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871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中药及其加工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 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胆囊炎的发病率在不 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患有胆囊炎及其并发症死亡人数以每年20倍的数量递 增。由于大部分胆囊炎病人,并未真正认识到其病的危害,忽视了早期治疗,以至于引起了 无法治疗的并发症。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胆道细菌感染、结石阻塞、寄生虫、胆固醇代谢 失常、胆汁淤积等多种原因引起。传统的治疗方法常为西药治疗和手术治疗。西药治疗多 为抗生素进行消炎,口服或输注,久而久之易产生抗药性,不能消除病灶深部的炎症,所以 不能达到彻底治愈。手术治疗常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采用,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 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但 还必须考虑到预期的结果以及术后出血、感染等对患者的影响等问题,并且对患者来说痛 苦较大。中医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疗效好、副作用少,有其独特的疗效,中医能综合调整人 体功能,改善机体病例状态及内环境。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 大优势,治胆多以疏肝为达,理脾为和。胆囊炎在治疗原则上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 理论。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中医药治疗胆囊炎取得了较 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的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所要解决的技 术问题是遴选所需的中草药复方配伍后确认其生物活性。本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点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的口服制 剂柴胡10-20份、黄芩6-12份、大黄4-8份、虎杖6_12份、郁金6_12份、枳实6_12份、川 楝子10-20份、延胡素10-20份、白芍6-12份、甘草4_8份。优选柴胡14-16份、黄芩8-10份、大黄5_7份、虎杖8_10份、郁金8_10份、枳实 8-10份、川楝子14-16份、延胡素14-16份、白芍8-10份、甘草4-8份。最佳柴胡15份、黄芩9份、大黄6份、虎杖9份、郁金9份、枳实9份、川楝子15 份、延胡素15份、白芍9份、甘草6份。实验表明,将上述中药材加工成富含活性成分的原药后可同药学上允许的辅料加 工出药剂学中的任一种口服制剂,例如散齐 、片齐 、水丸、胶囊齐 、颗粒齐 、口服液等剂型,优 选颗粒剂。本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原药的制备和制剂的加工,所述的原药制备过程如下取配比量的大黄、虎杖、延胡索加55 65% (质量百分浓度,下同)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 滤过,得醇提滤液备用;取配比量柴胡、郁金、枳实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 备用;取配比量的黄芩、川楝子、白芍、甘草与以上两次药渣加水煎煮,煎液滤过,滤液浓缩 为清膏,清膏放冷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70%,搅勻,静置,滤过;滤液与上述醇提滤液合 并,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稠膏和挥发油即是富含活性成分的原药。将稠膏和挥发油同药学上允许的辅料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 的口服制剂。如散剂、片剂、水丸、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口服剂型。优选为颗粒剂。在所述药物配伍中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用于寒热往 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痢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黄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壮 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大黄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经。攻积导滞、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淤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淤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 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虎杖味苦,性平。入肝、胆、肺经。祛风利湿、破淤定痛、通经、止咳化痰。用于风湿 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 烫伤、恶疮癣疾。郁金味辛、苦,性凉。入心、肺、肝经。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用于胸腹胁肋诸痛、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枳实味苦,性寒。入脾、胃经。破气、散痞、泻痰、消积。用于胸腹胀满、胸痹、痞 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川楝子味苦,性寒,有毒。入肝、胃、小肠经。除湿热、清肝火、行气止痛、杀虫疗 癣。用于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延胡素味辛、苦,性温。入肝、胃经。活血、散淤、理气、止痛。用于心腹腰膝诸痛、 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用于胸腹胁 肋疼痛、四肢挛痛、泻痢腹痛、头痛、眩晕、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用于脾胃 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癎或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荡, 解药毒及食物中毒。本发明药物具有抗炎、镇痛及利胆、舒肝解郁、清热利胆、通腑泻下之功效。主治肝 胆气郁型胆囊炎所致右肋胀痛或心下痞满、胸闷不舒、纳食减少、嗳气频作、大便干结或困 难。对胆囊炎引起的疼痛、炎症等有一定的治疗和缓解作用。以下通过本发明药物的药效学试验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本发明药物大、中、小剂量组(17. 5g生药/kg、8. 8g生药/kg、4. 4g生药/kg,分别 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8、9、4. 5倍)灌胃给予小鼠7天后,经统计学分析与模型组比较,均可 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 <0.05)和提高肿胀抑制率。吲哚美辛组与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所述的生药即是原料药中药材,下同。2、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小鼠腹腔注射0. 6 %醋酸后,可以造成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加(P < 0.01);本发明药物大、中、小剂量组(17.58生药/1^、8.88生药/1^、4.48生药/ kg,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8、9、4.5倍)灌胃给予小鼠7天后,经统计学分析与模型组比 较,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P <0.01);吲哚美辛组与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比较无 显著差异(P > 0. 05)。试验1、2提示本发明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3、对小鼠因醋酸所致扭体次数的影响本发明药物大、中、小剂量组(17. 5g生药/kg、8. 8g生药/kg、4. 4g生药/kg,分别 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8、9、4. 5倍)灌胃给予小鼠7天后,可明显对抗因0. 6%醋酸所致小鼠 的扭体次数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均可降低小鼠扭体次数(P < 0. 01)。吲哚美辛组与本发明 药物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 05)。4、对小鼠因热板所致痛闭值的影响本发明药物大、中、小剂量组(17. 5g生药/kg、8. 8g生药/kg、4. 4g生药/kg,分别 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8、9、4.5倍)灌胃给予小鼠7天后,可明显提高因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闽 值,经统计学分析,在给药后30分钟和60分钟时小鼠的痛闽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具有显 著意义,吲哚美辛组与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 05)。试验3、4提示本发明药物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5、对大鼠利胆作用本发明药物大、中、小剂量(13. 6g、6. 8g、3. 4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 18、9、4. 5倍)组均可增加大鼠胆汁流量。利胆片组与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 05)。提示本发明药物对大鼠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6、对家兔血清ALT、y -GT和血液中WBC数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血清ALT、γ-GT和血液WBC明显偏低(P<0. 01 0. 05); 与模型组比较,利胆片组与本发明药物大、中剂量组血清ALT、Y-GT明显降低(P < 0. 01 0. 05),利胆片组与本发明药物大、中、小剂量(9. 8g、4. 9g、2. 5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 用量的18、9、4.5倍)组血液WBC数目明显降低(P <0.01);利胆片组与本发明药物中剂 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 05)。7、对家兔胆汁、血清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汁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假手术组均偏低(P < 0.01),表明本次实验模型是成功的;与模型组比较,利胆片组与本发 明药物大、中剂量(9. 8g、4. 9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8、9倍)组血清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胆汁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降低(P < 0. 01 0. 05),其中胆汁直接胆红素 小剂量组(2. 5g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4. 5倍)亦降低(P <0.01);利胆片组与本发 明药物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 05)。8、对家兔胆汁流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胆汁流量偏高(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利胆片组与本 发明药物大、中、小剂量(9. 8g、4. 9g、2. 5g生药/kg,分别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8、9、4. 5倍)组胆汁流量明显增加(P < 0.01);利胆片组与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 05)。试验6、7、8提示本发明药物对胆囊炎家兔模型具有治疗作用。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发现本发明药物对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对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对细菌感染加胆石胆囊内注射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 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 )原药的制备1、柴胡10份、黄芩6份、大黄4份、虎杖6份、郁金6份、枳实6份、川楝子10份、 延胡素10份、白芍6份、甘草4份。具体制备过程如下按上述配比取大黄、虎杖、延胡索加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 时,合并提取液,提取液滤过,得醇提滤液备用;按配比取柴胡、郁金、枳实水蒸蒸馏提取挥 发油,收集挥发油备用;按配比取黄芩、川楝子、白芍、甘草与以上两次药渣加10倍量水煎 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5(80°C热测)的清膏,放 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搅勻,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滤液与上述醇提滤液合 并,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 35 (80°C热测)的稠膏,烘干粉碎成细粉。配用。(二)制剂的加工2、颗粒剂取本发明药物细粉400g与600g糊精混勻,用80%乙醇润湿,制成软材,过40目筛 制粒,60°C烘干1小时,用40目筛整粒,加入挥发油混勻,制成颗粒剂,分装成125包。3、胶囊剂取本发明药物细粉200g与300g淀粉混合,用85%乙醇润湿,制成软材,过40目筛 制粒,60°C烘干1小时,用40目筛整粒,加入挥发油混勻,经装胶囊,制成胶囊1000粒。4、片剂取本发明药物细粉200g与300g淀粉混合,用85%乙醇润湿,制成软材,过40目筛 制粒,60°C烘干1小时,用40目筛整粒,加入挥发油混勻后,加入5g硬脂酸镁、5g滑石粉混 勻,压片。制成1000片。5、口服液取本发明药物细粉400g、5g山梨酸加入水搅拌均勻后定容至1000ml,调PH值至 5. 5,粗滤、精滤,装入无菌、洁净、干燥的指形管或适宜的容器中,密封。制成口服液。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的口服制剂柴胡10 20份、黄芩6 12份、大黄4 8份、虎杖6 12份、郁金6 12份、枳实6 12份、川楝子10 20份、延胡素10 20份、白芍6 12份、甘草4 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柴胡14-16份、 黄芩8-10份、大黄5-7份、虎杖8-10份、郁金8-10份、枳实8-10份、川楝子14-16份、延胡 素14-16份、白芍8-10份、甘草4-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柴胡15份、黄 芩9份、大黄6份、虎杖9份、郁金9份、枳实9份、川楝子15份、延胡素15份、白芍9份、甘 草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制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是 颗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是 胶囊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是 片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是 口服液。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肝胆气郁性胆囊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原药的制 备和制剂的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药制备按下列过程进行按配比量取大黄、虎杖、 延胡索加55 6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滤过,得醇提滤液备用;按配比量取柴胡、郁金、 枳实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备用;按配比量取黄芩、川楝子、白芍、甘草与以上 两次药渣加水煎煮,煎液滤过,滤液浓缩为清膏,清膏放冷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70%,搅 勻,静置,滤过;滤液与上述醇提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肝胆气郁型胆囊炎的中药,其特征是以柴胡10-20份、黄芩6-12份、大黄4-8份、虎杖6-12份、郁金6-12份、枳实6-12份、川楝子10-20份、延胡素10-20份、白芍6-12份、甘草4-8份制备而成。可以被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内服剂型,制成散剂、片剂、水丸、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口服剂型。具有舒肝解郁,清热利胆,通腑泻下之功效。主治肝胆气郁型胆囊炎所至右胁胀痛或心下痞满,胸闷不舒,纳食减少,嗳气频作;大便干结或艰难。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对胆囊炎引起的疼痛、炎症等有一定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1961481SQ20101029497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张毅, 王章姐, 阚红卫, 陈师农, 陈曼, 马玲 申请人:安徽省药物研究所;陈师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