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674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应用在脊柱功能重建,模拟正常脊
柱活动功能,可作万向式动态微增量支撑的脊椎关节成形固定装置,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疾病。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腰痛及下肢放射 痛,严重时可出现马尾综合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社会生活能力。 在现代手术性治疗中,摘除突出椎间盘和扩大狭窄神经根管的同时采用后路融合 性固定手术,手术的目标是固定融合以达到稳定。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同时行脊柱融合固定后,弊远大于利。传统的强直 式固定融合术中,所使用的固定系统,其内固定器中,关键是椎弓根螺钉,早期的椎弓根钉, 是一个整体, 一旦植入后,所连接的矫形棒,亦随之固定,成刚性连接;而其改进的椎弓根螺 钉,主体件通过连接器与球头钉可作一定角度的摆动,可使手术操作者,在植入螺钉后,仍 可对矫形棒作调整至较佳角度,而一旦将矫形棒作固定后,则无法再作调整,依然属直式固 定,无法保证可控范围内的脊柱活动。 脊柱固定后达到稳定,但脊椎的活动功能也同时丧失了,这又是引起腰腿痛的常 见原因。因此,在临床上对传统的强直式固定融合术作出改良一直有非常迫切的要求。目 前国内尚未创造出符合正常脊椎活动功能的,可作万向式动态微增量支撑的脊椎关节成形 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正是在保留现有技术优点的前提下,克服其弊端,具有构造合理、操作 便捷、脊柱棒固定后,钉体在一定范围内可作适当摆动实现微量万向式摆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是由压紧螺母(1)、钉帽圈(2)、固定压块(3)、连接器(4) 和动态球头钉(5)组成,其特征在于动态球头钉(5)头部为六方孔,且头部上半部分为球 体,其下半部分为上宽下窄的圆台设计(俗称"寿星头");连接器(4)为中空结构,内上方 为U型槽,且部分为螺纹孔,U型槽下部为球面状,球面上部为台阶孔,球面下部接一平台和 圆台孔,连接器外表面下侧有两个对称小孔。 动态球头钉(5):头部上半部分为球体,其下半部分为上宽下窄的圆台设计(俗称 "寿星头"),其圆台部分与连接器下部的内球面及球面上部台阶孔配合,且其在不同角度时 产生的不同的间隙配合,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在其作用力下,使其在要控范围内摆动一定的 角度,为达到"万向动态"的目的,负荷作用力F,与可活动角度W的数学模式为 / (F) = / (W) = G+Ki^i 当W = 0 5度时,K = 0 ;G = 15N ; 当W = 5 15度时,K =常数;[0011] 当W > 15度时,K =足够大; 动态球头钉(5)可根据其直径、长度设计出多种规格,供手术时选用。 连接器(4):外表面下侧有两个对称孔,与压块外侧两小孔对应,使压块固定在连
接器内,且便于持钉器持取;U型槽下部为球面状,球面上部为台阶孔,下部接一平台和圆
台孔,其与球头钉配合,使其相对矫形棒,有一定过渡性间隙,在一定范围内,矫形棒受到某
一作用力时,可适当摆动,摆动时所需的作用力,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内部螺纹孔与压紧
螺母(1)配合,放入矫形棒,放入钉帽圈(2),拧入压紧螺母(l),使动态球头钉(5)在矫形
棒的作用力下,实现一定范围内角度摆动,实现微量万向式摆动的功能。 通过术前CT或X光等诊断脊椎病症,实施后路融合性固定手术切除或清理损伤
的椎间盘和椎体节段,根据患者主诉和诊断结果确定所固定节段、所用内植入物包括动态
球头钉(5)的尺寸和数量。首先确定动态球头钉(5)植入的深度和方位,在椎体上实施钻
孔,用持钉扳手持取,将矫形棒放入压块凹槽中,放入钉帽圈(2),预弯矫形棒;用同样的方
法植入其他几枚,待全部预紧后,依次拧入压紧螺母(1),压紧到最终锁紧位置,实现系统的固定。 腰痛甚至下肢疼痛与退变腰椎间盘和脊椎关节对负荷的异常传递有关。因而建立 一个正常的腰椎负荷传递模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达到万向式动态微增量支撑的脊 椎关节成形固定装置的目的。它既可以保护退变的腰椎间盘和脊椎关节的正常活动,又可 以将受到手术创伤的腰椎间盘和脊椎关节活动控制在正常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内,消除 了病变脊柱节段的异常活动,保护和传替了腰椎间盘和脊椎关节的负荷,改变了脊柱活动 中节段的负荷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疾病时,操作便捷实 用、损伤小,适宜于骨科临床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紧螺母(1)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钉帽圈(2)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压块(3)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4)结构图; 图6为实用新型的动态球头钉(5)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是由压紧螺母(1)、钉帽圈(2)、固定压块(3)、连接器(4) 和动态球头钉(5)组成,其特征在于动态球头钉(5)头部为六方孔,头部上半部分为球体, 其下半部分为上宽下窄的圆台设计(俗称"寿星头");连接器(4)为中空结构,内上方为U 型槽,且内部为部分螺纹孔,U型槽下部为球面状,球面上部为台阶孔,下部接一平台和圆台 孔,连接器外表面下侧有两个对称小孔。首先确定动态球头钉(5)植入的深度和方位,在椎 体上钻孔,用持钉扳手持取,使其嵌入椎体中;将矫形棒放入压块凹槽中,放入钉帽圈(2),预弯矫形棒;用同样的方法植入其他几枚,待全部预紧后,依次拧入压紧螺母(l),压紧到 最终锁紧位置,实现系统的固定。
权利要求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是由压紧螺母(1)、钉帽圈(2)、固定压块(3)、连接器(4)和动态球头钉(5)组成,其特征在于动态球头钉(5)头部为六方孔,头部上半部分为球体,其下半部分为上宽下窄的圆台设计,俗称“寿星头”;连接器(4)为中空结构,内上方为U型槽,且部分为螺纹,U型槽下部为球面状,球面上部为台阶孔,球面下接一平台和圆台孔,连接器外表面下侧有两个对称小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应用在脊柱功能重建,模拟正常脊柱活动功能,可作万向式动态微增量支撑的脊椎关节成形固定装置,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疾病。脊柱动态支撑固定系统,由压紧螺母(1)、钉帽圈(2)、固定压块(3)、连接器(4)和动态球头钉(5)组成,其特征在于动态球头钉(5)头部为六方孔,头部上半部分为球体,下半部为圆台;连接器(4)为中空结构,内上方为U型槽且部分为螺纹,下部为台阶孔和球面,球面下接平台和圆台孔。首先确定球头钉植入的深度和方位,钻孔,持取,嵌入椎体中;放入矫形棒、钉帽圈(2),预弯矫形棒,植入其他几枚,拧入螺母,压紧到锁紧位置,实现系统的固定。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1492489SQ20092017104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7日
发明者何伟义, 张建亭, 曾析非, 朱军磊, 李贵涛, 樊国平 申请人: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胡桓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