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8914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状的药物。
背景技术
现有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同类技术多以扩张血管或改变血液粘稠度为主,对后遗症状的改善意义不大,相反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较大,停药后再发可能性高,必须长年服用,病人花钱多,成本高,且心脑血管病人多病程长,病人体虚气弱,服药种类多,有时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合并发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容易产生配伍禁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种成本低、服用方便、组方简单,副作用、依赖件小,疗效巩固,制作容易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三七120-140;地龙100-120;水蛭100-120;黄芪120-150;川芎60-90:红花
60-90;桃仁120-140;丹参90-120;珍珠110-130。
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其中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屮药原料药制成
三七130-140;地龙110-120;水蛭110-120;黄芪130-140;川芎80-90;红花70-90;桃仁120-130;丹参90-110;珍珠110-120。
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其优选的用量为
三七140克,地龙110克,水蛭114克,黄芪132克,川芎85克,红花86克,桃仁130克,丹参110克,珍珠110克。
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其可以制成各种口服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滴丸、口服液、胶囊等,优选为丸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丸剂的制备方法,按所述比例将各药混合,加工成细粉,再将上述药粉与蜂蜜按照3: 1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制成直径1至3毫
米的药丸,再用高温消毒箱10(TC消毒并烘干。
本发明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丸剂的制备方法,其中用高温消毒箱ioo'c消毒并烘干后,干药丸每12克一包,塑封,每40包为一份,真空包装。
三七,据《本草纲目》记载(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9月第一版第2次印刷。下同)甘微苦,温,无毒。入肝、胃、大肠经。止血,散血,定痛,通脉行瘀。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年12月第8次印刷。下同)三七根茎含五加皂甙A(ArasaponinA, C30H52010)和五加皂武B(Arasaponin B, C23H38010)。动物实验既能縮短凝血时间,同时亦有较迟缓溶血作用。能降压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抗力。兼有杀菌利尿作用。
地龙据《本草纲目》记载咸寒。入肝、脾、肺经。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各种蚯蚓含蚯蚓解热碱(Lumbrifebrine),蚯蚓素(Lumbritin),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olysin)。广地龙含6-羟基嘌呤(Hypoxanthine)等。蚯顿又含含氮物质如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以及黄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胆碱(Choline)、胍(Guanidine)等。蚯虫引(Lumbricusspencer)的脂类部分中含硬脂酸、棕榈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直链奇数碳的脂肪酸及有分枝的脂肪酸、磷脂、胆甾醇等。蚯蚓(L. terrestris)的黄细胞组织(Chlorogogen tissue)中,含碳水化物、脂类、蛋白质及色素;所含碱性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其黄色素可能即核黄素(Riboflavine)或其相似物质。蚯蚓含一种酶,在pH8. 0-8. 2时能使蚯蚓溶解。动物实验有降压、镇静,抗惊厥作用。其浸出液直接作用可使血管收縮,中枢作用则可使血管扩张。水蛭据《本草纲目》记载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经。破血,逐瘀。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水蛭主要含蛋白质。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名为水蛭素(Hirudin)。水蛭素不受热或乙醇之破坏,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之作用,阻碍血液凝固。
黄芪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9月第2次印刷。下同)
甘,微温。入肺、脾经。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据《中
药大辞典》记载黄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叶酸(65微克每100克干根),又分出2', 4:二羟基-5, 6-二甲氧基异黄烷(2—, 4'-0Dihydroxy-5, 6-dimethoxyisoflavane)熊竹素(Kumatakenin)。 内蒙黄耆脂质的皂化产物中分出亚油酸、亚麻酸;非皂化部分中有e-谷甾醇(P-Sitosterol)。动物实验有明显的利尿、降压、消炎、强壮功效,能增加心输出量,增进血循环。
川芎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根茎含挥发油、生物碱、酚性成份、内酯类、阿魏酸。动物实验对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对心脏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
红花据《本草纲目》记载甘,平。入心、肝经。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花含红花素(Croein)约2%,系红花酸(Crocetin)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的酯,又含红花酸二甲酯(Crocetin dimethyl ester)、红花苦素约2% (Picrocrocin)、挥发油0.4—1.3% (主要为红花酸Safranal)。红花醛系红花苦素水解生成的。红花素和红花苦素可能结合为原红花素(Picrocrocin)而存于生药中。又含丰富的维生素B2。球茎含量葡萄糖、氨基酸、皂甙。动物实验有很强降低血压,兴奋心脏及呼吸作用。
桃仁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苦,平。入心、肝、大肠经。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桃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约3. 6%,挥发油4%;油中主含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甘油脂.另含苦杏仁酶(Emulsin)动物实验有抗血凝作用及较弱的溶血作用。
丹参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苦,微温。入心、肝经。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根含呋喃并菲醌类色素丹参酮I (Tanshinonel )、丹参酮IIA(TanshinonellA)、参酮IIB (Tanshi匪e II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丹参酮I (Isotanshinonel)、异月參酮II (Isotanshinone II )、异隐月-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丹参新酮(Miltirone)。另分离出丹参醇I (Tanshinol I, C19 H 24 02,熔点129摄氏度)和丹参醇II (Tanshinonl 11)。此外尚含维生素E,效用和麦芽相当。动物实验,丹参浸出液静脉注射0.25mg对小鼠有降压、血管舒张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并有降糖及抗炎作用。
珍珠据《开宝本草》记载(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7年12月第7次印刷。)咸甘,寒,无毒。入心、肝经。镇心安神,养颜美容,溥热坠痰,去翳明目,养阴熄风,解毒生肌。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主含碳酸钙。珍珠中富有铝、铜、铁、镁、锰、钠、锌、硅、钛、锶等元素。对心脏有极强的营养作用。
以上诸药配伍,三七、地龙、水蛭为君,主建活血化瘀之功;红花、桃仁、丹参为臣,兼行消炎行气之效;佐以黄芪、珍珠,以扶正、健脑、养心;川芎为使,引领诸药入经。三七、地龙、桃仁皆出血能止、瘀血能散,有双向治疗作用,故既能用于血管硬化、梗塞、血栓等由于血循环障碍以及由于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胆固醇、高血糖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能用于脑出血诸症。三七、川芎都兼有消炎作用,合用互相为使,增大效力,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活动困难、肺部不能自净而引发的肺部感染。红花与丹参有很强降压、兴奋心脏的作用,对心肌梗塞、梗死有极强的预防、治疗作用,用于心动不齐、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有效防治心动过缓、过速、骤停。丹参兼有很强的破血作用,与三七、地龙、桃仁共用可共凑化瘀生新之特殊功效。黄芪补中益气,兼能利水。气为血帅,气足则血液流动通
畅,血管濡养充分,利水能降压并促进血管末梢循环,改善机体功能,心脑血管意外引发的
5,黄芪恰当其用。珍珠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心脏有极强的营养作用,故与上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防止心脏衰弱、功能减退,尤其用于心血管疾病,疗效十分显著。川芎通行十二经脉、最善走窜,有极强的穿透力,与水蛭合用,可突破血脑屏障,克服了一般药物不能突破血脑屏障的缺陷,直接刺激脑神经根细胞,作用神经元,激活脑细胞,修复病灶。现化医学研究证明,人的脑细胞正常情况下处于激活工作状态的不到所有脑细胞的百分之十,其余大量的脑细胞皆处于休眠状态。剌激脑神经根细胞,可激活休眠状态的脑细胞,从而代偿受损脑细胞之作用,并可完成记忆和其它功能地传递,最终修复病灶,恢复功能。或者即便病灶不能完全修复,但大脑功能已完全正常,机体功能完全恢复,同样可以达到彻底治疗之目的。神经根细胞被激活后,同时会刺激骨髓产生优质血红蛋白或改善血红蛋白的亲氧能力,提高单位个数血红蛋白亲氧能力,即可减少血红蛋白个数,从而降低血粘度,增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恢复血管供血活力,逐步清除血液里残留的有害物质,恢复血液正常构成比例,根除病灶。当人们活动减少,营养过剩,就会导致血液残留物质过多,这些残留物质不能及时代谢,就会导致血脂,胆固醇,血糖等逐步升高,进而引发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循环不畅则血液载氧能力减弱,当人脑感知血氧缺少时,就会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血红蛋白以代偿亲氧不足,补足血氧。血红蛋白越来越多,久之就会引发高血粘度。如此就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血液越来越粘稠。然后逐渐影响血管弹性,造成心脑血管递进硬化,产生心脑血管梗塞或者血栓,血管脆化、血压过高则引发脑出血。综合上述,本发明能从根本上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其后遗综合症以及其它血液循环系统与血管障碍性疾病。
本发明的药物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病人,特别适用于同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本发明的药物组方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副作用、依赖性小,服用方便,疗效巩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结合以下实施例和临床试用例说明实施例l、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由以下中药原料药制成,将所述的中药三七、地龙、水蛭、黄芪、川芎、红花、桃仁、丹参、珍珠等采集后,将所述的中药整理干净,整理干净指将上述中药精细挑选,摔打搓揉或用非金属工具刮刷清理干净,不可水洗。将所述的中药整理干净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然后分别晾晒干燥,其中地龙去净腔内杂土。三七生用,水蛭蜜炙,黄芪蜜炙,川芎拣选干净即可,红花拣选干净即可,桃仁姜水炒,丹参拣选干净即可,珍珠拣选优良者即可。按上述方式处理完药物后,再将其置于高温消毒箱
6120。C消毒并烘干。按三七140克,地龙110克,水蛭114克,黄芪132克,川芎85克,红花86克,桃仁130克,丹参110克,珍珠110克将各药混合,加工成细粉,再将上述药粉与蜂蜜按照重量比3: 1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制成直径1至3毫米的药丸,再用高温
消毒箱10(TC消毒并烘干,干药丸每12克一包,塑封,每40包为一份,真空包装。实施例2、
发明人利用实施例1所得的丸剂进行长时间临床应用观察,现根据512例临床治疗观察患者平均年龄为62. 5岁,最大者为94岁,最小者为39岁,其中男性有358例,女性有154例治疗范围包括除了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外,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上述疾病的后遗症状,使用方法,为每日早晚两次,每次1包,用温水送服;如久病气血两亏,每日取黄芪5g、当归5g煎水送服;如兼有正虚免疫不足,红豆杉3g、绞股蓝2g煎水送服;二十天为一疗程,连服四到六疗程,忌生冷、酒及辛辣食物。患者的根治率为61.1%,总体有有效率为90.2% (总有效率是指根治的病人数加上显效的病人数除
以总的病人数后,所得之数乘以百分之百)。未见任何药物副作用。
其中单纯心血管疾病136例,服用本发明药物,78例病人根治,病人根治是指病人症状明显好转,心前区的明显不适消失,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改变消失,血压140/90mmhg以下,随访6个月到1年未再次发病;34例病人显效,显效是指病人疾病虽未痊愈但是
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血压控制平稳,生活可以自理,随访6个月到l年未再次发病;
单纯脑梗塞157 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昏迷,舌僵,偏身麻木,服用本发明药物,根治的患者为109例,根治指神志清醒,语言表达正常,上下肢关节活动正常,生活能自理,后遗症全部消失,病灶恢复,随访6个月到l年未再次发病;显效27例,显效指患者虽未根治但神志渐清醒,语言表达恢复到可完成日常交流,关节可在小范围内活动,但肌力差,力弱,后遗症部分消失,病灶基本稳定或钙化,随访6个月到1年未再次发病。
心血管疾病合并其脑血管疾病患者^1^_例,患者除有上述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外,服用后有126例根治,根治指神志清醒,语言表达正常,上下肢关节活动正常,生活能自理,后遗症全部消失,病灶恢复,血压正常,活动后心前区的明显不适消失,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改变消失,随访6个月到1年未再次发病;显效^_例,显效指患者虽未根治,但神志渐清醒,语言表达恢复到可完成日常交流,关节可在小范围内活动,但肌力差,力弱,后遗症部分消失,病灶基本稳定或钙化,随访6个月到1年未再次发病。
下面选取其中一些病例
例l、陈某,男,1954年4月出生,2007年7月9日酒后发病,急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号270933,心脏冠脉造影发现有回旋支严重梗塞,接近95%,诊断为重症急性心肌梗塞,随后于北京阜外医院施行右回旋支支架术。术后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溶栓药物, 络欣通,稳心颗粒,丹参滴丸等中成药,并定期静脉滴注脉络宁、丹参注射液。但仍然有喉 紧咽干,浑身无力,心前区阵发性疼痛。2007年11月11日时产生上述症状,并且脉细弱, 51次/分钟,面苍白无华,此时,患者心脏其他部位梗塞由于血管过细无法施行支架,仍处于 梗塞状态。对症施治,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日早晚饭后各服一包,取黄 芪5g、当归5g煎水送服,忌食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3日后,心前区 疼痛大减,20 R后心前区疼痛消失且咽部不适渐轻,服药到80日基本恢复正常,服药120 日后正常上班。至今安康,嘱其尽量不用喝酒,少熬夜,多食清淡食物,加强锻炼,随访l 年未再发病。
例2、白某、男、1968年10月出生,2005年7月,该病人因流感引发哮喘,日渐加 重,入山西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治疗,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稍感减轻。其后因工作繁忙,未 能继续治疗。2008年1月,又因流感引发哮喘,较上次更重。喘息剧烈,基本不能平卧。再 入山西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对症治疗未能缓解。随后转入山西省人民医院,经核磁共振检査, 诊断为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重症心肌缺血,肺部感染,住院号178932。静 脉滴注果糖、地高辛、进口先锋必等抗生素,十日后稍感减轻,但又出现全身浮肿,焦燥不 安。2008年1月28患者,口服该发明药物,早晚饭后各服一包,红豆杉3g、绞股蓝2g,忌 食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患者服药到10日,喘息已安,服药到40天后诸症 皆消, 一切如常,服至120天后,太原市中心医院彩色超声波检査,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嘱 其不可过度劳累,并要加强相应锻炼。随访l年病人未再发作。
例3李某、男、生于1934年12月,经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确诊为,心梗并多发脑梗, 轻微心肾衰竭。住院号33170,全身浮肿,腿脚尤甚。思维混乱,语言不利,口角流涎, 呼吸困难,卧床不起,脉细弱无力。2008年8月8日口服该发明药物,每日早晚饭后各服一 包,红豆杉3g、绞股蓝2g煎水送服,忌食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20 天,稍感见效,30天后浮肿消失,能少量起床活动。服药80天后山西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 查,心肾衰竭已愈,呼吸平顺。IOO天后活动正常,但不能持久。120天后心电图检查ST段 无下移,Q波无异常。2008年9月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复查,左脑腔有一个0.3X0.2咖的小 钙化灶,其它梗塞病灶消失。至今基本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病人未再发作。
例4、李某、女、年龄67岁,2005年3月始有头晕、头疼、双手麻木现象,到同年5 月渐次加重,就近诊所静脉滴注维脑路通、丹参,口服降压O号、阿司匹林,并静脉滴注脉 络宁、细辛灯盏,稍感好转。2005年11月忽然血压异常增高,半身不遂,2005年11月11 日山西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脑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高血压(180/110mmhg)。住院号099978,査脉沉弱无力,思维及记忆力衰退。该患者面青咣无华,唇青舌绛,双手指麻 木,右半身不遂,头晕头疼,脖项僵硬,眼睛胀困,视物模糊, 一过性眩晕。2006年11月8 日,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日早晚饭后各服一包,红豆杉3g、绞股蓝2g煎水送服忌食生冷、 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5天见效,15日血压平稳血压130/80mmhg, 40天后头晕 头疼消失,60天后肢体活动恢复。继续服药120天,诸症皆愈,身体如常,2007年11月山 西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磁共振检査脑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病灶完全消失。随访2年病人 未再发作。
例5、卢某、女、68岁,2006年8月,经忻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IV心房阻滞双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轻度脑动脉高压,窦性心动过缓(约38次/分), 心脑供血不足,ST段改变,住院号7768 。 2007年2月该医院再次诊断又发展为心肌梗塞, 建议施行心脏支架术。因病人和家属惧怕,未能实施。长期服用倍它乐克、丹参滴丸、降压 0号、舒心颗粒、稳心颗粒、康欣,并定期静脉滴注能量合剂、脉络宁、丹红、血塞通,无 明显疗效。患者浑身无力,气短胸憋,面紫唇青,惊悸烦躁,心前区及背部反射区疼痛不宁, 恐惧难寐。患者口服该发明药物,每日早晚饭后各服一包,红豆杉3g、绞股蓝2g煎水送服, 忌食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20天见效,40天后即能安然入眠,服药至 100天上述症状基本消失,120天后痊愈, 一如从前,随访1年未再发病。2008年8月,忻 州市人民医院CT脑梗塞病灶消失,彩超心电图复查未见异常。
例6、田某、女、74岁,该患者于2006年9月6日发病,入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治疗, 住院号173241,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冠状 动脉造影检查,显示为心脏前降支梗塞并前下壁小面积坏死。随即施行支架术并静脉滴注溶 栓药物,口服波利维、阿司匹林、地高辛、稳心颗粒、丹参滴丸等,9月13日病情加重,再 做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心脏右回旋支梗塞,随即又再次施行支架手术。此后一直不稳定性心 绞痛,血压居高不下,近180/120mmhg。 2007年1月6日除上述症状外,房性早博、室性早 搏及心动不齐极其严重,同时伴有哮喘、后背心脏反射区疼痛,脉沉迟无力。2007年1月6 曰患者服用该发明药物,早晚饭后各服一包,取黄芪5g、当归5g煎水送服,忌食生冷、 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一周后心绞痛及后背反射区疼痛消失,20天后胸憋哮喘消 失,60天后唇舌及面色转红,服药至80天后,血压正常(125/85咖hg),脉搏正常(64次/ 分钟),早搏消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20天后行走、生活、锻炼如前。2008年7月山西省 人民医院核磁共振检査,显示心脏冠结构、功能正常,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恢复;冠状动脉 造影检查,显示为心脏前降支梗塞减轻(约20%),前下壁小灶坏死。随访l年未再发病。
例7、田某、男、72岁,2002年3月晨炼时摔倒,随后半身不遂,不能行走,2002年
93月15日山西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多发脑梗,双侧脑室旁,基底节区半卵园中心,桥脑 多发腔隙性梗塞,部分为陈旧病灶,双侧桥脑后角髓鞘改变(右侧为重),住院号077769。 患者就近门诊静脉滴注丁格地尔、促脑活素、脉络宁,三日后浑身憋,狂躁不安。停止用药 既而出现语言功能丧失,思维混乱,哭笑无常。长期口服丹参滴丸、步长脑心通、络欣通, 天麻丸,病情日见加重。2006年5月14日,己无行走能力,左手及手臂僵直不能活动。脉 洪大,唇紫目赤,舌僵直不出。2006年5月14日患者口服该发明药物,每闩早晚饭后各服 一包,红豆杉3g、绞股蓝2g煎水送服,忌食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至 20天见效,情绪稳定,40天能自行走路,80日语言功能恢复,服药至120天所有功能恢复 正常。2007年10月山西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螺旋CT复査,脑梗病灶消失。
例8、王某、女、68岁,经铁路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山 西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山西省煤碳医院多次理化检査、螺旋CT、核磁共振、PKCT等检査皆 诊断为冠心病,重症心梗,(冠状动脉中度梗塞、前架支及右回旋支轻度梗塞)脑供血不足。 铁路医院住院号09991,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号99901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 号111332。 2008年6月13日,患者全身浮肿,咳喘不止,夜不能寐,不能自主行动,开 始服用本发明药物,早晚饭后各服一包,红豆杉3g、绞股蓝2g煎水送服,忌食生冷、辛 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10日后稍感有效,40日后明显见效,120日后上述诸症基 本消失,生活如常,2008年12月山西煤炭医院PKCT复查心脏瓣膜关闭正常,结构未见异常。 同月山西省心血管研究所冠脉造影复查冠状动脉硬化,其他未见异常。随访l年未再发作。
例9、邢某、男、42岁,2008年1月中旬该患者已有头昏目眩现象,4月16日因和家 人生气,次日发病。太钢总院核磁共振头颅平扫和血管造影后与山大一院会诊为大面积亚急 性脑梗死。同年4月18日,该患者脉沉迟、面青无华、神色呆滞,且其生活优越,很少体力 活动,以至痰湿内阻,气滞血瘀,清阳不升,服用本发明药物,早晚饭后各服一包,红豆杉 3g、绞股蓝2g煎水送服,忌食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同年5月4日,在煤碳 医院做PKCT复查时,病灶己明显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连服120天后,于8月19日太钢总 院核磁共振复查,病灶已基本消失,病情基本恢复,随访6个月未再发作。
例IO、游某、男、37岁,2005年10月7日发病,长治市医学院螺旋CT诊断为腔隙 性脑梗塞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约20ml),住院号10233 。发病初期静脉滴注止血敏、止血酶, 后期静脉滴注丁格地尔,促脑活素、脉络宁,病情略有好转。其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丹参 滴丸、络欣通,病情略又渐次加重。2006年2月24日,患者脉弦浮,洪大无力,唇青舌绛, 苔厚黄腻,颧红目赤,右半身不遂,行走及语言功能丧失,服用该发明药物,每日早晚饭后各 服一包,温水送下,忌食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至第10天显效,40天后行走如常,80天后语言功能恢复,但稍有不利,服药至120痊愈,血压稳定(保持在 130/85隱hg),太原市人民医院CT复,头颅结构正常、各脑室、脑腔未见异常。随访l年未复发。
例ll、赵某、女、46岁,山西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先天心脏病,房缺(继发孔型缺 孔约4.7cm、),右室肥厚,三尖瓣返量(中量),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尖增厚,心包少量积液, 住院号111023。该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丹参滴丸、络欣通,稳心颗粒,步长脑心通, 并定期静脉滴注细辛灯盏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脉络宁,病情越来越重,面青咣无华,唇紫 舌绛,双目呆滞,眩晕恶心,瘫软喘急,全身浮肿,2006年12月24日就诊时脉弦浮脉弱数 无力,饮食不进。开始用柴胡汤加减,5日后病毒感冒痊愈;又服10剂加减六君子汤以调和 脾胃。随后,服本发明药物,每日早晚饭后各服一包,取黄芪5g、当归5g煎水送服,忌食 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至40天再次彩超复査,继发缺孔已由4.7cm縮小为 3.5cm;服药至80天诸症皆消,继发缺孔又縮小为2. 8cm;服药至120天痊愈,但心脏继发 缺孔未见继续縮小,生活如常。
例12、赵某、男、36岁,2008年1月3日,因胸痛,全身无力到山西医科大第二附属 医院就诊,核磁共振诊断为重症心梗,窦性心动过缓,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住院号 198891。静脉滴注果糖、先锋霉素、能量合剂、脉络宁,口服阿司匹林、丹参滴丸,半月后 缓解出院。十日后再发,除上述症状外,并兼恐惧不安,不能入睡。脉沉迟,面紫颧红,唇 青舌绛,舌不能出,舌尖向左下巻曲,颤动不止。2008年1月28日口服本发明药物,早晚 饭后各服一包,红豆杉3g、绞股蓝2g,忌食生冷、辛辣、海鲜、酒及油腻食物。服药12 小时后疼痛缓解,服药20日后疼痛消失,服药80天后健壮如前,已能正常参加田间劳动, 服药至120天山西省人民医院核磁共振检査心脏右回旋支梗塞已完全消失。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 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 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1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药制成,三七120-140;地龙100-120;水蛭100-120;黄芪120-150;川芎60-90;红花60-90;桃仁120-140;丹参90-120;珍珠110-13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药制成三七130-140;地龙110-120;水蛭110-120;黄芪130-140;川芎80-90;红花 70-90;桃仁120-130;丹参90-110;珍珠110-12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 重量的中药原料药制成三七140克,地龙110克,水蛭114克,黄芪132克,川芎85克,红花86克, 桃仁130克,丹参110克,珍珠110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丸剂。
5、 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药方比例将各药混合,加工成细粉,再将上述药粉与蜂蜜按照重量比3: l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制成直径1至3毫米的药丸,再用高温消毒箱IO(TC消毒并烘干。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高温消毒箱10(TC消毒并烘干后, 干药丸每12克一包,塑封,每40包为一份,真空包装。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状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药制成三七120-140;地龙100-120;水蛭100-120;黄芪120-150;川芎60-90;红花60-90;桃仁120-140;丹参90-120;珍珠110-130。该发明组方简单,疗效巩固,制作容易,患者服用方便,且可以用于久病体弱的伴有其它疾病的患者,特别适用于同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1507765SQ20091008083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4日
发明者杜枭非 申请人:杜枭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