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外周神经和神经组织生长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681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促进外周神经和神经组织生长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一种促进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组织愈合的装置,及其构建和使用方法。
根据部位,由外伤或外科手术引起的外周神经损伤可导致感觉和运动的丧失。康复的速率和程度缓慢,通常是不完全和易变的。最终的功能丧失令患者非常痛苦,例如阴茎海绵体神经的损伤导致男性阳痿。脊髓横断甚至具有更严重的后果,并且仍然没有恢复经过损伤脊髓的神经连接的方法。脊髓损伤的后果包括瘫痪和随意肌消耗和横断面尾部供应的皮区的感觉完全丧失。尿道和直肠括约肌控制能力的丧失导致双重失禁。此外,高颈段椎骨内的横断导致横膈膜的瘫痪,这是因为横隔膜受自第三至第五颈椎骨的隔神经支配。高颈段椎骨内的横断也导致肋间肌的瘫痪(受胸神经支配)。因此高颈段横断使呼吸运动停止,具有潜在的致命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具有此类损伤的患者通气以维持他们余下的生命。另外,退化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症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束的退化,并经常导致衰弱和高度痛苦的情况发生,例如运动障碍,感觉丧失和觉醒减少。
外周神经损伤后一定程度的恢复是常见的并且由轴突的再生和重连产生。然而,在人类脊髓横断后没有观察到重联,并且认为神经束严重损伤后脑中很少有重连发生。
相应地做出了各种尝试以促进神经和神经束的修复。
三种方法已用于外科治疗损伤的外周神经对接端的直接再缝合;自体移植替代;和使用各种经设计用于引导神经重连的天然或合成材料。第一种方法有局限性。使神经的断端足够靠近以进行缝合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可能,由损伤和外科手术引起的疤痕组织可阻止轴突与吻合部位的交联且有时导致已知为神经瘤的神经组织的缠结。在缺口过长的情况中,自体移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例如从患者未损伤部位获得一段腓肠神经并缝入以替换神经损伤部位的缝合术。此方法的缺点包括供体组织切除移植引起的感觉丧失,疼痛增加,为替换长的损伤部位而切除足够长的移植物的不实用性,加大移植切除部位感染的风险和额外疤痕。另外,所述修复方法耗时并且需要大量技术人员。
已经尝试了多种可替换的神经移植材料,包括有望克服神经自体移植缺点的空神经束膜。尽管试图设计旨在提供轴突生长通道,和预防纤维母细胞侵入和神经瘤形成的套囊、导管、封套和管具有很长的历史,但目前这些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提供用于神经治疗的导管的最早尝试使用由脱钙骨骼获得的胶原管。这通常导致功能不可逆的纤维粘连。随后尝试了大量其它组织和材料,包括脉管、绷带、脂肪、肌肉、纤维蛋白、羊皮纸、明胶和各种金属。由组织损伤和植入材料引起的纤维化导致所述装置的失败。使用的非可再吸收材料通常需要进一步的外科手术来去除它们。
已经对这些为损伤的外周神经提供导管的早期材料提出改进。例如,Ducker等在Vol.28,Journal of Neurosurgery,pp.582-587(1968)中报道了用于外周神经修复的硅橡胶套管的应用。Midgley等在Vol.19,SurgicalForum,pp.519-528(1968)中和伦德堡等在Vol.41,Journal of Neuropathologyand Experimental Neurology,pp.412-422(1982)中报道了用于神经修复的硅酮橡胶套。Molander等在Vol.5,Muscle & nerve,pp.54-58(1982)中报道了可生物再吸收的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glactin)网管的应用。Uzman等在Vol.9,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pp.325-338(1983)中公开了半渗透丙烯酸共聚物管在神经再生中的应用。空神经束膜管也用作桥接神经缺口的通道,如在Y.Restrepo等,(Microsurgery 4105-112,1983)的“Fascicular nerve Graft Using An Empty perineurial TubeAn ExperimentalStudy in the Rabbit”中和在Y.Restrepo等,(Microsurgery 673-77,1985)的“Empty perineurial Tube Graft Used to repair A Digital NerveA First CaseReport”中所公开的。Nyilas等在Vol.29,Transactions Am.Soc.Artif.InternalOrgans,pp.307-313(1983)中报道了聚酯及其它聚合物的可生物再吸收的神经引导通道。Joseph M.Rosen等在Ann.Plast.Surg.11,pp 397-411中公开了聚乙醇酸作为人工神经束膜的应用。
美国专利6716225教导了由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再吸收的生物聚合材料制成的纵脊中空导管的应用。美国专利5,026,381,4,963,146和美国专利5,019,087教导了由I型胶原制备的具有微孔壁的多壁中空导管。美国专利6676675公开了针对刺激神经再生,具有纵脊的片或管或含有聚(乙烯醇)的管的应用。美国专利6,589,257公开了由聚乙醇酸、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或相关合成的可再吸收材料制备并且涂布有明胶或胶原并含有涂布有层粘连蛋白的纵向定位交联胶原纤维的可再吸收管的应用。美国专利6,090,117教导了类似管的应用,其中胶原纤维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含有胶原、层粘连蛋白、硫酸乙酰肝素粘蛋白、巢蛋白和生长因子的基质凝胶。美国专利5,834,029教导了含有已知在细胞结合中重要的三个层粘连蛋白序列中任一个所衍生的基质的生物相容性半渗透性导管。
迄今为止,下述三种外周神经再生导管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实验Salubria神经套管(Salubria Nerve Cuff),Integra Neurosciences可再吸收胶原管和Neurogen神经管(Neurogen Neurotube)。这些装置促进外周神经愈合的能力留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些装置或以上提及的材料或方法对于修复外周神经无一是完全令人满意的,并且迄今为止无一证明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CNC)轴突再生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或显著减少与旨在再生外周神经和中枢白质的现有技术相关的多数缺点的可植入装置。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装置,其包括具有内腔和长轴的管体;和沿着管体内腔的长轴基本平行放置的多个丝元件(silk elements)。
所述管体可以含有可再吸收的材料。例如,蛋白质或基于蛋白质的材料,其可以是天然或合成的。涉及的合成材料包括由化学方法以及重组DNA技术方法合成的材料。优选含有置于基质中的纤维的复合结构。所述装置的管壁可含有丝纤维和适宜的蛋白质材料。例如,Antherea pernyii(柞蚕)丝与再生的Bombyx mori(家蚕)蛋白基质。
所述基质可由丝蛋白例如由桑蚕或非桑蚕获得的复溶丝蛋白,或由桑蚕或非桑蚕获得的天然丝心蛋白形成。例如,Antherea pernyii(柞蚕)丝。所述基质可通过交联稳定,例如使用甲醛气体、戊二醛、柠檬酸根离子、核糖、乙二醛或京尼平(genipin)。
形成管体的纤维可包括螺旋形放置或编织的丝纤维。
内腔中的丝元件优选地以大约1μm和大约100μm之间的距离相互分开。
本发明的装置可适当地具有从每10,000μm2大约1至大约30,优选每10,000m2大约1至大约10,或每10,000μm2大约5至大约10范围的丝元件填充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此方面,所述装置可包括具有从大约1.0至大约2.5mm,优选从大约1.5mm至大约2.0mm,或从大约1.0mm至大约1.5mm,最优选大约1.4mm或1.5mm的外径的管体。
所述管体的壁可具有从大约250μm至大约750μm,适当地从大约300μm至大约600μm,和可优选300至350μm左右的值的厚度。
所述装置的长度可为从大约0.5mm至大约150mm。可选择适合于有待使用所述装置修复的神经的所述装置长度。例如,所述装置可用于修复较小神经,所述装置可适当地从大约1.0mm至5.0mm,或1.5mm至2.5mm,或1.0mm至2.0mm。对于大尺寸神经的修复,所述装置可相应地加大,例如从大约10mm至20mm。人神经的自体移植已成功地使用20mm至130mm的长度并且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是相同的尺寸。
所述的丝元件可具有从大约5μm至大约50μm,适当地从大约10至20μm的直径。
在本发明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可以是2.0mm长并具有0.5mm的直径。
所述装置使用的丝元件或纤维可包括桑蚕丝、非桑蚕丝、蜘蛛牵引丝和由重组丝蛋白或蛋白类似物纺成的丝体(filaxent)。特别优选非桑蚕丝。适当的实例是Antherea pernyii丝。
所述的丝元件典型地是条丝(sliver silk)或缫丝(reeled silk)或捻线丝(twisted silk)的形式。丝元件可相对装置壁基本纵向地方便地排列。
为了促进细胞迁移,所述的丝元件优选具有主要丝蛋白,其包含三联体RGD的至少八个重复,其中至少一些重复优选地定位于紧邻主要丝蛋白结构的转角或预计的转角处。主要丝蛋白优选地具有这样的位点从这些位点所述主要蛋白的一个或多个精氨酸基团已被阻断调节细胞粘连性。所述的阻断可通过一次或多次的脱氨基、硫酸化、成酰胺和使用环己二酮的阻断达到。
也可方便地使用阻断剂生成从所述装置的远端到近端的游离精氨酸基团的密度梯度。这可通过缓慢并逐渐地将所述装置的近端首先降低至阻断剂溶液中达到。可选地,在丝元件引入管体的内腔前可将游离精氨酸基团的梯度引入所述的丝元件中。此类梯度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所述梯度可促进神经细胞与丝纤维在所述装置近端分离的过程。
为了促进神经细胞进入和离开所述装置的过程,优选排列基本纵向定位的丝元件以使它们比所述装置内腔管体的一个或两个末端突出0.1至10mm。
特别优选的是将所述的丝元件置于含有可再吸收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内腔基质中,所述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例子如是水凝胶,例如海藻酸盐或透明质酸其具有或没有聚赖氨酸,或酪蛋白。也可存在其它的组分,例如细胞外基质(ECM),如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和/或层粘连蛋白(laminin)。这些材料可加至导管中的内腔基质中或涂布在内腔基质中的丝的丝体(silk filament)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包括制备一种医疗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管体和将丝元件引入管体的内腔中以使其沿着管体内腔的长轴基本平行放置。
所述管体的形成可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制备形成管体的成形器;
将纤维放入所述成形器中;将基质应用至纤维以形成复合体;和移去所述成形器。
管体的形成也可包括交联基质。
也优选在管内腔内的丝元件间引入内腔基质组分。
所述的丝元件可使用络合剂溶液洗涤以除去可能的污染物,如可能有毒的过渡金属离子;络合剂的例子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钠盐。其它的络合剂也可使用。优选地,将所述的丝脱胶。这可通过使用蛋白酶处理丝来达到,蛋白酶的例子如枯草杆菌蛋白酶,但其它温和的蛋白水解酶也可使用。然后在处理完后将所述的酶洗去。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神经细胞再生的方法,其包括植入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医疗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植入的装置,其可消除或显著减少与旨在再生外周神经和中枢白质的现有技术相关的许多缺点。
更具体地是,本装置可由生物相容性、可再吸收的材料构建,可对所述材料为神经轴突、施万氏细胞(Schwann cell)和神经胶质细胞生长提供结合部位的能力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结构包括丝复合管,所述丝复合管两端开口并在其内腔含有定向的丝的丝体(silk filaments)。所述复合管的壁一般具有基本均一的厚度,并且根据待植入的部位,具有从0.1至25mm,优选从250至750μm范围的直径。
丝复合管通常含有精细的非桑蚕丝的条丝体(non-mulberry silk sliverfilament),其以大约55°的交会角度的螺旋模式放置和置于再生基质,所述再生基质是由桑蚕或非桑蚕获得的复溶丝心蛋白,,但应该理解其它可再吸收的生物相容性丝体(filaments)和可再吸收的生物相容性基质可代替使用。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基质实质上含有由桑蚕或非桑蚕的丝腺提取的天然丝心蛋白。所述基质通过共价交联稳定。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是通过使用甲醛气体处理达到,但其它的交联剂也能使用。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丝复合管可由使用编织机直接从1或7-13茧丝脱胶的非桑蚕丝制备的编织丝管而制得。所述的编织丝管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再吸收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溶液来处理以形成编织丝管丝线间的基质,所述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例子如再生的桑蚕或非桑蚕丝。
所述的丝复合管含有非桑蚕丝的丝体(filaments),其置于含有透明质酸的内腔基质中(其它的内腔基质材料包括水凝胶如具有聚赖氨酸的透明质酸、具有或没有聚赖氨酸的海藻酸盐以及酪蛋白)。所述的丝体是相对于丝复合管的长轴基本纵向地定位并且被与所述管的末端切齐。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丝的丝体(silk filaments)和内腔基质或延伸超出所述管末端短距离或在所述管末端之前短距离处终止。所述的丝体一般在所述管内腔中被填充在一起,其密度为每10,000μm2有1至10条丝体,丝体间平均间距为大约30至100μm,但更低密度的填充也可使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可另外包括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所述物质可选自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类固醇、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所述的生长因子可以是神经生长因子。例如,可将神经生长因子加入丝体周围的内腔基质中。可以用于此目的的神经生长因子,包括在将所述装置用于促进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营养蛋白-3(NT3)复原的情况中使用的外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在将所述装置用于脑或脊髓的情况中使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应理解的是,可将其它促进神经再生或抑制神经胶质瘤或纤维化形成的药物或因子加至丝体周围的内腔基质中。还应注意的是,也可将提高所述装置功能的药物及其它因子加至丝复合管的基质中。例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类固醇或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其它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但不局限于,促进再生的cAMP促进剂(如咯利普兰或db-cAMP),减少疤痕形成的分子如TFG抗血清和/或软骨素酶,或减少髓鞘抑制作用(如抗Nogo治疗)的分子。
还可设想可将细胞加至本发明的装置中,如有助于神经再生长和/或神经干细胞髓鞘形成的施万氏细胞或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也可按要求加入其它的细胞类型。所述细胞可以是来自有待植入所述装置的患者的内源性细胞,或所述细胞可以是来自外源的外源细胞,如培养物中生长的细胞。换言之,所述细胞相对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是自体或非自体的。
根据本发明制备的神经导管段也可插入脑或脊髓中以促进损伤或退化白质的修复。它们可结合细胞培养技术使用以引导和促进由植入的成神经细胞干细胞形成的植入神经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当部分连接。
在将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加至本发明装置的情况中,可以在所述装置的一个末端(例如近端)使用与另一个末端(例如远端)相比较高浓度的物质或细胞来建立浓度梯度(线性或非线性)。可选地,物质或细胞的储库可以只加入所述装置的一个末端。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可以省略所述的丝复合管,并直接植入置于可再吸收基质中的定向丝的丝体(silk filaments)。
根据待修复神经或白质束的直径选择适当直径的装置植入。使用锋利的刀片或其它工具将所述的装置切下适当的长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一次或多次缝合使所述装置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使用纤维蛋白胶将所述装置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所述装置可干燥植入或在使用前于适当的生理盐水溶液中浸泡五分钟至五小时。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用于神经细胞再生的装置。所述装置可在脊髓神经细胞或外周神经的再生中具有具体的应用。
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在动物机体的一条神经或多条神经创伤或损伤治疗中具有实用性。本发明因此可应用于人医学和兽医学。人类最大的神经是坐骨神经,其最大处的直径仅小于20mm。人医学中使用的适当装置的长度可以改变,但根据临床观察到的需要治疗的神经损伤,通常为从大约10mm至大约20mm。
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可用于在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的损伤或损害的神经之间重建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段利用与神经损伤前存在的细胞/细胞外环境大致相似的环境来重建神经或脊髓。在外周神经损伤的情况中,这包括髓鞘施万氏细胞,其除其他的外,还要求轴突和细胞外基质分子中电脉冲的合适电导,细胞外基质分子的例子如层粘连蛋白。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可另外包括细胞外基质组分(ECMs),例如纤维粘连蛋白和/或层粘连蛋白,以及外源细胞,例如施万氏细胞(Schwann cells)。
根据本发明可治疗的外周损伤类型是那些其中神经已损害的类型,其中可能已发生神经横断。所述的损伤可描述为神经断伤。此类损伤的临床定义还在“Sunderland System”下以第四度或第五度神经断伤提及。在第四度神经断伤中,所有的神经和支持元件中断,神经外膜可为完整并且所述的神经扩展。在第五度神经断伤中,具有伴随神经连续性丧失的完全横断。
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和随后的方面的优选特征是关于第一方面的变更(mutatis mutandis)。
本发明现在将通过参考以下实施例和附图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和附图仅为说明的目的而提供,但不视为限制本发明。参考了多个附图,其中

图1显示Hoechst(烟酸己可碱)染色的施万氏细胞细胞核的背根神经节(DRG)移植物,表明许多施万氏细胞已从移植物迁移出并粘附至丝纤维上。
图2也显示Hoechst染色的DRG移植物,表明许多施万氏细胞已从所述移植物迁移出并粘附至丝纤维上。此外,观察到GAP-43免疫反应性的轴突(箭头)沿着各丝纤维延伸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桥接各纤维。
图3显示Hoechst标记的坐骨神经移植物并且观察到GAP-43免疫反应性施万氏细胞已从所述移植物迁移出并粘附至丝纤维上。
图4显示Hoechst标记的施万氏细胞细胞核的成体DRG培养物和粘附至涂布有层粘连蛋白的各丝纤维的GAP-43免疫反应性轴突。
图5显示Hoechst标记的施万氏细胞细胞核的成体DRG培养物和粘附至涂布有层粘连蛋白的各丝纤维的GAP-43免疫反应性轴突。
图6显示使用神经胶质特异性标记物S100的细胞标记,表明多数的S100免疫反应性施万氏细胞与丝纤维有关联。
图7显示使用GAP-43和神经细胞特异性标记物βIII微管蛋白的细胞标记,表明某些Hoechst标记的细胞核(箭头)和精细的GAP-43免疫反应性过程是神经细胞起源的。
图8显示丝纤维和脊髓(白色纤维,图8,左)。使用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标记表明通常所述的丝纤维紧密地接近相邻的完整脊髓,在宿主脊髓和植入物之间具有很少或无坏死组织(图8,右)。
图9显示在植入脊髓以及周围组织的丝纤维束内的巨噬细胞侵入。
图10显示使用轴突标记物PGP9.5标记的生长入丝移植物并与丝纤维方向平行的轴突(箭头)。
图11显示沿着各丝纤维以及各丝纤维之间生长的PGP9.5标记的轴突共焦显微照片。左侧画面显示使用箭头标记的轴突,右侧画面显示通过箭头标记的丝纤维。
图12显示使用轴突标记物PGP9.5和施万氏细胞标记物p75的双重标记。左侧画面显示轴突,右侧画面显示施万氏细胞。
图13显示在导管核心内排列的丝纤维导管。
图14显示植入脊髓的导管结构,各个外鞘壁看起来是小的丝片段条(箭头)且内部核心是纵向定向的细条(箭头尖)。
图15显示巨噬细胞对丝导管的侵入在表观和程度上与未束扎的丝纤维类似(参见图9)。此外,植入后8周,可观察到巨噬细胞聚集在各丝纤维周围。
图16显示在丝纤维间生长的PGP9.5染色的轴突。
图17显示使用轴突标记物PGP9.5和施万氏细胞标记物p75的双重标记,显示生长成熟的轴突与施万氏细胞之间基本对应。左侧画面显示轴突,右侧画面显示施万氏细胞。
图18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神经导管的扫描电镜照片。
本发明装置的制备所述神经再生导管的制备需要以下某些或全部的步骤制备成形器;将纤维放入成形器中;应用水性蛋白溶液形成复合管;从成形器移出;除蜡;交联所述的复合管;将定向丝的丝体引入管中;在管腔内的丝体间加入基质组分;引入细胞外基质组分例如纤维粘连蛋白和/或层粘连蛋白;引入神经生长因子,除热原和灭菌;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干燥所述装置并切至所需长度。尽管以上操作顺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某些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关键的。例如交联的步骤可在将丝的丝体加至所述管中后施行;以及除热原的步骤可在加入NGF之前或之后进行;如果灭菌是通过γ射线照射施行时则可在灭菌之前加入NGF。
圆筒成形器的制备成形器如下制备。制备成形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适当直径的不锈钢管或不锈钢条。在使用前对于这些进行清洁和抛光。所述的管在所使用的基质材料干燥后可从所述成形器中容易滑出。对于小直径的成形器,首先将相对硬直的钢丝涂布以在室温以上相对低温时熔化的石蜡或某些其它材料的薄层。涂层甚至可通过将钢丝垂直浸入熔化的蜡中获得。成形器上蜡涂层的外径限定了在其上形成的管的内径(内腔的直径)。直径达到30mm的较大直径成形器可通过铸造或机械制造蜡条或使用蜡涂布适当直径的圆筒来制备。有制备成形器的其它方法,其中可从环绕所述成形器形成的、本领域工人可容易获得的丝管内腔中移出所述成形器。
将纤维放于成形器上下述三种类型的丝的丝体优选地用于在形成神经再生导管外壁的管壁中加强的纤维丝条(silk sliver)(由废茧梳出和梳理的脱胶丝体);由每次从一个茧中抽出的丝制备的脱胶单股茧丝;由每次从7-13个茧中抽出的丝制备的脱胶7-13茧丝20-37旦尼尔茧丝。已经使用了来自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柞蚕丝,但天然挤出的任何桑蚕丝或非桑蚕丝或丝的丝体、重组或再生的丝蛋白可代替使用。
脱胶7-13茧丝20-37旦尼尔茧丝给出了良好的效果。首先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钠盐的稀释溶液洗涤所述的丝除去可能的污染物,例如可能有毒的过渡金属离子。也可使用其它的络合剂。优选地,对所述的丝进行脱胶。这可通过使用蛋白酶例如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所述的丝获得,但也可使用其它温和的蛋白水解酶。处理完后将所述的酶洗去。
柞蚕丝条含有大量精细平行的丝体,其也可给出良好效果。所述的平行丝体可在拇指和手指间握牢并缠绕于所述成形器周围得到具有40和50度之间交会角的螺旋层。一种缠绕装置可用于机械化此操作过程。可选地,单股或7-13茧丝线可以螺旋的方式缠绕于所述成形器上。对于连续的丝的丝体,可使用一种简单的装置将螺旋层缠绕于成形器上。这使用了驱动圆筒成形器缓慢旋转的小电动机和其凸轮顶杆将丝分配至成形器上的离心凸轮。将丝的丝体持续缠绕至柔韧的圆筒成形器上的装置是容易构建的。
可选地,可使用编织机从1或7-13茧脱胶丝直接制备一种编织管。所述的编织管可用于形成如下描述的丝复合管。
应用水性蛋白溶液形成复合管多数蛋白质可用于供应所述丝复合管的基质。使用通过将商购的丝心蛋白粉末溶解于6.3M溴化锂水溶液中制备的新鲜再生家蚕(bombyx mori)丝心蛋白10-40%w/v浓度的溶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在4℃于蒸馏水中彻底透析除去所述的溴化锂。在透析管内通过蒸发或反透析浓缩所述透析液。当丝线仍在成形器上时将所得的再生丝心蛋白溶液涂布于丝线上得到无孔管。干燥丝心蛋白溶液。现准备将所得的再生丝/柞蚕丝复合管从所述的成形器中移出。也可通过将再生的丝心蛋白溶液喷雾或将所述的成形器浸入相同溶液中形成所述的复合管。由桑蚕丝或非桑蚕丝直接得到的浓缩丝心蛋白溶液可代替再生丝心蛋白使用。多种蛋白质也可代替再生丝心蛋白使用。这些包括丝心蛋白胶、明胶稀释溶液或血清白蛋白。其它的水溶性蛋白质、透明质酸或其它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可代替使用。可选地代替在成形器上使用丝层,可使用基质蛋白或其它聚合物溶液通过喷雾或浸入涂布编织丝管。
从成形器移出在使用不锈钢成形器的情况中,可通过从所述成形器滑出所述的丝复合管轻易地将其移出。对于狭窄的复合管,这可使用精细镊实现。在使用涂布蜡的成形器的情况中,通过将成形器上的蜡或其它低熔点涂层逐渐熔化而移出所述的复合丝管。或者,可使用直径可减小的成形器,例如在将其滑出环绕它的丝复合管前,移去中心核。
除蜡在使用蜡的情况中,可通过在苯、二甲苯或其它蜡溶剂中浸泡除去在所述复合丝管上的蜡残留。
交联所述复合管下述操作方法可用于交联丝复合管的基质蛋白。将过量的无水多聚甲醛放入密封的容器底部并将0.2ml蒸馏水加至0.5升容器里的2克多聚甲醛中。用滤纸覆盖多聚甲醛并将所述的丝复合管放在其上。在密封容器后,将其加热一小时至80℃。冷却后从所述的容器移出丝管并使用温水彻底洗涤。
将定向丝的丝体引入管中将丝条的丝体引入如下干燥的丝复合管中。首先使用丝条穿线于适当尺寸的针或锥子。缝袋针用于较大直径的丝复合管。然后典型地将所述的丝的丝体涂布适当粘性的透明质酸溶液。将穿好线的针或锥子推过所述的丝复合管使其填满定向的丝的丝体,在此情况下过量的透明质酸从管的切口端渗出。其它的可再吸收的凝胶可代替透明质酸使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省略透明质酸或其它可再吸收的凝胶的使用。如需要,将穿好线的针重复推过所述的丝复合管直至在管内腔获得丝条丝体的适当填充密度。根据经验,这可通过眼睛判断。可选地,丝的丝体填充入管内的密度的精确测量可如下获得将量好长度的丝复合管称重,并在引入丝的丝体和将它们与管末端切齐后重新称重。丝的丝体可加入或从管中移出直至管内腔中的丝体重量符合要求。安装有直角目镜标线的立体显微镜用于测量横过管截面的每平方mm的丝体数目。实验植入前的扫描电镜检查表明最佳的是填充密度为每10,000μm210至1个丝体,丝体间的平均间距为大约30至100μm。
在管腔内的丝体间加入基质组分所述丝丝体间的内腔基质组分可用于在装置制备和插入的所有后续阶段中将丝的丝体保持在其位置上,同时通过形成水凝胶维持丝体间的适当间隔。它们也促进神经生长入所述的装置中。多种生物高分子可用于提供丝体间的内腔基质。这些水凝胶包括具有或没有聚赖氨酸的透明质酸、具有或没有聚赖氨酸的海藻酸盐、酪蛋白、纤维蛋白胶、血清白蛋白和明胶。必要时使用温水制备这些高分子的水溶液。其它的溶剂可代替水使用。在其内腔含有定向丝的丝体的丝复合管被浸入含有一种或多种这些聚合物的溶液中。可使用真空帮助浸润。在纤维蛋白胶的情况下,可首先使用纤维蛋白溶液浸润含有定向丝的丝体的丝复合管,然后使用凝血酶溶液浸润以启动纤维蛋白胶的形成。
除热原和灭菌除热原最好在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前施行。最好通过使用含有终浓度0.1%v/v Tween 20TM的1%v/v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洗涤施行。通常使用此溶液施行两至五次的洗涤。除热原后,可在无菌和无热原的生理盐水中洗涤所述装置。所有与溶液接触用于除热原的玻璃或塑料器具或其它实验设备应在240℃烘烤至少2小时以除去热原。
引入生物活性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NGF)
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神经生长因子可引入所述装置中。这些包括在将所述装置用于促进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神经营养素-3(NT3)复原的情况中使用的外周神经NGF和在将所述装置用于脑或脊髓的情况中使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最好在形成丝体间内腔基质组分时加入。可将它们与内腔基质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内腔含有定向丝的丝体的丝复合管。
干燥装置并切至所需长度所述装置在干燥前先除去多余的溶液。可使用多种干燥方法,包括空气干燥或冷冻干燥。最好从干燥的装置上切下适当长度的导管。这些导管可直接植入或在植入前于无菌和无热原的0.9%w/v盐水中再水化。
植入所述装置为治疗脊髓横断或部分横断,从含有丝的丝体、直径2-20mm的所制备的丝复合管节段上切下2至10mm厚度的圆盘装置。将所述装置横插入脊髓损伤部位。在撕裂损伤情况下,可插入导管以连接脊髓与撕裂的根部。
为促进外周神经再生,导管由直径1-15mm的窄管制备,所述的直径取决于待修复神经的尺寸和部位。所述装置应轻轻地缝合入位。
也可将神经导管段插入脑中,旨在促进损伤或退化白质的修复。它们可结合细胞培养技术使用,旨在引导和促进由植入的成神经细胞干细胞形成的植入神经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适当的部分连接。细胞培养技术也可与脊髓或外周神经植入物一起使用。
以上描述的装置提供了优于现有技术的四个优点。
第一,所述装置由于以下原因具有较高的拉伸性能。这由可用于丝复合管以及所述管及其内腔内容物的复合特性的异常坚韧的非桑蚕丝产生。此外,将管中的纤维螺旋放置设计成提供给管纵向和径向的强度以及韧度。所述装置体还通过其复合构造被进一步加固。
第二,所述装置的设计使得轴突的迁移能够通过装置来优化。这是因为丝的丝体的填充密度和其间的通道尺寸是容易调节的。另外,所述装置中使用的非桑蚕丝自然地携带细胞粘附序列RGD的多个重复(优选至少八个),包括轴突的细胞结合于此。至少某些重复位于蛋白质的转角或预计的转角附近。此外,应理解的是对于轴突的迁移,结合部位的密度需要小心地控制。如果可接近RGD部位密度过大,则轴突的外生长物与丝纤维结合过于牢固且其不能从装置的相对端出现。另一方面,如果可接近RGD部位密度过小,则轴突的外生长物与丝的丝体的粘附力不够且它们迁移入所述装置的能力减小。因此,轴突的外生长物与丝的丝体的结合可通过改变丝的丝体上的RGD部位密度进行调节。这可以两种方式实现。RGD部位的天然密度随着种类的不同而在每丝分子一个至每分子十二个以上的范围变动。因此,可选择具有适当密度RGD部位的丝。柞蚕丝中天然密度的RGD基团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也有可能通过使用温和阻滞来部分取代精氨酸ε氨基进一步调节RGD基团的密度。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硫酸化和成酰胺作用。所述的基团也可通过环己二酮阻滞。
第三,所述装置当干燥时是僵硬的并且当湿润时塑化得到类似于天然神经的弯曲和拉伸性能。干燥或部分水化时的硬度有利于插入所述装置并缝合入位,而湿润时的柔韧性类似于天然神经的柔韧性。
第四,当所述装置干燥时内腔基质里的透明质酸凝胶有助于将丝的丝体保持在内腔里的适当位置上,使在所述装置内腔里的精细丝的丝体在无损失或无混乱的情况下容易地将所述装置切下并处理至所需的长度。另外,当水化时透明质酸刺激了神经细胞的向内生长。
实施例1培养物中分离的DRG/丝最初的体外实验证明培养物中的柞蚕丝纤维通过外周神经系统(PNS)神经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支持轴突的生长并且也支持PNS支持细胞(施万氏细胞)的粘附和迁移。使用新生大鼠(P3)的背根神经节(DRG)和坐骨神经植入物以及大鼠成体分离的DRG细胞施行实验。
方法通过吸入高浓度的CO2将成年或新生的(P3)大鼠处死,并使用根据英国动物(科学程序)法案公布的方法(Huang等,Neuroreport 1689-93(2005))培养DRG神经细胞。将背根神经节移出并进行清洁,然后,于Bottenstein和Sato氏无血清培养基(BSF-2;在Ham氏F-12基础培养基中含有0.3%牛血清白蛋白(BSA)、1%N-2补充物和100单位/ml的青霉素/100μg/ml的链霉素,所有试剂均来自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中化学(0.125%的胶原酶,2小时;Sigma,英国)和机械分离。然后将细胞混悬液以600rpm离心5分钟,随后通过15%的BSA悬浮并且以900rpm第二次离心10分钟。将沉淀细胞重新悬浮于BSF-2中,然后以900-1000个神经细胞/盖玻片的密度接种至与附着有丝纤维的盖玻片上。在37℃、95%空气和5%CO2的加湿气氛下,于加有100ng/ml神经生长因子(NGF)的BSF-2中维持培养物7天。盖玻片的制备通过下述方法先使用聚-L-赖氨酸(100tg/ml)和大鼠尾部胶原涂布,然后使丝纤维粘附至胶原上。在某些情况中,在使用DRG细胞接种前将粘附有丝纤维的盖玻片以10μg/ml的层粘连蛋白涂布。此外,在某些实验中DRG和坐骨神经植入物代替分离的DRG细胞使用。在此类情况中,通过吸入高浓度的CO2处死新生的(P3)大鼠,切离腰神经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段,将其粘附在聚-L-赖氨酸和胶原涂布的已粘附有层粘连蛋白涂布的丝纤维的载玻片上,并在加有NGF的BSF-2中培养7-10天。
在培养期结束时,将培养物在100%的甲醇或4%的多聚甲醛中混合并使用以下的试剂标记揭示DRG胞体和过程的小鼠βIII微管蛋白(1∶1000),揭示再生DRG过程和非髓鞘施万氏细胞过程的家兔GAP-43抗体(1∶1000),揭示施万氏细胞的家兔S100抗体(1∶1000),和用作一般核对比染色的Hoechst 3342(2μg/ml)。使用抗兔TRITC(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和抗小鼠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第二抗血清对第一抗血清进行可视化。然后在Zeiss LSM-510共焦显微镜上观察标本。
结果新生的DRG和坐骨神经植入物在DRG植入物中(图1,2),Hoechst染色表明多数的施万氏细胞已从植入物中迁移出并粘附至丝纤维上。此外,可清楚地观察到GAP-43免疫反应性轴突沿着各丝纤维延伸并在某些情况中也桥接各纤维。
在坐骨神经植入物中(图3),多数Hoechst标记和GAP-43免疫反应性施万氏细胞已从所述植入物中迁移出并粘附至丝纤维上,证实所述纤维为施万氏细胞连接提供了很好的基质。
分离的成体DRG细胞在成体DRG培养物中(图4),观察到多数Hoechst标记的施万氏细胞核和GAP-43免疫反应性轴突粘附至各丝纤维上,证实所述纤维也支持成体PNS神经细胞的生长并且支持神经胶质细胞。在丝涂布有层粘连蛋白的培养物中(图4)和无层粘连蛋白的培养物中(图5)均观察到广泛地生长,证实丝本身是神经细胞生长的良好基质并且不需另外的细胞外基质涂层。
为了进一步表征体外观察到的生长,使用神经胶质特异性的标记物S100和神经细胞特异性的标记物βIII微管蛋白施行标记。这证实了多数S100免疫反应性施万氏细胞与丝纤维有关联(图6),以及精细的GAP-43免疫反应过程是神经细胞源性的(图7)。大部分的Hoechst核是椭圆形,微管蛋白阴性的,并且属于施万氏细胞。然而,某些是圆形和微管蛋白免疫反应性的(图7中的箭头),并且沿着丝延伸微管蛋白和GAP-43免疫反应性神经细胞过程。这些是已粘附至丝并且沿着丝延伸过程的、由相关的施万氏细胞支持的DRG神经细胞。
体外研究表明由丝制备的纤维通过新生的和成体的PNS神经细胞(DRG细胞)支持轴突的生长并且也支持施万氏细胞的连接与迁移。这是重要的特征,因为已知施万氏细胞有助于轴突生长。
实施例2将丝纤维植入成年大鼠脊髓最初的体内试验考察将丝纤维植入脊髓的作用。特别感兴趣的是轴突生长的程度和定向(相对于丝纤维)以及植入物对周围完整神经组织的影响(即坏死和炎症性反应的程度)。
方法最初关于将丝植入脊髓的体内试验在未束扎(即不包含在导管内)的纤维束上进行。根据英国内务部批准的指导原则和试验方案施行动物照顾和操作。使用氟烷(4%的诱导剂,2%的维持剂)麻醉年轻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将横盖在脊柱上的皮肤和肌肉切割开并在T7和T9位置之间施行椎板切除术。打开硬脑脊膜并使用虹膜剪移出从中线往侧面延伸近0.5mm和从脊髓表面腹侧延伸1mm的接近2mm长的一段脊髓。然后将丝纤维束放入具有与脊髓纵轴平行定向的丝纤维的病变腔中。然后使用明胶海绵覆盖病变部位并缝合覆盖的肌肉和皮肤。动物继植入后存活时间在1和8周之间。在适当的存活时间后,使用戊巴比妥钠(Sagatal,RMB,60mg/kg)深度麻醉动物,并使用50ml 0.01M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继之以溶于pH7.4 0.01M磷酸盐缓冲液4%的多聚甲醛通过升主动脉灌注。将脊髓剖开,在4%的多聚甲醛中后固定(postfixed)1-2小时,并在溶于PBS的15%蔗糖中低温保护过夜。通过植入部位取出10-12mm厚度的纵向切片。
然后将含有植入部位的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使用蛋白基因产物抗体9.5(PGP9.5)对轴突的向内生长进行表征,而低亲和力p75受体抗体用于标记侵入植入部位的施万氏细胞。此外,巨噬细胞抗体(ED1)首先用于表征对植入物的炎性反应,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用于评价植入物周围完整组织的神经胶质反应。免疫组织化学的一般步骤如下在一抗中培育48小时,以磷酸盐缓冲液洗涤两次,每次十分钟,在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或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两者均从Jackso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公司获得)共轭的二抗中培育2小时。洗涤三次以上,每次10分钟,随后在含有2.5%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的PBS甘油(1∶3)中给载玻片盖上盖玻片或以等同于以上描述的方式进行二抗的免疫组织化学处理。
丝纤维自身产生荧光并且在脊髓中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白色纤维,图8,左)。使用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标记显示通常所述丝纤维接近相邻的完整脊髓(图8,右),在宿主脊髓和植入物之间具有很少或无坏死组织。此外,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在脊髓损伤中是典型的。这两种特征表明脊髓对丝纤维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在植入脊髓的丝纤维束内以及周围组织中观察到了巨噬细胞的侵入(图9)。此种侵入的程度逐渐减小并且在距离植入物2mm外通常很少观察到巨噬细胞。所述炎性反应的程度与使用的其它植入物(例如纤维粘连蛋白)以及继脊髓损伤不治疗后的炎性反应相比更有利,进一步表明丝纤维与宿主脊髓的良好相容性。
使用轴突标记物PGP9.5的标记(图10显示大量的轴突(以箭头表示)生长入所述的丝植入物中并且通常表现出平行于丝纤维的定向。在植入后4周(考察的最近时间点)观察到最大量的生长。
共焦显微镜分析(图11)进一步显示PGP9.5标记的轴突沿着各丝纤维以及在各丝纤维之间生长。此外,在此时间点(4周)没有任何丝纤维降解的迹象。
图12显示使用轴突标记物PGP9.5和施万氏细胞标记物p75的双重标记并揭示了施万氏细胞与已生长成熟的轴突基本对应。这表明在植入物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生长可能是外周源性的和/或通过建立良好的与施万氏细胞相关的神经营养支持进行刺激。
实施例3丝导管内丝纤维的植入(首次重复)最初对脊髓中基于丝的导管用途的研究考察了一种导管,所述导管含有于核内紧密填充丝纤维的丝导管(图13)。
方法植入方法与(2)中描述的相同,除了植入物的直径(接近1mm)要求在脊髓中制备稍宽的病变腔之外。
结果结果表明这些植入物没有整合入脊髓并且在组织切除过程中从脊髓中脱落。这可能是由于导管内纤维的填充密度太大以至于不允许任何内源性成分渗透入植入物中,因此使得与宿主脊髓的任何种类的整合均不可能。然而,重要地要注意的是在所有动物中病变腔与植入物的尺寸必须一致并且植入部位周围的脊髓无坏死迹象,表明宿主脊髓对这些植入物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实施例4含有透明质酸的丝导管内丝纤维的植入没有观察到丝导管的整合(参见以上),表明导管核心内的丝纤维需要纤维混悬于为轴突和其它内源性成分侵入提供空间且为轴突生长所允许的可生物降解基质中。因此,将由具有混悬于透明质酸中的丝纤维的丝外鞘组成的导管植入核心中。
方法植入和染色的方法与以上(实施例3)描述的相同,除了植入物的直径(接近1mm)要求在脊髓中制备稍宽的病变腔之外。
结果导管的结构清楚可见(图14),各个外鞘壁看起来是小丝片条(箭头)且内部核心是纵向定向的细条(箭头尖)。对于使用未束扎的丝(参见切片2),GFAP标记显示丝植入物很好地整合至宿主脊髓中,在星形胶质细胞疤痕和植入物之间具有很少或无坏死组织。
相对于图9,至丝导管的巨噬细胞侵入在表观和程度上与未束扎的丝纤维观察到的(图15)类似。此外,植入后8周,可观察到巨噬细胞聚集在各丝纤维的周围,但仍无丝纤维开始分解的迹象。
对于使用未束扎的丝(参见实施例3),可观察到大量PGP9.5染色的轴突在丝纤维间生长(参见图16)。与未束扎的丝纤维大不相同,可观察到许多向内生长的轴突成束地生长。
此外,对于使用未束扎的丝(参见实施例2),使用轴突标记物PGP9.5和施万氏细胞标记物p75的双重标记显示已生长成熟的轴突与施万氏细胞基本对应。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装置,其包括具有内腔和长轴的管体;和沿着所述管体的内腔的长轴基本平行放置的多个丝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管体含有可再吸收的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管体具有包含置于基质中的纤维的复合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基质是丝蛋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丝蛋白是由桑蚕或非桑蚕获得的复溶丝蛋白,或由桑蚕或非桑蚕获得的天然丝心蛋白。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基质通过交联进行稳定化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交联是使用甲醛气体、柠檬酸根离子、核糖、乙二醛或京尼平而实现。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形成管体的所述纤维被螺旋放置或编织。
9.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形成管体的所述纤维是丝纤维。
10.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丝元件以1μm和100μm之间的距离相互分开。
11.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丝元件的填充密度在从每10,000μm2大约1至大约30的范围内。
12.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管体具有从大约1.0至大约2.5mm的外径。
13.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管体的壁具有从大约250μm至大约750μm的厚度。
14.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的长度为从大约0.5mm至大约20.0mm。
15.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丝元件具有从大约5μm至大约50μm的直径。
16.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丝元件或纤维包括桑蚕丝、非桑蚕丝、蜘蛛牵引丝和由重组丝蛋白或蛋白类似物纺成的丝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丝元件由来自非桑蚕的丝制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丝元件是条丝或缫丝或捻线丝的形式。
19.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丝元件具有主要丝蛋白,所述主要丝蛋白含有三联体RGD的至少八个重复。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三联体RGD的至少一些重复位于紧邻所述主要丝蛋白的结构的转角或预计转角处。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主要丝蛋白具有如下的位点自所述位点所述主要蛋白的一个或多个精氨酸基团已被阻断调节细胞粘连性。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阻断通过一次或多次的脱氨基、硫酸化、成酰胺和使用环己二酮的阻断而实现。
23.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多个丝元件被置于包含可再吸收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的内腔基质中。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可再吸收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包括水凝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水凝胶是透明质酸或海藻酸盐,其具有或没有聚赖氨酸,或者是酪蛋白。
26.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内腔或丝元件另外还含有细胞外基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粘连蛋白和/或层粘连蛋白。
28.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另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生物活性物质选自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类固醇、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
30.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另外还包括细胞群。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细胞是施万氏细胞或嗅鞘细胞(OECs)。
32.一种制备医疗装置的方法,其包括形成管体和将丝元件引入所述管体的内腔中以使其沿着管体内腔的长轴基本平行放置。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体的形成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形成所述管体的成形器;将纤维放在所述成形器上;将基质应用至纤维以形成复合体;以及移去所述成形器。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交联所述基质。
35.如权利要求32、33或34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管体内腔中的所述丝元件间引入内腔基质组分。
36.一种用于神经细胞再生的方法,其包括植入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的医疗装置。
37.一种用于治疗或修复脊髓损伤的方法,其包括植入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的医疗装置。
38.一种用于治疗或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方法,其包括植入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的医疗装置。
39.如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神经细胞再生中的应用。
40.如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脊髓神经细胞再生中的应用。
41.如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在外周神经的神经细胞再生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一种医疗装置,其包括具有内腔和长轴的管体和沿着管体内腔的长轴基本平行放置的多个丝元件。一种制备所述医疗装置的方法,其包括形成管体和将丝元件引入管体的内腔中使其沿着管体内腔的长轴基本平行放置。所述装置可用在神经细胞再生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在神经再生部位植入所述的医疗装置。
文档编号A61L27/50GK101072593SQ200580036978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4日
发明者约翰·普里斯特利, 沃恩·金, 大卫·菲利普·奈特, 尼古拉斯·詹姆士·瓦维瑟·斯基尔, 杰西卡·汉斯曼 申请人:纽罗泰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