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器中的双腔三通道可调式自动放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96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压测量器中的双腔三通道可调式自动放气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压测量中放气减压速度的自动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 双腔三通道可调式自动放气阀结构。
技术背景高血压病一直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水平提高,营养过剩和失调,以及生活节奏加快,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大,患病年龄也逐步年轻化。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统计,在中国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从1957年的12.8% 飕升到1990年的35.8%,现在这个比例还在上升。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已达 1.6亿以上,多少家庭和社会都在承担着重负,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在为此付出和 即将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以高血压为首的慢性病将是整个国民健康和经济健 康的严重拖累!面临如此严峻的局面,必须全民动员,防治高血压。血压测量 进家庭、进社区,提高血压自知率是高血压病群防群治的最重要和基本的手段。 血压测量是在充气加压后的放气减压过程中,听取柯氏音脉冲实现的,放 气减压速度对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影响很大。放气减压太快,能听取到的柯 氏音脉冲少,相继两脉冲间的压降大,每少听少记一声引起的误差就会很大。 但放气减压太慢,绑压时间太长,被测者又难以忍受。为了保证血压测量的i 确性、可靠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联盟(ISH)都要求测量时的放气减压速度掌握在2 4mmHg/s为宜,不宜超过4mmHg/s。但是,要让广大 的家庭测量和社区测量人员使用手动调节的普通气阀,象熟练的医护人员那样 关闭阔门充气加压,旋松阀门放气减压,而且还能掌握这样合适的放气减压速 度,这显然是困难的;同时,调节所产生的干扰会影响听测(或电子助测),这 也是非专业人员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提供家庭和社区的血压测量器具一般 宜釆用自动放气阀,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但是,如何保证自动放气阀的放气 减压速度却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自动放气阀是最简单的,其主要的功能元件就是如图 1A、图1B所示的阀芯,俗称小橡皮。它是一个一端封闭的中空橡胶体1000,其 上开有切口 1001,切口中插有一根(钢或铜)细丝,以保证有一定的缝隙。加 压时,来自气泵(手动打气球或小电动泵)的气体通过中空腔,冲开切口,进 入绑扎带气囊;减压时,切口自动闭合,来自气囊的气体通过切口缝隙进入中 空腔,逸出阀外。放气减压速度决定于缝隙的大小。不断加、减压将使切口处 橡胶体弹性逐步变差,缝隙增大,因此这种单一共用阀芯的自动放气阀总是放 气减压速度会越来越快,到后来就难以使用。90年代以后,人们通过优化胶体 材料、改进切口工艺等办法试图使放气减压速度稳定,但效果都不理想。这一 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用户,也困扰着血压测量器具生产企业。2000年,申请人申请的名称为《血压计(表)用的自动气阀装置》(专利号 ZL 00 2 18367.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通道自动放气阀技术。该技术 设置一个专用进气阀芯2005和进气通道, 一个专用放气阀芯2001和放气通道, 基本结构如图2A、图2B所示它是在原阀身的一侧增加了一个滑动槽,槽内安 装一个中空的按压帽2000,帽的下部封装放气阀芯,与阀身2002下壁间有弹簧2003撑持;帽的下沿与滑动槽沿口间夹有0形橡胶垫圈2006。在系统加压以后, 弹簧的张力使帽的下沿与滑动槽沿口夹紧0形垫圈,形成密封。高压气体只能 通过放气阀芯和按压帽与阀身的间隙缓慢放气。当需要快速放气时,只要将按 压帽压下,0形垫圈松弛,高压气体便从其周围的缝隙快速逸出。由于放气阀芯 不再受到频繁的进气冲击,切口缝隙得以保持,明显使得放气减压速度趋于稳 定。但在实施这项技术的几年中,以下两个缺陷又一直困扰着生产制作-一个缺陷是温度影响现在突出了。无论采用质量如何好的橡胶制作阀芯, 它总是夏季气温高,胶体柔软,切口缝隙小,放气速度会小些;到了冬季,气 温低,胶体坚硬,切口缝隙大,放气速度就要变大;另一个缺陷是放气速度不能逐个调节,而气阀是一个体积不大的塑料胶合 的密封体, 一旦封装后发现问题便不能修正,只能报废。而阀芯切口是由锋利 的刀片一刀定终身的,在自然条件下,又很难模拟血压测量过程对之实行预检 验。在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容许自动放气阀放气速度变化范围更小(2 4mraHg/s)的情况下,因为后期检验发现不符合要求而报废的制成品相当多,因此制作成 品率低,浪费很大;以上缺陷还导致进入产品的自动放气阀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冬季,放气速 度变快,用户往往就得要求换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压测量器中的双腔三通道可 调式自动放气阀,旨在解决上述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安放于阀身的进气管道内的进气阀芯;安放于阀身中部空腔一侧的一个快速放气组合和另一侧的一个自动放气组合;所述的快速放气 组合包括 一个按压帽和一个滑动勾连接为一体,穿越阀身一侧的滑动孔;一 个用于形成密封的0形垫夹持在滑动勾的底沿和阀身同侧的壁之间; 一个复位 弹簧套于阀身封底的中空柱上,并夹持在滑动勾底沿和封底的壁之间;所述的 自动放气组合包括放气阀芯的封闭端插接在一紧固帽上,伸入阀身空腔内的 一个侧面开口的管形结构中,通气端插入并固定于管形结构的底部,通气端与 紧固帽间有一个复伸弹簧撑持,阀芯切口通过管形结构的侧面开口与阀身内腔 相通;阀身封底正对阀芯紧固帽的壁处安装一个调节螺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成品自动放气阀放气 减压速度的有效调节,解决了对温度影响束手无策和制成品不能修正的难题, 保证制作质量,提高成品率;也方便用户控制放气减压速度在最佳适用范围; 自动放气和快速放气的两腔分置又有效地保护着自动放气阀芯免受进气和快速 放气的频繁冲击,保证放气减压速度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 自动放气阀的推广应用,将帮助用户用好血压测量器具,这对高血压病防治事 业会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由此,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明显的。

图1A、图1B是现有技术中血压测量器单阀芯气阀的阀芯结构图; 图2A、图2B是现有技术中血压测量器双通道自动放气阀结构图,分别是 自动放气状态和快速放气状态;图中虚线表示气流;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图; 图3B是图3A的A-A向剖视图; 图3C是图3A的B-B向剖视图;图4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在自动放气状态下的气流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气流;图5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在快速放气状态下的气流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气流;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安放于阀身3000的进气管道内的进气阀芯 3004;安放于阀身中部空腔一侧的一个快速放气组合和另一侧的一个自动放气 组合;所述的快速放气组合包括 一个按压帽3005和一个滑动勾3002连接为 一体,穿越阀身一侧的滑动孔; 一个用于形成密封的0形垫3003夹持在滑动勾 的底沿和阀身同侧的壁之间; 一个复位弹簧3001套于阀身封底的中空柱上,并 夹持在滑动勾底沿和封底的壁之间;所述的自动放气组合包括放气阀芯3006 的封闭端插接在一紧固帽3008上,伸入阀身空腔内的一个侧面开口的管形结构 中,通气端插入并固定于管形结构的底部,通气端与紧固帽间有一个复伸弹簧 3007撑持,阀芯切口通过管形结构的侧面开口与阀身内腔相通;阀身封底3009 正对阀芯紧固帽的壁处安装一个调节螺钉3010;放气阀芯3006的切口大小是预设放气减压速度低于2mmHg/s。本实用新型中-安放于阀身的进气口内的进气阀芯,构成加压进气通道;安放于阀身中部 一侧空腔的一个快速放气组合,构成快速放气通道;安放于阀身中部另一侧空 腔的一个自动放气组合,构成自动放气通道;快速放气组合包括按压帽穿越阀身一侧的滑动孔;用于形成密封的上0形垫夹持在按压帽的底沿和阀身同侧的壁之间; 一个复位弹簧夹持在按压帽的 底部和阀身对侧之间;自动放气组合包括放气阀芯的封闭端插接在一紧固帽上,伸入阀身空腔 内的一个侧面开口的管形结构中,通气端插入并固定于管形结构的底部,通气 端与紧固帽间有一复伸弹簧撑持,阀芯切口通过管形结构的侧面开口与阀身内 腔相通;阀身正对阀芯紧固帽处安装一个调节螺钉,调节螺钉和复伸弹簧的组 合作用调节阀芯的伸縮和切口缝隙的大小。由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放气组合包括放气阀芯3006的封闭端插接在一紧固帽3008上,通气端伸入阀身自动放气腔内的一个侧面开口的管形结 构中,并固定于管形结构的底部,该底部有与阀芯同轴的气口通向阀身外;通 气端与紧固帽间有一个复伸弹簧3007撑持,阀芯切口通过管形结构的侧面开口 与阀身自动放气腔相通;阀身封底3009正对阀芯紧固帽的壁处安装一个调节螺 钉3010,其与封底间的螺纹用胶或腊灌封以保持对外部的密封。自动放气时, 来自气囊的高压气体通过阀芯切口的缝隙后由阀芯中空管道和阀身上的同轴气 口流向阀外,放气减压速度决定于该缝隙的大小。放气阀芯3006的切口宜小, 使预设放气减压速度低于2mmHg/s,这是容易做到的。对制成品,发现放气减压 速度太低,可将调节螺钉3010拧入上调,使放气阀芯3006轴向縮短,切口缝 隙增大,从而调高放气减压速度;如果认为放气减压速度太高,可将调节螺钉 3010拧出下调,复伸弹簧3007舒张,使放气阀芯3006轴向紧縮释放一些或伸. 长,切口缝隙减小,从而调低放气减压速度。这种复伸弹簧3007和调节螺钉3010 的组合作用可以满意调节和固定自动放气减压速度。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放气组合包括 一个按压帽3005和一个滑动勾3002连接为一体,穿越阀身一侧的滑动孔,可在该孔内上下滑动; 一个用于形成密封 的0形垫3003夹持在滑动勾的底沿和阀身3000同侧的壁之间; 一个复位弹簧 3001套于阀身封底的中空柱上,并夹持在滑动勾底沿和封底3009的壁之间;在 本自动放气阀自动放气时,复位弹簧3001将0形垫3003顶夹在滑动勾3002的 底沿和阀身3000同侧的壁之间形成密封,使来自气囊的高压气体不会随意外泄; 需要快速放尽余气时,按下按压帽3005,滑动勾3002随之下移,0形垫3003 与阀身3000的内壁脱离密接,余气经滑动孔迅速外泄。松开按压帽3005,复位 弹簧3001将滑动勾顶起,使0形垫3003恢复密封;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组合包括所述进气阀芯3004安放于阀身3000的进气 口内,加压时气体冲开其切口 (没有插夹细丝),进入气囊;不加压时,来自气 囊的气体压力高于进气阀芯3004中空腔内气体压力,切口关闭,使气囊气体不 会经该通道外泄。由图4可见在加压过程中和加压结束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放气阀都在自 动放气。这时由于复位弹簧3001的作用,滑动勾3002被自动顶升,使O形垫 3003夹持在滑动勾3002的底沿和阀身3000的壁之间形成密封,使来自气囊的 高压气体不会随意外泄,只能通过自动放气通道按所要求的速度自动放气。由图5可见当血压测量完毕,需要快速释放气囊内的余气时,只要将按 压帽3005压下,0形垫3003的密封作用解除,余气即迅速通过阀身3000的滑 动孔外泄。进气通道、自动放气通道、快速放气通道构成所述三通道。本实用新型设 置了放气阀芯切口缝隙微调机制,从而在技术上使自动放气速度可调,实现了 所追求的目标。放气阀芯切口泄气缝隙的大小保持稳定是保持自动放气减压速度稳定的关 键。本实用新型自动放气腔和快速放气腔分立,避免了频繁的快速放气操作对 自动放气组合的影响,从而得以保持自动放气减压速度的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血压测量器中的双腔三通道可调式自动放气阀,包括安放于阀身(3000)的进气管道内的进气阀芯(3004);安放于阀身中部空腔一侧的一个快速放气组合和另一侧的一个自动放气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放气组合包括一个按压帽(3005)和一个滑动勾(3002)连接为一体,穿越阀身一侧的滑动孔;一个用于形成密封的O形垫(3003)夹持在滑动勾的底沿和阀身同侧的壁之间;一个复位弹簧(3001)套于阀身封底的中空柱上,并夹持在滑动勾底沿和封底的壁之间;所述的自动放气组合包括放气阀芯(3006)的封闭端插接在一紧固帽(3008)上,伸入阀身空腔内的一个侧面开口的管形结构中,通气端插入并固定于管形结构的底部,通气端与紧固帽间有一个复伸弹簧(3007)撑持,阀芯切口通过管形结构的侧面开口与阀身内腔相通;阀身封底(3009)正对阀芯紧固帽的壁处安装一个调节螺钉(30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量器中的双腔三通道可调式自动放气阀, 其特征在于自动放气组合由夹持于放气阀芯(3006)两端间的复伸弹簧(3007) 与顶接于该阀芯封闭端的调节螺钉(3010)的组合作用实现对该阀芯切口缝隙 大小的有效调节和保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量器中的双腔三通道可调式自动放气阀, 其特征在于自动放气组合和快速放气组合两腔分立,避免频繁的快速放气操 作对敏感的自动放气组合的影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量器中的双腔三通道可调式自动放气阀, 其特征在于放气阀芯(3006)的切口大小是预设放气减压速度低于2nimHg/s。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压测量器中的双腔三通道可调式自动放气阀,包括安放于阀身的进气管道内的进气阀芯,构成加压进气通道;安放于阀身中部一侧空腔的一个快速放气组合,构成快速放气通道;安放于阀身中部另一侧空腔的一个自动放气组合,构成自动放气通道;自动放气腔和快速放气腔分立避免了频繁的快速放气操作对敏感的自动放气组合的影响,对放气减压速度可以进行有效调节和保持稳定,解决了对温度影响束手无策和制成品不能修正的难题,保证制作质量,提高成品率,延长使用寿命;也保证着血压测量器的自动放气减压速度控制在国际卫生组织所建议的2~4mmHg/s的最佳适用范围内。
文档编号A61B5/0225GK201171674SQ20082005697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崔开海 申请人:上海上达医用仪表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