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4393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一种用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这些中药组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特别是铅丹黑膏药,洗剂以及这些中药细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痹症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 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内经》对痹证的病因、证候分类、以及转归与预后等已有明确的认识。后世医家论述较多,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汉唐时期即已积累了大量治疗痹证的有效方剂。明清时期对痹证的病机、辨证、治则以及方药的选择、配伍等均有发展,使痹证的辨证论治渐趋完整。痹证作为症状可见于西医的风湿热、风湿件关节炎、类风湿件关节炎、华骨神经痛, 以及量Mt^性疾病,其他如布氏杆菌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脉管炎、系统件红斑狼疮、多发件心肌炎等也可见到痹证证候。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病久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一般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痹证起病一般不明显。疼痛呈游走性或有定处,有的为刺痛、或麻木、或肿胀。但部分患者起病有发热、恶风、口渴、咽红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继之出现关节症状。本病初起, 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肤经络。久病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病位则深入筋骨或脏腑。临床上可出现瘀血痰浊阻痹;气血亏虚;或复感于邪,脏腑损伤等病理变化。痹证发病原因[1]正虚,即正气不足。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这些能力又无不以人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脏腑经络之功能为基础。因此,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低下、失调的概括,由于正气不足是瘦症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又说内因正虚。引起正虚的原因不外下述三个方面1、禀赋不足禀赋是痹症发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研究也证实,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2、劳役过度首先,劳力过度致正虚进而可致痹症。其次,劳神过度及房劳过度同样有损正气而致痹症。其三,不仅过劳易伤正气,过逸同样有所遗害。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若长期不运动、 不锻炼,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呼吸气短,言语无力,纳呆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状。3、大病、久病、或产后正虚作为引发痹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成因不外上述3个方面,另外饮食失调、外伤亦可以引起正虚,上述诸多因素又往往相互影响,一虚俱虚,不可捷然分开。[2]邪侵(1)季节气候异常季节气候异常是指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者不及,或者非其时而有其气,春天当温而寒,冬天当寒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聚,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淫”而致痹。从临床上来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件件遇寒冷、潮湿的气候而发病。且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者缓解,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2)居外环境欠佳其人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而易患痹证。(3)起居调摄不慎导致邪侵易发痹证的第三个原因是起居不慎。既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病后及劳后居处檐下、电风扇下,汗出入水中,冒雨涉水等。痹证辨证依据病因以及病邪的偏盛,痹证一般分为风寒湿瘦和热痹两大类。辨证时,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热痹(风湿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局部无红肿灼热,喜暖畏寒;对风寒湿痹又应区别风寒湿偏盛的不同。风邪偏盛,则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风痹(行痹);寒邪偏盛,则痛有定处,疼痛剧烈为寒痹(痛痹) 湿邪偏盛,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为湿痹(着痹)。其次辨患者体质,阳气虚衰者,多呈虚胖体型,属风寒湿痹。阴精不足者,多呈瘦削体型,多属风热湿痹。此外,对病程久者,尚应辨识有无痰瘀阻络,气血亏虚及脏腑损伤证候。痹为闭阻不通之意,故治则以宣通为主,气血流通,营卫复常,则痹证可逐渐痊愈。除内服药物治疗外、针灸、熏洗等疗法,均有一定效果。风痹风痹初起,邪气较浅,尚未入脏腑,多发于膝、腕等关节。证见肢体关节酸痛, 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用防风汤加减。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宜寒热并用,方用桂枝芍药汤加减。寒痹寒气偏盛,入于筋骨,肢体关节为主要疼痛部位。证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头汤加减。湿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证见肢体关节重着,肿胀, 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用薏苡仁汤加减。热痹风、寒、湿痹后期化热伤阴,高热、久热不解而形成。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用白虎加桂枝汤。若热痹化火伤津,可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更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方用犀角散。痹证迁延不愈,多呈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证候。
①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日久,瘀阻于络,津凝为痰,痰瘀痹阻。出现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疼痛时轻时重,舌质紫,苔白腻,脉细涩等症。治宜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用桃红饮加减。②痹证日久不愈而气血耗伤,为气血虚痹。证见骨节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为甚,或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黄少华,心跳乏力,短气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舌质淡, 苔白,脉濡弱或细数。治宜调补气血为主,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③痹证日久不愈,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形成脏腑痹。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如证见心悸气短,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舌质淡,脉虚数或结代。治宜益气养心、温阳复脉,方用炙甘草汤加减。痹证初起,正气尚未大虚,病位较浅,不难痊愈。但病邪深入,由经络、肌腠而渐至血脉、筋骨,出现关节畸形,甚至损及内脏,引起心痹者,病程缠绵,预后不良。加强体质锻炼,避免居住在潮湿环境,注意冷暖,对预防痹证的发生有一定作用。辨证论治风湿热痹型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1.主方官痹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处方防己、北杏仁各12克,连翘15克,滑石、薏苡仁各30克,桅子12克,忍冬藤 30克,赤小豆20克,蚕砂10克,龙胆草12克,桑枝30克,甘草6克。水煎服。皮肤有红斑者,加牡丹皮、地肤子各12克,赤芍15克。化火伤阴者,加生地黄20 克,玄参、麦冬各15克。2.单方验方(1)四物四藤合剂(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川芎各9克,生地黄、鸡血藤、海风藤、宽筋藤、桑寄生、络石藤各 15克,独活、地龙各6克。水煎服。(2)葛根银花藤合剂(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葛根60克,忍冬藤45克,丝瓜络15克,路路通1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 1剂。风寒湿痹型证见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或有肿胀,遇阴雨寒冷则疼痛加剧,得热痛减,口淡不欲饮或喜热饮。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1、主方蠲痹汤(程钟龄《医学心悟》)处方羌活、独活、奏艽各12克,海风藤30克,桂枝、当归各10克,川弯6克,威灵仙、白芍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风胜者,加防风,白芷各10克。湿胜者,加防己12克,薏苡仁20克,萆蘚15克。寒胜者,加川乌头、熟附子各10克,细辛3克。2、中成药(1)追风透骨丸,每次9克,每日3次。(2)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3)风湿药丸,每次1丸,每日2次。3、单方验方(1)除痹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桂枝、羌活、独活各9克,川芎10克,_、寻骨风、木瓜、白花蛇、防风各12
克。水煎服。(2)桂枝活络汤(赖天松等《II缶床奇效新方》)处方桂枝、赤芍各15克,白芍、丹参各30克,乳香、没药、炒穿山甲各10克,当归 12克,蜈蚣2条,秦艽20克,甘草3克。水煎服。痰瘀痹阻型证见搏证日久,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涩。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方药1、主方桃红饮(林骊琴《类证治裁》)加味处方当归尾12克,川芎9克,桃仁、红花各10克,威灵仙15克,穿山甲20克,地龙、土鳖虫各9克,白芥子、胆南星各10克,乌梢蛇、露蜂房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2、中成药(1)小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2)活络止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3、单方验方治痹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茯苓12克,桃仁、红花、川芎、 蜂房、桂枝各6克,丹参9克。水煎服。久痹正虚型证见骨节疼痛,时轻时重,腰膝软痛,形瘦无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法养血益气,培补肝肾。方药1、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处方独活、秦艽、当归、桂枝各 12克,桑寄生20克,川芎、熟地黄、白芍、茯苓、续断、党参、牛膝各15克,狗脊、杜仲1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若久痹内舍于心,可选用炙甘草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2、中成药(1)舒筋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2)壮腰关节止痛丸,每次9克,每日3次。3、单方验方(1)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nM^、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弯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2)龙蛇散(周长勤《广西中医药》1985. 3)处方地龙、白花蛇各150克,土鳖虫、蜈蚣、僵蚕、全蝎、蜣螂各30克,穿山甲20 克。共研干为细末,分成20包,每日1包,分2次冲服。痹证治疗的其他疗法1、外治法(1)威灵仙60克研末,葱白30克捣烂,用醋适量共调成糊状,外敷贴于痛处。(2)丝瓜络30克,地龙20克,莱菔子12克,共捣烂,外敷痛处。(3)乳香、没药各10克,地骨皮15克,车前草20克,共捣烂,用白酒调拌,外敷贴于痛处。(4)鲜威灵仙500克,松树针90克,甘草50克。水煎,熏蒸并热敷痛处,每日1次, 每次1小时。(5)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研末,共炒热,用布包熨痛处。(6)川乌头、草乌、松节、生胆南星、生半夏各30克,共研细末,浸酒外擦患处(不可内服)。2、针灸疗法按不同部位,关节选择相应穴位,也可选阿是穴。肩部肩髑,肩髎,肩贞、肩前、肩后。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天泽。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髀部 ,居髎,悬钟。股部秩边,承扶,阳陵泉。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中脉,照海,昆仑,丘墟。行痹者,加隔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足三里、商丘。热痹者, 加大椎、曲池。操作行痹、热痹者,用毫针泻法浅刺,并可用皮肤针叩刺。痛痹者,多灸,深刺留针,可兼用隔姜灸。着痹者,针灸并施或兼用温针、皮肤针和拔罐法。3、饮食疗法(1)胡椒根煲蛇肉胡椒根50克,蛇肉250克,共煲汤服食。适用于风寒湿痹。(2)老桑枝煲鸡老桑枝100克,母鸡1只(去毛及内脏),加适量清水共煲汤,盐调味饮汤食鸡。适用于风湿热湿。(3)千斤拔杜仲煲猪尾千反拔、狗脊各30克,猪尾1条,加清水适量共煲汤,饮汤吃肉。适用于久痹肝肾亏虚。4、预防调护注意防寒、防潮,避免风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汗出勿当风,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身热汗出入水洗浴等。患者应加强个体调摄,如房事有节、饮食有常、劳逸结合、起居作息规律化等。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患者对寒凉之品不宜多食,如雪条、竹笋、通菜等。5、各种药酒治疗痹症。
6、西医治疗痹症可缓解症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且毒副作用大,不宜提倡。
背景技术
痹症是顽疾,短期难治愈。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压力。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或起居不慎或为了工作不顾生活环境,长期在高温、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导致邪侵而易发痹症。由于痹症迁延不愈,现有技术在治疗方面存在用药麻烦,疗程长,疗效差,副作用多,价格昂贵等诸多不足之处,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使痹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和正确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痛苦,本申请发明人积累了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创造出了名为1 风湿热痹膏。2风寒湿痹膏。3活血化瘀膏的中药组合物。分别用于治疗1风湿热痹所致的关节红肿、灼热疼痛。2风寒湿痹所致的肌肉、关节酸困冷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屈伸不利者。3痰瘀痹阻痹症日久,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者。另外还用于治疗闭经和坠胎(终止妊娠)等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为铅丹黑膏药,辩证施治,外贴患处后能很快缓解和消除疼痛症状, 根据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辩证合理选用,结合整体观念能缩短疗程达到治愈的目的,临床效果十分令人满意,是目前所用药物所不能比拟的。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补充现有技术和药物品种在辩证施治方面之不足,给痹症患者提供使用简便,对证施治,疗效确切的中医外用方药进行治疗。二、实施技术转让或合作,扩大产量,让更多的患者能够购到此药,得到合理治疗。三、通过中药制剂对痹症的治疗,体现了祖国医学瑰宝的博大精深,从而启发人们在积极研发中药方面多做贡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痹症1、风湿热痹2、风寒湿痹3、痰瘀痹阻等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包含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本发明的基本中药组合物)黄连4-6份黄芩4-6份黄柏4-6份龙胆草1-3份生地2-4份桅子2-4份连翘3_5份赤芍1_3份牡丹皮1-3份大黄4-6份桂枝1-3份防风1-3份白芷1-3份羌活1_3份独活1_3 份威灵仙2-4份防己1-3份秦艽1-3份木瓜2-4份海风藤2_4份桑枝1_3份蚕沙0.5-1. 5份乌蛇2-4份薏苡仁1-3份地肤子1-3份附子4_6份川乌4_6份草乌4-6份干姜4-6份细辛3-5份川芎2-4份乳香2_4份没药0. 5-1. 5份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黄连5份黄芩5份黄柏5份龙胆草2份生地3份桅子3份连翘4份赤芍2份牡丹皮2份大黄5份桂枝2份防风2份白芷2份羌活2份独活2 份威灵仙3份防己2份秦艽2份木瓜3份海风藤3份桑枝2份蚕沙1份乌蛇3份薏苡仁2份地肤子2份附子5份川乌5份草乌5份干姜5份细辛 4份川芎3份乳香3份没药1份
8
本中药组合物中还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三棱2-4份莪术2-4份丹参2_4份元胡1_3份鸡血藤2_4份桃仁2_4 份红花2-4份川牛膝2-4份穿山甲1-3份鸡内金3-5份水蛭0.5-1. 5份土元 2-4份全虫2-4份蜈蚣2-4份地龙1-3份天南星2_4份胆南星2_4份白附子 2-4份白芥子2-4份当归1-3份白芍1-3份桑寄生1_3份马钱子1_3份木鳖子0. 5-1. 5份路蜂房0. 5-1. 5份黄丹130-170份麻油330-370份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三棱3份莪术3份丹参3份元胡2份鸡血藤3份桃仁3份红花3份川牛膝3份穿山甲2份鸡内金4份水蛭份土元3份全虫3份蜈蚣3份地龙 2份天南星3份胆南星3份白附子3份白芥子3份当归2份白芍2份桑寄生 2份马钱子2份木鳖子1份路蜂房1份黄丹150份麻油350份本中药组合物还可将附子4-6份川乌4-6份草乌4_6份干姜4_6份当归 1-3份川芎1-3份赤芍1-3份牡丹皮1-3份大黄4-6份桂枝1_3份的重量配比改为附子3-5份川乌3-5份草乌3-5份干姜3_5份当归2_4份川芎2_4份赤芍2-4份牡丹皮2-4份大黄2-4份桂枝2-4份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附子4份川乌4份草乌4份干姜4份当归3份川芎3份赤芍3份牡丹皮3份大黄3份桂枝3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制成各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优选以铅丹黑膏药,酒剂,洗剂,袋泡剂,合剂,煎剂,颗粒剂,冲剂,片剂,胶囊剂等形式存在。[方解]1、风湿热痹膏中;黄连、黄柏、黄芩、龙胆草清热除湿;生地、连翘、赤芍、牡丹皮、 桅子、大黄清热解毒;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元胡、土元活血祛瘀止痛;木鳖子消肿散结; 防己、桑寄生、薏苡仁、桑枝、蚕沙、乌蛇、全虫、蜈蚣、路蜂房、地肤子搜风祛风除风湿,诸药合用共凑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之功。2、风寒湿痹膏中附子、川乌、草乌、干姜、细辛均为大辛大热之品,能温里驱寒止痛;天南星、白附子、马钱子、木鳖子化痰祛风通络;当归、川芎、白芍、鸡血藤补血养血 ’海风藤、威灵仙、羌活、独活、秦艽、桂枝、白芷、防风、防己、薏苡仁祛风除湿利湿;乌蛇、全虫、 蜈蚣、土元为血肉有情之品,搜风祛风通络止痛,诸药共凑驱寒除湿,祛风通络,温经止痛之功。3、活血化瘀膏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补血活血祛瘀;胆南星、白芥子化痰;附子、川乌、草乌、干姜、桂枝温经祛寒止痛;三棱、莪术、川牛膝、牡丹皮、威灵仙、木瓜、大黄、鸡内金、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止痛;乌蛇、全虫、蜈蚣、土元、水蛭、地龙、 穿山甲搜风祛风,破淤血,通经。诸药共凑活血搜风,驱寒止痛,软坚散结,化瘀通经之功。[功能]1、风湿热痹膏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2、风寒湿痹膏驱寒除湿,祛风通络,温经止痛。3、活血化瘀膏活血搜风,驱寒止痛,软坚散结,化瘀通经。
[主治用途]1、风湿热痹膏用于风、湿、热邪所致的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淋巴结肿大,急慢性乳腺炎,乳痈,疮,疖,疔毒,无名痈肿等。2、风寒湿痹膏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酸困冷痛,面部中风,肩周炎, 腰、腿疼,坐骨神经痛,脚跟痛,痹症型颈椎病、腰椎病;也可用于脾肾阳虚、脾胃虚寒、腹部着凉或过食生冷所致的腹胀、腹痛、腹泻、五更泄。3、活血化瘀膏用于痹症日久,痰瘀痹阻所致的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骨刺,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还用于坠胎(终止妊娠),也用于治疗乳腺增生,气滞血瘀所致的闭经,子宫肌瘤等。[使用方法]1、痹症患者,可根据病情辨证选用,将黑膏低温烘软,贴于患处,每帖膏药可贴用三天,连用2-3贴后、可暂停1-2天,视病情贴用,直至痊愈。2、脾肾阳虚,脾胃虚寒或腹部着凉或过食生冷油腻所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或五更泄患者,可将风寒湿痹膏低温烘软,贴于神阙穴(肚脐),每贴三天,直至痊愈。肾阳虚者, 贴于双侧肾腑。3、乳腺增生者,将活血化瘀膏贴于患处(增生部位)每帖三天。气滞血瘀所致闭经,子宫肌瘤及用于坠胎(终止妊娠)者,将活血化瘀膏贴于神阙穴(肚脐),待阴道口见红 (血)时、即去掉膏药。附阙穴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人体诸经之百脉, 所以脐和诸经百脉相通,脐又为冲任循行之所,而且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岐”,故三脉经气相通。故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内连五脏六腑、脑及胞宫。《难经》中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神阙穴,功能健脾补肾、和胃理肠、温经通络、温阳救逆、开窍复苏、强肾调经、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注意事项]1、黑膏药贴用时,低温烘软,注意温度适宜,不可过热,以免烫伤。贴后如皮肤产生发痒者,可将黑膏药暂时揭去,用热毛巾轻拂,切勿抓破,待痒止后再贴用。2、痹症患者在贴用黑膏药时,注意勿受风寒,勿浸凉水,保持心情舒畅,并可在膏药外热敷,以利发揮药效,同时还应注意保养和适当锻炼。3、活血化瘀膏在治疗闭经,子宫肌瘤或用于坠胎(终止妊娠)者时,应视病情,及时揭掉黑膏药,以免造成出血量过多。4、过敏患者慎用,孕妇禁用。同现代技术相比本中药组合物具有取才容易,使用方便,辨证论治,针对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诸多优点。不足之处为,夏季天热贴用时洗澡不方便,可改制成洗剂或其它方便使用的剂型,以克服其不足。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通过下述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成份,产地来源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热痹,风寒湿痹,痰瘀痹阻,另外还用于治疗闭经和坠胎(终止妊娠)等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点在于它包含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黄连4-6份黄芩4-6 份黄柏4-6份龙胆草1-3份生地2-4份桅子2-4份连翘3_5份赤芍1_3份牡丹皮1-3份大黄4-6份桂枝1-3份防风1-3份白芷1-3份羌活1_3份独活1_3 份威灵仙2-4份防己1-3份秦艽1-3份木瓜2-4份海风藤2_4份桑枝1_3份蚕沙0.5-1. 5份乌蛇2-4份薏苡仁1-3份地肤子1-3份附子4_6份川乌4_6份草乌4-6份干姜4-6份细辛3-5份川芎2-4份乳香2_4份没药0. 5-1. 5份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各种成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黄连5份黄芩5份黄柏5份龙胆草2份生地3份桅子3份连翘4份赤芍2份牡丹皮2份大黄5份桂枝2份防风2份白芷2份羌活2份独活2份威灵仙3份防己2份秦艽2份木瓜3份海风藤3份桑枝2份蚕沙1份乌蛇3份薏苡仁2份地肤子2份附子5份川乌5份草乌5份干姜5份细辛4份川芎3份乳香3份没药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该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三棱2-4份莪术2-4份丹参2-4份元胡1-3份鸡血藤2_4份桃仁2_4份红花2_4 份川牛膝2-4份穿山甲1-3份鸡内金3-5份水蛭0.5-1. 5份土元2_4份全虫 2-4份蜈蚣2-4份地龙1-3份天南星2-4份胆南星2_4份白附子2_4份白芥子2-4份当归1-3份白芍1-3份桑寄生1-3份马钱子1-3份木鳖子0. 5-1. 5份路蜂房0. 5-1. 5份黄丹130-170份麻油330-370份
4.按照权利要求3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各种成分的重量配比如下三棱3份莪术3份丹参3份元胡2份鸡血藤3份桃仁3份红花3份川牛膝3份穿山甲2份鸡内金4份水蛭份土元3份全虫3份蜈蚣3份地龙2份天南星3 份胆南星3份白附子3份白芥子3份当归2份白芍2份桑寄生2份马钱子2 份木鳖子1份路蜂房1份黄丹150份麻油35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该中药组合物还可将附子4-6份川乌4-6份草乌4-6份干姜4-6份当归1-3份川芎1-3份赤芍1_3份牡丹皮1_3份大黄 4-6份桂枝1-3份的重量配比改为附子3-5份川乌3-5份草乌3_5份干姜3_5份当归2-4份川芎2-4份赤芍2-4份牡丹皮2-4份大黄2_4份桂枝2_4份
6.按照权利要求5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各种成分的重量配比如下附子4份川乌4份草乌4份干姜4份当归3份川芎3份赤芍3份牡丹皮3份大黄3 份桂枝3份
7.按照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任何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8.按照权利要求7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是铅丹黑膏药,酒剂,洗剂,袋泡剂,合剂,煎剂,颗粒剂,冲剂,片剂,胶囊剂等形式存在。
9.按照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风湿热痹,风寒湿痹,痰瘀痹阻。另外还用于治疗闭经和坠胎(终止妊娠)等疾病。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各种成分进行混合。
全文摘要
我发明了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遵照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辩证施治,特别适用于治疗风湿热痹,风寒湿痹,痰瘀痹阻等疾病。另外还用于治疗闭经和坠胎(终止妊娠)。这些中药组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剂型。特别是铅丹黑膏药及这些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辩证施治,针对性强,给此类疾病患者提供了使用方便,辩证施治,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比较全面的中医治疗方药。
文档编号A61P19/00GK102247585SQ20101019060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潘治宇 申请人:潘治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