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药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88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药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药配制品,特别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趋势,由于它能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令人们谈病色变。糖尿病究其根本,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病因大多不明,且具有遗传倾向,其表现特征为血糖增高,尿中含糖。临床上以"三多"(多食、多饮、多尿)、消痩、疲乏无力等特征为主要表现,并常易并发性化脓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神经炎以及肾、眼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发生酮性酸中毒而危及生命。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多达1200万,脑卒中者500万,冠心病者600万,双目失明者45万,尿毒症者50万。根据大量临床总结在所有失明原因中,糖尿病是其它原因IO到23倍还多;在肾功能衰竭原因中,糖尿病是其它病因的17倍;在中风的诸多病因中,糖尿病是其它病因的3倍;在性功能障碍中这一数字是61倍还高。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越来越大。急性并发症直接威胁生命。慢性并发症会则会致残致死。其中微血管并发症造成的尿毒症和失明机率比非糖尿病人要高20倍还多。糖尿病主要危害在于其慢性并发症,这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慢性并发症主要是血管并发症,它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还有糖尿病性肾病变、糖尿病性眼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血管病变、糖尿病性骨及关节病<变等。这些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非糖尿病人没有。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7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危害最大。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合并症。早期的糖尿病使眼房水折射力升高,可W引起眼部屈光的改变,如近视力、远视力的减退,提早出现老花。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等。最为严重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剥离则让所有的医生束手无策。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涵盖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合并症。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称其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统计,在中年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率为20%,老年患者可达65%。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分为中药和西药两种。西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以补充自身胰岛素之不足;或通过部分阻止肠道对糖分的吸收来降低血糖。常用药物有胍类、磺胺类以及注射用胰岛素,这些西药均是通过临时起效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需要终身用药,同时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目前所用的一些的中药虽然降低了西药的副作用,由于配伍不够合理,只能治标而不能及其根本,同样需要长期用药,一旦停药,病情就会反弹复发,给患者带来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西医目前仍采用对症治疗的原则,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因此急需要一种不仅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而且可以对多种并发症有治疗和预防效果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一个主要手段是长期服药,但是长期服用中药不仅麻烦,'而且药物会抑制食欲,时间太久患者对付用药物会有抵触情绪。
发明内容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消症"、"消渴症"范畴,中医文献《内经》、《金匮要略》、《外台秘要》等专著中都有记载,历代医学家根据"三多,,程度的不同将"消渴症"分为上、中、下三种类型,认为上消在肺,中消在胃、下消在肾,对于本病之机理则认为由于胃阴虛损、肺胃燥热所致,《医学心语》中有"三消之症戒躁热结聚也"之说。故本发明克服现有药物重在降低血糖的思路,多釆用滋肾、润肺、清肺等法,重在滋肾养阴,为防止滋补药物腻胃的副作用,需醒脾健胃,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而且选用口感好,适合长期饮用的药物与茶叶配伍,以制成适合长期饮用的药茶。本发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基本配方为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推荐的配方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眼病的中药制剂,其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菊花2-4、枸把2-4、草决明2-4。推荐的配方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菊花3、枸杞3、草决明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并发肾病的中药制剂,其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錄盆?-丄、洛范?一丄主箭苗一1-1昔兹"■v,"y、>N、—■*"j—,、—iJ"^j"v,,、,"o推荐的配方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泽泻3、车前草2、黄芪5。'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其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篓4-6、绿茶2-4、丹参4-6、地龙l-3、虫退1-3。推荐的配方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f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丹参5、地龙2、虫退2。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并发高血压的中药制剂,其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天麻2M、夏枯草2-4、钩丁2-4。推荐的配方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天麻3、夏枯草3、钩丁3。本发明基本配方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的功效,根据不同并发症增加相应药物,釆用药茶形式,便于人们坚持曰常服用,而且口感很好,基本没有中药的异味,适合长期服用。实施方式本发明治疗糖尿病的制剂釆用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重量单位为克,各组分称取洗净后混合,直接象泡茶一样开水浸泡,象喝茶一样饮用,分早、午两次浸泡。以下制备、服用方法相同。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眼病的中药制剂,用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菊花3、枸杞3、草决明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并发肾病的中药制剂,釆用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泽泻3、车前草2、黄芪5。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使用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丹参5、地龙2、虫退2。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并发高血压的中药制剂,釆用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天麻3、夏枯草3、钩丁3。上述五个个实施方式的患者饮用后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本发明药茶釆用由接诊医生门诊给药的方式,给糖尿病病情稳定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有慢性并发症以及并发症情况,釆用相应的药茶配方,共治疗231例患者,有回访资料者178例。统计的178例患者中男性99例,女性79人;60岁以上患者103人,45-59岁患者47人,45岁以下患者25人。其中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均在50岁以上,合计131人,并发眼病32并发肾病41并发神经病39变并发高血压16,其他并发症19人。二、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1、诊断标准釆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标准1、有明显的三多一少(多尿、多食、多饮.、消痩)、视物模糊等症状,随机血糖》11.1亳摩尔/升。2、空腹血糖>7.0亳摩尔/升(空腹是指早餐前,且至少8小时内未进含能量的食物)。3、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11.1亳摩尔/升。求诊^人中有满足以上三点中任何一点者,要求其复查一次,若仍符合标准,即判断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按照各自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诊断。2、疗效判定根据上述标准,制订了使用本发明使用后的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临床三多症状明显减轻,血糖有所下降。并发症症状有所改善。治愈临床三多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控制在标准以下,停药后在适当控制饮食情况下不反弹,并发症基本得到控制。无效临床三多症状未见改善,血糖未控制在标准以下,并发症没有改善。三、治疗方法1、求诊的患者按照第二条标准,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大多有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且多为患糖尿病多年,常年服用其他降糖药'物,其中98例患者在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后餐后2小时血糖仍在13亳摩尔/升以上,这部分患者在服用本药茶前两个月继续服用原来所使用的降糖药物,体质和胰腺功能有所改善后停止降糖药物。其余患者在服用本药茶后即嘱停止降糖药物,但是要合理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所有患者将本药茶直接象泡茶一样开水浸泡,象喝茶一样饮用,分早、午两次浸泡,全天饮用。四、治疗结果统计饮用本药茶6个月后测试血糖统计表(血糖单位亳摩尔/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在上述表格中,餐前血糖值4.4一-6.4为公认的血糖控制理想水平,6.4---7.8为一般水平,大于7.8为差,餐后2小时血糖值4.4-—7.8为理想,7.8---ll为一般,大于11为差。可以看出,大多数患者在饮用本药茶6个月后停用降糖药物,血糖已经控制在标准以下,可判定为显效。此次检测的显效率平均为90.33%,不能控制在标准以下的平均为9.67%。对于显效的患者,停药后一年内随访四次,在适当运动和控制饮食情况下,未服用任何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均未反映有糖尿病临床症状,血糖控制在理想或一般水平。所以,前述显效患者均可判断为治愈。—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131人,并发症改善情况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根据以上统计数字,本发明药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总有效率平均达到86.2%,无效平均只有13.5%。本发明药茶由于所选取原料口感好,大部分可以作为食物长期服用,釆用药茶的形式患者没有不断服药的心里和生理负担,作为饮料容易实现坚持服用,对糖尿病及其主要慢性并发症均有较好治疗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菊花2-4、枸杞2-4、草决明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菊花3、枸杞3、草决明3。5、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泽泻2-4、车前草1-3、黄芪4-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泽泻3、车前草2、黄芪5。7、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丹参4-6、地龙1-3、虫退1-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丹参5、地龙2、虫退2。9、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天麻2-4、夏枯草2-4、钩丁2-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5、知母5、花粉3、生地5、元参3、瓜蒌5、绿茶3天麻3、夏枯草3、钩丁3。全文摘要本发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基本配方为含有以下重量比的中药原料麦冬4-6、知母4-6、花粉2-4、生地4-6、元参2-4、瓜蒌4-6、绿茶2-4。同时本发明在基本方基础上还提供了治疗慢性并发症的药茶。本发明基本配方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的功效,根据不同并发症增加相应药物,采用药茶形式,便于人们坚持日常服用,而且口感很好,基本没有中药的异味,适合长期服用。文档编号A61K35/64GK101507796SQ20091002162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申请日期2009年3月10日优先权日2009年3月10日发明者车利群,车艳艳申请人:车艳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