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70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中构建人工骨支架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使用的修复骨缺损材料就其内部结构而言,其内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但是 气孔在材料中的分布是随机的,不能精确控制,并且气孔之间的连通性差。只有靠提高气孔 率来提高气孔之间的连通性,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材料内部气孔贯通。由于修复骨缺损材 料内部气孔的连通性难以保证,药物不能完全进入材料的内部,而仅限于表面,药物载体的 缓释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造成修复骨缺损材料的骨传导性不理想,阻碍新生骨组织在材 料内部的攀爬及连续性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修复骨缺损材料的结构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确保有连通气孔,利 于新生骨组织在材料内部的攀爬及连续性生长的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是在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贯通材料上下的 连通孔以及弥散气孔,连通孔和弥散气孔占整个材料体积的55% 85%。
连通孔的大小与形状可根据需要修复的骨缺损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其几何形状可以为 圆形或多边形,孔径一般为几个毫米。弥散气孔的孔径较小,尺寸分布范围从几微米到几百 微米,在材料中随机分布。
本实用新型以连通孔为骨组织生长的主干道、弥散气孔为辅助通道,构筑一纵甚至多纵 加弥散气孔辐射的三维孔洞网状结构,避免了材料内部气孔连通性的不确定性,保证了材料 内部有完全连通的气孔,利于新生骨组织的攀爬及连续性生长。在骨组织生长过程中,首先, 可使骨组织通过表面的气孔生长并延伸;通过连通孔顺畅而有效的生长,并以此为主干向材 料内部的各个方向扩展。对于作为药物载体,由于内部连通孔的存在,使药物不仅可以进入 材料的表面孔洞中,同时通过中间的连通孔向其材料内部进行渗透辐射,使整个材料充分发 挥载体作用。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竖向立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弥散气孔2、连通孔3、材料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是在修复骨缺损材料基体3的内 部设有至少一条贯通材料上下的连通孔2 (参见图2所示的纵截面示意图),以及大量的弥 散气孔1。连通孔的大小与形状可根据需要修复的骨缺损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其几何形状 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孔径较大, 一般为几个毫米。弥散气孔的孔径较小'尺寸分布范围从 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在材料中随机分布。在材料内部连通孔和弥散气孔占整个材料体积的55 % 85%,修复骨缺损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8MPa以上。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材料的内部预设了连通孔,因此,避免了在材料内部连通性的不确定 性,保证了材料内部的绝对贯通。这种结构特点即人为的为骨组织的生长设置了一条中枢通 路。弥散气孔的存在及数量的大小可根据骨修复部位力学性能的要求灵活处理,这样就缓解 了以往为达到材料内部的连通性而对气孔率过高的要求,因此,可有效的提高材料的机械强 度,同时达到更好的骨传导效果。以这种结构的复合材料作为骨修复的支架,在骨组织生长 过程中,首先,可使骨组织通过表面的气孔生长并延伸;另一方面,通过预设的连通孔顺畅 而有效的生长,并以此为主干向材料内部的各个方向扩展。由此可见,该结构形成了两股有 效的生长途径,尤其是中间的预设通道的主导作用,即使弥散气孔内骨组织的生长受到不连 通气孔的阻碍,由于预设通道内的新骨生长的辐射作用也可起到一定的打通助力作用,协助 新生骨组织的整体推动式前进过程,最终形成连续的骨生长愈合,取代支架材料,同时,加 速了复合材料的降解过程及新生组织的生长。对于作为药物载体,由于内部预设孔的存在, 使药物不仅可以进入材料的表面孔洞中,同时通过中间的贯通孔向其材料内部进行渗透辐射, 使整个材料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贯通材料上下的连通孔以及弥散气孔,连通孔和弥散气孔占整个材料体积的55%~8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几何形状 为圆形或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结构,是在修复骨缺损材料的内部设有至少一条贯通材料上下的连通孔以及一定数量的弥散气孔,连通孔和弥散气孔占整个材料体积的55%~85%。本实用新型以连通孔为骨组织生长的主干道、弥散气孔为辅助通道,构筑一纵甚至多纵加弥散气孔辐射的三维孔洞网状结构,避免了材料内部气孔连通性的不确定性,保证了材料内部有完全连通的气孔,利于新生骨组织的攀爬及连续性生长。
文档编号A61L27/00GK201098390SQ20072002660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5日
发明者王海斌, 萍 赵, 赵冬梅 申请人:山东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