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2418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病程长、症状顽固,属中医"虚火喉痹"、"阴虚喉痛"范畴,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咽部有异物感干燥,灼热、发痒、微痛等各种不适感觉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对本病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疗效高,疗程短且不易复发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530、麦冬530、牛旁子1030、荆芥530、桔梗530、菊花530、蝉蜕320、地丁320、甘草320g、双花520。根据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18、麦冬18、牛旁子18、荆芥18、桔梗18、菊花18、蝉蜕9、地丁9、甘草9、双花9。根据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30、麦冬30、牛旁子30、荆芥30、桔梗30、菊花18、蝉蜕15、地丁18、甘草20、双花20。根据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5、麦冬5、牛旁子10、荆芥5、桔梗5、菊花5、蝉蜕3、地丁3、甘草3、双花5。根据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15、麦冬15、牛旁子15、荆芥15、桔梗15、菊花IO、蝉蜕5、地丁5、甘草5、双花5。一种制备所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方法,其特征是按所述的药物原料比例,除荆芥外,各取药物原料的半量,共研成粉剂;其它药物原料的半量加荆芥煮成汤剂,浓縮至浓液,加入上述研成粉剂的药粉及淀粉,进行搅拌,最后制成小颗粒,在常温下干燥或在烘干箱内干燥后,分装成袋。本发明药物原料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疗效高,疗程短且不易复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l:(最佳实施例)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由下列重量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18g、麦冬18g、牛旁子18g、荆芥18g、桔梗18g、菊花18g、蝉蜕9g、地丁9g、甘草9g、双花9g。本发明治疗慢性咽炎药物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上述药物原料除荆芥外,各取半量,共研成粉剂;其它药物原料的半量加荆芥煮成汤剂,按常规浓縮至适量浓度,加入上述研成粉剂的药粉,以及按常规加入适量的淀粉进行搅拌,最后制成小颗粒,在常温下干燥或在烘干箱干燥,分装为每袋6g,每日12袋冲服。以上十味中药互补互扶,共奏滋阴润肺,利咽解毒,凉血化瘀之功。因咽炎是"喉痹"范畴,热毒瘀血互结、雍滞咽喉,虚火内生津液亏耗为发病机理。因元参"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地丁、桔梗、甘草、菊花、双花化瘀凉血解毒,麦冬润肺而利肺气,甘草能调和褚药。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由下列重量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30g、麦冬30g、牛旁子30g、荆芥30g、桔梗30g、菊花18g、蝉蜕15g、地丁18g、甘草20g、双花20g。本发明药量过大,药物配伍不理想,病人口感味太苦,不易接受。实施例3: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由下列重量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5g、麦冬5g、牛旁子10g、荆芥5g、桔梗5g、菊花5g、蝉蜕3g、地丁3g、甘草3g、双花5g。本发明药量剂量较小,药物剂量需调整,效果不明显,疗程较长,易加重病人负担。实施例4: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由下列重量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15g、麦冬15g、牛旁子15g、荆芥15g、桔梗15g、菊花10g、蝉蜕5g、地丁5g、甘草5g、双花5g。本实例中药物剂量较为适中,但药物剂量还需调整,效果不很理想,效果不如实施例1。药效学实验报告取门诊病人142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3岁,男性,43例,女性29例,农民13例,工人24例,干部35例,病程最长9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7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5岁,男性39例,女性31例,农民18例,工人21例,干部31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情况比较,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X).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药物配比治疗,十天为一个疗效,一个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含服金嗓子喉宝及口服六神丸观察疗效,十天为一个疗效。治疗结果两组慢性咽炎患者均经过一个疗程治疗观察结果见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方中元参性寒、味苦,具有滋阴降火,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斑毒。利咽喉,强心降压等功能。麦冬味甘、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能。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能。地丁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能。主治黄疸,目赤肿痛、咽炎等。甘草、菊花、双花具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对疮疡肿毒有特效。蝉蜕散风热、宣肺、定痉、利咽。主治外感风热、咽痛。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5~30、麦冬5~30、牛旁子10~30、荆芥5~30、桔梗5~30、菊花5~30、蝉蜕3~20、地丁3~20、甘草3~20g、双花5~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18、麦冬18、牛旁子18、荆芥18、桔梗18、菊花18、蝉蜕9、地丁9、甘草9、双花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30、麦冬30、牛旁子30、荆芥30、桔梗30、菊花18、蝉蜕15、地丁18、甘草20、双花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5、麦冬5、牛旁子IO、荆芥5、桔梗5、菊花5、蝉蜕3、地丁3、甘草3、双花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15、麦冬15、牛旁子15、荆芥15、桔梗15、菊花IO、蝉蜕5、地丁5、甘草5、双花5。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方法,其特征是按所述的药物原料比例,除荆芥外,各取药物原料的半量,共研成粉剂;其它药物原料的半量加荆芥煮成汤剂,浓縮至浓液,加入上述研成粉剂的药粉及淀粉,进行搅拌,最后制成小颗粒,在常温下千燥或在烘干箱内干燥后,分装成袋。全文摘要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制成元参5~30、麦冬5~30、牛旁子10~30、荆芥5~30、桔梗5~30、菊花5~30、蝉蜕3~20、地丁3~20、甘草3~20g、双花5~20。其制备方法按上述的药物原料比例,除荆芥外,各取药物原料的半量,共研成粉剂;其它药物原料的半量加荆芥煮成汤剂,浓缩至浓液,加入上述研成粉剂的药粉及淀粉,进行搅拌,最后制成小颗粒,在常温下干燥或在烘干箱内干燥后,分装成袋。本发明药物原料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疗效高,疗程短且不易复发。文档编号A61K35/64GK101396523SQ20081014034公开日2009年4月1日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日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日发明者吴春健,侠王,白安福,白安芳,杰荀,高继明申请人:白安福;荀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