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0794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 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烫伤是一种由于物理、化学、反射线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一种复杂的外伤性疾病。烧伤、烫伤不仅会对患者造成急剧的疼痛,而且其产生的创面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并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变化并导致严重后果,如体液外渗、皮肤变形、遗留疤痕,更严重的会引起发烧、休克,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烧伤、烫伤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急性疾病。目前,医学临床烧伤、烫伤治疗方法主要为,一种是用西药抗生素、红外线放射灭菌方法;另一种是创面干性医疗技术,以多种方式保持创面干燥结痂。但上述方法多数易发生感染,加重创面的深度,而且治愈时间长,愈后容易留下疤痕,患者痛苦较大。对于烧伤、烫伤在治疗过程中,创面结痂后的脱痂速度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只有创面的快速脱痂才可促进愈合,防止感染,减轻病人的痛苦。但传统常用的烧烫伤制剂无法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专利CN1850203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和药膏,以白及、当归、忍冬藤、黄柏、连翘,配上冰片、蜂蜡和香油为主要的成分,用于治疗烧烫伤;又如专利CN101342316A公开的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外用组合制剂,以及专利CN101342316A公开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成药等,也都提供了不同的配方制剂用于治疗烧伤烫伤。采用上述专利技术制成治疗烧烫伤的制剂,虽然对于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创面的脱痂、消炎及止痛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而且愈合后容易形成疤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制剂的不足。本发明中药制剂可有效增加烧伤、烫伤的创面的脱痂速度,有效减少患者康复后的皮肤疤痕,增强烧烫伤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目的
一种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组分包括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
母、枯矾、制乳香和炒没药。根据上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其中,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组分
煅炉甘石80 120重量份;
煅石骨80 120重量份;
煅珍珠母80 120重量份;
枯帆40 60重量份;制乳香15 30重量份;
炒没药15 30重量份。根据上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组分重量配比为
煅炉甘石90 110重量份;
煅石骨90 110重量份;
煅珍珠母90 110重量份; 枯帆45 55重量份;
制乳香15 25重量份;
炒没药15 25重量份。上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为软膏剂。上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的组分还包括冰片。上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中,所述中药制剂还包括油脂性基质辅料。上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中,所述油脂性基质辅料包括羊毛脂、凡士林、蜂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本发明所述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炒没药粉按重量配比80 120 80 120 80 120 40 60 :15 30 :15 30混合,并将上述药材组分混合物加入熔融后的油脂性基质辅料中,搅拌均匀;将制得的混合物冷却至50 70°C,加入冰片,并将混合物继续搅拌均匀,得到棕色软膏状产物;将制得的软膏状产物冷却,分装。上述所述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采用的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炒没药为细粉状。上述所述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采用的所述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炒没药为100目细粉状。采用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益处在于
I.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与常用的治疗烧烫伤的制剂相比,烧伤、烫伤创面脱痂明显更快、伤口愈合更迅速,而且创面不易留疤痕。2.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还具有调气活血、散血去淤、消肿定痛的功效,从而对于消除烧烫伤组织周围的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以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和炒没药为主要药材成分。所述的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和炒没药粉碎成细粉状,优选100目细粉状颗粒。按重量配比,上述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的原料药材组分配比为煅炉甘石粉80 120重量份;煅石膏粉80 120重量份;煅珍珠母粉80 120重量份;枯帆粉40 60重量份;制乳香粉15 30重量份;炒没药粉15 30重量份。其中,优选配比为煅炉甘石粉为90 110重量份,煅石膏粉为90 110重量份,煅珍珠母粉为90 110重量份,枯矾粉为45 55重量份,制乳香粉为15 25重量份,炒没药粉为15 25重量份。
除了上述中药的药材组分外,本发明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还可以包括油脂性基质辅料和冰片。所述油脂性基质辅料包括羊毛脂、凡士林、蜂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炒没药粉按重量配比80 120 80 120 80 120 40 60 :15 30 :15 30混合,并将上述药材组分混合物加入到熔融后的油脂性基质辅料中,搅拌均匀;待制得的混合物冷却至50 70°C后,再在混合物中加入冰片,并将混合物继续搅拌均匀,得到棕色软膏状产物;最终将制得的软膏状产物冷却,分装。将制备成的中药制剂按照《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的试验方法和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检测结果发现,本发明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无皮肤刺激性。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阐明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有益效果,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I 药品制备
实施例I:将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炒没药粉碎成100目细粉,并分别称取煅炉甘石粉100g、煅石膏粉100g、煅珍珠母粉100g、枯矾粉50g、制乳香粉20g、炒没药粉20g。熔融态油脂性基质辅料制备将辅料羊毛脂、凡士林、蜂蜡加热融化成油状。将称量好的药材细粉加入上述熔融态油脂性基质辅料中,并搅拌均匀。待混合物冷却至50 70°C,加入冰片,使得冰片溶解于上述制成的混合物中,并继续搅拌均匀,得到棕色软膏,冷却,分装,得到软膏剂。上述制成的药品经检验,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软膏剂项目有关要求;其中,经测定,本发明制成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中的氧化锌平均含量约为18. 8%。实施例2
煅炉甘石粉110g、煅石膏粉105g、煅珍珠母粉110g、枯矾粉50g、制乳香粉25g、炒没药粉 30g。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实施例3
煅炉甘石粉115g、煅石膏粉115g、煅珍珠母粉115g、枯矾粉40g、制乳香粉30g、炒没药粉 30g。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实施例4:
煅炉甘石粉110g、煅石膏粉110g、煅珍珠母粉110g、枯矾粉55g、制乳香粉25g、炒没药粉 25g。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实施例5
煅炉甘石粉105g、煅石膏粉105g、煅珍珠母粉105g、枯矾粉50g、制乳香粉25g、炒没药粉 25g。
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实施例6 煅炉甘石粉100g、煅石膏粉100g、煅珍珠母粉100g、枯矾粉50g、制乳香粉20g、炒没药粉 15g。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实施例7
煅炉甘石粉105g、煅石膏粉100g、煅珍珠母粉95g、枯矾粉45g、制乳香粉20g、炒没药粉
25g。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
实施例8
煅炉甘石粉95g、煅石膏粉95g、煅珍珠母粉95g、枯矾粉45g、制乳香粉20g、炒没药粉
20g。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实施例9:
煅炉甘石粉85g、煅石膏粉85g、煅珍珠母粉85g、枯矾粉60g、制乳香粉25g、炒没药粉
25g。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实施例10
煅炉甘石粉100g、煅石膏粉95g、煅珍珠母粉80g、枯矾粉40g、制乳香粉30g、炒没药粉
15g。参照实施例I的方法制成软膏剂等中药制剂。2.药效学实验
(I)烧烫伤模型选取30只SD大鼠,在采用1%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背部毛脱掉,并于80°C水浴上烫8s,在SD大鼠背部形成直径3cm的深II度圆形烫伤区域。(2)治疗方式将上述30只SD大鼠分三组,每组10只,上药后用纱布包扎并分笼饲养,其中
实施例即给药组采用本发明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
对比例
1)对照组采用SD-Ag软膏(全名AgentSD-Ag-Zn,中文名称复方磺胺嘧啶银SD-Ag软膏);
2)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给药频率1次/天;
给药时间4周。(3)观察指标
1)创面愈合百分率=[(给药前创面面积-给药后创面面积)/给药前创面面积]X100% ;
2)创面面积测量创面纵长A与横长B直径,按照XAXB/4计算;
3)结痂天数和脱痂天数。3.数据分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组分包括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和炒没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组分 煅炉甘石80 120重量份; 煅石骨80 120重量份; 煅珍珠母80 120重量份; 枯帆40 60重量份; 制乳香15 30重量份; 炒没药15 3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重量配比为 煅炉甘石90 110重量份; 煅石骨90 110重量份; 煅珍珠母90 110重量份; 枯帆45 55重量份; 制乳香15 25重量份; 炒没药15 25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软膏剂。
5.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组分还包括冰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还包括油脂性基质辅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性基质辅料包括羊毛脂、凡士林、蜂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8.一种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炒没药按重量配比80 120 : 80 120: 80 120: 40 60:15 30:15 30混合,并将上述组分混合物加入到熔融后的油脂性基质辅料中,搅拌均匀;将制得的混合物冷却至50 70°C,加入冰片,并将混合物继续搅拌均匀,得到棕色软膏状产物;将制得的软膏状产物冷却,分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所述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炒没药为细粉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所述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炒没药为100目细粉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组分包括煅炉甘石、煅石膏、煅珍珠母、枯矾、制乳香和炒没药,其组分按如下重量进行配比煅炉甘石80~120重量份;煅石膏80~120重量份;煅珍珠母80~120重量份;枯矾40~60重量份;制乳香15~30重量份;炒没药15~30重量份。本发明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在治疗烧伤、烫伤时具有脱痂快、能消除创面肿胀、不易留疤痕等特点,对于治疗烧烫伤具有极高的医学药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K36/328GK102652763SQ20111004806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俞为荣, 华拯敏, 原永芳, 徐鹏, 方勇, 潘沛, 韩璐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