钳通道,这些通道为我们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操作空间。本装置正是通过这个通道,在膀胱镜等监视下插入腔内到达靶组织,达到穿刺或注射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医用腔内导管针采用在膀胱镜引导下在肿瘤基底部注射麻药,完全可以避免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腔内导管针具有注射药液扩散快、插入深度易观察、与镜相吻合、可与镜架固定、可盲视推注药液、安全可靠和易操作的特点。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医用腔内导管针包括有注射针头1、导管2、针座3、推注器4,注射针头1与导管2联通,导管2与针座3相连,针座3与推注器4相连,导管2与推注器4通过针座3相联通,推注器4由针管5和螺旋推进器6组成;注射针头部分为普通5.5-7号注射针,长20mm-35mm,穿刺针头一旁还带有2个侧孔7,在注射药液时有利于药液扩散;导管2部分为塑料制成的导管,长为500mm,其直径为2mm,导管2带有刻度,以利于观察进入腔内的深度,塑料导管的直径与膀胱镜的活检通道恰好相符,既利于进出又不漏水,且有一定的硬度,插入时既不会在通道内打折,又可以在换向器的作用下轻微调整针头的方向;推注器4部分是在10ml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侧壁上装上一个固定夹8,象钢笔一样,可以夹在内窥镜上,推注器4上带有固定夹8便于在无助手的情况下临时与镜架固定;推注器4的针管5与螺旋推进器6之间有螺纹,为旋转推进式,针管5与螺旋推进器6未端各有一个小凸起9,可在盲视下凭手的触觉进行旋转,实现准确推注药液的目的,每旋转一周(A、B两个凸起重合一次)就注入0.2ml。
适用范围应用内镜进行腔内手术时,为避免闭孔神经反射即可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产品对膀胱的局部组织注射麻醉药;还可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产品对某一特定前列腺叶进行穿刺或注射;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产品对后尿道进行局部注射;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产品对膀胱肿瘤病人在膀胱特定区域内注射化疗药;对膀胱局部出血者注射止血药物等。
产品使用方法1、检查本产品有无破损或漏气,将本产品的推注器的螺旋推进器反向旋转,抽吸要注射的药液;2、针管通过针座与导管相联接,排空导管内的气体;3、导管针沿膀胱镜的活检通道插入,但不能超过物镜,推注器上的固定夹与镜架做临时固定;4、常规进膀胱镜检查,找到靶组织,继续插入导管针,至到视野中看到穿刺针头,针头对准靶组织刺入(深度可根据术者的需要而定);5、左手扶住镜架,眼注视针头和靶组织,勿使针头自组织中脱出,右手把持推注器,开始旋转螺旋推进器,螺旋推进器的凸起点每旋转一周(凸起点A、B重合),就注入0.2ml,可根据需要旋转数周,注射完毕,先退出导管针,再退出膀胱镜。
注意事项1、产品是经消毒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打开包装即可使用。
2、为避免折管或断针现象,请勿多次重复使用。
3、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使用后请按规定进行消毒、毁形及焚烧处理。
权利要求1.医用腔内导管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注射针头(1)、导管(2)、针座(3)、推注器(4),注射针头(1)与导管(2)联通,导管(2)与针座(3)相连,针座(3)与推注器(4)相连,导管(2)与推注器(4)通过针座(3)相联通,推注器(4)由针管(5)和推进器(6)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腔内导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针头(1)一旁还带有有利于药液扩散的侧孔(7),侧孔为一个以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腔内导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带有利于观察进入腔内深度的刻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腔内导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注器(4)的针管侧壁上设有一个可以夹在内窥镜上、便于在无助手的情况下临时与镜架固定的固定夹(8)。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腔内导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6)为螺旋推进器,推注器的针管(5)与螺旋推进器(6)之间有螺纹,为旋转推进式。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腔内导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5)与螺旋推进器(6)未端各有一个小凸起(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腔内导管针,适用于腔内手术,属腔内介入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医用腔内导管针包括有注射针头、导管、针座、推注器,注射针头与导管联通,导管与针座相连,针座与推注器相连,导管与推注器通过针座相联通,推注器由针管和推进器组成。本实用新型医用腔内导管针在膀胱镜等监视下插入腔内到达靶组织,达到穿刺或注射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膀胱镜引导下在肿瘤基底部注射麻药,完全可以避免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具有注射药液扩散快、插入深度易观察、与镜相吻合、可与镜架固定、可盲视推注药液、安全可靠和易操作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M31/00GK2796655SQ20052008300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9日
发明者王新英, 李俊卿 申请人:王新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