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16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具体地说,涉及适合于用作短裤式失禁用尿布、短裤式一次性婴儿用尿布、一次性幼儿用运动裤等,特别是短裤式一次性失禁用尿布的穿用物品。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穿戴合适性的要求,以前的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的整个前后腰部区域可以向腰周围方向收缩。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前后腰部区域由内外面材料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伸缩弹性材料构成的短裤式一次性尿布。
在专利文献2~4中,公开了具有吸收性芯、在形成于胯部区域的凹曲部的底缘上设置较宽的伸缩部件的一次性吸收性尿布。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在吸收层中形成从胯部区域向前后腰部区域延伸的至少3条槽的一次性尿布。
专利文献1特许第358137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昭62-231005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昭62-243806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昭62-243807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许第3616077号公报发明内容根据专利文献1,在前后腰部区域的内外面上由于伸缩弹性材料的收缩而形成皱裥。前后腰部区域外面的皱裥不但从尿布的外观考虑是不理想的,而且在勾到其它物体上时,会影响穿戴状态,使形成该腰部区域的材料破损。
在专利文献2~4中,关于在形成于胯部区域的凹曲部的底缘上安装的较宽的伸缩部件,没有公开特别的技术意义。特别是因为不能看出关于较宽的伸缩部件和吸收性的相关关系的技术意义,所以不能说因为其技术意义而使用较宽的伸缩部件。
根据专利文献5,穿上尿布时,平坦的吸收层在其中央部通过槽形成W形截面且在两侧部向下弯曲。向下弯曲的两侧部在穿上尿布时和穿用者的两大腿的内侧接触。一般来说,和尿布的其它构成材料相比,吸收层是刚性的,所以该刚性的向下弯曲的两侧部的吸收层部分和穿用者的两大腿的内侧接触,给穿用者带来不舒适感。而且,和仅仅将吸收层弯成W形的场合相比,其弯曲数、即形成的峰谷的数量变多了,所以在由穿用者的两大腿的内侧夹压吸收层时,并不一定弯曲成规定形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短裤式一次性尿布等穿用物品具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涉及改进的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包含具有相互垂直的纵轴和横轴的底盘(chassis)、和吸收性棉胎结构体(absorbent battstructure),所述底盘具有包含前腰带部的前腰部区域,由热可塑性纤维无纺布形成,向所述横轴方向为弹性伸缩性且向所述纵轴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包含后腰带部的后腰部区域,由热可塑性纤维无纺布形成,向所述横轴方向为弹性伸缩性且向所述纵轴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和至少向所述纵轴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的胯部区域;在所述前后腰部区域的两侧缘部,在使所述前后腰部区域在该两侧缘部相互分离的所述底盘的整个展开平面上,将所述横轴方向的所述胯部区域的两侧缘部形成为从所述胯部区域的外侧向所述纵轴侧具有一定深度的凹曲部的形状,而且,所述底盘具有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所述棉胎结构体在所述前后腰部区域之间的所述底盘的内面延伸。
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含底部薄片,具有所述前后腰部区域、所述胯部区域和所述凹曲部,至少向所述纵轴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在向所述横轴方向伸展的状态下接合在所述底部薄片的所述前后腰部区域各自的外面上,向横轴方向具有弹性伸缩性,利用其收缩性在所述底部薄片上形成皱裥;一对胯侧薄片分别在所述棉胎结构体的两侧缘部的下部沿着所述胯部区域的所述凹凸曲部的各自底缘附近接合,同时,其两端部结合在所述前后腰部区域上,其中,该胯侧薄片具有根缘部、自由缘部和所述两端部,至少向所述纵轴方向具有弹性伸缩性并具有抗液性;包含所述自由缘部的所述胯侧薄片的非接合区域相对于所述棉胎结构体的所述两侧缘部可以自由伸缩,穿上所述物品时,分别在所述胯部区域的所述两侧缘部,各自从所述棉胎结构体的吸液区域的两侧部的附近向所述横轴方向外侧伸出。
本发明能够包含下述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吸液区域由吸液性芯形成,所述芯具有一对第一弯曲引导条部,该第一弯曲引导条部在位于所述胯部区域的所述芯的所述两侧部附近相互向所述横轴方向离开,并向所述纵轴方向延伸。
所述芯还具有第二弯曲引导条部,该第二弯曲引导条部介于所述一对第一弯曲引导条部的中间,从所述胯部区域向所述前后腰部区域延伸。
所述芯具有一对耳部,该耳部在所述一对第一弯曲引导条部的附近,向所述横轴方向外侧伸出。
向所述纵轴方向弹性伸缩的抗液性的一对隔断翼片分别具有根缘部、自由缘部和对向端部,所述根缘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棉胎结构体的两侧缘部和所述一对胯侧薄片之间,所述隔断翼片可以分别在收缩的状态下,以从所述各胯侧薄片向上方离开的方式立起。
包含所述自由缘部的所述胯侧薄片的所述非接合区域的最窄部位向所述横轴方向伸出的尺寸为10~50mm。
从所述前腰部区域的前面观察时,所述腿部开口分别呈大致三角形,该三角形由向所述横轴方向大致呈直线状延伸的所述前腰部区域的下方端缘,向所述纵轴方向呈凹曲状延伸的所述胯部区域的侧缘,以及在所述下方端缘和所述侧缘之间基本倾斜地大致呈直线状延伸的所述后腰部区域的下方侧缘形成,具有所述皱裥的所述底部薄片的一部分从呈大致三角形的各个腿部开口露出。
所述底盘被处理成,在和所述芯的区域重合的所述前后腰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的区域中,沿所述横轴方向实质上丧失弹性伸缩性。
具有至少与所述棉胎结构体的至少所述吸液区域的大小相当的抗液性隔断薄片,位于所述吸液区域的下部。
所述底盘包含非弹性伸缩性的第3外装薄片,所述第3外装薄片在所述前后腰部区域之间覆盖所述胯部区域的外面。
利用多根实质上沿所述纵轴方向断续或连续延伸的接合线对所述第一及第二外装薄片与所述底部薄片进行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因为前后腰部区域由至少向纵轴方向实质上不收缩的底部薄片,和分别接合到底部薄片的前后腰部区域上、向横轴方向弹性收缩的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构成,所以,利用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的收缩,在位于内侧的底部薄片的前后腰部区域,形成在其与穿用者皮肤之间具有透气性的皱裥,但在位于前后腰部区域外面的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上,除腰带部之外,不形成皱裥,所以不仅物品的外观好,而且在挂到其它物品上时,不用担心会影响穿戴状态,或使形成该腰部区域的材料破损。
因为前后腰部区域向纵轴方向为弹性非伸缩性,所以在穿上物品时,能够以胯侧薄片在穿用者胯部的大腿内侧弹性伸长、向下方弯曲并充分附着的方式平滑地拉上物品。在物品的穿着状态,在前后腰部区域内侧的底部薄片上产生皱裥,但因为前后腰部区域的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分别是弹性伸缩性的薄片,所以在前后腰部区域外面不产生不规则的皱裥,同时,因为胯侧薄片也是弹性伸缩性的薄片,所以在胯部不产生不规则的皱裥地与大腿内侧面接触。胯侧薄片向下方弯曲是因为,在穿上物品时,该胯侧薄片的自由缘部滑动接触于穿用者的大腿内侧,从而倒向下方。因此,能够充分防止来自穿用者胯部的排泄物的漏出。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穿上物品时,当穿用者打开腰部开口时,能够从腰部开口明确地识别充分打开的腿部开口,不会将脚挂倒腿部开口上,能够容易地将脚插倒腿部开口中。在物品的穿着状态下,胯侧薄片由于其弹性收缩力,从隔断翼片的下方通过第一弯曲引导条部将芯的耳部向上方推压,在耳部形成侧壁。而且,如果芯被穿用者的大腿内侧夹压,则通过第二弯曲引导条部而变形成W形截面。由胯侧薄片持续保持该W形状。因此,只要物品正常穿着,该W形的峰部就和穿用者的排泄器官的外部基本接触,防止排泄物向穿用者的皮肤传送,同时能够促使排泄物向该W形的谷部流入,减少排泄物和使用者皮肤的接触。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的一个例子的短裤式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使所述尿布的前后腰部区域相互分离的展开平面图。
图3是所述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吸液性芯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沿图2的6-6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吸收性棉胎结构体通过两侧缘部的条孔而从图6的状态变形的截面图。
图8是所述棉胎结构体进一步通过位于所述条孔之间的条孔从图7的状态变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以图示的短裤式一次性尿布为例,对本发明的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2中,尿布形成为前后腰部区域连接的短裤式,具有纵轴Y和横轴X、腰部开口10、一对腿部开口11、前腰部区12、后腰部区13、及胯部区域14。其中,表示纵横轴Y、X的线分别兼用作图2中的切割线4、6。尿布基本上由底盘15、吸收性棉胎结构体16构成。棉胎结构体16在底盘15内侧的前后腰部区域12、13之间向纵轴Y方向延伸。棉胎结构体16与底盘15的位置关系是,向底盘15的前端部侧稍稍偏移。
在图2~5中,底盘15由向纵横轴Y、X(图2)方向、至少向纵轴Y方向非弹性伸缩的底部薄片19,和外装薄片37构成。该外装薄片37由向横轴X的方向为弹性伸缩性、向纵轴Y的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的第一外装薄片20、第二外装薄片21及向纵横轴Y、X的方向为非伸缩性的第3外装薄片22构成。底部薄片19为前腰部区域112、后腰部区域113、胯部区域114连续连接。在将其与胯部区域114的连接部分看作假想直线而观察前腰部区域112时,该前腰部区域112具有横轴X方向长的长方形。在将其与胯部区域114的连接部分看作假想直线而观察后腰部区域113时,该后腰部区域113为梯形。具有该形状的后腰部区域113的面积比前腰部区域112大,以充分覆盖穿用者的臀部。胯部区域114的两侧缘向内稍稍凹曲。
如图3所示,第一外装薄片20和第二外装薄片21的形状,与底部薄片19的前腰部区域112及后腰部区域113的形状基本相同。但是,第一外装薄片20与第二外装薄片21在纵轴Y方向的尺寸比前后腰部区域112、113小。第3外装薄片22通过热熔粘合剂、熔接手段等(未图示)连接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之间,位于底部薄片19的胯部区域114的外面。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通过第3外装薄片22而连接。但是,也可以是,第3外装薄片22和第一及第二外装薄片20、21并非分开地形成,而是整个外装薄片区域,即第一、第二和第3外装薄片20、21、22由和该第一及第二外装薄片相同的连续纤维无纺布形成,并且,和该第3外装薄片相当的区域的伸缩性由于热处理等而丧失。
如图3、图4所示(参照图1),在前后腰部区域12、13的端部,设置前后腰带部29、30。前后腰带部29、30任意选自例如沿纵轴Y方向具有非弹性伸缩性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该无纺布被折为两部分,并在其内部沿横轴X方向插入多条具有弹性伸缩性的弹性部件31而构成。前后腰带部29、30夹着例如前后腰部区域12、13的底盘15的端部,通过热熔粘合剂(未图示)接合。后腰带部30的纵轴Y方向的尺寸比前腰带部29的尺寸大,而且,前者的弹性部件31的数量比后者的多。前后腰带部29、30也可以用和前后腰部区域12、13的底盘15不同的所述无纺布代替,将该底盘的端部回折而形成。优选地,前后腰带部29、30的弹性部件31伸长例如50~150%时的应力最大为10N/50mm。
底部薄片19可从例如向纵横轴Y、X方向、至少向纵轴Y方向为非弹性伸缩性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中任意选择,但最好采用10~50g/m2的聚烯烃纺粘型无纺布。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最好是将例如聚氨基甲酸乙酯和聚丙烯树脂的混合纤维、混合比例为6535~2575、单位面积重量为20~50g/m2的纺粘型无纺布放入一对齿轮辊,进行拉伸加工后得到的产物。
以前后腰部区域12、13可弹性地压接在穿用者皮肤上的方式,例如在沿横轴X方向(在制造时原料织物(原反)的机织方向)伸长50~150%的状态下,使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通过热熔粘合剂(未图示)接合在底部薄片19的前后腰部区域112、113的外面。第一及第二外装薄片20、21通过沿横轴X方向收缩,在非弹性伸缩性的底部薄片19上形成皱裥39(参照图1)。该皱裥39的方向性和图案由热熔粘合剂的涂敷图案确定。即热熔粘合剂在纵轴Y方向上以断续或者连续的条纹、螺线、Z字形等图案涂敷,如果例如热熔粘合剂的涂敷向纵轴Y方向断续或者连续地成直线状延伸,则基本上向纵轴Y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皱裥39沿着所述图案形成。在热熔粘合剂在纵轴Y方向上断续的场合,优选这些线以锯齿状的配置延伸。
该皱裥39在其内部形成通道,在底部薄片19和穿用者皮肤之间由于底部薄片19自身的透气性而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从图1的腿部开口11能够看到该皱裥39。换言之,对能看到这一点进行具体叙述,如图1所示,在从前腰部区域12的前面观察尿布时,腿部开口11基本上呈三角形。该三角形由向横轴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前腰部区域12的下方端缘340、向纵轴Y一侧凹曲的胯部区域14的侧缘250、以及在下方端缘340和侧缘250之间倾斜地直线状延伸(参照图2)的后腰部区域13的下方侧缘240形成,形成皱裥39的底部薄片19的一部分从该基本呈三角形的腿部开口露出。具有该形状的腿部开口11在穿上物品时充分打开,从腰部开口10能够充分地看出来。该皱裥39如果形成在物品表面上,则在物品外观上是不好看的,但因为形成在物品内面,所以前后腰部区域12、13的内面往往能提供良好的皮肤触感和透气性等功能。物品的需要者无需打开腰部开口10观察物品内部,就能够确认这样的功能,这是极为方便的。当然,在穿上物品时,该皱裥39隐藏在插入腿部开口11的穿用者的腿中而不能看到。而在弹性伸缩性的底盘15的胯部区域14中,没有设置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所以不产生丝毫的皱裥。
在使前后腰部区域12、13的高度减小这一点上,优选皱裥39基本上倒向横轴X方向的一侧,即图1中的左侧或者右侧。
如图1、2所示,可以选择沿着形成腿部开口11一部分的后腰部区域13的下方侧缘240安装线状弹性部件44。该弹性部件44也可以为带状。
在相当于棉胎结构体16的吸液区域的底盘15的区域中,在使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沿横轴X方向适当伸长的情况下,通过例如加热处理而使其丧失弹性伸缩性,在该状态下,最好至少除该两侧区域外,将棉胎结构体16接合在底盘15的所述处理区域和胯部区域14的底部薄片19上。由此,棉胎结构体16能够预先防止由于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的收缩而过分变形导致穿用者感到不舒适,或使吸收性能降低等问题。为了赋予该丧失效果,可以取代所述加热处理,在棉胎结构体16接合的底部薄片19的区域上涂敷热熔粘合剂,接合向纵横轴Y、X方向为非弹性伸缩性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等合适的薄片。
如图1所示,在前后腰部区域12、13的两侧部51,底盘15可以剥下地在纵轴Y方向利用熔接等接合方法间歇地接合,形成具有腰部开口10和腿部开口11的短裤式(套穿型)。
如图2、5所示(也参照图6~8),棉胎结构体16由以短纤浆作为主材、在其中混合超吸收性的聚合物粒子等的吸液性芯40,从底面向上面折回将芯40覆盖的透液性卷边薄片41,和在卷边薄片41的中央上面上通过熔粘合剂等接合的透液性顶部薄片42构成。在棉胎结构体16固定在底盘15的规定部位上的状态下(参照图2),芯40在胯部区域14的大致中央区域和前后端部的两侧部分别伸出一对耳部40a、40b、40c(参照图5)。在芯40中,在耳部40a的内侧,作为弯曲引导条部的一对条孔45a向纵轴Y的方向延伸,而且,在一对条孔45a之间、直到前后腰部区域12、13,具有作为弯曲引导条部的条孔45b,至少在穿上物品时一直延伸到位于穿用者臀裂上的长度。这些条孔也可以由压缩条槽和部分地减少材料的低密度化条部来代替。
在棉胎结构体16的两侧下部,抗液性隔断翼片46从其两侧缘部向横轴X方向外侧伸出。隔断翼片46具有根缘部46a、自由缘部46b和两端部46c,由折为两部分的抗液性纤维薄片49、插入折叠部即自由缘部46b的沿纵轴Y方向为弹性伸缩性的弹性部件47、和插入弹性部件47下方的向纵轴Y方向弹性伸缩的塑料薄膜片48构成。隔断翼片46在将根缘部46a固定在棉胎结构体16的两侧下部上的同时,在自由缘部46b朝向纵轴Y一侧的状态下,将两端部46c固定在棉胎结构体16的上面上。由于弹性部件47和薄膜48的收缩,隔断翼片46能够以从后述胯侧薄片50向上方离开的方式立起(参照图1、6、7)。优选隔断翼片46的伸长应力比前后腰带部29、30的伸长应力低。
在图6~8中(也参照图1~3),在底部薄片19的胯部区域14的两侧部,至少向纵轴Y方向弹性伸缩的抗液性的一对胯侧薄片50向横轴X方向外侧伸出。具体来说,胯侧薄片50具有根缘部50a、自由缘部50b和两端部50c,并且该胯侧薄片50在隔断翼片46的下部,在沿着胯部区域14的凹曲部(参照图2)的底缘附近至少向纵轴Y方向伸长的状态下,接合根缘部50a的同时,将两端部50c接合在前后腰部区域12、13的底盘15上。因此,包含自由缘部50b的胯侧薄片50的非接合区域相对于棉胎结构体16的侧缘部可以自由伸缩,在穿上物品时,在胯部区域14的侧部,从棉胎结构体16的吸液区域的侧部附近向横轴X方向外侧伸出。在该伸出状态下,胯侧薄片50与朝向上方立起的隔断翼片46沿上下方向分离,至少自由缘部50b从隔断翼片46的外侧面向横轴X方向外侧伸出。对于胯侧薄片50,在自由缘部50b向横轴X方向内侧凹曲时,除根缘部50a之外的剩下区域、即包含自由缘部50b的非接合区域的最窄部位的向横轴X方向外侧的伸出尺寸,与胯侧薄片50的伸长应力对应,将芯40的耳部40a从下方向上方推压,在耳部40a有效地形成侧壁,同时,使胯侧薄片50稳定地压接在穿用者的大腿内侧,从这一点考虑,该尺寸优选10~50mm。胯侧薄片50除了可采用具有和底盘15同样的材质及伸长应力的材料外,还可采用弹性伸缩性的薄膜,或该薄膜与纤维无纺布的层压制品等。
如前所示,胯侧薄片50可不与底盘15分开地形成,可利用例如与形成前后腰部区域12、13的具有弹性伸缩性的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相同的材料并与这些外装薄片连续的薄片,形成位于这些外装薄片之间的胯部区域14,对除胯部区域14的两侧部以外的其它区域进行热处理,使其丧失伸缩性,则该两侧部可成为相当于胯侧薄片50的部分。
另外,如图2所示,而且从后面的叙述可以理解,胯侧薄片50位于和芯40的耳部40a邻接的外侧是很重要的。
在外装薄片37和底部薄片19之间,在棉胎结构体16所处的吸液区域,特别是在吸液性芯的区域中,放入抗液性、优选不透液性的隔断薄片38。其中,隔断薄片38也可以位于棉胎结构体16和底部薄片19之间。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胯部区域14的功能,如果要特别提出的话,如图7、8所示,在穿上物品时,胯部区域14的较宽的胯侧薄片50弹性伸长,向下方弯曲,附着在穿用者的大腿内侧。在物品的穿着状态,胯侧薄片50由于其弹性收缩力而将芯40的耳部40a从隔断翼片46的下方通过第一条孔45a向上方推压,使侧壁形成于耳部40a上。而且,如果芯40被穿着者的大腿内面夹持住,则通过第二条孔45b而变形成截面为W形。截面W形的中央凸部至少位于穿用者的臀裂位置。胯侧薄片50由于弹性收缩力而在胯部区域14持续保持该W形。因此,胯部区域14相对于穿用者的大腿内面持续保持稳定的接触。这样,胯侧薄片50、芯40的耳部40a以及至少第一条孔45a具有相关关系,以便以最佳形态获得胯部区域14。
符号说明10腰部开口45a第一条孔11腿部开口45b第二条孔12前腰部区域 46隔断翼片13后腰部区域 46a根缘部14胯部区域46b自由缘部15底盘46c两端部16吸收性棉胎结构体50胯侧薄片19底部薄片50a根缘部20第一外装薄片50b自由缘部21第二外装薄片50c两端部22第3外装薄片 112底部薄片的前腰部区域29、30腰带部 113底部薄片的后腰部区域31弹性部件114底部薄片的胯部区域38隔断薄片240后腰部区域的下方侧缘39皱裥250胯部区域的侧缘40芯 340前腰部区域的下方端缘40a耳部 Y纵轴42顶部薄片X横轴。
权利要求
1.一种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包含具有相互垂直的纵轴和横轴的底盘、和吸收性棉胎结构体,所述底盘具有包含前腰带部的前腰部区域,由热可塑性纤维无纺布形成,向所述横轴方向为弹性伸缩性且向所述纵轴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包含后腰带部的后腰部区域,由热可塑性纤维无纺布形成,向所述横轴方向为弹性伸缩性且向所述纵轴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和至少向所述纵轴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的胯部区域;在所述前后腰部区域的两侧缘部,在使所述前后腰部区域在该两侧缘部相互分离的所述底盘的整个展开平面上,将所述横轴方向的所述胯部区域的两侧缘部形成为从所述胯部区域的外侧向所述纵轴侧具有一定深度的凹曲部的形状,而且,所述底盘具有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所述棉胎结构体在所述前后腰部区域之间的所述底盘的内面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含底部薄片,具有所述前后腰部区域、所述胯部区域和所述凹曲部,至少向所述纵轴方向实质上为非弹性伸缩性;以及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在向所述横轴方向伸展的状态下接合在所述底部薄片的所述前后腰部区域各自的外面上,向横轴方向具有弹性伸缩性,利用其收缩性在所述底部薄片上形成皱裥;一对胯侧薄片分别在所述棉胎结构体的两侧缘部的下部沿着所述胯部区域的所述凹凸曲部的各自底缘附近接合,同时,其两端部结合在所述前后腰部区域上,其中,该胯侧薄片具有根缘部、自由缘部和所述两端部,至少向所述纵轴方向具有弹性伸缩性并具有抗液性;包含所述自由缘部的所述胯侧薄片的非接合区域相对于所述棉胎结构体的所述两侧缘部可以自由伸缩,穿上所述物品时,分别在所述胯部区域的所述两侧缘部,各自从所述棉胎结构体的吸液区域的两侧部的附近向所述横轴方向外侧伸出。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区域由吸液性芯形成,所述芯具有一对第一弯曲引导条部,该第一弯曲引导条部在位于所述胯部区域的所述芯的所述两侧部附近相互向所述横轴方向离开,并向所述纵轴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还具有第二弯曲引导条部,该第二弯曲引导条部介于所述一对第一弯曲引导条部的中间,从所述胯部区域向所述前后腰部区域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具有一对耳部,该耳部在所述一对第一弯曲引导条部的附近,向所述横轴方向外侧伸出。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纵轴方向弹性伸缩的抗液性的一对隔断翼片分别具有根缘部、自由缘部和对向端部,所述根缘部分别固定在所述棉胎结构体的两侧缘部和所述一对胯侧薄片之间,所述隔断翼片可以分别在收缩的状态下,以从所述各胯侧薄片向上方离开的方式立起。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自由缘部的所述胯侧薄片的所述非接合区域的最窄部位向所述横轴方向伸出的尺寸为10~50mm。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前腰部区域的前面观察时,所述腿部开口分别呈大致三角形,该三角形由向所述横轴方向大致呈直线状延伸的所述前腰部区域的下方端缘,向所述纵轴方向呈凹曲状延伸的所述胯部区域的侧缘,以及在所述下方端缘和所述侧缘之间基本倾斜地大致呈直线状延伸的所述后腰部区域的下方侧缘形成,具有所述皱裥的所述底部薄片的一部分从呈大致三角形的各个腿部开口露出。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被处理成,在和所述芯的区域重合的所述前后腰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的区域中,沿所述横轴方向实质上丧失弹性伸缩性。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与所述棉胎结构体的至少所述吸液区域的大小相当的抗液性隔断薄片,位于所述吸液区域的下部。
10.如权利要求1~9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含非弹性伸缩性的第3外装薄片,所述第3外装薄片在所述前后腰部区域之间覆盖所述胯部区域的外面。
11.如权利要求1~10的任何一项记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利用多根实质上沿所述纵轴方向断续或连续延伸的接合线对所述第一及第二外装薄片与所述底部薄片进行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观良好的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不管是否由弹性收缩的材料构成前后腰部区域,在前后腰部区域的外侧不形成由于其收缩而成的皱裥。该短裤式一次性穿用物品包含底盘(15)、和在其内侧延伸的吸收性棉胎结构体(16)。底盘(15)具有前腰部区域(12)、后腰部区域(13)和胯部区域(14),并包含向横向基本上不弹性收缩的底部薄片(19),及在向横向伸展的状态下接合在底部薄片(19)的前后腰部区域各自的外面上、进而向该方向弹性伸缩的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20、21)。吸收性棉胎结构体(16)位于底盘(15)的内侧。底部薄片(19)由于第一和第二外装薄片的收缩而形成皱裥。
文档编号A61F13/00GK1895196SQ200610121388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9日
发明者辻智子, 向井敬智, 木下晃吉, 桥本达也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