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1303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裂霉素C的缓释制剂,特别涉及一种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是Hata等人于1955年发现的抗生素类广谱抗癌药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丝裂霉素C对肿瘤细胞的G1期、特别是晚G1期及早S期最敏感,在组织中经酶活化后,它的作用类似于双功能或三功能烷化剂,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对RNA及蛋白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到目前为止,本品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20多年,是治疗各种实体瘤的有效药物。其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癌症,对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也有显著疗效,还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联合治疗。另外,丝裂霉素C还可用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因切除手术后常发生球结膜下和巩膜之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纤维化、瘢痕形成致滤过通道阻塞,使滤过泡难以形成,发生率可达15%~30%,而抗代谢物丝裂霉素C可增加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已经得到多年临床应用的肯定。丝裂霉素C作为抗癌药物的一种,有严重的全身性毒性,治疗窗窄,而药物本身性质不稳定,目前只能制成冻干粉针,临用前配制成溶液静脉注射。丝裂霉素C在体内半衰期短,治疗过程中需多次注射给药,给药后需有护理人员看护,极为不便,患者顺应性差。
另一方面,Kim等人于1983年最先发现并研究了多泡(多囊)脂质体,他们通过复乳法,以磷脂、胆固醇和中性脂质为成膜材料,以氯仿和乙醚为有机溶剂,成功制备了多泡脂质体,并凭借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了多泡脂质体的微观结构。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将药物溶液和油相在机械作用力下形成W/O(油包水)型初乳,再将初乳与外水相混合制得复乳,通过氮气吹干除去有机溶剂制得多泡脂质体混悬液。多泡脂质体颗粒的平均粒径在5~50μm之间。通过复乳法制备得多泡脂质体具有高包封率(20%~90%)、高载药量、高稳定性(4℃下可保存一年以上)、低渗漏、缓释作用(可延迟释放数天至数周)。因其非同心圆的拓朴结构,使得多泡脂质体在注射部位形成药物“储库”,随着磷脂双分子层的不断代谢,包封在囊泡中的药物逐步释放至血液或病变部位,发挥很好的延迟释放作用。通过调节制备过程中的参数和处方比例,可以轻松控制药物释放时间在几天到数周之间。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不同的药物活性成分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理,其制备包封率和药物释放及制剂稳定性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具体药物及其释放要求,需研究采用特定的处方和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为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具有缓释作用的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可以包括下列步骤①将脂质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以作为脂质相,其中该脂质成分包括重量比为2∶1~4∶1的中性磷脂和胆固醇,以及在脂质成分中占摩尔百分比为2~6%的中性脂质,该中性磷脂在脂质相中的浓度为20~40mg/ml;②将丝裂霉素C溶于缓冲盐溶液中使其浓度为20μg/ml~3000μg/ml,调节pH为7.4~9.2以作为内水相;③将等体积的所述内水相加入脂质相上层,混合乳化制得油包水型初乳;
④将2~6倍体积的外水相加入所述油包水型初乳的上层,搅拌形成水包油包水(W/O/W)型复乳,其中外水相中含有3.2~6g/100ml的渗透压调节物;⑤除去步骤④得到的复乳中的有机溶剂而制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
其中,上述中性磷脂及胆固醇为成膜材料;胆固醇为膜稳定剂,可通过改变磷脂相转变温度调节脂质体膜层的流动性,从而改善脂质体的稳定性,减小贮存过程中因脂质体膜层相变引起的药物渗漏。胆固醇用量过小,其调节作用甚微,当用量过大时难以形成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研究表明当磷脂与胆固醇重量比在2∶1~4∶1之间时形成的脂质体最稳定。
本发明步骤①中所述的中性磷脂是指处于其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的磷脂,其选自卵磷脂、大豆磷脂、脑磷脂、鞘磷脂、氢化大豆磷脂、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磷脂酰乙醇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等天然和合成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优选自卵磷脂、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
而本发明所说的中性脂质是指本身没有形成囊泡能力的,并且缺少带电荷的或亲水的“头部”基团的油或脂肪,如三油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癸酸甘油酯、三辛酸甘油酯、三己酸甘油酯、维生素E和角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在脂质体中主要起支架作用,分布于非同心水性腔室磷脂双分子层节点处,支撑起多泡(多囊)脂质体的拓扑结构;中性脂质是形成多泡(多囊)脂质体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发明优选三油酸甘油酯。
该有机溶剂可为能溶解脂质成分的任何溶剂,通常选自乙醚、氯仿、二氯甲烷、异丙基乙醚、四氢呋喃、卤代醚和卤代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优选二氯甲烷或乙醚-氯仿混合物。更佳为二氯甲烷,因二氯甲烷可有效溶解磷脂和类脂,并且毒性低于氯仿,挥干速率更优。
该步骤①的脂质成分中还可以含有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类脂,带电荷类脂可有效调节脂质体表面电荷,使脂质体带负电或正电,以增强制剂稳定性。该类脂与中性磷脂的重量比为1∶5~1∶60,类脂用量太少作用不明显,太多则增加成本,本发明优选1∶5~1∶20。
本发明所述的带负电荷的类脂选自磷脂酰丝氨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丝氨酸(DPPS)、二硬脂酰磷脂酰丝氨酸(DSPS)、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磷脂酰肌醇、二棕榈酰磷脂酰肌醇(DPPZ)、二硬脂酰磷脂酰肌醇(DSPZ)、磷脂酸、二棕榈酰磷脂酸(DPPA)及二硬脂酰磷脂酸(DSPA)中的一种或几种;而所述带正电荷的类脂选自二酰基三甲胺丙烷、二酰基二甲胺丙烷、硬脂胺(SA)及胶原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类脂最优选硬脂胺和/或胶原蛋白等带正电荷的类脂。因为丝裂霉素C在碱性条件下呈电负性,使磷脂双分子层带相反电荷有利于提高电负性药物的包封率,并可减小药物渗漏。另外,加入一定电荷类脂可增大水性腔室,从而增大包封体积,并可增加脂质体制剂的稳定性,减小粒子沉降和聚集。
考虑到丝裂霉素C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苯醌、氨基甲酸醌及氨杂三丙烷3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酸、碱、光照、高温条件下均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三元环发生酸催化开环,而碱性过强氨甲酸酯链水解;加之丝裂霉素C的降解产物无疗效,且毒性更大。故为了加强丝裂霉素C的稳定性,本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上述步骤②中,调节内水相pH值至一定碱性范围,可减少丝裂霉素C的降解,而pH在8.0~8.7范围则丝裂霉素C最稳定。
较佳地,步骤②的内水相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500~1000μg/ml,在此范围内,即可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又可取得较高的包封率。而步骤②中所述的缓冲盐溶液则选用脂质体制备领域中最常规使用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步骤②的内水相中还可以加入不超过10%(w/v),一般不超过4%(w/v)的渗透压调节物,以进一步增强制剂稳定性;其中,此处及下文中所提及的重量体积(w/v)百分比均指g/100ml。
本发明所述渗透压调节物可为现有技术中常用于调节渗透压的物质,如葡萄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等碳水化合物类,以及氯化钠等。本发明优选葡萄糖和/或蔗糖。
上述步骤③中所述混合乳化可采用现有技术,如通过搅拌、振荡、声处理、超声波、高速剪切匀浆机等装置和方法来处理;本发明优选采用高速剪切匀浆机。
而上述步骤④中混合形成复乳和步骤⑤中的去除溶剂方法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其中去除溶剂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气流吹干、减压蒸发等,通常选用氮气、氦气、氩气等惰性气体及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吹干溶剂,最常用且成本低的是氮气吹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其是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
本发明通过将丝裂霉素C制成缓释“储库”制剂,可以解决药物稳定性和全身毒性两方面问题。将丝裂霉素C包封在脂质体中4℃条件下保存可有效降低药物的降解;药物缓释可使局部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的治疗浓度,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顺应性。本发明的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具有高的包封率,在体内、外试验中均显示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从而较现有制剂可有更佳的抗细胞增殖及抗肿瘤效果,并由此降低了用药次数及总用药量,进一步降低了全身毒性。


图1为本发明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时间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混悬液在小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
图3为作为对照的现有丝裂霉素C溶液在小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下面实施例中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采用粒度大小分析仪检测;包封率测定方法为取0.5mL本发明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混悬液,加入4.5mL生理盐水,混和均匀,600×g离心5分钟,分离上清液和沉淀。依据已建立的分析方法检测(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p176)上清液中游离丝裂霉素C浓度;将沉淀用10%的Triton X-100溶液破膜溶解,依法测定包封的丝裂霉素C的浓度,用以下公式计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的包封率包封率(%)=被包封的丝裂霉素C量/混悬液中丝裂霉素C总量×100实施例1步骤1精密称取卵磷脂200mg、胆固醇50mg、硬脂胺40mg和三油酸甘油酯17.4mg,用5ml二氯甲烷溶解,作为脂质相;步骤2精密称取5mg丝裂霉素C和蔗糖100m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磷酸二氢钠和氢氧化钠调节pH至8.0,定容至5ml,作为内水相,缓慢加入脂质相上层;步骤3用高速剪切匀浆机(Fluko,ATS工业系统有限公司)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在10000rpm的转速下作用9分钟,制得W/O型初乳;步骤4为制得二氯甲烷微球混悬液,将20mL含有3.2%(w/v)葡萄糖的外水相加在W/O型初乳的上层,以4500rpm的转速作用15秒钟,形成二氯甲烷微球的混悬液;步骤5为制得多泡脂质体,将上述混悬液注入盛有30mL外水相的1000mL锥形瓶中,通以氮气(8L/min),37℃水浴20分钟缓慢除去二氯甲烷;向锥形瓶中加入60mL生理盐水,在600×g条件下离心5分钟分离脂质体,弃上清液,用生理盐水洗涤沉淀三次,将所得沉淀再分散在5~10ml生理盐水中,得多泡脂质体混悬液。
测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为5~50μm;包封率为87.4%。
实施例2步骤1精密称取卵磷脂200mg、胆固醇50mg、胶原蛋白10mg和三油酸甘油酯15.6mg,用5ml二氯甲烷溶解,作为脂质相;步骤2精密称取5mg丝裂霉素C和蔗糖200m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磷酸二氢钾和氢氧化钾调节pH至8.7,定容至5ml,作为内水相,缓慢加入脂质相上层;步骤3同实施例1;步骤4为制得二氯甲烷微球混悬液,将20mL含有6.0%(w/v)葡萄糖的外水相加在W/O型初乳的上层,以4500rpm的转速作用15秒钟,形成二氯甲烷微球的混悬液;步骤5同实施例1。
测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为5~50μm;包封率为75.1%。
实施例3步骤1精密称取二油酰磷脂酰胆碱100mg、胆固醇50mg、硬脂胺20mg和三油酸甘油酯3.4mg,用5ml氯仿-乙醚混合物(体积比为1∶1)溶解,作为脂质相;步骤2精密称取2.5mg丝裂霉素C,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磷酸氢二钠和氢氧化钠调节pH至8.4,定容至5ml,作为内水相,缓慢加入脂质相上层;步骤3同实施例1;步骤4为制得氯仿-乙醚微球混悬液,将60mL含有3.2%(w/v)葡萄糖的外水相加在W/O型初乳的上层,以4500rpm的转速作用15秒钟,形成氯仿-乙醚微球的混悬液;步骤5同实施例1。
测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为5~50μm;包封率为80.6%。
实施例4步骤1精密称取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150mg、胆固醇50mg、胶原蛋白15mg和三油酸甘油酯7.5mg,用5ml氯仿-乙醚混合物(体积比为1∶1)溶解,作为脂质相;步骤2精密称取3.75mg丝裂霉素C,100mg蔗糖,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磷酸氢二钠和氢氧化钠调节pH至6.5,定容至5ml,作为内水相,缓慢加入脂质相上层;步骤3同实施例1;步骤4为制得氯仿-乙醚微球混悬液,将40mL含有5.7%(w/v)葡萄糖的外水相加在W/O型初乳的上层,以4500rpm的转速作用15秒钟,形成氯仿-乙醚微球的混悬液;步骤5同实施例1。
测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为5~50μm;包封率为76.8%。
实施例5步骤1精密称取卵磷脂200mg、胆固醇100mg、硬脂胺40mg和三油酸甘油酯20.4mg,用5ml二氯甲烷溶解,作为脂质相;步骤2精密称取5mg丝裂霉素C和蔗糖100m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磷酸氢二钠和氢氧化钠调节pH至9.2,定容至5ml,作为内水相,缓慢加入脂质相上层;步骤3同实施例1;步骤4为制得二氯甲烷微球混悬液,将20mL含有3.2%(w/v)葡萄糖外水相加在W/O型初乳的上层,以4500rpm的转速作用15秒钟,形成二氯甲烷微球的混悬液;步骤5同实施例1。
测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为5~50μm;包封率为81.7%。
实施例6步骤1精密称取卵磷脂120mg、胆固醇30mg和三油酸甘油酯1.6mg,用5ml二氯甲烷溶解,作为脂质相;步骤2精密称取5mg丝裂霉素C和葡萄糖200m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磷酸氢二钾和氢氧化钾调节pH至8.0,定容至5ml,作为内水相,缓慢加入脂质相上层;步骤3~5同实施例1。
测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为5~50μm;包封率为67.4%。
实施例7步骤1精密称取卵磷脂200mg、胆固醇100mg、磷脂酰甘油40mg和三油酸甘油酯20.4mg,用5ml二氯甲烷溶解,作为脂质相;步骤2精密称取5mg丝裂霉素C和蔗糖100m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磷酸氢二钾和氢氧化钾调节pH至8.0,定容至5ml,作为内水相,缓慢加入脂质相上层;步骤3同实施例1;步骤4为制得二氯甲烷微球混悬液,将20mL含有4%(w/v)蔗糖和40mM精氨酸的外水相加在W/O型初乳的上层,以4500rpm的转速作用15秒钟,形成二氯甲烷微球的混悬液;步骤5同实施例1。
测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为5~50μm;包封率为54.9%。
实施例8步骤1精密称取卵磷脂200mg、胆固醇50mg、硬脂胺40mg和三油酸甘油酯17.4mg,用5ml二氯甲烷溶解,作为脂质相;步骤2精密称取15mg丝裂霉素C和蔗糖100m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用磷酸二氢钠和氢氧化钠调节pH至8.0,定容至5ml,作为内水相,缓慢加入脂质相上层;
步骤3同实施例1;步骤4同实施例1;步骤5同实施例1。
测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粒径为5~50μm;包封率为79.4%。
上述实施例中所用卵磷脂为德固赛公司产品;胶原蛋白、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购于Sigma公司;硬脂胺购于Fluka公司;胆固醇购于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油酸甘油酯购于广州化学试剂厂;其余试剂为常规市售产品。
试验实施例1 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稳定性研究1.样品制备1.1.根据实施例1制备三批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混悬液,批号为Y5M3-M1、Y5M3-M2、Y5M3-M3;1.2.根据实施例1,但内水相中不使用缓冲盐溶液调节pH值,仅用蒸馏水溶解、定容来制备三批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混悬液,批号为Y5M3-N1、Y5M3-N2、Y5M3-N3,以作为对照。
2.保存及取样置于4℃冰箱保存,分别于第1、2、3个月取样,高效液相法测定丝裂霉素C含量,计算含量下降百分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表明,经调节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中内水相pH,可显著提高制剂稳定性,三个月含量下降仅为0.3%左右。
试验实施例2 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测定取实施例1的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混悬液10ml,用40ml磷酸缓冲溶液(pH 8.0)稀释,将所得混悬液置于37℃恒温摇床(转速为15rpm)中,在预定的时间点取出等量的样品,以600×g离心分离上清液和沉淀,依法测定上清液中丝裂霉素C的量,每个时间点的药物释放百分比用以下公式计算药物释放百分比(%)=上清液中游离丝裂霉素C的量/多泡脂质体中包封的丝裂霉素C原始量×100结果表明在第6天(144小时)时,药物释放达到了80%以上,包封的丝裂霉素C基本释放完全(如图1所示)。说明本发明丝裂霉素C的多泡脂质体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试验实施例3 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的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通过小鼠肌肉内注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证明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的体内缓释作用。
取实施例1制得的多泡脂质体,配制丝裂霉素C浓度为10mg/mL的多泡脂质体混悬液备用。
1.动物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g),按照《实验动物管理规定》饲养、管理小鼠。试验开始前禁食过夜,并做颈动脉插管。
2.给药与血样采集8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右腿肌肉注射2.5mg/kg剂量的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混悬液和丝裂霉素C溶液(对照)。给药后,在预定的时间点通过颈动脉插管采集血样(0.3mL),每次抽取血样之后给小鼠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立即10,000×g离心血样10分钟,将所得小鼠血浆于-20℃冷冻保存,待进一步分析检测。
3.样品检测3.1.分析方法的建立精密吸取血浆0.5ml置于5ml塑料离心管中,精密加入100μl内标对照硝基苯甲醛的甲醇溶液(1000μg/ml),加入3.0ml乙酸乙酯,涡旋萃取5min,离心(11,000rpm/min,10min)将上层有机相转移至另一5ml离心管中,下层再加2.0ml乙酸乙酯进行第二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层,于35~38℃水浴氮气吹干。残渣用200μl甲醇复溶,混匀,离心,取上清液20μl进行HPLC分析,记录色谱图,以样品峰和内标峰面积之比进行定量分析。
3.2.样品检测分析测定每个时间点样品的丝裂霉素C量,利用Topfit 2.0程序计算血药浓度-时间关系数据。
4.试验结果由图2可知,本发明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呈明显的缓释行为,5天(120小时)后检测到的血液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仍在1μg/ml左右;而作为对照的丝裂霉素C溶液(未包封)在肌肉注射后4小时左右血药浓度便降低到0.1μg/ml以下(如图3所示)。因此可以证明,丝裂霉素C经多泡脂质体包封后,有效实现了丝裂霉素C的体内缓速释放。
权利要求
1.一种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①将脂质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以作为脂质相,其中该脂质成分包括重量比为2∶1~4∶1的中性磷脂和胆固醇,以及在脂质成分中占摩尔百分比为2~6%的中性脂质,该中性磷脂在脂质相中的浓度为20~40mg/ml;②将丝裂霉素C溶于pH为7.4~9.2的缓冲盐溶液中,使其浓度为20μg/ml~3000μg/ml,以作为内水相;③将等体积的所述内水相加入脂质相上层,混合乳化制得油包水型初乳;④将2~6倍体积的外水相加入所述油包水型初乳的上层,混合形成水包油包水型复乳,其中外水相中含有3.2~6g/100ml的渗透压调节物;⑤除去步骤④得到的复乳中的有机溶剂而制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①中所述的脂质成分中还含有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类脂,该类脂与中性磷脂的重量比为1∶5~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负电荷的类脂选自磷脂酰丝氨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丝氨酸、二硬脂酰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二棕榈酰磷脂酰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肌醇、磷脂酸、二棕榈酰磷脂酸及二硬脂酰磷脂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带正电荷的类脂选自二酰基三甲胺丙烷、二酰基二甲胺丙烷、硬脂胺及胶原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类脂为硬脂胺和/或胶原蛋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的中性磷脂选自卵磷脂、大豆磷脂、氢化大豆磷脂、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鞘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该中性脂质选自三油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癸酸甘油酯、三辛酸甘油酯、三己酸甘油酯、维生素E和角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该有机溶剂选自乙醚、氯仿、二氯甲烷、异丙基乙醚、四氢呋喃、卤代醚和卤代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中性磷脂选自卵磷脂、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该中性脂质为三油酸甘油酯,该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乙醚-氯仿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将丝裂霉素C溶于pH为8.0~8.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使其浓度为500~1000μg/ml,以作为内水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所述的内水相中还可以加入>0g/100ml,且≤4g/100ml的渗透压调节物。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压调节物为葡萄糖和/或蔗糖。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将包括中性磷脂、胆固醇和中性脂质的脂质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使中性磷脂含量为20~40mg/ml,以作为脂质相;②将丝裂霉素C溶于缓冲盐溶液中使其浓度为20μg/ml~3000μg/ml,以作为内水相;③将等体积的所述内水相加入脂质相上层,混合乳化制得油包水型初乳;④将含有渗透压调节物的外水相加入所述油包水型初乳的上层,搅拌形成水包油包水型复乳;⑤除去复乳中的有机溶剂而制得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该丝裂霉素C多泡脂质体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并有较佳的缓释作用,而取得更佳的抗肿瘤效果。
文档编号A61K9/127GK101045049SQ200610025159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8日
发明者陆伟根, 陈亭亭 申请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