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溶解方法及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423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溶解方法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实际使用胶嚢型内窥镜等胶嚢型医疗装置之 前被导入到被检者的体内,用于事先确认胶囊型医疗装置是否 能够在小肠等管腔内脏器官内通过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溶 解方法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并实用化了一种在被检者的管腔内脏器官内 通过而对管腔内进行观察、检查或处理等的胶嚢型内窥镜等胶 囊型医疗装置。在使用这样的胶嚢型医疗装置方面,在被检者 的较窄的管腔内脏器官、例如小肠等中存在狭窄部等异常时, 存在被吞入的胶嚢型医疗装置因该狭窄部分附近而滞留在管腔 内这样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这样的管腔通过确认用胶嚢 (内窥镜用预试胶嚢),通过形成为与实际的胶嚢型医疗装置相 同的尺寸、形状并在使用胶嚢型医疗装置之前被导入到被检者 的体内,来事先确认在管腔内是否存在狭窄部等胶嚢型医疗装
置有可能长时间滞留的部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由 此,若管腔通过确认用胶嚢被正常地排出体外,则不存在狭窄 等异常,判断为能够适合应用胶嚢型内窥镜,若管腔通过确认 用胶嚢未被正常地排出体外,则存在狭窄等异常,判断为不适 合应用胶嚢型内窺镜。这种管腔通过确认用胶嚢为了确认由狭 窄等形成的不通过而要维持胶嚢形状的原形一定时间以上,在 经过了 一定时间之后,为了避免管腔通过确认用胶嚢在狭窄部 分等发生体内滞留,需要将其溶解或分解而排出体外。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作为管腔通过确认用胶嚢的构成原料,采用在 胃内不溶解而在肠内溶解的(醋酸/琥珀酸)羟丙基甲基纤维 素等碱可溶性的肠溶性材料等,致力于材料的改进。作为肠溶 性材料,也公知有天然多糖类、多元醇组成物等(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5、 6)。
曰本净争表2005 — 508668号7>才艮 曰本斗争开2004 — 248956号^^净艮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 / 0063906号说明
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6
曰本净争开2006 - 142013号乂>才艮 曰本净争开平3 _ 2328815号7>才艮 曰本净争开平ll — 49668号7>才艮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l等,在使用肠溶性材料等的结构中, 有时存在下述问题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胶嚢形状不容易变形, 在存在狹窄部的情况下,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不能可靠地排出。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l、 2等,管腔通过确认用胶嚢的完全 溶解时间(能够维持胶嚢形状的时间)期望设定为例如100小 时以上、或者1天 7天,但这取决于肠溶性材料,难以控制材 料的溶解时间。在例示的肠溶性材料等的情况下,从管腔通过 确认用胶嚢的尺寸来看,溶解时间的限度为l天左右,处于无 法确保期望那样的完全溶解时间的现状。即使是正常人,管腔 通过确认用胶嚢等的体内通过时间大多也需要2 3天,无论被 检者怎样,都无法确保确认通过性所需要的一定时间,无法可 靠地确认通过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胶嚢
12形状容易变扁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溶解方法及制造方法, 从而能以简单的结构确保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在管腔内经过 一 定 时间之后可靠地排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在确认通过性所需要的一定 时间内可靠地维持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溶解方法 及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到目的,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 置具有能导入到体内的尺寸的胶嚢形状,其特征在于,该管腔
通过确认装置包括溶解部,其由在体内溶解的材料构成,构 成上述胶嚢形状的构造体;开口部,其设于该溶解部表面的一 部分上;非溶解部,其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形成除了 上述开口部之外覆盖上述溶解部的表面的薄膜,上述非溶解部 利用上述溶解部维持形状,在上述溶解部溶解后损坏的同时, 上述非溶解部也损坏。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由多层薄膜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具有第2非溶解部,其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 将上述溶解部内分割而在该溶解部中形成自表面的上述一部分 向内部行进的溶解路径。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第2非溶解部设置为沿胶嚢形状的中心方向伸 展。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具有第3非溶解部,其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 进一 步分割上述溶解路径而将其细分化。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非溶解部的端部在胶嚢形状的表面与上述 非溶解部的端部相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具有#:识别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是x射线不透过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设置在上述非溶解部的至少 一部分上。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由金属薄膜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内置在上述溶解部内。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分开地配置在多个部位。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是内置在上述溶解部内的RF - ID 标签。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溶解部的至少一部分由肠溶性材料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是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 部的圆顶型胶嚢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是球型胶嚢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的上述非溶解部因在体特性。
另外 特征在于
另外 特征在于 识别构件
另外 特征在于

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上述非溶解部以固定在上述溶解部中的状态设置。 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上述溶解部由x射线不透过构件构成,兼作上述被
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将上述被识别构件设置在距离上述开口部最远的位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设于多个部位。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纟皮识别构件包含钡或金属。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具 有能导入到体内的尺寸的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
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由 在体内溶解的材料形成上述胶嚢形状的构造体的步骤;在上述
构造体的表面除了 一部分之外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 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发明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上述薄膜固定在上述构造体的 表面上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发明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除了其一部分之外 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包括在上述构造体的
表面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除去上述薄膜的
15一部分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发明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除了其一部分之外
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包括对上述薄膜的一 部分进行掩蔽的步骤;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及掩蔽部由在体内 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除去上述掩蔽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发明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 步骤是将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蒸镀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上的步 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发明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 步骤是将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吹附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上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发明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上述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 步骤是将上述构造体浸渍于在液体状的体内不溶解的材料中后 取出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以上述发明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再重复进行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除了其 一部分之外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能导入到体内的尺 寸的胶嚢形状,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包括非溶 解部,其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除了一部分之外构成上 述胶嚢形状的表层、构成用于形成该胶嚢形状的构造体;溶解 部,其由在体内溶解的材料构成,设于以线状形成在上述胶嚢 形状的表层上的上述一部分上,通过该溶解部的溶解使上述非溶解部向变小的方向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由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 部的圓顶型胶嚢形状构成,上述溶解部以线状设于上述圆顶型 胶嚢形状两端的上述凸形状部上。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由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 部的圆顶型胶嚢形状构成,上述溶解部以线状设于上述圆顶型 胶嚢形状的上述长度轴线方向上。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由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 部的圆顶型胶嚢形状构成,上述溶解部以线状设于上述圆顶型 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周围的周向上。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由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 部的圓顶型胶嚢形状构成,上述溶解部以螺旋状设于上述圆顶 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周围。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由被线状的上述溶解部连结起来的多 个构件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构件为片状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构件为微小球体。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隔着上述溶解部以层状设置。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溶解部至少横跨上述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方 向的两端之间地沿长度轴线方向以线状设置。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第2溶解部,该第2溶解部 的溶解性高于上述溶解部的溶解性,设于上述非溶解部的内部, 在上述溶解部溶解之后进行溶解。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被识别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是X射线不透过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设置在上述非溶解部的至少 一部分上。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由金属膜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内置在上述溶解部内。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是内置在上述溶解部内的RF - ID 标签。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溶解部的至少一部分由肠溶性材料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是球型胶嚢形状。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的上述非溶解部因在体 内溶解的时间长于上述溶解部而相对地显示出在体内不溶解的 特性。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溶解部由x射线不透过构件构成,兼作被识别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以上述发明为基础,其 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包含钡或金属。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溶解方法,是具有能 导入到被检体内的尺寸的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溶解
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溶解方法包括被 导入到被检体内的步骤;从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外表面的 一部分开始向内侧溶解的步骤;在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内 侧溶解之后,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外表面多处损坏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溶解方法以上述发明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外表 面的一部分开始向内侧溶解的步骤;向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 的中心部方向伸展地进行溶解的步骤;从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 置的中心部向外侧溶解的步骤。
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及其溶解方法,使构成胶 嚢形状的构造体的溶解部的表面的 一部分作为开口部露出地覆 盖表面的非溶解部由薄膜形成,因此,溶解部在管腔内经过一 定时间溶解之后,由薄膜形成的非溶解部无法维持胶嚢形状而 损坏,起到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提高排出性这样的效果。
另外,釆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非溶解部由多层 薄膜构成,因此,即使因气孔等损伤最表层的非溶解部,也能防止溶解部从该部分开始溶解而维持胶嚢形状,起到能防止无 法维持胶嚢形状的时间缩短这样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利用第2非溶解部将溶 解部内分割,在溶解部中形成自表面的一部分向内部4亍进的溶 解路径,因此,通过加长溶解路径能够利用构造延长溶解部在
管腔内溶解的时间,因此,起到这样的效果能够长时间维持 胶嚢形状,能够在确认通过性所需要的一定时间内可靠地维持 胶嚢形状,能够可靠地确认管腔通过性,且经过一定时间之后, 能利用溶解部的溶解可靠地使非溶解部损坏。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及其溶解方法,形 成溶解路径的第2非溶解部设置为沿胶嚢形状的中心方向伸 展,因此,能够形成使溶解部自胶嚢形状的中心部分朝向外侧 溶解的溶解路径,能够延长直到构成胶嚢形状的外表面的非溶 解部附近的溶解部溶解为止的时间,因此,起到能够长时间维 持胶嚢形状这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利用第3非溶解 部进一步分割溶解路径而将其细分化,因此,起到能够进一步 延长溶解路径而更长时间地维持胶嚢形状这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第2非溶解部的 端部连接于非溶解部的端部,因此,能够在胶嚢形状外表面上 确保非溶解部与第2非溶解部的连续性,因此,起到不从非溶 解部的端部损坏胶嚢形状而能够长时间维持胶嚢形状这样的效 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在用于形成胶嚢 形状的表层的非溶解部的 一部分上以线状形成溶解部,从而通 过该溶解部在管腔内的溶解而使非溶解部向变小的方向变形, 因此,在溶解部在管腔内经过一定时间溶解了的情况下,溶解部以线状消失,使非溶解部的刚性降低而易于向变小的方向变 扁,因此,起到即使在一定时间内不能通过管腔内而滞留的情 况下,在一定时间后也能变扁而能可靠地排出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在圓顶型胶嚢形 状两端的凸形状部上以线状设有溶解部,因此,起到通过溶解 部以线状溶解能使刚性较高的凸形状部的刚性降低从而易于变 扁这才羊的岁文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在圆顶型胶嚢形 状的长度轴线方向上以线状设有溶解部,因此,起到通过溶解 部以线状溶解能使构成圓顶型胶嚢形状的非溶解部容易沿径向 变扁这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在圆顶型胶嚢形
状的长度轴线周围的周向上以线状设有溶解部,因此,起到通 过溶解部的溶解能使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非溶解部容易沿轴
向变扁这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在圓顶型胶嚢形 状的长度轴线周围以螺旋状设有溶解部,因此,起到通过溶解 部的溶解能使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非溶解部容易沿轴向变扁 这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非溶解部由多个 构件构成且被溶解部连结起来,因此,起到通过溶解部的溶解 使非溶解部分割为单个构件而变小从而提高管腔内的通过性这 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构成非溶解部的
多个构件由片状构件构成,因此,起到通过溶解部的溶解而使 非溶解部呈刚性降低的片状形状从而容易蜷曲变小这样的效果。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片状构件是具有 利用弹性蜷曲的特性的弹性构件,因此,起到使因溶解部的溶 解而分割了的片状构件自动蜷曲而容易可靠地变小这样的效 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构成非溶解部的
多个构件由微小球体构成,因此起到这样的效果通过溶解部 的溶解而使非溶解部分割为微小球体,因此能可靠地变小,并 且即使在途中微小球体之一脱落,也能利用被溶解部连结着的 另 一微小球体维持胶嚢形状。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非溶解部隔着溶 解部以层状设置,因此起到能长时间维持胶嚢形状且在溶解部 溶解时非溶解部能容易变扁这样的效果。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构成为溶解性高 于溶解部的第2溶解部设于非溶解部的内部、在溶解部溶解后 使第2溶解部溶解,因此,溶解部在一定时间内溶解了之后第2 溶解部在短时间内溶解,因此,起到能可靠地且在短时间内压 扁构成胶嚢形状的非溶解部这样的效果。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构 成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l的中央纵剖侧:规图。
图3是表示变形例l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概略纵剖侧视图。
图4是表示变形例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3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端面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构 成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图7的中央纵剖侧视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4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中央纵剖侧视图。
图ll是表示分割出的非溶解部的变形状况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中央纵剖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构
成例子的中央纵剖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纵
剖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纵剖主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构 成例子的纵剖主视图。
图18是图17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构 成例的纵剖主^L图。
图20是表示变形例9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纵剖主视图。
图2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构 成例的纵剖主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构 成例的中央部纵剖侧#见图。
图23是图22的主^L图。
图24是表示变形例10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中央部纵剖
23侧一见图。
附图标记"j兌明
lla、 llb、凸形状部;12、非溶解部;12a、 12b、片状 构件;13、溶解部;14、溶解部;15、 15a、 15b、被识别部; 16、非溶解部;16a、片状构件;18、非溶解部;31、非溶解 部;31a、微小球体;32、溶解部;41、溶解部;42、非溶解 部;43、开口部;61、开口部;62、溶解路径;63、非溶解部; 63a、端部;64、非溶解部;81、开口部;82、溶解i 各径;83、 非溶解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作为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较 佳实施方式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在各实施方式、各变形例的 管腔通过确认胶嚢中,作为用于确认通过性的管腔,例如以将 胃肠作为应用对象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 各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或相当的部 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l
参照图l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的管腔通过确认胶 嚢。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的构成例子 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其中央纵剖侧视图。
概略来说,本实施方式1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由在长度 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半J求圓顶形状的凸形状部lla、 llb的圆顶 型胶嚢形状构成,该圆顶型胶嚢形状的形状、尺寸与用于检查、 观察胃肠等管腔内的胶嚢型内窥镜相同或大致相等,能够被导 入到被检者体内。这样的圆顶型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 10由非溶解部12、溶解部13、第2溶解部14和被识别部15构成。非溶解部12由基本上在体内不溶解、实质上相对于体液等 为非渗透性(不透过性)的材料、例如具有软性的金属或树脂 等构成,非溶解部12除了 一部分之外构成圓顶型胶嚢形状的表 层,为构成形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外形形状的构造体的薄壁部。 溶解部13由在体内会溶解的材料构成,其通过溶解而向非溶解 部12变小的方向变形地:没置在以线状形成在圆顶型月交嚢形状 的表层上的一部分上。即,在非溶解部12的一部分上形成无法 维持刚性的线状的缺欠部分,在该缺欠部分内填充溶解部13来 确保刚性,从而形成用于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的表层。在本实 施方式l中,溶解部13至少横跨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方 向两端的凸形状部lla、 llb之间而沿圓顶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 线方向直线地以线状设置。另外,溶解部13不仅设置于非溶解 部12的缺欠部分,还设置成有一些嵌入缺欠部分附近的内壁面 侧部分,设定为使溶解部13溶解所需一定时间以上(例如,1~ 2天以上)。
第2溶解部14设置在形成表层的非溶解部12的内部而成为 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的填装物,从而在管腔内在溶解部13溶解 之后溶解。在此,第2溶解部14由溶解性比溶解部13的溶解性 高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l中,溶解部113由在胃内难以溶 解而在从小肠通过大肠的过程中溶解的肠溶性材料、例如专利 文献3中所示的(醋酸/琥珀酸)羟丙基曱基纤维素等碱可溶 性材料、或者天然多糖类'多元醇组成物形成,该天然多糖类'多 元醇组成物通过在专利文献4、 5等所示的多元醇、糖醇、单糖 类、二糖类、三糖类以及寡糖中选出的至少一种体系中,均匀 地混炼从卡拉胶、藻酸、藻酸盐、藻酸衍生物、琼脂、豆角胶、 瓜尔豆胶、胶淀粉(amylopectin)、果胶、黄原酸胶、葡甘露 聚糖、几丁质以及支链淀粉(pullulan)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天
25然多糖类而获得。另一方面,第2溶解部14由易于溶解的溶解 材料、例如以天然高分子的壳聚糖、明胶、纤维素等作为主要 成分的材料形成。
被识别部15用于通过由识别装置从被检者的体外识别其 存在来确认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等的体内滞留位置、现在通过 位置等,是X射线不透过构件、例如硫酸钡、金属(金、钛、 不锈钢等),或者电子ID标签、例如RF- 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签等。在被识别部15是硫酸钡、金属这样的 X射线不透过构件的情况下,通过由X射线透视装置透视被检者 的体内来确认是否存在X射线不透过构件,从而能够确认管腔 通过确认胶嚢10是否滞留在狭窄部等。另一方面,在被识别部 15是RF- ID标签这样的电子ID标签的情况下,使用标签用读 写器向电子标签发送电力而使IC芯片工作,自标签收到所需信 息,从而能够识别标签的存在。被识别部15在为单体的情况下 采用即使在狭窄部等也能够通过的程度的尺寸的构件,在第2 溶解部14中并配置在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的中央部,但配置部 位并不特别限定在中央部。另外,在表层的非溶解部12为金属 制的情况下,通过将该非溶解部12自身用作被识别部15,在第 2溶解部14中也可以不^1置4皮识别部15。
这样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通过这样形成例如向在圆顶 型胶嚢形状的 一部分上形成有缺欠部分的非溶解部12内包含 被识别部15地填充第2溶解部14,并沿着缺欠部分填充溶解部 13。
这样构成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在利用作为应用对象的 胶嚢型内窺镜进行管腔内检查、观察之前的规定时间(例如几 天之前)之前,由被检者从口腔导入到体内,从而事先确认是 否能够在小肠等管腔内脏器官内通过。在此,被导入到体内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形成为与原本
的胶嚢型内窥镜同样的尺寸、形状,若在管腔内不存在因狭窄 部等而变得极窄的异常部分,则能够随着管腔的蠕动运动等依 次通过胃、小肠、大肠等管腔而最终被排出体外。此时,由于
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的表层的大半形成为非溶解部12,并且作 为表层的 一 部分而露出到外部的线状的溶解部13由肠溶性材 料形成,因此,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在通过胃之前不被胃液等 体液溶解地行进。然后,在通过小肠~大肠内的过程中,管腔 通过确认胶嚢10在由肠溶性材料构成的溶解部13渐渐溶解的 同时行进,但在直到溶解部13溶解为止的一定时间内的期间 里,能够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因而,若在小肠等中不存在狭 窄部等异常,则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会维持着圆顶型胶嚢形状 地不滞留在小肠~大肠内地行进,在一定时间内被排出到体外, 从而能够确认在管腔中不存在狭窄部等异常,即原本的胶嚢型 内窥镜能够无障碍地通过。
另一方面,在小肠等部位存在狭窄部等异常时,即使承受 蠕动运动,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的行进也会受阻而滞留在狭窄 部等。并且,随着滞留时间的经过,线状的溶解部13逐渐溶解, 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溶解部13全部溶解,最后第2溶解部14露 出到外部以至开始溶解。此时,由于第2溶解部14由溶解性高 于溶解部13的材料构成,因此,第2溶解部14在短时间内溶解 而从溶解部13消失的非溶解部12的缺欠部分流出到小肠内,非 溶解部12内在短时间内空洞化。在这样地空洞化了的管腔通过 确认胶嚢10中残存的非溶解部12 ,因形成为线状的缺欠部分的 溶解部13消失导致用于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的刚性降低而易 于向变小的方向变形,通过承受小肠的蠕动运动,以其外径变 小的方式^皮压扁。由此,在一定时间内无法通过小肠内而滞留在狭窄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定时间之后通过压扁变小而 可靠地通过狭窄部等被排出,不会成为滞留在管腔内的状态。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l中,由于溶解部13横跨圆顶型胶嚢形 状的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之间地沿长度轴线方向形成为线状,
因此,能够通过溶解部13的溶解而易于将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 的非溶解部12沿径向压扁而减小行进方向上的直径,从而能够 提高在狭窄部等的通过性。
另外,在经过一定时间以上之后,通过由识别装置从被检 者的体外识别是否存在^皮识别部15,也能够再次确认在经过一 定时间以上之后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是否滞留在管腔内。
变形例1
图3是表示变形例1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IOA的概略纵剖侧 视图。变形例1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A使形成圆顶型胶嚢形状 的表层的非溶解部12带有弹性。此时,如图3(a)所示,非溶 解部12的缺欠部分的端部相互间以不重合的方式沿半径方向 做成高低错位状态,填充有溶解部13。采用以图2的情况为基 准而如图3( a )所示地形成的变形例1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IOA, 当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A滞留在小肠内、线状的溶解部13溶解 后内部的第2溶解部14溶解并且流出到外部而空洞化时,利用 溶解部13的存在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 10A如图3 (b)所示地利用非溶解部12的弹性强制地变形为向 直径变小的方向蜷曲,变得易于通过滞留部。
变形例2
图4是表示变形例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IOB的概略立体 图。变形例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B在非溶解部12上沿圆顶型 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周围的周向上以成为螺旋状的线状设置溶 解部13。采用变形例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B,当管腔通过确
28认胶嚢IOB滞留在小肠内、螺旋状的溶解部13溶解后内部的第2 溶解部14溶解并且流出到外部而空洞化时,利用溶解部13的存 在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IOB的非溶解部 12的刚性降低而无法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被沿轴向压扁,变 得易于通过滞留部。另外,构成螺旋状的条数适当设定即可。 另外,螺旋状的端部优选尽可能形成到凸形状部lla、 llb的端 部。
变形例3
图5是表示变形例3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 C的概略立体 图,图6是其端面侧视图。变形例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C在 非溶解部12上、在圓顶型胶嚢形状两端的凸形状部lla、 lib 以X字形交叉的线状设置溶解部13。采用变形例3的管腔通过确 认胶嚢10C,当管腔通过确认胶嚢10C滞留在小肠内、螺旋状 的溶解部13溶解后内部的第2溶解部14溶解并且流出到外部而 空洞化时,利用溶解部13的存在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的管腔 通过确认胶嚢IOC的非溶解部12的刚性较高的两端凸形状部 lla、 llb的刚性降低而无法维持圓顶型胶嚢形状,其整体空洞 化为圆筒形状而易于被压扁,变得易于通过滞留部。另外,在 凸形状部lla、 11b交叉的线并不限定为2条,也可以进一步增 加条数而更易于^皮压扁。另外,形成于凸形状部lla、 llb上的 线状的溶解部13也可以形成为延伸至长度轴线方向的靠近中 心位置,更易于被压扁。
实施方式2
参照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管腔通过确i人月交 嚢。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的构成例子 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其中央纵剖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基本上是以实施方式1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IO为基准构成,但通过使形成为线状的2 条溶解部13相对于非溶解部12沿其线方向绕回而分割非溶解 部12,从而使非溶解部12由被线状的溶解部13连结起来的多 个、例如4个片状构件12a构成。即,溶解部13由实施方式1与 变形例3的组合构成,沿长度轴线方向以线状形成的部分与以 线状形成于凸形状部lla、 llb上的部分沿长度轴线方向连续而 分割非溶解部l2,做成能够利用溶解部13的存在来维持圆顶型 胶嚢形状的构造。
采用本实施方式2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当管腔通过确 认胶嚢20滞留在小肠内、线状的溶解部13溶解时,利用溶解部 13的存在来维持圓顶型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的非 溶解部12无法维持圓顶型胶嚢形状,分别被可靠地分割为片状 构件12a而向变小的方向变形,变得易于通过狭窄部等。另夕卜, 溶解部13的条数并不限定为2条,也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加条数 来增加分割的非溶解部12的片状构件的个数而使每个都变小。
变形例4
图9是表示变形例4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 0 A的概略立体 图。变形例4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A将相对于非溶解部12的溶 解部13不仅设为沿长度轴线方向绕回的线状,也将其设为沿绕 着长度轴线的周向绕回的线状,从而将非溶解部12分割为进一 步细分化了的多个片状构件12b。采用变形例4的管腔通过确认 胶嚢20A,在溶解部13溶解了的情况下,能够将非溶解部12细 分化为片状构件12b而将其减小,变得更加易于通过滞留部。 这种情况下的溶解部13的条数也适当地设定即可,另外,也可 以是相对于长度轴线方向、周向中的任一方向倾斜的方向,也 可以是与螺旋状的组合。
变形例5
30图10是表示变形例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B的中央纵剖 侧视图,图ll是表示被分割了的非溶解部的变形状况的剖视 图。如图10(a)所示,变形例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B在非 溶解部12的内侧也隔着溶解部13而大致平行地以层状设置由 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的第2非溶解部16,从而将非溶解部 做成2层构造,并且,在第2非溶解部16的一部分上也与图7所 示的情况同样地沿着长度轴线方向线状地分割第2非溶解部16 而形成细分化为多个片状构件16a的缺欠部分,向该缺欠部分 填充溶解部13而将多个片状构件16a连结起来。由此,第2非溶 解部16将溶解部(溶解部13和第2溶解部14)内分割,在这些 溶解部13 、 14中沿周向以断续的截面圆弧状形成乂人表面的 一 部 分(缺欠部分)向内部行进的溶解路径17。在此,由非溶解部 12的溶解部13形成的分割位置(缺欠部分)与由第2非溶解部 16的溶解部13形成的分割位置(缺欠部分)在圓顶型胶嚢形状 的长度轴线周围的周向上错位。在变形例5中,等间隔地错位, 溶解路径17被设定为等分地尽可能地长。另外,构成非溶解部 12、 16的片状构件12a、 16a由弹性构件形成,该弹性构件具有 利用弹性而蜷曲的特性。
采用变形例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B,当管腔通过确认胶 嚢20B滞留在小肠内、表层的线状的溶解部13溶解时,该溶解 如图10 ( b )所示地沿着由第2非溶解部16形成的截面圆弧状的 溶解路径17从表面侧向内部行进。于是,在非溶解部12与第2 非溶解部16之间的溶解部13全部溶解时,利用溶解部13的存在 来维持圓顶型胶嚢形状的外形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 0 B的非溶 解部12无法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分别可靠地被分割为片状构 件12a。之后,过渡到填充于第2非溶解部16的缺欠部分中的溶 解部13的溶解,在该部分的溶解部13溶解了的情况下,第2非溶解部16被分割为片状构件16a。
由于被分割了的片状构件12a、 16a由具有利用弹性而蜷曲 的特性的弹性构件构成,因此,自图ll ( a)所示的平坦的片 状的状态如图ll (b)所示地强制蜷曲而进一步变小,变得易 于通过狭窄部等。另外,在变形例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B的 情况下,由第2非溶解部16形成溶解路径17,以使得溶解部13 的溶解需要时间,因此,能够利用构造将溶解部13的溶解时间 延长为例如3天以上,从而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
变形例6
图12是表示变形例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C的中央纵剖 侧视图。变形例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C将非溶解部12形成为 漩涡状,其一部分、例如半周部分设置为隔着片状的溶解部13 大致平行且层状地重叠。在此,表层的溶解部13的露出部沿着 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方向以线状设置。另外,非溶解部 12中的、存在于内侧的部分构成第2非溶解部18,该第2非溶解 部18将溶解部内(第2溶解部14和溶解部13之间)分割而将由 溶解部13形成的溶解路径17沿着周向形成为截面圆弧状。
采用变形例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C,当管腔通过确认胶 嚢20C滞留在小肠内时,溶解部13从露出到外部的表层的线状 部分开始溶解,溶解随着截面圆弧状的溶解路径17朝向内部行 进。于是,在溶解路径17中的全部溶解部13溶解时,内部的第 2溶解部14在短时间内溶解而空洞化,并且,利用溶解部13的 存在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20C的非溶解 部12无法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例如蜷曲而向变小的方向变 形,变得易于通过狭窄部等。另外,在变形例6的管腔通过确 认胶嚢20C的情况下,由第2非溶解部16形成溶解路径17,以 使得溶解部13的溶解需要时间,因此,能够利用构造延长溶解部13的溶解时间,从而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30的构成例子的 中央纵剖主视图。本实施方式3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30的采用 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的非溶解部31由多个微小球体31a构成, 利用由在体内溶解的材料构成的溶解部32在薄壁状态下将这 些多个微小球体31a链状地连结起来,从而成型为用于形成圆 顶型胶嚢形状的表层。由此,溶解部32随着非溶解部31的排列, 沿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方向、绕长度轴线的周向、凸形 状部lla、 llb的所有方向以线状存在。另外,非溶解部31、溶 解部32的材料也可以与实施方式l、 2等中说明的情况相同。另 外,在非溶解部31的内部适当地内置有第2溶解部14、 ^皮识别 部15。
采用本实施方式3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30,当滞留在小肠 内时,从露出到表层的溶解部32开始溶解。此时,由于溶解部 32以填埋各微小球体31a之间的方式局部地设置,因此,溶解 部32与体液接触的面较小,溶解花费时间,能够利用构造长时 间地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另外,即使各微小球体31a周围的 溶解部32的溶解的行进程度存在差异而一部分微小球体31a自 表层分离、脱落,由溶解部32连结起来的剩余的微小球体31a 部分的圆顶型胶囊形状也不会损坏。因此,虽然局部产生凹凸, 但能够利用构造长时间地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之后,在大半 的溶解部32溶解时,利用溶解部32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非 溶解部31的微小球体31a之间的连结状态消失,成为被分解为 各个微小球体31a的状态,向变小的方向变形。被分解为单个 的微小球体31a即使在狭窄部等也能容易地通过。另外,在被
33检者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该微小球体31a时,成为表示管腔通过 确认胶嚢3 0在体腔内滞留 一 定时间以上的指标,也能够由X射 线等进行滞留确认。 变形例7
图14是表示变形例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30A的局部剖视 图。变形例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30A将构成非溶解部31的多个 微小球体31 a通过连结用的溶解部32层叠为多层、例如2层而以 层状设置。采用变形例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30A,当滞留在小 肠内而溶解部32进行溶解时,即使表层部分的溶解部32溶解, 也能够利用下层部分的溶解部32来维持表层的非溶解部31的 微小球体31a的连结状态。因此,能够利用构造长时间地维持 圆顶型胶嚢形状。之后,在下层部分的溶解部32溶解时,成为 表层的微小球体31 a被分解为单个的状态,成为 一 圏较小的圆 顶型胶嚢形状。并且,在剩余的溶解部32溶解时,成为下层的 微小球体31a也被分解为单个的状态,向变小的方向变形。另 外,图14表示2层的层叠例子,但层数、各层内的微小球体31a 的尺寸、微小球体31a相对于溶解部32的比例可以根据目标溶 解时间而适当地实施变形。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 0的纵剖主视 图。本实施方式4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0由溶解部41、非溶解 部42和被识别部15构成。
溶解部41由在体内溶解的材料构成,成为圓顶型胶嚢形状 的构造体。构成该溶解部41的材料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 相同的肠溶性材料。另外,非溶解部42由脆的、无机械强度、 具有在单体情况下无法维持其形状的特性、在体内基本上不溶解的材料例如金等的金属薄膜等构成,形成为利用开口部43使 构成胶嚢形状的构造体的溶解部41的一部分露出到表面而覆 盖溶解部41的表面的薄膜。开口部43例如形成在长度轴线方向 两端的凸形状部lla、 llb的中央部分。另外,非溶解部42以紧 固于溶解部41上的状态设置。由此,非溶解部42能够维持胶嚢 形状。
如图15 (b)所示,当这样构成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0滞 留在小肠内时,溶解部41自通过开口部43露出到外部的部分朝 向内部渐渐地进行溶解。其间,表层的非溶解部42与内部的溶 解部41成为一体而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之后,在经过一定时 间后内部大半的溶解部41溶解而空洞化时,溶解部41无法维持 圆顶型胶嚢形状而发生损坏。此时,由于由薄膜形成的非溶解 部42也无法靠自身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因此,在溶解部41损 坏的大致同时散乱地损坏,即使在狭窄部等也能够通过。
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管腔通过确i^力交嚢40的制造方 法。作为第1例子,首先,进行将在体内溶解的溶解部41形成 为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的工序,接着,进行除了由溶解部 41构成的构造体的一部分(开口部43)之外、形成在体内不溶 解的非溶解部42的薄膜的工序,从而进行制造。此时,非溶解 部42的薄膜紧固于溶解部41的表面上。
作为第2例子,首先,进行将在体内溶解的溶解部41形成 为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的工序,接着,进行在由溶解部41 构成的构造体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并紧固在体内不溶解的非溶解 部42的薄膜的工序,再接着,进行除去非溶解部42的薄膜的一 部分(开口部43)的工序,乂人而进^f亍制造。
作为在由溶解部41构成的构造体的表面上形成非溶解部 4 2的薄膜的工序,也可以是蒸镀构成非溶解部4 2的材料的方
35法、喷附之后使其硬化的方法。另外,也可以是使用液状的材
料作为非溶解部42,将由溶解部41构成的构造体浸入该液状材 料中之后将其取出,使其硬化的方法。另外,作为第l例子中 的除了由溶解部41构成的构造体的一部分之外、形成非溶解部 42的薄膜的工序,在由溶解部41构成的构造体的表面上进行掩 蔽,在表面上形成薄膜之后除去掩蔽部分,从而能够通过仅在 未掩蔽的部分形成非溶解部42的薄膜来实现。在此,被识别部 15是X射线不透过性的金属、钡即可。另外,也可以使非溶解 部42或者溶解部41具有X射线不透过性而兼作;帔识别部15。在 这种情况下,构造简单化,制造容易,并且能够利用X射线确 认溶解状态。
变形例8
图16是表示变形例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0A的纵剖主视 图。变形例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0A在由溶解部41构成的构造 体的表面上如附图标记42a、 42b、 42c所示地形成多层、例如 三层非溶解部42的薄膜。采用变形例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 40A,即使在吞下之前或者在体腔内在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0A 的表面产生伤痕,也能够利用多层构造的非溶解部42a、 42b、 42c来防止露出至内部的溶解部41。因此,溶解部41不会从开 口部4 3之外的部分进行溶解,能够防止无法维持圓顶型胶嚢形 状的时间缩短。
在制造变形例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 0 A的情况下,在首先 进行将在体内溶解的溶解部41形成为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 体的工序之后,重复进行除了由溶解部41构成的构造体的一部 分(开口部43)之外、形成并紧固在体内不溶解的非溶解部42 的薄膜的工序,从而进行制造。在此,通过在进行将溶解部41 形成为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的工序时,预先将其形成为比目标的圆顶型胶嚢形状的尺寸小一圈的尺寸,能够使最终制造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0A的尺寸与目标的圓顶型胶嚢形状的尺 寸一致。另外,在溶解部41的表面上形成非溶解部42时,溶解 部41与非溶解部42紧固,在非溶解部42的表面上形成非溶解部 42时,非溶解部42相互间紧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变形例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40、 40A的情况下,^f吏溶解部41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但 即使在将非溶解部4 2侧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地例如 设置为具有柔软性的薄壁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适用。此 时,非溶解部42通过在溶解部41溶解之后纟皮压扁而变小。实施方式5参照图17及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管腔通过确认 胶嚢。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50的构成 例子的纵剖主视图,图18是其侧视图。本实施方式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50形成位于溶解部41的 轴心而沿长度轴线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1,该溶解部41构成圓顶 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除了该贯通孔51内的一部分、本实施方 式5中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中央的开口部52之外,在溶解部41 的内侧表面上设置第2非溶解部53。在此,由在体内不溶解的 材料构成的第2非溶解部53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端部53a在圆 顶型胶嚢形状的表面与非溶解部42的端部42a呈 一体地连接。 另外,第2非溶解部53与非溶解部42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 以是不同的材料。并且,内置在管腔通过确认胶嚢50内的被识 别部15在溶解部41内被分割为被识别部15a、 15b而分开配置在 长度轴线方向上距开口部52最远的两端最内部。此时,非溶解 部42、 53具有较脆、不具有机械强度的特性,在紧固于溶解部 41上的状态下形成。样构成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50滞 留在小肠内时,自利用贯通孔51内的中央部的开口部52露出到 外部的溶解部41部分朝向内部渐渐地进行溶解。其间,表层的 非溶解部42利用内部的溶解部41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之 后,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内部大半的溶解部41溶解而空洞化时, 溶解部41无法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而发生损坏。此时,由于由 薄膜形成的非溶解部42也靠自身无法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因 此,在溶解部41损坏的大致同时散乱地损坏,即使在狭窄部等 也能够通过。另外,利用溶解部41、非溶解部42、 53的损坏, 3皮识别部15a、 15b也变散乱,通过狭窄部等而被排出。采用本实施方式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50,溶解部41从作 为与维持圓顶型胶嚢形状无关的部分而隔着贯通孔51形成在 中央内部的开口部52开始溶解,因此,能够利用构造长时间地 维持胶嚢形状。另外,由于非溶解部42的端部42a也连接于第2 非溶解部53的端部53a而被连续地保护,因此,不会因溶解部 41从非溶解部4 2的端部4 2 a附近溶解而发生胶嚢形状损坏,在 这 一 点上,也能够利用构造长时间地维持胶嚢形状。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50,由于被 识别部15被分割为被识别部15a、 15b而分开配置,因此,在经 过一定时间以上之后使用识别装置来确认是否存在被识别部 15a、 15b这一点上,也能够确认"交嚢状态。即,若被识别的被 识别部15a、 15b的状态散乱,则能够判断为管腔通过确认胶嚢 50在管腔内处于损坏状态,而若#1识别的^皮识别部15a、 15b 的状态保持当初的分开配置状态,则能够判断为管腔通过确认 胶嚢50未在管腔内损坏而处于滞留状态。特别是,由于被识别 部15a、 15b配置在距开口部52最远的最内部,因此,直到管腔 通过确认胶嚢50最终损坏为止,都能够维持^f皮识别部15a、 15b的位置关系,能够正确地判断管腔通过确认胶嚢50在管腔内是 否损坏。另外,被识别部可以是X射线不透过且在肠内不溶解 的金属,也可以是能够在肠内溶解的钡。另外,溶解部41、非 溶解部42、 53也可以与实施方式4同样地具有X射线不透过性而 兼作纟皮识别部1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50的情况下, 溶解部41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但即使在将非溶解部 4 2侧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地设置为例如具有柔软性 的薄壁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适用。此时,非溶解部42通 过在溶解部41溶解之后被压扁而变小。实施方式6参照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 0的构成例的纵 剖主一见图。本实施方式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包括第2非溶解部63, 该第2非溶解部63相对于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的溶解 部41沿长度轴线中心方向伸展地设置,沿长度轴线方向将溶解 部41内分割为圓筒状,在溶解部41中形成自作为表面一部分的 外侧的开口部43经过内侧中央的开口部61而向内部4亍进的溶 解路径62。在此,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的第2非溶解部 6 3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端部6 3 a在圓顶型胶嚢形状的表面与非 溶解部42的端部42a成为一体地连接。另外,第2非溶解部63 与非溶解部42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并且, 内置在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内的被识别部15在溶解部41内被 分割为被识别部15a、 15b而分开配置在溶解路径62的两端最内 部。此时,非溶解部42、 63具有较脆、不具有机械强度的特性, 在紧固于溶解部41上的状态下形成。本实施方式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 0通过如下制造在形 成为圆柱状的溶解部41a的表面上的除了开口部43、 61部分之 外的部分设置第2非溶解部63,并且在其表面上以目标圆顶型 胶嚢形状设置溶解部41b而构成构造体,在该构造体的表面上 形成并紧固非溶解部42薄膜。如图19(b)所示,当这样构成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滞 留在小肠内时,自利用开口部43露出到外部的溶解部41部分开 始溶解,随着溶解路径62在第2非溶解部63内行进,再经过开 口部61向第2非溶解部63外行进。其间,表层的非溶解部42利 用内部的溶解部41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之后,在经过一定 时间后内部大半的溶解部41溶解而空洞化时,溶解部41无法维 持圆顶型胶嚢形状而损坏。此时,由于由薄膜形成的非溶解部 42也靠自身无法维持圓顶型胶嚢形状,因此,在溶解部41损坏 的大致同时散乱地损坏,即使在狭窄部等也能够通过。另外, 利用溶解部41、非溶解部42、 63的损坏,帔识别部15a、 15b 也变散乱,通过狭窄部等而被排出。采用本实施方式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利用第2非溶解 部63将溶解部41内分割而在溶解部41中形成自表面的一部分 向内部行进的溶解路径62,因此,能够通过加长溶解路径62来 利用构造将溶解部41在管腔内的溶解时间延长为例如3天以 上,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胶嚢形状。因此,能够在确认通过 性所需要的一定时间内可靠地维持胶嚢形状,从而能够确认管 腔通过性。特别是,由于将形成溶解路径62的第2非溶解部63 设置为沿圆顶型胶嚢形状的中心方向伸展,因此,能够以与维 持圆顶型胶嚢形状无关的部分率先溶解的方式形成使溶解部 41从圆顶型胶嚢形状的中心部分朝向外侧溶解的溶解路径62, 从而能够延长直到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外表面的非溶解部42附近的溶解部41溶解的时间。另外,由于非溶解部42的端部 42a也连接于第2非溶解部63的端部63a而被连续地保护,因此, 不会因溶解部41从非溶解部42的端部42a附近溶解而发生胶嚢 形状损坏,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利用构造长时间地维持胶嚢形 状。另外,由于能够利用溶解路径62长时间地维持胶嚢形状, 因此,能够用于溶解部41的原料的选择范围较宽,能够实现制 造简化、低成本化。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6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由于被 识别部15与实施方式5的情况同样地3皮分割为#1识别部15 a 、 15b而分开配置,因此,在经过一定时间以上之后使用识别装 置来确认是否存在^皮识别部15a、 15b这一点上,也能够确认胶 嚢状态。即,若被识别的被识别部15a、 15b的状态散乱,则能 够判断为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在管腔内处于损坏状态,而若被 识别的被识别部15a、 15b的状态保持当初的分开配置状态,则 能够判断为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未在管腔内损坏而处于滞留 状态。特别是,由于被识别部15a、 15b配置在溶解路径62的最 内部,因此,直到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最终损坏为止,都能够 维持被识别部15a、 15b的位置关系,能够正确地判断管腔通过 确认胶嚢60在管腔内是否损坏。另外,被识别部可以是X射线 不透过且在肠内不溶解的金属,也可以是能够在肠内溶解的钡。 另外,溶解部41、非溶解部42、 63也可以与实施方式4同样地 具有X射线不透过性而兼作被识别部15 。变形例9图20是表示变形例9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A的纵剖主视 图。变形例9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A通过在溶解部41内的、圆 筒状的第2非溶解部63的外侧设置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 的圓筒状的第3非溶解部64,进一 步分割溶解路径62而将其细分化。在此,第3非溶解部64设置在包含开口部61周围的中央 部周围,设定为溶解路径62为开口部43 —第2非溶解部63内— 开口部61—第2、第3非溶解部63、 64之间—第3非溶解部61与 非溶解部42之间。采用变形例9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A,由于 形成为溶解路径62被细分化而变得更长,因此,能够利用构造 延长溶解部41溶解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能够更长时间地维持圆 顶型胶嚢形状。另外,由于能够利用溶解路径62长时间地维持 胶嚢形状,因此,能够用于溶解部41的原料的选择范围较宽, 能够实现制造简化、低成本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6、变形例9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60、 60A的情况下,溶解部41构成圓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但即 使在将非溶解部42侧构成圆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地设置为 例如具有柔软性的薄壁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适用。此时, 非溶解部42通过在溶解部41溶解之后^皮压扁而变小。实施方式7参照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70的构成例的纵 剖主视图。本实施方式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70在构成圆顶型胶嚢形有沿横穿长度轴线的方向分割溶解部41而形成从开口部43向 内部中央侧行进的溶解路径71的第2非溶解部72,并且,以梳 齿状设有自与第2非溶解部72相反侧沿横穿长度轴线的方向分 割溶解部41而进一步分割溶解路径71将其细分化的第3非溶解 部73。即,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的第2、第3非溶解部72、 7 3形成为交替进入的梳齿状,使从开口部4 3开始的溶解路径71 以迷宫状折回而形成得较长。此时,非溶解部42、 72、 73具有较脆、不具有机械强度的特性,在紧固于溶解部41上的状态下 形成。当这样构成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70滞留在小肠内时,自利 用开口部43露出到外部的溶解部41部分开始溶解,随着形成为 迷宫状的溶解路径71在溶解部41内行进。其间,表层的非溶解 部42利用内部的溶解部41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之后,在经 过一定时间后内部大半的溶解部41溶解而空洞化时,溶解部41 无法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而损坏。此时,由于由薄膜形成的非 溶解部42也靠自身无法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因此,在溶解部 41损坏的大致同时散乱地损坏,即使在狭窄部等也能够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7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70,由于利用第2、 第3非溶解部72、 73将溶解部41内分割而形成细分化的溶解路 径71,因此,能够通过加长溶解路径71来利用构造延长溶解部 41在管腔内溶解的时间,因此,能够长时间地维持胶嚢形状。 因此,能够在确认通过性所需要的一定时间内可靠地维持胶嚢 形状,从而能够可靠地确认管腔通过性。另外,被识别部可以 是X射线不透过且在肠内不溶解的金属,也可以是能够在肠内 溶解的钡。另外,溶解部41、非溶解部42、 72、 73也可以与实 施方式4同样地具有X射线不透过性而兼作被识别部15。实施方式8参照图22及图2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管腔通过确认 胶嚢。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80的构成 例的中央部纵剖侧视图,图23是其主视图。本实施方式8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8 0在构成圆顶型胶嚢形 状的构造体的溶解部41表面的多处、例如4处,沿长度轴线方 向线状地形成用于使溶解部41自非溶解部42露出到表面的开 口部81。如图22(b)所示,当这样构成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80滞 留在小肠内时,溶解部41乂人露出到表面的开口部81部分朝向内 部渐渐溶解。其间,表层的非溶解部42利用内部的溶解部41来 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之后,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内部大半的溶 解部41溶解时,由薄膜形成的非溶解部42也靠自身无法维持圆 顶型胶嚢形状而散乱地损坏或被压扁,即使在狭窄部等也能够 通过。变形例IO图24是表示变形例IO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80A的中央部纵 剖侧视图。变形例IO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80A在非溶解部42的 内周面侧以;故射状设有第2非溶解部83,该第2非溶解部83用于 沿半径方向分割内部的溶解部41而在溶解部41中形成自表面 的开口部81向内部行进的溶解路径82。即,第2非溶解部83形 成以朝向开口部81 —轴心部—非溶解部42的内表面的方式沿 半径方向折回的溶解路径82。如图24 (b)所示,当这样构成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80A 滞留在小肠内时,自利用开口部81露出到外部的溶解部41部分 开始溶解,随着利用第2非溶解部83形成的溶解路径82朝向作 为轴心部的内部行进。其间,表层的非溶解部42利用内部的溶 解部41来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之后,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溶解 到非溶解部42内表面部分的溶解部41时,由薄膜形成的非溶解 部42靠自身无法维持圆顶型胶嚢形状而散乱地损坏或被压扁, 即使在狭窄部等也能够通过。采用变形例10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80A,由于利用第2非溶 解部83将溶解部41内分割而形成利用构造来延长溶解时间的 溶解路径82,因此,能够利用构造延长溶解部41在管腔内溶解 的时间,从而能够长时间地维持胶嚢形状。因此,能够在确认通过性所需要的一定时间内可靠地维持胶嚢形状,从而能够可 靠地确认管腔通过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8、变形例10的管腔通过确认胶嚢80、 80A的情况下,溶解部41构成圓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但即 使在将非溶解部42侧构成圓顶型胶嚢形状的构造体地设置为 例如具有柔软性的薄壁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此时, 非溶解部42通过在溶解部41溶解之后^皮压扁而变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主 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 变形例中,作为管腔通过确认胶嚢的胶嚢形状,以在长度轴线 方向的两端具有圆顶状的凸形状部lla、 llb的圓顶型胶嚢形状 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即使是作为应用对象的胶嚢型内窥镜的宽 度轴线方向上的直径程度尺寸的球型胶嚢形状,也可以应用。 另外,作为非溶解部,以由基本上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的 例子进行说明,但只要在其与溶解部的关系上是相对地在体内 不溶解的材料即可,即使是在体内溶解的材料,只要与构成溶 解部的材料相比溶解的时间较长(难以溶解),就可以应用。工业实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及管腔通过确认装 置的制造方法可用于在实际使用胶嚢型内窺镜等胶嚢型医疗装 置之前,被导入到被检者的体内而事先确认能否通过管腔内脏 器官内,特别适合将管腔内脏器官的胃肠作为应用对象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能导入到体内的尺寸的胶囊形状,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包括溶解部,其由在体内溶解的材料构成,构成上述胶囊形状的构造体;开口部,其设于该溶解部表面的一部分上;非溶解部,其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形成除了上述开口部之外覆盖上述溶解部的表面的薄膜,上述非溶解部利用上述溶解部维持形状,在上述溶解部溶解后损坏的同时,上述非溶解部也损坏。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溶解部由多层薄膜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第2非溶解部,其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将上述溶解部内分割而在该溶解部中形成自表 面的上述一部分向内部行进的溶解路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非溶解部设置为沿胶嚢形状的中心方向伸展。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第3非溶解部,其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进一 步分割上述溶解路径而将其细分化。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非溶解部的端部在胶嚢形状的表面与上述非溶解部的端部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被识别构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识别构件是X射线不透过构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设置在上述非溶解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由金属薄膜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内置在上述溶解部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分开地配置在多个部位。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是内置在上述溶解部内的RF- ID标签。
1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溶解部的至少 一 部分由肠溶性材料构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型胶嚢形状。
1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是球型胶嚢形状。
1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的上述非溶解部因在体内溶解 的时间长于上述溶解部而相对地显示出在体内不溶解的特性。
1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以固定在上述溶解部中的状态设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溶解部由X射线不透过构件构成,兼作上述被识别构件。
20.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被识别构件设置在距离上述开口部最远的位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设于多个部位。
2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包含钡或金属。
23. —种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具有能导 入到体内的尺寸的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由在体内溶解的材料形成上述胶嚢形状的构造体的步骤;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除了 一部分之外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 料形成薄膜的步骤。
24. 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上述薄膜固定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上的步骤。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除了其一部分之外由在体内不溶解的 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包括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除去上述薄膜的一部分的步骤。
26. 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除了其一部分之外由在体内不溶解的 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包括对上述薄膜的一部分进行掩蔽的步骤; 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及掩蔽部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除去上述掩蔽的步骤。
27. 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是将在体内不 溶解的材料蒸镀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上的步骤。
28. 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是将在体内不 溶解的材料吹附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上的步骤。
29. 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是将上述构造 体浸渍于在液体状的体内不溶解的材料中后取出的步骤。
30. 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再重复进行在上述构造体的表面除了其一部分之外由在体 内不溶解的材料形成薄膜的步骤。
31. —种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具有能导入到体内的尺寸 的胶嚢形状,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包括非溶解部,其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除了一部分之外构成上述胶嚢形状的表层、构成用于形成该胶嚢形状的构造 体;溶解部,其由在体内溶解的材料构成,设于以线状形成在 上述胶嚢形状的表层上的上述一部分上,通过该溶解部的溶解 使上述非溶解部向变小的方向变形。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由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部的圓 顶型胶嚢形状构成,上述溶解部以线状设于上述圆顶型胶嚢形状两端的上述凸 形状部上。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由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部的圓 顶型胶嚢形状构成,上述溶解部以线状设于上述圆顶型胶嚢形状的上述长度轴 线方向上。
34.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由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部的圆顶型胶嚢形状构成,上述溶解部以线状设于上述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周 围的周向上。
35.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由在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具有凸形状部的圆 顶型胶嚢形状构成,上述溶解部以螺旋状设于上述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 周围。
36.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由被线状的上述溶解部连结起来的多个构件 构成。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构件为片状构件。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39.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构件为微小球体。
40.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隔着上述溶解部以层状设置。
41.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溶解部至少横跨上述圆顶型胶嚢形状的长度轴线方向的两端之间地沿长度轴线方向以线状i殳置。
4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第2溶解部,该第2溶解部的溶解 性高于上述溶解部的溶解性,设于上述非溶解部的内部,在上 述溶解部溶解之后进行溶解。
43.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具有被识别构件。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是X射线不透过构件。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设置在上述非溶解部的至少一部分上。
46.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溶解部由金属膜构成。
47.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X射线不透过构件内置在上述溶解部内。
48.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识别构件是内置在上述溶解部内的RF- ID标签。
49.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溶解部的至少 一 部分由肠溶性材料构成。
50.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胶嚢形状是球型胶嚢形状。
51.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在体内不溶解的材料构成的上述非溶解部因在体内溶解 的时间长于上述溶解部而相对地显示出在体内不溶解的特性。
52.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溶解部由X射线不透过构件构成,兼作被识别构件。
53.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皮识别构件包含钡或金属。
54. —种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溶解方法,是具有能导入到 被检体内的尺寸的胶嚢形状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溶解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溶解方法包括被导入到被检体内的步骤;从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外表面的 一 部分开始向内侧溶 解的步骤;在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内侧溶解之后,上述管腔通过 确认装置的外表面多处损坏的步骤。
55. 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溶解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外表面的 一部分开始向内侧溶 解的步骤;向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中心部方向伸展地进行溶解的 步骤;从上述管腔通过确认装置的中心部向外侧溶解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囊形状容易变扁的管腔通过确认装置,从而能以简单的结构确保管腔通过确认装置在管腔内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可靠地排出。使构成胶囊形状的构造体的溶解部(41)的表面的一部分(43)作为开口部露出,覆盖表面的非溶解部(42)由薄膜形成,因此,溶解部(41)在管腔内经过移动时间溶解了之后,由薄膜形成的非溶解部(42)无法维持胶囊形状而损坏,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提高排出性。
文档编号A61B5/07GK101594821SQ20088000352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0日
发明者横井武司, 河野宏尚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