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47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进行流路的切换的连接器,例如,涉及在药液袋和药瓶之间使液体流通的医疗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抗癌剂等药剂为了保存的稳定性而以粉末的状态保存,在使用时进行溶解。该情况下,向装入药剂的药瓶注入溶解液,将已溶解的药液注入药液袋中。然后,药液袋内的药液将经在药液袋上安装的管而进入体内。用于将药瓶内的药液注入药液袋的用具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2中提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方案,在将双头针的一端刺入装药剂的容器(药瓶)的口部,并将双头针的另一端刺入装稀释液的容器(药液袋)的口部的状态下,将装药剂的容器内的已溶解的药液注入装稀释液的容器中。此时,通过在双头针上连接的注射器(送气构件和吸取构件)所进行的送气,向装药剂的容器内送入空气,迅速地进行药液从装药剂的容器向装稀释液的容器的移注。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一种方案,在将形成于移注用具上的瓶针(bottle needle) 刺穿玻璃瓶(药瓶)的塞子,并将中空针刺穿空袋(药液袋)的塞子的状态下,将玻璃瓶内的内装液体移注到空袋中。此时,通过移注用具上具备的泵的操作,可将外部空气送入玻璃瓶内,以使玻璃瓶内的药液顺畅地移注到空袋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3897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56-952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向药液袋注入药液的注入量根据患者而不同,有时需要根据患者来单独调节药液的注入量。在专利文献1、2中提出的用具中,虽然能使药液从玻璃瓶向药液袋迅速且顺畅地移注,但难以调节药液的注入量。这是因为,在专利文献1、2的用具中,通过注射器和泵的操作而送入的不是药液,而是空气。即,通过空气的送入,可促进药液向药液袋的移注。但是,药液的注入量受到药液袋的压力左右,即使调节注射器和泵的操作量,也难以正确调节药液的注入量。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能仅以所需的量向药液袋正确注入药液的连接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形成管状部的连接器主体和在上述管状部内能绕上述管状部的轴旋转地嵌合的活栓,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部的一端由与上述管状部嵌合的活栓密封,在上述活栓上形成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上述连接器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孔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孔,通过上述活栓的旋转,能切换经上述第一流路来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一孔连通的设定以及经上述第一流路来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孔连通且经上述第二流路来将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四孔连通的设定。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能仅以所需的量向药液袋正确注入药液。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1的使用例的图。图2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1的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与图3不同的角度观察图3的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1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将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从连接口 40向注射器 30吸取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将在注射器30内吸取的溶解液注入药瓶2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将在药瓶20内制成的药液吸取到注射器3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将在注射器30内吸取的溶解液注入药液袋10 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连接部3和药液袋10的连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将第一连接部3连接到端口部41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的连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将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100的使用例的图。图15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14的图。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从与图16不同的角度观察图16的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100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将药液袋内的溶解液从连接口 40向注射器30 吸取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将在注射器30内吸取的溶解液注入药瓶2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将在药瓶20内制成的药液吸取到注射器30 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将在注射器30内吸取的溶解液注入药液袋10 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在将注射器、药液袋和药瓶连接到连接器上的情况下,通过连接器内的流路的设定的切换,可经注射器使液体在药瓶和药液袋之间流通,且可正确调节液体的流通量。这样,能仅以所需的量向药液袋正确注入药液。在上述本发明的连接器中,优选在上述连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连接口,上述第一和第三孔与上述第一连接部内的空间连通,上述第二和第四孔与上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口侧的空间连通。根据该构成,连接器和药液袋及药瓶的连接变得容易。此外,优选上述第一流路在上述活栓的侧面形成凹部,上述凹部延伸到上述活栓的前端面并在上述活栓的前端面形成切口。根据该构成,可在凹部和管状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流路。另外,优选上述第二流路的两端在上述活栓的轴向和周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根据该构成,如果从第三孔、第四孔分别与第二流路的两端连通的状态旋转活栓,则可成为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之间不存在第二流路的状态。这样,通过活栓的旋转,可切换第三孔和第四孔能流通的状态以及第三孔和第四孔不能流通的状态。此外,优选上述第二流路在上述活栓的侧面螺旋状地形成凹部。再有,优选上述第一流路是将在上述活栓的前端侧形成的开口和在上述活栓的侧面形成的开口连通的孔。还有,优选上述第二流路是在上述活栓的径向上贯穿上述活栓的贯穿流路。此外,优选在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四孔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止回阀,在上述活栓的设定是经上述第二流路将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四孔连通的设定时,通过上述止回阀来阻止通过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四孔的液体的流通。根据该构成,在将注射器、药液袋和药瓶连接到连接器上的情况下,即使在误操作注射器的情况下,也能不经过注射器地防止液体在药液袋和药瓶之间流通。另外,优选上述第一连接部与杆式锁在形成于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述连接口成为一体。根据该构成,第一连接部的装卸变得容易。此外,优选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从在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的上述连接口的内周面突出的突出部。根据该构成,可防止第二连接部的脱落。再有,优选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由通过伸缩而能开闭的护罩覆盖的部分。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将第一连接部从药液袋取下之后,也能防止药液从第一连接部泄漏。因此, 如果在维持第二连接部和药瓶的连接状态的状态下丢弃药瓶,则可防止药瓶内的药剂泄漏。另外,优选在上述管状部的另一端侧一体形成具备筒体和可动式活塞的带刻度注射器。根据该构成,连接器的操作前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可防止误取下注射器打开管状部的另一端。此外,优选在上述活栓上,形成从上述活栓伸出的杆,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一孔连通的设定时,上述伸出的杆的前端朝向与上述第一孔连通的外部空间侧,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孔连通的设定时,以上述伸出的杆的前端朝向与上述第二孔连通的外部空间侧的方式配置上述杆。根据该构成,通过杆的方向可知道连接器内部的流路的设定状态。再有,优选在上述活栓上,形成从上述活栓伸出的杆,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一孔连通的设定时,上述伸出的杆的前端朝向与上述第二孔连通的外部空间侧,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孔连通的设定时,以上述伸出的杆的前端朝向与上述第一孔连通的外部空间侧的方式配置上述杆。根据该构成,通过杆的方向可知道连接器内部的流路的设定状态。还有,优选在上述第三孔、上述贯穿流路和上述第四孔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疏水性过滤器。根据该构成,在将注射器、药液袋和药瓶连接到连接器上的情况下,在药液袋和药瓶之间可靠地防止液体经第三孔、贯穿流路和第四孔流通。这样,经注射器的药瓶和药液袋之间的液体的流通量的正确调节也变得更加可靠。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1的使用例的图。在本图的例子中, 经连接器1将药液袋10和药瓶20连接。药液袋10是将柔软的树脂制片材形成为袋状的结构。药液袋10可通过例如将两个树脂制片材重叠、用热焊接等将周缘部接合而形成。药瓶20是装入药剂的容器,是例如将玻璃制的瓶的开口部用橡胶塞和盖密封的容器。图2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1的图。在连接器1上安装有注射器30。注射器30 具备圆筒状的筒体32和可动式的活塞31。通过在箭头a方向上推压活塞31,可将注射器 32内的液体从筒体32的前端送出。另一方面,通过在箭头b方向上牵拉活塞31,可在筒体 32内吸取液体。图3是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连接器1可分解为连接器主体2、第一连接部3和活栓5。连接器主体2与第二连接部6成为一体。再有,虽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3中的标记2所表示的部分称为连接器主体2,但这是出于方便的目的,也可将在连接器主体2上连接第一连接部3的结构作为连接器主体 2。第一连接部3使圆筒状的连接口 11和杆式锁12成为一体。第一连接部3是用于将连接器1连接到药液袋10(图1)上的连接器。在与药液袋10连接时,在连接口 11内, 插入在药液袋10上固定的圆筒状的端口部41 (图10)。此时,在杆式锁12的下部向箭头c方向弯曲的同时,杆式锁12的爪部13与端口部41的端面41a (图10、11)卡合。在后面参照图10、11来对第一连接部3和药液袋10的连接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连接器主体2在竖管状部15上交叉有横管状部16。在横管状部16上形成有用于与注射器30(图幻螺合的螺纹17。在横管状部16中插入圆柱状的活栓5。在使杆8旋转时,活栓5将绕横管状部16的轴旋转。连接器1在图2那样的连接状态下经注射器30使液体在药液袋10和药瓶20之间流通。通过使活栓5(图幻旋转,可切换使液体在药液袋10和注射器30之间流通的流路的设定以及使液体在药瓶20和注射器30之间流通的流路的设定。在后面参照图6 9 来说明该切换的详情。如上所述,在图3中,连接器主体2与第二连接部6成为一体。第二连接部6用于将连接器主体2连接到药瓶20上。第二连接部6形成有圆筒状的连接口 49 (图4)。在连接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时,在第二连接部6的连接口 49内将药瓶20的盖部嵌合。在后面参照图12、13来对该连接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4是从与图3不同的角度观察图3的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在图4中,表示第一连接部3和连接器主体2的背面侧。在第一连接部3的背面侧,形成有连接用管状部 21。通过将该连接用管状部21的外周面与连接器主体2的竖管状部15的内周面(图3) 嵌合,可将第一连接部3与连接器主体2连接。在连接器主体2的背面侧形成有针状部22。针状部22的前端很锐利,针状部22 可刺穿药瓶20的橡胶塞23 (图5)。图5表示连接器1的剖视图。本图相当于图2的连接器1及其周边部分的纵向的剖视图。在药液袋10上安装的连接口 40的前端部,安装有端口部41。端口部41插入第一连接部3的连接口 11。虽然在本图的剖视状态下未图示,但是,将与第一连接部3—体的杆式锁12的爪部13(图幻与端口部41的端面41a卡合,以将第一连接部3连接到端口部 41上(图11)。如上所述,在后面参照图10、11来对该连接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第一连接部3在连接口 11的中央部形成有立起管状部25。立起管状部25的前端部将在端口部41安装的隔板(隔壁)42推起。隔板42是在软质材料上形成狭槽的部件。 在图5的状态下,通过立起管状部25的前端部推起隔板42,而切开隔板42的狭槽。这样, 连接口 40的内部空间和立起管状部25及连接管状部21的内部空间28连通。第一连接部3的连接用管状部21的外周面与连接器主体2的竖管状部15的内周面嵌合。这样,第一连接部3与连接器主体2连接。在连接器主体2的横管状部16内,插入活栓5。横管状部16的一端由活栓5密封,在横管状部16的另一端形成打开部4 (图3、4)。在活栓5上形成作为L形流路的第一流路33,将在活栓5的前端侧形成的开口 35和在活栓5的侧面形成的开口 34连通。再有, 在活栓5上形成作为在活栓5的径向上贯穿的贯穿流路的第二流路36。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流路33作为流路为L字形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开口 34和开口 35只要连通即可,流路不限于L字形。在连接器主体2上,形成有第一孔37和第二孔43。这两个孔皆是将横管状部16 的内部空间16a和连接器主体2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孔。第一孔37贯穿横管状部16的侧壁部,第二孔43贯穿基部18和针状部22。在连接器主体2上,还形成有第三孔38和第四孔44。对于这两个孔,也与第一孔 37和第二孔43同样,是将横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和连接器主体2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孔。第三孔38贯穿横管状部16的侧壁部,第四孔44贯穿基部18和针状部22。活栓5在使杆8旋转时绕横管状部16的轴旋转。通过该旋转,开口 34将向活栓 5的外周方向旋转移动。在图5的状态下,第一流路33和第二孔43连通。第二流路36与第二孔38和第四孔44连通。通过从该状态使杆8旋转,可将第一流路33设定为与第一孔37连通的状态。即,通过使杆8旋转,可切换将第一流路33和第二孔43连通的设定以及将第一流路33和第一孔37连通的设定。使用该设定的切换,而使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向药瓶20内移动,用溶解液将药瓶20内的粉末状药剂溶解以制成药液,之后,可将该药液向药液袋10 注入。在后面参照图6-9来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药瓶20的开口由橡胶塞23和盖M密封。橡胶塞23压入药瓶20的开口。盖M 是将例如金属制的薄板加工而成的部件,覆盖药瓶20的开口。如图5所示,通过第二连接部6来连接药瓶20和连接器主体2。在后面参照图12、13来对该连接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下面参照图6-9来说明向药液袋10注入药瓶20内的药剂时的操作步骤。在下面的各图中,为易于观察图示,图5中的连接口 40、端口部41、注射器30和药瓶20用双点划线简要图示。图6是表示将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从连接口 40向注射器30吸取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6中,活栓5成为将第一流路33的开口 34和第一孔37连通的设定。因此,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可经连接口 40、立起管状部25和连接用管状部21的内部空间观、第一孔
37、第一流路33、开口35向横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流动。在图6所示的活栓5的设定中,通过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2)向箭头b方向拉伸,可将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吸取到横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再吸取到注射器30内 (箭头d方向)。该情况下,随着活塞31的拉伸量,溶解液将被吸取到注射器30内。因此,通过参照在注射器32上显示的刻度来调节活塞31的拉伸量,可调节溶解液向注射器30内的吸取量。即,可将所需量的溶解液正确地吸取到注射器30内。在图6的状态下,在将药瓶20内的压力设定为正压的情况下,可防止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经第三孔38、第二流路36、第四孔44进入药瓶20内。为了更可靠,可在第三孔
38、第二流路36和第四孔44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疏水性过滤器。在图6中,表示在第二流路 36上设置疏水性过滤器39的一个例子。疏水性过滤器具有通气性,虽然能使空气通过,但不能使液体通过。因此,即使药瓶20内不是正压,也能防止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直接流入药瓶20内。图7是表示将在注射器30内吸取的溶解液注入药瓶2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 与图6相比,活栓5的设定不同。在图7中,通过从图6的状态使杆8旋转而使活栓5旋转。在图6中,活栓5的开口 34位于上侧,与之相对,在图7中开口 34位于下侧。S卩,在图 7中,活栓5成为将第一流路33和第二孔43连通的设定。在图7的状态中,在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幻向箭头a方向推压时,注射器30 内的溶解液将被压出到横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中。到达内部空间16a的溶解液在箭头e方向上流动,经第一流路33、第二孔43,如箭头f所示那样注入药瓶20内。
该情况下,随着活塞31的推压量,溶解液将从注射器30流出。因此,通过参照在注射器32上显示的刻度来调节活塞31的推压量,可调节来自注射器30的溶解液的流出量。 即,可将所需量的溶解液正确地注入药瓶20内。在向药瓶20内注入溶解液时,药瓶20内的空气在第四孔44上升,经连接口 40流入药液袋10内。该情况如上述那样在从第四孔44到第三孔38的流路中,即使在设置疏水性过滤器的情况下也不变。即,由于疏水性过滤器具有通气性,所以药瓶20内的空气可流入药液袋10内。在将溶解液注入药瓶20内时,药瓶20内的粉末状的药剂将被溶解液溶解。通过摇动药瓶20,可促进药剂溶解。图8是表示将在药瓶20内溶解粉末状的药剂而制成的药液吸取到注射器3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8中,药液袋10的连接口 40和药瓶20的上下关系与图6、7相反。艮口, 相对于在图6、7中药瓶20位于下侧,在图8中,药瓶20位于上侧。通过该配置,药瓶20内的药液可经第二孔43、第一流路33向横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流动。如上所述,在从第四孔44到第三孔38的流路中设置疏水性过滤器的情况下,药瓶 20内的药液不会通过疏水性过滤器,因此可防止药瓶20内的药液直接经连接口 40流出到药液袋10中。在图8所示的活栓5的设定中,通过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2)向箭头b方向拉伸,可将药瓶20内的药液吸取到横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中,还可吸取到注射器30 内(箭头d方向)。该情况下,随着活塞31的拉伸量,药液将被吸取到注射器30内。因此,通过参照在注射器32上显示的刻度来调节活塞31的拉伸量,可调节药液向注射器30内的吸取量。 即,可将所需量的药液正确地吸取到注射器30内。图9是表示将在注射器30内吸取的溶解液注入药液袋1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9中,药液袋10和药瓶20的上下关系与图8的状态相同,维持药瓶20位于上侧的状态。 图9与图8相比,活栓5的设定不同。在图9中,通过从图8的状态使杆8旋转而使活栓5 旋转。在图8中,活栓5的开口 34位于上侧,与之相对,在图9中开口 34位于下侧。SP,在图9中,活栓5成为将第一流路33和第一孔37连通的设定。在图9的状态中,在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幻向箭头a方向推压时,注射器30 内的药液将被压出到横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中。到达内部空间16a的溶解液在箭头 e方向上流动,到达第一流路33、第一孔37、连接用管状部21和立起管状部25的内部空间观。到达内部空间观的药液,如箭头g所示那样到达连接口 40,注入药液袋10内。该情况下,随着活塞31的推压量,药液将被注入药液袋10内。因此,通过参照在注射器32上显示的刻度来调节活塞31的推压量,可调节药液向药液袋10内的注入量。艮口, 可将所需量的药液正确地注入药液袋10内。经过上述那样的工序,可将所需量的药液注入药液袋10内。药液袋10内的药液将经过刺穿端口部60(图1)的带针的导管的导管而进入体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注射器30 (图2)和连接器主体2为分体部件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使注射器30的筒体部32和连接器主体2成为一体构成。在使筒体部32 和连接器主体2成为一体时,可将筒体部32与横管状部16 (图幻一体成形,也可将筒体部
1032用粘接剂固定在横管状部16 (图3)上。根据该构成,不需要注射器30的安装作业,连接器1的操作前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可防止误取下注射器打开管状部的另一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活栓5上形成有从活栓5伸出的杆8。通过该杆8的方向可知道连接器1内部的流路的设定状态。具体地,在图6中,第一孔37和第一流路33连通。杆8的前端8a朝向与第一孔 37连通的外部空间侧即连接口 40侧。因此,通过杆8的前端8a朝向连接口 40侧,可判断为连接器1能与药液袋10侧流通的状态。在图7中,第二孔43和第一流路33连通。杆8的前端8a朝向与第二孔43连通的外部空间侧即药瓶20侧。因此,通过杆8的前端8a朝向药瓶20侧,可判断为连接器1 能与药瓶20侧流通的状态。S卩,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杆8的活栓5,通过观察杆8的前端8a的方向,可容易地判断成为连接器1能与药液袋10和药瓶20中任一侧流通的状态。此外,可使杆8的前端8a的方向与图6的例子相反。该情况下,在图6中杆8的前端8a朝向药瓶20侧,在图7中杆8的前端8a朝向药液袋10的连接口 40侧。S卩,杆8 的前端8a指向液体的流动停止一侧。因此,该情况下,通过观察杆8的前端8a的方向,可容易地判断连接器1与药液袋10和药瓶20中哪一侧停止液体流通。其次,参照图10、11来对第一连接部3和药液袋10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图10 是表示将第一连接部3和药液袋10连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如上所述,连接口 40安装在药液袋10上。在连接口 40的前端部,安装有端口部41。在端口部41,安装有形成狭槽45 的隔板(隔壁)42。图10所示的第一连接部3相当于图3中BB线的剖视图。在第一连接部3与杆式锁12成为一体。通过杆式锁12的下部向连接口 11的中心轴Ila侧(箭头c方向)弯曲, 而使杆式锁12的爪部13从连接口 11的中心轴Ila远离地移位(箭头h方向)。图11是表示将第一连接部3连接到端口部41的状态的剖视图。将端口部41插入连接口 11内,且杆式锁12的爪部13与端口部41的端面41a卡合。在将端口部41插入连接口 11内时,在图10中,杆式锁12的下部向连接口 11的中心轴Ila侧(箭头c方向) 弯曲,杆式锁12的爪部13从连接口 11的中心轴Ila远离地移位(箭头h方向)。因此,如果将端口部41插入连接口 11内,则如图11所示,爪部13与端口部41的端面41a卡合。这里,在图10中,与第一连接部3—体的立起管状部25由通过伸缩而可开闭的护罩沈覆盖。在护罩沈上,形成狭槽27,通过护罩沈的收缩,狭槽27的形成部分打开(图 11),通过已收缩的护罩沈的复原而使狭槽27的形成部分关闭(图10)。在图10的状态下,护罩沈覆盖立起管状部25,与之相对,在图11的状态下,护罩 26收缩,立起管状部25从护罩沈突出。这是因为,在将端口部41插入连接口 11内时,端口部41的下部进行推压以将护罩沈压下。从护罩沈突出的立起管状部25的前端部将安装于端口部41上的隔板42推起, 将隔板42的狭槽45 (图10)切开。这样,连接口 40的内部空间和立起管状部25及连接管状部21的内部空间观连通。其次,在将所需量的药液注入药液袋10内之后,将与药瓶20成为一体的第一连接部3从端口部41取下。在取下时,在图11中,将杆式锁12的下部向连接口 11的中心轴Ila侧(箭头c方向)推压,可使杆式锁12的爪部13以从连接口 11的中心轴Ila远离的方式变位(箭头h方向)。在将第一连接部3从端口部41取下之后,回到图10的状态。在图10的状态中, 已收缩的护罩26复原,再次覆盖立起管状部25。在该状态下,可防止药瓶20内的药液的泄漏。再有,在图10中,可在端口部41侧设置由护罩沈覆盖的立起管状部25的结构。 该情况下,在端口部41中,用通过伸缩可以开闭的隔板42覆盖开口的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上。根据该构成,在图11中,立起管状部25和隔板42的上下关系相反,但是,连接口 40的内部空间和连接管状部21的内部空间28连通这点没有变化。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3是一个例子,可使用各种连接方式。此外,虽然以用与连接器主体2不同的部件来构成第一连接部3为例子进行说明,但通过第一连接部 3的结构,也可考虑将第一连接部3和连接器主体2 —体成形的构成。其次,参照图12、13来对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的连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药瓶20的开口经橡胶塞23由盖 24密封。在盖M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 50。从而,在开口 50的位置露出橡胶塞23。在第二连接部6的连接口 49,形成有从连接口 49的内周面突出的突出部46。在药瓶20的开口侧,形成有直径扩大部47。如在后面使用图13说明那样,在药瓶20的直径扩大部47上卡合第二连接部6的突出部46。图13是表示将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第二连接部6的内周面和药瓶20的盖M的外周面嵌合。如图3、4所示,在第二连接部6的侧壁部形成狭槽 48,可使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的嵌合变得容易。在图13中,与连接器主体2 —体的针状部22刺穿药瓶20的橡胶塞23。第二连接部6的突出部46与药瓶20的直径扩大部47卡合,防止第二连接部6从药瓶20脱离。此外,第二连接部6与第一连接部3不同,不具备杆式锁12那样的使连接的解除变得容易的机构。因此,如果使第二连接部和药瓶20的嵌合牢固,则可使第二连接部6不会容易地从药瓶20脱离。从而,可防止药瓶20的轻易取下所导致的药液的泄漏。再有,在将第一连接部3从药液袋10取下之后,如图10所示那样,护罩沈覆盖立起管状部25。因此,即使在从第一连接部3取下药液袋之后,也可防止药液从立起管状部 25泄漏。因此,如果在将第一连接部3从药液袋10取下,且维持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的连接状态的状态下丢弃药瓶20,则可防止药瓶20内的药剂的泄漏。上述那样的药剂的防止泄漏结构在药瓶20内的药剂是抗癌剂那样的毒性强的药剂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再有,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6是一个例子,可使用各种连接方式。此外,虽然第二连接部6与连接器主体2 —体形成,但如果是第二连接部6能容易地从连接器主体2 脱离的结构,则可用与连接器主体2不同的部件来构成第二连接部6。(实施方式2)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进行说明。与实施方式1相同构成的部分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100的使用例的图。在本图的例子中,经连接器100来将药液袋10和药瓶20连接。图15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14的图。在连接器100上,安装有注射器3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通过将活塞31在箭头a方向上推压,可将注射器32内的液体从注射器32 的前端送出。另一方面,通过将活塞31在箭头b方向上拉伸,可在注射器32内吸取液体。图16是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6所示,连接器100可分解为连接器主体101、第一连接部3和活栓70。连接器主体101与第二连接部6成为一体。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将图16的标记101表示的部分称为连接器主体101, 但为方便起见,可将在连接器主体101上连接第一连接部3的结构作为连接器主体101。第一连接部3是用于将连接器100连接到药液袋10 (图14)上的连接器。虽然第一连接部3也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连接部3形状不同的部分,但基本的构成相同。第一连接部3和药液袋10的连接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10、11说明的相同。连接器主体101在竖管状部51上交叉有横管状部52。在横管状部52上形成有用于与注射器30 (图1 螺合的螺纹53。在横管状部52中插入圆柱状的活栓70。在使杆 71旋转时,活栓70将绕横管状部52的轴旋转。连接器100在图15那样的连接状态下经注射器30使液体在药液袋10和药瓶20 之间流通。通过使活栓70 (图16)旋转,可切换使液体在药液袋10和注射器30之间流通的流路的设定以及使液体在药瓶20和注射器30之间流通的流路的设定。在后面参照图 19 22来说明该切换的详情。如上所述,在图16中,连接器主体101与第二连接部6成为一体。第二连接部6 用于将连接器主体101连接到药瓶20上。虽然第二连接部6也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连接部6形状不同的部分,但基本构成相同。在连接第二连接部6和药瓶20时,在第二连接部6的连接口 49 (图17)内将药瓶20的盖部嵌合。对该连接的详细情况如在实施方式 1中使用图12、13所说明。图17是从与图16不同的角度观察连接器100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7中,表示第一连接部3和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侧。在第一连接部3的背面侧,形成有连接用管状部 M。通过将该连接用管状部M的外周面与连接器主体101的竖管状部51的内周面(图 16)嵌合,可将第一连接部3与连接器主体101连接。在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侧形成有针状部80。针状部80的前端很锐利,针状部 80可刺穿药瓶20的橡胶塞23 (图18)。如图16、17所示,在活栓70上形成有第一流路72和第二流路73。第一流路72和第二流路73也在图19-22的剖视图中表示。第一流路72在活栓70的侧面形成凹部,该凹部延伸到活栓70的前端面。从而,在活栓70的前端面形成有切口。如图16、图17和图19所示,第二流路73位于两端在活栓70的轴向和周向这两个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处。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为螺旋状地形成凹部。图18表示连接器100的剖视图。本图相当于图15的连接器100及其周边部分的纵向的剖视图。在药液袋10上安装的连接口 40的前端部,安装有端口部41,将第一连接部 3与该端口部41连接。该连接的详细情况如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10、11的说明。
第一连接部3的连接用管状部M的外周面,与连接器主体101的竖管状部51的内周面嵌合。这样,第一连接部3与连接器主体101连接。在连接器主体101的横管状部52内,插入活栓70。横管状部52的一端由活栓70 密封,在横管状部52的另一端形成打开部57 (图16、17)。在连接器主体101上,形成有第一孔58和第二孔59。这两个孔皆是将横管状部 52的内部空间5 和连接器主体101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孔。第一孔58贯穿横管状部52的侧壁部,第二孔59贯穿基部63和针状部80。在连接器主体101上,还形成有第三孔60和第四孔61。对于这两个孔,也与第一孔58和第二孔59同样,是将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和连接器主体101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孔。第三孔60贯穿横管状部52的侧壁部,第四孔61贯穿基部63和针状部80。在第三孔60内具备止回阀64。止回阀64由滚珠65、倾斜面66和在盖67上形成的倾斜面68构成。在图18的状态下,滚珠65因自重与倾斜面66抵接。从而,如图20所示,即使经第二流路73来将第三孔60和第四孔61连通的设定,液体通过第三孔60和第四孔61的流通也停止,且溶解液停止从药液袋10侧向药瓶20侧流动。另一方面,在从图20的状态将连接器的上下颠倒时,如图21所示,滚珠65因自重而与盖67的倾斜面68抵接。该情况下,通过第三孔60的液体的流通停止,药液从药瓶20 侧向药液袋10侧的流动停止。因此,通过具备止回阀64,即使是经第二流路73将第三孔60和第四孔61连通的设定,也可使通过第三孔60和第四孔61两者的液体的流通停止。这样,在误操作注射器30 的情况下,可防止液体不经过注射器30地直接进入药液袋10或药瓶20。在后面参照图20、 21来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8中,虽然未图示,但在活栓70上形成有杆71(图16、17)。在使杆71旋转时其绕横管状部52的轴旋转。在活栓70上形成的第一流路72和第二流路73 (图16、17) 也与该旋转一体地旋转。在图18的状态下,第一 第四孔58 61的横管状部52侧的前端部由活栓70的侧面封闭。因此,流体经第一 第四孔58 61而在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和连接器主体101的外部空间之间的流动被阻断。通过使杆71 (图16、17)旋转,可切换经活栓70的第一流路72 (图16、17)而将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和第一孔58连通的设定以及经第一流路72而将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和第二孔59连通且经第二流路73 (图16、17)而将第三孔60和第四孔61连通的设定。使用该设定的切换,而使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向药瓶20内移动,用溶解液将药瓶20内的粉末状药剂溶解以制成药液,之后,可将该药液向药液袋10注入。下面,参照图19-22来说明向药液袋10注入药瓶20内的药剂时的操作步骤。在下面的各图中,为易于观察图示,图18中的连接口 40、端口部41、注射器30和药瓶20用双点划线简要图示。图19是表示将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从连接口 40向注射器30吸取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19中,活栓70成为经活栓70的第一流路72将第一孔58和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连通的设定。因此,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可经连接口 40、立起管状部25的内部空间56、第一孔58、第一流路72向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流动。
14
在图19所示的活栓70的设定中,通过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15)向箭头b方向拉伸,可将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吸取到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2a,再吸取到注射器30 内(箭头d方向)。该情况下,随着活塞31的拉伸量,溶解液将被吸取到注射器30内。因此,通过参照在注射器32上显示的刻度来调节活塞31的拉伸量,可调节溶解液向注射器30内的吸取量。即,可将所需量的溶解液正确地吸取到注射器30内。另一方面,在图19的状态下,第二孔59、第三孔60和第四孔61的横管状部52侧的前端部由活栓70的侧面封闭。从而,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不会直接流入药瓶20内。图20是表示将在注射器30内吸取的溶解液注入药瓶2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 20与图19相比,活栓70的设定不同。在图20中,通过从图19的状态使杆71旋转而使活栓70旋转。通过活栓70的旋转,与活栓70 —体的第一流路72也旋转移动。在图19中, 第一流路72位于上侧,与之相对,在图20中第一流路72位于下侧。即,在图20中,活栓70 成为经第一流路72将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和第二孔59连通的设定。此外,通过活栓70的旋转,与活栓70 —体的第二流路73也旋转移动。在图19中, 第二流路73的两端皆由横管状部52的内周面封闭,与之相对,在图20中第二流路7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孔60、第四孔61连通。在图20的状态中,在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15)向箭头a方向推压时,注射器 30内的溶解液将被压出到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2a中。到达内部空间52a的溶解液在箭头e方向上流动,经第一流路72、第二孔59注入药瓶20内。该情况下,随着活塞31的推压量,溶解液将从注射器30流出。因此,通过参照在注射器32上显示的刻度来调节活塞31的推压量,可调节来自注射器30的溶解液的流出量。 即,可将所需量的溶解液正确地注入药瓶20内。在向药瓶20内注入溶解液时,药瓶20内的空气在第四孔61内上升,经第二流路 73、第三孔60和立起管状部55的内部空间56流入药液袋10内。流入第三孔60的空气将滚珠65推起,所以空气可从第三孔60流向立起管状部55侧。这里,在图20的状态中,在不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15)向箭头a方向上推压, 而是向箭头b方向上拉伸的情况下,药瓶20内的空气经第二孔59被吸入注射器30内。使药液袋10内的溶解液以进入药瓶20侧的方式即以进入第三孔60侧的方式流动。另一方面,在图20的状态下,滚珠65抵接倾斜面66,限制滚珠65向下方移动。因此,即使溶解液向第三孔60流入,溶解液的流动在第三孔60也会停止,可防止溶解液经第二流路73进入药瓶20内。S卩,通过在第三孔60设置止回阀64,即使在误操作注射器30的情况下,也可防止溶解液不经注射器30地直接进入药瓶20内。图21是表示将在药瓶20内溶解粉末状的药剂制成的药液吸取到注射器3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21中,药液袋10的连接口 40和药瓶20的上下关系与图19、20相反。 即,相对于在图19、20中药瓶20位于下侧,在图21中,药瓶20位于上侧。通过该配置,药瓶20内的药液可经第二孔59、第一流路72向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流动。在图21所示的活栓70的设定中,通过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15)向箭头b方向拉伸,可将药瓶20内的药液吸取到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 中,还可吸取到注射器30内(箭头d方向)。该情况下,随着活塞31的拉伸量,药液将被吸取到注射器30内。因此,通过参照在注射器32上显示的刻度来调节活塞31的拉伸量,可调节药液向注射器30内的吸取量。 即,可将所需量的药液正确地吸取到注射器30内。在将药瓶20内的药液吸取到注射器30内时,药液袋10内的空气在第三孔60内上升,经第二流路73、第四孔61流入药瓶20内。向第三孔60流入的空气将滚珠65推起, 所以空气可从第三孔60流向第二流路73侧。这里,在图21的状态下,在不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15)向箭头b方向上拉伸, 而是向箭头a方向上推压的情况下,空气或药液经第二孔59倒流入药瓶20内。使药液袋 10内的药液以经第四孔61和第二流路73压出到第三孔60侧的方式流动。另一方面,在图21的状态下,滚珠65抵接倾斜面68,限制滚珠65向下方移动。因此,即使药液向第三孔60流入,药液的流动在第三孔60也会停止,可防止药液经第二流路 73进入药液袋10内。S卩,通过在第三孔60设置止回阀64,即使在误操作注射器30的情况下,也可防止药液不经注射器30地直接进入药液袋10内。图22是表示将在注射器30内吸取的药液注入药液袋10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22中,药液袋10和药瓶20的上下关系与图21的状态相同,维持药瓶20位于上侧的状态。图22与图21相比,活栓70的设定不同。在图22中,通过从图21的状态使杆71旋转而使活栓70旋转。在图21中,第一流路72位于上侧,与之相对,在图22中第一流路72位于下侧。即,在图22中,活栓70成为将第一流路72和第一孔58连通的设定。在图22的状态中,在将注射器30的活塞31 (图15)向箭头a方向推压时,注射器 30内的药液将被压出到横管状部52的内部空间52a中。到达内部空间52a的溶解液沿箭头e方向流动,到达第一流路72、第一孔58、立起管状部55的内部空间56。到达内部空间 56的药剂,如箭头g所示那样到达连接口 40,注入药液袋10内。该情况下,随着活塞31的推压量,药液被注入药液袋10内。因此,通过参照在注射器32上显示的刻度来调节活塞31的推压量,可调节药液向药液袋10内的注入量。艮口, 可将所需量的药液正确地注入药液袋10内。经过上述那样的工序,可将所需量的药液注入药液袋10内。药液袋10内的药液将经过刺穿端口部60(图14)的带针的导管而进入体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注射器30(图15)和连接器主体2为分体部件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使注射器30的筒体部32和连接器主体101成为一体构成。这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活栓70上形成有从活栓70伸出的杆71。 通过该杆71的方向可知道连接器100内部的流路的设定状态。具体地,在图19中,药瓶20侧的第二孔59和第四孔61的横管状部52侧的端部由活栓70的侧面封闭,液体不会流到药瓶20内。另一方面,杆71的前端71a朝向药瓶20 侧。即,杆71的前端71a指向液体的流动停止一侧。因此,通过观察杆71的前端71a的方向,可判断连接器100为阻止液体向药瓶20侧流通的设定。在图20中,药液袋10侧的第一孔58的横管状部52侧的端部由活栓70的侧面封闭,注射器30内的液体不会流向药液袋10侧。另一方面,杆71的前端71a朝向药液袋10 的连接口 40侧。即,杆71的前端71a指向液体的流动停止一侧。因此,通过观察杆71的前端71a的方向,可判断连接器100为阻止液体向药液袋10侧流通的设定。因此,通过观察杆71的前端71a的方向,可容易地判断连接器100与药液袋10和药瓶20中哪一侧停止液体流通。此外,可使杆71的前端71a的方向与图19的例子相反。该情况下,在图19中杆 71的前端71a朝向药液袋10的连接口 40侧,在图20中杆71的前端71a朝向药瓶20侧。 即,杆71的前端71a指向可进行液体的流通一侧。因此,该情况下,通过观察杆71的前端 71a的方向,可容易地判断连接器100与药液袋10和药瓶20中哪一侧可进行液体流通的状态。另外,虽然在实施方式1和2中,分别举出两种在活栓上形成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但也可将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任一个替换为实施方式2的流路。此外,也可将实施方式2中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任一个替换为实施方式1的流路。例如, 虽然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流路33是L字形流路,但也可将该L字形流路替换为实施方式 2的第一流路72那样的槽状流路。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止回阀64由滚珠65、倾斜面66和倾斜面68构成为例来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再有,虽然以止回阀64在第三孔60上设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止回阀也可设在第三孔60和第四孔61中至少一个上。例如,如果增大第四孔 61的直径,且使用更小型的止回阀,则可在第四孔61上设置止回阀。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能够仅以所需的量向药液袋正确地注入药液,所以特别地,在将药瓶内的医药品向药液袋注入时,可用作在药液袋和药瓶之间存在的医疗用连接器。符号的说明1、100:连接器2、101:连接器主体3:第一连接部4、57:打开部5、70:活栓6:第二连接部8、71 杆8a、71a:杆的前端11、49:连接口12:杆式锁16、52 横管状部(管状部)25、55:立起管状部26:护罩30:注射器31 活塞
32筒体
33、72第一流路
34,35开口
36、73第二流路
37、,58第一孔
38、,60第三孔
39疏水性过滤器
43、,59第二孔
44、.61第四孔
46突出部
64止回阀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具备形成有管状部的连接器主体和在上述管状部内能绕上述管状部的轴旋转地嵌合的活栓,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部的一端由与上述管状部嵌合的活栓密封, 在上述活栓上形成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 在上述连接器主体上形成有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 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孔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连接器主体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孔,通过上述活栓的旋转,能切换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一孔连通的设定以及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孔连通且经上述第二流路将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四孔连通的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器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上述第一和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连接口,上述第一和第三孔与上述第一连接部内的空间连通, 上述第二和第四孔与上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口侧的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流路是在上述活栓的侧面形成有凹部的流路,上述凹部延伸到上述活栓的前端面,并在上述活栓的前端面形成有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流路的两端在上述活栓的轴向和圆周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流路是在上述活栓的侧面螺旋状地形成有凹部的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流路是将在上述活栓的前端侧形成的开口和在上述活栓的侧面形成的开口连通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流路是在上述活栓的径向贯穿上述活栓的贯穿流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四孔的至少任何一个上设置有止回阀,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二流路将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四孔连通的设定时,通过上述止回阀来阻止通过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四孔的液体的流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连接部使杆式锁与形成于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述连接口成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从在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的上述连接口的内周面突出的突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由通过伸缩而能开闭的护罩覆盖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管状部的另一端侧一体形成有具备筒体和可动式活塞的带刻度注射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活栓上,形成有从上述活栓伸出的杆,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一孔连通的设定时,上述伸出的杆的前端朝向与上述第一孔连通的外部空间侧,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孔连通的设定时,以上述伸出的杆的前端朝向与上述第二孔连通的外部空间侧的方式配置上述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活栓上,形成有从上述活栓伸出的杆,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一孔连通的设定时,上述伸出的杆的前端朝向与上述第二孔连通的外部空间侧,在上述活栓的设定为经上述第一流路将上述管状部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孔连通的设定时,以上述伸出的杆的前端朝向与上述第一孔连通的外部空间侧的方式配置上述杆。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孔、上述贯穿流路和上述第四孔中的至少任何一个上设置有疏水性过滤
全文摘要
管状部(16)的一端由与管状部(16)嵌合的活栓(5)密封,在活栓(5)上形成有第一流路(33)和第二流路(36),在连接器主体(2)上形成有第一孔(37)、第二孔(43)、第三孔(38)和第四孔(44),通过活栓(5)的旋转,能切换经第一流路(33)来将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和第一孔(37)连通的设定以及经第一流路(33)来将管状部(16)的内部空间(16a)和第二孔(43)连通且经第二流路(36)来将第三孔(38)和第四孔(44)连通的设定。
文档编号A61J3/00GK102223866SQ20098014714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5日
发明者冲山忠 申请人:株式会社Jm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