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2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纳骨箱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节省材料使用及成本,并提升整体结构强度的纳骨箱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纳骨拒结构,如图1所示,其是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告第086304号简便易组合式纳骨拒的结构新型专利案,主要揭示了由上、下侧板71、左、右侧板72、背侧板73与拒门74所组成的结构,其中所述上、下侧板71设有凸缘片711,可从水平参考轴方向移向左、右侧板72 二边与所述左右侧板71的嵌槽721接合;以此种方式组装时,各左、右侧板72与上、下侧板71二边结构因无固定装置,故比较容易发生倾倒;同时,由于目前纳骨拒常以多层叠置方式组装,若所述左、右侧板72及背侧板73的支撑强度不足时,往往会因上层重量而使下方的左、右侧板72及背侧板73产生弯曲变形,因此,在设计时,多会使所述左、右侧板72及背侧板73具有较厚的厚度,或以(强度)较佳的材质为主要材料,而所述上、下侧板71为配合左、右侧板72及背侧板73的组装关系,也多具有相同的厚度及材质,致使其整体材料成本难以降低,产品的竟争力也无法提升。
再者,由于上述上、下侧板71、左、右侧板72、背侧板73与拒门74的组合,皆完全是以螺栓配合螺帽加以锁付结合,整体组装极为费时费事,不符合生产的经济效益。
有鉴于现有的纳骨拒结构有上述缺点,创作人乃针对所述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于各端角部位设置复数强度较佳的前、后支柱,以提升垂直受力的结构强度,并于各侧面的分隔部位设置较薄且便宜的板片,以在不影响整体叠置功能下,降低其材料成本,进而提升产品的竟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组装上极为便利,可有效降低人力耗费,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二横板,相对平行设置于一预设空间的上、下侧;二前支柱,垂直设置于二横板间一边侧的二端部;复数后支柱,垂直设置于二4黄板间其它边侧的各端部; 一门板,以其一边侧枢设于一前支柱上,使所述门板可于二前支柱之间形成开启或闭合的动作; 一背板,垂直设置于二横板间的门板对侧,且使其二旁侧与相邻的后支柱相结合固定;复数侧板,垂直设置于二横板间的其它边侧,并受二横板的夹持而形成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升结构强力、组装上极为便利,可有效降低人力耗费,降低生产成本。


图l是一现有纳骨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应用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横板;ll-侧折缘;12-后折缘;121、 32、 43-定位孔;13-前插孔;14-后插孔;2-前支柱;21、 31-凸部;22-侧凹部;23、 241、 441-螺帽;24-衔接螺栓;25-枢钮;26-衔接孔;3-后支柱;4-背板;41、 51-后凹槽;42、 52-横凹槽;44-结合螺栓;5-侧板;6-门板;71-上、下侧板;711-凸缘片;72-左、右侧板;721-嵌槽;73-背侧板;74-拒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朋。请参各图所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横板1、由前支柱2或后支柱3所形成的垂直支柱、背板4、侧板5及门板6等部分,其中二横板1是相对平行设置于一预设空间的上、下侧,在横板l的各端角部位分别设有二组相对应的前插孔13、后插孔14,在所述二后插孔14间的一侧边缘设有弯折的后折缘12,并在所述后折缘12的二端部各设有一定位孔121 ,而所述横板1在后插孔14、前插孔13间的一侧边则设有弯折的侧折缘11,垂直支柱中的二前支柱2的二端部
6分别设有轴向凸伸的凸部21,可供插嵌于二橫板1的前插孔13内形成结合,且于 所述二凸部21的内旁侧另设有一横向贯通的衔接孔26,并在各衔接孔26的一端侧 设有凹陷的侧凹部22,使其中一前支柱2的侧凹部22内可容置同形状的螺帽23, 且所述螺帽23可螺合于一贯穿狗4妻孔26的衔接螺栓24上,而另一前支柱2的侧 凹部22内则可容置同形状的枢钮25,且所述枢钮25也可受其它(贯通衔接孔26 ) 的衔接螺栓24贯穿并螺合一螺帽241而形成固定,垂直支柱中的二后支柱3的二 端部分别设有轴向凸伸的凸部31,可插嵌于二横板1的后插孔14内形成结合,且 所述后支柱3是呈一L形横断面形状,在其对应于后折缘12的一侧二端部分别设 有一定位孔32, 一背板4是设置于二后支柱3之间,其在对应横板1的一侧边缘设 有横凹槽42,可供所述后折缘12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而在对应后支柱3的一侧 边缘则设有后凹槽41 ,可供所述后支柱3对应侧的边缘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另在 所述背板4的各端部设有定位孔43分别对应于横板1的各定位孔121及后支柱3 的各定位孔32,可供一结合螺栓44依序贯通定位孔43及定位孔121、 32后螺合一 螺帽441,可使背板4、后支柱3与横板1之间形成结合,二侧板5是设置于前、 后支柱2、 3之间,其在对应横板1 一側边缘设有横凹槽52,可供所述侧折缘11插 入而形成结合定位,而在对应后支柱3的一侧边缘则设有后凹槽51,可供所述后支 柱3对应侧的边缘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 一门板6以一边侧结合于所述枢钮25上, ^f吏其可在二前支柱2之间形成开启或闭合的动作,并由以形成一具有门板6的箱体 单元。
上述结构中,其利用一衔接螺栓24贯穿二相邻箱体单元的前支柱2上对应的 衔接孔26并螺合螺帽241后,可使二相邻(纳骨)箱体单元形成横向衔接结合, 然后,再依需要加以叠置,可形成一常见纳骨箱(拒)墙的应用形态;由在其各箱 体单元皆具有加强的前、后支柱2、 3,因此可承受极大的叠置重量,同时,其各较 不受力的横板1、背板4、側板5则可以较节省成本的方式(材料、厚度)加工生 产,以降低成本。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确实具有节省材料使用、 提升结构强度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
以上说明对本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 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二横板,相对平行设置于一预设空间的上、下侧;至少二垂直支柱,垂直设置于所述二横板间一边侧的二端部;一门板,以一边侧枢设于其中一所述垂直支柱上,使所述门板在所述二垂直支柱之间形成开启或闭合的动作;一背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二横板间的门板对侧,且使其二旁侧与相邻的后支柱相结合固定;复数侧板,垂直设置于所述二横板间的其它边侧,并受所述二横板的夹持而形成定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柱 是包括设置于所述二横板间前侧二旁的前支柱。
3.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 柱更包括i殳置于所述二4黄板间后側二旁的后支柱。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横 板在对应所述—各前、后支柱设置部位分别设有一前、后插孔,而所述前、后支柱的 二端部则分别设有一凸部,使所述各凸部分别嵌入所述前、后插孔内,使所述各前、 后支柱与所述横板间形成结合定位。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横 板对应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边缘设有弯折的后折缘,且在所述二前支柱之间以外的其 余各边侧则设有复数侧折缘,所述后折缘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定位孔,而所述后支 柱则是呈一L形横断面形状,其在对应于所述背板的一侧二端部分别设有一定位 孔,以一结合螺栓贯穿所述二定位孔后螺合一螺帽,使所述后支柱与所述横板相结 合。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横板对 应于所述背板的一侧边缘设有弯折的后折缘,且在所述二前支柱之间以外的其余各 边侧则设有复数侧折缘,所述后折缘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定位孔,而所述后支柱则 是呈一L形横断面形状,其在对应于所述背板的一侧二端部分别设有一定位孔,以 一结合螺栓贯穿所述二定位孔后螺合一螺帽,使所述后支柱与所述横板相结合。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各 端部设有复数定位孔,分别对应于所述横板、所述后支柱上的各定位孔,以供所述 结合螺栓贯穿后与所述横板、所述后支柱相结合。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各 端部设有复数定位孔,分别对应于所述横板、所述后支柱上的各定位孔,以供所述 结合螺栓贯穿后与所述横板、所述后支柱相结合。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侧 板分别在对应所述横板的一侧边缘设有横凹槽,供所述横板以其后折缘、侧折缘分 别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 侧板分别在对应所述横板的一侧边缘设有横凹槽,供所述横板以其后折缘、侧折缘 分别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 侧板分别在对应所述横板的一侧边缘设有横凹槽,供所述横板以其后折缘、侧折缘 分别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
12.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 侧板分别在对应所述后支柱的 一侧边缘_没有后凹槽,供所述后支柱以其对应侧的边 缘分别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
13.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柱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 侧板分别在对应所述后支柱的一侧边缘设有后凹槽,供所述后支柱以其对应侧的边 缘分别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
14.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 侧板分别在对应所述后支柱的一侧边缘设有后凹槽,供所述后支柱以其对应侧的边 缘分别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 侧板分别在对应所述后支柱的一侧边缘设有后凹槽,供所述后支柱以其对应侧的边 缘分别插入而形成结合定位。
1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4反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前支柱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衔接孔,供一衔接螺栓贯穿二相邻所述前支柱的衔接孔 并螺合一螺帽,以形成二相邻纳骨箱的邻接结合。
1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前支柱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衔接孔,供一衔接螺栓贯穿二相邻所述前支柱的衔接孔并螺 合一螺帽,以形成二相邻纳骨箱的邻4妄结合。
1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前支 柱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衔接孔,供一衔接螺栓贯穿二相邻所述前支柱的衔接孔并螺 合一螺帽,以形成二相邻纳骨箱的邻接结合。
1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為于,所述各前支 柱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衔接孔,供一衫f接螺栓贯穿二相邻所述前支柱的衔接孔并螺 合一螺帽,以形成二相邻纳骨箱的邻4妾结合。
2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前支 柱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衔接孔,供一衔接螺栓贯穿二相邻所述前支柱的衔接孔并螺 合一螺帽,以形成二相邻纳骨箱的邻接结合。
2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前支 柱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移f接孔,供一辨f接螺栓贯穿二相邻所述前支柱的衫f接孔并螺 合一螺帽,以形成二相邻纳骨箱的邻4妻结合。
22.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前支 柱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衔接孔,供一衔接螺栓贯穿二相邻所述前支柱的衔接孔并螺 合一螺帽,以形成二相邻纳骨箱的邻接结合。
23.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前支 柱二端的衔接螺栓是贯穿结合一枢接门板的枢钮。
24.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前支 柱二端的衔接螺栓是贯穿结合一枢接门板的枢钮。
25.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前支 柱二端的衔接螺栓是贯穿结合一枢接门板的枢钮。
26. 根据权利要求2Q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前支 柱二端的衔接螺栓是贯穿结合一枢接门板的枢钮。
27.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前支 柱二端的衔接螺栓是贯穿结合一枢接门板的枢钮。
28.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前支 柱二端的衔接螺栓是贯穿结合一枢接门板的枢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板柱组立式纳骨箱结构,主要是以二横板相对横向平行设置,以二前支柱垂直设置于所述二横板之间一边侧的二旁侧,在各前支柱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衔接孔,可供一衔接螺栓贯穿二相邻前支柱的衔接孔并螺合一螺帽,以形成二相邻纳骨箱的邻接结合,复数后支柱是垂直设置于二横板间其它边侧的各端角部位,一门板是利用复数受衔接螺栓贯穿固定的枢钮而枢设于其中一前支柱上,使其可在二前支柱之间形成开启或闭合的动作,一背板设置于二横板间的门板对侧,且使其二旁侧与相邻的后支柱、横板之间以螺栓、螺帽相结合固定,复数侧板是分别设置于二横板间的其它边侧,并受二横板的夹持而形成定位。
文档编号A61G17/00GK201286826SQ200820134898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3日
发明者杨长杰 申请人:杨长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