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内采样微透析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193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血管内采样微透析探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医学微透析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血管内采样用微 透析探针。
背景技术
微透析装置是以小分子和水能通过透析膜、顺浓度梯度进行扩散而大分子物 质不能透过透析膜为基础而设计的一种生物活体取样装置。当将透析膜探针植入 动物体内固定区域后,体外微量泵使灌流液流经探针,组织中被测物质透过透析 膜沿浓度差扩散进入灌流液,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通过测定流出液中待测物质 的浓度,研究组织细胞外液中待测物的水平及变化过程。
微透析探针是微透析装置的核心,有多种形式,按其构造大致分为四类(1)
同心圆探针(concentric cannula probe),柔性探针(flexible probe),分流探针(shunt probe),线性探针(linearprobe)。其中同心圆探针较为常用,并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探针的内径较小,对组织的损伤较小;另外因为存在盲端,使得同心圆探针 便于植入,所以同心圆探针可以用于脂肪、静息肌肉、肝脏、胃肠道等多处采样, 尤其适用于血液、脊髓、脑室、关节腔等部位。
现有的商品化的实验用同心圆探针(concentric cannula probe),均由国外公 司生产,如美国CMA公司的CMA20 Eiite型和日本EICOM公司的A-l-X-Y系 列探针,均由前端封口的透析膜管、固定长度的外套管、插至透析膜管顶部的进 液管、插至外套管中部的出液管和在出液管、进液管、外套管交界处的固定器组 成。根据实验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发现这些探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首先, 因为固定器的存在,导致这些探针可植入的长度被固定,无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例如CMA20 Elite探针的可植入长度仅为2.4cm,而对于体重为200-220g的SD 大鼠来说,微透析采样测定血液内小分子化合物(如药物)浓度时,须将探针经 右侧颈外静脉插至右心房,探针的植入长度应为3.0-3.5cm,但现有探针达不到
3这一要求,这就限定了实验动物种属和体重的选择。其次,外套管的外径仅比透 析膜的外径大0.22mm,外径差值过小,导致透析膜很容易与血管壁接触,影响 交换,进而影响回收率。第三,CMA20 Elite探针的透析膜截留分子量为20,000 道尔顿,截留分子量范围较大,如果将该探针所收集样品仅用于小分子的药物浓 度测定,则样品中分子量较大的内源性物质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第四,微透 析采样技术往往需结合超高效液相(UHPLC)等快速分析系统,这是该技术的 优势,然而由于UHPLC色谱柱的柱体积较小,若样品中所含杂质过多,会造成 色谱柱的质量超载,从而影响分析效率和效果。
国内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微透析探针。 一种专利号为96228271.5的"微透析 探针",由透析膜管、内管、外套管、直角弯形的流出管以及位于内管、外套管、 直角弯形的流出管三者连接处的外套壳组成,内管亦即进液管,直角弯形的流出 管亦即出液管。该探针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因为直角弯形的流出管和外套 壳存在,使得该探针与上述该类探针具有相同的特点,即植入长度被固定,限制 了其使用的范围;其次,该探针的透析膜前端的封口采用封口胶粘贴的方式,抗 冲击能力较弱,长时间浸于液体中容易发生渗漏,影响探针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针植入长度可调节、透析膜前端抗冲击力 强、可防止渗漏、截留分子量较小的血管内采样用微透析探针。
本实用新型微透析探针由透析膜管、连接管、外套管、出液管和进液管组成。 外套管套于进液管外,其前端与连接管通过粘合剂粘合相接,尾端通过粘合剂与
出液管相接,透析膜管通过粘合剂粘合固定于连接管的前端,透析膜管的顶端 封口;进液管是一根具有一定刚性和柔性的石英毛细管,其弹性好,可以自由弯 曲,用于输入透析液,其置于由透析膜管、连接管、外套管组成的管腔内,进液 管的顶端开口处靠近透析膜管顶端;出液管与进液管通过粘合剂粘合固定于外套 管尾端并呈人字状分叉。其特征之一在于外套管的外壁上设有表示长度的刻度, 以便于调节探针植入深度;其特征之二在于透析膜管的前端采用丝线结扎加以封 口,再用封口胶粘贴丝线结头,这样既增加了透析膜管前端的抗冲击能力,长时间浸于液体中不容易发生渗漏,延长探针寿命,而且用封口胶粘贴丝线结头可防 止丝线结头松解和结头对植入的影响;其特征之三在于透析膜截留分子量为
5000道尔顿,截留分子量范围小,可减少大分子量杂质的干扰,从而减少色谱 柱的质量超载,有利于采用快速的UHPLC-MS分析系统检测;其特征之四在于 透析膜管有效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范围为2-30mm,从而扩大了探针的适用 范围;其特征之五在于透析膜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拉大了外套管内 径与透析膜管外径之差,透析膜管不容易与血管壁接触,有利于透析交换。使用 时,按常规将探针植入血管的相应部位,用微量泵将灌流液通过进液管灌入探针, 灌流液由透析膜管前端向后流经连接管、外套管和出液管,进入接于出液管管口 的收集管中,就可测定流出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本实用新型整体呈线形,具有一定刚性和柔性,弹性好,可以自由弯曲,便 于探针的植入和采样,植入长度可以调节,扩大了探针的适用范围,大、小型动 物的血管内采样均可使用。透析膜前端采用结扎封口技术,密封性好,抗冲击能 力强,长时间浸于液体内不易渗漏,延长探针的使用寿命。


图l:本实用新型微透析探针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微透析探针由透析膜管l、连接管2、外套管3、出液管4和进液 管5组成。外套管3套于进液管5外,其前端与连接管通过粘合剂粘合相接,尾 端通过粘合剂与出液管4相接,透析膜管1通过粘合剂粘合固定于连接管2的 前端,透析膜管1的顶端封口;进液管5是一根具有一定刚性和柔性的石英毛细 管,其弹性好,可以自由弯曲,其置于由透析膜管l、连接管2、外套管3组成 的管腔内,进液管的顶端开口处靠近透析膜管顶端;出液管与进液管通过粘合剂 粘合固定于外套管尾端呈人字状分叉,其特征之一在于外套管的外壁上设有表示 长度的刻度,以便于调节探针植入深度;其特征之二在于透析膜管1的前端采用 丝线结扎加以封口,再用封口胶粘贴丝线结头;其特征之三在于透析膜管截留分 子量为5000道尔顿;其特征之四在于透析膜管有效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范 围为2-30mm,从而扩大了探针的适用范围;其特征之五在于透析膜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拉大了外套管内径与透析膜管外径之差,透析膜管不容 易与血管壁接触,有利于透析交换。 实施例1:大鼠右心房用微透析探针
本实用新型微透析探针总长llcm,透析膜1材料为再生纤维素,有效长度 10mm,内径0.2mm,外径0.22mm,截留分子量5,000道尔顿。透析膜管顶端封 口的结扎线为医用锦纶单丝线,结扎后涂封口胶氰基丙烯酸酯固定残留丝线两 端,用于透析膜管l、连接管2、外套管3、出液管4和进液管5之间粘合固定 的粘合剂为氰基丙烯酸酯。连接管2采用涂有聚酰亚胺保护层的石英管,内径 0.25mm,外径0.35mm,长度20mm。外套管3为聚丙烯毛细管,内径0.5mm, 外径0.8mm,长度40mm。进液管5外壁涂有聚酰亚胺保护层,外径0.15mm, 内径O.lmm,长度10cm,进液管5的顶端距离透析膜管顶端lmm。外套管3外 壁表示长度的刻度为0 40 mm。 实施例2:兔右心房用微透析探针
本实用新型微透析探针总长30cm,透析膜1有效长度30mm,内径0.2mm, 外径0.22mm,外套管3长度150mm,外壁表示长度的刻度为0 150 mm。其 余同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的规格型号。
权利要求1. 一种血管内采样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由透析膜管(1)、连接管(2)、外套管(3)、出液管(4)和进液管(5)组成,外套管(3)套于进液管(5)外,其前端与连接管通过粘合剂粘合相接,尾端通过粘合剂与出液管(4)相接,透析膜管(1)通过粘合剂粘合固定于连接管(2)的前端,透析膜管(1)的顶端采用丝线结扎加以封口,再用封口胶粘贴丝线结头;进液管(5)是一根具有一定刚性和柔性的石英毛细管,其置于由透析膜管(1)、连接管(2)、外套管(3)组成的管腔内,其顶端开口处靠近透析膜管顶端,出液管与进液管通过粘合剂粘合固定于外套管尾端并呈人字状分叉。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采样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外套管的外壁上 设有表示长度的刻度。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管内采样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透析膜管(1)的截留分子量为5000道尔顿。
4.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管内采样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透析膜管(1 ) 的有效长度为2-30mm。
5.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内采样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透析膜管(1)的 有效长度为2-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医学微透析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血管内采样用微透析探针。由透析膜管(1)、连接管(2)、外套管(3)、出液管(4)和进液管(5)组成,其特征在于1)外套管的外壁上设有表示长度的刻度,以便于调节探针植入深度;2)透析膜管的前端采用丝线结扎加以封口,密封性好,抗冲击能力强,长时间浸于液体内不易渗漏,延长探针的使用寿命;3)透析膜管截留分子量范围小,可减少大分子量杂质的干扰;4)透析膜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拉大了外套管内径与透析膜管外径之差,透析膜管不容易与血管壁接触,有利于透析交换。本实用新型整体呈线形,具有一定刚性和柔性,弹性好,可以自由弯曲,便于探针的植入和采样,植入长度可以调节,扩大了探针的适用范围。
文档编号A61B5/15GK201286706SQ20082015472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雪 丁, 刘艳霞, 吕维玲, 孙创斌, 朱全刚, 胡晋红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