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25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颈椎牵引器,特别是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由于工作性质、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人容易患上颈椎病,尤其是教师、司机、IT从业人员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人员成了颈椎病的高发人群。
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繁多,如牵引、按摩、理疗、中草药等非手术疗法,其中牵引是治疗颈椎病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疗法。通常,采用牵引方式的牵引器包括一个主体支架和位于主体支架内的颈套,颈套通过牵引绳与主体支架相连接。
分析目前市场上所有生产传统颈套,工艺制作方法都是一致的,都由布料或皮料缝制而成,也就是说,它是由两根布带组成颈套。其中一根布带用于包出患者后脑勺,另一根布带包住患者的下颌及周围。通过主体传动,往上收紧头部,即达到牵引的功能,但从病理学及使用的角度是不大符合要求。因人体头部尺寸形状差异很大,使得人体的下颌高低及斜度不一,后脑勺等形状及中立位置即角度平行等,因各不相同,而现所有生产牵引套大小差异形状一概而论,无法作出适应于患者头部形状的调整,当牵引受力收紧时,会勒着使用者的喉管位置,使得使用者难以喘气,以及在夏天使用时布带包着头部使使用者感觉闷热难受。上述的颈套在不需要受力部位同样受力,受力接触点不对称位,更无法对几点牵引主要因素作出适应调整,存在着种种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灵活性高、符合人体需求及治疗要求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设置在颈椎牵引器颈托架的框架处,框架由位于两侧的侧杆、位于前部的前杆和位于后部的后杆组成,后杆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根侧杆的后部,前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侧杆的前部,其下颌托板设于框架的前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杆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在其中一根侧杆前部,上述框架的另一根侧杆前部设有一个可供上述前杆另一端卡固的卡接结构。
具有本调节机构的颈椎牵引器中,当前杆的一端脱离侧杆的卡接结构处后,前杆就可绕着万向接头处摆动。也就是说,前杆可打开。因此,在使用时将前杆打开后,颈椎牵引器中的颈托架可方便的套在使用者的颈项上。一旦颈托架套好后,将前杆重新卡接在侧杆上即可。也就是说,前杆连接好以后,颈托架就牢牢的套在了使用者的颈项上,同时,前杆上的下颌托板可支撑住使用者的下颌。
另外,由于前杆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在侧杆上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连杆还可沿其轴向转动一定角度。也就是说,使得位于前杆上的下颌托板能够稍微翻转,以便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
在上述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万向接头为设在前杆端部呈圆球状的球头和设在侧杆上具有与球头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孔,且前杆的球头连接在连接孔处。可以看出,球头与侧杆为球面接触,这样的结构使得前杆可绕着它与侧杆的连接处任意方向摆动。
在上述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卡接结构为设在另一根侧杆上的凹口,凹口开口向上,且上述的前杆的另一端可摆动至凹口内。由于前杆可左右摆动也可上下摆动,因此前杆摆动至凹口的上方后再下摆即可卡于凹口内。由于凹口开口向上,这样的结构使得前杆不会从凹口处脱离。
在上述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两根侧杆上分别设有一个调节体,上述的连接孔设在其中一个调节体上,上述的凹口设在另一个调节体上,且调节体与侧杆之间设有能调整调节体处于侧杆前后位置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可调整调节体处于侧杆轴上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调整调节体从而可改变前杆的处于侧杆上的前后位置。
显然,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而调整调节体的位置,以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在上述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调节装置为螺钉和沿侧杆轴向设置的呈条形的调节孔,螺钉穿过调节孔连接在上述的调节体上。将螺钉松开,调节体就可前后移动,一旦调节体的位置确定好以后,再通过螺钉将调节体固连在侧杆上即可。
作为另一种情况,所述的调节装置为设在侧杆上的可转动的调节杆,上述的调节体套在调节杆上且两者通过螺纹相连接。转动调节杆过程中,调节体就会沿着调节杆的轴向移动。
在上述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下颌托板为呈圆弧状的垫片,位于框架前部的垫片边缘处设有向上凸出的挡边。在使用时,使用者的下颌可垫靠在垫片上,同时挡边将下颌阻挡住,从而保证使用者的下颌不会移出垫片。
在上述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垫片由垫片一和垫片二组成,它们均铰接在前杆上,垫片一和垫片二部分接触,且在接触处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牙。由于垫片一与垫片二之间具有啮合的齿牙,扳动其中一个垫片绕其铰接处摆动时,另一个垫片也会随着一同摆动。这样,使用者就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垫片,使得垫片与使用者下颌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在上述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中,所述的下颌托板上设有软垫。使用者的下颌可垫靠在软垫上,避免使用者下颌处的皮肤嵌入垫片的齿牙处。同时,也使得牵引器的使用舒适性较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使得与下颌托板相连的前杆能打开,因此,在佩带颈椎牵引器时将前杆打开后即可方便佩带,一旦佩带好后再将前杆连接在侧杆上即可。可以看出,它使用较方便。
同时,由于前杆具有刚性,因此相对于布带而言它的使用寿命较长,使用稳定性较高。
另外,通过万向接头不仅可使前杆摆动还可使它沿其轴向转动一定弧度;通过调节装置还可使前杆前后移动。由于下颌托板是固连在前杆上的,这样就可调整下颌托板的高低角度以及使下颌托板前后移动。显然,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它的适用性较高。
本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采用塑料制成,因此,它重量较轻、成本较低、生产工艺简单。显然,本调节机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图1是具有本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的颈椎牵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颈托架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前杆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沿图3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侧杆;21、连接孔;3、前杆;31、球头;4、后杆;5、下颌托板;51、垫片一;52、垫片二;53、齿牙;54、挡边;6、调节孔;7、凹口;8、调节体;9、螺钉;10、软垫;11、主体支架;12、牵引绳。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颈椎牵引器包括主体支架11、颈托架和牵引绳12,主体支架11可放置在使用者的肩部,颈托架位于主体支架11内且它通过牵引绳12与主体支架11相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颈托架为一个框架1,框架1由位于两侧的侧杆2、位于前部的前杆3和位于后部的后杆4组成,后杆4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根侧杆2的后部,前杆3连接在侧杆2的前部,并且下颌托板5就连接在前杆3的中部,本下颌托板5的调节机构就设置在前杆3处。
前杆3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在其中一根侧杆2的前部,另一根侧杆2的前部设有一个卡接结构,前杆3的另一端可卡固在该卡接结构上。
如图4所示,万向接头包括设在前杆3端部的球头31和设在侧杆2上的连接孔21,球头31呈圆球状,连接孔21与球头31的形状相匹配,且前杆3的球头31连接在侧杆2的连接孔21处。
如图2和图3所示,卡接结构为设在另一根侧杆2上的凹口7,凹口7的开口向上,前杆3的另一端就可摆动至该凹口7内。
本实施例中,两根侧杆2上分别设有一个调节体8,调节体8与侧杆2之间设有调节装置,通过该调节装置能调整调节体8处于侧杆2上的前后位置。上述的凹口7设置在其中一个调节体8上,上述的连接孔21设在另一个调节体8上。
调节装置包括螺钉9和沿侧杆2轴向设置调节孔6,调节孔6呈条形,并且螺钉9穿过调节孔6连接在上述的调节体8上。可以看出,调节体8是通过螺钉9固连在侧杆2上的。需要调节调节体8的位置时,将螺钉9松开,然后待调节体8的位置确定好以后,再通过螺钉9将调节体8固定在侧杆2上即可。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装置也可采用另外一种结构,即该调节装置包括设在侧杆2上的可转动的调节杆,调节体8套在调节杆上且两者通过螺纹相连接。转动调节杆的过程中,由于调节体8不会随着调节杆一同转动,这样就使得调节体8会沿着调节杆的轴向移动。
在具有本下颌托板调节机构的牵引器中,需要将牵引器中的颈托架佩带在使用者的颈项上时,使前杆3的一端从凹口7内移出,此时前杆3的一端与侧杆2分离,使用者就可方便的佩带上颈托架。佩带好以后,再将前杆3的另一端连接在凹口7内即可,由于凹口7开口向上,并且使用者的下颌会压在前杆3上,这样就使得前杆3不会从凹口7内脱离,即前杆3稳固的连接在侧杆2上。当然,由于前杆3的另一端与侧杆2之间具有万向接头,这样的结构使得前杆3还可稍微沿其轴向翻转一定弧度,以便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如图5所示,下颌托板5包括呈圆弧状的垫片,位于框架1前部的垫片边缘处设有向上凸出的挡边54。使用者的下颌可垫靠在垫片上,而挡边54可阻挡使用者的下颌防止其从垫片上移出。本实施例中,垫片为两片垫片一51和垫片二52,它们均铰接在前杆3上,且垫片一51与垫片二52部分接触,在两者的接触处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牙53,显然,调节垫片一51和垫片二52就可适应于不同的使用者。
另外,为了提高使用舒适性,在下颌托板5上设有软垫10。
权利要求
1.一种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设置在颈椎牵引器颈托架的框架(1)处,框架(1)由位于两侧的侧杆(2)、位于前部的前杆(3)和位于后部的后杆(4)组成,后杆(4)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根侧杆(2)的后部,前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侧杆(2)的前部,其下颌托板(5)设于框架(1)的前杆(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杆(3)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在其中一根侧杆(2)前部,上述框架(1)的另一根侧杆(2)前部设有一个可供上述前杆(3)另一端卡固的卡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万向接头为设在前杆(3)端部呈圆球状的球头(31)和设在侧杆(2)上具有与球头(31)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孔(21),且前杆(3)的球头(31)连接在连接孔(21)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结构为设在另一根侧杆(2)上的凹口(7),凹口(7)开口向上,且上述的前杆(3)的另一端可摆动至凹口(7)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侧杆(2)上分别设有一个调节体(8),上述的连接孔(21)设在其中一个调节体(8)上,上述的凹口(7)设在另一个调节体(8)上,且调节体(8)与侧杆(2)之间设有能调整调节体(8)处于侧杆(2)前后位置的调节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为螺钉(9)和沿侧杆(2)轴向设置的呈条形的调节孔(6),螺钉(9)穿过调节孔(6)连接在上述的调节体(8)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为设在侧杆(2)上的可转动的调节杆,上述的调节体(8)套在调节杆上且两者通过螺纹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颌托板(5)为呈圆弧状的垫片,位于框架(1)前部的垫片边缘处设有向上凸出的挡边(5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由垫片一(51)和垫片二(52)组成,它们均铰接在前杆(3)上,垫片一(51)和垫片二(52)部分接触,且在接触处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牙(5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颌托板(5)上设有软垫(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做适应性调整、舒适性较差的缺陷。本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设置在颈椎牵引器颈托架的框架处,框架由位于两侧的侧杆、位于前部的前杆和位于后部的后杆组成,后杆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根侧杆的后部,前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侧杆的前部,其下颌托板设于框架的前杆上,所述的前杆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在其中一根侧杆前部,上述框架的另一根侧杆前部设有一个可供上述前杆另一端卡固的卡接结构。本发明的颈椎牵引器中下颌托板的调节机构具有使用方便、灵活性高、符合人体需求及治疗要求以及重量较轻、成本较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F5/04GK101057799SQ20071006896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8日
发明者许西明 申请人:许西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