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214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中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即是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和多发病,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后遗症重。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出血量少时,血肿可以自行吸收消散,症状逐渐缓解。
高血压脑出血现多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血肿发展至形成脑疝或将形成脑疝时,快速降低颅压,对防止和解除脑疝,避免脑干损伤起到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是术后患者昏迷时间较长,且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仍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此看来,血肿的直接机械压迫不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唯一因素。近几年,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造成相邻及远隔区域出现广泛的脑血流量下降,形成迟发性缺血、缺氧损害,并且这一现象不因血肿去除后占位效应消失而消失,这反映了神经功能的损害与迟发性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密切相关。(Matz P G,Weinstein P R,Sharp F R,et al.Heme oxygenase-l and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duction in glib and neuronsthroughout rat brain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hemorhage.Neurosurgery.1997,40152-162) 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潜心研究古今中外医学文献,提出从络病论治的新观点,认为此病多由脑络瘀阻,气络失养而致。
本发明是在第200510055258.2号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发明,在此全文引用该专利文件记载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通过去淤血、通络脉、健神开窍有效的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脑细胞不可逆损害,改善脑出血周围缺血半暗带,从而提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改善预后。
方中,黄芪补气升阳,通调血脉;桂枝发汗散寒温通经络,又有温中、利尿的作用;川芎活血行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中含阿魏酸、川芎内酯等,有解痉、镇静、止痛、扩血管等作用,可有效调节血管舒缩状态;当归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增加脑血流量,并由降血脂、抗炎、镇痛、镇静的作用,有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配合其他药物合用,共达祛瘀血、通络脉、健神开窍的功效,有效地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00-400份 生地黄300-400份 鸡血藤300-400份 桂枝80-120份 当归100-150份 川芎150-200份 荔枝核150-200份 知母80-120份 桑枝80-120份 徐长卿80-120份 延胡索70-120份 麻黄50-100份 地龙30-60份。
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40份 生地黄340份 鸡血藤340份 桂枝113份 当归136份 川芎170份 荔枝核170份 知母113份 桑枝113份 徐长卿102份 延胡索91份 麻黄68份 地龙45份。
或 黄芪300份 生地黄400份 鸡血藤300份 桂枝120份 当归100份 川芎200份 荔枝核150份 知母120份 桑枝80份 徐长卿120份 延胡索70份 麻黄100份 地龙30份。
或 黄芪400份 生地黄300份 鸡血藤400份 桂枝80份 当归150份 川芎150份 荔枝核200份 知母80份 桑枝120份 徐长卿80份 延胡索120份 麻黄50份 地龙60份。
或 黄芪300份 生地黄300份 鸡血藤300份 桂枝120份 当归150份 川芎150份 荔枝核200份 知母120份 桑枝120份 徐长卿120份 延胡索120份 麻黄100份 地龙60份。
更优选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成分组成 1)、黄芪、麻黄、桑枝、延胡索、鸡血藤、川芎,分别加8-12倍量50-8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3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残渣弃去,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1.02-1.06的流浸膏; 2)、桂枝、当归、徐长卿,加5-8倍量水,浸泡20-40分钟,水蒸汽蒸馏法提油,时间5-8小时,提油后的残渣及水溶液备用,挥发油备用; 3)、生地黄、荔枝核、知母、地龙与桂枝、当归、徐长卿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合并,加8-12倍量水,加热煎煮1-3次,时间分别为1-3小时,过滤,提取液与步骤2)提油后的水提液合并,残渣弃去,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加乙醇静置、醇沉、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1.02-1.06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1)所得醇提流浸膏、步骤2)所得挥发油、步骤3)所得水提醇沉流浸膏共同构成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原料药材的拉丁名及其加工方法来自《中药大辞典》(1977年7月,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剂还可以按常规的制剂工艺,例如,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记载的制备工艺,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例如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软胶囊、滴丸等。
本发明的应用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软胶囊、滴丸,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中药药剂学,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其它辅料(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中各剂型记载的辅料)。
其中,本发明胶囊剂可以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制成 1)、按比例称取药材,分别净选,粗碎为约5-10mm颗粒; 2)、黄芪、麻黄、桑枝、延胡索、鸡血藤、川芎,分别加8-12倍量50-8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3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残渣弃去,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1.02-1.06的流浸膏,备用; 3)、桂枝、当归、徐长卿,加5-8倍量水,浸泡20-40分钟,水蒸汽蒸馏法提油,时间5-8小时,提油后的残渣及水溶液备用,挥发油备用; 4)、生地黄、荔枝核、知母、地龙与桂枝、当归、徐长卿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合并,加8-12倍量水,加热煎煮1-3次,时间分别为1-3小时,过滤,提取液与步骤3)提油后的水提液合并,残渣弃去,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加乙醇静置、醇沉、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1.02-1.06的流浸膏,备用; 5)、将步骤2)所得醇提流浸膏与步骤4)所得水提醇沉流浸膏合并,加入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喷雾制粒; 6)、将步骤3)所得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喷入步骤5)所得颗粒中,密闭,装胶囊即得。
更优选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为 1)、取方中药材,分别净选,粗碎为约5-10mm颗粒,按比例称取; 2)、黄芪、麻黄、桑枝、延胡索、鸡血藤、川芎,分别加10倍量、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1.5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残渣弃去。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6(60℃热测)流浸膏,备用; 3)、桂枝、当归、徐长卿,加7倍量水,浸泡30分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时间6小时,挥发油另器收集,水煎液过滤,备用; 4)、生地、荔枝核、知母、地龙,与提油后残渣合并,加9倍量水,加热煎煮2次,时间分别为2、1.5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残渣弃去,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4清膏(60℃热测),加95%乙醇至醇浓度60%,5-10℃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6(60℃热测)流浸膏,备用; 5)、将淀粉、糊精按2∶1比例混匀,置喷雾制粒机中,将醇提流浸膏和水提醇沉流浸膏混合喷入制粒,整粒,喷入挥发油,密闭半小时,装胶囊,即得。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原料药配方为 黄芪340g 生地黄340g 鸡血藤340g 桂枝113g 当归136g 川芎170g 荔枝核170g 知母113g桑枝113g 徐长卿102g 延胡索91g 麻黄68g 地龙45g; 制备方法 1)、按处方量称取方中药材,分别净选,粗碎为约5-10mm颗粒; 2)、黄芪、麻黄、桑枝、延胡索、鸡血藤、川芎,分别加10倍量、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1.5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残渣弃去。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为1.02-1.06的流浸膏,备用; 3)、桂枝、当归、徐长卿,加7倍量水,浸泡30分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6小时,挥发油另器收集,水煎液过滤,备用; 4)、生地黄、荔枝核、知母、地龙,与提油后残渣合并,加9倍量水,加热煎煮2次,时间分别为2、1.5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残渣弃去,减压浓缩至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20-1.24清膏,加95%乙醇至醇浓度60%,5-10℃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02-1.06(60℃热测)流浸膏,备用; 5)、将淀粉121g,糊精65g混匀,置喷雾制粒机中,将醇提流浸膏和水提醇沉流浸膏混合喷入制粒,整粒,喷入挥发油,密闭半小时,装入1000粒胶囊。
实施例2 原料药配方为 黄芪300g 生地黄400g 鸡血藤300g 桂枝120g 当归100g 川芎200g 荔枝核150g 知母120g 桑枝80g 徐长卿120g 延胡索70g 麻黄100g 地龙30g 制备方法 1)、按处方量称取方中药材,分别净选,粗碎为颗粒; 2)、黄芪、麻黄、桑枝、延胡索、鸡血藤、川芎,分别加8倍量、12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2、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残渣弃去,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02-1.06(60℃热测)流浸膏,备用; 3)、桂枝、当归、徐长卿,加5倍量水,浸泡20分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时间5小时,挥发油另器收集,水煎液过滤,备用; 4)、生地黄、荔枝核、知母、地龙,与提油后残渣合并,加8倍量水,加热煎煮3次,时间分别为1、2、3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残渣弃去,减压浓缩至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20-1.24清膏,加95%乙醇至醇浓度50%,5静置18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6(60℃热测)流浸膏,备用; 5)、将步骤2)所得醇提流浸膏与步骤4)所得水提醇沉流浸膏合并,干燥、粉碎、制粒; 6)、将步骤3)所得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后,喷入步骤5)所得颗粒,按常规方法压成1000片片剂。
实施例3 原料药配方为 黄芪400g 生地黄300g 鸡血藤400g 桂枝80g 当归150g 川芎150g 荔枝核200g 知母80g 桑枝120g 徐长卿80g 延胡索120g 麻黄50g 地龙60g 制备方法 1)、按处方量称取方中药材,分别净选,粗碎为颗粒; 2)、黄芪、麻黄、桑枝、延胡索、鸡血藤、川芎,分别加10倍量、12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3小时,提取液过滤,残渣弃去,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1.02-1.06流浸膏,备用; 3)、桂枝、当归、徐长卿,加8倍量水,浸泡40分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提时间8小时,挥发油另器收集,水煎液过滤,备用; 4)、生地黄、荔枝核、知母、地龙,与提油后残渣合并,加12倍量水,加热煎煮1次,时间为3小时,提取液过滤,残渣弃去,减压浓缩至60℃时测定相对密度为1.20-1.24清膏,加95%乙醇至醇浓度70%,10℃静置36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6(60℃热测)流浸膏,备用; 5)、将步骤2)所得醇提流浸膏与步骤4)所得水提醇沉流浸膏合并,干燥、粉碎,备用; 6)、将步骤3)所得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后,喷入步骤5)所得干膏粉,按常规方法制得1000丸丸剂。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通过临床观察该药物组合物配合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试验结果,说明其在制药领域的新用途。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试验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选自72例在河北以岭医院脑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女性15例,男性21例),年龄44-80岁,出血部位位于脑叶4例,基底节区30例,丘脑2例,其中破入脑室2例;出血量30-40ml者4例,41-60ml者18例,61-80ml者10例,>80ml者4例,合并糖尿病20例,冠心病16例;治疗组36例(女性16例,男性20例),年龄44-80岁,出血部位位于脑叶5例,基底节区28例,丘脑3例,其中破入脑室3例;出血量30-40ml者3例,41-60ml者17例,61-80ml者11例,>80ml者5例,合并糖尿病19例,冠心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出血量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标准(试行)》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提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
1.3纳入标准 (1)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CT检查示血肿30毫升以上(多田公式计算V(血肿量)=π/6×L(长轴)×S(短轴)×Slices(层次厚度))(3)发病96小时以内;(4)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意识状态II-IV级; (5)家属同意; 1.4排除标准 (1)凝血机制障碍;(2)脑肿瘤出血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肿瘤,(3)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4)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去脑僵直等情况;(5)血压高于180/120mmHg;(6)意识状态V级;(7)未按照本规定治疗者。
1.5随机分组 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入院当天及治疗后3周分别观察相关指标。
1.6治疗方法 1)、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稳定血压、防治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心肺肾及其他各种并发症等)。
2)治疗组内科常规治疗同时加服本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生产,按照实施例方法制备)进行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
1.7观察指标 (1)意识;(2)语言;(3)面瘫;(4)上肢瘫;(5)指瘫;(6)下肢瘫;(7)趾瘫;(8)其他症状抽搐、应激性溃疡、二便失禁、面部表情;(9)血流变;(10)再出血机率判断;(11)微创术后的血肿清除量;(12)脑水肿CT图像分级。
给药前1天及给药后21天各测一次,并化验肝肾功能、心电图和三大常规。
1.8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国家科委公关项目85-919-02-01)执行。诊断评分分为四种类型1-13分为轻型;14-26分为普通型;27-39分为重型;40分以上为极重型。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恢复≥81%;显著进步≥56%;<81%;进步≥36%;<56%;稍进步≥11%;<36%;无变化<11%;恶化(包括死亡)负值。
2资料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临床疗效采用Ridit分析。
结果见表 注对照组比较,*P<0.0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中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应激性溃疡2例,应激性溃疡伴肺炎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13.89%;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4例(其中应激性溃疡7例,应激性溃疡伴肺炎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播撒性血管内凝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3.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后昏迷时间缩短,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肺部、泌尿系)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而证实,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认为运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减少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改善脑出血周围缺血半暗带,从而提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改善预后。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黄芪300-400份 生地黄300-400份 鸡血藤300-400份 桂枝80-120份
当归100-150份 川芎150-200份 荔枝核150-200份 知母80-120份
桑枝80-120份 徐长卿80-120份 延胡索70-120份 麻黄50-100份
地龙30-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40份 生地黄340份 鸡血藤340份 桂枝113份
当归136份 川芎170份 荔枝核170份 知母113份
桑枝113份 徐长卿102份 延胡索91份 麻黄68份 地龙4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00份 生地黄400份 鸡血藤300份 桂枝120份
当归100份 川芎200份 荔枝核150份 知母120份
桑枝80份 徐长卿120 份延胡索70份 麻黄100份 地龙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400份 生地黄300份 鸡血藤400份 桂枝80份
当归150份 川芎150份 荔枝核200份 知母80份
桑枝120份 徐长卿80份 延胡索120份 麻黄50份 地龙6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300份 生地黄300份 鸡血藤300份 桂枝120份
当归150份 川芎150份 荔枝核200份 知母120份
桑枝120份 徐长卿120份 延胡索120份 麻黄100份 地龙60份。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以下步骤制成
1)、黄芪、麻黄、桑枝、延胡索、鸡血藤、川芎,分别加8-12倍量50-8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3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残渣弃去,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1.02-1.06的流浸膏;
2)、桂枝、当归、徐长卿,加5-8倍量水,浸泡20-40分钟,水蒸汽蒸馏法提油,时间5-8小时,提油后的残渣及水溶液备用,挥发油备用;
3)、生地黄、荔枝核、知母、地龙与桂枝、当归、徐长卿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合并,加8-12倍量水,加热煎煮1-3次,时间分别为1-3小时,过滤,提取液与步骤2)提油后的水提液合并,残渣弃去,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加乙醇静置、醇沉、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1.02-1.06的流浸膏,备用;
步骤1)所得醇提流浸膏、步骤2)所得挥发油、步骤3)所得水提醇沉流浸膏共同构成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份。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剂型为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软胶囊或滴丸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药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步骤制成
1)、按比例称取药材,分别净选,粗碎为约5-10mm颗粒;
2)、黄芪、麻黄、桑枝、延胡索、鸡血藤、川芎,分别加8-12倍量50-8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3小时,过滤,合并提取液,残渣弃去,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1.02-1.06的流浸膏,备用;
3)、桂枝、当归、徐长卿,加5-8倍量水,浸泡20-40分钟,水蒸汽蒸馏法提油,时间5-8小时,提油后的残渣及水溶液备用,挥发油备用;
4)、生地黄、荔枝核、知母、地龙与桂枝、当归、徐长卿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合并,加8-12倍量水,加热煎煮1-3次,时间分别为1-3小时,过滤,提取液与步骤3)提油后的水提液合并,残渣弃去,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加乙醇静置、醇沉、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60℃热测时相对密度1.02-1.06的流浸膏,备用;
5)、将步骤2)所得醇提流浸膏与步骤4)所得水提醇沉流浸膏合并,加入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喷雾制粒;
6)、将步骤3)所得挥发油用乙醇溶解,喷入步骤5)所得颗粒中,密闭,装胶囊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后并发症发生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药物中的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祛瘀通络、健神开窍,治疗高血压后脑出血,可减少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改善脑出血周围缺血半暗带,从而提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改善预后。
文档编号A61P9/12GK101590173SQ20081005518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李向军, 安军永, 超 王, 郑立发 申请人: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