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胃脘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82191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胃脘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胃脘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以胃脘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等。由于饮食、学习紧张等因素,近年来儿童胃脘痛发病率日益增加,日久不愈常可影响学业和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专用于小儿胃脘痛且效果肯定的中成药较少。


发明内容
中医将胃脘痛辨证分型为胃寒、胃热、食积、瘀滞等,目前儿童因生活条件多优裕、食入热卡高等,且病史不长,因而表现为胃热或兼气滞型较多。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的验证,找到了有效治疗小儿胃脘痛的中药内服药物,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小儿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物选择黄连、蒲公英、木香、青皮、延胡索、半夏、甘草进行组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胃热型胃脘痛等疾病。
选用黄连是因为黄连性味苦寒、归入胃经,功能清热泻火,为治疗胃热常用药物,可清泄胃热,具有治本之功。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功能清热解毒,原为治疗热毒疮疡要药,然亦入胃经,具有清泄胃热之功。选用木香、青皮、半夏、延胡索,是因为木香、青皮功能行气,可解除胃脘胀满,其中木香善能行气除胀,青皮则兼有消食功能;半夏功能和胃止呕,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认为它“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延胡索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以上四药分别具有行气、消食、和胃、止痛之功,对由于胃火产生的胃胀、疼痛、食滞、胃气失和等标症具有治疗作用。甘草既能清泄胃热、缓急止痛,同时还能调和诸药。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含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具有较好疗效 黄连1-20份、蒲公英1-50份、木香1-20份、青皮1-20份、延胡索1-50份、半夏1-20份、甘草1-20份。
优选为黄连2份、蒲公英5份、木香2份、青皮2份、延胡索5份、半夏2份、甘草2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重量配比的上述七味中药浸泡半小时,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二次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35(65℃热测)稠浸膏,真空干燥,粉碎,加入40%糊精混匀,75%酒精制粒,干燥,包装即得。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
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泄胃热、化气止痛功效,对儿童胃热型胃脘痛的胀痛、嗳气、纳呆等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临床试验 1、诊断及入选标准 (1)中医胃脘痛诊断标准 ①胃脘部疼痛及胃肠病症状; ②有反复发作史; ③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
具备①并兼具其余1~2项,即可诊断。
(2)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辨证表现为胃热或兼有气滞证者 主症胃脘疼痛 兼证胃脘胀、嘈杂、嗳气、口苦干、纳呆、舌红、苔薄干或黄、脉数或弦除主症必具外,尚应具备兼症中的二项以上,并结合舌、脉象者即可。
(3)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①胃脘疼痛 正常0分无 轻度3分常有 中度6分频发,影响学习 重度9分整日不休,影响学习和休息 ②胃脘胀满 正常0分无 轻度2分食后饱胀 中度4分每天6小时以上 重度6分整日 ③嘈杂 正常0分无 轻度2分每日小于3小时 中度4分每日3-6小时 重度6分整日 ④嗳气 正常0分无 轻度2分每日小于5次 中度4分每日5-9次 重度6分每日多于10次 ⑤口苦干正常0分无 轻度2分偶有 中度4分较多 重度6分持续 ⑥纳呆 正常0分无 轻度1分食欲差,饭量减少1/2以下 中度2分食欲差,饭量减少1/2~2/3 重度3分无食欲,饭量减少2/3以上 (4)病情分级标准 轻度 积分≤7分 中度 积分8~15分 重度 积分≥16分 (5)纳入试验标准 ①符合胃脘痛的中医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 ②年龄6~14岁; ③自愿接受该药治疗。
(6)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②过敏体质或可能对试验药物成份过敏者; ③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2、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2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脱落3例,完成试验117例;117例患者分为试验组88例,其中男41例,女47例;对照组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诊断、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1两组受试者脱落情况 表2两组人口统计学情况比较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和性别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表3 两组病程、病情情况比较 两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情况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3、治疗方法 (1)试验药物、规格 试验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加工成颗粒剂,规格10g/袋,室温保存。
对照药养胃冲剂,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g/袋,室温保存。
(2)服药方法 试验组每次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1包,每天2次。
对照组每次服养胃冲剂1包,每天2次。
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
(3)合并用药 ①除试验用药外,试验期间禁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的中西药物; ②合并疾病所必须继续服用的药物或其他治疗须在病例报告表中记录药名,用法,用量及时间等。4、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
5、治疗结果(见表4-表8) 表4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第14天) 表5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第28天) 从表4、表5可见在第14天,试验组的临床痊愈率为19.7%,显效率为27.3%,总有效率为69.3%,无效率为30.7%;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为13.8%,显效率为20.7%,总有效率为62.1%,无效率为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在第28天,试验组的临床痊愈率为32.9%,显效率为29.5%,总有效率为90.9%,无效率为9.1%;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为17.2%,显效率为27.6%,总有效率为79.3%,无效率为20.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别(P<0.05)。
表6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胃脘痛)计分变化比较 表7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胃脘痛)计分数值变化比较 从表6、7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主症(胃脘痛)计分情况相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无论是计分、计分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1),治疗后对照组计分、计分均值也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减少幅度不及治疗组显著。以上表明试验组的主症(胃脘痛)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
表8 两组治疗前后次症计分变化比较 表8可见,胃脘痛(次症)胃脘胀满、嘈杂、嗳气、口苦干、纳呆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尤以胃脘胀满、嗳气、口苦干三个次症明显,P<0.05,表明试验组次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6、安全性分析 (1)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试验期间无明显呼吸道(咳嗽、气急)、心脑血管(心悸、胸闷、头痛、头昏)、消化道(腹痛、腹泻)、泌尿道(排尿痛、血尿、浮肿)、皮肤(皮疹、痒)等不良反应。
(2)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检查表9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安全性检查指标的统计分析 表10 两组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正常和异常情况 (3)安全性评价 1级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 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4级有明显不良反应表11 两组安全性评价的比较 从表9、10、11可见,两组在临床、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7、两组依从性 表12 两组用药依从性的情况两组比较 从表12可见,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依从性均良好,P>0.05,无统计学差异。
动物毒性实验 1、试验目的 观察小鼠一日二次口服最大剂量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后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2、材料和方法 (1)供试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加工成颗粒剂,规格10g/袋。
(2)动物情况 品系、来源昆明种小鼠,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动物房提供; 合格证沪医药(质)字第107号; 体重18-21g; 性别雌雄各半共40只。
(3)药物配制方法用0.5%CMC配成每毫升含0.7克的最大浓度生药量。
(4)服用方法、剂量一日二次,口服给药,每次0.8ml/只。
(5)实验方法 取健康小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为用药组、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口服已配制的药液及生理盐水。按0.8ml/只,上、下午一日二次灌服。给药后观察14天,记录给药后一般毒性症状、称取重量、死亡数,观察期终止时处死全部存活动物解剖巨检。
3、试验结果 小鼠口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后活动正常,未见有明显毒性反应及死亡,生长发育正常(见表13)。试验结束解剖巨检,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4、试验结论 当小鼠一日二次口服总量为1.6ml/只(每次0.8ml/只,生药总量56g/kg)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相当于儿童临床用量的50倍以上(儿童以30kg体重计算)时,该药是安全的。表13小鼠体重变化(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黄连600克、蒲公英1500克、木香600克、青皮600克、延胡索1500克、半夏600克、甘草600克。
制备方法以上七味中药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药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65℃)清膏,减压干燥,加入40%糊精适量,混匀,加入75%酒精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的片剂制备 黄连600克、蒲公英1500克、木香600克、青皮600克、延胡索1500克、半夏600克、甘草600克。
制备方法以上七味中药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药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65℃)清膏,减压干燥,加入40%糊精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片,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制备 黄连600克、蒲公英1500克、木香600克、青皮600克、延胡索1500克、半夏600克、甘草600克。
制备方法以上七味中药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药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65℃)清膏,减压干燥,加入40%糊精适量,混匀,干燥,将其粉碎成粉,装入明胶硬胶囊,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胃脘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黄连1-20份、蒲公英1-50份、木香1-20份、青皮1-20份、延胡索1-50份、半夏1-20份、甘草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胃脘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黄连2份、蒲公英5份、木香2份、青皮2份、延胡索5份、半夏2份、甘草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重量配比的上述七味中药浸泡半小时后,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二次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35(65℃热测)稠浸膏,真空干燥,粉碎,加入40%糊精混匀,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一起制成各种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胃脘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药物包括黄连、蒲公英、木香、青皮、延胡索、半夏、甘草,将原料药物经过浸泡、煎煮、滤过、干燥、粉碎,再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各种剂型。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泄胃热、化气止痛功效,对儿童胃热型胃脘痛的胀痛、嗳气、纳呆等症状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文档编号A61P1/04GK1973878SQ20061011913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5日
发明者邬惊雷, 张昕 申请人:上海方心科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