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82374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是大环多烯类抗生素,由结节链霉菌(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产生。两性霉素B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形成孔道,从而增加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真菌细胞内重要物质(主要是钾离子、核苷酸)外漏而将真菌细胞杀死。两性霉素B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之一。然而,当两性霉素B以游离形式给药时(复溶的AMB/脱氧胆酸盐复合物),两性霉素B直接进入血液并直接经过肾脏排泄,因此肾毒性很大,临床上引发的急性毒性为两性霉素B最重要的不良反应。同时,由于两性霉素B在生理盐水中不稳定,而人体血液中存在生理盐水体系,两性霉素B会促使红细胞中钾离子渗出,因此会引发各种输液反应如寒战、发冷等。由于易引发上述严重不良反应,游离形式两性霉素B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寻找一种新的配方以达到降低两性霉素B的肾脏毒性及输液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性及输液反应,使其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在积极寻找新的制剂处方及生产工艺。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其制成脂质体或脂质复合物,目前已有多种产品上市。然而,脂类制剂也有局限性,其中一个就是两性霉素B脂质粒子储存在水性介质中时粒径不稳定。注射(如静滴)给药时,粒径大于1-2微米的脂质产生的毒性通常比粒径小的脂质的毒性大。脂质药物在血液中的毒性与脂质体堵塞毛细血管相关。还有人指出粒径较大的脂质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也更大,推测可能是由于脂质在网状内皮组织细胞堆积引起的。因此控制粒径变化以达到纳米级具有重要意义。欧洲专利EP0282405、中国专利88101864中公开了利普索姆公司的发明专利“低毒性药物类脂制剂”,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两性霉素B的非脂质体类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类脂组分为磷脂-二肉豆蔻酰磷脂胆碱(DMPC)和二肉豆蔻酰磷脂甘油(DMPG)(约73摩尔比)的混合物。疗效与游离两性霉素B相等或大于游离两性霉素B,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两性霉素B的毒性。该发明的优点在于在生理盐水中非常稳定,不会产生聚集沉淀,输液反应较低。但用该发明制备的类脂复合物粒径大,为1.6-11.0μπι,毒性仍然较大。专利W02002/069983在上述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披露了一种两性霉素B的水性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发明涉及一种含有两性霉素B、DMPC、DMPG、和氯化钠且不含二甲基亚砜的低毒性非肠道水性复合物。其优点是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或氯化烃。但是,形成的两性霉素B类脂复合物粒径仍然较大,在18μπι,毒性仍然较大。另外水针剂形式贮存、运输不便。美国专利4822777(1989年)披露了一种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脂质复合物由两性霉素B与胆固醇硫酸盐(简称CS)以摩尔比11-4组成。该脂质复合物稳定性较好,在30°C下几个月也不发生变化。用该方法制备的脂质复合物粒径为50-250nm之间。该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先以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形式进入血液,到肝脏后才释放出游离的两性霉素B,再进入血液中起治疗作用,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两性霉素B的浓度已经大大降低(约10%),由于不经过肾脏排泄,因此大大降低了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但该脂质复合物(商品名AMPHOTEC,安浮特克)在生理盐水和血浆中不稳定,会产生聚集沉淀,进入血液后会使红细胞中的钾离子大量渗出,因此输液反应(如寒战、发冷)等发生率高(高达30%左右),采用预防用药后输液反应仍有10%左右。美国专利5965156记载了一种脂质体两性霉素B,该两性霉素B脂质体含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氢化大豆磷脂及胆固醇,用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SOnm左右,毒性较小。但同样,用该发明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生理盐水和血浆中不稳定,会产生聚集沉淀,进入血液后会使红细胞中的钾离子大量渗出,因此输液反应(如寒战、发冷)等发生率高(高达20%左右),采用预防用药后输液反应仍有10%左右。美国专利5616334(1997)记载了一种制备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方法,先制备空白的多室脂质体,然后将多室脂质体与超声处理的两性霉素B水混悬液相混合。该发明的优点在于不涉及使用任何溶剂。然而,该制备方法复杂,需要将空白脂质体一遍又一遍的挤过叠栅聚碳酸酯滤器十次。中国专利CN1507854A披露了一种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两性霉素B脂质体主要由两性霉素B、普通天然卵磷脂和去氧胆酸钠组成,制成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径彡1μm,用该方法制备的两性霉素B的LD5tl为5.07mg/kg,毒性仍然较高。然而此脂质体同样在生理盐水和血浆中不稳定,会产生聚集沉淀,进入血液后会使红细胞中的钾离子大量渗出,因此输液反应(如寒战、发冷)等发生率高(高达20%左右),采用预防用药后输液反应仍有10%左右。专利W003/026617A2公开了一种新的脂质体组成1050%mol的溶血卵磷脂、1050%mol胆固醇、1050%mol的卵磷脂以及525%mol负性载体。其使用的磷脂为溶血性心磷脂,这种磷脂来源有限,价格非常昂贵,成本过高,不利于生产扩大化。中国专利CN1723911A披露了一种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一种可降解的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但是其包封率只有3070%,而且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溶血性辅料吐温-80,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现有的脂质体有些处方设计复杂,有些辅料难得且昂贵,有些处方粒径很大(1>μm),降低毒性的效果不明显;有些在生理盐水和血浆中不稳定,会使红细胞中钾离子渗出,因此输液反应严重。同时真菌感染患者中有一部分为糖尿病患者(10%左右),但是市售两性霉素B制剂(游离形式的或脂质体或脂质复合物)均需采用葡萄糖稀释,限制了此部分患者的使用。同时使用葡萄糖稀释也为临床医生带来不便。上述所有方法制备的两性霉素B制剂均必须采用葡萄糖稀释,不可以用生理盐水稀释。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率高、粒径小、在生理盐水及血浆中稳定,临床上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稀释的、毒性低和输液反应少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它包括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0.5100.310,优选的摩尔比为1150.53,最优选的摩尔比为131。其中,所述的胆固醇硫酸盐为胆固醇硫酸钠和胆固醇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优选胆固醇硫酸钠。其中,所述的磷脂为蛋黄卵磷脂(EPC)、大豆卵磷脂(SPC)、氢化大豆卵磷脂(HSPC)、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PPE-PEG)和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G-PEG)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优选大豆卵磷脂。上述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按10.5100.310的摩尔比溶于有机溶剂中;(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料在5060°C下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干燥24小时;(3)将冻干保护剂溶解于pH68的缓冲液中,使得冻干保护剂在缓冲液中的浓度为50150mg/mL;(4)将步骤⑵所得物料加入至步骤(3)所得物料中,使得两性霉素B在缓冲液中的浓度为37mg/mL,优选45mg/mL,水化,过高压均质机直至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平均粒径小于lOOnm,用0.22μm滤膜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即得。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甲醇、正丁醇、异丙醇、2,5_二甲基呋喃(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醚(DME)和N-甲基吡咯烷酮(MP)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有机溶剂的用量为使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充分溶解在其中为准。其中,所述的冻干保护剂为甘露醇、乳糖、蔗糖、海藻糖、葡萄糖、麦芽糖、羟丙基-β-环糊精、人血白蛋白、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泊洛沙姆188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优选为乳糖。其中,所述的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和Ν-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缓冲液(HEEPS缓冲液)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可通过超声促进水化充分。通过本发明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为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当两性霉素B以游离形式给药时(复溶的AMB/脱氧胆酸盐复合物),两性霉素B直接进入血液,并快速经过肾脏排泄,因此肾毒性很大,临床上引发的急性毒性为两性霉素B最重要的不良反应。同时,由于两性霉素B在生理盐水中不稳定,而人体血液中存在生理盐水体系,两性霉素B会促使红细胞中钾离子渗出,因此会引发各种输液反应如寒战、发冷寸。本发明人发现,当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以摩尔比10.5100.310组成并且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脂质复合物,与游离形式的两性霉素B及现有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比,两性霉素B在体内起作用的方式不一样。当静脉给药时,其首先以复合物的形式(即非游离形式的两性霉素B)进入血液,然后迅速被肝脏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kupffer细胞吞噬其脂质大分子,贮存在肝脏中,然后缓慢释放出游离的两性霉素B,游离出的两性霉素B再进入血液起治疗作用,最后经肾脏排泄。由于血液中游离的两性霉素B的浓度已经大大降低,因此其肾毒性也大大降低。同时该脂质复合物意外的能在生理盐水中稳定,几乎不会使红细胞中的钾离子渗出,因此输液反应极少。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复合率>95%,且粒径较小,平均粒径彡IOOnm,复溶后的粒径为50250nm。本发明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在生理盐水及血浆中稳定,因此毒性及输液反应较低,可以采用生理盐水稀释,也提高了临床使用范围及方便性。本发明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便于大生产。图1为对比产品及本实施例的样品在不同浓度下对血红细胞钾离子释放的情况。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1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11。称取0.50克两性霉素B、0.27克胆固醇硫酸钠和0.83克大豆卵磷脂溶于400mL甲醇/二甲亚砜混合溶剂(ν/ν=201)中,在5060°C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真空干燥24小时。加入含lOOmg/mL蔗糖、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IOOmL充分水化后超声5分钟,过高压均质机直至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平均粒径小于lOOnm,用0.22μm滤膜过滤,分装,冷冻干燥得黄色块状物。用注射用水复溶后测得其复合率为96.8%,粒径为53145nm。实施例2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31。称取0.50克两性霉素B、0.79克胆固醇硫酸钠和0.85克氢化大豆磷脂溶于400mL甲醇中,在5060°C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真空干燥24小时。加入含IOOmg/mL乳糖、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IOOmL,充分水化后超声5分钟,过高压均质机直至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平均粒径小于lOOnm,用0.22μm滤膜过滤,分装,冷冻干燥得黄色块状物。用注射用水复溶后测得复合率为99.2%,粒径为50116nm。实施例3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50.5。称取0.50克两性霉素B、l.32克胆固醇硫酸钠、0.42克氢化大豆磷脂溶于400mL甲醇/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溶剂(ν/ν=201),在5060°C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真空干燥24小时。加入含lOOmg/mL海藻糖、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IOOmL,充分水化后超声5分钟,过高压均质机直至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平均粒径小于IOOnm,用0.22μm滤膜过滤,分装,冷冻干燥得黄色块状物。用注射用水复溶后测得复合率为98.5%,粒径为50108nm。实施例4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52。称取0.50克两性霉素B、l.32克胆固醇硫酸钠、1.66克大豆卵磷脂溶于400mL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ν/ν=151),在5060°C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真空干燥24小时。加入含lOOmg/mL乳糖、pH6.8的N-2-羟乙基哌嗪_N,-2_乙磺酸缓冲液IOOmL充分水化后超声5分钟,过高压均质机直至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平均粒径小于lOOnm,用0.22μm滤膜过滤,分装,冷冻干燥得黄色块状物。用注射用水复溶后测得其复合率为95.4%,粒径为53nm116nm。实施例5同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所不同的是胆固醇硫酸盐使用的是胆固醇硫酸钾。实施例6同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所不同的是磷脂为DPPE-PEG与DSPG-PEG按11的重量比的混合物。实施例7同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所不同的是使用氯仿替代甲醇/二甲亚砜混合溶剂。实施例8同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所不同的是使用DMA和DME按体积比11的混合物替代甲醇/二甲亚砜混合溶剂。实施例9同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所不同的是使用葡萄糖与PVP按重量比21的混合物替代蔗糖。实施例10药理实验研究。1、本发明产品与对比产品A和对比产品B在生理盐水中稳定性的比较。本发明产品选用实施例1、2、3、4得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对比产品A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和胆固醇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1,不含磷脂;对比产品B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胆固醇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3:1,所用的是胆固醇而非胆固醇硫酸盐。将上述六种脂质复合物用IOmL无菌注射用水复溶后,加入500mL0.9%的生理盐水稀释,采用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大小(Malvern,ZETASIZER)。由表1的结果可知,生理盐水使对比产品A和对比产品B的粒径增大十倍以上,而本发明产品的制剂粒径变化很小,其中以实施例2(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31)变化最小。表1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在生理盐水中稳定性的对比对比产品对比产品实施例i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2、本发明产品与对比产品A和对比产品B在血浆中稳定性的比较。本发明产品选用实施例1、2、3、4得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对比产品A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和胆固醇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1,不含磷脂;对比产品B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胆固醇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3:1,所用的是胆固醇而非胆固醇硫酸盐。将上述六种脂质复合物用IOmL无菌注射用水复溶后,与人血以11体积进行稀释,随后再用0.ImMEDTA、10%乳糖(w/v)、pH7.4的缓冲液进行稀释,用于测定粒度。稀释后立即稀释后,20分钟后分别测定粒度。结果见表2,本发明的制剂在血浆中粒径变化小,其中以实施例2(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31)变化最小。可见,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与在血浆中的稳定性有直接相关性,即在生理盐水中越稳定,则在血浆中越稳定。本发明的脂质复合物在生理盐水中稳定,提高了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表2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在血浆中的稳定性对比<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3、输液反应试验。为了验证本发明脂质复合物是否降低了输液反应发生率,进行以下试验。本发明产品选用实施例1、2、3得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对比产品A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和胆固醇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1,不含磷脂;对比产品B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胆固醇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3:1,所用的是胆固醇而非胆固醇硫酸盐。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120只,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A组尾静脉给予对比产品A;B组尾静脉给予对比产品B;C组尾静脉给予实施例1的脂质复合物;D组尾静脉给予实施例2的脂质复合物;E组尾静脉给予实施例3的脂质复合物。给药剂量均为3mg/kg,给药后观察小鼠的输液反应,结果见表3。从实验结果可见,本发明的脂质复合物的输液反应明显降低。表3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在小鼠体内输液反应比较实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4、毒性试验。本发明产品选用实施例2得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对比产品A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和胆固醇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1,不含磷脂;对比产品B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胆固醇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3:1,所用的是胆固醇而非胆固醇硫酸盐。将上述3种脂质复合物对小鼠静脉给药观察急性毒性反应。连续观察七天,记录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计算出LD5tl值。结果显示,本发明产品的毒性明显降低。具体结果如下a)中毒症状对比产品A组80.6mg/kg给药后,立即死亡四只,症状为兴奋、抽搐,心跳和呼吸加快。对比产品B组7.00mg/kg给药后,立即死亡三只,症状同上。实施例2组99.7mg/kg于给药后四小时死亡一只,中毒症状有呆立、耸毛、呼吸及心跳加快而死亡,动物尸检,肉眼观察重要脏器未见明显病变,表现兴奋、抽搐、心跳和呼吸加快,直至死亡。b)LD50值表4LD5Q值的对比实A剂量对数剂动物数死亡动物机率单死亡率LD5g及95%可信验(mg/kg)量(X)(只)数(只)位(Y)(%)限(mg/kg)组_对22.63.11821013.7210比30.83.42621044.75403889产44.33.79081065.2560‘(38.45-39.33)品54.84.00371085.8480A80.64.389610_9_6.2890_对3.661.297410_13.71810比4.301.45861044.74740--5.07产5.061.62131044.74740-(4.57-5.63)品5.951.783310_65.25360B7.001.945810_107.620100__19.52.96881002.380实_35.63.57351024.1620施55.2252.13.95401044.7540例(54.79-55.65)73.34.29511085.84802__99.74.602510__9__6.2890__结果显示,对比产品A组LD5tl为38.89(38.45-39.33)mg/kg,对比产品B组LD5tl为5.07(4.57-5.63)mg/kg,实施例2组LD50为55.22(54.79-55.65)mg/kg,本发明产品组比对比产品A组和B组的急性毒性分别小约1.4倍和11倍。5、产品稳定性研究。由实施例1、2、3、4制得的四种脂质复合物冻干品,用注射用水复溶,使两性霉素B浓度约为5mg/mL,置4°C下放置8天,分别于第0、2、6和8天取样,并用生理盐水稀释,置激光粒度仪中测定其平均粒度,结果见表5。由表可以看出131摩尔比的复合物在储存中粒度最稳定。表5储存对平均粒径(nm)的影响――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储存天数<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相对于对比产品A和对比产品B,其在生理盐水及血浆中的稳定性提高,粒径变化小,输液反应减少;其粒径小,毒性显著降低(分别约降低1.4倍和11倍)。同时本发明所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可以用生理盐水稀释,扩大了临床适用范围,提高了临床使用方便性。因此,本发明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显著进步。6、血红细胞钾离子释放研究。本发明产品选用实施例1、2、3得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对比产品A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和胆固醇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1,不含磷脂;对比产品B为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两性霉素B、胆固醇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3:1,所用的是胆固醇而非胆固醇硫酸盐。用新鲜人静脉血加入含肝素钠试管中,置4°C低温离心机并以1500g离心力下离心10分钟,收集血红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清洗血红细胞并稀释成约4X107cell/ml。用5%葡萄糖溶液分别将对比产品A、对比产品B、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样品稀释成两性霉素B浓度为0.5mg/mL0.04ug/mL系列药液,并在37°C下平衡60分钟。将药液与4xl07Cell/mL血红细胞溶液以11(ν/ν)混合后,在37°C下振荡孵化4小时。取适量混合液于离心管中,在4°C、2000g离心力下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用BECKMANSYNCHRON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红细胞释放钾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当两性霉素B浓度小于0.25ug/mL时,本发明实施例样品和对比产品A和B对血红细胞中K+释放没有显著差别,但当两性霉素B浓度大于0.6ug/mL(远远低于两性霉素B起效的血药浓度)时本发明实施例样品对血红细胞中K+释放明显小于对比产品A和B,本发明实施例样品引起血红细胞中K+释放量比对照产品A和B小约4倍。权利要求一种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0.5~10∶0.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150.5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胆固醇硫酸盐为胆固醇硫酸钠和胆固醇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胆固醇硫酸盐为胆固醇硫酸钠。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脂为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氢化大豆卵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和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脂为大豆卵磷脂。7.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按1:0.510:0.310的摩尔比溶于有机溶剂中;(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料在5060°C下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干燥24小时;(3)将冻干保护剂溶解于pH68的缓冲液中,使得冻干保护剂在缓冲液中的浓度为50150mg/mL;(4)将步骤(2)所得物料加入至步骤(3)所得物料中,使得两性霉素B在缓冲液中的浓度为37mg/mL,水化,过高压均质机直至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平均粒径小于lOOnm,用0.22μm滤膜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即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甲醇、正丁醇、异丙醇、2,5_二甲基呋喃、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二甲醚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冻干保护剂为甘露醇、乳糖、蔗糖、海藻糖、葡萄糖、麦芽糖、羟丙基-β_环糊精、人血白蛋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泊洛沙姆188中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和Ν-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缓冲液中的任意一种。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它包括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盐和磷脂的摩尔比为1∶0.5~10∶0.3~10。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复合率≥95%,且粒径较小,平均粒径≤100nm,复溶后的粒径为50~250nm。本发明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在生理盐水及血浆中稳定,因此毒性及输液反应较低,可以采用生理盐水稀释,也提高了临床使用范围及方便性。本发明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便于大生产。文档编号A61K47/24GK101797264SQ20101013075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申请日期2010年3月23日优先权日2010年3月23日发明者卢智俊,李雄海申请人:广州朗圣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