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9426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 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 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本病 预后良好,有自限性, 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 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此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 急性起病。
2. 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继之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咳嗽。
3. 可伴有头痛、发热、声音嘶哑、乏力、肢体酸痛、食欲减退。
4. 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上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波及其他器官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亦会加重。 常见的并发症可有鼻窦炎、中耳炎、眼结合膜炎、颈淋巴结炎及咽后(或侧)壁脓肿。并发 急性中耳炎者,多高热不退,因耳痛哭闹不安、摇头、抓耳,早期鼓膜充血、膨隆,以后穿 孔流出浆液或脓液,治疗不及时可影响听力,咽壁脓肿时可出现拒食、吞咽困难、言语不清、 头向后仰、张口呼吸等症状,检査可见咽部充血、肿胀,咽壁呈半园形突起,将软腭及同侧 咽腭弓向前推移,年幼及体弱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易向下发展,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并发 肠系膜淋巴结炎时,有脐周阵发性腹痛,无固定压痛点及肌紧张。少数并有细菌感染时对体 弱儿尚可引起全身及其他部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脑膜炎、以及肾炎。
中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范畴。病邪侵入人体,先从肺卫开始,风蒸之邪多从 口鼻而入;风寒之邪则多从皮毛而入。其认识素有"伤寒论"和"温病论"两种,初期病位 于(肺卫)按"伤寒"(六经)则属于太阳经表证(表热);按"温病",(卫、气、营、血、 三焦),卫分相当于人体的肌表、皮肤、上呼吸道、头部,故称"温邪上受"即"卫分热证"。 是温病的初级阶段,亦相当于"伤寒"的"表热"。太阳经俞不利,卫气与之抗争,卫阳之
气不能畅于外,故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疼咳嗽等肺卫之证。太阳经络邪阻不舒,则头痛身重,关节酸痛。肺主皮毛,上通于鼻,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上逆则咳嗽;鼓邪 外出则喷嚏;邪逼液出则流涕。咽喉属于肺系,受风寒则痒,热郁则痛。若正不胜邪,内侵 胸胁、肺胃,则谓?气分 证",亦相当于阳明经腑证和里证。 中医认为患该病的病因有以下几点-
1. 感受风邪,"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 而风性轻扬,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侵袭人体,先入肺卫。
2. 外感疫疬之邪"五疫之至,皆因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补遗,刺激 论》),"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温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 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诸病源候 论》)。认为寒热异常,温 失?,岁时不和是时行感冒的主要病因。
3. 体虚邪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感风 邪。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中虚卫弱,不能输精于肺,肺气虚则不能输精于 皮毛,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 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中医采用清热解毒、散风止痛、养阴清肺、化痰益气、下气止咳的方药治疗此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 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 生石膏10-20份 黄芩20-30份 桔梗10-20份
银花15-20份太子参10-20份 麻黄20-30份
板蓝根5-15份 穿心莲15-25份 百部15-25份
连翘5-10份 知母5-10份 黄荆子20-25份
蒲公英10-15份 生地5-15份 沙参5—10份
有效成分优选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生石膏16份 银花18份 连翘8份 知母8份 黄荆子23份
黄吝26份 太子参15份 蒲公英13份 生地ll份 沙参8份
桔梗16份 麻黄26份 板蓝根ll份 穿心莲21份 百部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 石膏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 桔梗、麻黄、生地、黄芩、银花、太子参、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知母、穿心莲、 黄荆子、沙参、百部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 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干燥,粉碎成 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颗粒、胶囊及片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收的载体,例如填充剂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等; 粘合剂如维生素衍生物、淀粉等;通过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给药的方式使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养阴清肺、化痰益气、下气止咳之功效,用 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头痛、发热、声音嘶哑等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l: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
(1) 生石膏16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 桔梗160g、麻黄260g、生地110g、黄芩260g、银花180g、太子参150g、连翘80g、 蒲公英130g、板蓝根110g、知母80g、穿心莲210g、黄荆子230g、沙参80g、百部 21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 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糊 精600g、乳糖800g,混匀,以75%乙醇湿法制粒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
(1) 生石膏16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 桔梗160g、麻黄260g、生地110g、黄芩260g、银花180g、太子参150g、连翘80g、 蒲公英130g、板蓝根110g、知母80g、穿心莲210g、黄荆子230g、沙参80g、百部 21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 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糊 精700g混匀,装入空胶囊内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片剂
(1) 生石膏16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 桔梗160g、麻黄260g、生地110g、黄芩260g、银花180g、太子参150g、连翘80g、 蒲公英130g、板蓝根110g、知母80g、穿心莲210g、黄荆子230g、沙参80g、百部 21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加淀粉300g,微晶纤维素200g以7(m乙醇湿法制粒,压片,包衣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生石膏10-20份 黄芩20-30份 桔梗10-20份银花15-20份 太子参10-20份麻黄20-30份连翘5-10份蒲公英10-15份板蓝根5-15份知母5-10份生地5-15份 穿心莲15-25份黄荆子20-25份 沙参5-10份 百部15-25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 成的桔梗16份 麻黄26份 板蓝根ll份 穿心莲21份 百部21份
3、 如权利要求l-2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可制成颗粒、胶囊及片 剂。
4、 一种如权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 生石膏粉碎成极细粉备用;(2) 桔梗、麻黄、生地、黄芩、银花、太子参、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知母、穿心莲、 黄荆子、沙参、百部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 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干燥,粉碎成 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颗粒、胶囊及片剂。生石膏16份 银花18份 连翘8份 知母8份 黄荆子23份黄芩26份 太子参15份 蒲公英13份 生地11份 沙参8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生石膏、黄芩、桔梗、银花、太子参、麻黄、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知母、生地、穿心莲、黄荆子、沙参、百部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本发明还涉及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养阴清肺、化痰益气、下气止咳之功效,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头痛、发热、声音嘶哑等症。
文档编号A61P11/04GK101543602SQ20081010292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魏晓伟 申请人: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