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93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尤其是一种可协同作用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青霉素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长期以来作为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疾病的有效药物。但是由于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及滥用,临床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已经出现了耐药性的问题,也导致了此类患者本身临床治疗出现了复杂性、难治性和反复性等问题的困扰。
免疫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其所组成的防御系统能有效地攻击细菌,并加以消灭,达到免疫的作用。一般而言,处于正常的免疫水平时,免疫系统足以预防疾病,而免疫水平低下则很容易引起细菌性感染。免疫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利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机体本身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存在着反复感染的危险。单纯的长期抗生素治疗,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继续降低,亦达不到根治的目的。
头孢特伦新戊酯是日本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研发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感染,特别是治疗已经对青霉素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效果。匹多莫德则是一种免疫促进剂,其化学名为(R)-3-[(S)-(5-氧-2-吡咯烷基)羰基]-噻唑烷-4-羧酸,它能迅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如果能利用此两者来协同作用解决细菌的耐药性和机体的免疫水平低下的问题,应是极佳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外源性与内源性协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复方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其组成及相应的重量份数为头孢特伦新戊酯50~600份匹多莫德200~1600份。
1、药理及临床效果(1)作用机理匹多莫德,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又促进特异性免疫反应。可增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其趋化性;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促进有丝分裂原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使免疫功能低下时改变的辅助性T细胞(CD4+)与抑制性T细胞(CD8+)的比值恢复正常;通过刺激白介素-2和γ-干扰素促进细胞免疫反应。
头孢特伦新戊酯,通过在体内代谢成头孢特伦而具有抗菌活性。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PBP3,PBP1及PBP1BS结合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动物试验及临床试验均表明匹多莫德尽管无直接的抗菌及抗病毒活性,但通过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促进可发挥显著的治疗细菌及病毒感染的疗效。
(2)临床应用效果匹多莫德经动物试验及临床试验证明,尽管其无直接的抗菌及抗病毒活性,但通过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促进可发挥显著的治疗细菌及病毒感染的疗效。
头孢特伦新戊酯则有很广的抗菌谱,对肠杆菌科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对链球菌属、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与现有第一、二代口服头孢菌素相比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同时头孢特伦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2、药代动力学匹多莫德能吸收迅速并在全身各组织及器官中分布良好,血药达峰值为2h,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半衰期为4h,在体内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头孢特伦新戊酯的血药达峰时间为1.5h,清除半衰期为1h,主要经肾脏排出,少部分经胆汁排泄,体内无明显蓄积。本品在痰液、中耳渗出液、扁桃体、上颌窦粘膜、筛窦粘膜、鼻息肉、尿道分泌物、拔牙创面及女性生殖系统等组织体液中分布良好。
本发明的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充分利用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的协同作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匹多莫德与头孢特伦新戊酯药代动力学相接近,服用吸收后体内分布良好,且两者在体内无相互作用,亦无积蓄,均能很好的排出体外。
(2)、匹多莫德起效迅速,能在疗程上配合头孢特伦新戊酯治疗细菌性感染,有助于能缩短疗程和减少患者复发的几率,并能降低细菌耐药性增加的几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实施例中的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各组分的用量范围为头孢特伦新戊酯50~600mg匹多莫德200~1600mg。
按上述组成,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剂型,采用如下的实施例实施例1头孢特伦新戊酯50mg;匹多莫德200mg。
实施例2头孢特伦新戊酯100mg;匹多莫德400mg。
实施例3头孢特伦新戊酯150mg;匹多莫德600mg。
实施例4头孢特伦新戊酯200mg;匹多莫德800mg。
实施例5头孢特伦新戊酯300mg;匹多莫德1000mg。
实施例6头孢特伦新戊酯350mg;匹多莫德1200mg。
实施例7头孢特伦新戊酯400mg;匹多莫德1400mg。
实施例8头孢特伦新戊酯500mg;匹多莫德1500mg。
实施例9头孢特伦新戊酯600mg;匹多莫德1600mg。
实施例10头孢特伦新戊酯300mg;匹多莫德1600mg。
实施例11头孢特伦新戊酯600mg;匹多莫德200mg。
实施例12头孢特伦新戊酯600mg;匹多莫德400mg。
实施例13头孢特伦新戊酯600mg;匹多莫德1000mg。
下面以临床疗效报告,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报告目的 慢性肾盂肾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本实验观察和比较了采用本发明复方制剂和单用头孢特伦新戊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异。
方法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①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而且持续有细菌尿或频繁复发者;②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能等)减退,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者;③X线肾脏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
2、病例情况与分组观察住院病人62例,其中男21例,女41例;年龄23~67岁,平均43.1岁;病程1~8年,平均2.7年;急性发作27例;合并肾功能不全代偿期5例,合并高血压病8例。
尿培养为大肠杆菌42例,产碱杆菌9例,克雷伯氏菌7例,变形杆菌4例。临床表现为小便不畅,淋漓不己,时作时止,遇劳或着凉即发,伴腰痛、低热,乏力、夜尿增多,甚至有水肿、脓尿等。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复方制剂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含头孢特伦新戊酯200mg,匹多莫德800mg),Bid,口服,连续15天或至症状消失;对照组给予头孢特伦新戊酯,200mg,Bid,口服,连续15天或至症状消失。
4、疗效判定治疗前后均做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查血、尿常规及肾功能、肝功能,记录治疗至显效的时间并追踪观察半年。
愈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尿细菌培养阴性;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常规显著改善,尿细菌培养偶有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尿常规改善不明显,中段尿细菌培养仍为阳性。
5、统计方法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作为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标准。
结果1、复方制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复方制剂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依据治疗至显效时间的统计,复方制剂组为11.3±2.5天与对照组的14.2±2.8天差异显著(P<0.01),结果见表1。
表1、复方制剂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2、复方制剂组与对照组复发比较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追访半年,复方制剂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结果见表2表2 复方制剂组与对照组复发比较 由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的复方制剂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及相应的重量份数为头孢特伦新戊酯50~600份匹多莫德200~160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孢特伦新戊酯与匹多莫德复方制剂,其组成及相应的重量份数为头孢特伦新戊酯50~600份、匹多莫德200~1600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能够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率以及降低细菌耐药性,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文档编号A61P31/04GK1861079SQ20061008132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6日
发明者邓文峰 申请人:邓文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