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剂和除菌方法

文档序号:1201927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剂和除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除菌剂以及使用该除菌剂的除菌方法。
背景技术
幽门螺旋杆菌为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慢性化因素或再发生因素,据认为,世界人口的50%被感染。已知该幽门螺旋杆菌在自然环境中,仅在动物的胃内能够增殖,并且感染人、猴、猫、猪、狗。据认为,幽门螺旋杆菌具有尿素酶活性,由尿素生成氨,由此中和胃酸,而栖息在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中。目前,为了去除幽门螺旋杆菌,进行将抗生物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质子泵 抑制剂组合的三联疗法,但是由于抗生物质耐性菌的出现,用该方法越来越难以完全除菌(非专利文献I)。因此,还尝试了使用新型抗生物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的2次、3次除菌法。但是,这些除菌方法也影响到对人体有用的肠内细菌的功能,因此具有伴随腹泻等这样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作为副作用少的除菌方法,除了三联疗法之外,还提出了将糖和蛋白质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制剂并用的方法(专利文献I)、施用阻碍幽门螺旋杆菌定居在胃壁的褐藻糖胶的方法(专利文献2)、施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增殖的具有β 1-4键的糖类的方法(专利文献3)等。此外,还报道了与益生菌(乳酸菌等)的并用治疗(非专利文献2)。但难以说它们的作用机理一定明确,而且,作为除菌方法也没有得到确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02466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7-13816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120789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I :“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O診断i治疗O力' 1 K 7 > ”日本Helicobacter 学会发行)非专利文献2 “医学 O )吵vol. 228,No. 3,2009,pp. 213-2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副作用少的新型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剂以及使用该除菌剂的除菌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人着眼于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中能够栖息的原因是它由尿素生成氨而中和胃酸的这样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氨或铵离子的吸附剂导入胃内,造成幽门螺旋杆菌难以栖息的环境,可以去除幽门螺旋杆菌,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具体地说,本发明如下。(I) 一种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剂,其包含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2)根据上述⑴所述的除菌剂,其中,所述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为选自由活性炭、硅胶、氧化铝、沸石和阳离子交换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3) 一种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方法,该方法中,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内导入上述⑴或⑵所述的除菌剂。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副作用少的新型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剂以及使用该除菌剂的除菌方法。附图
简单说明图I是示出将幽门螺旋杆菌用PBS来混合稀释后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培养3天时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的图。图2A是示出将幽门螺旋杆菌用PBS来混合稀释后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培养I天,然后散布O. IM盐酸,并进一步培养3天时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的图。图2B是示出将幽门螺旋杆菌用PBS来混合稀释后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培养I天,然后散布分散有活性炭粉末A(1000°C烧制)的O. IM盐酸,并进一步培养3天时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的图。图2C是示出将幽门螺旋杆菌用PBS来混合稀释后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培养I天,然后散布分散有活性炭粉末B (500°C烧制)的O. IM盐酸,并进一步培养3天时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图2A 图2C中的菌落面积(mm2)的图。图4是示出将幽门螺旋杆菌用PBS来混合稀释后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培养I天,然后在4个角设置孔,向其中填满分散有活性炭粉末A的O. IM盐酸(同图(I) (3))、或O. IM盐酸(同图(4)),进一步培养3天时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图4的(I) (3)中的增殖抑制区域的宽度(mm)、和(I) (3)中所用的活性炭粉末的氨吸附能力(ppm)的图。图6A是示出将幽门螺旋杆菌用PBS来混合稀释后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培养I天,然后散布分散有纤维素的O. IM盐酸,并进一步培养3天时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的图。图6B是示出将幽门螺旋杆菌用PBS来混合稀释后接种于琼脂培养基培养I天,然后散布分散有硅胶的O. IM盐酸,并进一步培养3天时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涉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剂包含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方法是,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内导入本发明涉及的除菌剂的方法。如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中能够栖息的原因是,它由尿素生成氨,而中和胃酸。于是,在本发明涉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方法中,将包含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的除菌剂导入胃内,吸附氨或铵离子,由此造成幽门螺旋杆菌难以栖息的环境,去除幽门螺旋杆菌。换言之,本发明涉及的除菌方法是通过阻碍胃酸的中和来去除幽门螺旋杆菌。相对于利用抗生物质的直接除菌方法,该方法可称为间接除菌方法。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仅在胃粘膜表面栖息,在胃粘膜深部未发现。该理由认为,存在于胃粘膜深部的特异的糖蛋白质糖链末端部分的顺式-N-乙酰基-D-葡糖胺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增殖(Science, vol. 305,2004, pp. 1003-1006)。如此,幽门螺旋杆菌栖息在胃粘膜表面,由此可以想到,只要导入到胃内,除菌剂就会达到幽门螺旋杆菌的周围。作为上述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只要具有对氨或铵离子的吸附能力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由活性炭、硅胶、氧化铝、沸石和阳离子交换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I种。从提高胃粘膜上的粘附性和对氨或铵离子的吸附能力的观点考虑,这些吸附材料优选为粉末状或微粒状。作为将成为上述活性炭的原料的碳原料,可以使用锯屑、木材、椰子皮、油碳、酚醛树脂、纤维素、丙烯腈、煤浙青、石油浙青等公知的原料。
这些当中,优选为纯度90%以上的高纯度纤维素,更优选为纯度95%以上的高纯度纤维素。作为高纯度纤维素的材料,可以使用铜氨人造丝、粘胶人造丝、棉、纸浆、棉短绒、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Lyocell)(天丝(Tencel))等公知的材料。在制造活性炭时,利用电炉等对上述碳原料进行烧制。作为烧制温度,优选为300 1500°C,更优选为500 1000°C。另外,有这样的倾向烧制温度越低,氨的吸附能力越闻。需要说明的是,该活性炭可以为经活化处理的活性炭,也可以为未经活化处理的活性炭。作为上述硅胶、氧化铝、沸石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一直以来用作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作为阳离子交换材料,可以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官能团,具有-SO3H)、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官能团,具有-C00H)等。这些吸附材料可以由纤维素、硝基纤维素、明胶、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胺等亲水性多孔聚合物来包覆。通过这样包覆,可以防止胃粘膜细胞的损伤。作为将本发明涉及的除菌剂导入到胃内的方法,可以举出经口给药或者一边用内视镜观察一边直接给药的方法等。特别是在经口给药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加工成散剤、颗粒剂、片剂、糖衣片、胶囊齐U、液剂等。此外,还可以混入到食品(口香糖、糖、果冻、酸奶等)或饮料中,与通常的饮食品同样地摄取。本发明涉及的除菌剂不会在胃中被消化或者吸收,并且不会导致胃粘膜损伤。因此,通过连续地、一定期间、且适量导入胃内,可以逐步减少幽门螺旋杆菌,而不用担忧副作用。特别是,如果使用于食品或医疗用途中所用的材料,则可以提供安全且廉价的除菌剂。进而,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除菌剂的机理,也可以对抗生物质耐性(非感受性)菌期待除囷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涉及的除菌方法可以单独实施,但也可以与以往公知的除菌方法并用。例如,通过用本发明涉及的除菌方法来除菌后进行利用三联疗法的除菌,可以期待减少抗生物质的用量的效果(Helicobacter Research, vol. 8, No. I, 24, pp. 86-87)。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应该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来解释,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实施例I]为了评价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效果,进行下面的实验。本实验中所用的幽门螺旋杆菌为由理化学研究所BioResource Center提供的菌株(Campylobacter pylori subsp.pylori> JCM No. 12093)。作为培养皿,使用了以下(a)、(b)2种。(a)胰酪胨大豆 II 5%羊血琼脂培养基(Becton Dickinson 制,cat251239)(b)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极东制药制,编号05561) 在用于保存幽门螺旋杆菌株的增殖时,使用上述(a)的培养皿。此外,对在上述(a)的培养皿中增殖的幽门螺旋杆菌,进行下面所述的各种处理后,为了观察菌体(菌落形成)的状态,使用了上述(b)的培养皿。该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具有这样的特征由于添加到培养基中的选择剂,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外的发育被抑制,并且,由于四氮唑紫的添加,幽门螺旋杆菌的菌落被染成紫色,因此易于确认。首先,将幽门螺旋杆菌用O. 7mL的PBS来混合稀释,接种于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后,使用AnaeroPack微好氧袋用装(微好氧培养,氧浓度6 12%, 二氧化碳浓度5 8% ;三菱瓦斯化学制,MGC A-18),在37°C培养3天。培养后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示于图I。然后,将幽门螺旋杆菌用O. 7mL的PBS来混合稀释,分别接种于3个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后,使用上述的AnaeroPack微好氧袋用装,在37°C培养I天。然后,在I个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内,散布O. IM盐酸O. 5mL,在剩余2个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内,散布分散有未经活化处理的活性炭粉末A或活性炭粉末B (均为IOmg)的O. IM盐酸O. 5mL,进一步培养3天。需要说明的是,活性炭粉末A是在1000°C进行烧制的,其氨吸附能力低,活性炭粉末B是在500°C进行烧制的,其氨吸附能力高。培养后的菌落形成的状态示于图2A 图2C。图2A为未分散有活性炭粉末的状态,图2B为分散有活性炭粉末A的状态、图2C为分散有活性炭粉末B的状态。在图2B、图2C中,圈出菌落。此外,各菌落的菌落面积(mm2)的总和示于图3。由图I 图3可知,在散布了 PBS和O. IM盐酸的情况下,幽门螺旋杆菌增殖,但在散布了分散有活性炭粉末A、B的O. IM盐酸的情况下,菌落的数量和面积减少。此外,该减少比例与氨吸附能力呈正相关。该结果暗示以下的内容。即,幽门螺旋杆菌为了在盐酸中进行繁殖,需要用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来中和盐酸,但在活性炭的存在下氨被吸附,因此不能中和盐酸,通过持续暴露于盐酸,从而繁殖被抑制。接着,为了使培养条件同一,仅使用I个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将幽门螺旋杆菌用O. 7mL的PBS来混合稀释,接种于I个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后,使用上述的AnaeroPack微好氧袋用装,在37°C培养I天。然后,在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的4个角设置直径7_的孔,向其中填满分散有市售产品或试制品的活性炭粉末5mg的O. IM盐酸O. 2mL、或者O. IM盐酸O. 2mL,进一步培养3天。培养后的增殖抑制区域的状态示于图4。图4的(I)为分散有将高纯度纤维素在500°C烧制的活性炭粉末(试制品)的状态,(2)为分散有将高纯度纤维素在1000°C烧制的活性炭粉末(试制品)的状态,(3)为分散有吴羽化学工业制的“克美净(Kremezin) ”的状态,⑷为未分散有活性炭粉末的状态。此外,图4的⑴ (3)中的增殖抑制区域的宽度(_)、和⑴ (3)中所用的活性炭粉末的氨吸附能力(ppm)示于图5。由图4、图5可知,在孔的周边,观察到菌落的增殖抑制区域,其宽度与氨吸附能力呈正相关。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的(4)中,也能观察到大的增殖抑制区域,但这是因为,盐酸量多了相当于活性炭粉末5mg的容积的部分,导致持续暴露在过剩的盐酸中。接着,使用硅胶作为除活性炭以外的吸附材料进行同样的实验。使用纤维素作为对照。
将幽门螺旋杆菌用O. 7mL的PBS来混合稀释,分别接种于3个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后,使用上述的AnaeroPack微好氧袋用装,在37°C培养I天。然后,在各幽门螺旋杆菌琼脂培养基内,散布分散有纤维素(旭化成制,CEOLUS 101)10mg、或者硅胶(Chemco制,LC-SORBSPff-B-Si) IOmg 的 O. IM 盐酸 O. 5mL,进一步培养 3 天。培养后的菌落形成的状态不于图6A、图6B。图6A为分散有纤维素的状态、图6B为分散有硅胶的状态。由图6A、图6B可知,在散布了不具有氨或铵离子的吸附能力的纤维素时,未确认到抑制增殖效果,但在散布了硅胶时,确认到抑制增殖效果。该原因可认为,虽然硅胶氨吸附能力低,但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氨与盐酸反应所生成的铵离子。因此,在阳离子交换材料中,也可以期待同样的效果。[实施例2]为了探讨利用活性炭的除菌效果,经过2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同意,进行尿素呼气试验(UBT)。首先,对2名试验合作者进行尿素呼气试验,根据呼气中的含有13C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比例,算出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量(UBT值Λ 13C (%。))。其后,让患者一日3次饭后口服2片将高纯度纤维素在1000°C烧制的活性炭粉末(试制品)的胶囊(每I片含有ISOmg的活性炭粉末),根据服用3周后的呼气中的含有13C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比例,算出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量(UBT值A13C(%。))。作为呼气试验装置,使用二氧化碳同位素比分析装置(日本大塚电子制,POC one)。呼气的采样和操作按照制造商的操作说明书进行。结果示于下表I。表I
试验合作者(性别,年龄)~服用前的A13C (%。)~j服用3周后的A13C (%。)
A(男性,48 岁) Γδ2Γ0
Β(男性,57 岁)52 7ΤΓ0由表I可知,通过服用活性炭3周,UBT值减少至服用前的54 27%。由此可知,活性炭具有显著的除菌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剂,其包含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除菌剂,其中,所述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为选自由活性炭、硅胶、氧化铝、沸石和阳离子交換材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
3.—种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方法,该方法中,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内导入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除菌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剂包含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本发明涉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方法是,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内导入本发明涉及的除菌剂的方法。幽门螺旋杆菌在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下能够栖息的原因是,它由尿素生成氨,而中和胃酸。于是,在本发明中,将包含氨或铵离子的吸附材料(活性炭、硅胶、氧化铝、沸石、阳离子交换材料等)的除菌剂导入胃内,吸附氨或铵离子,由此造成幽门螺旋杆菌难以栖息的环境,去除幽门螺旋杆菌。
文档编号A61P31/04GK102695516SQ201080041068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6日
发明者出口喜三郎, 长泽淳史 申请人:医疗保健蛋白质组学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