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95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多个天线来选择接收帧结构的无线 信号的接收装置,所述帧结构的无线信号至少具有包含信息主 体的信息主体部和包含用于测量接收电场强度的信息的附加 部、并且在上述信息主体部以及上述附加部中的至少一个中还包含有同步信息;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被检体外的多个天 线来接收从被检体内的胶嚢型内窥镜发送的无线影像信号的接 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内窥镜的领域中,开发了吞服式的胶嚢型内窥 镜。该胶嚢型内窥镜具备拍摄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在为了观 察各种脏器内而从受验者的口中吞服该胶嚢型内窥镜之后到自 然排出为止的期间,例如在胃、小肠、大肠等脏器内部随着其 蠕动运动而 一边移动一边依次进^f于拍4i。在脏器内移动的期间,由胶嚢型内窥镜在被检体内拍摄得 到的图像数据利用无线信号依次被发送到被检体外,并被存储 到设置在被检体外的接收设备内的存储器中,或显示在设置于 接收设备上的显示器中。医生、护士等能够根据基于存储在存 储器中的图像数据而显示在显示器上的图像、或者接收的同时 显示在接收设备所具备的显示器中的图像来进行诊断。通常,接收设备在将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的情况下, 在被检体外分散配置用于接收从胶嚢型内窥镜发送的图像信号 的多个天线,并选择切换图像信号的接收错误较少的一个天线 来进行接收。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记载了如下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进行配置在被检体外的多个天线的接收切换,并根据各 天线所接收的电场强度来探测作为图像信号的发送源的被检体 内的胶嚢型内窺镜的位置。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3-19111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接收设备中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在影像信 号的接收开始之后等,有时胶嚢型内窥镜侧的影像信号发送期 间、前置等接收电场强度测量用信号的发送期间与接收设备侧 的接收电场强度的检测时机不同步,无法测量接收电场强度或 错误地测量接收电场强度。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接 收装置,该接收装置能够在与发送的无线信号不同步的情况下 迅速地恢复同步,能够可靠地进行影像信号等的接收以及接收 电场强度的测量等,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收动作的可靠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目的,权利要求l所涉及的接收 装置利用多个天线来选择接收具有以规定的发送周期发送的至 少包含同步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无线信号,该接收装置的特征在 于,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由预先选择 的天线没有接收上述同步信息的情况下,以比上述发送信息的 传送期间短的周期,重复进行连续切换上述多个天线来测量各 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切换处理,检测上述接收电场强度 最大的最大强度天线,将该最大强度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上述 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另外,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接收装置利用多个天线来选择接收具有以规定的发送周期发送的至少包含同步信息的发送信 息的无线信号,该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单元,该控 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由预先选择的天线没有接收上述同步的非传送期间长的期间,重复进行连续切换上述多个天线来测 量各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切换处理,检测上述接收电场 强度最大的最大强度天线,将该最大强度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 上述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另外,权利要求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连续地重复进行上述天线 切换处理。另外,权利要求4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 的发明中,上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向上述多个天线提供 一系列的天线编号,按该一 系列的天线编号顺序切换上述多个 天线,执行上述天线切换处理。另外,权利要求5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 的发明中,上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将上述最大强度天 线选择切换为接收上述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之后,至少直到接 收上述同步信息为止继续进行连接。另外,权利要求6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 的发明中,上述发送信息具有包含信息主体的信息主体部和包 含上述同步信息的附加部,上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由 预先选择的天线接收到上述同步信息的情况下,在上述附加部 的传送期间内连续切换上述多个天线来测量各天线的接收电场 强度,将具有最大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上述 信息主体部的接收天线。另外,权利要求7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上述无线信号是具有包含信息主体的信息主体部和 包含上述同步信息的附加部的帧结构的信号,上述控制单元进 行如下控制在通过预先选择的天线接收到当前帧的上述同步 信息的情况下,在当前帧的上述附加部的传送期间内测量第1 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并且在当前帧的上述信息主体部的传送期间内测量第2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在上述第l天线的接收电 场强度超过上述第2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的情况下,将该第l天 线选择切换为接收下一个帧的上述信息主体部的接收天线。另外,权利要求8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 的发明中,上述无线信号是从^皮导入被检体内并在该一皮检体内 进行移动的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上述信息主体包含拍摄上述 被检体内而得到的被检体内影像信息。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能够在与发送的无线信号 不同步的情况下迅速地进行同步的恢复,能够可靠地进行影像 信号等的接收以及接收电场强度的测量等,并且能够进一步提 高接收动作的可靠性。


图l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无 线型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l示出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从图l示出的胶嚢型内窺镜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帧 格式的图。图4是表示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的天线切换处理的时序图。时序图。图6是表示没有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的天线切换处理的 时序图。图7是表示图l示出的接收装置的天线切换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图7示出的同步恢复天线切换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图8示出的天线扫描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图8示出的第l强度比较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8示出的第2强度比较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同步恢复天线切换处理的接收强度检测结果的 具体例的图。图13是表示作为没有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的变形例的天 线切换处理的时序图。图14是表示作为变形例的同步恢复天线切换处理过程的流 程图。图15是表示图14示出的连续天线扫描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的天线切换处理的时序图。附图标记说明1:被检体;2:接收装置;3:胶嚢型内窥镜;.4:显示装 置;5:便携式记录介质;6:接收天线;6a 6h:天线;11:接 收电路;12:信号处理电路;13:存储部;14:显示部;15: 同步检测部;16: A/D转换部;17:电力提供部;Cl:控制部; C2:选择控制部;C2a:强度存储部;C2b:强度比较部;C2c: 切换控制部;SC:切换控制部;SW:切换开关;Sl:解调信 号;S2:接收强度信号。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 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无线型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此外,本发 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附 力口相同标记。
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无线型被 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图l是表示无线型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 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该无线型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作为被 检体内导入装置的 一 例而使用胶嚢型内窥镜。
如图l所示,无线型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具备胶嚢型 内窺镜3,其被导入被检体l的体内,将拍摄得到的被检体内图 像的影像数据无线发送到接收装置2;接收装置2,其接收从胶 嚢型内窺镜3无线发送的影像数据;图像显示装置4,其根据接 收装置2接收到的影像信号来显示被检体内图像;以及便携式记 录介质5 ,其在接收装置2和图像显示装置4之间进行影像数据等 的传送。
接收装置2具备接收天线6,该接收天线6具有附着在被检 体l的体外表面上等的多个天线6a 6h。接收装置2通过接收天线 6来接收从胶嚢型内窺镜3无线发送的影像数据等。天线6a 6h 例如使用环形天线来实现,被配置在被检体l的体外表面上的规 定位置上、即被配置在与作为胶嚢型内窺镜3的通过路径的被检 体l内的各脏器对应的位置上。
此外,天线6a 6h也可以配置在由被^r体l穿着的夹克等的 规定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天线6a 6h通过该夹克等而被配设 在被检体l的体外表面上的规定位置上。另外,天线6a 6h的配置可以根据被检体l内的观察、诊断等目的而任意变更。此外,接收天线6所具备的天线数量不必限定解释为表示为天线6a 6h 的8个,也可以少于8个或多于8个。图像显示装置4例如通过具备CRT、液晶显示器等的工作站 来实现,根据通过便携式记录介质5等获取的影像数据来进行图 像显示。另外,图像显示装置4也能够向打印机等输出装置输出 影像数据来进行显示。此外,图像显示装置4也可以具备与外部 装置的通信功能,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来获取或输出影像数据。便携式记录介质5通过小型快闪(注册商标)存储器、C D 、 DVD等来实现,相对于接收装置2以及图像显示装置4可安装和 拆卸,在插入安装到它们上时可以进行影像数据等各种信息的 输出或记录。例如在胶嚢型内窺镜3^皮导入到,皮检体1内的期间 将便携式记录介质5插入安装到接收装置2,接收装置2记录从胶 嚢型内窥镜3接收到的影像数据等。另外,在胶嚢型内窺镜3从 被检体1排出之后,从接收装置2取出便携式记录介质5并插入安 装到图像显示装置4,将所记录的影像数据等输出到图像显示装 置4。这样在接收装置2与图像显示装置4之间利用便携式记录 介质5进行影像数据的传送,由此被检体l在被导入了胶嚢型内 窥镜3时也能够自由行动。此外,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来 进行接收装置2与图像显示装置4之间的数据传送。在此,参照图2来说明接收装置2。图2是表示接收装置2的 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接收装置2具有对从胶嚢型内窥镜3 发送的无线信号进行处理的功能。具体地说,接收装置2具备 切换开关SW,其进行具有 一 系列的天线编号的天线6a 6h的连 接切换;接收电路ll,其连接在切换开关SW的后级,对来自通 过切换开关SW切换连接的天线6a 6h的无线信号进行放大并解调;信号处理电路12,其连接在接收电路ll的后级;同步检测 部15以及A/D转换部16。控制部C1连接信号处理电路12、同步检测部15、 A/D转换 部16、与^f更携式记录介质5对应的存储部13、显示部14以及选择 控制部C2。选择控制部C2具有强度存储部C2a、强度比较部C2b 以及切换控制部C2c,进行切换开关SW的切换指示,并且指示 同步检测部15、 A/D转换部16以及控制部C1的处理时机。电力 提供部17对上述的各部提供电力,例如利用电池来实现。切换开关SW根据来自选择控制部C2的切换指示,选择性 地切换连接天线6a 6h中的某一个,将来自所连接的天线6a 6h 的无线信号输出到接收电路ll。接收电路ll放大所输入的无线 信号,并将解调后的解调信号Sl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12以及同 步检测部15,并且将作为放大后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电场强度的 接收强度信号S 2输出到A / D转换部16 。信号处理电路12将根据解调信号Sl进行处理得到的影像 数据输出到控制部C1,控制部C1将该影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13 中,并且显示输出到显示部14。同步检测部15提取包含在解调 信号S1中的同步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Cl以及选择控制部C2。 控制部Cl以及选择控制部C2将所获取的同步信息作为处理时 机的基准而执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等各种处理。A / D转换部 16将输入的接收强度信号S2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到选择控 制部C2。选择控制部C2进行如下控制参照从同步检测部15输出的 同步信息,在接收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在后述的无线信号的 接收强度测量期间内连续切换天线6 a 6 h来测量各天线的接收 电场强度,将具有最大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 影像信号的接收天线。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为了恢复与无 线信号的同步,选择控制部C2以比作为无线信号所具有的发送 信息的传送期间的接收强度测量期间和影像信号期间的合计期间短的周期,重复进行连续切换天线6 a ~ 6 h来测量各天线的接收 电场强度的天线切换处理,并检测接收电场强度最大的最大强 度天线。然后进行如下控制将该检测出的最大强度天线选择 切换为接收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至少直到接收同步信号为止 继续进行连接。此外,选择控制部C2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以 比从无线信号的发送周期减去发送信息的传送期间而得到的非 传送期间长的期间,重复进行这种用于检测最大强度天线的天 线切换处理。在此,参照图3~图6更具体地说明选择控制部C2所控制的 天线切换处理的概要。首先,说明从胶嚢型内窺镜3发送的无线 信号。如图3所示,在从胶嚢型内窥镜3发送的无线信号中,以 帧为单位发送发送信息,该帧由接收强度测量期间(IT)和影像 信号期间(V T)构成。接收强度测量期间是与用于接收调整的前 置信号期间对应的期间,在该期间的开头包含有表示来自胶嚢 型内窥镜3的发送时机的同步信号。除了影像信号本身以外,影 像信号期间还可以包含用于接收影像信号而所需的控制信号。关于各帧,既有在各帧之间存在无信号状态的情况,也有 各帧被连续地发送的情况。即,从帧发送的帧周期TT减去作为 在每一帧内的发送信息的传送期间的信号ON(导通)期间NT而 得到的、作为非传送期间的信号OFF(截止)期间FT,根据发送 的无线信号的种类而被设定为O以上的规定期间。另外,从有效 利用胶嚢型内窥镜3的电池的观点出发,在应该关注的摄像区 域、胶嚢型内窥镜3的移动较快的区域中帧周期TT被设定得较 短等,其长短被灵活调整。接着,参照图4所示的时序图来说明在接收同步信号的情 况下进行的通常的天线切换处理。如图4所示,在接收强度测量 期间内的时机td中,在通过预先选择切换的天线接收同步信号、并由同步检测部15检测出同步信息时,选择控制部C2在相同的 接收强度测量期间内的时机ts,指示切换开关SW执行作为连续 切换天线6a 6h的天线切换处理的天线扫描处理。在该天线扫描处理中,选择控制部C2测量各天线6a 6h的 接收电场强度(下面称为接收强度),检测具有最大接收强度的 天线,选择该检测出的天线作为影像信号期间的接收天线,并 指示切换开关SW进行切换。例如,如图4所示,选择控制部C2 按与天线6a 6h对应的天线编号No.l No.8的顺序进行天线切 换,检测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Max),在天线扫描处理后,切换 连接到该;险测出的天线(Max)。此外,选择控制部C2在比接收 强度测量期间短的规定的天线扫描期间A S内执行这种天线扫 描处理。这样,通过在每个接收强度测量期间进行天线扫描处理并 选择切换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Max),由此选择控制部C2能够 在每个影像信号期间通过在该时刻接收强度最大的天线来接收 影像信号。接着,说明在没有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的用于同步 恢复的天线切换处理。例如,如图5所示,对按顺序发送第n个 帧(n)和第n+l个帧(n+l)的发送信号,接收装置2中的各同步检 测时机为时机tdn、 tdn+1,在不处于能够对各接收强度检测期间 (IT)内的同步信号进行检测的时机内的情况下,在上述的通常 的天线切换处理中,产生在天线扫描期间AS中不能接收在接收 强度测量期间发送的信号的情况。另外,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各天线扫描期间AS包含在信号OFF期间FT中,因此从通过天线扫描处理而切换的任何天线 都得不到接收信号,也无法辨别天线6a 6h中的哪一个天线位于 可接收发送信号的位置。此外,在与发送信号的同步偏离的期 间(非同步期间),以接收装置2的内部时钟为基准来确定各强度 才企测时才几。为了从这样的非同步状态进行同步的恢复,选择控制部C2 进行如图6所示的天线切换处理。即,选择控制部C2在由预先 选择的天线没有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在图6所示的时机 tdm没有接收帧(m)的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SW执行 扫描重复处理,以比信号O N期间N T短的扫描重复周期S T重复 进行天线扫描处理。另外,'选择控制部C2进行控制,使得在比 信号OFF期间FT长的扫描重复期间SR执行这种扫描重复处理。 在图6所示的例中,在扫描重复期间SR内在每个扫描重复周期 S T中重复进行与天线扫描期间A S1 ~ A S 3对应的3次天线扫描处 理。通过这样进行扫描重复处理,选择控制部C2可以在信号 ON期间中至少进行l次天线扫描处理。然后,通过在该信号ON 期间内进行的天线扫描处理,能够可靠地测量天线6 a 6 h的各接 收强度,能够检测位于可接收发送信号的位置上的天线,并且 能够检测最大强度天线。在图6所示的例中,天线扫描期间AS1、 AS2被包含在帧(m)的信号ON期间内,能够通过该各天线扫描 期间A S1 、 A S 2中的天线扫描处理来检测最大强度天线。在通过这种扫描重复处理而检测出最大强度天线之后,选 择控制部C2将该检测出的最大强度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同步 信号的接收天线,进行搜索同步信号的同步搜索处理。即,通 过所切换的最大强度天线(Max)连续地接收发送信号,监视来自 同步检测部15的输出来进行同步信息的检测。此时,选择控制部C2在与帧周期TT大致相等的同步搜索期间DF内继续接收发 送信号,由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同步信息。在图6所示的例中,能 够在时机tdm^接收帧(m+l)的同步信号从而4全测同步信息。通过如以上那样执行扫描重复处理以及同步搜索处理,选 择控制部C2能够从未接收同步信号的时刻起迅速且可靠地恢 复同步。在图6所示的例中,能够从未接收同步信号起在帧(m) 和(m+l)的2个帧期间内使同步恢复,在接下来的帧(m+2)以后 能够在时机tdm+2接收同步信号,因此能够转移到图4示出的通常 的天线切换处理。此外,在上述的扫描重复处理中,说明在规定的扫描重复 期间SR中继续进行扫描重复处理,但是选择控制部C2也可以在 能够检测出最大强度天线的时刻、即能够可靠地测量天线6a 6h 的各接收强度的时刻,结束扫描重复处理并开始同步搜索处理。 另外,在同步搜索处理中,选择控制部C2也可以在通过最大强 度天线来接收同步信号并能够检测出同步信息的时刻,结束同 步搜索处理。换言之,选择控制部C2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在 为了进行同步搜索处理而切换连接到最大强度天线之后,至少 直到接收同步信号为止继续连接该最大强度天线。在此,参照图7示出的流程图来说明接收装置2所进行的天 线切换处理的处理过程。通过选择控制部C2控制^l行该天线切 换处理。如图7所示,首先作为初始设定,选择控制部C2进行 天线初始化处理,选择最初进行接收的天线并切换连接(步骤 S101)。在该步骤S101中,选择控制部C2例如作为接收天线而 选择天线编号No.l并切换连接。此外,如图2所示,在此可设定 的天线编号No.l No.8分别对应于天线6a 6h。接着,选择控制部C2进行同步信号检测处理,在帧的开头 从发送信号中检测同步信号(步骤S102),判断是否检测出同步信号(步骤S103)。在检测出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 执行图4示出的通常天线切换处理(步骤S104),在没有检测出同 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执行图6示出的用于同步恢复 的同步恢复天线切换处理(步骤S105)。然后,在步骤S104或步 骤S105之后,选择最大强度天线并切换连接(步骤S106)。之后, 选择控制部C2直到出现结束规定处理的指示为止重复执行从 步骤S102开始的处理。接着,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步骤S105中的同步恢 复天线切换处理过程。如图8所示,首先,选择控制部C2以内 部时钟为基准,判断是否是扫描重复处理中的最初的天线扫描 处理的时机(步骤Slll),在不是天线扫描处理的时机的情况下 (步骤S111:否),重复进行该判断处理并进行待机直到成为规 定的时机为止。在成为天线扫描处理的时机的情况下(步骤S111:是),选 择控制部C2进行天线扫描处理,依次例如按照一系列的天线编 号顺序切换天线6a 6h,记录各天线的接收强度(步骤S112),执 行第l强度比较处理,比较作为该扫描处理结果的各天线的接收 强度,并记录最大强度天线的信息(步骤S113)。接着,选择控制部C2判断是否是扫描重复处理中的第2次 以后的天线扫描处理的时机,即判断是否是从紧接在之前的天 线扫描处理开始时刻起经过了规定的扫描重复周期S T后的时 刻(步骤S114),在不是天线扫描处理的时机的情况下(步骤 S114:否),重复进行该判断处理并进行待机直到成为规定的时 机为止。然后,在成为天线扫描处理的时机的情况下(步骤S114: 是),进行天线扫描处理(步骤S115),并执行第2强度比较处理, 比较作为该天线扫描处理结果的各天线的接收强度,更新最大 强度天线的信息并记录(步骤S116)。之后,选择控制部C 2判断扫描重复处理中的规定的最终的 天线扫描处理是否结束(步骤SU7),在最终的天线扫描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17:否),重复进行从步骤S114起的处— 理,在最终的天线扫描处理结束了的情况下(步骤S117:是), 返回到步骤S105。接着,参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步骤S112以及S115中 的天线扫描处理过程。如图9所示,首先,选择控制部C2所具 备的切换控制部C2c对在该天线扫描处理中最初进行接收的天 线的天线编号进行初始设定(步骤S121)。在该步骤S121中,切 换控制部C 2 c例如选择天线编号N o. 1并进行设定。接着,切换控制部C 2 c将连接切换到在步骤S121中设定的 天线编号的天线(步骤S122),通过A/D转换部16检测接收强度信 号(步骤S123),并将检测出的接收强度数据记录到强度存储部 C2a中(步骤S124)。在该步骤S124中,切换控制部C2c与接收到 的天线编号相对应地记录接收强度数据。之后,切换控制部C 2 c判断所连接的天线是否是天线扫描 处理中的最终的天线编号例如天线编号No.8(步骤S125),在不 是最终编号的情况下(步骤S125:否),使天线编号递增(步骤 S126),重复进行从步骤S122起的处理,在是最终编号的情况下 (步骤S125:是),返回到原来的处理步骤、即步骤S112或步骤 S115。接着,参照图IO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步骤S113中的第l强 度比较处理过程。如图10所示,首先,选择控制部C2所具备的 强度比较部C2b参照记录在强度存储部C2a中的接收强度数据, 对强度存储部C2a内的与最大强度天线对应的Max寄存器暂时 地设置最初的天线扫描处理中的天线编号No. 1的接收强度数据 (步骤S131)。另外,对表示相对于该暂时的最大强度天线进行接收强度数据的比较的天线的比较天线编号,设定天线编号No.2(步骤S132)。接着,强度比较部C2b将强度存储部C2a内与的比较天线编 号对应的寄存器选择为比较寄存器(步骤S133),判断记录在 Max寄存器中的接收强度(Max寄存器强度)是否小于记录在比 较寄存器中的接收强度(比较寄存器强度)(步骤S134)。在Max寄 存器强度小于比较寄存器强度的情况下(步骤S134:是),强度 比较部C2b用比较寄存器内的数据来更新Max寄存器内的数据 (步骤S135),判断与比较寄存器对应的比较天线编号是否是一 系列的天线编号中的最终编号、例如天线编号No.8(步骤S136)。 另 一 方面,在Max寄存器强度不小于比较寄存器强度的情况下 (步骤S134:否),直接转移到步骤S136。然后,在判断为比较天线编号不是最终的天线编号的情况 下(步骤S136:否),强度比较部C2b使比较天线编号递增(步骤 S137),重复进行从步骤S133起的处理。另外,在判断为比较天 线编号是最终的天线编号的情况下(步骤S136:是),返回到步 骤S113。接着,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步骤S116中的第2强 度比较处理过程。该第2强度比较处理与图ll和图IO所示的流程 图进行比较可知,最初对比较天线编号设定天线编号No.l之后 (步骤S141),在步骤S142 S146中,分别执行与第l强度比较处 理中的步骤S133 S137相同的处理。此外,在第2强度比较处理 中作为最初进行比较的Max寄存器的数据,转用第l强度比较处 理结束时的M ax寄存器的数据。这样,在同步恢复天线切换处理中,通过第1以及第2强度 比较处理,依次比较各天线扫描处理的各天线中的接收强度, 将具有最大的接收强度的天线编号记录到Max寄存器中,最终记录在Max寄存器中的天线编号的天线作为最大强度天线而被 检测。更具体地说,例如在记录了如图12所示的接收强度数据的 情况下,在与最初的天线扫描期间A S1对应的第1强度比较处理 中,依次比较天线编号No.l No.8的接收强度,最后将天线编号 No.l的接收强度"80"记录到Max寄存器中。另外,在与第2次的 天线扫描期间AS2对应的第2强度比较处理中,以在天线扫描期 间AS1最后记录的Max寄存器为基准依次比较天线编号 No.l No.8的接收强度,作为结果,设为基准的Max寄存器的数 据、即天线编号No. 1的接收强度"80"直接作为最终的Max寄存 器而4皮记录。并且,在与最终(第3次)的天线扫描期间A S 3对应的第2强度 比较处理中,与第2次同样地,以在天线扫描期间AS2最后记录 的Max寄存器为基准,依次比较天线编号No. 1 No.8的接收强 度,作为结杲,设为基准的Max寄存器的数据、即天线编号No.l 的接收强度"8 0"直接作为最终的M ax寄存器而被记录。然后, 与记录在该最终的Max寄存器中的天线编号No.l对应的天线6a 作为最大强度天线而被检测。此外,在上述的天线扫描处理以及第l和第2强度比较处理 中,从No.l开始按编号顺序切换天线编号,但是不必限定地解 释于此,例如也可以不重复天线编号而随机地依次进行切换。另外,可以通过与图8示出的同步恢复天线切换处理中的 最初的天线切换处理同样的处理、即步骤S112的天线扫描处理 和步骤S113的第l强度比较处理,来实现图7示出的天线切换处 理中的步骤S104的通常天线切换处理。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收装置2中,在通过 预先选择的天线没有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C 2进行如下控制,因此能够从没有接收同步信号的时刻起迅速且可 靠地恢复同步,其中所述控制为以比作为无线信号所具有的发送信息的传送期间的信号O N期间N T短的周期重复进行连续 地切换天线6a 6h来测量各天线的接收强度的天线切换处理,从 而检测最大强度天线,并且将该检测出的最大强度天线选择切 换为接收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另外,当选择控制部C2进行控 制以比从无线信号的发送周期减去发送信息的传送期间而得到 的非传送期间的信号OFF期间FT长的期间重复进行用于检测最 大强度天线的天线切换处理时,能够更迅速且可靠地恢复同步。 进而,其结果能够进一 步提高接收装置2中的接收动作的可靠性 以及可信度。 (变形例)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选择控制部C 2在没有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以规定的扫描重 复周期ST间歇地重复进行天线扫描处理,但是在本变形例中, 进行控制使得连续地重复进行天线扫描处理。图13是表示在本变形例中由选择控制部C2所执行的没有 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的天线切换处理的时序图。如图13所示, 选择控制部C 2在通过预先选择的天线没有接收同步信号的情 况下,例如在时机tdm没有接收帧(m)的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控 制切换开关S W来执行连续地重复进行天线扫描处理的扫描重 复处理。另外,选择控制部C2进行控制,使得在比信号OFF期间FT 长的扫描重复期间SR执行这种扫描重复处理。在图13所示的例 中,在扫描重复期间SR内连续地重复进行与天线扫描期间 ASl ASn对应的n次天线扫描处理。此外,本变形例所涉及的 扫描重复处理相当于使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扫描重复处理200680034723.7说明书第18/21页的扫描重复周期S T与天线扫描期间A S大致相等的情况。根据这样的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扫描重复处理,选择控制部 C2也能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扫描重复处理同样地,在信号ON期间中至少进行l次天线扫描处理。然后,通过在该信 号ON期间中进行的天线扫描处理,能够可靠地测量天线6a 6h 的各接收强度,能够检测位于可接收发送信号的位置上的天线, 并且能够检测最大强度天线。在通过这种扫描重复处理而检测出最大强度天线之后,与 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选择控制部C2将检测出的最大强度天 线选择切换为接收同步信号的接收天线并进行同步搜索处理。此外,选择控制部C2也可以在能够检测出最大强度天线的 时刻、即能够可靠地测量天线6a 6h的各接收强度的时刻,结束 扫描重复处理并开始同步搜索处理。在此,参照图14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同 步恢复天线切换处理的处理过程。该同步恢复天线切换处理是 作为图7示出的步骤S105而执行的处理。如图14所示,首先, 选择控制部C2以内部时钟为基准,来判断是否是扫描重复处理 中的最初的天线扫描处理的时机(步骤S211),在不是天线扫描 处理的时机的情况下(步骤S211:否),重复进行该判断处理并 进行待机直到成为规定的时机为止。在成为天线扫描处理的时机的情况下(步骤S211:是),选 择控制部C2执行连续地进行天线扫描处理的连续天线扫描处 理(步骤S212),执行强度比较处理,比较作为该连续天线扫描 处理结果的各天线扫描处理的各天线的接收强度来检测最大强 度天线(步骤S213),并返回到步骤S105。接着,参照图15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步骤S212中的连续天 线扫描处理过程。如图15所示,首先,切换控制部C2c对表示通过该连续天线扫描处理来重复进行的天线扫描处理的处理次数的天线扫描编号进行初始设定(步骤S221)。在该步骤S221中,例如作为初始值而设定"r,。另外,切换控制部c2c对最初进行接收的天线的天线编号进行初始设定(步骤S222)。在该步骤 S222中,切换控制部C2c例如选择天线编号No.l并进行设定。接着,切换控制部C2c将连接切换到在步骤S222中设定的 天线编号的天线(步骤S223),通过A/D转换器16检测接收强度信 号(步骤S224),使天线扫描编号和天线编号相对应地将接收强 度数据记录到强度存储部C2a中(步骤S225)。之后,切换控制部C2c判断所连接的天线是否是当前的天 线扫描处理中的最终的天线编号、例如天线编号No.8(步骤 S226),在不是最终编号的情况下(步骤S226:否),使天线编号 递增(步骤S227),重复进行从步骤S223起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天线编号是最终编号的情况下(步骤S226: 是),切换控制部C 2 c判断当前的天线扫描编号是否是该连续天 线扫描处理中的最终的天线扫描编号(步骤S228),在不是最终 编号的情况下(步骤S228:否)使天线扫描编号递增(步骤S229), 重复进行从步骤S222起的处理。在是最终编号的情况下(步骤 S228:是),并返回到步骤S212。接着,说明图14示出的步骤S213的强度比较处理。与图IO 示出的第l强度比较处理同样地进行该强度比较处理。但是,在编号,在连续天线扫描处理中切换连接的 一 系列的所有的天线 扫描处理的各天线编号成为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 从天线扫描编号"l"的天线编号No.l开始,按天线编号的顺序进 而按天线扫描编号的顺序,依次切换到天线扫描编号为"n"的天 线编号No.8为止来比较接收强度数据,检测最大强度天线。此外,也可以在作为初始设定而设定到Max寄存器中的数据中, 例如使用天线扫描编号为"l"的天线编号No.l的数据。 1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接收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的通常的天线切换处理,如图4所示,在接收强度测量期间内进行天线扫描处理来检测最大强度天线,并将该检测出的最大强 度天线设为影像信号期间的接收天线,但是不必限定地解释为这种天线切换处理,例如也可以如图16的时序图所示那样来进 行处理。即,在图16所示的天线切换处理中,选择控制部C2在帧(n) 的接收强度测量期间(IT)内的时机tln,例如测量天线编号为 No.2的天线的接收强度。另外,在同 一 帧(n)的影像信号期间(VT) 内的时机t2n,例如测量天线编号为No.l的天线的接收强度。然 后,选择控制部C2进行如下控制比较测量后的这些接收强度, 在接收强度测量期间测量的接收强度超过影像信号期间测量的 接收强度的情况下,将接收强度测量期间测量的天线(例如No.2) 选择切换为作为下 一 帧的帧(n+l)的影像信号期间的接收天线。 另外,选择控制部C2进行控制,使得在每一帧内依次切换与接 收强度测量期间对应的天线并且重复进行这种天线切换处理。具体地说在图16中,在帧(n)中,天线编号No.2的接收强度 没有超过天线编号No.l的接收强度,因此在帧(n+l)中,影像信 号期间的接收天线仍旧是天线编号No.l。另一方面,帧(n+l) 中的接收强度测量期间的接收天线被切换到天线编号No.3。然 后,在帧(n+l)中,天线编号No.3的接收强度超过天线编号No.1 的接收强度,因此在下一帧(n+2)中,选择切换天线编号No.3作 为影像信号期间的接收天线。同时,帧(n+2)的接收强度测量期 间的接收天线被切换到天线编号No.4。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说明了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应用在无线型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中并接 收从胶嚢型内窥镜发送的无线信号,但是不必限定地解释于此, 只要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是具有以规定的发送周期发送的至少包 含有同步信息的发送信息的信号,就可以是任意的无线信号,也不限定发送这种无线信号的发送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适用于利用多个天线 来选择接收具有以规定的发送周期发送的至少包含有同步信息 的发送信息的无线信号的接收装置,特别是适用于利用被检体 外的多个天线来接收从被检体内的胶嚢型内窥镜发送的无线影 像信号的接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接收装置,利用多个天线来选择接收具有以规定的发送周期发送的至少包含同步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无线信号,该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由预先选择的天线没有接收上述同步信息的情况下,以比上述发送信息的传送期间短的周期,重复进行连续切换上述多个天线来测量各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切换处理,检测出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最大的最大强度天线,将该最大强度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上述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
2. —种接收装置,利用多个天线来选择接收具有以规定的 发送周期发送的至少包含同步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无线信号,该 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由预先选择 的天线没有接收上述同步信息的情况下,以比从上述发送周期 减去上述传送期间而得到的非传送期间长的期间,重复进行连 续切换上述多个天线来测量各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切换 处理,检测出上述接收电场强度最大的最大强度天线,将该最 大强度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上述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连续地重复进行上述天线切换处理。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向上述多个天线提供一 系列 的天线编号,按该 一 系列的天线编号顺序切换上述多个天线, 执行上述天线切换处理。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将上述最大强度天线选择 切换为接收上述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之后,至少直到接收上述 同步信息为止继续进行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送信息具有包含信息主体的信息主体部和包含上述 同步信息的附加部,上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由预先选择的天线接收到 上述同步信息的情况下,在上述附加部的传送期间内连续切换 上述多个天线来测量各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将具有最大的接 收电场强度的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上述信息主体部的接收天线。
7. 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无线信号是具有包含信息主体的信息主体部和包含上 述同步信息的附加部的帧结构的信号,上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在通过预先选择的天线接收 到当前帧的上述同步信息的情况下,在当前帧的上述附加部的 传送期间内测量第1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并且在当前帧的上述 信息主体部的传送期间内测量第2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在上述 第1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超过上述第2天线的接收电场强度的情 况下,将该第l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下一个帧的上述信息主体部 的接收天线。
8. 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无线信号是从被导入被检体内并在该一皮4企体内进行移动的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上述信息主体包含拍摄上述被检体 内而得到的被检体内影像信息。
全文摘要
为了在与发送信号不同步的情况下迅速地恢复同步,在接收装置2中通过预先选择的天线没有接收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选择控制部C2进行如下控制在比无线信号所具有的发送信息的传送期间短的周期重复进行连续切换天线6a~6h从而测量各天线的接收强度的天线切换处理,来检测最大强度天线,并且将检测出的最大强度天线选择切换为接收同步信息的接收天线,至少到接收同步信号为止继续连接。另外,选择控制部C2进行控制,使得以比发送信息的非传送期间长的期间重复进行用于检测最大强度天线的天线切换处理。
文档编号A61B1/04GK101268634SQ20068003472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
发明者木许诚一郎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