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留置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49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管留置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导向线导入血管的导管留置工具,该导向线用于导管的导 向。
背景技术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有在血管(静脉)中设置留置针的情况。留置针要进行以下 手术首先向血管进行穿刺,从穿刺针向注射器等导入血液,确认回流后将穿刺针拔下,仅 将导管留在血管内。为了将导管可靠地留置在血管内,最好将其以一定的深度插入到血管内。为此,在 留置针穿刺后,从穿刺针向血管内适量地导出导向线,留下导向线而拔出穿刺针,并且使导 管在沿着导向线插入血管内时顺畅可靠的插入。例如在日本专利第3912460号公报中记载 了这种组合了导向线的留置针。在日本专利第3912460号公报所记载的导入工具中,具有设置在留置针与注射 器之间的主管、以及相对于该主端口倾斜地连接的导向管,将导向线从导向管向留置针推
出ο导向线,由于其特性极其柔软,不笔直地推出就会折弯。因此,在日本专利第 3912460号公报所记载的导入工具中,在导向管中设置有对导向线进行引导的线滑动机构。 在该线滑动机构中,通过使滑动管沿着导向管滑动而将导向线推出,可以防止该导向线折弯。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7-209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穿刺工具,其将导向线的 导入通路和注射器的连接通路与顶端的穿刺针连通。在该穿刺工具中,首先将穿刺针进行 穿刺,使血液向注射器回流,确认已穿刺到静脉内,可以使导向线从穿刺工具的侧端口向静 脉导入,这样是合适的。在日本专利第3912460号公报所记载的导入工具中,可以将导向线大致直线状推 出,且可以防止该导向线折弯,但为此滑动管成为直线状的固定结构。因此,当推出导向线 时没有操作自由度,且不可以调整到手术部位以及操作者易于进行手术的方向。尤其是在 穿刺针穿刺后将导向线向血管内导出时,注射器等的本体用人手来支撑,由于使用单手进 行操作,因此最好可以相对地调整导向线相对于该本体的推出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导向线稳定推出且操作性能高的导管留置工 具。本发明的导管留置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穿刺工具,该穿刺工具具有本体,其 具有直线状的主端口、相对于该主端口倾斜地连接的侧端口、以及使所述侧端口保持液密 的止血阀;留置针,其具有导管、与该导管的内腔连接的内针,且该留置针与所述主端口的 顶端侧连接;血液接收工具,其与所述主端口的基端侧连接,该导管留置工具还具有导向线,其由所述侧端口穿过所述止血阀而插入所述导管;操作装置,其与所述侧端口连接,且 将所述导向线推出,所述操作装置,具有转动部,其相对于所述侧端口转动且具有中空部; 延伸部,其与所述转动部连接;滑动部,其将所述导向线沿着所述延伸部推出。这样, 由于设有延伸部以及滑动部,因此可以将导向线稳定推出。另外,由于具有 转动部,因此能够在使延伸部转动到期望角度的状态下进行导向线的操作,提高操作性能。所述转动部,也可以具有第1轴,其相对于所述侧端口转动;第2轴,其相对于所 述第1轴倾动。具有这样的转动的第1轴、倾动的第2轴,就可以使延伸部向任意方向倾动, 进一步提高操作性能。所述转动部,也可以具有第1轴,其相对于所述侧端口转动;第2轴,其相对于所 述第1轴倾动;第3轴,其相对于所述第2轴向与该第2轴的倾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倾动。具有这样的转动的第1轴、倾动的第2轴以及第3轴,会提高操作的自由度,可以 用手保持着延伸部或者滑动部,同时不需扭转手指或者手腕就能使延伸部向任意方向倾 动,进一步提高操作性能。所述第1轴,也可以构成为将凸缘嵌入所述侧端口的向内的环状槽。由此,可以简 单地构成、组装第1轴。所述转动部,也可以在相对倾动的部件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上,备有倾动轴,该倾动 轴具有轴向的通过狭缝,该狭缝在倾动时供所述的导向线插通。由于设有这样的通过狭缝, 在倾动轴倾动时,导向线穿过通过狭缝而弯曲,成为较短的路径且不会过度地弯曲。所述转动部,也可以备有倾动轴,该倾动轴具有开口狭缝,其向规定方向开口 ; 转动孔,其相对于该开口狭缝设置为一体;倾动中心部,其从所述开口狭缝插入且嵌入所述 转动孔内。由此,可以简单地构成、组装倾动轴。所述转动部也可以是向任意方向倾动的蛇纹管。使蛇纹管可以采用简单结构使延 伸部向任意方向倾动。所述转动部的各轴,具有维持转动角度的角度维持机构时,能够维持延伸部的角 度且能够进行进一步稳定的操作。所述延伸部也可以为筒状,其内部通过有所述导向线,且该延伸部具有对所述滑 动部进行引导的导向狭缝;所述滑动部,具有捏手部,其配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外部;连接 部,其配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内部,且与所述导向线连接;桥部,其插通在所述导向狭缝中,并 连接所述捏手部与所述连接部。采用这种的滑动部的结构,由于易于操作,因此可以将导向 线可靠地推出。也可以使所述延伸部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捏手部的内表面采用与所述延伸部的 截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呈环状地围绕延伸部。由此使捏手部被稳定地引导,采用非圆形截 面来防止转动,且由于是围绕延伸部的形状而易于抓捏。也可以在侧视图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的内表面接触的部位为圆弧形。采 用这样的结构,即使滑动部稍微有些倾斜,由于连接部与延伸部内表面接触的部位为圆弧 形,因此不会出现该连接部相对于延伸部卡住的情况,能够顺畅地移动。


图1是第1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的侧视图。
图2是第1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的剖面侧视图。图3是第1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Y形套的剖面俯视图。图5是止血阀的立体图。图6是针顶端的剖视图。图7是使延伸部倾动后的状态的转动部的立体图。图8是穿刺了针时的导管留置工具的剖面俯视图。图9是第2轴倾动后的状态的导管留置工具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0是使第1轴转动且使第2轴倾动后的状态的导管留置工具的局部放大立体 图。图11是推出导向线时的导管留置工具的剖面俯视图。图12是表示留下外针而取下导向线、穿刺针、Y形套、注射器的状态的图。图13是第2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的立体图。图14是第3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的侧视图。图15是倾动后状态的蛇纹管的侧视图。图16是连接过滤体的导管留置工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列举关于本发明的导管留置工具的第1 第3实施形态,同时参照附加的图 1 图16来进行说明。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IOa具有穿刺工具11和 导向线12。穿刺工具11具有Y形套(本体)14、注射器(血液接收工具)16、留置针30、操 作装置22。最好将导管留置工具IOa收纳在规定的箱体内并对其内部进行灭菌。Y形套14 以及注射器16为透明体,能够确认内部的血液。导向线12采用例如超弹性合金、不锈钢等组成,为大约15cm左右,在初始状态中, 其前方约IOcm左右被插入Y形套14以及穿刺针18内。导向线12的顶端部具有特别高的 可弯性,易于导入血管内。在导向线12上设置有刻度标记(未图示),该刻度标记表示距离 顶端的长度。如图4所示,穿刺工具11的Y形套14为双叉形状,具有直线状的主端口 40 ;侧 端口 42,其相对于该主端口 40以锐角θ (例如,约30° )连接并连通;以及止血阀44和端 口部件46,该止血阀44和端口部件46设置在该侧端口 42内。主端口 40后端的内表面以 及前端的外表面形成为锥形。侧端口 42的与主端口 40连接的部位形成为顶端细的锥形, 从而可以引导导向线12。端口部件46,固定在侧端口 42的入口侧的开口 42b上,开口部的内表面形成为锥 形。端口部件46的顶端形成为凸缘46a,在该凸缘46a与侧端口 42内的台阶面4 之间使 止血阀44保持液密。在端口部件46的内部设有锥面46b以及从该锥面46b的顶端贯穿凸 缘46a的小直径的导向孔46c,将导出的导向线12向止血阀44的大约中央部引导。凸缘 46a的中央部略微突出,弹性地陷入止血阀44的中央部。止血阀44,由例如硅橡胶形成,在其大约中心部上能够插通导向线12,当不插通有该导向线12时可使侧端口 42保持液密。具体来讲,如图5所示,止血阀44,具有到达一侧的表面的第1缝隙48a;到达另 一侧的表面的第2缝隙48b,第1缝隙48a和第2缝隙48b在止血阀44内部的大约中央部 相连,从俯视图上看(省略俯视图)交叉配置成为大约90°。第1缝隙48a以及第2缝隙 48b分别为大约半圆形且它们的圆弧部分相连。这样的止血阀44容易使导向线12穿过,且 液密性高。Y形套14基本上如这样简单地构成,也可以使用现有的产品(例如,日本特开 2007-209号公报所记载的穿刺工具)。注射器16为通用品,具有注射器本体50、推杆52以及密封圈53,注射器本体50 与主端口 40的后端部(基端侧)锥形连接。留置针30具有穿刺针(内针)18、覆盖穿刺针18的外针(导管)20。穿刺针18具 有针54以及支撑该针54的针套56,针套56与主端口 40的前端部(顶端侧)锥形连接。如图6所示,针54为中空的异径针,具有顶端的小径部60、基端侧的大径部62、 以及连接这些小径部60与大径部62的顶端细的锥部64。小径部60以及锥部64比较短。 在大径部62的前方部,设有轴向延伸的浅槽66,通过流入该槽66内的血液也能进行回流的 确认。从图6可知,小径部60的内径略大于导向线12的外径。采用这样的异径针54,由于在顶端设有小径部60,因此在穿刺时易于刺入,产生 的伤害也小。另外,由于小径部60较短,经由锥部64在该小径部60的基端侧设有大径部 62,因此回流时血液易于流通。如图1、图2、图3以及图6所示,外针20具有外针本体68、外针套70。外针本体 68由树脂构成且具有适当的弹性,并设置为覆盖针54的大径部62。由于外针本体68达到 大径部62的大致顶端处,且小径部60以及锥部64较短,因此,针54的顶端与外针本体68 的顶端相当接近,当针54的顶端插入血管内时,外针本体68也几乎插入相同的血管内。操作装置22设置在穿刺工具11 (侧端口 42)上,以便进行如下操作使导向线12 从侧端口 42穿过止血阀44,插入留置针30的外针20内,并进行定位。操作装置22具有相对于侧端口 42转动的转动部76、与该转动部76连接的延伸 部78、以及将导向线12沿着延伸部78推出的滑动部80。转动部76具有相对侧端口 42旋转(转动)的第1轴82、相对于该第1轴82倾 动的第2轴84。由于具有这种旋转的第1轴82、倾动的第2轴84,因而可以使延伸部78朝 向任意方向,提高了可操作性。基本上,转动部76如果具有相互动作的独立的两个以上的 轴结构,就可以使延伸部78朝向任意方向。转动部76以转动基体部件86为基体。转动基体部件86具有嵌入侧端口 42的 开口附近所设置的向内的环状槽88的凸缘90、中空部92、与延伸部78连接的一对分叉部 件94。在分叉部件94的各内表面上,设有圆形突起(倾动中心部)96,其为突起方向顶端 侧为大径、基端侧为小径的两段结构。第1轴82采用将凸缘90嵌入到向内的环状槽88(参照图4)的简单结构,从而容 易组装,能够向旋转方向不停地转动,而且不会出现不小心拔出凸缘90的情况。在第1轴82处,在侧端口 42的端面与转动基体部件86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呈 放射状的、截面为浅三角形的大量的刻痕(角度维持机构)98(参照图3),该刻痕相互较轻地卡合。当转动部76转动时,可以使相互卡合的刻痕98移动到相邻的位置,当转动停止时 可以维持该角度。延伸部78,其内部穿通有导向线12,且为具有左右一对导向狭缝100的直线筒状, 该导向狭缝100对滑动部80进行引导,详细来讲,设有导向狭缝100的左右表面为平面,其 它的上下部分为圆弧形。各导向狭缝100在左右平面的中央部沿轴向延伸,并设置在对称 位置。延伸部78基本为直线形,但也可以在可推出导向线12的范围内稍微弯曲。在延伸 部78上,设有刻度,该刻度以捏手部120的位置作为基准来表示导向线12的送出量。在延伸部78的后端部设置有盖子102,其为滑动部80的防脱部件。导向狭缝100 为方便制作而在基端侧开口,但是通过用盖子102覆盖延伸部78的基端侧可以确保强度。 延伸部78,除了采用本体部与基端侧的盖子的结构以外,也可以将例如上下对称形状的两 个部件进行组合。延伸部78的顶端部构成作为倾动轴的第2轴84的一部分,在左右表面上,具有分 别向顶端方向开口的开口狭缝104、以及相对于该开口狭缝104设置为一体的转动孔106。 圆形突起96的小直径的基端侧部分,从开口狭缝104插入而与转动孔106嵌合,成为第2 轴84的倾动中心部。与圆形突起96的基端侧部分的直径相比较,开口狭缝104略宽,而转 动孔106直径与圆形突起96的基端侧部分的直径大致相等。采用这样的结构,在第2轴84中,延伸部78可以利用一对分叉部件94之间的部分 倾动。第2轴84采用简单结构,容易组装,且不会出现不小心将圆形突起96从转动孔106 中拔出的情况。开口狭缝104虽然设置在导向狭缝100的延长线上,但没有必要一定是这 个方向,只要形成为能将圆形突起96引导至转动孔106中即可。另外,在延伸部78的顶端部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沿着轴向的通过狭缝108,其在 延伸部78倾动时供导向线12插通。由于设有这样的通过狭缝108,因此,如图7所示,导向 线12穿过该通过狭缝108而弯曲,成为较短的路径且不会过度弯曲。这种通过狭缝108,根 据倾动轴结构的不同,也可以不设置在相对倾动的部件中的基端侧部件上,而设在顶端侧 部件上。滑动部80具有围绕延伸部78外周的捏手部120、配置在延伸部78内部且与导 向线12连接的连接部122、以及插通在各导向狭缝100中且连接捏手部120的左右内表面 部与连接部122的桥部124。连接部122,在主视图(省略图示)中为薄板形,在侧视图(参照图2)中为椭圆 形,且至少与延伸部78的内表面接触的部位为圆弧形。利用这样的连接部122,即便滑动部 80多少有些倾斜,但由于连接部122与延伸部78内表面接触的部位为圆弧形,因此不会出 现该连接部122相对于延伸部78卡住的情况,能够顺畅地移动。桥部124,在主视图中为薄板形,且与连接部122构成为一体,桥部124与连接部 122在主视图上形成为十字形。捏手部120,采用内表面与延伸部78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S卩,左右侧表面为 平面而上下表面为圆弧面),呈环状地围绕该延伸部78。捏手部120构成轴向中央部稍微 凸出的圆环126,因而易于抓捏。采用这样的滑动部80,操作容易,可以将导向线可靠地推出。另外,由于捏手部 120是与延伸部78相对应的形状,因此可被稳定地导向,采用截面非圆形可以防止转动,而且由于是围绕延伸部 78的形状,因而易于抓捏。在第2轴84处,在分叉部件94的内侧面与延伸部78的转动孔106的周面上,分 别设有呈放射状的、截面为浅三角形的大量的刻痕(角度维持机构)130(参照图3),该刻痕 相互较轻地卡合。当第2轴84倾动时,相互卡合的刻痕130可以移动到相邻的位置,而当 倾动停止时可以维持该角度。通过第1轴82的刻痕98以及第2轴84的刻痕130,转动部76能够维持延伸部 78的角度,且进行稳定的操作。接着,对这样构成的导管留置工具IOa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手术前导管留置工具 IOa组装成为如图1所示的状态。此时,捏手部120配置在延伸部78的最基端侧。由此,如图6所示,导向线12的 顶端在针54内配置在小径部60的基端侧。S卩,由于导向线12仅存在于小径部60以外的 部位,因此至少小径部60的流路截面积不会被限制,可适当地确保截面积宽的流路,血液 流量教大,因此可以迅速地进行回流。另外,为了将导向线12迅速地插入血管,导向线12 最好尽量预先靠近到顶端侧,在初始位置,将导向线12的顶端配置在例如距离大径部62与 锥部64的边界为锥部64的长度L的范围内为佳。通过将捏手部120配置在延伸部78的 最基端侧可以容易地进行该定位。另外,在针54中,为了确保锥部64以及大径部62具有小径部60的截面积以上的 面积,最好对锥部64、大径部62以及导向线12的各截面积与导向线12的初始位置进行设 定。由于当导向线12的初始位置过度地向前进入时会使锥部64的截面积变窄,因此最好适 当地向后设定。由此,在针54内不会有窄于小径部60的部位,能够得到适当的血液流量。接着,如图8所示,操作者一边适当地拉注射器16的推杆52,一边手持Y形套14 使穿刺针18穿过患者的皮下组织180而向血管(例如静脉)穿刺。当穿刺针18的顶端准 确地穿刺到血管里时,血液通过Y形套14的主端口 40导入注射器16中,而产生所谓的回 流。在此刻,如图8所示,虽然穿刺针18的顶端进入到了血管内,但外针20并没有到达血 管内。由于止血阀44的液密作用,导入Y形套14的血液不会从侧端口 42漏出。操作者可 确认是否产生适当的回流。接着,如图9或图10所示,操作者手持着Y形套14而使转动部76的第1轴82以 及(或者)第2轴84转动,从而将延伸部78调整成为期望的角度。转动部76可以根据手 术需要而使延伸部78朝向任意的角度。图9是使第2轴84倾动的状态,图10是使第1轴 82转动、同时使第2轴84倾动的状态。当然,除了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状态以外,也可以 调整成为操作者所期望的角度。此时,例如,可以通过大拇指和中指把持Y形套14,而通过食指调整延伸部78的角 度,能够进行单手操作。因此,另单手可以进行其他的操作(例如,其他设备的操作或推压 患者身体等操作),是有效且操作性高的。调整好角度的延伸部78,通过第1轴82的刻痕98以及第2轴84的刻痕130来维
持该角度。而且,如图11所示,使捏手部120沿着延伸部78向顶端侧滑动,从而将导向线12 推出。此时,导向线12被沿着延伸部笔直地推出,不会有折曲,能够进行准确、简单且迅速 的操作。可以手持着Y形套14用单手进行该操作。由此,导向线12经由小径部60从针54突出而插入血管140内。另外,虽然导管留置工具IOa通过人手来保持而稍微不稳定,但由于导向线12的 顶端作为初始位置被配置(或能够配置)在的锥部64处,因此经由小径部60从针M突出 而向血管140内插入,是能够进行快速的操作的。因而,即使导管留置工具IOa的保持多少 会有些不稳定,但也可以在产生摆动或偏移之前将导向线12插入血管140内。通过将捏手部120沿着延伸部78滑动到动作范围的最顶端侧,从而根据外针20 的长度将导向线12适量插入血管140内。当然,也可以基于延伸部78的刻度来适当调整 插入量。而且,如图11的虚线所示,将外针20沿着导向线12插入血管140内。此时,即使 穿刺针18的顶端与血管140的内壁面接触,由于穿刺针18中插入有导向线12,因此不会刺 伤或穿通血管140的内壁。之后,如图12所示,将外针20残留在血管140内,将导向线12、穿刺针18、Y形套 14、注射器16以及操作装置22取下。此时,当手持着Y形套14进行拔出时,可将穿刺针 18、导向线12依次从血管140内取出。另外,也可以通过进行使滑动部80返回基端侧的操作而先将导向线12从血管140 拔出,之后,手持Y形套14将穿刺针18从血管140拔出。接着,对第2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IOb进行说明。对于导管留置工具IOb (以 及IOc)与导管留置工具IOa相同的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导管留置工具IOb具有穿刺工具11、导向线12。穿刺工具11具有 Y形套14、注射器16、留置针30、以及操作装置150。操作装置150相当于所述的操作装置 22,设置在穿刺工具11 (侧端口 42)上。操作装置150具有相对于侧端口 42转动的转动部152、与该转动部76连接的延 伸部78、以及将导向线12沿着延伸部78推出的滑动部80。转动部152相当于所述的转动部76,其具有相对于侧端口 42旋转的第1轴82、 相对于该第1轴82倾动的第2轴154、相对于第2轴154向与该第2轴154的倾动方向垂 直的方向倾动的第3轴156。第3轴156具有与所述的第2轴84相同的结构。在转动部152中,在转动基体部件86与延伸部78的顶端部之间设有中间连接部 件157。中间连接部件157为十分短的筒状,在其基端侧设有与分叉部件94形状相同的一 对分叉158,在中间连接部件157的顶端侧设有开口狭缝104、转动孔106以及与通过狭缝 108形状相同的开口狭缝、转动孔(省略图示)以及通过狭缝160。基端侧的分叉部件158 设置在相对于分叉部件94偏移90°的位置,顶端侧的开口狭缝、转动孔以及通过狭缝160 设置在相对于开口狭缝104、转动孔106以及通过狭缝108偏移90°的位置。采用这样构成的转动部152,延伸部78的操作自由度高,且可以使延伸部78不产 生轴向扭转地朝向任意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手指保持着延伸部78或者滑动部80,同时不 需扭转手指或者手腕就能在第2轴154以及第3轴156的作用下使延伸部78向任意方向 倾动,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使第1轴82、第2轴154以及第3轴156复合地动作来使 延伸部78适当地扭转。第1轴82设有所述的通过刻痕98,在第2轴154以及第3轴156上分别设有所述 的刻痕130,从而使转动部152可以维持延伸部78的角度。
接着,对第3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IOc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导管留置工具IOc具有穿刺工具11、导向线12。穿刺工具11具有 Y形套14、注射器16、留置针30、以及蛇纹管170。蛇纹管170相当于所述的操作装置22, 用于连接穿刺工具11 (侧端口 42)和延伸部78,起到使该延伸部78向任意方向倾动的转动 部的作用。蛇纹管170在初始状态中收缩,根据延伸部78倾动的倾动方向以及倾动量,使蛇 纹172的一部分扩展。由此,如图15所示,蛇纹管170的相邻的蛇纹172之间维持平行状 态(参照箭头A部)或者规定角度的非平行状态(参照箭头B)中的一种,作为蛇纹管170 整体形成为可以维持延伸部78的倾动角度的角度维持机构。如此,蛇纹管170可以采用简单、廉价的结构而使延伸部78向任意方向倾动,且可 以维持该角度。在导管留置工具IOc中,最好还设有所述旋转的第1轴82。可以将旋转轴设置在 蛇纹管170的顶端侧或者基端侧的任意一处。如上述这样,采用本实施形态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10c,由于设置有延伸部78以 及滑动部80,可以将导向线12稳定地推出。另外,由于具有转动部76,因此在延伸部78转 动到期望角度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导向线12的操作,提高操作性能。在导管留置工具IOa IOc中,与主端口 40的基端侧连接的并不限于注射器16, 只要采用导入回流血液的血液接收工具即可,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采用过滤体200。 过滤体200具有透明的筒202、以及形成该筒202的底部且具有通气性和疏性的过滤器 204。导向线的顶端部,也可以根据手术需要采用折曲(弯曲)成J字形或L字形的结 构。本发明的导管留置工具,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形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地采 用各种结构当然也是可以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留置工具(IOa 10c),其特征在于,具有 穿刺工具(11),该穿刺工具具有本体(14),其具有直线状的主端口(40)、相对于该主端口 00)倾斜地连接的侧端口 (42)、以及使所述侧端口 0 保持液密的止血阀G4);留置针(30),其具有导管(20)、与该导管00)的内腔连接的内针(18),且该留置针与 所述主端口 GO)的顶端侧连接;血液接收工具(16),其与所述主端口 00)的基端侧连接, 该导管留置工具还具有导向线(12),其由所述侧端口 02)穿过所述止血阀04)而插入所述导管O0); 操作装置(22、150),其与所述侧端口 02)连接,且将所述导向线(12)推出, 所述操作装置(22、150),具有转动部(76、152),其相对于所述侧端口 02)转动并具有中空部(92);延伸部(78),其与所述转动部(76、152)连接;滑动部(80),其将所述导向线(12)沿着所述延伸部(78)推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10c),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76、152) 具有第1轴(82),其相对于所述侧端口 0 转动; 第2轴(84、巧4),其相对于所述第1轴(82)倾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10c),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76、152)具有第1轴(82),其相对于所述侧端口 0 转动; 第2轴(84、巧4),其相对于所述第1轴(82)倾动;第3轴(156),其相对于所述第2轴(84、154)向与该第2轴(84、154)的倾动方向垂直 的方向倾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10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轴(82),构成为将凸缘(90)嵌入所述侧端口 G2)的向内的环状槽(88)。
5.如权利要求1 4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IOc),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76、15 在相对倾动的部件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上,备有倾动轴,该倾动轴具有轴向的通过狭缝(108、160),该狭缝在倾动时供所述导向线(1 插通。
6.如权利要求1 5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IOc),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76、152),备有倾动轴,该倾动轴具有开口狭缝(104),其向规定方向开口 ;转动孔(106),其相对于该开口狭缝(104)设置为一体;倾动中心部(96),其从所述开口狭缝(104)插入且嵌入所述转动孔(106)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10c),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76、15幻是向任意方向倾动的蛇纹管(170)。
8.如权利要求1 7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IOc),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76、15幻的各轴具有维持转动角度的角度维持机构(98、130)。
9.如权利要求1 8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IOc),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78)为筒状,其内部通过有所述导向线(12),且该延伸部(78)具有对所述 滑动部(80)进行引导的导向狭缝(100); 所述滑动部(80),具有 捏手部(120),其配置在所述延伸部(78)外部;连接部(122),其配置在所述延伸部(78)的内部,且与所述导向线(1 连接; 桥部(IM),其插通在所述导向狭缝(100)中,且连接所述捏手部(120)与所述连接部 (12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10c),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78)的截面为非圆形,所述捏手部(120)的内表面采用与所述延伸部(78)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呈环状 地围绕延伸部(78)。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导管留置工具(IOa 10c),其特征在于,在侧视图中,所述连接部(12 与所述延伸部(78)的内表面接触的部位为圆弧形。
全文摘要
导管留置工具(10a)具有穿刺工具(11)、导向线(12)、以及操作装置(22)。穿刺工具(11)具有Y形套(14)、外针(20)、留置针(30)以及注射器(16)。Y形套(14)具有主端口(40)、倾斜连接的侧端口(42)、以及使侧端口(42)保持液密的止血阀(44)。通过操作装置(22)将导向线(12)从侧端口(42)穿过止血阀(44)而插入外针(20),操作装置(22)具有转动部(76),其相对于侧端口(42)转动并具有中空部(92);延伸部(78),其与转动部(76)连接;滑动部(80),其将导向线(12)沿着延伸部(78)推出。转动部(76)具有旋转的第1轴(82)、倾动的第2轴(84)。
文档编号A61M25/02GK102099075SQ2009801144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2日
发明者浅井俊哉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