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68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手术的医疗器械,尤其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背景技术
人体长期缺钙,会引发骨质疏松,严重的会导致骨折。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 缩性骨折,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强调卧床休息,但不能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持续的、严重的 疼痛,而且在患者下床活动后由于伤椎的进一步压缩,疼痛及后凸畸形加重,导致胸腔容积 缩小,通气障碍,慢性缺氧,心肺功能障碍,死亡率明显升高。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及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迅速缓解疼痛、充分改善后凸 畸形等优点,为这一难治疾患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向病变椎体内注射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消除或减轻 腰部疼痛,预防椎体再次骨折的目的。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将特制的耐高压小球囊 送入椎体松质骨内,利用球囊扩张所产生的压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最后将骨水 泥注入球囊扩张后所产生的空腔内。这一方法可以重新恢复椎体高度,减轻后凸,恢复正常 脊柱力线,但也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如操作繁琐、球囊容易破裂(经专家调查统计破裂的 概率高达47% )。虽然球囊破裂后可以进行更换,继续手术,但注入球囊内用于观察球囊扩 张情况的显影剂会发生渗漏,而显影剂对人体是有害的。中国专利文献CN1755333A公开了一种金属网球椎体成型装置,用金属网球取代 球囊,避免球囊被锐利的骨缘刺破,但金属网球在抽出过程中,容易被凸出的骨缘勾住,导 致抽出困难,断丝遗留在体内,给手术的进行带来麻烦,并且其不具备控制金属网球扩张的 机构,操作起来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包括芯轴、推管、 撑开球、控制组件和壳体;壳体的整体形状为枪形,其内部形成空腔,壳体的枪杆与枪柄的 连接处的左侧设有手柄孔;芯轴包括芯轴主体;推管包括推管主体,推管主体为一中空管, 套在芯轴主体上,从而使得推管可相对于芯轴进行左右滑动;芯轴的右端与壳体的枪杆的 右端头固定相连,推管和芯轴的左端穿过壳体的枪杆的左端头,且向左伸出;撑开球是由 高分子医用塑料掺加显影剂制成的一体件;撑开球包括撑开球主体、位于左端的卡接头和 位于右端的插接头;撑开球套在芯轴主体的左部,且撑开球由其卡接头卡套固定在芯轴主 体的左端头上,撑开球由其插接头与推管主体的左端头可拆式插接固定连接;撑开球主体 由6至16个节套和位于相邻节套之间的连接筋条组成,每个相邻节套之间的连接筋条有 2至4条;撑开球主体的最左侧的节套与卡接头相连,撑开球主体的最右侧的节套与插接 头相连;当推管位于芯轴的右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展开状态;当推管位于芯 轴的左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卷曲状态,从而使得撑开球主体整体呈团状;控制
6组件包括推进板、复位控制板、连杆、手柄、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第三压缩弹簧和 控制开关;推进板和复位控制板通过各自上部所设的孔径略大于推管外径的通孔套在推管 上,与推管动配合,且推进板位于复位控制板的左侧;第一压缩弹簧的左端直接或间接与 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后的腔壁弹性接触,第一压缩弹簧的右端与推进板的左侧面弹性接 触,推进板的右侧面与壳体的左挡板相接触,从而使得推进板在左右方向上被弹性定位在 壳体的枪杆的内腔中;第二压缩弹簧和第三压缩弹簧分上下由各自的左端与壳体的左挡板 的右侧面弹性接触,第二压缩弹簧和第三压缩弹簧分上下由各自的右端与复位控制板的左 侧面弹性接触,复位控制板右侧上方与壳体的右挡板相接触,复位控制板右侧下方与控制 开关的控制件相接触,从而使得复位控制板在左右方向上被弹性定位在壳体的枪杆的内腔 中;手柄的上部穿过壳体的手柄孔伸入壳体中,且按照前后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连接在 壳体上;连杆的左端头与推进板的下部转动连接,连杆的右端头与手柄的上端头转动连接; 控制开关与壳体按照前后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连接,且控制开关的控制件基本呈扇形柱 体;使用时,或者控制件由其左侧平面与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上的腔壁相接触,而使得 控制开关处于空挡位置,或者控制件由其右侧平面与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上的腔壁相接 触,而使得控制开关处于推进档位置;在控制开关处于推进档位置时,复位控制板按照上部 向左倾斜的方式设置,其右侧面下部与控制开关的控制件的左侧平面按照面接触的方式接 触,其右侧上部与壳体的右挡板按照线接触的方式接触,且复位控制板在上下方向上卡紧 推管;在控制开关处于空挡位置时,复位控制板按照铅垂的方式设置,其右侧面下部与控制 开关的控制件的圆弧柱面以相切的方式接触,其右侧上部与壳体的右挡板按照面接触的方 式接触,且复位控制板与推管之间处于间隙配合状态。 上述扩张式椎体成形器还包括固定圈;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和 后壳体均为注塑一体件,且两者结构基本对称;前壳体包括前壳主体、左前挡板和右前挡 板;前壳主体包括前壳枪杆部、连接在前壳枪杆部右下方的前壳枪柄部和开设在前壳枪杆 部与前壳枪柄部的连接处的左侧的前壳手柄槽;前壳枪杆部的左端头和右端头均开设有1 个半圆形的凹槽;左前挡板和右前挡板分左右连接在前壳枪杆部上;左前挡板与前壳枪杆 部的内腔的上下侧以及前侧的腔壁相连;左前挡板上,分上下开设有2个开口朝向后方的 凹槽,上方的凹槽为半圆形,下方的凹槽为矩形;右前挡板与前壳枪杆部的内腔上侧的腔壁 相连;后壳体包括后壳主体、左后挡板和右后挡板;后壳主体包括后壳枪杆部、连接在后壳 枪杆部右下方的后壳枪柄部和开设在后壳枪杆部与后壳枪柄部的连接处的左侧的后壳手 柄槽;后壳枪杆部的左端头和右端头均开设有1个半圆形的凹槽;后壳主体的各部位与前 壳主体的各相应部位的所处位置及形状相对应;左后挡板、右后挡板分左右连接在后壳枪 杆部上,且所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位置与前壳体的左前挡板和右前挡板位于前壳枪杆 部上的位置相对应;左后挡板与后壳枪杆部的内腔的上下侧以及后侧的腔壁相连;左后挡 板上,分上下开设有2个开口朝向前方的凹槽,上方的凹槽为半圆形,下方的凹槽为矩形; 右后挡板与后壳枪杆部的内腔上侧的腔壁相连;推进板和复位控制板的下部均设有开口方 向朝下的凹槽;连杆的左端穿过复位控制板下部的凹槽,且伸入推进板下部的凹槽中,与推 进板的下部转动连接;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均套在推管上;第一压缩弹簧、推进 板、第二压缩弹簧和复位控制板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第三压缩弹簧套在连杆上,且位于推进 板和复位控制板之间;固定圈的中央开有圆孔,固定圈上开设有圆环形槽;固定圈由其中央的圆孔套在推管上,且位于第一压缩弹簧的左侧;固定圈由其环形槽的左右槽壁夹在后 壳枪杆部的左端头的半圆形凹槽的槽板处;推管的中段的第一小段的后部嵌入左后挡板的 半圆形凹槽中,连杆的左侧的一小段嵌入左后挡板的矩形凹槽中;芯轴还包括卡套在芯轴 主体的右端头上的固定柱,固定柱沿周向开设有圆环形凹槽;芯轴的固定柱由其环形凹槽 的左右槽壁夹在后壳枪杆部的右端头的半圆形凹槽的槽板处;推进板位于左后挡板的左 侧,推进板的右侧面与左后挡板的左侧面相接触;第一压缩弹簧的左端卡套在固定圈的右 端;第二压缩弹簧的左端与左后挡板的右侧面相抵;在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控制 板的右侧面的上部与右后挡板的左侧相接触;第三压缩弹簧的左端与左后挡板的右侧面弹 性接触;手柄的上部穿过后壳体的后壳手柄槽,且通过固定销与后壳体转动连接;前壳体 与后壳体相对设置,两者相互对准拼合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壳体;前壳枪杆部和后壳枪杆部 构成壳体的枪杆;前壳枪柄部和后壳枪柄部构成壳体的枪柄;前壳手柄槽和后壳手柄槽构 成壳体的手柄孔;前壳体的左前挡板和后壳体的左后挡板构成壳体的左挡板;前壳体的右 前挡板和后壳体的右后挡板构成壳体的右挡板;固定圈由其环形槽的左右槽壁夹在前壳枪 杆部的左端半圆形凹槽和后壳枪杆部的左端半圆形凹槽所共同形成的壳体左端的圆形孔 的孔板处,推管的中段的第一小段则位于左前挡板的半圆形凹槽与左后挡板的半圆形凹槽 所形成的前挡板的圆孔中,连杆的左侧的一小段位于左前挡板的矩形凹槽和左后挡板的矩 形凹槽所形成的矩形孔中,芯轴的固定柱由其环形凹槽的左右槽壁夹在前壳枪杆部的右端 半圆形凹槽和后壳枪杆部的右端半圆形凹槽所共同形成的壳体右端的圆形孔的孔板处;第 二压缩弹簧和第三压缩弹簧的左端分别与壳体的左挡板的右侧面弹性接触;固定销的前端 伸入前壳体的开口向后的销座中,手柄通过固定销与前壳体转动连接;各颗螺栓分别依次 穿过前壳体和后壳体,螺母各自套在相对应的螺栓的尾部,两者旋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前壳 体和后壳体固定在一起。上述前壳体的前壳主体还包括开设在前壳枪杆部上的长条前孔和设在前壳枪杆 部上且位于长条前孔上方的前壳刻度;后壳体的后壳主体还包括开设在后壳枪杆部上的长 条后孔和设在后壳枪杆部上且位于长条后孔上方的后壳刻度;推管还包括2个凸块,2个凸 块对称设置,分为前凸块和后凸块,前凸块从前方固定连接在推管主体上,后凸块从后方固 定连接在推管主体上,且两者均位于推管主体的右部;控制组件还包括2个复位拉手;2个 复位拉手分为前复位拉手和后复位拉手;推管的后凸块穿过后壳体的长条后孔向后伸出, 后复位拉手紧配合套在推管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后凸块上;前壳体与后壳体对准拼合固定在 一起后,推管的前凸块穿过前壳体的长条前孔向前伸出,前复位拉手紧配合套在推管的横 截面为矩形的前凸块上。上述前壳体还包括2块前限位挡块;2块前限位挡块均与前壳枪杆部的前侧的腔 壁相连,且分别位于长条前孔的上下两侧;位于上方的1块前限位挡块的左端部位的朝向 后下侧的部位为圆弧柱面,位于下方的1块前限位挡块的左端部位的朝向后上侧的部位也 是圆弧柱面,且该2个圆弧柱面属于同一个半圆柱面;后壳体还包括2块后限位挡块;2块 后限位挡块均与后壳枪杆部的后侧的腔壁相连,且分别位于长条后孔的上下两侧;位于上 方的1块后限位挡块的左端部位的朝向前下侧的部位为圆弧柱面,位于下方的1块后限位 挡块的左端部位的朝向前上侧的部位也是圆弧柱面,且该2个圆弧柱面属于同一个半圆柱 面;推管的中段的位于第一小段右方的第二小段位于2块前限位挡块和2块后限位挡块的弧形柱面所属的圆柱面所围绕的空间中。上述控制开关还包括拨杆和开关转轴,控制开关的控制件为注塑一体件,由两块 大小一致相对设置的扇形板和环形主体部组成,两块扇形板在顶角处通过环形柱体部相连 而构成控制件,且环形柱体部的腔体形状是弓形;连杆位于控制件的两块扇形板的中间; 开关转轴的中前段的横截面为与控制件的环形柱体部的腔体形状相配合的弓形,后段的横 截面为圆形;开关转轴的后端与后壳体转动连接,且位于右后挡板的右下方;开关转轴的 中段穿过控制件的环形主体部,与控制件在周向上相互限位;前壳体与后壳体对准拼合固 定在一起后,开关转轴的前端穿过前壳体,向前伸出,且开关转轴的前端与前壳体转动连 接;拨杆由其开口朝后的弓形盲孔紧配合套在开关转轴的前端头上,从而两者在周向上相 互限位,使得拨杆和控制件可一同相对于壳体进行转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化方案是上述扩张式椎体成形器还包括保护套;保护套包括 连接头、连接件、套管和乳胶套;连接头为注塑件,连接头的中央设有左右向的通孔;套管 为一水平设置的中空圆管,略粗于推管;套管为连接头的金属嵌件,套管的右端嵌入连接头 内;乳胶套的左端密封且开口向右,乳胶套由其右段包覆在套管的外部,且乳胶套的左段位 于套管的左端的左方,成为能从内部被弹性撑开的乳胶头;使用时,由推管连同芯轴和处于 展开状态的撑开球从右向左插入保护套的套管中,且撑开球的左段则伸入乳胶套的乳胶头 内;保护套由其连接头套在固定圈上,且通过其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固定圈上;当推动推管 相对于芯轴向左滑动时,撑开球全部进入乳胶头内,而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则处于卷曲 状态,从而使得撑开球主体整体呈团状,乳胶头被撑开呈鼓出形。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的撑开球由高 分子医用塑料掺加显影剂制成,方便了手术中对撑开情况的观察,且结构合理,扩张效果 好,安全可靠。该扩张式椎体成形器为枪式,其控制组件,结构简洁,可使撑开球逐步扩张, 通过多次抓紧手柄使得撑开球完成扩张,全过程无需多余操作,使用极为方便,大大提高了 手术的效率。(2)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可以加装保护套,在扩张式椎体成形器扩张 过程中,由于撑开球受到导向套的套管的阻挡,故而撑开球只在乳胶头处逐步堆积,最终将 乳胶头撑开至球形。这一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金属网球或球囊在抽出过程中,容易被凸出 的骨缘勾住,导致抽出困难的问题。加装保护套后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安全可靠,保证手术 的高效性的同时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3)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通过把开关拨到空挡位置,拉动复位拉手使 撑开球复位,操作简便,复位迅速,安全性高。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的壳体上印有刻度,方便控 制撑开球的扩张程度,可计算出撑开部的容积大小。(4)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中的保护套可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抽出 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后,直接向由保护套的乳胶头形成的球囊中注入骨水泥,再使用特殊工 具将球囊与保护套的套管分离留于体内,手术后球囊渐渐被人体吸收,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图1中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的主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从A向观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撑开球撑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处于空档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的B处的放大后的示意图。图10为图7中的控制开关的控制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的保护套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中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装上保护套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撑开球撑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芯轴1,芯轴主体11,固定柱12,环形凹槽12-1,推管2, 推管主体21,凸块22,前凸块22-1,后凸块22-2,撑开球3,固定圈4,环形槽4_1,限位槽 4-2,控制组件5,推进板51,复位控制板52,连杆53,手柄54,固定销54_1,第一压缩弹簧 55,第二压缩弹簧56,第三压缩弹簧57,控制开关58,控制件58_1,拨杆58_2,开关转轴 58-3,复位拉手59,前复位拉手59-1,后复位拉手59_2,保护套6,连接头61,连接件62,套 管63,乳胶套64,乳胶头64-1,前壳体7,前壳枪杆部71,前壳枪柄部72,左前挡板73,右前 挡板74,前限位挡块75,前壳手柄槽76,长条前孔77,前壳刻度78,后壳体8,后壳枪杆部 81,后壳枪柄部82,左后挡板83,右后挡板84,后限位挡块85,后壳手柄槽86,长条后孔87, 后壳刻度88,螺栓100,螺母10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方位按照图7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实施例1)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包括芯轴1、推管2、撑开球 3、固定圈4、控制组件5和壳体。见图2及图3,壳体包括前壳体7和后壳体8,前壳体7和后壳体8均为注塑一体 件,且两者结构基本对称。前壳体7包括前壳主体、左前挡板73、右前挡板74和2块前限位挡块75。前壳主 体包括前壳枪杆部71、连接在前壳枪杆部71右下方的前壳枪柄部72、开设在前壳枪杆部71 与前壳枪柄部72的连接处的左侧的前壳手柄槽76、开设在前壳枪杆部71上的长条前孔77 和设在前壳枪杆部71上且位于长条前孔77上方的前壳刻度78。前壳枪杆部71的左端头 和右端头均开设有1个半圆形的凹槽。左前挡板73和右前挡板74分左右连接在前壳枪杆部71上。左前挡板73与前壳 枪杆部71的内腔的上下侧以及前侧的腔壁相连。左前挡板73上,分上下开设有2个开口 朝向后方的凹槽,上方的凹槽为半圆形,下方的凹槽为矩形。右前挡板74与前壳枪杆部71 的内腔上侧的腔壁相连。2块前限位挡块75均与前壳枪杆部71的前侧的腔壁相连,且分别 位于长条前孔77的上下两侧。位于上方的1块前限位挡块75的左端部位的朝向后下侧的
10部位为圆弧柱面,位于下方的1块前限位挡块75的左端部位的朝向后上侧的部位也是圆弧 柱面,且该2个圆弧柱面属于同一个半圆柱面。后壳体8包括后壳主体、左后挡板83、右后挡板84和2块后限位挡块85。后壳主 体包括后壳枪杆部81、连接在后壳枪杆部81右下方的后壳枪柄部82、开设在后壳枪杆部81 与后壳枪柄部82的连接处的左侧的后壳手柄槽86、开设在后壳枪杆部81上的长条后孔87 和设在后壳枪杆部81上且位于长条后孔87上方的后壳刻度88。后壳枪杆部81的左端头 和右端头均开设有1个半圆形的凹槽。后壳主体的各部位与前壳主体的各相应部位的所处 位置及形状相对应。左后挡板83、右后挡板84分左右连接在后壳枪杆部81上,且所处上下方向和左 右方向的位置与前壳体7的左前挡板73和右前挡板74位于前壳枪杆部71上的位置相对 应。左后挡板83与后壳枪杆部81的内腔的上下侧以及后侧的腔壁相连。左后挡板83上, 分上下开设有2个开口朝向前方的凹槽,上方的凹槽为半圆形,下方的凹槽为矩形。右后挡 板84与后壳枪杆部81的内腔上侧的腔壁相连。2块后限位挡块85均与后壳枪杆部81的 后侧的腔壁相连,且分别位于长条后孔87的上下两侧。位于上方的1块后限位挡块85的 左端部位的朝向前下侧的部位为圆弧柱面,位于下方的1块后限位挡块85的左端部位的朝 向前上侧的部位也是圆弧柱面,且该2个圆弧柱面属于同一个半圆柱面。见图4及图5,芯轴1包括芯轴主体11和卡套在芯轴主体11的右端头上的固定柱 12。芯轴主体11为一钢丝。固定柱12沿周向开设有圆环形凹槽12-1。推管2包括推管主体21和2个凸块22,推管主体21为一中空钢管,2个凸块22 对称设置,分为前凸块22-1和后凸块22-2,前凸块22-1从前方固定连接在推管主体21上, 后凸块22-2从后方固定连接在推管主体21上,且两者均位于推管主体21的右部。推管2 由其推管主体21套在芯轴1的芯轴主体11上,从而使得推管2可相对于芯轴1进行左右 滑动。撑开球3是由高分子医用塑料掺加显影剂制成的一体件。撑开球3包括撑开球主 体、位于左端的卡接头和位于右端的插接头。撑开球3套在芯轴主体11的左部,且撑开球3 由其卡接头卡套固定在芯轴主体11的左端头上,撑开球3由其插接头与推管主体21的左 端头可拆式插接固定连接。撑开球主体由10个节套和位于相邻节套之间的连接筋条组成, 每个相邻节套之间的连接筋条有3条。撑开球主体的最左侧的节套与卡接头相连,撑开球 主体的最右侧的节套与插接头相连。当推管2位于芯轴1的右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展开状态。当推管2 位于芯轴1的左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卷曲状态,从而使得撑开球主体整体呈 团状,而像一个球体,故将其称为撑开球(见图7及图9)。见图2及图3,控制组件5包括推进板51、复位控制板52、连杆53、手柄54、第一压 缩弹簧55、第二压缩弹簧56、第三压缩弹簧57、控制开关58和2个复位拉手59。推进板51和复位控制板52的上部设有孔径略大于推管2外径的通孔。推进板51 和复位控制板52的下部均设有开口方向朝下的凹槽。推进板51和复位控制板52通过各 自的通孔套在推管2上,且与推管2动配合。第一压缩弹簧55和第二压缩弹簧56也均套 在推管2上。第一压缩弹簧55、推进板51、第二压缩弹簧56和复位控制板52从左至右依 次排列。[0044]连杆53的左端穿过复位控制板52下部的凹槽,且伸入推进板51下部的凹槽中, 与推进板51的下部转动连接。第三压缩弹簧57套在连杆53上,且位于推进板51和复位 控制板52之间。连杆53的右端头与手柄54的上端头转动连接。见图2、图3及图6,固定圈4的中央开有圆孔,固定圈4上开设有圆环形槽4_1。 固定圈4由其中央的圆孔套在推管2上,且位于第一压缩弹簧55的左侧。固定圈4由其环 形槽4-1的左右槽壁夹在后壳枪杆部81的左端头的半圆形凹槽的槽板处。推管2的中段的第一小段的后部嵌入左后挡板83的半圆形凹槽中,推管2的中段 的第二小段的后部位于2块后限位挡块85的弧形柱面所属的半圆柱面所围绕的空间中。连杆53的左侧的一小段嵌入左后挡板83的矩形凹槽中。芯轴1的固定柱12由其环形凹槽12-1的左右槽壁夹在后壳枪杆部81的右端头 的半圆形凹槽的槽板处。推进板51位于左后挡板83的左侧,推进板51的右侧面与左后挡板83的左侧面 相接触。第一压缩弹簧55的左端卡套在固定圈(4)的右端,第一压缩弹簧55的右端与推 进板51的左侧面弹性接触。第二压缩弹簧56的左端与左后挡板83的右侧面弹性接触,其右端与复位控制板 52的左侧面弹性接触。在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控制板52的右侧面的上部与右后挡 板84的左侧相接触。第三压缩弹簧57的左端与左后挡板83的右侧面弹性接触,其右端与复位控制板 52的左侧面弹性接触。手柄54的上部穿过后壳体8的后壳手柄槽86,且通过固定销54_1与后壳体8转 动连接。见图1至图3,控制开关58包括控制件58-1、拨杆58_2和开关转轴58_3。控制件 58-1为注塑一体件,由两块大小一致相对设置的扇形板和环形主体部组成,两块扇形板在 顶角处通过环形柱体部相连而构成控制件58-1,且环形柱体部的腔体形状是弓形。连杆53 位于控制件58-1的两块扇形板的中间。开关转轴58-3的中前段的横截面为与控制件58-1 的环形柱体部的腔体形状相配合的弓形,后段的横截面为圆形。开关转轴58-3的后端与后 壳体8转动连接,且位于右后挡板84的右下方。开关转轴58-3的中段穿过控制件58-1的 环形主体部,与控制件58-1在周向上相互限位。见图6,在控制开关58处于推进档位置时,控制件58-1由其右侧平面58_lb与壳 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上的腔壁相接触。复位控制板52按照上部向左倾斜的方式设置,其右 侧面的下部与控制件58-1的左侧平面58-la按照面接触的方式接触,其右侧上部与后壳体 8的右后挡板84按照线接触的方式接触,且复位控制板52在上下方向上卡紧推管2,,亦即 在左右方向上使得推管2不能从左向右运动。见图8,在控制开关58处于空挡位置时,控制件58-1由其左侧平面58_la与壳体 的枪杆的内腔的朝上的腔壁相接触。复位控制板52按照铅垂的方式设置,其右侧面下部与 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1的圆弧柱面58-lc以相切的方式接触,其右侧上部与后壳体8 的右后挡板84按照面接触的方式接触,且复位控制板52与推管2之间处于间隙配合状态。2个复位拉手59分为前复位拉手59-1和后复位拉手59_2。推管2的后凸块22_2 穿过后壳体8的长条后孔87向后伸出,后复位拉手59-2紧配合套在推管2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后凸块22-2上。前壳体7与后壳体8相对设置,两者相互对准拼合而形成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腔 体。前壳枪杆部71和后壳枪杆部81构成壳体的枪杆;前壳枪柄部72和后壳枪柄部82构 成壳体的枪柄;前壳手柄槽76和后壳手柄槽86构成壳体的手柄孔;前壳体7的左前挡板73 和后壳体8的左后挡板83构成壳体的左挡板;前壳体7的右前挡板74和后壳体8的右后 挡板84构成壳体的右挡板。并且此时固定圈4由其环形槽4-1的左右槽壁夹在前壳枪杆 部71的左端半圆形凹槽和后壳枪杆部81的左端半圆形凹槽所共同形成的壳体左端的圆形 孔的孔板处,推管2的中段的第一小段则位于左前挡板73的半圆形凹槽与左后挡板83的 半圆形凹槽所形成的前挡板的圆孔中,推管2的中段的第二小段则位于2块前限位挡块75 和2块后限位挡块85的弧形柱面所属的圆柱面所围绕的空间中,连杆53的左侧的一小段 位于左前挡板73的矩形凹槽和左后挡板83的矩形凹槽所形成的矩形孔中,芯轴1的固定 柱12由其环形凹槽12-1的左右槽壁夹在前壳枪杆部71的右端半圆形凹槽和后壳枪杆部 81的右端半圆形凹槽所共同形成的壳体右端的圆形孔的孔板处。推进板51的右侧面与壳体的左挡板的左侧面相接触。第二压缩弹簧56和第三压 缩弹簧57的左端分别与壳体的左挡板的右侧面弹性接触。在第二压缩弹簧56的作用下,复位控制板52的右侧面的上部与壳体的右挡板的 左侧相接触。手柄54的上部穿过后壳体8的后壳手柄槽86与前壳体7的前壳手柄槽76所形 成手柄孔中,且固定销54-1的前端伸入前壳体7的开口向后的销座中,而与前壳体7转动 连接。开关转轴58-3的前端穿过前壳体7,向前伸出,且开关转轴58-3的前端与前壳体 7转动连接。拨杆58-2由其开口朝后的弓形盲孔紧配合套在开关转轴58-3的前端头上,从 而两者在周向上相互限位,使得拨杆58-2和控制件58-1可一同相对于壳体进行转动。推管2的前凸块22-1穿过前壳体7的长条前孔77向前伸出,前复位拉手59_1紧 配合套在推管2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前凸块22-1上。8颗螺栓100分别依次穿过前壳体7和后壳体8,8颗螺母101各自套在相对应的 螺栓100的尾部,两者旋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前壳体7和后壳体8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在使用时,其控制开关58的拨杆58-2通常位于图 1所示的朝向右方的位置,与其相连的控制件58-1的扇形板的右侧平面与壳体的腔体的下 侧面相接触,此时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处于推进档。单手抓住壳体的枪柄和手柄54,握紧手 柄54,使得手柄54向枪柄靠拢,手柄54逆时针转动,带动连杆53向左移动,从而推动推进 板51的下部向左移动。推进板51的上部向右倾斜,推进板51的中央通孔与推管2之间的 间隙逐渐变小,直至使推进板51夹紧推管2,继而带着推管2向左移动。推管2刚开始向左 移动时,强行带动本来上部向左倾斜的复位控制板52顺时针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而使复 位控制板52的中央通孔与推管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由相互夹紧状态变为产生间隙的状态, 从而使得推管2摆脱复位控制板52在上下方向上对推管2的阻碍作用相对于复位控制板 52向左滑动。随着用力使手柄54逆时针转动至与枪柄相接触时,停止转动,从而推管2相 对于复位控制板52以及外壳向左运动了一段距离。此时,由于推进板51的上部仍处于向 右倾斜的位置夹紧推管2,故而推管2不再向左运动,也不能向右运动,而复位控制板52则
13在第二压缩弹簧56和第三压缩弹簧57的作用下相对于推管2向右滑动,恢复到起始的倾 斜位置,而在上下方向上夹紧推管2。松开手柄54,由于复位控制板52的上部处于向左倾斜的位置夹紧推管2,使得推 管2静止不动,在第一压缩弹簧55的作用下,推进板51相对于静止的推管2逆时针转动, 恢复到垂直位置。同时由于推进板51的下部向右移动,使得连杆53向右平移,从而带动手 柄54顺时针转动,张开到原来位置。不断往复以上抓紧、松开手柄54的操作,推管2 —步一步往左移动,从而使得网状 的撑开球3不断往左堆叠,直到手柄54无法压动,此时的撑开球3呈团状(见图7),扩张式 椎体成形器扩张完成。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复位时,首先将控制开关58的拨杆58-2拨到朝向上方的位置, 拨杆58-2带动控制件58-1 —同逆时针转动,从而推动复位控制板52顺时针转动,到达竖 直位置,此时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处于空档(见图8)。复位控制板52的中央通孔与推管2 之间在上下方向上产生间隙,复位控制板52对推管2的运动无阻碍作用,向右拉动复位拉 手59,使得推管2相对于芯轴1和壳体向右移动,撑开球3恢复原柱形网状。(实施例2)见图11及图12,本实施例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 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保护套6,实施例1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则作为扩张式椎体 成形器主体。保护套6包括连接头61、连接件62、套管63和乳胶套64。连接头61为注塑 件,连接头61的中央设有左右向的通孔。套管63为一水平设置的中空圆管,略粗于推管2。 套管63为连接头61的金属嵌件,套管63的右端嵌入连接头61内。乳胶套64的左端密封 且开口向右,乳胶套64由其右段包覆在套管63的外部,且乳胶套64的左段位于套管63的 左端的左方,成为能从内部被弹性撑开的乳胶头64-1。连接件62为2个卡柱,2个卡柱62 按照前后方向对称设置。卡柱62的一端穿入并固定在连接头61中,且位于连接头61的右 端;卡柱62的另一端位于连接头61的通孔内。见图3,固定圈4的左端对称设有2条限位槽4-2。见图13,保护套6在安装时,由推管2连同芯轴1和处于展开状态的撑开球3从右 向左插入保护套6的套管63中,且撑开球3的左段则伸入乳胶套(64)的乳胶头64-1内, 连接头61套在固定圈4上。保护套6的2个卡柱62插接且旋合在各自所对应的固定圈4 的限位槽4-2中。见图14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在扩张过程中,推动推管2相对于芯轴1向左滑动,撑 开球3全部进入乳胶头64-1内,而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则处于卷曲状态,从而使得撑开 球主体整体呈团状,乳胶头64-1被撑开呈鼓出形。(应用例1)当采用实施例2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进行手术时,与其配套使用的一 组手术器械还包括椎体开孔器、定位套筒、椎体钻头、骨水泥套筒和骨水泥推杆。该组手术器械在使用时,首先将椎体开孔器伸入定位套筒内,用从定位套筒内伸 出的椎体开孔器对椎体进行开孔,孔进椎体中小于5毫米。将椎体开孔器拔出,定位套筒作 为导管留在体内。随后,将椎体钻头伸入定位套筒内,由定位套筒做导向,把椎体钻头钻至 一定深度后,拉出椎体钻头。接着,将套有保护套6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伸入定位套筒内, 由定位套筒做导向,伸入椎体钻头所钻的深度位置,进行扩张使椎体成型。扩张完成后,令 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缩回到没有撑开时的状态,顺着定位套筒抽出套有保护套6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然后,将骨水泥套筒伸入定位套筒内,至要求的深度,在骨水泥套筒注入规定量 的骨水泥,把骨水泥推杆插入骨水泥套筒中,把骨水泥推入已经成型的椎体中。最后将骨水 泥推杆连同骨水泥套筒一起拉出。(应用例2)当采用实施例2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进行手术且保护套6的乳胶套 64的材质为能被人体吸收的材质时,进行手术的其余部分与应用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扩张完成后,令扩张式椎体成形器缩回到没有撑开时的状态,将保护套6相对于扩张式椎 体成形器主体逆时针转动而与扩张式椎体成形器主体分离,再顺着定位套筒抽出扩张式椎 体成形器,留下保护套6。然后,将骨水泥套筒伸入保护套内,至要求的深度,在骨水泥套筒 注入规定量的骨水泥,把骨水泥推杆插入骨水泥套筒中,把骨水泥推入保护套6的乳胶头 64-1中。接着将骨水泥推杆连同骨水泥套筒一起拉出,再用工具将保护套6的乳胶头64-1 与保护套6的套管63通过切断的方式进行分离,最后将保护套6的套管63取出,保护套6 的乳胶头64-1则随同骨水泥一起留在人体中,手术后保护套6的乳胶头64-1渐渐被人体 吸收。
权利要求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推管(2)、撑开球(3)、控制组件(5)和壳体;壳体的整体形状为枪形,其内部形成空腔,壳体的枪杆与枪柄的连接处的左侧设有手柄孔;芯轴(1)包括芯轴主体(11);推管(2)包括推管主体(21),推管主体(21)为一中空管,套在芯轴主体(11)上,从而使得推管(2)可相对于芯轴(1)进行左右滑动;芯轴(1)的右端与壳体的枪杆的右端头固定相连,推管(2)和芯轴(1)的左端穿过壳体的枪杆的左端头,且向左伸出;撑开球(3)是由高分子医用塑料掺加显影剂制成的一体件;撑开球(3)包括撑开球主体、位于左端的卡接头和位于右端的插接头;撑开球(3)套在芯轴主体(11)的左部,且撑开球(3)由其卡接头卡套固定在芯轴主体(11)的左端头上,撑开球(3)由其插接头与推管主体(21)的左端头可拆式插接固定连接;撑开球主体由6至16个节套和位于相邻节套之间的连接筋条组成,每个相邻节套之间的连接筋条有2至4条;撑开球主体的最左侧的节套与卡接头相连,撑开球主体的最右侧的节套与插接头相连;当推管(2)位于芯轴(1)的右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展开状态;当推管(2)位于芯轴(1)的左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卷曲状态,从而使得撑开球主体整体呈团状;控制组件(5)包括推进板(51)、复位控制板(52)、连杆(53)、手柄(54)、第一压缩弹簧(55)、第二压缩弹簧(56)、第三压缩弹簧(57)和控制开关(58);推进板(51)和复位控制板(52)通过各自上部所设的孔径略大于推管(2)外径的通孔套在推管(2)上,与推管(3)动配合,且推进板(51)位于复位控制板(52)的左侧;第一压缩弹簧(55)的左端直接或间接与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后的腔壁弹性接触,第一压缩弹簧(55)的右端与推进板(51)的左侧面弹性接触,推进板(51)的右侧面与壳体的左挡板相接触,从而使得推进板(51)在左右方向上被弹性定位在壳体的枪杆的内腔中;第二压缩弹簧(56)和第三压缩弹簧(57)分上下由各自的左端与壳体的左挡板的右侧面弹性接触,第二压缩弹簧(56)和第三压缩弹簧(57)分上下由各自的右端与复位控制板(52)的左侧面弹性接触,复位控制板(52)右侧上方与壳体的右挡板相接触,复位控制板(52)右侧下方与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 1)相接触,从而使得复位控制板(52)在左右方向上被弹性定位在壳体的枪杆的内腔中;手柄(54)的上部穿过壳体的手柄孔伸入壳体中,且按照前后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连接在壳体上;连杆(53)的左端头与推进板(51)的下部转动连接,连杆(53)的右端头与手柄(54)的上端头转动连接;控制开关(58)与壳体按照前后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连接,且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 1)基本呈扇形柱体;使用时,或者控制件(58 1)由其左侧平面(58 1a)与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上的腔壁相接触,而使得控制开关(58)处于空挡位置,或者控制件(58 1)由其右侧平面(58 1b)与壳体的枪杆的内腔的朝上的腔壁相接触,而使得控制开关(58)处于推进档位置;在控制开关(58)处于推进档位置时,复位控制板(52)按照上部向左倾斜的方式设置,其右侧面下部与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 1)的左侧平面(58 1a)按照面接触的方式接触,其右侧上部与壳体的右挡板按照线接触的方式接触,且复位控制板(52)在上下方向上卡紧推管(2);在控制开关(58)处于空挡位置时,复位控制板(52)按照铅垂的方式设置,其右侧面下部与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 1)的圆弧柱面(58 1c)以相切的方式接触,其右侧上部与壳体的右挡板按照面接触的方式接触,且复位控制板(52)与推管(2)之间处于间隙配合状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圈(4);所述壳 体包括前壳体(7)和后壳体(8),前壳体(7)和后壳体(8)均为注塑一体件,且两者结构基 本对称;前壳体(7)包括前壳主体、左前挡板(73)和右前挡板(74);前壳主体包括前壳枪杆部 (71)、连接在前壳枪杆部(71)右下方的前壳枪柄部(72)和开设在前壳枪杆部(71)与前壳 枪柄部(72)的连接处的左侧的前壳手柄槽(76);前壳枪杆部(71)的左端头和右端头均开 设有1个半圆形的凹槽;左前挡板(73)和右前挡板(74)分左右连接在前壳枪杆部(71)上;左前挡板(73)与 前壳枪杆部(71)的内腔的上下侧以及前侧的腔壁相连;左前挡板(73)上,分上下开设有2 个开口朝向后方的凹槽,上方的凹槽为半圆形,下方的凹槽为矩形;右前挡板(74)与前壳 枪杆部(71)的内腔上侧的腔壁相连;后壳体(8)包括后壳主体、左后挡板(83)和右后挡板(84);后壳主体包括后壳枪杆部 (81)、连接在后壳枪杆部(81)右下方的后壳枪柄部(82)和开设在后壳枪杆部(81)与后壳 枪柄部(82)的连接处的左侧的后壳手柄槽(86);后壳枪杆部(81)的左端头和右端头均开 设有1个半圆形的凹槽;后壳主体的各部位与前壳主体的各相应部位的所处位置及形状相 对应;左后挡板(83)、右后挡板(84)分左右连接在后壳枪杆部(81)上,且所处上下方向和左 右方向的位置与前壳体(7)的左前挡板(73)和右前挡板(74)位于前壳枪杆部(71)上的 位置相对应;左后挡板(83)与后壳枪杆部(81)的内腔的上下侧以及后侧的腔壁相连;左 后挡板(83)上,分上下开设有2个开口朝向前方的凹槽,上方的凹槽为半圆形,下方的凹槽 为矩形;右后挡板(84)与后壳枪杆部(81)的内腔上侧的腔壁相连;推进板(51)和复位控制板(52)的下部均设有开口方向朝下的凹槽;连杆(53)的左端 穿过复位控制板(52)下部的凹槽,且伸入推进板(51)下部的凹槽中,与推进板(51)的下 部转动连接;第一压缩弹簧(55)和第二压缩弹簧(56)均套在推管(2)上;第一压缩弹簧 (55)、推进板(51)、第二压缩弹簧(56)和复位控制板(52)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第三压缩弹 簧(57)套在连杆(53)上,且位于推进板(51)和复位控制板(52)之间;固定圈(4)的中央开有圆孔,固定圈(4)上开设有圆环形槽(4-1);固定圈(4)由其中 央的圆孔套在推管(2)上,且位于第一压缩弹簧(55)的左侧;固定圈(4)由其环形槽(4-1) 的左右槽壁夹在后壳枪杆部(81)的左端头的半圆形凹槽的槽板处;推管(2)的中段的第一小段的后部嵌入左后挡板(83)的半圆形凹槽中,连杆(53)的 左侧的一小段嵌入左后挡板(83)的矩形凹槽中;芯轴(1)还包括卡套在芯轴主体(11)的右端头上的固定柱(12),固定柱(12)沿周向 开设有圆环形凹槽(12-1);芯轴(1)的固定柱(12)由其环形凹槽(12-1)的左右槽壁夹在 后壳枪杆部(81)的右端头的半圆形凹槽的槽板处;推进板(51)位于左后挡板(83)的左侧,推进板(51)的右侧面与左后挡板(83)的左 侧面相接触;第一压缩弹簧(55)的左端卡套在固定圈(4)的右端;第二压缩弹簧(56)的左端与左后挡板(83)的右侧面相抵;在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 复位控制板(52)的右侧面的上部与右后挡板(84)的左侧相接触; 第三压缩弹簧(57)的左端与左后挡板(83)的右侧面弹性接触; 手柄(54)的上部穿过后壳体(8)的后壳手柄槽(86),且通过固定销(54-1)与后壳体 (8)转动连接;前壳体(7)与后壳体(8)相对设置,两者相互对准拼合固定在一起而形成壳体;前壳枪 杆部(71)和后壳枪杆部(81)构成壳体的枪杆;前壳枪柄部(72)和后壳枪柄部(82)构成 壳体的枪柄;前壳手柄槽(76)和后壳手柄槽(86)构成壳体的手柄孔;前壳体(7)的左前 挡板(73)和后壳体⑶的左后挡板(83)构成壳体的左挡板;前壳体(7)的右前挡板(74) 和后壳体(8)的右后挡板(84)构成壳体的右挡板;固定圈(4)由其环形槽(4-1)的左右槽 壁夹在前壳枪杆部(71)的左端半圆形凹槽和后壳枪杆部(81)的左端半圆形凹槽所共同形 成的壳体左端的圆形孔的孔板处,推管(2)的中段的第一小段则位于左前挡板(73)的半圆 形凹槽与左后挡板(83)的半圆形凹槽所形成的前挡板的圆孔中,连杆(53)的左侧的一小 段位于左前挡板(73)的矩形凹槽和左后挡板(83)的矩形凹槽所形成的矩形孔中,芯轴(1) 的固定柱(12)由其环形凹槽(12-1)的左右槽壁夹在前壳枪杆部(71)的右端半圆形凹槽 和后壳枪杆部(81)的右端半圆形凹槽所共同形成的壳体右端的圆形孔的孔板处;第二压缩弹簧(56)和第三压缩弹簧(57)的左端分别与壳体的左挡板的右侧面弹性 接触;固定销(54-1)的前端伸入前壳体(7)的开口向后的销座中,手柄(54)通过固定销 (54-1)与前壳体(7)转动连接;各颗螺栓(100)分别依次穿过前壳体(7)和后壳体(8),螺母(101)各自套在相对应的 螺栓(100)的尾部,两者旋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前壳体(7)和后壳体(8)固定在一起。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7)的前壳主 体还包括开设在前壳枪杆部(71)上的长条前孔(77)和设在前壳枪杆部(71)上且位于长 条前孔(77)上方的前壳刻度(78);后壳体(8)的后壳主体还包括开设在后壳枪杆部(81) 上的长条后孔(87)和设在后壳枪杆部(81)上且位于长条后孔(87)上方的后壳刻度(88);推管(2)还包括2个凸块(22),2个凸块(22)对称设置,分为前凸块(22_1)和后凸块 (22-2),前凸块(22-1)从前方固定连接在推管主体(21)上,后凸块(22_2)从后方固定连 接在推管主体(21)上,且两者均位于推管主体(21)的右部;控制组件(5)还包括2个复位拉手(59) ;2个复位拉手(59)分为前复位拉手(59_1) 和后复位拉手(59-2);推管(2)的后凸块(22-2)穿过后壳体(8)的长条后孔(87)向后伸 出,后复位拉手(59-2)紧配合套在推管(2)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后凸块(22-2)上;前壳体 (7)与后壳体(8)对准拼合固定在一起后,推管(2)的前凸块(22-1)穿过前壳体(7)的长 条前孔(77)向前伸出,前复位拉手(59-1)紧配合套在推管(2)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前凸块 (22-1)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7)还包括2块 前限位挡块(75) ;2块前限位挡块(75)均与前壳枪杆部(71)的前侧的腔壁相连,且分别位 于长条前孔(77)的上下两侧;位于上方的1块前限位挡块(75)的左端部位的朝向后下侧的部位为圆弧柱面,位于下方的1块前限位挡块(75)的左端部位的朝向后上侧的部位也是 圆弧柱面,且该2个圆弧柱面属于同一个半圆柱面;后壳体(8)还包括2块后限位挡块(85) ;2块后限位挡块(85)均与后壳枪杆部(81)的 后侧的腔壁相连,且分别位于长条后孔(87)的上下两侧;位于上方的1块后限位挡块(85) 的左端部位的朝向前下侧的部位为圆弧柱面,位于下方的1块后限位挡块(85)的左端部位 的朝向前上侧的部位也是圆弧柱面,且该2个圆弧柱面属于同一个半圆柱面;推管(2)的中段的位于第一小段右方的第二小段位于2块前限位挡块(75)和2块后 限位挡块(85)的弧形柱面所属的圆柱面所围绕的空间中。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58)还包括 拨杆(58-2)和开关转轴(58-3),控制开关(58)的控制件(58_1)为注塑一体件,由两块大 小一致相对设置的扇形板和环形主体部组成,两块扇形板在顶角处通过环形柱体部相连而 构成控制件(58-1),且环形柱体部的腔体形状是弓形;连杆(53)位于控制件(58-1)的两 块扇形板的中间;开关转轴(58-3)的中前段的横截面为与控制件(58-1)的环形柱体部的 腔体形状相配合的弓形,后段的横截面为圆形;开关转轴(58-3)的后端与后壳体(8)转动 连接,且位于右后挡板(84)的右下方;开关转轴(58-3)的中段穿过控制件(58-1)的环形 主体部,与控制件(58-1)在周向上相互限位;前壳体(7)与后壳体(8)对准拼合固定在一起后,开关转轴(58-3)的前端穿过前壳体 (7),向前伸出,且开关转轴(58-3)的前端与前壳体(7)转动连接;拨杆(58-2)由其开口朝 后的弓形盲孔紧配合套在开关转轴(58-3)的前端头上,从而两者在周向上相互限位,使得 拨杆(58-2)和控制件(58-1)可一同相对于壳体进行转动。
6.按照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套 (6);保护套(6)包括连接头(61)、连接件(62)、套管(63)和乳胶套(64);连接头(61)为注 塑件,连接头(61)的中央设有左右向的通孔;套管(63)为一水平设置的中空圆管,略粗于 推管(2);套管(63)为连接头(61)的金属嵌件,套管(63)的右端嵌入连接头(61)内;乳 胶套(64)的左端密封且开口向右,乳胶套(64)由其右段包覆在套管(63)的外部,且乳胶 套(64)的左段位于套管(63)的左端的左方,成为能从内部被弹性撑开的乳胶头(64-1);使用时,由推管(2)连同芯轴(1)和处于展开状态的撑开球(3)从右向左插入保护套 (6)的套管(63)中,且撑开球(3)的左段则伸入乳胶套(64)的乳胶头(64-1)内;保护套 (6)由其连接头(61)套在固定圈(4)上,且通过其连接件(62)固定连接在固定圈(4)上; 当推动推管(2)相对于芯轴(1)向左滑动时,撑开球(3)全部进入乳胶头(64-1)内,而撑 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则处于卷曲状态,从而使得撑开球主体整体呈团状,乳胶头(64-1)被 撑开呈鼓出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张式椎体成形器包括芯轴、推管、撑开球控制组件和枪形壳体;推管套在芯轴上,芯轴的右端与壳体的枪杆的右端头固定相连,推管和芯轴的左端穿过壳体的枪杆的左端头,且向左伸出;撑开球的左端固定在芯轴的左端头上,撑开球的右端与推管的左端头可拆式插接固定连接,当推管位于芯轴的右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展开状态,当推管位于芯轴的左侧时,撑开球主体的连接筋条处于卷曲状态;当控制开关处于推进档位置时,复位控制板在上下方向上卡紧推管,不断往复抓紧、松开手柄,可使得推管往左移动;控制开关处于空挡位置时,复位控制板按照铅垂的方式设置,推管可恢复到位于芯轴的右侧。该产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1642275SQ20102017509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9日
发明者丁亮华, 曹志达, 胡任民, 高志良 申请人: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丁亮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