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外用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0627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眼科外用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尤其是眼科抗细菌感染的外用药。

背景技术
眼的局部细菌性感染,包括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炎、眼部创伤、化学伤、眼手术后感染等病种。其病原菌多为铜绿假单孢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淋球菌等。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
当代医学确认,因为人体“血-眼屏障”的存在,对眼的局部细菌性感染实行全身性用药很难起作用,在眼局部外用抗菌药物才是抗眼局部感染的有效途径。目前常用的眼科抗感染药如妥布霉素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由于眼内通透性不太好,眼组织内药物浓度常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氯霉素滴眼液穿透性较好,但有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之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眼部感染病原菌,很多已对目前常用的眼部抗感染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使疗效低下甚至无效。因此,临床医疗非常需要疗效好、副作用少、眼内穿透力强、性质稳定、没有耐药性的新品种眼科抗细菌感染外用药。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合成的噁唑酮类抗菌药,目前有静脉注射液和口服片剂两种剂型,用于治疗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所致的败血症、肺炎等系统感染,效果良好。如上所述,由于血眼屏障的原因,利奈唑胺的全身性用药对于眼的局部感染也没有什么效果,而且,利奈唑胺的全身应用还会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迄今为止,还没有将利奈唑胺制作为眼部外用制剂的报道。目前在用的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液和口服片剂都不能直接或经简单加工后作眼部外用。其中片剂不可眼用是显而易见的;静脉注射液也不能眼用的原因是,①pH值低,直接滴眼刺激性大,不但引起眼部疼痛、流泪,还会造成结膜、角膜损伤;②不等渗,会使眼局部脱水或水肿;③不含防腐剂,在多次使用时易被细菌污染,导致眼部重复感染。
将利奈唑胺配制成眼科外用制剂需要达到一系列特定要求,如①抑菌。眼外用剂因为是多剂量包装,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污染,所以要配加抑菌剂,抑菌剂能将病原菌杀死或抑制它的生长、繁殖;②合适的酸碱度。pH7.4的滴眼剂对眼睛的刺激性最小,pH6~8时无不舒适感觉,正常眼可耐受pH5~9,而如pH<5或pH>11.4则有明显的刺激性。需要在维持利奈唑胺稳定性的前提下,调整药液适宜的pH值;③合适的渗透压。滴眼液的渗透压应与泪液相接近,相当于0.9%氯化钠溶液。眼在没有创伤的情况下,能适应的渗透压范围相当于0.6~2.0%氯化钠溶液。高渗使眼部脱水,低渗使眼部水肿。高渗或低渗还会刺激泪液分泌,将滴眼液稀释并冲冼掉;④合适的粘度。眼用制剂的粘度关系到药物在结膜囊内的滞留时间、其药物生物利用度和对眼部的刺激性。适合的粘度为40~50厘泊。为调整制剂粘度所选用的粘稠剂要有合适的透光度、折光率;⑤配方和工艺还要达到所用抑菌剂及其他辅料不与利奈唑胺发生理化反应,影响疗效;所用辅料有利于利奈唑胺的稳定,使制剂能长期保存;配方和配制工艺要保证制剂中无可见异物;对眼部低刺激性,避免泪液大量分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治疗眼局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大多已产生耐药性的缺点,提供一种局部治疗效果好、眼内穿透力强、性质稳定、毒副作用小、药物主要在局部起作用的眼局部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以利奈唑胺为药效原料,配以眼局部可以接受的、药剂学上所说的制剂辅料所制备成的药剂,每100克药剂中利奈唑胺的含量为0.1~1.0克。选择不同的辅料可以分别制成滴眼液、眼用凝胶、眼药膏或药剂学上所说任何一种适于眼局部外用的剂型。
滴眼液、眼用凝胶、眼药膏三种基本剂型可选用的辅料及其用量如下。
(一)滴眼液 制作利奈唑胺滴眼液的原料组分还包括抑菌剂。抑菌剂为除硝酸苯汞以外的任何常用抑菌剂,为硫柳汞、季铵盐类、杜米芬、冼必泰、三氯叔丁醇、尼泊金类、三梨酸中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季铵盐类抑菌剂的代表品种如苯扎氯铵、苯扎溴铵;尼泊金类如羟苯乙酯等。抑菌剂的用量以与利奈唑胺的重量比表示为,抑菌剂∶利奈唑胺=0.002~0.5∶0.1~1.0。
制作利奈唑胺滴眼液的原料组分还包括增稠剂。增稠剂为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增稠剂的用量以与利奈唑胺的重量比表示为,增稠剂∶利奈唑胺=0.1~0.5∶0.1~1.0。
当制作利奈唑胺滴眼液时,使用pH调节剂调节成品药剂的pH值为5.5~7.5。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钠、枸掾酸、硼酸、硼砂中的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
当制作利奈唑胺滴眼液时,使用氯化钠调节滴眼液的渗透压比值为0.90~1.10。
(二)眼用凝胶 制作利奈唑胺眼用凝胶的原料组分还包括抑菌剂。抑菌剂为除硝酸苯汞以外的任何常用抑菌剂,为硫柳汞、季铵盐类、杜米芬、冼必泰、三氯叔丁醇、尼泊金类、三梨酸中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季铵盐类抑菌剂的代表品种如苯扎氯铵、苯扎溴铵;尼泊金类如羟苯乙酯等。抑菌剂的用量以与利奈唑胺的重量比表示为,抑菌剂∶利奈唑胺=0.002~0.5∶0.1~1.0。
制作利奈唑胺眼用凝胶的原料组分还包括增稠剂;增稠剂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卡波姆、硫酸软骨素的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增稠剂的用量以与利奈唑胺的重量比表示为,增稠剂∶利奈唑胺=0.5~5.0∶0.1~1.0。
当制作利奈唑胺眼用凝胶时,使用pH调节剂调节成品药剂的pH值为5.5~7.5。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钠、枸掾酸、硼酸、硼砂中的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
(三)眼药膏 当所制作的剂型为眼药膏,每100重量份的药膏中利奈唑胺的用量为0.1~1.0重量份时,原料组分还包括以下品种和用量的辅料无水羊毛脂8~15重量份、液状石蜡2~10重量份、黄凡士林75~95重量份。
兔动物实验表明,本发明以利奈唑胺为药效原料制备的滴眼液、眼用凝胶、眼膏剂具有良好的眼内穿透性,在房水、角膜、结膜、玻璃体中均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通过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按本发明方法制作的眼局部外用利奈唑胺制剂可以明显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长,可用于治疗由需氧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以及一些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感染。时间-杀菌曲线研究表明,利奈唑胺为大多数链球菌的杀菌剂,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抑菌剂。本发明药物毒副作用小,适用于治疗及预防包括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炎、眼部创伤、化学伤、眼手术后感染等病种在内的眼局部细菌感染性疾病。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3制备利奈唑胺滴眼液原料组分和用量
按本发明技术方案,配制利奈唑胺滴眼液可选用的辅料品种不限于上表所列品种,还可以有以下多种选择 抑菌剂可选用除硝酸苯汞以外,药剂学上所称的任何抑菌剂,其用量按药剂学上常规剂量。如,①硫柳汞0.002%~0.005%(容积-重量百分比,即每百毫升含有克数,下同);②季铵盐类(包括苯扎氯铵、苯扎溴铵)、杜米芬、冼必泰等,有效浓度为0.002%~0.01%;③醇类,常用三氯叔丁醇0.3~0.6%;④尼泊金类,常用羟苯乙酯,浓度0.03~0.06%;⑤酸类,如三梨酸,浓度为0.01~0.08%。
增稠剂可以采用药剂学上常用的增稠剂,如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可采用不同聚合度,最终使滴眼液的黏度达到40~50厘泊。
使用pH调节剂调节成品滴眼液的pH值为5.5~7.5;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钠、枸掾酸、硼酸、硼砂中的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
制备方法为将增稠剂用注射用水使其分散放冷,另用注射用水溶解pH调节剂、氯化钠、抑菌剂,搅匀过滤,合并二液,加注射用水至全量,再用此溶液溶解利奈唑胺全量,过滤,分装,即得。
实施例4-6制备利奈唑胺眼用凝胶原料组分和用量
按本发明技术方案,配制利奈唑胺眼用凝胶可选用的辅料品种不限于上表所列品种,还可以有以下多种选择 其中,抑菌剂的品种选择和用量同实施例1~3。
增稠剂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卡波姆、硫酸软骨素的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所述增稠剂与利奈唑胺的用量比为0.5~5克∶0.1~1.0克。
使用pH调节剂调节成品滴眼液的pH值为5.5~7.5;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钠、枸掾酸、硼酸、硼砂中的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
制备方法为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增稠剂使其分散放冷,另用注射用水溶解pH调节剂、抑菌剂,用此溶液溶解利奈唑胺,再加已溶解好的增稠剂,补加注射用水至所需体积,无菌分装,即得。
实施例7-9制备利奈唑胺眼药膏原料组分和用量 制备方法采用药剂学上常用的眼膏剂的生产方法制成眼膏剂。其生产方法为取利奈唑胺,加入适量经灭菌、冷却的液状石蜡,研磨成细糊状,过200目筛,再逐渐加入无菌、滤过的羊毛脂、黄凡士林混合物,混匀,即得。所用制备器具及包装容器均须灭菌。
实验例1利奈唑胺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实验 对按本发明实施例2方法制备的0.2%利奈唑胺滴眼液做眼部的药代动力学实验。
以健康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为实验动物,单次给药(于给药后20、40、60、80、100、120、150、210、270、360、480min抽取房水30μl)及多次(连续给药7天,每天4次,每6小时一次。在第6天最后1次给药前、第7天第1次和第2次给药前取房水30μl,第3次给药后于20、40、60、80、100、120、150、210、270、360、480min抽取房水30μl)给药后,房水样品经LC-MS测定。
单次给药后房水中利奈唑胺的Cmax为38.754±9.426μg/ml;Tmax为102.00±12.55min;T1/2为81.52±13.64min;AUC0-t为5179.60±1881.16μg·min·ml-1,AUC0-∞为5374.01±2056.85μg·min·ml-1;Ke为0.01±0.001min-1。多剂量滴眼给药后,房水中利奈唑胺的Tmax为94.00±13.32min,T1/2为84.46±14.02min,Ke为0.01±0.002min-1,AUC0-t为6014.86±1428.17μg·min·ml-1,AUC0-∞为6085.50±1458.94μg·min·ml-1,Css max为47.73±11.25μg·ml-1,Css min为2.8±0.76μg·ml-1,Cavg为10.79±3.92μg·ml-1,FI(%)为95.7%±9.5%。比较多剂量与单剂量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Ke、T1/2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表明两个剂量的利奈唑胺眼部给药的消除速度基本恒定,不随连续给药变化。药物的波动百分数较大、Css min很低,证明利奈唑胺在房水中基本不蓄积。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见表1。
表-1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组织样本的制备最后一次滴眼后2.5小时用气体栓塞方法处死动物,然后用刀片刮除角膜上皮,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抽取房水,用棉签吸干结膜囊的水分,用显微剪取部分球结膜、角膜、虹膜、视网膜、玻璃体和巩膜,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水分后放在1.5ml试管中,盖上盖子,尽快放在电子天平称重,然后转移到8ml玻璃试管中,加二氯甲烷5ml,用显微剪充分粉碎组织。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后,取底层二氯甲烷4.5ml于另一试管中,用氮气吹干。封闭试管口,于4℃保存。对照眼用同样的方法处理。
利奈唑胺广泛分布于眼内各主要组织,以结膜、角膜及虹膜中浓度最高。给药60min,120min和240min后,角膜中的浓度分别为673.59±388.78μg/g,519.32±289.80μg/g和265.75±51.67μg/g。利奈唑胺滴眼液单剂量给药后眼部主要组织的分布浓度见表2。
表-2利奈唑胺滴眼液单剂量给药后眼部主要组织的分布浓度
上表表明,应用按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滴眼液单剂量和多剂量滴眼,眼内各主要组织内的利奈唑胺浓度都比较高,尤其以结膜、角膜及虹膜中浓度最高,说明本发明的滴眼液眼内穿透性较好,浓度较高,用于治疗眼内细菌感染性疾病完全可以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实验例2利奈唑胺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体内外抗菌试验 对按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0.1%利奈唑胺滴眼液与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体内外抗菌对比试验。
目的通过观察表面应用不同浓度的利奈唑胺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进行体内外抗菌试验,并与氧氟沙星滴眼液做对照,以研究利奈唑胺滴眼液的抗菌作用。
方法体外采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新鲜菌种接种营养肉汤培养18h作原菌液,取0.1mL测活菌数调整菌液1010CFU/L。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利奈唑胺滴眼液,过滤除菌4℃保存备用,试验时先用营养肉汤倍比稀释,每管加1.0mL不同浓度的利奈唑胺滴眼液,分别加入1010CFU/L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0.1mL,肺炎链球菌加兔血1滴,最终接种细菌量每管109CFU/L。同时设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管(不加药)。37℃培养18~24h,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继之选出未见细菌生长管中液体0.1mL接种到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肺炎链球菌接种血琼脂培养板)进一步做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
体内试验将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血琼脂培养板的肺炎链球菌用接种环刮下,生理盐水分别配成2×1012CFU/L(光电比浊仪测定浓度)。用角膜环钻致家兔角膜损伤(双眼),家兔每眼感染细菌0.1mL,2d用无菌盐水棉签取眼睛分泌物,放入4mL无菌生理盐水瓶中,用琼脂平板培养法对其液体做细菌培养。同时进行炎症评分,0级眼明亮无分泌物;0.5级无分泌物覆盖,眼稍有红肿;1级分泌物覆盖小于6mm;2级分泌物覆盖充满6mm;3级分泌物覆盖大于6mm。根据评分标准随机分组治疗组(感染细菌+利奈唑胺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感染细菌+氧氟沙星滴眼液),未治疗对照组(感染细菌+滴生理盐水),各组6只家兔。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不感染细菌、滴生理盐水)2只。每眼0.1mL,4次/d,连续点药7d。每隔24h双眼进行一次评分,连续观察7d,评分结果作统计学t检验处理。并于给药前1d,给药后1、3、5、7d用无菌盐水棉签取眼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判断阴阳性结果。d8处死家兔,取角膜放入40g/L甲醛中固定作病理切片,HE染色检查。
结果体外试验表明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0、1.0、2.0、1.0μg/mL,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25~8、0.06~8、0.5~>8、≤0.12~2μg/mL。体内抗菌试验显示,家兔眼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后,利奈唑胺在治疗3d评分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5d细菌培养转阴率均为100%。角膜病理结果显示伤口斑痕愈合良好。
体内试验4种菌感染兔眼24h后出现炎性症状,轻者结膜红肿眼充血,重者全身状态欠佳伴结膜红肿充血,角膜水肿增厚,大量分泌物呈黄白色,将上下眼睑粘住,双眼紧闭。评分标准在1.5~3级。细菌培养结果给药前角膜分泌物4种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利奈唑胺滴眼液治疗5d的角膜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率均为100%。家兔眼评分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比较,利奈唑胺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组给药后4,5d都有明显差异(P<0.01)。病理切片利奈唑胺滴眼液治疗组的角膜各层结构基本完整,伤口表面被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伤口处有纤维组织增生,伤口斑痕性愈合,未见炎细胞浸润;未治疗对照组感染4种菌后兔眼均显示角膜水肿,血管扩张充血,伤口未愈合并有溃疡,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组织。正常对照组角膜完好无损。
体外、内抗菌试验中,利奈唑胺的疗效均明显优于氧氟沙星滴眼液。
结论利奈唑胺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敏感性均较强;所致家兔角膜炎治疗效果较好。
发明人还对按本发明技术方案制作的利奈唑胺眼用凝胶剂和眼膏剂分别进行了疗效验证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应用眼用凝胶剂和眼膏剂后结果与应用滴眼液相似,眼内的利奈唑胺浓度也比较高,尤其以结膜、角膜及虹膜中浓度最高,而且应用眼用凝胶剂和眼膏剂后,不同时间点眼内各组织内的利奈唑胺药物浓度还高于滴眼液。利奈唑胺眼用凝胶剂和眼膏剂的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敏感性均较强,体内抗菌试验也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家兔角膜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眼科外用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以利奈唑胺为药效原料,配以眼局部可以接受的药剂学上所说的制剂辅料所制备成的药剂,每100重量份药剂中利奈唑胺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滴眼液、眼用凝胶、眼药膏或药剂学上所说任何一种适于眼局部外用的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当所制作的剂型为滴眼液或眼用凝胶时,原料组分还包括抑菌剂;抑菌剂为硫柳汞、季铵盐类、杜米芬、冼必泰、三氯叔丁醇、尼泊金类、三梨酸中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抑菌剂的用量以与利奈唑胺的重量比表示为,抑菌剂∶利奈唑胺=0.002~0.5∶0.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当所制作的剂型为滴眼液时,原料组分还包括增稠剂;增稠剂为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增稠剂的用量以与利奈唑胺的重量比表示为,增稠剂∶利奈唑胺=0.1~0.5∶0.1~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当所制作的剂型为眼用凝胶时,原料组分还包括增稠剂;增稠剂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卡波姆、硫酸软骨素的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增稠剂的用量以与利奈唑胺的重量比表示为,增稠剂∶利奈唑胺=0.5~5.0∶0.1~1.0。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当所制作的剂型为滴眼液或眼用凝胶时,使用pH调节剂调节成品药剂的pH值为5.5~7.5;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盐酸、枸橼酸钠、枸掾酸、硼酸、硼砂中的任何一种或所述品种的任意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当所制作的剂型为滴眼液时,使用氯化钠调节滴眼液的渗透压比值为0.90~1.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当所制作的剂型为眼药膏,每100重量份的药膏中利奈唑胺的用量为0.1~1.0重量份时,原料组分还包括以下品种和用量的辅料无水羊毛脂8~15重量份、液状石蜡2~10重量份、黄凡士林75~95重量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眼科外用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是以利奈唑胺为药效原料,制备成滴眼液、眼用凝胶、眼膏剂,每100重量份药剂中利奈唑胺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眼局部外用具有良好的眼内穿透性,明显抑制或杀灭细菌,且毒副作用小,适用于治疗及预防包括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炎、眼部创伤、化学伤、眼手术后感染等病种在内的眼局部细菌性感染。
文档编号A61K31/5377GK101766628SQ201010002638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0日
发明者叶成添, 吴绮峰, 王延东, 唐细兰, 刁红星 申请人:广东宏盈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