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19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仅及胃粘膜的表层上皮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主要限于粘膜表层,即粘膜层,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其特点是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有炎性细胞浸润,常见有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但胃腺体正常。虽然有时可见固有糜烂坏死,但病变不涉及粘膜肌层。根据炎性细胞浸润胃粘膜的深浅,有可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轻、中、重度三型。炎性细胞浸润在胃粘膜1/3以内为轻度,在1/3~2/3为中度,浸润粘膜全程为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20~40岁的男性,是各种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本病病情较轻,患者往往忽视就诊。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预后良好,可逆转而获缓解,但若不进行适当的治疗或不注意饮食调理,病情仍有发展变化的趋势,常可演变呈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经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认为脾胃失调、胃失和降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机制,痰、气、寒、湿、热、淤互相或互为因果,是病情反复难愈的主要原因。由于饮食所伤,脾胃不和,正气内虚,复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等,致使脾胃功能障碍,出现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瘀血停滞以及寒热错杂诸多病理改变,出现胃脘部不适、疼痛、纳差、嗳气等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
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一般主张无症状者勿需治疗,有症状者可根据有关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给予合理用药。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病因治疗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疗和预防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上策;(2)饮食疗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饮食宜清淡,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酸、过辣、生冷及粗糙食物;(3)药物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大体可分为两类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及消除损害胃粘膜因素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治疗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偏热症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竹茹12、芦根30、蒲公英15、枳壳10、石斛10、麦冬15、薄荷6、白芍12、甘草6、山药10、党参15和陈皮8。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2次,合并2次药液约300毫升,早晚分2次温服,每周服5剂。十剂为一疗程。
药理作用竹茹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蒲公英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枳实化痰散痞,破气消积。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
石斛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夜盲,阴伤目暗。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薄荷止痛止痒、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厥;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倦怠。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其中竹茹、芦根性味甘寒,善清胃热,止呕哕;蒲公英甘苦而寒,清热解毒,为清胃之要药;枳壳、白芍、薄荷疏肝和胃,行气止痛;石斛、麦冬、山药和党参滋养胃阴;陈皮用于胸脘胀满。诸药合用清胃消炎,舒肝止痛,且对幽门弯曲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以利消化道炎症、溃疡之修复。该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95.4%,一般患者用药7-15天,临床症状迅速改善,2-3个疗程即痊愈。
典型病例例一左某,女,30岁,患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痛大约有三年了,曾试不少药,感觉没什么效果,后来经人介绍服用该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令人鼓舞的是,一个疗程后,不但停止了疼痛,继续治疗了三个疗程后停药,现在有2年了,没有复发过。
例二温某,男,38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常胃痛、胃酸、胃胀,消化不良,人渐渐消瘦,伴有头晕,也曾经用很多偏方和一些小诊所里面治疗过,但是收甚微,药也不见疗效,后来服用该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30天后,症状渐渐消失,吃饭也香了,四个疗程下来,,以前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健康,精神百倍。
例三乌某,男,41岁,患者患慢性浅表性胃炎三年余。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头晕,腹痛,口淡,纳少。经多家医院、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后来听人介绍服用该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服药五日消瘦、贫血、腹泻、胃酸等消化液大大减少,继续用药一个月大便成形,无粘液,无腹胀下坠感,两个月后镜检病变,轻度充血水肿,三个月后停药,随访至今无复发。
例四于某,女,33岁,患者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10年左右,胃镜检查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患者自己感觉四肢无力,面色黄暗,身体虚弱,不能吃冷酸辣。服用该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七天显效,一个疗程症状逐渐好转。三个疗程后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一一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竹茹12、芦根30、蒲公英15、枳壳10、石斛10、麦冬15、薄荷6、白芍12、甘草6、山药10、党参15和陈皮8。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2次,合并2次药液约300毫升,早晚分2次温服,每周服5剂。十剂为一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竹茹12、芦根30、蒲公英15、枳壳10、石斛10、麦冬15、薄荷6、白芍12、甘草6、山药10、党参15和陈皮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主要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偏热者,属中药领域。该种内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竹茹12、芦根30、蒲公英15、枳壳10、石斛10、麦冬15、薄荷6、白芍12、甘草6、山药10、党参15和陈皮8。水煎服,早晚分2次温服,每周服5剂。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95.4%,一般患者用药7-15天,临床症状迅速改善,2-3个疗程即痊愈。
文档编号A61P1/04GK101036758SQ20071001428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7日
发明者乔兴茂, 徐恒雁, 仲鹏 申请人:乔兴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