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生物医用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571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吸收生物医用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生物医用膜,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与聚丙交酯等的共混物制成的生物医用膜。用作手术后防止创面粘连,引导组织再生,软组织补片,人工皮肤、真皮支架。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中的防止创面粘连一直是未很好解决的问题。手术后组织粘连带来的后遗症是手术部位持续疼痛,可长达数年之久;手术部位部分失去功能,如肌腱手术粘连后,肢体无法活动自如。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硅油、透明酯酸钠、几丁质胶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粘效果差,甚至起不到防粘作用。这是因为这类材料都是流体或半流体状,在体内的吸收很快,一般3-4天时间就完全吸收,防粘连作用时间短,这样往往很难达到较理想的防粘连效果。
用膜的机械隔离原理来起到防粘连作用是目前一种发展趋势。美国ETHICON公司开发出INTERCEED纤维隔离膜,该膜是由氧化再生纤维制成,可在体内28天完全吸收。GENZYNE公司开发出SEPRAFILM膜,它主要由羧甲基纤维素制成,具有明显的防粘连效果。但以上两种可吸收膜,由于都是水溶性纤维素制成,吸收速度快,因此必须制成很厚的膜(>0.5mm)才能在体内维持需要的时间。
中国专利申请号001127837公开了一种可吸收的聚乳酸制成防粘连膜,该膜为无色透明状。虽然有一定的防粘连效果,但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原因是1)由于聚乳酸材料本身的特性如玻璃化温度高,膜脆性和硬度较大,降解过程中,会形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对组织会产生刺痛感,会产生炎症;2)对组织没有贴附性,会出现翘边,并需要缝合。
利用ε-己内酯与丙交酯共聚改性(D.Cohn,and A.Hotovely Salomon,Volume26,Issue 15,May 2005,Pages 2297-2305),其共聚物材料本身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因此该材料可以制成非常柔软的膜。但单独使用该共聚材料制造的膜太柔软,成型加工性能差,降解时间无法控制,手术中不易操作,因此应用受到局限。
美国专利5,085,629公开了一种由L-丙交酯、ε-己内酯、丙交酯合成的三元共聚物,是一种非常柔软的材料,单独使用该材料或加入硫酸钡用于制造可吸收输尿管支架。但单独使用该共聚材料制造的膜易存在以上问题。
中国专利CN 113680C公开了ε-己内酯-丙交酯-乙交酯的共聚物,但单独使用该共聚材料制造的膜易仍存在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采用可吸收聚合物与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共混的方式对材料改性,并且,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粘附剂改善材料的粘附性。由本发明材料制成的生物医用膜,能被人体完全吸收,降解速度可以通过组分比例的变化来调节,粘附性好,不需缝合,手术上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的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10%~95%,聚丙交酯或/和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5%~90%,其中,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己内酯重量百分含量为10%-70%,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150万;聚丙交酯或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150万;这里的丙交酯可以是L型的,也可以是DL型的。
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聚丙交酯、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粘均分子量(Mn),先用乌氏粘度计在四氢呋喃中25℃测得聚合物的特性粘度([η]),再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粘均分子量[η]=1.04×10-4Mn0.75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还可以加入生物粘附剂,如水溶性的阴离子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海藻酸、透明质酸、果胶、黄原胶、聚丙烯酸、壳聚糖-EDTA复合物;阳离子型的壳聚糖、聚赖氨酸;非离子型聚醚、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纤维素。
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中加入生物粘附剂的量,为材料总重量的0.5~40%。
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中,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主要通过实验合成,其中,己内酯单体可以是ε-己内酯、ε-烷基己内酯,所述的烷基为C1-C4的烷基,即ε-甲基己内酯、ε-乙基己内酯、ε-丙基(或异丙基)己内酯和ε-丁基(或异丁基)己内酯;丙交酯单体是L-丙交酯、DL-丙交酯或L-丙交酯和DL-丙交酯混合物;其己内酯与丙交酯的比例,一是根据所需材料的柔软性、二是根据材料具体用途的降解速度,调节投料的比例来达到。
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中,将聚丙交酯或/和乙交酯-丙交酯加入到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主要改善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过于柔软导致手术中不易操作,膜的成型加工困难,降解时间无法控制等问题。共混后,材料的硬度提高,膜成型容易,制造成品率高,使用时便于手术操作。
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中,加入生物粘附剂,主要增加材料的亲水性,有利于与组织的贴附,不需要缝合。
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的成型,可以采用常规的成膜技术,如流延法、溶剂蒸发成膜,挤出、压延、吹塑成膜,冷冻干燥、相分离成膜等。
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一些优点1)所用材料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能自行降解,降解速度可以通过调节共聚物或共混物比例来达到。
2)所用材料为共混材料,共混改性比合成共聚物工艺更简单,其材料性能,如软硬度更易控制。
3)加入生物粘附剂,增加了材料亲水性,有利于与组织的贴附,不需要缝合固定。
本发明的生物医用膜可以用于外科手术中防止创面粘连,引导组织再生,软组补片、人工皮肤、真皮支架等。还可以混入抗炎症的药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的制备将脱水纯化处理的ε-己内酯(Sigma公司)和DL-丙交酯(自制)各50克置于500ml的反应瓶中,再加入0.02%的辛酸亚锡催化剂(Sigma公司),在真空条件下和150℃下反应6小时,得到弹性的聚合物,将该聚合物溶解于丙酮中,在乙醇中沉淀,沉淀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48小时即得到弹性体材料。产物的分子量为53万,经核磁C13谱测定,ε-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ε-己内酯单元占43.6%。实验测定玻璃化温度为3℃。
上述实验中DL-丙交酯可以被替代为L-丙交酯,或DL-丙交酯和L-丙交酯的混合物,实验条件基本相同,合成相应的共聚物。
实施例2将脱水纯化处理的ε-己内酯60克和DL-丙交酯40克置于500ml的反应瓶中,再加入0.01%的辛酸亚锡催化剂,在真空条件下和150℃下反应6小时,得到弹性的聚合物,将该聚合物溶解于丙酮中,在乙醇中沉淀,沉淀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48小时即得到弹性体材料。产物的分子量为113万,经核磁C13谱测定,ε-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ε-己内酯单元占39.1%。实验测定玻璃化温度为2℃。
上述实验中DL-丙交酯可以被替代为L-丙交酯,或DL-丙交酯和L-丙交酯的混合物,实验条件基本相同,合成相应的共聚物。
实施例3 ε-烷基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的制备将脱水纯化处理的ε-甲基己内酯(Sigma公司)和DL-丙交酯各50克置于500ml的反应瓶中,再加入0.01%的辛酸亚锡催化剂,在真空条件下和150℃下反应7小时,得到弹性的聚合物,将该聚合物溶解于丙酮中,在乙醇中沉淀,沉淀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48小时即得到弹性体材料。产物的分子量为36万,经核磁C13谱测定,ε-烷基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ε-烷基己内酯单元占36.6%。实验测定玻璃化温度为5.5℃。
ε-乙基己内酯、ε-丙基(或异丙基)己内酯和ε-丁基(或异丁基)己内酯与DL-丙交酯共聚物按相同的方法合成。
上述实验中DL-丙交酯可以被替代为L-丙交酯,或DL-丙交酯和L-丙交酯的混合物,实验条件基本相同,合成相应的共聚物。
实施例4将脱水纯化处理的乙交酯30克和DL-丙交酯70克置于500ml的反应瓶中,再加入0.01%的辛酸亚锡催化剂,在真空条件下和150℃下反应6小时,得到共聚物,将该共聚物溶解于丙酮中,在乙醇中沉淀,沉淀物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48小时即得到弹性体材料。产物的分子量为23万,经核磁C13谱测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乙交酯单元占31.6%。实验测定玻璃化温度为56℃。
上述实验中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比例调节,可以改变单体的投料比,得到合成相应的共聚物,实验条件基本相同。
实施例5按实施例1制备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50克,与DL-聚丙交酯(按实施例4类似方法制备,分子量为25万,玻璃化温度为52℃)50克通过溶液溶解法共混,所用溶剂为丙酮,流延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8℃。
实施例6按实施例1制备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10克,与实施例4制备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分子量为23万,玻璃化温度为56℃)10克通过溶解法共混,所用溶剂为丙酮,溶剂挥发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8℃。
实施例7按实施例1制备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9克,与聚交丙酯-乙交酯共聚物(按实施例4类似方法制备,分子量32万,玻璃化温度为58℃)21克通过溶解法共混,所用溶剂为丙酮,溶剂挥发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7℃。
实施例8按实施例1制备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48克,与DL-聚丙交酯分子量为25万,48克,水溶液的阴离子型的羧甲基纤维素4克,通过溶解法共混,流延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6℃。
实施例9按实施例1制备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10克,与DL-聚丙交酯(分子量为25万)10克,阳离子型的壳聚糖4克,通过溶解法共混,溶剂挥发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8℃。
实施例10按实施例3制备的甲基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15克,与DL-聚丙交酯(分子量为25万)15克,阳离子型的壳聚糖4克,通过溶解法共混,冷冻干燥法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8℃。
实施例11按实施例2制备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21克,与聚交丙酯-乙交酯共聚物(分子量为23万)9克,溶剂挥发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4℃。
实施例12按实施例2制备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9克,与聚交丙酯-乙交酯共聚物(分子量为23万)21克,溶剂挥发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9℃。
实施例13
按实施例2制备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9克,与DL-聚丙交酯(分子量为136万,玻璃化温度为61℃)21克,溶剂挥发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1℃。
实施例14按实施例3制备的甲基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10克,与DL-聚丙交酯(分子量为25万)40克,通过溶解法共混,冷冻干燥法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5℃。
实施例15按实施例3制备的甲基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10克,与DL-聚丙交酯-乙交酯的共聚物(分子量为25万)40克,通过溶解法共混,冷冻干燥法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9℃。
实施例15按实施例3制备的甲基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10克,与DL-聚丙交酯-乙交酯的共聚物(分子量为25万)40克,通过溶解法共混,冷冻干燥法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9℃。
实施例16按实施例3制备的甲基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8克,与DL-聚丙交酯-乙交酯的共聚物(分子量为25万)36克,阳离子型的壳聚糖6克,通过溶解法共混,冷冻干燥法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3℃。
实施例17按实施例3制备的甲基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10克,与DL-聚丙交酯-乙交酯的共聚物(分子量为25万)36克,水溶液的阴离子型的羧甲基纤维素4克,通过溶解法共混,冷冻干燥法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3℃。
实施例18按实施例3制备的甲基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10克,与DL-聚丙交酯(分子量为25万)36克,水溶液的阴离子型的羧甲基纤维素4克,通过溶解法共混,冷冻干燥法成膜,实验测定膜的玻璃化温度为13℃。
本发明的可吸收生物医用膜的降解情况,列如表1。
表1可吸收生物医用膜的降解情况

*在37℃的磷酸缓冲溶液中测试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 10%~95%,聚丙交酯或/和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 5%~90%,其中,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己内酯重量百分含量为10%-70%,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150万;聚丙交酯或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150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已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的己内酯是ε-己内酯、ε-烷基己内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基为C1-C4的烷基,ε-烷基己内酯为ε-甲基己内酯、ε-乙基己内酯、ε-丙基己内酯、ε-异丙基己内酯、ε-丁基己内酯、ε-异丁基己内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已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的丙交酯是L-丙交酯、DL-丙交酯,或L-丙交酯和DL-丙交酯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其特征在于该可吸收生物医用膜还可加入生物粘附剂,如水溶性的阴离子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海藻酸、透明质酸、果胶、黄原胶、聚丙烯酸、壳聚糖-EDTA复合物;阳离子型的壳聚糖、聚赖氨酸;非离子型聚醚、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纤维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吸收生物医用膜,其特征在于生物粘附剂的量为材料总重量的0.5%~4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吸收的生物医用膜,其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10%~95%,聚丙交酯或/和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5%~90%,其中,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己内酯重量百分含量为10%-70%,共聚物分子量为5~150万;聚丙交酯或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150万;还可加入生物粘附剂0.5%~40%。由本发明生物医用膜,用作手术后防止创面粘连,引导组织再生,软组补片,人工皮肤、真皮支架;能被人体吸收,粘附性好,不需缝合,手术上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61L15/50GK1803204SQ20061002020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熊成东, 杨德娟, 陈栋梁, 李庆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