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60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在插入部顶端安装 球囊的内窥镜和将该内窥镜的插入部引导至体腔内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内 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当把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到小肠等深部消化道时,如果只单纯推进插入 部,因为肠道复杂的弯曲,会导致力难以传递至插入部的顶端,向深部的 插入比较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内窥镜装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安装称之 为套管或滑动管的插入辅助器械而插入到体腔内,通过该插入辅助器械引 导插入部,由此防止插入部的多余的弯曲或挠曲(例如,专利文献l)。另外,在过去的内窥镜装置中,已知有在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部设置 第1球囊同时在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设置第2球囊的双球囊式的内窥镜 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及3)。用双球囊式的内窥镜装置,把插入部和插入辅助器械向肠道插入规定 长度,在使第1和第2球囊膨胀且把第1及第2球囊固定在肠壁上的状态 下,有时通过同时回拉插入部及插入辅助器械,进行使弯曲的肠道收縮成 笔直的操作。然后,通过按顺序反复进行插入部的插入操作、插入辅助器 械的插入操作、以及上述回拉操作,拉近肠道,把插入部插入到目的部位。在该操作中,内窥镜插入部与插入辅助器械相对地前后移动,所以它 们之间的摩擦极大地影响操作性。因此,过去是向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 均匀地涂敷亲水性涂层等的润滑性涂层材料,以降低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和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内窥镜插入部相对插入 辅助器械的插入性。另外,向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均匀地涂敷亲水性涂 层等的润滑性涂层材料,以降低插入辅助器械与肠壁之间的摩擦阻力,提 高插入辅助器械相对肠壁的插入性。但是,上述过去的内窥镜装置,其插入辅助器械从基端部到顶端部是 以均匀硬度构成的,所以当将插入辅助器械插入到弯曲的肠道(生物体) 时,存在推入力难以传递至辅助器械的顶端,插入辅助器械的插入性差的 问题。另外,插入辅助器械由于内窥镜插入部的插拔动作而导致其顶端内 周面承受内窥镜插入部引起的大的摩擦阻力,所以缺点是顶端内周面的亲 水性涂层材料在早期全部磨损。专利文献1:特开平10 — 248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40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 — 301019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 插入辅助器械相对生物体的插入性并使在插入辅助器械、内窥镜插入部上 涂敷的润滑性涂层材料长久保持而能够长期使用的内窥镜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一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和从其基端 部插通上述内窥镜插入部的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窥镜插 入部的外周面和/或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涂润滑性涂层材料,上述 润滑性涂层材料使上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和/或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 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度更厚。根据本发明之一,对于在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和/或插入辅助器械 的内周面上涂敷的润滑性涂层材料,由于使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和/或 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度更厚,所以能够长久保 持润滑性涂层材料而经得住长期使用。对于本发明之一的内窥镜装置,本发明之二的特征在于,上述润滑性 涂层材料涂的较厚部分是从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向基端部的上述 插入辅助器械的全长大约3分之1至大致一半的范围。与插入辅助器械的基端部相比,其顶端部与插入的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部摩擦而磨损剧烈。 因此,与其它部分相比,对顶端部及其附近部更多地重叠涂敷润滑性涂层 材料。如果在整个范围内重叠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则润滑性涂层材料变 厚直到没有用的部分,所以从插入时特别容易弯曲的顶端部到3分之1乃 至大致一半处增厚。这是因为弯曲的部分尤其摩擦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 部。对于本发明之一的内窥镜装置,本发明之三的特征在于,上述润滑性 涂层材料的涂敷厚度从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向基端部逐渐变薄。如 此,即使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也能获得与本发明之二同样的效果。对于本发明之一,本发明之四的特征在于,上述润滑性涂层材料的涂 敷厚度较厚的部分是上述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部分,是在内窥镜插入部的 插入操作时或拔出操作时相对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插拔的长度部 分。该长度部分的插入部是与在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形成的开口部的内 周角部滑接的部分,从润滑性涂层材料角度来看,是在剥离方向上受力的 部分。因而,通过至少使涂敷在上述长度部分的润滑性涂层材料的厚度比 其它部分厚,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即长久保持润滑性涂层材料并经得 住长期使用。本发明之五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和从其基端部插通上述内窥镜 插入部的插入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辅助器械内侧由硬质构件、 外侧由软质构件构成,内侧的硬质构件的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 度薄,外侧软质构件的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度厚,通过使内侧 硬质构件与外侧软质构件相合,使插入辅助器械的壁厚在全长范围内一 定,在内侧的硬质构件上涂有润滑性涂层材料,上述润滑性涂层材料使插 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度厚。根据本发明之五,关于插入辅助器械,内侧由硬质构件、外侧由软质构件的2种构件构成。另外,内侧的硬质构件的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 侧的厚度薄,同时外侧的软质构件反过来与其相合,由此使插入辅助器械 的壁厚在全长范围内一定,由此提高顶端部的柔软性。这样,顶端部弯曲 时的反作用力降低,所以与弯曲的生物体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插入辅助 器械相对生物体的插入性提高。另外,关于涂敷在内侧硬质构件上的润滑性涂层材料,令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度厚,所以能够长久保持 润滑性涂层材料而经得住长期使用。进而,通过将硬质构件配置于内侧而 使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部陷入插入辅助器械的内面,这种情况比内面为软 质构件时少见,所以进一步提高插通性。本发明之六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其基端部被插通同 时在顶端部安装了球囊的插入辅助器械,且上述球囊通过膨胀而密接于体 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该 涂敷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上述球囊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5 30%。根据本发明之六,通过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 料,降低相对体腔壁面的摩擦阻力,同时相对确保较大摩擦阻力的球囊规 定适当的摩擦阻力。即,相对球囊的摩擦阻力,将涂敷有润滑性涂层材料 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的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如果该摩擦阻力为 5%以下,相对操作插入辅助器械的术者的手而过于光滑,所以成为误操 作的原因。另外,如果摩擦阻力为30%以上,相对体腔壁面的插拔性变差。 因而,将上述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的本发明,能够使相对体腔的插入 辅助器械的插拔很好地进行。本发明之七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在插入部的顶端部安装有球囊的内窥 镜,且上述球囊通过膨胀密接于体腔,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窥镜的插入部 的外周面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该被涂敷的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 对上述球囊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5 30%。根据本发明之七,通过在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 料,使相对体腔壁面的摩擦阻力下降,同时规定相对确保较大摩擦阻力的 球囊具有适当的摩擦阻力。即,相对球囊的摩擦阻力,将涂敷有润滑性涂 层材料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如果其摩擦 阻力为5%以下,相对操作插入辅助器械的术者的手过于光滑,所以成为 误操作的原因。另外,如果其摩擦阻力为30%以上,相对体腔壁面的插拔 性变差。因而,将上述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的本发明,能够使相对体 腔的内窥镜插入部的插拔很好地进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八的内窥镜装置,包括在插入部的顶端部安装有第1球囊的内窥镜和罩住上述插入部并引导上述插入部的插入同 时在顶端部安装第2球囊的插入辅助器械,第1球囊和第2球囊通过膨胀 而密接于体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该被涂敷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上述第2球囊 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5 30。%。本发明之八是以包括在顶端部安装有第1球囊的内窥镜和在顶端部安 装有第2球囊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内窥镜装置为对象。在该内窥镜装置中, 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是涂敷了润滑性涂层材料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外 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于未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的第2球囊的摩擦系数被 设定为5 30%。具有第1球囊和第2球囊的内窥镜装置,因为向体腔内推入的次数多, 所以降低与体腔的壁面接触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的摩擦阻力变得重 要。另一方面,当第2球囊膨胀并密接体腔壁面时,确保与体腔壁面的摩 擦并获得充分的保持力变得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 料,使相对体腔壁面的摩擦阻力下降的同时,规定相对确保较大摩擦阻力 的第2球囊具有适当的摩擦阻力。gp,相对第2球囊的摩擦阻力,将涂敷了润滑性涂层材料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的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 如果该摩擦阻力为5%以下,相对操作插入辅助器械的术者的手而过于光 滑,所以成为误操作的原因。另外,如果摩擦阻力为30。/^以上,相对体腔 壁面的插拔性变差。因而,将上述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的本发明能够 使相对体腔的插入辅助器械的插拔很好地进行。在本发明之八中,本发明之九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 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该已涂敷的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 对上述第1球囊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5 30%。根据本发明之九,通过在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涂敷润滑性涂层材 料,使相对体腔壁面的摩擦阻力下降,同时规定相对确保较大摩擦阻力的 球囊具有适当的摩擦阻力。即,相对球囊的摩擦阻力,将涂有润滑性涂层 材料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如果该摩擦阻 力为5%以下,相对操作插入辅助器械的术者的手而过于光滑,所以成为误操作的原因。另外,如果摩擦阻力为30%以上,相对体腔壁面的插拔性变差。因而,将上述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的本发明,能够使相对体腔的内窥镜插入部的插拔很好地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对于涂敷在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和/或插 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的润滑性涂层材料,由于使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面和 /或插入辅助器械的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度厚,所以能够长久保 持润滑性涂层材料并经得住长期使用。另外,关于插入辅助器械,内侧由硬质构件、外侧由软质构件的2种 构件构成,通过使内侧的硬质构件的顶端部侧的厚度比基端部侧的厚度 薄,同时外侧的软质构件反过来与其相合而使插入辅助器械的壁厚在全长 范围一定内,提高插入方向顶端部的柔软性,所以插入方向顶端部在弯曲 时的反作用力降低。所以,与弯曲的生物体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插入辅 助器械相对生物体的插入性提高。进而,根据包括第1球囊和第2球囊的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相对第 2球囊的摩擦阻力,将涂敷有润滑性涂层材料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的 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所以能够使插入辅助器械相对体腔的插脱很好 地进行。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构成图。图2是表示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装有第1球囊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套管的侧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基材与亲水性涂层材料的厚度的套管的第1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基材与亲水性涂层材料的厚度的套管的第2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使插入部的亲水性涂层材料的厚度从基端部逐渐向顶端部变厚的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表示使插入部的亲水性涂层材料的厚度只在顶端部分变厚的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图中IO—内窥镜,12 —插入部,14一手持操作部,26 —球囊送气口, 28 —空气供给吸引口, 30 —第1球囊,36 —顶端部,50 —套管,51 —管主 体(树脂管),52 —握持部,54 —球囊送气口, 60 —第2球囊,80—亲水 性涂层材料,IOO —球囊控制装置,102 —装置主体,104 —手动开关,110、 120 —管。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的系统构成图。该图所示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由内窥镜10、套管(插入辅助器械)50,及球囊控制装置100构成。内窥镜10具备有手持操作部14和在该手持操作部14上连接设置的 插入部12。在手持操作部14上连接有通用导线15,在通用导线15的顶 端设置连接未图示的处理器或光源装置的连接器(未图示)。在手持操作部14上并列设置有由术者操作的送气送水按钮16、吸引 按钮18、快门按钮20,同时一对角旋钮22、 22以及钳子插入部24分别 被设在规定位置上。而且,在手持操作部14上还设置有球囊送气口 26, 其用于向第1球囊30送去空气、或从球囊30吸引空气。插入部12由软性部32、弯曲部34,及顶端部36构成。弯曲部34是 由多个节环以可弯曲的方式连接而成,通过在手持操作部14上设置的一 对角旋钮22、 22的转动操作,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弯曲操作。由此,能够 使顶端部36的顶端面37朝向需要的方向。如图2所示,在顶端部36的顶端面37上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物镜光 学系统38、 一对照明镜40、 40、送气送水喷嘴42、钳子口44等。另外, 在顶端部3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如图2、图3所示的空气供给吸引口 28, 该空气供给吸引口 28借助插通插入部12内的未图示的供气管,与图1的 球囊送气口26连通。因此,通过向球囊送气口 26供给气体,从顶端部36 的空气供给吸引口28吹出气体,另一方面,通过从球囊送气口 26吸引气 体,而可以从空气供给吸引口 28吸引气体。如图1所示,在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上,装有可自由装卸且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第1球囊30。如图3所示,第1球囊30由中央的膨胀部 30c和其两端的套装部30a、 30b形成,以使空气供给吸引口 28位于膨胀 部30c的内侧的方式而被安装在顶端部36侧。套装部30a、 30b的直径小 于顶端部36的直径,通过其弹性力而密接在顶端部36上之后,缠绕未图 示的线进行固定。并且,并不限于使用线的缠绕固定,也可以通过把固定 环套装在套装部30a、 30b上而使套装部30a、 30b固定在顶端部36上。安装在顶端部36上的第1球囊30,通过从图2所示的空气供给吸引 口28吹出气体而使膨胀部30c大致膨胀成球状。另一方面,通过从空气 供给吸引口 28吸引气体,使膨胀部30c收縮而密接在顶端部36的外周面 上。图1所示的套管50是由管主体51和握持部52构成。管主体51如图 4所示形成筒状,具有比插入部12的外径略大的内径。内窥镜10的插入 部12从图1所示的握持部52的基端开口部52A向管主体51插入。另一方面,管主体51将由氨基甲酸酯等构成的可挠性树脂管作为基 材,该基材的外周面用亲水性涂层材料(润滑性涂层材料)涂敷成均匀厚 度,同时内周面用亲水性涂层材料涂敷成规定厚度。其中,在内周面涂敷 的亲水性涂层材料如后所述。作为亲水性涂层材料,可以例示为聚乙烯吡 咯烷酮、丙烯酸树脂、硅酮树脂。在管主体51的基端侧上设有球囊送气口 54。在球囊送气口 54上连接 内径为lmm左右的供气管56,该管56粘接在管主体51的外周面上,并 延伸设置到管主体51的顶端部。如图4所示,管主体51的顶端58形成细头形状。另外,在管主体51 的顶端58的基端侧上,装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第2球囊60。第2球 囊60是在管主体51贯通的状态下安装的,由中央的膨胀部60c和其两端 的套装部60a、 60b构成。顶端侧的套装部60a在膨胀部60c的内部折回, 该折回的套装部60a被X线造影线62缠绕而固定在管主体51上。基端侧 的套装部60b配置在第2球囊60的外侧,由线64缠绕而固定在管主体51 上。膨胀部60c在自然状态(既未膨胀也未收縮的状态)下大致成球状, 其尺寸大于第1球囊30在自然状态(既未膨胀也未收縮的状态)下的尺寸。因此,当以相同的压力向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送气时,第2球 囊60的膨胀部60c的外径大于第1球囊30的膨胀部30c的外径。例如, 当第1球囊30的外径为小25mm时,第2球囊60的外径为小50mm。上述的管56在膨胀部60c的内部形成开口,从而形成空气供给吸引 口57。因而,当从球囊送气口 54供给空气时,从空气供给吸引口57吹出 空气,使膨胀部60c膨胀。另外,当从球囊送气口 54吸引空气时,从空 气供给吸引口 57吸引空气,第2球囊60收縮。不过,图l的符号66是 用于向管主体51内注入水等润滑液的注入口。另一方面,球囊控制装置100是对第1球囊30进行气体等流体的提 供、吸引,并且对第2球囊60进行气体等流体的提供、吸引的装置。球 囊控制装置100由具备未图示的泵或序列发生器等的装置主体102、用于 遥控操作的手动开关104构成。在装置主体102的前面板上设置电源开关SWK停止开关SW2、用 于第1球囊30的压力计106、用于第2球囊60的压力计108。另外,在 装置主体102的前面板上安装了对第1球囊30迸行气体提供、吸引的管 110,和对第2球囊60进行气体提供、吸引的管120。在各管110、 120的 中段分别设置液体蓄积槽130、 140,其用于在第1球囊30、第2球囊60 出现破损时,蓄积从第1球囊30、第2球囊60反流的体液。另一方面,在手动开关104上设置有与装置主体102侧的停止开关 SW2相同的停止开关SW3、支撑第1球囊30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 SW4、用于保持第1球囊30的压力的暂停开关SW5、支撑第2球囊60 的加压/减压的ON/OFF开关SW6、用于保持第2球囊60的压力的暂停开 关SW7。该手动开关104借助电缆150电连接在装置主体102上。如上所述构成的球囊控制装置100向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提供 气体而使它们膨胀,同时控制其气压而保持膨胀第1球囊30以及第2球 囊60的状态。另外,从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吸引气体而使它们收 縮,同时控制其气压而保持收縮第1球囊30以及第2球囊60的状态。接着,根据图5 (a) (h)对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的操作方法进行 说明。首先,如图5 (a)所示,在用套管50罩住插入部12的状态下,把插入部12插到肠道(例如十二指肠降部)70内。此时,使第1球囊30以及 第2球囊60处于收縮状态。接着,如图5 (b)所示,在套管50的顶端58插入至肠道70的弯曲 部的状态下,向第2球囊60提供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60卡 止在肠道70中,套管50的顶端58固定在肠道70中。接着,如图5 (c)所示,仅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插入到肠道70的 深部。然后,如图5 (d)所示,向第1球囊30提供气体而使之膨胀。由 此,第1球囊30固定在肠道70中。此时,第1球囊30膨胀时的尺寸小 于第2球囊60,所以施加给肠道70的负担较小,从而能够防止肠道70 损伤。接着,从第2球囊60吸引气体而使第2球囊60收縮,然后如图5 (e) 所示,推入套管50,并使之沿着插入部12插入。然后,在把套管50的顶 端58推入至第1球囊30的附近之后,如图5 (f)所示,向第2球囊60 提供气体而使其膨胀。由此,第2球囊60固定在肠道70中。即,通过第 2球囊60握持肠道70。接着,如图5 (g)所示,回拉套管50。由此,肠道70大致笔直地收 缩,套管50的多余的挠曲或弯曲消失。并且,当回拉套管50时,第l球 囊30和第2球囊60都卡止在肠道70中,但第1球囊30的摩擦阻力小于 第2球囊60的摩擦阻力。因此,即使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相对分 开移动,摩擦阻力小的第1球囊30也会相对肠道70滑动,所以肠道70 不会因两个球囊30、 60的牵拉而受损。接着,如图5 (h)所示,从第1球囊30吸引气体而使第1球囊30收 縮。然后,尽可能地把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插到肠道70的深部。艮P, 再次进行图5 (c)所示的插入操作。由此,能够把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 插入到肠道70的深部。当进一步把插入部12插入到深部时,在进行图5 (d)所示的固定操作之后,进行图5 (e)所示的推入操作,进而按顺序 反复进行图5 (f)所示的握持操作、图5 (g)所示的回拉操作、图5 (h) 所示的插入操作即可。由此,能够进一步把插入部12插到肠道70的深部。在具备这样的套管50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中,通过提高向弯曲的 肠道(生物体)70中的插通性并长久保持亲水性涂层材料,使实施方式的套管50长寿命化。艮口,如图6所示,在作为套管50的基材的树脂管(这里为了方便而 用与管主体相同的符号51表示)51中,关于在其内周面上涂敷的亲水性 涂层材料80,以使厚度从基端部向顶端58逐渐变厚的方式进行涂敷。这 样,能够长久保持包括顶端58的其附近的亲水性涂层80,并经得住长期 使用。如图6所示,改变亲水性涂层材料80的厚度的部分的、相对树脂管 51全长的长度是从顶端58开始向基端大约1/3到大致1/2。套管50的顶 端部与其基端部相比,更与插入的内窥镜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摩擦而磨 损得更剧烈。因此,与其它部分相比,对顶端部及其附近部分更多地重叠 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80。当在整个套管50上重叠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80 时,亲水性涂层材料80增厚直至没有用的部分,所以使在从向体腔内插 入时特别容易弯曲的顶端部到1/3乃至大致一半的部分变厚。这是因为弯 曲部分尤其与内窥镜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发生摩擦。改变亲水性涂层材 料80的厚度的手法是在树脂管51上涂敷亲水性涂层材料80之后,能够 仅通过使树脂管51的顶端58在下并进行干燥而实现。即,这是因为在亲 水性涂层材料80的干燥过程中,亲水性涂层材料80由于自重而下垂同时 进行干燥,由此亲水性涂层材料80的厚度越向顶端58越变厚。另外,亲 水性涂层材料的厚度即使从基端向顶端58逐渐变厚,也能够获得同样的 效果。图7是表示图6的套管50的其它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的套管50的 树脂管51,其内侧由硬质构件51A、外侧由软质构件51B的2种构件构 成。另外,硬质构件51A的顶端58侧的厚度比基端侧的厚度薄,同时软 质构件51B与其相反,通过与硬质构件51A的外周面相合,使套管50的 壁厚在全长范围内一定,提高套管50的顶端58侧的柔软性。这样,因为顶端部58及其附近的反作用力降低,所以与弯曲的生物 体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套管50相对生物体的插入性提高。另外,关于 涂敷在硬质构件51A的内周面的亲水性涂层材料80,同图6 —样使顶端 58侧的厚度比基端侧的厚度厚,所以能够长久保持亲水性涂层材料81而 经得住长期使用。进而,通过将硬质构件51A配置于内侧,内窥镜插入部12的顶端部36陷入套管50的内面,这种情况比内面为软质构件时少见, 所以进一步提高内窥镜插入部12的插通性。其中,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入辅助器械例示了套管50,但不限定于 此,也可以使用经肛门插入的滑动管。图8是表示在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周面上涂敷亲水性涂层材料80且 该亲水性涂层材料80的厚度从插入部12的基端部(与图1的手持操作部 14连接的端部)向顶端部(安装第1球囊30的端部)13逐渐变厚的例子 的局部剖视图。这样,关于涂敷在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周面上的亲水性涂层材料80, 通过使内窥镜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顶端部13侧的厚度比插入方向基端部 侧的厚度厚,能够长久保持亲水性涂层材料80而经得住长期使用。通过 组合使用己涂敷亲水性涂层材料80的内窥镜插入部12与图6、 7所示的 己涂敷亲水性涂层材料80的套管50,能够进一步延长双方的润滑性涂层 材料80的使用寿命。图9是表示只使内窥镜插入部12的亲水性涂层材料80的厚度在顶端 部分增厚的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在该图中,亲水性涂层材料80的涂敷厚 度较厚的部分是内窥镜插入部12的插入方向顶端部分,是相对套管50的 顶端58插拔的长度L的部分12A。在插入部12中,该长度L的部分12A 是与在套管50的顶端58形成的开口部59的内周角部59A滑接的部分, 从润滑性涂层材料80来看,是在剥离方向上受力的部分。因而,通过至 少使在长度L的部分12A上涂敷的亲水性涂层材料80的厚度比其它部分 厚,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即长久保持亲水性涂层材料80并经得住长 期使用。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套管50的外周面也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 80,该涂敷的套管50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于未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 的第2球囊60的表面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5 30%。在实施方式中,套 管50的润滑性涂层材料80是聚乙烯吡咯烷酮(摩擦阻力y : 0.08),第2 球囊60是天然橡胶(摩擦阻力u: 0.5),所以设定为16%。但是,具有第1球囊30和第2球囊60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向体腔 内的推入次数多,所以降低与体腔壁面接触的套管50的外周面的摩擦阻力变得重要。另一方面,在第2球囊60膨胀而密接于体腔壁面时,确保 与体腔壁面之间的摩擦并获得充分的保持力变得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在套管50的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在使相对体腔壁面的摩擦阻力下降的同时,规定相对确保较大摩擦阻力的第2球囊60具有适当的摩擦阻力。g卩,相对第2球囊60的摩擦阻力,将 已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的套管50的外周面的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如 果该摩擦阻力为5%以下,套管50相对于操作套管50的术者的手而过于 光滑,所以成为误操作的原因。另外,如果摩擦阻力为30%以上,相对体 腔壁面的插拔性变差。因而,通过将上述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能够 使套管50相对体腔的插拔很好地进行。进而,通过规定为12 16%,能 够使套管50相对体腔的插拔更加良好地进行。尽管是重复说明,但如图5所示,相对肠道(体腔)70反复来回移动 的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的套管50,除了相对内窥镜插入部12具有滑动性 之外,还需要(l)相对体腔内壁的滑动性高,(2)具有适度的柔软性、(3) 具有适度强度的韧性。作为套管50的基材,可以列举为聚四氟乙烯、聚氨基甲酸酯、氯乙 烯、合成橡胶,聚四氟乙烯尽管具有必要条件(1)、 (3),但不满足必要 条件(2)。另外,聚氨基甲酸酯和氯乙烯尽管满足必要条件(2)、 (3), 但不满足必要条件(1),合成橡胶尽管满足必要条件(2),但不满足必要 条件(1)、 (3)。因此,关于必要条件(1),认为通过在其外周面涂润滑 性涂层材料而可以消除,选择满足必要条件(2)、 (3)的聚氨基甲酸酯和 氯乙烯作为套管50的基材。另一方面,对于润滑性涂层材料要求的必要条件,可以举出(A)获 得充分的滑动性,(B)与基材之间的相性好。作为润滑性涂层材料,可以列举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利多卡因胶体 (xylocainejdly)、橄榄油。聚乙烯吡咯垸酮对于必要条件(A)发挥特别 好的效果,对于必要条件(B),与聚氨基甲酸酯之间的相性好,但对于氯 乙烯,没有像聚氨基甲酸酯那样好的相性。另外,利多卡因胶体不能满足 必要条件(A),对于必要条件(B),与聚氨基甲酸酯和氯乙烯的相性都 好。橄榄油也同样不能满足必要条件(A),对于必要条件(B),与聚氨基甲酸酯和氯乙烯的相性都好。基于上述结果,实施方式的套管50可以使用在聚氨基甲酸酯上涂敷 聚乙烯吡咯烷酮而成的材料。另外,在内窥镜插入部12的外周面上涂敷亲水性涂层材料80,该外 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确保较大摩擦阻力的第1球囊30的摩擦系数被设定 为5 30%。如果摩擦阻力为5%以下,套管50相对于操作套管50的术 者的手而过于光滑,所以成为误操作的原因。另外,如果摩擦阻力为30 %以上,内窥镜插入部12相对于体腔壁面的插拔性变差。因而,通过将 上述摩擦阻力规定为5 30%,能够使内窥镜插入部12相对体腔的插拔很 好地进行。进而,通过规定为12 16%,能够使内窥镜插入部12相对体 腔的插拔更加良好地进行。其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是对双球囊式内窥镜装置进行说明,对 于具有球囊的套管50的单体,另外对于具有球囊的内窥镜插入部12的单 体,基于上述理由而优选将该外周面的摩擦阻力规定为球囊的5 30%。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内窥镜的插入部从其基端部插通同时在顶端部安装球囊的插入辅助器械,且所述球囊通过膨胀而密接于体腔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该被涂敷的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于所述球囊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5~30%。
2. —种内窥镜装置,包括在插入部的顶端部安装球囊的内窥镜,且 所述球囊通过膨胀而密接于体腔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该被涂敷的 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于所述球囊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5 30 %。
3. —种内窥镜装置,包括在插入部的顶端部安装第1球囊的内窥镜 和罩住所述插入部而引导所述插入部的插入同时在顶端部安装第2球囊的 插入辅助器械,第1和第2球囊通过膨胀而密接于体腔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该被涂敷的插 入辅助器械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所述第2球囊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 5 30%。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周面上涂敷润滑性涂层材料,该被涂敷的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摩擦系数相对于所述第1球囊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5 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对于在作为套管(50)的基材的树脂管(51)的内周面上涂敷的亲水性涂层材料(80),其涂敷是厚度从基端侧开始向顶端(58)逐渐变厚。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插入辅助器械相对生物体的插入性并能够长久保持在插入辅助器械的内周面上涂敷的润滑性涂层而经得住长期使用的内窥镜装置。
文档编号A61B1/00GK101263998SQ20081008652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4日
发明者藤仓哲也, 高野政由起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Srj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